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lkylamide profiling of Achillea ptarmica and Achillea millefolium extracts by liquid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被引量:3
1
作者 Lieselotte Veryser Lien Taevernier +3 位作者 Evelien Wynendaele Yannick Verheust Ann Dumoulin Bart De Spiegeleer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34-47,共14页
Achillea millefolium and Achillea ptarmica are both plants belonging to the Asteracea family and are traditionally used for their medicinal properties. It has already been shown that some N-alkylamides(NAAs)are respon... Achillea millefolium and Achillea ptarmica are both plants belonging to the Asteracea family and are traditionally used for their medicinal properties. It has already been shown that some N-alkylamides(NAAs)are responsible for these pharmacological actions. Therefore,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NAA content of the two plants was analytically characterised. Different extracts were prepared from the roots, the leaves, the stems and the flowers. The structures of NAAs have been assigned in ethanolic extracts of Achillea millefolium and Achillea ptarmica us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 electrospray ionisation – mass spectrometry(HPLC–ESI–MS) and gas chromatography – electron impact – mass spectrometry(GC–EI–MS). Using both analytical techniques, the structures of 14 and 15 NAAs have been assigned in Achillea ptarmica and Achillea millefolium, respectively. Structures of two new NAAs, previously never observed in Achillea ptarmica,were assigned: deca-2E,6Z,8E-trienoic acid 2-methylbutylamide(homospilanthol) or a related isomeric compound and deca-2E,4E-dienoic acid N-methyl isobutylamide. The structure of homospilanthol or a related isomeric compound was also assigned in Achillea millefolium for th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lkylamides achillea millefolium achillea ptarmica HPlC–ESI–MS GC–EI–MS
下载PDF
Biochemical,Enzymatic,and Immunological Study on Antimutagenic Achillea millefolium Methanolic Extract in vivo 被引量:1
2
作者 Asmaa A.Hussein Ruqaya M.Al-Ezzy Mays T.Abdallah 《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 2019年第2期69-74,共6页
Traditionally medicinal plants are used for its potential chemotherapeutic action and for safety upon the continued use of these plants.Achillea millefolium(AM)is an ancient herb which is used to treat wounds,headache... Traditionally medicinal plants are used for its potential chemotherapeutic action and for safety upon the continued use of these plants.Achillea millefolium(AM)is an ancient herb which is used to treat wounds,headaches,disorder in gastrointestinal and hepatobiliary,pain,and inflammation.This study wa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biochemical parameter of antimutagenic methanolic extract for AM in vivo.Plant extract together with MTX decreased the damage caused by the drug 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cholesterol and triglycerides(160.3±2.26 and 108.7±2.71),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otal protein concentration(8.51±0.17,9.46±0.19 and 10.8±2.71 g\dL)for 100 and 200 mg\kg was observed.Also plant extracts counteract the damage caused by drug through the reduction for both creatinin and albumin concentrations to 1.57±0.03 mg\dL and 4.56±0.09 g\dL,respectively.On enzymatic level,the results of interactions indicated the ability of plant to modulating harmful effects of the drug(57.1±1.3,130±3.1 and 111.1±2.1 U\L)for GOT,GPT and ALP,respectively.On the other hand,the plant possesses the ability to enhance the concentrations of all immunoglobulin(IgM,IgA and IgG)in the two doses tested.Therefore,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e antimutagenic potential of AM extract and encouraging its consumption with MTX as one of the promising therap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cinal plants achillea millefolium liver FUNCTION TEST kidney FUNCTION TEST IMMUNOGlOBUlIN
