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腕部小切口腕横韧带完全切断与部分切断治疗重度腕管综合征的疗效对比
1
作者 张博闻 贾怀续 +7 位作者 张巧霞 黄永禄 巩凡 吴建科 丁一 马国续 张梓炀 赵飞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通过整理腕部小切口行腕横韧带(transverse carpal ligament,TCL)完全切断与腕横韧带部分切断治疗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腕管综合征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是否存在差异... 目的通过整理腕部小切口行腕横韧带(transverse carpal ligament,TCL)完全切断与腕横韧带部分切断治疗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腕管综合征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是否存在差异,为选择更佳的手术方式治疗腕管综合征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2月在本院手足外科接受腕部小切口行腕横韧带部分切断(观察组)与腕横韧带完全切断(对照组)治疗重度腕管综合征的患者。经严格的纳入标准筛查后,其中观察组15例,对照组17例。对术前及术后的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分、正中神经功能评分、握力改变等进行分析对比。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探究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重度CTS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术后手术切口甲级愈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未出现柱状痛、弓弦状畸形等并发症。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分、正中神经功能评分,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腕部握力测定,术后6个月内腕横韧带部分切断者较完全切断者握力更强,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时两组握力强度数据统计提示两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重度CTS可获得同等疗效。但腕部小切口部分切断腕横韧带较完整切断TCL比较,具有手术切口小,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切实可靠,不破坏握力解剖结构,术后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腕横韧带 小切口 部分切断
下载PDF
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对疝气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2
作者 许浩漩 刘金渊 蓝南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6期51-53,共3页
目的观察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对疝气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150例疝气患者,依据手术类型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75例。研究组以腹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腹膜前修补术治疗,对照组以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 目的观察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对疝气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150例疝气患者,依据手术类型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75例。研究组以腹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腹膜前修补术治疗,对照组以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45.09±7.52)min长于对照组的(33.95±4.82)min,住院时间(2.80±0.46)d短于对照组的(3.77±0.53)d,术中出血量(12.41±1.52)ml少于对照组的(15.18±2.29)ml,术后疼痛评分(1.44±0.36)分、住院费用(5914.01±242.35)元低于对照组的(2.04±0.60)分、(8135.15±273.99)元,患者与医生的切口满意度评分(98.28±0.27)、(97.22±0.63)分高于对照组的(94.36±3.06)、(91.82±1.1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0个月,两组复发率均为0。结论疝气患者的治疗中,以腹横纹小切口、腔镜疝气手术治疗均可获得理想效果且复发率均较低,腔镜疝气手术时间相对较短,修补范围更大,住院费用更高,临床术前应分析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横纹小切口 腔镜疝气手术 疝气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
3
作者 邢聪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1期99-102,共4页
目的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8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下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研究组... 目的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8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下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的单侧疝手术时间、双侧疝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12 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研究组的TNF-α、CRP水平低于对照组,IgA、IgM、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与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均能降低小儿腹股沟斜疝复发风险,但后者创伤小、手术切口更为隐蔽、并发症少,还能妥善处理双侧疝,利于促进患儿术后恢复,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腹股沟斜疝 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腹横纹小切口手术
下载PDF
腹横纹微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4
作者 施锦山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腹横纹微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接... 目的:探讨腹横纹微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横纹微切口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对比术前及术后1 d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及肠粘膜功能相关指标水平,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及hs-CRP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IL-6、TNF-α及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的D-乳酸(D-lactic acid,D-LA)、尿肠形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及尿乳果糖/甘露醇(Lactulose/Mannitol,L/M)比值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D-LA、尿i-FABP及尿L/M水平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横纹微切口手术应用于小儿腹股沟疝的治疗中效果较佳,可缩短术后患者的恢复时间,减轻炎症因子的影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腹股沟疝 腹横纹微切口手术 炎性因子 安全性
