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政教育视角下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实效性研究
1
作者 权颖庆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13期132-134,共3页
基于思政教育视角探讨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实效性。结果显示,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均值高于理论中值,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主要体现在辨别善恶能力、价值判断能力、网络安全意识、网络法制意识、网上交友现象和网络游戏情况... 基于思政教育视角探讨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实效性。结果显示,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均值高于理论中值,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主要体现在辨别善恶能力、价值判断能力、网络安全意识、网络法制意识、网上交友现象和网络游戏情况上,但在网上交友现象方面的教育还有待提升。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及其网络法制意识、价值判断能力及网络游戏情况维度在学生专业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辨别善恶能力、网上交友现象、网络法制意识、价值判断能力及网络游戏情况维度在学生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为此,高校应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地位,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加大对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投入力度,积极营造绿色网络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高校大学生 网络信息安全教育 价值判断能力 辨别善恶能力 网络安全意识 网络法制意识
下载PDF
诚信建设中若干关系的思考
2
作者 王业祯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93-95,共3页
诚信是我国公民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灵魂。加强诚信建设,当前要注意正确认识和处理诚实与守信、道德与利益、诚信与明善、自诚与他信、自律与监督、继承与创新等关系。培养诚信品质,要重视理性认识,坚持实... 诚信是我国公民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灵魂。加强诚信建设,当前要注意正确认识和处理诚实与守信、道德与利益、诚信与明善、自诚与他信、自律与监督、继承与创新等关系。培养诚信品质,要重视理性认识,坚持实践体验,持之以恒,“积善成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实守信 明辨善恶 慎独自律 积善成德
下载PDF
乌鸦吉凶考辨 被引量:2
3
作者 翟燕 《菏泽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8-61,43,共5页
本文旨在通过对“乌鸦”一词文化意义的探讨,说明每个词语里面不仅烙印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理性意义,而且也凝聚着人类社会实践中的文化意义,而这种文化意义的被赋予与衍变是文化背景、民俗礼仪、好恶心理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关键词 乌鸦 吉凶考辨 文化意义
下载PDF
工夫论视域下王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的再审视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寄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65-71,共7页
对阳明四句教首句“无善无恶心之体”的不同阐释,是阳明“心学”著名公案之一。学界多将“心之体”理解为“心体”,“无善无恶”常常被诠释为“至善”。“四句教”如是解读过多强调了上半截的形上“心体”,而下半截的形下工夫则被遮蔽... 对阳明四句教首句“无善无恶心之体”的不同阐释,是阳明“心学”著名公案之一。学界多将“心之体”理解为“心体”,“无善无恶”常常被诠释为“至善”。“四句教”如是解读过多强调了上半截的形上“心体”,而下半截的形下工夫则被遮蔽。本文指出“心之体”不是“心体”之本然,而是心之“本来体段”。而心之“本来体段”指的是“心体”的外在显用,即阳明晚年的工夫法门——“致良知”。“良知”能够知是知非,又在于“好恶”。于此,阳明对先秦儒家“好恶”观既有承继,也有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善无恶” “本来体段” 知是知非 “好恶”
下载PDF
察人辨恶——中国古代定罪量刑时对行为人主观恶性的考量
5
作者 姜晓敏 《法律文化研究》 2010年第1期73-84,共12页
中国古代在定罪量刑时一向注重察人辨恶,将行为人主观恶性的差异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在刑事法律中对于犯罪主体的心理状态、责任能力及犯罪动因等方面的辨析和规范,相当细致而周密。这一立法技术上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或民... 中国古代在定罪量刑时一向注重察人辨恶,将行为人主观恶性的差异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在刑事法律中对于犯罪主体的心理状态、责任能力及犯罪动因等方面的辨析和规范,相当细致而周密。这一立法技术上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或民族的法律所无法望其项背的,甚至在有些方面已经达到了可以与当代刑法相媲美的程度,成为展现中国古代法律成就和特色的一个重要侧面。在当今世界各国刑罚轻刑化、个别化的大趋势面前,中国古代在定罪量刑时对行为人主观恶性的考量,对于当代的法律制定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恶性 责任能力 犯罪动因 辨析 考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