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百余年来西北太平洋SST长期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苏勤 郑崇伟 +1 位作者 杨艳 陈晓斌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0-55,共6页
利用来自英国气象局Hadley中心的海表温度(SST—Sea SurfaceTemperature)资料,计算了近百余年来(1870—2010年)西北太平洋SST的整体变化趋势、变化趋势的区域性差异、季节性差异、变化周期、突变形势,结果表明:(1)近百余年来,西北太平洋... 利用来自英国气象局Hadley中心的海表温度(SST—Sea SurfaceTemperature)资料,计算了近百余年来(1870—2010年)西北太平洋SST的整体变化趋势、变化趋势的区域性差异、季节性差异、变化周期、突变形势,结果表明:(1)近百余年来,西北太平洋的SST整体上以3.9×10-3℃/a的速度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在1870—1910年期间表现出缓慢的递减趋势,1910—1930年期间的SST为近百余年来的波谷,曲线走势非常平缓,1930年以后,SST持续性递增至今;(2)西北太平洋大部分海域的SST表现出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趋势,近海的递增趋势强于大洋。近海的递增趋势基本都在3×10-3℃/a以上,福建和广东沿岸、台湾周边海域、琉球群岛-日本一带周边海域的递增趋势最为强劲,基本在9×10-3℃/a以上,高值中心可达12×10-3℃/a以上;仅在鄂霍次克海西部近海呈显著的递减趋势,-15×10-3—-9×10-3℃/a;(3)西北太平洋SST的变化趋势表现出较大的季节性差异,秋冬两季的递增趋势强于春夏两季。鄂霍次克海的SST在冬春两季表现出显著性递减趋势,在秋季则表现出显著性递增趋势,夏季为过渡季节;(4)西北太平洋海域的SST存在多种尺度的变化周期:具有显著的2.1—2.3年、2.6—3.0年、3.3—3.8年、4.1—4.3年、4.7—6.0年、6.9—9.0年的显著性变化周期,以及45年以上的长周期震荡。近百余年来,西北太平洋海域的SST并不存在显著的突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海表温度 变化趋势 变化周期 突变现象
下载PDF
南海-北印度洋波高的长期变化:Ⅰ.重点区域的趋势、周期和突变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芮震峰 郑崇伟 +1 位作者 王涌 徐轩彬 《海洋预报》 2016年第1期86-91,共6页
利用ERA-40海表10 m风场驱动WAVEWATCH-Ⅲ(WW3)海浪模式,模拟得到南海-北印度洋1957年9月—2002年8月的海浪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功率谱分析、MK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该海域有效波高(SWH)的线性趋势、变化周期、突变形势。结果表明:(1)近44 ... 利用ERA-40海表10 m风场驱动WAVEWATCH-Ⅲ(WW3)海浪模式,模拟得到南海-北印度洋1957年9月—2002年8月的海浪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功率谱分析、MK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该海域有效波高(SWH)的线性趋势、变化周期、突变形势。结果表明:(1)近44 a期间,吕宋岛东北部近海、吕宋海峡、南海大风区、斯里兰卡-苏门答腊岛、索马里以东的SWH有线性递增趋势;(2)索马里以东、斯里兰卡-苏门答腊岛、南海大风区、吕宋岛以东近海的SWH存在共同的3.3—5.2 a显著性变化周期和26 a以上的长周期震荡;(3)索马里以东的SWH存在显著的突变现象,突变期为1982年;斯里兰卡-苏门答腊岛的SWH无显著的突变现象;南海大风区和吕宋岛以东近海的SWH均存在显著的突变现象,突变期分别为1971年和196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VEWATCH-Ⅲ 线性趋势 变化周期 突变形势
下载PDF
升温突变对川西马尔康树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郭明明 张远东 +3 位作者 王晓春 黄泉 杨素香 刘世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7464-7474,共11页
以采自川西马尔康林区的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和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树轮为研究对象,对树轮指数与气候要素进行相关分析,研究1995年升温突变前后该区主要针叶树种的树轮响应变化。结果显示:1955—1994年时段,高、中海拔岷... 以采自川西马尔康林区的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和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树轮为研究对象,对树轮指数与气候要素进行相关分析,研究1995年升温突变前后该区主要针叶树种的树轮响应变化。结果显示:1955—1994年时段,高、中海拔岷江冷杉径向生长对温度正响应,年轮指数呈缓慢的上升趋势,低海拔岷江柏受温度影响不大,年轮指数上升较快;1995—2012年时段,随着温度升高,3样点树木年轮指数并未上升,甚至呈下降趋势,表现出"响应分异现象"。对月气候要素的响应,树种间存在差异:高海拔岷江冷杉在前一时段主要表现为与冬季温度的正相关,后一阶段则转变为与4月温度的显著负相关及与4月份降水的显著正相关,受到显著的4月干旱胁迫影响;中海拔岷江冷杉后一时段温度敏感性消失,5月干旱胁迫加剧;低海拔岷江柏主要受降水影响,后一时段4月份干旱胁迫加剧。升温突变后,川西马尔康林区岷江冷杉和岷江柏均表现出"响应分异现象",在今后的气候重建及碳循环模拟中应加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分异 干旱胁迫 树木年轮 升温突变 川西地区
