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progress of lens zonules
1
作者 Yingying Pan Zhaoqiang Liu Han Zhang 《Advances in Ophthalmology Practice and Research》 2023年第2期80-85,共6页
Background:The lens zonule,a circumferential system of fibres connecting the ciliary body to the lens,is responsible for centration of the lens.The structural,functional,and positional abnormalities of the zonular app... Background:The lens zonule,a circumferential system of fibres connecting the ciliary body to the lens,is responsible for centration of the lens.The structural,functional,and positional abnormalities of the zonular apparatus can lead to the abnormality of the intraocular structure,presenting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to cataract surgery.Main text:The lens zonule is the elaborate system of extracellular fibers,which not only centers the lens in the eye bu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ccommodation and lens immunity,maintains the shape of the lens,and corrects spherical aberration.The zonules may directly participate in the formation of cataract via the immune mechanism.Abnormal zonular fibers that affect the position and shape of the len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ngle closure disease and increase the complexity of the surgery.Capsular tension rings and related endocapsular devices are used to provide sufficient capsular bag stabilization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cataract surgery procedures.Better preoperative and intraoperative evaluation methods for zonules are needed for clinicians.Conclusions:The microstructure,biomechanical properties,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the lens zonules help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athogenesis of cataract and glaucoma,facilit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afer surgical procedures for cataract.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carefully analyze the 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hip of the zonular apparatus to explore new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cataract and glauc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aract surgery CAPSULORHEXIS Crystalline lens GLAUCOMA lens zonule
原文传递
预测儿童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青光眼相关不良事件的风险:一项为期3年的研究
2
作者 Hui Chen Chaoqun Xu +13 位作者 Ling Jin Zhenyu Wang Jingmin Xu Yingshi Zou Guangming Jin Lixia Luo Haotian Lin Weirong Chen Danying Zheng Yizhi Liu Zhenzhen Liu 金佳昕(审校) 陈子东(审校) 《眼科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234-245,共12页
目的:建立并评估儿童Ⅱ期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后青光眼相关不良事件(glaucomarelated adverse events,GRAEs)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行Ⅱ期IOL植入术的无晶状体眼患儿205例(356眼),并在术后对... 目的:建立并评估儿童Ⅱ期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后青光眼相关不良事件(glaucomarelated adverse events,GRAEs)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行Ⅱ期IOL植入术的无晶状体眼患儿205例(356眼),并在术后对其随访3年。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GRAEs的预测因子,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随时间变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决策曲线分析、Kaplan-Meier曲线评估模型性能,并通过Bootstrapping的C指数和校准图进行内部验证。结果:行Ⅱ期IOL植入术时年龄较大(HR=1.50,95%CI:1.03~2.19)、术后一过性高眼压(HR=9.06,95%CI:2.97~27.67)和IOL睫状沟植入术(HR=14.55,95%CI:2.11~100.57)是GRAEs的危险因素(均P<0.05),并据此建立了两个列线图预测模型。在术后1、2、3年,模型1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47(95%CI:0.776~0.935)、0.765(95%CI:0.804~0.936)和0.748(95%CI:0.736~0.918),模型2的AUC分别为0.881(95%CI:0.836~0.926)、0.895(95%CI:0.852~0.938)和0.848(95%CI:0.752~0.945)。在内部验证和评价中,两种模型均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和临床净效益。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两个不同的风险组在两个模型中都能被显著且稳健地区分。此外,本研究也构建了在线风险计算器。结论:两种列线图均能灵敏、准确地识别Ⅱ期IOL植入术后GRAEs的高危患儿,有助对其进行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健康(儿科) 青光眼 晶状体和悬韧带 视力
