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5篇文章
< 1 2 1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Novel Natural Lycopodium clavatum Sporopollenin Microcapsules Loaded In-Situ with Nano-Magnetic Humic Acid-Metal Complexes
1
作者 Amro K. F. Dyab Elham M. Abdallah +1 位作者 Salwa A. Ahmed Mai M. Rabee 《Journal of Encapsulation and Adsorption Sciences》 2016年第4期109-131,共23页
Sporopollenin exines microcapsules, derived from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spores of Lycopodium clavatum, have been loaded in-situ with humic acid sodium salt-Zinc (HA-Zn) complex. The chemical treatment method utilised... Sporopollenin exines microcapsules, derived from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spores of Lycopodium clavatum, have been loaded in-situ with humic acid sodium salt-Zinc (HA-Zn) complex. The chemical treatment method utilised to prepare the sporopollenin microcapsules from raw spores was discussed and the resulted sporopollenin microcapsules were characterised using SEM, TGA and FTIR. Metal complexes of the sodium salt of humic acid and zinc ion were prepared using different protocols and in-situ loaded into the pre-treated sporopollenin microcapsules. The resulted complex was characterised before and after the encapsulation process using FTIR, TGA and XRD techniques. The morphology of the empty and loaded sporopollenin was not altered. Infrared spectroscopy revealed an increase in the absorption for COO<sup>–</sup> vibrations at 1583 and 1384 cm<sup>–1</sup> in the FTIR spectra of HA-Zn complex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original sodium salt of humic acid, indicative of bonding of the metal ions in hydrated form to the carboxyl or phenolic hydroxyl groups or both of the sodium humate molecules. TGA results of the HA-Zn complex loaded sporopollenin showed that around %15 of residual HA-Zn was successfully encapsulated indicative of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tocol used. We showed also that biodegradable magnetite nanoparticles can be surface modified with HA and encapsulated into sporopollenin. The resulted biosorbents microcapsules can be used for enhanced magnetic removal of either heavy metals or HA from different aqueous me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SORBENTS Metal Complexes SPOROPOLLENIN Humic Acid Magnetite Nanoparticles
下载PDF
改性松浦支渠疏浚底泥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
2
作者 韩霜 王博 +3 位作者 许伟锋 曹雯雯 荣子佳 黄玉翔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321-324,共4页
