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膝内外翻畸形时髋臼负重顶区的生物力学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汤敏生 白波 +3 位作者 谢诗涓 龙浩 刘琦 陈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7期3109-3116,共8页
背景:膝内、外翻畸形改变了膝关节的形态,除影响膝关节的功能外,还可能改变相邻关节髋关节的生物力学行为,也就是髋臼与股骨头之间的力学传导。目的:评价不同程度膝内、外翻畸形对髋臼负重顶区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取成年男性鲜尸体下... 背景:膝内、外翻畸形改变了膝关节的形态,除影响膝关节的功能外,还可能改变相邻关节髋关节的生物力学行为,也就是髋臼与股骨头之间的力学传导。目的:评价不同程度膝内、外翻畸形对髋臼负重顶区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取成年男性鲜尸体下肢标本3个,剔除附着的肌肉组织,保留骨膜、韧带及关节囊,通过胫骨高位截骨模拟不同程度的膝内外翻畸形。标本分为中立位组、膝内翻10°组、膝内翻20°组、膝外翻10°组和膝外翻20°组。实验中骨盆的位置选择单足站立中立位。标本通过生物力学试验机加载至50kg,采用压敏片技术测量髋臼顶负重区的负重面积、平均应力及峰值应力。结果与结论:髋臼顶区中立位时股胫关节面负重面积为(6.33±0.12)cm2,平均应力(3.62±0.33)MPa,峰值应力为(4.58±0.20)MPa。当膝内、外翻达10°时,髋臼顶区负重面积减少,平均应力及峰值应力有明显的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当膝内、外翻达20°时髋臼负重面积显著减少,平均应力峰值及应力显著增加,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提示:随膝内、外翻畸形程度的不同,髋臼负重顶区的负重面积、峰值应力及平均应力也发生变化,当膝内、外翻达20°时,负重面积显著减少,平均应力峰值及应力显著增加,这可能是膝内外翻畸形造成髋骨关节炎的病因之一。因此临床上应重视对膝骨关节炎内、外翻畸形患者的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生物力学 膝内翻 膝外翻 髋臼负重顶区 关节软骨 负重面积 生物力学 应力 省级基金
下载PDF
臼顶不同程度台阶状移位对髋臼负重区生物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攀峰 许硕贵 +5 位作者 张春才 章云童 付青格 刘欣伟 汤洋 牛云飞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2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采用压敏片技术测量髋臼高位前柱骨折后不同程度台阶状移位对臼顶负重区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取成年男性防腐尸体骨盆标本(含双侧股骨中上段)5具,分为完整骨盆组(I组)、解剖复位组(A组)及1 mm台阶组(B组)、2 mm台阶组(C组)、3 mm台... 目的采用压敏片技术测量髋臼高位前柱骨折后不同程度台阶状移位对臼顶负重区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取成年男性防腐尸体骨盆标本(含双侧股骨中上段)5具,分为完整骨盆组(I组)、解剖复位组(A组)及1 mm台阶组(B组)、2 mm台阶组(C组)、3 mm台阶组(D组)。用特制夹具将骨盆和股骨固定于单足站立中立位,去除髋关节囊,将压敏片贴于股骨头上,分别测量各组标本髋臼臼顶负重区负重面积、平均压强及峰值压强。所获数据经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多重比较。结果 I组与B、C、D组间在负重面积、平均压强及峰值压强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I组与A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B组与C、D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臼顶部台阶的存在,使髋关节生物力学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负重顶应力显著增加,负重面积显著减小,单位软骨内应力升高,增加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对于涉及臼顶负重区的髋臼骨折,应追求解剖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臼顶 台阶状移位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髋臼前部骨折疗效与负重弓完整性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季卫平 吕国强 +2 位作者 王小玲 王勇 吕桂竖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5年第3期140-141,共2页
本文回顾复习了12例髋日前壁、前柱或前柱并后方半横切骨折.牵引治疗9例,手术治疗3例.疗效优7例,良2例,可2例,差1例.对这12例正位及闭孔斜位X片进行负重弓完整性测量,发现疗效不佳者骨折均累及负重弓,作者对该种骨折的诊治及负重弓测量... 本文回顾复习了12例髋日前壁、前柱或前柱并后方半横切骨折.牵引治疗9例,手术治疗3例.疗效优7例,良2例,可2例,差1例.对这12例正位及闭孔斜位X片进行负重弓完整性测量,发现疗效不佳者骨折均累及负重弓,作者对该种骨折的诊治及负重弓测量的意义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负重弓 X线片测量 牵引术