下载PDF
二期张力环缝合固定治疗先天性晶状体不全脱位手术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兆川 宋旭东 《眼科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01-107,共7页
先天性晶状体不全脱位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的疾病,其手术治疗极具挑战性。以人工晶状体悬吊为代表的传统手术方式易出现囊袋破裂、玻璃体疝、人工晶状体脱位和继发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近年来,以重建囊袋悬韧带隔为目标... 先天性晶状体不全脱位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的疾病,其手术治疗极具挑战性。以人工晶状体悬吊为代表的传统手术方式易出现囊袋破裂、玻璃体疝、人工晶状体脱位和继发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近年来,以重建囊袋悬韧带隔为目标,新型囊袋辅助装置的应用极大程度提高了先天性晶状体不全脱位的手术成功率。然而,以改良式张力环为代表的囊袋辅助装置在我国仍难以得到普及且操作繁琐。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利用普通张力环等最常见的装备,设计出一种安全可靠手治疗先天性晶状体不全脱位的手术方式是眼科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介绍一种二期张力环缝合固定治疗先天性晶状体不全脱位手术技术。该技术仅需使用普通张力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术后效果稳定和易于技术推广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晶状体不全脱位 囊袋 悬韧带 囊袋张力环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晶体悬韧带异常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谭运莉 杨妮 +1 位作者 王学明 盛丹泓 《农垦医学》 2023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CTR)及人工晶体植入术(ICL)在晶体悬韧带异常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79例复杂白内障合并悬韧带异常患者资料,根据患者不同手术方案划分为对照组(41例,超...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CTR)及人工晶体植入术(ICL)在晶体悬韧带异常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79例复杂白内障合并悬韧带异常患者资料,根据患者不同手术方案划分为对照组(41例,超声乳化联合ICL)、研究组(38例,超声乳化联合CTR及ICL);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人工晶体稳定性及黄斑变化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视力值、中央前房深度较对照组高,眼压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人工晶体偏心量、人工晶体倾斜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6个月、12个月人工晶体偏心量、人工晶体倾斜度均较术后3个月升高,且各时点人工晶体偏心量、人工晶体倾斜度均较研究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黄斑水肿、厚度增加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晶体悬韧带异常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CTR及ICL治疗可改善视力,降低眼压,提高中央前房深度,且人工晶体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晶体悬韧带异常 超声乳化 囊袋张力环 人工晶体植入术
下载PDF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孙京晶 荆永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3期69-71,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84例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照组联合小...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84例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照组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视力改善情况、眼压、前房深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观察组视力(0.08±0.03)与对照组的(0.08±0.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P=1>0.05)。术后,观察组视力(0.61±0.16)高于对照组的(0.53±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眼压(14.68±6.46)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的(18.35±6.25)mm Hg,前房深度(2.32±0.49)mm高于对照组的(2.00±0.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晶状体悬韧带异常 闭角型青光眼
下载PDF
砂岩透镜体成藏的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明诚 单秀琴 +1 位作者 马成华 胡国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9-215,共7页