中国河流每年产生大量的疏浚底泥,大量堆积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而且对环境还有很大的影响。底泥的二次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以废制废的原则,提高底泥资源化利用的价值,以松花江松浦支渠疏浚底泥为目标,对其进行资源利用。首先以丙烯酸、... 中国河流每年产生大量的疏浚底泥,大量堆积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而且对环境还有很大的影响。底泥的二次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以废制废的原则,提高底泥资源化利用的价值,以松花江松浦支渠疏浚底泥为目标,对其进行资源利用。首先以丙烯酸、富马酸为原料,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聚AA-FA,以磷酸氢二钠中和制得聚AA-FA磷酸盐。利用聚AA-FA磷酸盐对热解的疏浚底泥进行改性,制备得到聚AA-FA改性松浦支渠疏浚底泥。研究发现聚AA-FA改性松浦支渠疏浚底泥对于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在添加量质量分数为9%时脱除离子的能力最高可达到99%,脱除不同离子的能力由大到小顺序为Ni^(2+)、Pb^(2+)、Cr^(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底泥 富马酸 丙烯酸 重金属离子
下载PDF
磁改性生物质炭渣对酸性矿山废水中Cu^(2+)、Pb^(2+)的吸附研究
3
作者 狄军贞 袁博夫 +3 位作者 阮浈 姜洋洋 高梦晴 李茹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70-2380,共11页
针对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 AMD)中Cu^(2+)和Pb^(2+)含量过高,生物质炭渣吸附能力有限等问题,以工业固体废弃物生物质炭渣为原材料,采用高锰酸钾和硫酸亚铁对生物质炭渣进行磁改性,制备生物质炭渣负载MnFe_(2)O_(4)的复合磁... 针对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 AMD)中Cu^(2+)和Pb^(2+)含量过高,生物质炭渣吸附能力有限等问题,以工业固体废弃物生物质炭渣为原材料,采用高锰酸钾和硫酸亚铁对生物质炭渣进行磁改性,制备生物质炭渣负载MnFe_(2)O_(4)的复合磁性材料(BC-MF),并将BC-MF作为去除酸性矿山废水环境中Cu^(2+)和Pb^(2+)的吸附剂。基于单因素试验方法,探究pH值、温度、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共存金属离子等因素对BC-MF吸附Cu^(2+)和Pb^(2+)性能的影响,并将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吸附等温线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磁滞回线测试(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 VSM)、Zeta电位(Zeta potential)等表征方法结合,研究MnFe_(2)O_(4)磁改性生物质炭渣吸附Cu^(2+)、Pb^(2+)的机理。结果显示,改性后的BC-MF对Cu^(2+)和Pb^(2+)的去除率均提升20百分点以上,且吸附饱和质量比分别为18.04 mg/g和24.98 mg/g。表征结果显示:MnFe_(2)O_(4)磁性颗粒成功负载到BC-MF上,并使之具有磁性;BC-MF对Cu^(2+)和Pb^(2+)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是为化学吸附为主的单层均相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属于自发进行的熵增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磁性 生物质炭 酸性矿山废水 重金属 吸附
下载PDF
巴氏芽孢杆菌对黄铁矿氧化产酸的抑制作用与重金属固定效果实验研究
4
作者 张瑶 房琦 +4 位作者 吕俊文 谭燕玲 陈震宇 李密 吴晓燕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1-14,5,共5页
矿山的开采和选矿活动产生的大量尾矿和废石大多露天堆放,其中的含硫化物经氧气、水和微生物氧化产生的酸性矿山废水(AMD)未经处理接触水体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威胁人们生命健康,被认为是全球采矿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目前常用... 矿山的开采和选矿活动产生的大量尾矿和废石大多露天堆放,其中的含硫化物经氧气、水和微生物氧化产生的酸性矿山废水(AMD)未经处理接触水体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威胁人们生命健康,被认为是全球采矿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目前常用的治理方法为末端治理,治标不治本,因此开展有效的源头控制尤为重要。为探究从源头控制AMD的产生,以黄铁矿为研究对象,选用巴氏芽孢杆菌,加入H_(2)O_(2)作为氧化剂模拟氧化环境,进行了为期10 d的实时监测实验和重金属污染溶液修复实验,从pH、Eh、SO_(4)^(2-)和各重金属离子浓度考察细菌对黄铁矿氧化产酸行为的抑制作用与重金属固定效果。结果显示,在细菌提供的碳酸盐缓冲作用下,体系pH提高到中性至偏碱性且Eh维持在低电位还原环境,同时降低了SO_(4)^(2-)浓度。细菌响应其诱导共沉淀和细胞壁吸附机制对各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皆达到80%以上。表明了其抑制黄铁矿氧化产酸的有效性和良好的重金属固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矿山废水 黄铁矿 巴氏芽孢杆菌 重金属
下载PDF
砷锑烟尘与冶炼污酸的联合处置 被引量:1
5
作者 钟擅兵 孙宝庭 +4 位作者 陈永强 杨裕东 张忠堂 马保中 李玉虎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7,共8页