下载PDF
浮针疗法联合电针疗法配合手法按摩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5
作者 欧怡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4期137-140,共4页
目的 探究浮针疗法联合电针疗法配合手法按摩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且术后腹部伤口痛的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常规组给予手法按摩加特定电磁波谱(TDP)... 目的 探究浮针疗法联合电针疗法配合手法按摩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且术后腹部伤口痛的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常规组给予手法按摩加特定电磁波谱(TDP)照射法治疗,治疗组给予浮针疗法联合电针疗法配合手法按摩治疗。比较两组产妇术后12 h(T1)、术后24 h(T2)、术后36 h(T3)、术后48 h(T4)时的疼痛程度及步行能力评分,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产妇T2、T3、T4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3.01±0.11)、(2.01±0.11)、(1.15±0.08)分,均低于常规组的(3.64±0.12)、(3.01±0.21)、(1.89±0.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妇T2、T3、T4时的步行能力评分分别为(9.64±1.01)、(11.24±1.24)、(12.64±1.48)分,均高于常规组的(8.04±0.89)、(10.01±1.01)、(11.24±1.0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妇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常规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痛产妇采取浮针疗法联合电针疗法配合手法按摩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可以缓解疼痛,改善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痛 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 浮针 电针 手法按摩
下载PDF
腹腔镜结合Bianchi手术治疗腹股沟型隐睾的效果观察
6
作者 韩暖 封林 +4 位作者 孙劲松 赫文波 王赛男 胡传兵 张树彬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1154-1159,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Bianchi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型隐睾患儿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20例腹股沟区隐睾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下Bian...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Bianchi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型隐睾患儿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20例腹股沟区隐睾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下Bianchi手术方式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股沟横向小切口睾丸下降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操作指标、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白细胞介素-6(IL-6)、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抑制素B(INHB)水平变化,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基线血清T、E2、FSH、AMH、INHB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再次对上述各项血清激素指标进行检查,两组患儿血清AMH、INHB水平较本组术前显著升高,血清E2、FSH水平较本组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儿手术后3个月上述各项指标组间进行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基线血清IL-6、IL-8、hs-CRP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研究组的血清IL-6、IL-8、hs-CRP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手术后1d的IL-6、IL-8、hs-CRP测定值均高于本组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2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Bianchi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型隐睾患儿的手术效果肯定,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Bianchi手术 腹股沟 隐睾 横向小切口
下载PDF
横形小切口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
7
作者 陈剑锐 方浩煜 张学敏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8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横形小切口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腕管综合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抽签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常模组采用传统腕管切开减压术治疗,... 目的:探讨横形小切口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腕管综合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抽签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常模组采用传统腕管切开减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横形小切口腕管松解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效果及神经电生理指标。结果:试验组的切口长度小于常模组,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均短于常模组(P<0.05)。试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常模组的26.67%(P<0.05)。试验组的康复优良率为93.33%,显著高于常模组的70.00%(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的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动作电位(SNAP)、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均显著低于常模组,末端运动传导潜伏期(DML)显著长于常模组(P<0.05)。结论:腕管综合征患者采用横形小切口腕管松解术治疗可减轻手术创伤,术后恢复速度快,疼痛程度轻,有利于症状与腕关节功能的改善,提高康复效果,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横形小切口腕管松解术 并发症 神经电生理指标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与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徐龙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郓城县中医医院收治的疝气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与腹横纹小切口组,各30例。