砂岩透镜体的成藏动力学机制是一个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四周为生烃泥岩所包围的砂体是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水力系统,烃类如何充注进去而孔隙水又如何被排替出来,就成为问题的关键和难点。在对比岩性和构造圈闭成藏特征的基础上,对泥... 砂岩透镜体的成藏动力学机制是一个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四周为生烃泥岩所包围的砂体是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水力系统,烃类如何充注进去而孔隙水又如何被排替出来,就成为问题的关键和难点。在对比岩性和构造圈闭成藏特征的基础上,对泥岩中初次运移的动力和砂体中二次运移相态的转换以及浮力的作用进行了综合研究和动态分析。认为充注的动力主要是异常高压力、毛细管压差、分子扩散和渗透压力;在砂体中油气聚集和排水的动力主要是浮力及其产生的附加压力。这些成藏动力随生烃泥岩热演化阶段的不同,也有所侧重和不同。在低熟阶段主要是压实和渗透水流的充注;在成熟阶段主要是以烃-水两相渗流、毛细管压差和分子扩散等方式进行充注,同时在浮力作用下油气在砂体中开始聚集;在高成熟阶段除继承上述充注方式外,同时又不断有天然气从砂体顶部扩散出来,最终导致砂体中以油相聚集为主。影响砂岩透镜体成藏的地质要素是生烃泥岩的质量、厚度以及砂体的物性和产状。总之,砂岩透镜体成藏要比构造圈闭成藏困难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透镜体 成藏动力学 油气充注 异常高压 毛细管压差 分子扩散
下载PDF
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对Tono-pen眼压计测量角膜病变患者眼压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忠浩 梁轩伟 +3 位作者 曾阳发 杨晓 蔡小于 刘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比较配戴治疗性角膜接触镜(TCL)前后Tono-pen眼压计测量角膜病变患者眼压测量的差异,分析治疗性角膜接触对Tono-pen眼压计测量值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4月至2012年10月我院就诊的33例(33眼)角膜病变患者,包括大泡性角... [目的]比较配戴治疗性角膜接触镜(TCL)前后Tono-pen眼压计测量角膜病变患者眼压测量的差异,分析治疗性角膜接触对Tono-pen眼压计测量值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4月至2012年10月我院就诊的33例(33眼)角膜病变患者,包括大泡性角膜病变11眼、眼化学伤8眼、单疱病毒性角膜炎5眼、继发性青光眼4眼、前部角膜营养不良2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2眼、复发性胬肉l眼.应用Tono-pen眼压计测量患者未配戴TCL和配戴TCL两种状态下的眼压,每种测量方式各重复测2次.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计算每一种测量方法的重复性,计算重复测量间差异的95%可信限;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眼压测量方法的差异,计算差异的可信限95%LoA,并绘制Bland-Altman散点图.[结果]Tono-pen眼压计直接重复测量的ICC为0.986,两次测量的平均差值为(0.42± 1.98) mmHg,95%可信限为-4.30 ~ 3.46 mmHg,其中90.9%的测量差值≤3 mmHg;配戴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后重复测量的ICC为0.983,两次测量的平均差值为(0.12±2.19)mmHg,95%可信限为-4.46 ~ 4.22 mmHg,90.9%的测量差值≤3 mmHg.配戴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后Tono-pen眼压测量值平均减小(0.68±3.39)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两种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系数ICC为0.959,差值的95%可信限为-7.32~5.96 mmHg,其中70%测量的差值≤3 mmHg;在平均眼压<21 mmHg的患者中,82.4%的测量差值≤3 mmHg,在平均眼压≥21 mmHg的患者中,56.3%的测量差值≤3 mmHg.[结论]Tono-pen眼压计测量角膜病变患者的眼压有较好的重复性,配戴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对测量的重复性和总体的测量均值无影响.但配戴角膜接触镜前后眼压测量值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高眼压者比正常眼压者的差异大,临床应用时应对测量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压 TONO-PEN眼压计 治疗性角膜接触镜 角膜病变
下载PDF
非正常眼的模拟与矫正的实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吕磊 张正厚 +3 位作者 李田勋 苑连美 李凤英 郭顺生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348-350,共3页
本文通过三个薄透镜和像屏组成的共轴球面系统,演示了眼睛成像的光学原理,以及屈光不正的矫正,并比较准确地测定了薄透镜的焦距(光焦度)。
关键词 非正常眼 模拟与矫正 折射系统 光焦度
下载PDF
玻璃预制件形状对异形非球面透镜成型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尹韶辉 王锋 +1 位作者 朱科军 陈逢军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3-137,共5页
由于不规则的外形,玻璃预制件的选择直接影响异形非球面透镜的成型。本文通过有限元法探讨不同预制件对成型透镜的影响,首先选择了一个比较典型的异形非球面透镜作为目标透镜,将球形玻璃和圆柱形玻璃作为预制件,采用高级非线性有限元程... 由于不规则的外形,玻璃预制件的选择直接影响异形非球面透镜的成型。本文通过有限元法探讨不同预制件对成型透镜的影响,首先选择了一个比较典型的异形非球面透镜作为目标透镜,将球形玻璃和圆柱形玻璃作为预制件,采用高级非线性有限元程序MSC.Marc,仿真该异形非球面透镜的成型过程。基于仿真,对比分析其成型性、残余应力、面形精度。结果表明,圆柱形玻璃预制件更适合成型异形非球面玻璃透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模压 异形非球面透镜 有限元仿真 预制件
下载PDF
手术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所致青光眼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彦坤 刘晓静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6期2466-2468,2472,共4页