下载PDF
The role of trochanteric flip osteotomy in fixation of certain acetabular fractures 被引量:6
4
作者 Sandeep Gupta Jagdeep Singh Jagandeep Singh Virk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61-165,共5页
关键词 骨折内固定 翻转 转子 固定治疗 评分系统 肌肉收缩 时间平均 可视化
原文传递
髋关节臼顶上方基本应力传递路径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聂涌 马俊 +3 位作者 黄强 胡钦胜 石小军 裴福兴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02-807,共6页
保持臼顶上方的基本应力传递路径对全髋关节置换(THA)髋臼重建后假体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为描述该基本应力传递路径提供一个合理的方法并为THA中的髋臼重建过程提供临床指导。通过CT数据构建三个不同正常髋关节的对象特异性有... 保持臼顶上方的基本应力传递路径对全髋关节置换(THA)髋臼重建后假体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为描述该基本应力传递路径提供一个合理的方法并为THA中的髋臼重建过程提供临床指导。通过CT数据构建三个不同正常髋关节的对象特异性有限元模型。采用5种材料赋值方案进行材料属性的收敛性分析,以定义骨盆松质骨材料属性的数量。此外,把臼顶上方20mm范围内的模型进行剖切处理,并且将该范围内的应力传递路径定义为三维松质骨应力分布以及定量的皮质骨应力水平两部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00种材料定义骨盆松质骨的材料属性,既可以保证有限元计算结果的精确性又可以保证其分析流程的时效性。在相同体重条件下,三个不同正常骨盆臼顶上方应力传递路径都具有一致性,特别是臼顶上方的皮质骨应力水平均保持在20 MPa以上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定义一定体重条件下臼顶上方的基本应力传递路径有助于更精确地制定术前髋臼重建计划,恢复髋关节正常的生物力学以及维持假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髋臼重建 臼顶 基本应力传递路径
原文传递
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髋臼顶压缩骨折后髋臼负重区接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许博文 张青松 +2 位作者 安思琪 裴宝瑞 吴啸波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02-907,共6页
目的建立髋臼顶压缩骨折模型,采用压敏片技术测量并探讨3种不同内固定方式固定后髋臼负重区接触特性。方法将16具新鲜成人半骨盆标本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4具。D组为完整髋臼对照组;其余3组制备髋臼顶压缩骨折模型后,A组采用重建接骨板固... 目的建立髋臼顶压缩骨折模型,采用压敏片技术测量并探讨3种不同内固定方式固定后髋臼负重区接触特性。方法将16具新鲜成人半骨盆标本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4具。D组为完整髋臼对照组;其余3组制备髋臼顶压缩骨折模型后,A组采用重建接骨板固定方法、B组采用顺行排钉螺钉固定方法、C组采用逆行排钉螺钉固定方法固定骨折。将压敏片贴于股骨头上,于倒置的单足站立位行轴向加载压缩试验,分别测量各组髋臼负重区的负重区面积、平均应力及峰值应力。结果载荷为500 N时,D组髋臼负重区面积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平均应力和峰值应力显著低于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髋臼负重区面积显著高于A组,平均应力及峰值应力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髋臼顶压缩骨折,即使行解剖复位并坚强内固定,髋臼负重区接触特性也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顺行及逆行排钉螺钉固定与重建接骨板固定相比,能够增加髋臼负重区面积,降低平均应力及峰值应力,可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顶 压缩骨折 内固定 接触特性
原文传递
动力化前路方形区钛板螺钉治疗累及臼顶的髋臼骨折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岩召 蔡贤华 吴海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97-701,共5页