腹腔镜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腹...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郓城县中医医院收治的疝气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与腹横纹小切口组,各30例。腹腔镜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腹横纹小切口组实施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治愈率及复发率。结果:腹横纹小切口组切口长度长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自主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腹腔镜组,住院费用少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疝气患儿采用腹腔镜手术与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均能取得理想疗效,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可以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促进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疝气 腹横纹小切口手术 腹腔镜手术
下载PDF
腹横纹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研究
9
作者 黄赟 陆平玉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6期40-42,共3页
目的:探究腹横纹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安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10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斜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 目的:探究腹横纹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安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10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斜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试验组实施腹横纹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微环境指标、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试验组术后进食时间、自主活动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术后24、36 h,试验组丙二醇、血清前列腺素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术后1、3 d,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4)。结论:腹横纹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术后应激状态,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疼痛程度,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且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小儿 腹横纹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 传统斜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
下载PDF
剖宫产术腹壁横切口4种不同缝合方法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3
10
作者 江延姣 叶慧君 +1 位作者 宋震坤 祝秀芝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1079-1081,1084,共4页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中腹壁横切口4种不同缝合法缝合皮下脂肪及皮肤层的愈合效果。方法 400例行剖宫产术产妇分为4组,每组100例。A组:3-0可吸收缝线皮下脂肪层间断缝合+5-0可吸收缝线皮内连续缝合;B组:皮下脂肪层不缝+5-0可吸收缝线皮内连...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中腹壁横切口4种不同缝合法缝合皮下脂肪及皮肤层的愈合效果。方法 400例行剖宫产术产妇分为4组,每组100例。A组:3-0可吸收缝线皮下脂肪层间断缝合+5-0可吸收缝线皮内连续缝合;B组:皮下脂肪层不缝+5-0可吸收缝线皮内连续缝合;C组:3-0可吸收缝线皮下脂肪层间断缝合+皮肤缝合器缝合皮肤;D组:皮下脂肪层不缝+皮肤缝合器缝合皮肤。完成随访共393例。评价指标:(1)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术后3d、6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切口并发症:术后至6周切口感染、裂开、血肿、渗液、线结反应或硬结等情况;(3)切口缝合时间、医疗成本。(4)术后4个月产妇对手术瘢痕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的评估,美容科医生对手术瘢痕的满意度评估:最低0分,最高4分。结果(1)4组产妇术后第3天腹壁切口疼痛程度B组与D组更轻,B组明显轻于A组(P<0.05),其他各组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切口并发症,D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主要是线结反应或硬结,其他各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缝合时间: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其中D组时间最短,B组次之,A组最长。缝合成本B组最低,C组最高。(4)4组产妇对腹部瘢痕舒适度比较,D、B两组舒适度明显高于A、C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产妇对瘢痕的满意度评分B组最高,C组最低,但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美容科医生对4组产妇腹部疤痕的满意度评分,D组最高,B、C、A组依次降低,而且D、B两组满意度明显高于A、C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不缝合皮下脂肪层,尤其用皮肤缝合器缝合组不管从缝合的时间、产妇对切口的舒适度、美容科医生对切口满意度评估更优于皮下脂肪缝合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横切口 皮肤缝合 皮钉
下载PDF
剖宫产腹壁纵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祝莹 陈藕景 王依满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34期130-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壁纵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再次行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首次手术方式分为腹壁纵切口组与腹壁横切口组。结果纵切口组产妇的切皮至进腹时间、切开子宫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壁纵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再次行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首次手术方式分为腹壁纵切口组与腹壁横切口组。结果纵切口组产妇的切皮至进腹时间、切开子宫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横切口组(P<0.05或P<0.01)。纵切口组产妇的盆腹腔粘连明显低于横切口组(χ2=14.00,P<0.05)。纵切口组的新生儿窒息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术后病率和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腹璧纵切口较腹壁横切口对产妇的再次剖宫产术影响较小,对可能需再次手术的患者选择腹壁纵切口,可降低再次手术对母婴的伤害,降低手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剖宫产术 腹壁纵切口 腹壁横切口