目的探讨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所致青光眼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术前估计悬韧带可能异常的象限,选择手术切口位置,尽量避开悬韧带异常象限。18例患者均行青光眼手术,鼻上切口7眼,颞上切口8眼,颞侧切口3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有6眼联合白内... 目的探讨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所致青光眼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术前估计悬韧带可能异常的象限,选择手术切口位置,尽量避开悬韧带异常象限。18例患者均行青光眼手术,鼻上切口7眼,颞上切口8眼,颞侧切口3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有6眼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18眼均完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6眼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除1眼因悬韧带断裂后囊翻卷范围较大未植入人工晶体,另外2眼人工晶体攀植入睫状沟内。余均植入囊带内。术后眼压控制满意,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例合并前房出血。结论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所致青光眼患者术前应详细检查,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切口位置,术中细节的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悬韧带异常 青光眼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浅谈《调节机制新概念:基于超焦距-微变焦的人眼光学系统》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跃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11-712,共2页
调节是指人眼在看清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屈光能力发生改变的现象。《调节机制新概念:基于超焦距一微变焦的人眼光学系统》一文引入了摄影镜头的超焦距概念,并基于超焦距的特点,提出人眼实际上存在3个超焦距,即远超焦距、近超焦距和调... 调节是指人眼在看清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屈光能力发生改变的现象。《调节机制新概念:基于超焦距一微变焦的人眼光学系统》一文引入了摄影镜头的超焦距概念,并基于超焦距的特点,提出人眼实际上存在3个超焦距,即远超焦距、近超焦距和调节超焦距。在调节活动中,睫状肌的收缩是推压悬韧带、悬韧带推压晶状体赤道部,还是使拉紧的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前突,这对于理解《调节机制新概念:基于超焦距一微变焦的人眼光学系统》是至关重要的。从解剖结构上来讲,在调节活动中,睫状肌的收缩推压悬韧带、纤弱的悬韧带推压晶状体赤道部的可能性较小,而使拉紧的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前突的可能性更大。笔者认为,睫状肌的收缩在调节活动中具有主动性的启动作用,因此当眼从视近转向视远时,睫状肌(收缩的环形肌)将会迅即恢复到松弛常态,晶状体受悬韧带的牵拉而恢复到原来的相对扁平状,并非被动性压迫,因为晶状体并不是调节活动的启动体,只不过是一个承载体而已。人眼的调节活动是非常复杂的,在整个调节活动中,不仅有睫状肌的收缩、晶状体屈光能力的增加,也伴随着瞳孔的缩小和集合的发生,因此任何机械、单一的模式都很难解释人眼复杂的调节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焦距 调节 集合 睫状肌 悬韧带 晶状体 瞳孔
下载PDF
视觉系统异常作为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生物标志物的探索和研究应用前景
12
作者 潘晓东 陈晓春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0期23-27,共5页
视觉系统异常是视觉通路受损导致的症状前期或临床期出现视力、视野、视觉感知障碍等一系列症候群。视觉系统异常并非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典型临床症候。但最近的研究证据表明,视觉系统异常的出现可能早于AD的... 视觉系统异常是视觉通路受损导致的症状前期或临床期出现视力、视野、视觉感知障碍等一系列症候群。视觉系统异常并非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典型临床症候。但最近的研究证据表明,视觉系统异常的出现可能早于AD的认知损害,同时预示其可能增加AD发生的风险。迄今为止,视觉系统异常随年龄变化与AD进展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探索老年人群视觉通路改变与AD的相关性、针对以视觉通路缺陷为特征的生物标志物的早期发现,以期预警早期AD认知损害并及时干预,将有望实现AD个体化全病程管理,改善AD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视觉系统异常在AD全病程中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研究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系统异常 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标志物 晶状体 视网膜 青光眼 黄斑变性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度与房角关闭的关系 被引量:11
13
作者 彭显耀 孙瑞竹 +2 位作者 江俊宏 吕帆 梁远波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590-594,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度在房角关闭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7例(24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例(10眼)和可疑房角关闭患者6...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度在房角关闭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7例(24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例(10眼)和可疑房角关闭患者6例(12眼)。使用Lenstar和超声生物学显微镜分别在缩瞳后和散瞳后测量晶状体位置、小梁网睫状突夹角,以二者的变化值间接反映悬韧带的松弛程度。结果:3组间缩、散瞳后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晶状体位置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眼和对侧眼之间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晶状体位置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网睫状突夹角(TCPA)变化比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可疑房角关闭大(P<0.001),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和可疑房角关闭间的TCPA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眼6点位置的TCPA变化小于对侧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存在一定的晶状体悬韧带松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闭角型 晶体 悬韧带