[目的]探讨动力化前路方形区钛板螺钉系统(DAPSQ)内固定治疗伴髋臼顶骨折的复杂性髋臼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6年9月手术治疗的66例伴髋臼顶骨折的复杂性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44例,女22例,平均年龄(46... [目的]探讨动力化前路方形区钛板螺钉系统(DAPSQ)内固定治疗伴髋臼顶骨折的复杂性髋臼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6年9月手术治疗的66例伴髋臼顶骨折的复杂性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44例,女22例,平均年龄(46.63±10.52)岁。按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33例,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12例,前柱骨折9例, T型骨折12例。所有臼顶骨折病例均采用单一髂腹股沟入路开窗+截骨行DAPSQ内固定治疗,需要时联合骨盆前缘短钢板固定。[结果]所有患者顺利手术,手术时间(182.50±56.28) min;术中出血量(550.35±102.94) ml。4例患者术后股外侧麻木,1~4个月症状消失。随访12~46个月,平均(30.36±10.23)个月。随术后时间延长VAS评分减少,而Harris评分和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显著增加(P<0.05)。影像评估方面:依据Matta标准,骨折复位评定为优35例,良好20例,一般7例,差4例。3例出现Brooker I型异位骨化,6例出现创伤性骨关节炎改变。末次随访时,3例改行全髋关节置换。[结论]单一髂腹股沟入路联合开窗、截骨为臼顶骨折复位提高良好的术野,DAPSQ内固定能够固定和维持髋臼顶的解剖位置,恢复头臼匹配关系,从而保留髋关节的功能,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髋臼顶 髂腹股沟入路 开窗术 方形区钛板螺钉系统
原文传递
髋臼顶压缩性骨折的形态学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8
作者 王鹏飞 张堃 +3 位作者 费晨 李智 张斌飞 庄岩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29-1033,共5页
目的探讨髋臼顶压缩性骨折的形态学特点及其对手术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西安市红会医院骨创伤医院环骨盆病区收治的22例髋臼顶压缩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4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58.9岁(30~85岁)。骨折按Letou... 目的探讨髋臼顶压缩性骨折的形态学特点及其对手术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西安市红会医院骨创伤医院环骨盆病区收治的22例髋臼顶压缩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4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58.9岁(30~85岁)。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前柱骨折1例,后柱+后壁骨折1例,横形骨折1例,前方+后半横形骨折13例,双柱骨折2例,T形骨折1例,未分型3例。对22例髋臼顶压缩性骨折患者的CT数据通过Mimics19.0软件进行压缩骨折块定位,并测量压缩面积大小。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记录患者末次随访时的骨折复位质量和疗效。结果髋臼顶压缩性骨折的位置:后上象限10例,前上象限9例,同时涉及以上2个区域3例。压缩骨折面积平均为467.2 mm^2(80~1100 mm^2),压缩百分比平均为17.18%(3.1%~36.9%)。末次随访时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0例,满意复位7例,复位差5例,满意率为77.3%(17/22)。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5例,良10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68.2%(15/22);健康调查简表评分平均为76.8分(41~99分)。并发症发生情况: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异位骨化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结论髋臼顶压缩性骨折可位于髋臼顶后上、前上象限或两者均涉及。了解髋臼顶压缩性骨折的位置及形态特点有助于骨折复位及固定,可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骨折 压缩性 臼顶 形态学
原文传递
髋臼前部骨折疗效与负重弓完整性的关系(附12例X线测量报告)
9
作者 季卫平 吕桂坚 +1 位作者 吕国强 王小玲 《中国中医骨伤科》 1995年第4期10-12,共3页
本文回顾复习了12例髋臼前壁、前柱或前柱并后方半横切骨折。牵引治疗9例,手术治疗3例。疗效优7例,良2例,可2例,差1例。对这12例正位及闭孔斜位X片进行负重弓完整性测量,发现疗效不佳者骨折均累及负重弓,作者对该种骨... 本文回顾复习了12例髋臼前壁、前柱或前柱并后方半横切骨折。牵引治疗9例,手术治疗3例。疗效优7例,良2例,可2例,差1例。对这12例正位及闭孔斜位X片进行负重弓完整性测量,发现疗效不佳者骨折均累及负重弓,作者对该种骨折的诊治及负重弓测量的意义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负重弓 X线测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