基于砷、锑在酸性溶液中的溶解差异性,结合砷锑烟尘和冶炼污酸的成分特征,提出氧化酸浸分砷—湿法还原固砷的砷锑烟尘与冶炼污酸的联合处置工艺。结果表明,在过氧化氢加料系数1、过氧化氢质量分数30%、液固比5、温度30℃、浸出时间4 h... 基于砷、锑在酸性溶液中的溶解差异性,结合砷锑烟尘和冶炼污酸的成分特征,提出氧化酸浸分砷—湿法还原固砷的砷锑烟尘与冶炼污酸的联合处置工艺。结果表明,在过氧化氢加料系数1、过氧化氢质量分数30%、液固比5、温度30℃、浸出时间4 h、污酸酸度1 mol/L条件下,砷的浸出率可达99%以上,所得浸出渣锑含量高达90%,砷含量仅为0.2%,实现了高砷锑烟尘中砷和锑的初步分离;采用氯化亚锡二段还原工艺,在酸度12 mol/L、温度90℃、n(NaCl)/n(As)=3、还原剂系数1、反应时间4 h的条件下,砷还原率可达99.75%,反应后液中锑浓度为6.72 g/L,砷浓度仅为0.17 g/L,实现砷和锑的二次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锑烟尘 酸浸 还原 金属砷 污酸 联合工艺
下载PDF
不同外源Cd(Ⅱ)对Pseudomonas aeruginosa EPS的胁迫效应--产量、组分、吸附特性变化及其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丽瑶 连泽阳 +5 位作者 宋卫锋 戴文灿 杨佐毅 孙梦格 黄祥武 白晓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7-547,共11页
以CdCl_(2)、CdSO_(4)和Cd(NO_(3))_(2)为胁迫因子,比较了不同阴离子在胁迫/诱导过程中对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ruginosa)胞外聚合物(EPS)的产量和特性的影响以及对Cd(II)吸附性能的变化.研究发现,当Cd(NO_(3))_(2)胁迫/诱导浓度... 以CdCl_(2)、CdSO_(4)和Cd(NO_(3))_(2)为胁迫因子,比较了不同阴离子在胁迫/诱导过程中对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ruginosa)胞外聚合物(EPS)的产量和特性的影响以及对Cd(II)吸附性能的变化.研究发现,当Cd(NO_(3))_(2)胁迫/诱导浓度为50mg/L时,EPS产量达到214.91mg/g VSS,其中蛋白质含量达到136.75mg/g VSS,较胁迫/诱导前增加了409.31%.此时EPS的吸附性能最好,对Cd(II)的平衡吸附量最大,较胁迫/诱导前增加了近一半.HPLC分析表明,EPS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变化与EPS的吸附特性密切相关.3D-EEM、XPS和FTIR结果表明,EPS中C=O、C-N和N-H含量增加,有利于重金属的结合.竞争吸附实验发现,EPS对Cd(II)的亲和力高于Zn(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氏阴性菌 胞外聚合物 蛋白质 氨基酸 竞争吸附 重金属
下载PDF
基于5-氨基烟酸的锰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结构及荧光传感性质
7
作者 江涛 梁晓彤 +4 位作者 廖思燕 刘小慧 余嘉俊 邹霖 邱燕璇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7-314,321,共9页
室温下,通过溶液法将5-氨基烟酸(5-Hana)与MnCl_(2)反应,成功合成了一例新的三维Mn(II)金属有机框架[Mn_(2)(5-ana)_(4)(H_(2)O)]n(命名为Mn-MOF)。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和... 室温下,通过溶液法将5-氨基烟酸(5-Hana)与MnCl_(2)反应,成功合成了一例新的三维Mn(II)金属有机框架[Mn_(2)(5-ana)_(4)(H_(2)O)]n(命名为Mn-MOF)。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法对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具有双节点(2,8)-c配位网络结构,其中[Mn_(2)(CO_(2))_(2)(H_(2)O)]二聚单元作为8-连接节点,5-ana-配体作为2-连接节点。分子范德瓦耳斯表面静电势(ESP)分析表明,5-ana-配体的第一反应位点在羧基氧原子附近,ESP最小值为-143.37 kcal·mol^(-1),第二和第三反应位点分别位于吡啶环和氨基氮原子附近。Mn-MOF常温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荧光光谱测试显示配合物在256 nm光激发下的最大发射波长为402 nm。更重要的是,Mn-MOF可以通过荧光猝灭实现对Fe^(3+)的选择性识别,且猝灭效率达到98.71%,可作为潜在的荧光探针分析水溶液中的Fe^(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烟酸 Mn(Ⅱ) 晶体结构 金属有机框架 荧光传感器 铁离子
下载PDF
基于2,5-二溴对苯二羧酸配体的镧系金属有机骨架的合成、结构及性质
8
作者 罗小玲 邹品田 +4 位作者 王小燕 刘峥 孔翔飞 唐群 王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3-1150,共8页