下载PDF
特殊眼球状态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建国 邹莹 +4 位作者 魏威 贾娜 杨立良 魏霞 李扬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1752-1753,共2页
目的:讨论在特殊情况下(大眼球,角膜直径在13~16mm,小眼球,角膜直径在6~9mm)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形态、功能及并发症等方面的改变,为在这种特殊情况下能否实施人工晶状体植入,具体方法提供一个参考标准。方法:选择大眼球6例6... 目的:讨论在特殊情况下(大眼球,角膜直径在13~16mm,小眼球,角膜直径在6~9mm)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形态、功能及并发症等方面的改变,为在这种特殊情况下能否实施人工晶状体植入,具体方法提供一个参考标准。方法:选择大眼球6例6眼,小眼球17例25眼,采用市场上能够得到的最大及最小光学中心及襻长的人工晶状体实施囊袋内、部分囊袋内及睫状沟内植入,并观察术后的具体情况。结果:大眼球6例中有4例出现晶状体异位、移动、挡风玻璃综合征等,3例最终取出人工晶状体,25眼小眼球中10眼出现程度不同的葡萄膜炎青光眼、反复性前房出血、角膜失代偿等,3眼最终取出人工晶状体。结论:眼球过小或过大(角膜直径在7mm以下,13mm以上)最好放弃植入人工晶状体或选择特殊型号的人工晶状体及特殊的植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异常 晶状体植入 分析
下载PDF
调节机制新概念:基于超焦距-微变焦的人眼光学系统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富铭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01-710,共10页
本文基于摄影镜头的超焦距概念,提出正视眼存在远超焦距、近超焦距和调节超焦距。笔者研究发现,当正视性老视眼的调节力完全丧失后,其最远的模糊点(近点距离)都未超出1.5m,更没有退至无限远;正视眼经扩瞳麻痹睫状肌后的景深域... 本文基于摄影镜头的超焦距概念,提出正视眼存在远超焦距、近超焦距和调节超焦距。笔者研究发现,当正视性老视眼的调节力完全丧失后,其最远的模糊点(近点距离)都未超出1.5m,更没有退至无限远;正视眼经扩瞳麻痹睫状肌后的景深域只是改变了前景深(视近模糊),其后景深没有改变(视远清晰),这些事实还有暗焦点现象均与超焦距的定义吻合,故得出人眼属于超焦距光学系统的结论。再从所有正视性老视眼一生最高的视近配镜度极少超过+2.50D的事实,可知其年轻时常用到的调节幅度即是这个矫正值,仅占人眼总屈光力的4%左右,这表明人眼属于微变焦光学系统。笔者提出人眼应属于一体化调节机制,即由视近测控机制、视近总控机制和视近调节机制三部分组成。本文侧重讨论基于超焦距的视近调节机制兼视远休息机制,并对Tscherning&Schachar的拉伸调节模式以及Helmholtz&Gullstrand的自弹调节模式提出质疑,指出能让晶状体产生最快甚至最大的形变力且能有效调控其形变量的只有推压调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 超焦距 正视眼 晶状体 睫状肌 悬韧带 虹膜 瞳孔 景深 暗焦点
下载PDF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瞳孔异常原因分析
16
作者 张秀芝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242-243,共2页
目的 分析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瞳孔异常的原因 ,研究预防措施。方法 对 2 89例 312眼白内障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其中 2 79眼行囊袋内植入 ,33眼行睫状沟植入。结果 瞳孔异常 37例 38眼 ,发生率占12 2 % ,主要原因系玻璃... 目的 分析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瞳孔异常的原因 ,研究预防措施。方法 对 2 89例 312眼白内障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其中 2 79眼行囊袋内植入 ,33眼行睫状沟植入。结果 瞳孔异常 37例 38眼 ,发生率占12 2 % ,主要原因系玻璃体脱出 ,虹膜损伤 ,炎症性虹膜后粘连所致。结论 避免瞳孔异常的关键在于提高手术者的手术技巧及操作熟练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瞳孔异常 原因 术后并发症 预防 白内障
下载PDF
^(12)C^(6+)辐射后兵豆根尖细胞染色体形态变异分析
17
作者 强晓霞 张改相 张志国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第3期14-16,共3页
室温条件下,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对兵豆干种子进行^(12)C^(6+)辐射处理,观察辐射后M1代及M2代兵豆幼苗根尖细胞染色体结构的结果表明,辐射处理后兵豆染色体出现各种畸形,在0~60 Gy辐射范围内,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兵豆根尖细胞染色... 室温条件下,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对兵豆干种子进行^(12)C^(6+)辐射处理,观察辐射后M1代及M2代兵豆幼苗根尖细胞染色体结构的结果表明,辐射处理后兵豆染色体出现各种畸形,在0~60 Gy辐射范围内,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兵豆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明显升高,说明辐射处理能引起兵豆染色体形态异常,诱发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核 染色体异常 12C6+重离子辐射 兵豆
下载PDF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异常拱高的原因分析
18
作者 齐国武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第3期19-21,共3页