下载PDF
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腹部肌群损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蔺玉红 李易霞 +1 位作者 任翠玲 候红艳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4-25,共2页
目的 比较腹壁横切口、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腹部肌群的损伤程度。方法 观察组 3 3 0例行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对照组 3 10例行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两组分别于产后 5~ 7d、产后 42d、产后 1年通过产妇症状、体... 目的 比较腹壁横切口、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腹部肌群的损伤程度。方法 观察组 3 3 0例行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对照组 3 10例行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两组分别于产后 5~ 7d、产后 42d、产后 1年通过产妇症状、体征及超声检查了解腹部肌群损伤情况。结果 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腹部肌群的损伤 ,产后 5~ 7d ,腹痛发生率分别为 83 0 %,5 2 %;皮下硬结发生率分别为 3 2 7%,0 ;超声发现肌肉损伤率分别为 83 0 %,5 2 %。产后 42d ,腹痛发生率分别为 2 0 9%、0 ;皮下硬结均未发生 ,超声发现肌肉损伤率为 64 5 %,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结论 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腹部肌群的损伤程度较纵切口为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腹壁横切口 腹部肌损伤
下载PDF
腹壁横纵切口对于二次剖宫产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尹维 王建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8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腹壁横纵切口对于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绵阳市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二次剖宫产产妇1800例的临床资料,两组产妇均按照原来的腹壁旧切151进行手术,依据初次剖宫产方式进行分组。腹壁横切口组900例,腹... 目的探讨腹壁横纵切口对于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绵阳市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二次剖宫产产妇1800例的临床资料,两组产妇均按照原来的腹壁旧切151进行手术,依据初次剖宫产方式进行分组。腹壁横切口组900例,腹壁纵切15组900例。观察两组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情况,比较两组产妇盆腔粘连、腹壁切口愈合情况,分析两组新生儿评分和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腹壁纵切口组胎儿娩出时间[(8.4±2.0)min]、手术时间[(34.3±4.5)min]、术中出血量[(233.8±15.6)mL]均少于腹壁横切口组[(12.5±4.4)min、(39.0±6.0)min、(254.8±21.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壁纵切口组产妇盆腔粘连率(20.2%)低于腹壁横切口组(55.6%),腹壁纵切口组产妇腹壁切口甲级愈合率(80.0%)高于腹壁横切口组(4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壁纵切口组家属满意度(95%)高于腹壁横切口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壁纵切口术后二次剖宫产手术效率高,并发症少,利于产妇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横切口 腹壁纵切口 二次剖宫产 影响
下载PDF
腹部横切口与纵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熊艳 张建 +3 位作者 刘琴 冯树芳 杨惠茹 董守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32期57-58,共2页
目的:调查研究腹部横切口与纵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再次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按首次切口方式分为观察组(使用腹部纵切口)和对照组(使用腹部横切口),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分娩时间、手术... 目的:调查研究腹部横切口与纵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再次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按首次切口方式分为观察组(使用腹部纵切口)和对照组(使用腹部横切口),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分娩时间、手术切皮开始至进腹时间、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盆腹腔粘连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纵切口方式对产妇再次剖宫产手术影响较小,可以有效降低再次手术对母婴的伤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横切口 腹部纵切口 再次剖宫产
下载PDF
腹壁横切口二次剖宫产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玲 张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4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研究腹壁横切口二次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二次剖宫产产妇印例,分为对照组(腹壁纵切口)和观察组(腹壁横切口),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开腹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盆腹腔粘... 目的探讨研究腹壁横切口二次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二次剖宫产产妇印例,分为对照组(腹壁纵切口)和观察组(腹壁横切口),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开腹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盆腹腔粘连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手术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观察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多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产妇盆腹腔粘连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壁横切口相比,腹壁纵切口更利于二次剖宫产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横切口 纵切口 粘连
下载PDF
负压抽吸联合腋横皮纹小切口皮下修剪法治疗腋臭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麟 郑万方 杨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10期1525-1526,共2页