采用溶剂热法,以2,5-二溴对苯二甲酸(H_(2)L)为配体,分别与六水合硝酸钕、六水合硝酸钆反应合成了_(2)种镧系金属有机骨架(MOFs):{[Nd_(2)(L)_(3)(DMF)_(2)(H_(2)O)_(2)]·_(2)DMF}n(1)和{[Gd_(2)(L)_(3)(DMF)_(2)(H_(2)O)_(2)]... 采用溶剂热法,以2,5-二溴对苯二甲酸(H_(2)L)为配体,分别与六水合硝酸钕、六水合硝酸钆反应合成了_(2)种镧系金属有机骨架(MOFs):{[Nd_(2)(L)_(3)(DMF)_(2)(H_(2)O)_(2)]·_(2)DMF}n(1)和{[Gd_(2)(L)_(3)(DMF)_(2)(H_(2)O)_(2)]·2DMF}n(_(2))。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荧光光谱、热重分析等测试方法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与性质研究。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均是以稀土离子为金属节点,与配体相互连接,形成无限延伸的三维网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系 2 5-二溴对苯二甲酸 金属有机骨架 晶体结构
下载PDF
负载铁系金属氧化物催化次氯酸钠降解酸性大红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王杰 孙杰 郝喆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8期44-48,共5页
酸性大红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染料,也是一种难以治理的工业废水,但由于它在水中溶解度较高,通常难以通过简单方法直接进行处理。次氯酸钠为多功能强氧化剂,安全无毒,但稳定性不高,对氧化活性的利用不够,对酸性大红染料的去除能力有限。通... 酸性大红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染料,也是一种难以治理的工业废水,但由于它在水中溶解度较高,通常难以通过简单方法直接进行处理。次氯酸钠为多功能强氧化剂,安全无毒,但稳定性不高,对氧化活性的利用不够,对酸性大红染料的去除能力有限。通过负载铁系金属氧化物来催化次氯酸钠对酸性大红染料进行降解,从而高效率提供分子反应动能,提高其氧化性;考察pH值、催化剂投入量、反应时间、次氯酸钠用量、负载催化剂量等对酸性大红的降解作用,得出最佳处理条件。结果显示:①采用沉淀—负载法,随着负载量增加,硅藻土图谱上的CoFe_(2)O_(4)峰越来越明显,完成了有效负载;②在pH值为4、反应时间为25 min、催化剂投加量为0.7 g、负载催化剂量达到30%、次氯酸钠溶液为5 mL时,降解酸性大红效果最显著;③对比次氯酸钠和芬顿试剂氧化降解酸性大红发现,次氯酸钠对酸性大红的去除率比芬顿试剂高;④在实际生产废水降解实验中,使用负载铁系金属氧化物催化次氯酸钠降解酸性大红和COD的效果十分显著,用此方法对废水中的酸性大红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0%和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 催化降解 酸性大红 铁系金属氧化物
下载PDF
我国南方桉树人工林区水体泛黑物质分子组成及形成机理
10
作者 黎明杰 蒋彬 +6 位作者 郭晋川 潘越 蒋然 廖玉宏 张晓红 朱新海 陈子龙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9-1081,I0008,共14页
我国南方桉树人工林区水库在秋冬季频繁出现黑水现象。现有研究指出,桉树叶中单宁酸等物质与金属离子(如铁离子)反应产生的金属-有机质络合物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对于桉树叶中能形成金属-有机质络合物的潜在有机质前体... 我国南方桉树人工林区水库在秋冬季频繁出现黑水现象。现有研究指出,桉树叶中单宁酸等物质与金属离子(如铁离子)反应产生的金属-有机质络合物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对于桉树叶中能形成金属-有机质络合物的潜在有机质前体物认识仍然有限,基于分子组成层面的桉树人工林区水库水体泛黑形成机理也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利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等手段,对桉树叶浸泡液与典型桉树林区水库(金窝水库和天雹水库)水体中可溶性有机物进行了分子组成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桉树叶浸泡液主要由以苯三酚、没食子酸为母体的多酚类化合物及其多聚衍生物构成,其中最典型的化合物是鞣花酸(C_(14)H_(6)O_(8))。冬季水库水中鞣花酸强度远高于夏季,且表层水体高于底层水体,这表明秋冬季大量凋落的桉树叶释放出的这些芳香多酚类物质会显著促进水库黑水的形成。进一步的实验证明,鞣花酸、苯三酚和没食子酸都会与铁离子发生络合反应,生成黑色沉淀。这些结果均表明,桉树叶溶解出的芳香多酚类物质是导致水库变黑的核心因素。本研究基于分子组成层面提出了桉树人工林区水库水体泛黑形成机理,对于桉树人工林区的黑水治理和保障水库饮用水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黑水 芳香多酚类物质 鞣花酸 金属-有机质络合物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下载PDF
多相催化氧化伯醇制备羧酸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薛飞 刘梦力 +3 位作者 廖敏 李臻 夏春谷 王金棒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93-1403,共11页
