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转座因子Ac在单倍体烟草中转座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瞿绍洪 张文俊 +3 位作者 景建康 李银心 朱至清 胡含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50-154,共5页
把玉米转座因子Ac插入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和链霉素抗性基因(SPT)之间,构建带嵌合基因Ac∷SPT的双元载体pSAC11。从普通烟草的花粉植株取单倍体组织,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分别转化嵌合基因Ac∷SPT和Ac∷... 把玉米转座因子Ac插入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和链霉素抗性基因(SPT)之间,构建带嵌合基因Ac∷SPT的双元载体pSAC11。从普通烟草的花粉植株取单倍体组织,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分别转化嵌合基因Ac∷SPT和Ac∷GUS(来自双元载体pSLJ721),得到单倍体转基因植株。对转化Ac∷SPT的单倍体叶组织进行链霉素抗性分析,同时对转化Ac∷GUS的单倍体作GUS活性鉴定,分别检测到Ac从Ac∷SPT和Ac∷GUS处切离。Southern杂交表明,Ac切离后在单倍体基因组的不同位点整合。上述烟草单倍体的转化体系的建立以及对Ac因子转座的分析,将有助于在单倍体细胞中进行转座因子标签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转座因子 转化 单倍体烟草 转座因子标签法
下载PDF
玉米转座因子Ac转基因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变异 被引量:14
2
作者 郭学兰 王汉中 +1 位作者 李均 杨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1,共5页
将玉米转座因子Ac导入甘蓝型油菜Westar的具柄子叶 ,获得转基因植株。对T0 及其自交后代T1进行分析 ,发现报告基因NPTⅡ与Ac因子在T1中的分离比例不一致 ,Ac因子在转基因油菜中具有转座活性。田间调查发现 ,随后代中Ac阳性比例增加 ,菌... 将玉米转座因子Ac导入甘蓝型油菜Westar的具柄子叶 ,获得转基因植株。对T0 及其自交后代T1进行分析 ,发现报告基因NPTⅡ与Ac因子在T1中的分离比例不一致 ,Ac因子在转基因油菜中具有转座活性。田间调查发现 ,随后代中Ac阳性比例增加 ,菌核病的病情指数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油菜 玉米自主转座因子ac 遗传变异 菌核病
下载PDF
玉米Ac双因子转座标签系统的构建及其转化烟草后代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景六 章文伟 +4 位作者 张栋 张大兵 张磊 安林升 洪孟民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1997年第1期1-8,共8页
用使质粒pKU3所携带的玉米Ac因子的5'末端和中间编码转座酶的基因片段分别发生缺失的方法构建成质粒pKU3(△B)和pKU3(△H)。质粒所携带缺失的Ac因子单独存在时都无自主转座能力,但当Ac(△H)和Ac(△B)共存于一个细胞时,由... 用使质粒pKU3所携带的玉米Ac因子的5'末端和中间编码转座酶的基因片段分别发生缺失的方法构建成质粒pKU3(△B)和pKU3(△H)。质粒所携带缺失的Ac因子单独存在时都无自主转座能力,但当Ac(△H)和Ac(△B)共存于一个细胞时,由于Ac(△B)产生转座酶的互补作用促使Ac(△H)恢复转座能力,而当Ac(△B)和Ac(△H)因子被分离后即获得Ac(△H)因子的稳定插入突变株,它可克服因突变不稳定而给用转座因子标签法分离基因所造成的困难。将双因子系统导入烟草原生质体并获得再生植株,从而选得卡那霉素抗性植株,显示Ac(△H)因子已经从原质粒上的NPTⅡ前导顺序中切离。Sortharnblot和PCR分析表明:Ac(△H)和Ac(△B)因子已经整合在转化烟草的基因组并能遗传至F1和F2代植株中;有些植株后代中已检测不到Ac(△B)因子的存在,说明它们的Ac(△B)因子已与Ac(△H)因子相分离;各转化植株中Ac(△H)因子在基因组中的插入拷贝数从一个到几个不等;初步显示Ac(△H)因子多数插入或转座在基因组的结构基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转座因子标签 ac因子 转座系统 烟草
下载PDF
Ac/Ds(GUS)结构介导的水稻启动子捕获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爱民 陈石燕 +5 位作者 沈革志 王新其 鞠丹花 王钟林 王宗阳 蔡秀玲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5-580,共6页
构建了基于Activator/Dissociation(β-glucuronidase)[简称Ac/Ds(GUS)]结构的捕获质粒p13B,用于分离水稻基因启动子。以此质粒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粳稻品种中花11的胚性愈伤组织,对获得的18个独立转化株的T2代植株进行了抗除草剂筛... 构建了基于Activator/Dissociation(β-glucuronidase)[简称Ac/Ds(GUS)]结构的捕获质粒p13B,用于分离水稻基因启动子。以此质粒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粳稻品种中花11的胚性愈伤组织,对获得的18个独立转化株的T2代植株进行了抗除草剂筛选,从141个抗除草剂转基因植株中用PCR方法检测到其中37株是Ds因子发生了转座的植株,而且这种转座到新位置上的Ds因子是遗传的。初步观察到其中5株的GUS染色呈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Ds双因子 启动子捕获 GUS报告基因 BAR基因 水稻
下载PDF
CVVH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ACS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汲彦丽 姚卫梨 +1 位作者 刘小娟 官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7年第5期410-412,共3页