下载PDF
Assessments of Immunological Activity of Achillea Millefolium Methanolic Extract on Albino Male Mice 被引量:1
3
作者 Ruqaya Mohammed Al-Ezzy Rafal S. A. Al Anee Niran A. Ibrahim 《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 2018年第6期563-569,共7页
关键词 白化 免疫学 老鼠 评价 抗氧化剂 淋巴细胞 氧化压力 白细胞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UPLC-Q-TOF/MS结合动物实验探究蓍草预防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超 付瑞嘉 +3 位作者 左倩 徐顶巧 乐世俊 唐于平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2期342-350,共9页
目的 通过UPLC-Q-TOF/MS定性分析和网络药理学预测并结合动物实验验证初步探究蓍草保护急性肝损伤(ALI)大鼠肝脏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PLC-Q-TOF/MS法鉴定蓍草中的化学成分,利用TCMSP、CTD和Similarity Ensemble Approach等数据库筛选... 目的 通过UPLC-Q-TOF/MS定性分析和网络药理学预测并结合动物实验验证初步探究蓍草保护急性肝损伤(ALI)大鼠肝脏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PLC-Q-TOF/MS法鉴定蓍草中的化学成分,利用TCMSP、CTD和Similarity Ensemble Approach等数据库筛选这些成分的作用靶点,同时在GeneCards、OMIM和NCBI数据库筛选ALI相关靶点,将成分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使用Cytoscape3.8.2软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肝组织HE染色,大鼠血清中肝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以及肝组织中氧化应激水平的测定对蓍草防治ALI的药效进行评价,并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预测的核心靶点及KEGG富集通路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经UPLC-Q-TOF/MS法鉴定出20个成分,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得到上述成分预防治疗ALI的核心靶点104个,GO功能主要与炎症反应、氧化还原酶活性和蛋白酶结合等生物过程相关,KEGG结果主要涉及IL-17、TNF及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蓍草预防性给药后能够缓解大鼠肝脏的损伤,显著降低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TNF-α、IL-6、IL-1β水平和肝组织中MDA的含量,且SOD和CAT在肝组织中的活性显著增强;此外还发现蓍草给药后可上调大鼠肝脏组织中Nfr2蛋白的表达,下调TLR-4、NF-κBp65、keap1和HO-1蛋白的表达。结论 蓍草对四氯化碳诱导的ALI大鼠肝脏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调节keap1/Nrf2/HO-1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蓍草 急性肝损伤 网络药理学 keap1/Nrf2/HO-1信号通路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指纹图谱、多指标定量和网络药理学的蓍草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5
作者 王超 付瑞嘉 +3 位作者 徐顶巧 陈艳琰 乐世俊 唐于平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1期21-30,41,共11页
目的:采用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分析预测蓍草的潜在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蓍草的指纹图谱,对21批蓍草进行相似度评价并对共有峰进行指认和归属,再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 目的:采用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分析预测蓍草的潜在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蓍草的指纹图谱,对21批蓍草进行相似度评价并对共有峰进行指认和归属,再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分析预测蓍草的Q-Marker,并测定其含量。结果:建立了21批蓍草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10,确认了13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出6个色谱峰并测定其含量,6个峰分别为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百蕊草素Ⅱ和3,4,5-三咖啡酰奎宁酸。经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出发挥抗炎、抗菌作用的绿原酸、百蕊草素Ⅱ和3,4,5-三咖啡酰奎宁酸3个活性成分,38个核心靶点和20条关键通路。初步预测绿原酸、百蕊草素Ⅱ和3,4,5-三咖啡酰奎宁酸可作为蓍草潜在的Q-Marker。结论:预测分析得到的蓍草QMarker,为蓍草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一定参考,为后续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蓍草 网络药理学 指纹图谱 质量标志物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研究蓍草解毒利湿功效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王超 付瑞嘉 +3 位作者 乐世俊 徐顶巧 陈艳琰 唐于平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3317-3327,共11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及体外活性实验探究蓍草解毒利湿功效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文献查找蓍草的活性成分,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蓍草的活性成分,通过TCMSP、GeneCards和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CTD)...