伯醇催化氧化制羧酸是有机合成中极为重要的转化过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多相催化体系,高效催化剂的制备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该文对近年来涉及多相催化氧化伯醇制备羧酸的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从单金属及其氧化物和双金属... 伯醇催化氧化制羧酸是有机合成中极为重要的转化过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多相催化体系,高效催化剂的制备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该文对近年来涉及多相催化氧化伯醇制备羧酸的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从单金属及其氧化物和双金属及其氧化物基催化剂,以及是否采用载体等角度系统评估了伯醇氧化多相催化剂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介绍了杂多酸催化和绿色催化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多相催化在工业应用中的发展前景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醇 催化氧化 多相催化 羧酸 金属催化剂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下载PDF
植酸/聚间苯二胺修饰纳米SiO_(2)制备水性环氧复合涂层及其防腐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小庆 杨建军 +3 位作者 吴庆云 吴明元 张建安 刘久逸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4,共11页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改性SiO_(2)(f-SiO_(2));将间苯二胺(mPD)原位聚合制备的聚间苯二胺(PmPD)共价接枝在f-SiO_(2)表面,制得(PmPD-SiO_(2));最后,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将植酸(PA)与PmPD-SiO_(2)结合...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改性SiO_(2)(f-SiO_(2));将间苯二胺(mPD)原位聚合制备的聚间苯二胺(PmPD)共价接枝在f-SiO_(2)表面,制得(PmPD-SiO_(2));最后,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将植酸(PA)与PmPD-SiO_(2)结合制得PA/PmPD-SiO_(2)复合材料,用于制备水性环氧复合涂层。采用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了产物结构,通过扫描电镜、电化学和盐雾试验对涂层的防腐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添加质量分数为0.5%的PA/PmPD-SiO_(2)时,涂层附着力0级、铅笔硬度3H、耐冲击45 kg·cm,缓蚀效率为97.2%,耐腐蚀性最佳;腐蚀电流密度较纯水性环氧树脂(WEP)涂层缩小了36倍,低频阻抗模量较纯WEP涂层提升了2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_(2) 植酸 聚间苯二胺 水性环氧树脂 金属腐蚀
下载PDF
膨润土和腐植酸对猪粪堆肥Zn、Cu钝化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3
作者 朱桃川 李泽康 +5 位作者 明玉飞 李传福 高舒 董智 焦树英 李永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7-946,共10页
为提高堆肥资源化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通过单独添加10%膨润土(BT)、10%腐植酸(HA)以及2.5%膨润土+7.5%腐植酸(BH1)、5.0%膨润土+5.0%腐植酸(BH2)和7.5%膨润土+2.5%腐植酸(BH3)混合添加的方式,开展了其对猪粪堆肥重金属Zn、Cu钝化效... 为提高堆肥资源化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通过单独添加10%膨润土(BT)、10%腐植酸(HA)以及2.5%膨润土+7.5%腐植酸(BH1)、5.0%膨润土+5.0%腐植酸(BH2)和7.5%膨润土+2.5%腐植酸(BH3)混合添加的方式,开展了其对猪粪堆肥重金属Zn、Cu钝化效果及微生物群落组成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膨润土和腐植酸延长了堆肥高温期,BH3处理的可溶性有机碳(DOC)降解率达40.52%,较对照(CK)显著提高12.46个百分点(P<0.05)。堆肥过程中,BH3处理下的Cu生物有效态占比较堆肥前下降12.17个百分点,而Zn可氧化态占比较堆肥前上升29.74个百分点,降幅和升幅均显著高于其余处理(P<0.05)。与CK和单独添加处理相比,混合添加可显著提高重金属Cu、Zn钝化效率,BH3处理对Cu和Zn的钝化率分别达79.84%和36.97%,较CK分别显著提高47.80个百分点和23.09个百分点(P<0.05)。膨润土和腐植酸混合添加,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厚壁菌门、梭菌纲等参与纤维降解的有益物种相对丰度的升高。BH3处理下拟杆菌门和拟杆菌纲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同时期的其他各处理。研究表明,膨润土和腐植酸与猪粪共堆肥更有利于堆肥腐熟和重金属钝化,混合添加7.5%膨润土和2.5%腐植酸为最佳推荐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堆肥 膨润土 腐植酸 重金属钝化 微生物
下载PDF
金属抗菌肽SIF_(4)对大肠杆菌拓扑异构酶活性及胞内核酸合成的影响