下载PDF
前兆观测中的远场效应及其成因机制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程式 《四川地震》 1997年第4期15-21,共7页
在近2年的前兆观测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种十分有趣的、奇特的现象:在1996年3月19日新疆阿图什6.9级强震发生前和1997年3~4月新疆伽师6级强震群发生前,在远隔2500公里外的四川地区观测到了多种前兆手段的群体突变事件。我们称它为... 在近2年的前兆观测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种十分有趣的、奇特的现象:在1996年3月19日新疆阿图什6.9级强震发生前和1997年3~4月新疆伽师6级强震群发生前,在远隔2500公里外的四川地区观测到了多种前兆手段的群体突变事件。我们称它为强震的“远场效应”。本文还对它的成因机制作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兆观测 远场效应 成因机制 地震成因
下载PDF
超燃冲压发动机模态转换及推力突变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连欢 顾洪斌 +2 位作者 周芮旭 李拓 李忠朋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7-108,共12页
针对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模型开展了来流连续变化飞行马赫数5.0~6.0加速上行和6.0~5.0减速下行的地面直连试验研究。首先基于直连台架推力及时间离散质量加权沿程马赫数一维计算,观察到了加速上行过程中来流变化导致的亚燃-超燃工作... 针对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模型开展了来流连续变化飞行马赫数5.0~6.0加速上行和6.0~5.0减速下行的地面直连试验研究。首先基于直连台架推力及时间离散质量加权沿程马赫数一维计算,观察到了加速上行过程中来流变化导致的亚燃-超燃工作模态转变及推力突变现象;通过高速纹影流动显示技术及流动特征提取,提炼了来流变化导致模态转换及推力突变过程中瞬态流动特征的发展规律;最后通过超声速核心流激波强度理论以及压比时空图对动态飞行轨迹模态转换及推力突变机制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释热总量与内流道匹配是模态转换及推力变化过程的根本,主导流动特征是隔离段预燃激波强度演变特性,然而燃料横向射流气动节流以及释热反压在隔离段预燃激波削弱耗散之后,仍然可对来流进行减速并维持推力。同时,动态飞行轨迹气动热及燃烧热积分效应可改变热流边界层特性以及发动机内流道抗反压能力,造成亚燃与超燃工作边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马赫数 双模态冲压发动机 模态转换 推力突变 瞬态流动特征
下载PDF
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井见水特征浅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李宗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2-55,共4页
高产油井突然见水是影响塔河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的主要因素,常规油藏工程方法很难解释、预测油井突然见水及含水变化规律。多年开发实践中,尝试采用管流方法分析油井突然见水现象,与管流典型特征(漩涡现象、回流现象)对应,探... 高产油井突然见水是影响塔河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的主要因素,常规油藏工程方法很难解释、预测油井突然见水及含水变化规律。多年开发实践中,尝试采用管流方法分析油井突然见水现象,与管流典型特征(漩涡现象、回流现象)对应,探讨见水后邻井干扰造成的影响和波动规律,初步建立以管流为基础的缝洞型油藏见水分析方法,探讨水推油见水后的挖潜措施和油藏治理方法。此研究对塔河奥陶系油藏的动态研究和综合治理、改善开发效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 管流 水推进 突然见水 漩涡现象 回流现象 塔河油田
下载PDF
近50年青岛地面风速、气温的变化周期及突变形势分析
7
作者 马亚维 丛爱丽 +1 位作者 郑崇伟 田妍妍 《科技资讯》 2013年第17期119-124,共6页
利用来自青岛地区近50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对该地区地面风速、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了变化周期、突变现象等。研究发现:(1)青岛地区逐年平均的地面风速、气温存在多种尺度的显著性变化周期。气温具有显著的2.1年至2.7年、... 利用来自青岛地区近50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对该地区地面风速、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了变化周期、突变现象等。研究发现:(1)青岛地区逐年平均的地面风速、气温存在多种尺度的显著性变化周期。气温具有显著的2.1年至2.7年、3.6年至5.3年的变化周期以及32年以上的长周期震荡;风速存在显著的2年至4年的变化周期以及16年以上的长周期震荡。(2)1月、7月的地面气温、风速均存在显著性变化周期。(3)青岛地区的地面气温在近50年期间存在显著的突变现象,突变期为1989年;地面风速在近50年期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突变形势。(4)青岛地区的地面气温在冬季的突变期为1986年,夏季的突变期为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20世纪80年代初期;青岛地区的地面风速在冬季不存在显著的突变现象,夏季的突变期为200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 地面风速 气温 变化周期 突变形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