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及体外活性实验探究蓍草解毒利湿功效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文献查找蓍草的活性成分,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蓍草的活性成分,通过TCMSP、GeneCards和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CTD)等数据库检索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疾病作用靶点。将成分作用靶点与疾病作用靶点的共有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同时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最后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疾病-功效”网络图,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蓍草干预疾病的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并通过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探究活性成分。结果:蓍草发挥传统功效的活性成分26个和相关靶点247个。网络拓扑分析发现,蓍草主要通过作用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PTGS2)、肿瘤坏死因子(TNF)、胱天蛋白酶3(CASP3)、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3(MAPK3)等靶点及相关通路发挥功效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与PTGS2、TNF、CASP3等核心靶点均能稳定结合。体外活性实验结果显示绿原酸、芒柄花素等成分均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结论:本研究基于蓍草“解毒利湿”的传统功效,针对其治疗扁桃体炎、细菌性痢疾、尿道炎展开研究,结果显示蓍草可能通过绿原酸、芒柄花素等成分作用多个靶点和通路干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为阐释蓍草发挥功效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蓍草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传统功效 抗炎 抗氧化 扁桃体炎 细菌性痢疾 尿道炎
下载PDF
高山蓍中的萜类成分及其降糖活性研究
7
作者 段江婧 薛金凤 +5 位作者 赵晨光 潘浩 秦月鸽 冯卫生 吴亚 薛贵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1期62-68,138,共8页
研究高山蓍Achillea alpina L.全草中萜类成分及其降糖活性。采用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pre-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采用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高山蓍的二氯甲烷部位中分离纯化得到13个单体化合物,分别是[3S-[3α,3a... 研究高山蓍Achillea alpina L.全草中萜类成分及其降糖活性。采用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pre-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采用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高山蓍的二氯甲烷部位中分离纯化得到13个单体化合物,分别是[3S-[3α,3aα,4α(Z),6α,6aα,9α,9aα,9bβ]],2-butenoic acid,2-methyl-2,3,3a,4,5,6,6a,9,9a,9b-decahydro-6,6a,9-trihydroxy-3,6,9-trimethyl-2-oxoazuleno[4,5-b]furan-4-yl ester(1)、10β-hydroxyisodauc-6-en-14-al(2)、isodauc-6-ene-10β,14-diol(3)、aphanamol II(4)、ent-4(15)-eudesmene-1β,6α-diol(5)、12-羟基-α-香附酮(6)、1β-羟基-α-香附酮(7)、(E)-3,7,11-trimethyl-1,6,10-dodecatriene-3,5-diol(8)、2,6,10-trimethyl-3,6,11-dodecatriene-2,8,10-triol(9)、黑麦草内酯(10)、8-hydroxyphellandral(11)、(3R,6R,7E)-3-hydroxy-4,7-megastigmadien-9-one(12)、saniculamoid D(13)。化合物1~4、6、8和10~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7和9为首次从植物高山蓍中分离得到。将化合物1~13在棕榈酸诱导的HepG2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上进行细胞耗糖量的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5、9和10(50μmol/L)具有良好的逆转胰岛素抵抗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蓍 化学成分 萜类 降糖活性
下载PDF
蓍草提取物预防慢性肝损伤、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洪振丰 陈艳华 +1 位作者 周建衡 李天骄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6-18,共3页