14
作者 李玉珍 肖怀秋 +4 位作者 周慧恒 李篮 匡燕 刘淼 赵谋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54,共6页
为系统阐明金属抗菌肽SIF_(4)基于DNA拓扑异构酶靶点的非细胞质膜抑菌机理,以大肠杆菌为模式菌株,研究了金属抗菌肽SIF_(4)与基因组DNA的结合方式、对DNA拓扑异构酶I/II活性以及胞内核酸生物合成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金属抗菌肽SIF_(4... 为系统阐明金属抗菌肽SIF_(4)基于DNA拓扑异构酶靶点的非细胞质膜抑菌机理,以大肠杆菌为模式菌株,研究了金属抗菌肽SIF_(4)与基因组DNA的结合方式、对DNA拓扑异构酶I/II活性以及胞内核酸生物合成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金属抗菌肽SIF_(4)可能以类似溴化乙锭嵌插方式与基因组DNA结合,对拓扑异构酶I有较强抑制活性,但对拓扑异构酶II影响较小,可通过影响DNA负超螺旋解链和RNA聚合酶结合催化RNA转录过程发挥抑菌活性。研究还发现,经金属抗菌肽SIF_(4)处理12 h后,大肠杆菌胞内总DNA和总RNA生物合成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且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1/2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组与对照组(0 MIC)相比,胞内DNA和RNA生物量差异不显著(P>0.05),MIC和2 MIC组与对照组相比,胞内DNA和RNA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实验结果可为金抗肽SIF_(4)在食源性大肠杆菌生物防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抗菌肽 大肠杆菌 拓扑异构酶 核酸 抗菌剂
下载PDF
苯甲羟肟酸在浮选中的应用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勇 程恺 +3 位作者 韩海生 孙伟 唐鸿鹄 伍喜庆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7-898,共22页
苯甲羟肟酸(Benzohydroxamic acid,简称BHA)是一种具有良好选择性的氧化矿捕收剂,近年来在浮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BHA的物理化学性质,梳理了BHA及其衍生物在矿物浮选中的应用,总结了BHA在矿物表面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BHA... 苯甲羟肟酸(Benzohydroxamic acid,简称BHA)是一种具有良好选择性的氧化矿捕收剂,近年来在浮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BHA的物理化学性质,梳理了BHA及其衍生物在矿物浮选中的应用,总结了BHA在矿物表面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BHA是一种与金属离子容易形成杂环配合物的螯合剂,在白钨矿、锡石、钛铁矿、稀土矿物等矿物的浮选中已经广泛使用。BHA主要通过与矿物表面金属位点形成O,O五元环配位结构产生稳定吸附,其吸附性能与溶液中组分BHA−的含量息息相关。金属离子活化能显著提高BHA的捕收性能,分为经典金属离子活化和金属离子有机配合物活化两种形式,以BHA金属离子配合物作为捕收剂是金属离子活化的优选方案。基于以上结论,对BHA未来的研究趋势及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羟肟酸 浮选 氧化矿 离子活化 金属离子配合物
下载PDF
腐殖酸与重金属在黄土中的吸附规律研究
16
作者 段清 张永波 +1 位作者 郭李娜 时红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9-582,共4页
以黄土、腐殖酸和重金属离子为研究对象,基于吸附实验,研究了黄土对腐殖酸及Cu^(2+)、Zn^(2+)、Pb^(2+)、Cd^(2+)4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黄土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随着固液比增大、溶液pH增大、初始浓度减小、吸附时间的延长... 以黄土、腐殖酸和重金属离子为研究对象,基于吸附实验,研究了黄土对腐殖酸及Cu^(2+)、Zn^(2+)、Pb^(2+)、Cd^(2+)4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黄土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随着固液比增大、溶液pH增大、初始浓度减小、吸附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大,而且对不同污染物吸附效果的影响也不同;但黄土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一直保持为Pb^(2+)>Cu^(2+)>Cd^(2+)>Z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重金属离子 吸附效果
下载PDF
分子筛负载型催化剂在加氢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吉利彬 李海涛 +1 位作者 赵永祥 王浩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415,共12页