目的:观察采用负压抽吸联合腋横皮纹小切口皮下修剪法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采用负压抽吸联合腋横皮纹小切口皮下修剪的手术方案治疗腋臭患者35例,并随访1年。结果:治愈33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 目的:观察采用负压抽吸联合腋横皮纹小切口皮下修剪法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采用负压抽吸联合腋横皮纹小切口皮下修剪的手术方案治疗腋臭患者35例,并随访1年。结果:治愈33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94.29%,所有病例经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结论:负压抽吸联合腋横皮纹小切口皮下修剪法治疗腋臭创伤较少、恢复较快、无明显瘢痕、治愈率高,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抽吸法 腋横皮纹小切口皮下修剪法 腋臭
下载PDF
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预防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丽丹 陈丽红 《临床医学工程》 2014年第12期1547-1549,共3页
目的探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IEM)的临床病史特点及预防。方法对近7年我院收治的30例IEM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结果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于剖宫产后的腹壁切口,潜伏期两年左右,平均(23.5±14.8)个月,横切口多见(75.0%),尤... 目的探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IEM)的临床病史特点及预防。方法对近7年我院收治的30例IEM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结果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于剖宫产后的腹壁切口,潜伏期两年左右,平均(23.5±14.8)个月,横切口多见(75.0%),尤其是右侧角易发(76.2%)。内异病灶多发生在皮下脂肪层(79.3%),以单病灶多见。产后月经复潮时间、哺乳时间与潜伏期存在一定关系。临产后剖宫产发病潜伏期明显短于未临产者(P<0.05)。结论 IEM的发生与医源性因素有关。降低剖宫产率,术中注意保护腹壁切口,提高手术技巧,产后哺乳6个月以上等措施有助于减少IEM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剖宫产 腹壁切口 横切口 产后哺乳
下载PDF
腹横肌平面阻滞和手术部位局部浸润麻醉在经下腹横切口子宫全切术后镇痛中的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晓林 刘莹 张大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S3期54-54,共1页
目的:讨论腹横肌平面阻滞和手术部位局部浸润麻醉对经下腹横切口子宫全切术后的镇痛效果,并进行比较与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接收治疗的96例行下腹横切口子宫全切术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 目的:讨论腹横肌平面阻滞和手术部位局部浸润麻醉对经下腹横切口子宫全切术后的镇痛效果,并进行比较与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接收治疗的96例行下腹横切口子宫全切术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8例,其中A组采取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B采取手术部位局部浸润罗派卡因麻醉法,观察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记录术后1、2、4、6、8、12、20、24h的疼痛评分,针对两组的术后疼痛评分、阿片类药物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结果:在结果:在术后疼痛评分方面,A组的1、2h(4.3±2.3、4.5±2.4)疼痛评分大于B组(3.4±2.1、3.2±1.8),术后4h的阿片类药物用量高于B组,两组患者并发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和手术部位局部浸润麻醉在经下腹横切口子宫全切术后镇痛中均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且手术部位局部浸润麻醉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小,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横肌平面阻滞 手术部位局部浸润麻醉 下腹横切口 子宫全切术 镇痛
下载PDF
皮横纹下横行小切口术治疗小儿腹外疝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梁海荣 李志团 李克勤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12期1655-1656,共2页
目的分析皮横纹下横行小切口术治疗小儿腹外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62例腹外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2例患儿行皮横纹下横行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对照组80例患儿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 目的分析皮横纹下横行小切口术治疗小儿腹外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62例腹外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2例患儿行皮横纹下横行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对照组80例患儿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日常活动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日常活动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术后复发率,以及阴囊水肿、切口局部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皮横纹下横行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外疝,创伤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患儿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行小切口 腹外疝 疝囊高位结扎术
下载PDF
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临床资料报道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辉 徐业凤 邵亮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9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5年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回顾分析患儿的临床基本资料、术式特点、治疗效果等,并将其与同期采用传统疝修... 目的探讨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5年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回顾分析患儿的临床基本资料、术式特点、治疗效果等,并将其与同期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的50例患儿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儿的区别,并分析腹横纹小切口治疗的优点。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复发率等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横纹小切口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腹横纹小切口治疗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