背景与目的:研究蓍草提取物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肝损伤、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采用40%CCl4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分别用3种不同浓度的蓍草提取物进行干预,观察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 背景与目的:研究蓍草提取物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肝损伤、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采用40%CCl4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分别用3种不同浓度的蓍草提取物进行干预,观察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蓍草提取物预防给药能降低CCl4所致大鼠血清中异常增高的ALT、AST含量,光镜下观察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肝细胞严重变性、坏死,胶原纤维明显增加,蓍草预防各组大鼠肝细胞病理损伤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蓍草提取物对大鼠实验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程度的预防作用和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蓍草 肝纤维化 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
下载PDF
3种宿根花卉花期控制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岳小静 刘雷 +1 位作者 尚军 孙奎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6-20,共5页
通过增加越冬保护、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方法,提早千叶蓍、桔梗的花期。其中温室盆栽能使千叶蓍、桔梗花期提早到"五一"期间,千叶蓍花期提早23 d,桔梗花期提早54 d,效果显著。对假龙头进行延迟花期的实验研究,其中通过延迟... 通过增加越冬保护、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方法,提早千叶蓍、桔梗的花期。其中温室盆栽能使千叶蓍、桔梗花期提早到"五一"期间,千叶蓍花期提早23 d,桔梗花期提早54 d,效果显著。对假龙头进行延迟花期的实验研究,其中通过延迟播种能延迟花期48 d;通过品种筛选,品种间自然花期相差40 d;通过不同时期重压剪,能延迟花期40~100 d;通过适时剪除花穗,能促进假龙头进入第二次花期,有效地将花期控制到预期的时期;通过叶面喷施B9,能延迟花期5~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叶蓍 桔梗 假龙头 提早花期 延迟花期
下载PDF
蓍草组织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庞晓斌 白杰英 +2 位作者 王云 李彦舫 董永义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1期34-37,共4页
以MS和 8114为基本培养基 ,通过调整激素种类与浓度等培养条件 ,按正交实验设计的原则 ,摸索出建立蓍草组织培养体系的最佳条件 :愈伤诱导最佳培养基为 8114+6BA1.0 +NAA1.0 +ZT1.0 ;最佳分化培养基为 8114+6BA4.0 +NAA0 .2 +ZT1.0 ;最... 以MS和 8114为基本培养基 ,通过调整激素种类与浓度等培养条件 ,按正交实验设计的原则 ,摸索出建立蓍草组织培养体系的最佳条件 :愈伤诱导最佳培养基为 8114+6BA1.0 +NAA1.0 +ZT1.0 ;最佳分化培养基为 8114+6BA4.0 +NAA0 .2 +ZT1.0 ;最佳生根培养基是 1/2MS0 +0 .1NA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蓍草(achillea alpina l.) 组织培养 正交设计
下载PDF
蓍草提取物防治肝纤维化大鼠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洪振丰 陈艳华 李天骄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23-25,共3页
为研究中药蓍草对肝组织纤维化过程中脂质过氧化的防治作用,观察了蓍草醇提取物防治CCL4诱发的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效果。结果:蓍草醇提物可有效提高肝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含量、降低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反应终产物... 为研究中药蓍草对肝组织纤维化过程中脂质过氧化的防治作用,观察了蓍草醇提取物防治CCL4诱发的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效果。结果:蓍草醇提物可有效提高肝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含量、降低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反应终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结论:蓍草醇提取物可能通过减轻氧自由基对肝细胞的破坏对肝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蓍草 大鼠 肝纤维化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蒙药蓍草的显微鉴别研究
12
作者 鞠爱华 杨九艳 +3 位作者 孟咏梅 袁慧 周秀娟 张慧文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87-1087,共1页
目的研究蒙药蓍草的生药鉴别特征。方法利用显微鉴别的方法对其茎、叶进行组织构造及粉末的鉴别。结果制订和建立了蓍草的显微特征标准。结论为蒙药蓍草的质量控制提供了部分实验依据。
关键词 蓍草 显微鉴定 质量控制
下载PDF
新疆千叶蓍中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红亮 李俊 +1 位作者 赵海清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128,共7页
为探究生长于新疆的千叶蓍(Achillea millefolium L.)中的活性物质基础,本文对采自新疆哈密地区的千叶蓍开展了化学成分分离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利用柱层析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千叶蓍的全草中分离出二十种化合物。通... 为探究生长于新疆的千叶蓍(Achillea millefolium L.)中的活性物质基础,本文对采自新疆哈密地区的千叶蓍开展了化学成分分离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利用柱层析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千叶蓍的全草中分离出二十种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波谱学技术以及和文献数据对比,将其分别鉴定为猫眼草黄素(1)、矢车菊黄素(2)、槲皮素(3)、芹菜素(4)、芹黄素-7-O-β-D-葡萄糖苷(5)、(-)-芝麻素(6)、乙氧基阿魏酸(7)、咖啡酸乙酯(8)、香豆酸(9)、对羟基苯丙酸(10)、伞形花内酯(11)、7-甲氧基香豆素(12)、香草酸(13)、4-羟基苯甲酸(14)、二氢猕猴桃内酯(15)、paeoveitol B(16)、2-羟基-2-[(E)-1α,2β,3-三羟基-3-壬烷-5,7-二炔]-4H-吡喃(17)、吲哚-3-乙醛(18)、β-谷甾醇(19)和3β-羟基-5α,8α-环二氧麦角甾-6,22-二烯麦角甾醇过氧化物(20)。