目的分析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异常拱高的原因。方法该次纳入对象为2016年5月—2019年5月于该院就诊的近视患者60例(118只眼),均采取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依据拱高测量数据大小划分为3组,拱高<250μm即低拱高... 目的分析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异常拱高的原因。方法该次纳入对象为2016年5月—2019年5月于该院就诊的近视患者60例(118只眼),均采取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依据拱高测量数据大小划分为3组,拱高<250μm即低拱高组(22眼),拱高在250~750μm间则为中等拱高组(86眼),拱高>750μm则为高拱高组(10眼),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了解术后异常拱高原因。结果低拱高组ACV(167.5±26.7)mm3<中等拱高组(189.3±28.3)mm3<高拱高组(213.7±29.5)mm3,低拱高组ACD(3.01±0.24)mm<中等拱高组(3.20±0.26)mm<高拱高组(3.43±0.25)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拱高组WTW、AL均大于其他两组,而其他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L植入术后异常拱高与ACD、AL及WTW有关,以ACD影响最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异常拱高 中央前房深度 眼轴长度 角膜水平直径
下载PDF
恶性青光眼的诊疗进展及新认识
19
作者 石砚 钟红钰 +1 位作者 余晓伟 范志刚 《眼科》 CAS 2024年第3期161-168,共8页
恶性青光眼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为房水逆流并阻滞于玻璃体中,推动晶状体-虹膜隔前移导致中央和周边前房普遍变浅,伴或不伴高眼压。基于虹膜周切-部分悬韧带切除-玻璃体前界膜切开-前部玻璃体切除术(irido-zonulo-hyaloid-vitrectomy,IZHV)... 恶性青光眼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为房水逆流并阻滞于玻璃体中,推动晶状体-虹膜隔前移导致中央和周边前房普遍变浅,伴或不伴高眼压。基于虹膜周切-部分悬韧带切除-玻璃体前界膜切开-前部玻璃体切除术(irido-zonulo-hyaloid-vitrectomy,IZHV)这一治疗恶性青光眼金标准术式的推广及普及,对睫状体-悬韧带-晶状体-玻璃体前界膜-前部玻璃体组织复合体(ciliary body-zonules-crystalline lens-hyaloid-anterior vitreous complex,CZLHV)这一结构和功能异常在恶性青光眼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识逐渐深入。本文将基于这一复合体概念重新认识和理解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并阐述针对这一复合体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恶性青光眼防治方案,以指导临床诊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青光眼/外科学 恶性青光眼/发病机制 睫状体-悬韧带-晶状体-玻璃体前界膜-前部玻璃体组织复合体
原文传递
白内障合并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的短期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剡晓川 谷军峰 赵长霖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3年第3期218-223,共6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合并不同程度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手术治疗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四医院2018年12月至2022年6月手术治疗的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白内障患者37例(39眼),根据晶状体悬韧带异常... 目的观察白内障合并不同程度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手术治疗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四医院2018年12月至2022年6月手术治疗的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白内障患者37例(39眼),根据晶状体悬韧带异常范围将其分为3组:A组11例(11眼)悬韧带松驰或断裂范围<60°,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22例(23眼)悬韧带断裂范围60°~150°,行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张力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C组4例(5眼)悬韧带断裂范围>150°,行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及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3个月,检测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观察手术并发症。结果A、B、C组术后各时间点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A)=17.00、F_(B)=28.58、F_(C)=9.73,均P<0.05),但各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d共有10例(10眼)眼压>21 mmHg,经1~3种降眼压药物治疗1~2周眼压均控制到正常范围。术后3个月,3组患者眼压均正常且无药物辅助。中央前房深度A组、B组术后3个月分别为(3.92±0.32)mm、(3.46±0.28)mm,较术前(2.91±0.42)mm、(2.77±0.38)mm明显加深(t_(A)=-9.06、t_(B)=-7.89,均P<0.05);C组术前为(2.85±0.85)mm,术后3个月为(3.20±0.09)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较术前减少(t_(A)=13.55、t_(B)=35.59、t_(C)=13.95,均P<0.05)。结论白内障合并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患者,需根据晶状体悬韧带异常范围选择个体化手术方式治疗,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获得良好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晶状体悬韧带 异常 短期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