观察CVVH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ACS患者的治疗效果。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并ACS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是否接受CVVH治疗方案分为CVVH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58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观察CVVH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ACS患者的治疗效果。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并ACS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是否接受CVVH治疗方案分为CVVH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58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气分析和心功能的变化。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和Scr均较治疗前降低,且CVVH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PH、PO2和PCO2均增高,且CVVH组增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SV、LVPS和LVEF均较治疗前升高,NT-pro BNP和CTnl均较治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VH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ACS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相关实验室指标,提高患者心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WH·SAP·acS·细胞因子
下载PDF
杆状病毒AcMNPV中Ac109蛋白的抗虫功能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许书美 付月君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155-158,171,共5页
为研究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中病毒增殖因子Ac109对鳞翅目害虫甜菜夜蛾幼虫的抗虫效应,采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重组病毒AcMNPV-Ac109-EGFP。免疫印迹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证实,重组病毒AcMNPV-Ac109-EGFP... 为研究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中病毒增殖因子Ac109对鳞翅目害虫甜菜夜蛾幼虫的抗虫效应,采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重组病毒AcMNPV-Ac109-EGFP。免疫印迹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证实,重组病毒AcMNPV-Ac109-EGFP侵染昆虫Sf9细胞后Ac109的表达量和细胞的荧光强度随着侵染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抗虫试验表明,与AcMNPV处理组、PBS对照组相比,AcMNPV-Ac109-EGFP病毒处理组的幼虫体质量增长缓慢,有较高的致死率和低的蛹化率及羽化率;AcMNPV与AcMNPV-Ac109-EGFP病毒处理组的最终死亡率分别为58.33%和73.33%;蛹化率分别为41.667%和25.000%;羽化率分别为20.00%和11.67%,说明Ac109可提高病毒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抗虫性。以上结果构建了1株高抗虫活性的重组病毒,并为这个重组病毒潜在的应用价值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 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病毒增殖因子ac109 草地贪夜蛾卵巢细胞Sf9 甜菜夜蛾
下载PDF
水稻Ac/Ds系统的Ds转座行为 被引量:4
7
作者 刘芳 张向前 +5 位作者 张泽民 陈兆贵 朱海涛 王江 张景六 张桂权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649-1655,共7页
将玉米的转座子系统Ac/Ds导入水稻基因组中诱导产生突变体的方法已成为构建水稻插入突变体库的主要策略之一.本研究通过水稻Ds-T-DNA转化纯合体和Ac-T-DNA转化纯合体的杂交,构建水稻的Ac/Ds双因子转座系统,对F1~F5代的Ds转座行为进行... 将玉米的转座子系统Ac/Ds导入水稻基因组中诱导产生突变体的方法已成为构建水稻插入突变体库的主要策略之一.本研究通过水稻Ds-T-DNA转化纯合体和Ac-T-DNA转化纯合体的杂交,构建水稻的Ac/Ds双因子转座系统,对F1~F5代的Ds转座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转座检测,发现1例Ds转座引起约170bpT-DNA载体序列的缺失,另1例Ds转座插入基因组时带有一段272bp的T-DNA载体序列.对F1~F5代Ds转座的连续检测结果表明,配子体转座频率随世代的增加而提高,F3代的配子体转座频率达54.2%.采用TAIL-PCR的方法扩增Ds元件旁侧的基因组序列,对17个TAIL-PCR产物的序列进行了分析,发现有5例Ds插入到基因序列中,Ds既可发生邻近位置的转座,也可发生不连锁的转座,Ds在染色体间的转座频率为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ac因子 Ds因子 体细胞转座 配子体转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