其中,化合物20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8~10、12~13、15~18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此外,初步评估了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和化合物1~5、8~9、13~14和16的抗氧化及其抗菌活性。化合物3(IC50=9. 9±0. 94μM)和8(IC50=21. 29±1. 65μM)表现出显著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化合物9、14和16表现出抑制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能力。本文首次报道了分布于新疆的千叶蓍中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结果表明,酚类化合物如黄酮、苯丙素是该植物中的主要成分。此外,本研究发现千叶蓍中成分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为该植物作的药用价值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叶蓍 黄酮 苯丙素 抗氧化活性 抗菌活性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蓍草中的脂溶性成分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睿姝 熊礼燕 +1 位作者 李玲 张川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526-529,共4页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蓍草脂溶性成分进行结构分析和鉴定。方法分两步提取蓍草,先用95%乙醇超声提取,再用石油醚萃取,得到其脂溶性成分后进行气相色谱检测。采用GC-MS法,通过NIST10谱库检索,同时结合人工解析,鉴定蓍草...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蓍草脂溶性成分进行结构分析和鉴定。方法分两步提取蓍草,先用95%乙醇超声提取,再用石油醚萃取,得到其脂溶性成分后进行气相色谱检测。采用GC-MS法,通过NIST10谱库检索,同时结合人工解析,鉴定蓍草脂溶性成分的化学结构,并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在脂溶性成分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蓍草中共分离鉴定出脂溶性成分29种,占石油醚萃取总量的82.74%。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分别为表木栓醇(33.16%)、乙酸羽扇醇酯(10.99%)、棕榈酸(7.98%)、豆甾醇(3.68%)、硬脂酸(3.55%)、木栓酮(3.51%)等。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蓍草中脂溶性成分的测定,并为进一步探讨蓍草药理作用及合理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蓍草 脂溶性成分 气相色谱唱质谱联用
下载PDF
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其在尾矿改良中的应用
15
作者 陈意超 孙晓莹 +5 位作者 解智杰 周攀 张露 高雪莉 李东 刘晓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0-63,共14页
为探索经济高效且应用推广性强的尾矿改良和植被恢复措施,筛选了来自尾矿原生植被的根际促生菌,并将其组配形成混合促生菌液。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混合促生菌液(B)、生物炭(C)和粪肥(F)及不同组合(BC、BF、CF、BⅠCF、BⅡCF,其中BⅠCF... 为探索经济高效且应用推广性强的尾矿改良和植被恢复措施,筛选了来自尾矿原生植被的根际促生菌,并将其组配形成混合促生菌液。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混合促生菌液(B)、生物炭(C)和粪肥(F)及不同组合(BC、BF、CF、BⅠCF、BⅡCF,其中BⅠCF是三者复合处理;BⅡCF是在BⅠCF基础上增加1倍的混合促生菌液)对千叶蓍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矿砂养分、酶活性以及盆栽系统中的氮素转移和可利用磷、钾总量的影响。筛选得到4株具有固氮、溶磷、解钾、合成吲哚乙酸或分泌1-氨基环丙烷羧酸脱氨酶的根际促生菌,分别为KSB1、KSB2、KSB7和KSB21。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CK(空白对照)相比,接种混合促生菌能够强化矿砂磷酸酶活性,并提高假单胞菌属和根瘤菌属在根际环境中的丰度;添加生物炭对矿砂养分和千叶蓍生长的影响有限;施用粪肥可促进千叶蓍生长,强化矿砂酶活性,显著提高蓝细菌属丰度(P<0.01)、盆栽系统氮素总量及可利用磷、钾总量。与单独施用粪肥(F)相比,接种混合促生菌+粪肥(BF)与添加生物炭+粪肥(CF)均能进一步提高部分千叶蓍生长指标和矿砂酶活性。此外,BF处理盆栽系统氮素总量增加了11.18%,可利用磷、钾总量分别增加了22.54%和22.00%;而CF仅有可利用钾总量增加了8.32%。BⅠCF和BⅡCF处理下各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BⅡCF矿砂碱解氮、磷酸酶活性以及千叶蓍植株生物量等指标较BⅠCF有显著提高(P<0.05),且盆栽系统氮素总量增加了9.54%,千叶蓍植株钾总量增加了19.12%,蓝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提高了51.96%和13.62%。试验条件下,直接接种促生菌或添加生物炭对尾矿基质改良和植被恢复效果不显著;施用粪肥对改善矿砂养分供给和促进绿垦作物千叶蓍的生长有关键作用;促生菌液和生物炭的功能发挥与粪肥的施用与否存在直接关系;BⅡCF处理是一种有效的矿砂改良措施,其中的多功能混合促生菌发挥了固氮、溶磷和解钾作用,并增强了千叶蓍对钾元素的吸收利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改良 根际促生菌 生物炭 千叶蓍
下载PDF
一枝蒿的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
16
作者 司晓棠 查威璇 +2 位作者 李珉皓 于孟飞 刘庆华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7-362,共6页
目的研究菊科蓍属药用植物一枝蒿(Achillea alpina L.)的化学成分。方法对一枝蒿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聚酰胺柱色谱和高效液相(HPLC)色谱等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并应用... 目的研究菊科蓍属药用植物一枝蒿(Achillea alpina L.)的化学成分。方法对一枝蒿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聚酰胺柱色谱和高效液相(HPLC)色谱等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并应用波谱数据鉴定各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一枝蒿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Artemitin (1)、Sintenin (2)、(±)-threo-N-isobutyl-4,5-dihydroxy-2E-decaenamide (3)、(2S,3S,4R,8E)-N-(2′羟基-正-十八碳酰基)-8烯-1,3,4-三羟基-正-二十四烷-鞘氨醇(4)、(2S,3S,4R,8E)-N-(2′羟基-正-十八碳酰基)-8烯-1,3,4-三羟基-正-二十五烷-鞘氨醇(5)、(2S,3S,4R,8E)-N-(2′羟基-正-十八碳酰基)-8烯-1,3,4-三羟基-正-二十六烷-鞘氨醇(6)、(2S,3S,4R,8E)-N-(2′羟基-正-十八碳酰基)-8烯-1,3,4-三羟基-正-二十七烷-鞘氨醇(7)、(2S,3S,4R,8E)-N-(2′羟基-正-十八碳酰基)-8烯-1,3,4-三羟基-正-二十八烷-鞘氨醇(8)、异荭草苷(9)和荭草苷(10)。结论化合物3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化合物4-8是新化合物,化合物1、9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 一枝蒿 神经酰胺
下载PDF
蓍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锐泽 徐燕杰 +2 位作者 熊娟 胡金锋 杨国勋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812-2815,共4页
目的研究蓍草Achilleaalpin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柱色谱手段进行分离与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蓍草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表木栓醇(1)、菠菜甾醇(2)... 目的研究蓍草Achilleaalpin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柱色谱手段进行分离与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蓍草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表木栓醇(1)、菠菜甾醇(2)、β-谷甾醇(3)、5,6-epoxy-24(R)-methylcholesta-7,22-dien-3β—ol(4)、β-胡萝卜苷(5)、schensianolA(6)、negunfurol(7)、(3s,5S,8R)-3,5-dihydroxymegastigma-6,7-dien-9-one(8)、saropeptate(9)、(+)-丁香脂素(10)、(±)-落叶松树脂醇(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4、6~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蓍草 菠菜甾醇 表木栓醇 (%PlUS%)-丁香脂素 (±)-落叶松树脂醇
原文传递
欧蓍草花水提物减轻环磷酰胺对大鼠睾丸毒性的体视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Ali Shalizar Jalali Shapour Hasanzadeh Hassan Malekinejad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247-254,共8页
Cyclophosphamide(CP) is extensive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cancers,as well as an immunosuppressive agent.However,CP is known to cause several adverse effects including reproductive toxicity.Achillea millefo... Cyclophosphamide(CP) is extensive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cancers,as well as an immunosuppressive agent.However,CP is known to cause several adverse effects including reproductive toxicity.Achillea millefolium,a widely distributed medicinal plant,is highly regarded for its medicinal activities,including antioxidant and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whether Achillea millefolium inflorescences aqueous extract with antioxidant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could serve as a protective agent against reproductive toxicity during CP treatment.Male Wistar rats were categorized into four groups.Two groups of rats were administered CP at a dose of 5 mg·kg-1·d-1 for 28 d by oral gavages.One of these groups received Achillea aqueous extract at a dose of 1.2 g·kg-1·d-1 orally 4 h after cyclophosphamide administration.A vehicle treated control group and an Achillea control group were also included.The CP-treated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the body,testes and epidi-dymides weights as well as many histological alterations.Stereological parameters,spermatogenic activities and testicular antioxidant capacity along with epididymal sperm count and serum testosterone concentration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CP treatment.Notably,Achillea co-administration caused a partial recovery in above-mentioned parameters.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chillea millefolium inflorescence aqueous extract may be partially protective against CP-induced testicular tox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hillea millefolium CYClOPHOSPHAMIDE TOXICITY TEST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