催化加氢反应是合成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的重要方法之一。加氢反应催化剂多以金属负载型催化剂为主,常用的载体主要为金属或非金属氧化物。然而受传统金属负载和掺杂方式的限制,金属负载型催化剂中活性金属的落位和粒径分布一直缺乏有效... 催化加氢反应是合成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的重要方法之一。加氢反应催化剂多以金属负载型催化剂为主,常用的载体主要为金属或非金属氧化物。然而受传统金属负载和掺杂方式的限制,金属负载型催化剂中活性金属的落位和粒径分布一直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极大限制了该类催化剂的应用。分子筛因其独特的孔道结构、适宜的酸性、可控的孔径和表面性质常被作为载体用于催化加氢反应。在这类反应中,分子筛既可以作为载体负载活性金属,也可以作为酸性催化剂适度参与反应,表现出优异的催化加氢活性和反应稳定性。详细总结了近年来以分子筛为载体的双功能催化剂在催化加氢反应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分子筛的孔道结构调控、活性金属负载方式以及加氢反应类型变化对加氢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孔道结构 酸性位点 金属负载方式 加氢反应
下载PDF
造纸黑液源类黄腐酸对水体中铅的吸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华赏 李丕武 +1 位作者 张聪 张杰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7-73,共7页
造纸黑液占整个造纸业污染的90%以上,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造纸黑液中大量的有机质可以作为黄腐酸的合成前体,黄腐酸对重金属有良好的吸附作用。根据国际腐植酸协会推荐方法,自两种不同造纸工艺的黑液中成功提取出了碱法类黄腐酸(JFLA)... 造纸黑液占整个造纸业污染的90%以上,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造纸黑液中大量的有机质可以作为黄腐酸的合成前体,黄腐酸对重金属有良好的吸附作用。根据国际腐植酸协会推荐方法,自两种不同造纸工艺的黑液中成功提取出了碱法类黄腐酸(JFLA)和铵法类黄腐酸(AFLA);通过平衡络合试验,在不同Pb^(2+)浓度和pH的重金属水溶液中,研究了两种类黄腐酸对铅的吸附效果与规律,AFLA在低Pb^(2+)浓度、高pH条件下具有更好的吸附能力,且AFLA比JFLA的吸附能力更强。研究结果表明了黑液类黄腐酸有修复Pb^(2+)污染水体的可能性,为相关研究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黑液 类黄腐酸 酸性基团 重金属污染
下载PDF
酸性土壤中重金属钝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袁滨伶 吴道勇 +1 位作者 季怀松 侯林洋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3,共8页
阐述了土壤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以及土壤pH对重金属赋存形态的影响,综述了无机钝化剂、有机钝化剂、无机-有机复合钝化剂、新型钝化剂以及钝化剂-微生物联合修复酸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指出钝化修复技术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 阐述了土壤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以及土壤pH对重金属赋存形态的影响,综述了无机钝化剂、有机钝化剂、无机-有机复合钝化剂、新型钝化剂以及钝化剂-微生物联合修复酸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指出钝化修复技术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酸性土壤中重金属钝化的优化方案:利用各类型钝化剂的优点进行复配或改性、优化制备过程、研究新型钝化剂在长期田间环境下的稳定性、监测材料对环境及生物的影响;根据不同污染类型、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案;建立更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加强土壤污染监测和评价;优化耕地的水管理、施肥管理和轮作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重金属 土壤污染 土壤修复 钝化技术
下载PDF
电活性聚乳酸纳纤膜的形态调控及高效捕集PM_(0.3)性能
20
作者 黄荣廷 朱桂英 +6 位作者 李欣雨 唐道远 张勇 王斌 朱金佗 何新建 徐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63,共10页
通过静电喷雾沸石咪唑框架-8(ZIF-8)分散液对同步电纺聚乳酸(PLA)纳米纤维进行表面功能化,以增强PLA/ZIF-8纳米纤维膜(简称纳纤膜)表面的电荷俘获及储存能力,从而提高静电吸附效果和过滤性能.通过在分散液中添加不同量的ZIF-8来调控锚... 通过静电喷雾沸石咪唑框架-8(ZIF-8)分散液对同步电纺聚乳酸(PLA)纳米纤维进行表面功能化,以增强PLA/ZIF-8纳米纤维膜(简称纳纤膜)表面的电荷俘获及储存能力,从而提高静电吸附效果和过滤性能.通过在分散液中添加不同量的ZIF-8来调控锚定于纤维表面的ZIF-8负载量,探究ZIF-8含量与纤维膜形态和性能演变之间关系.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纤维膜的微观形态进行表征,并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谱(XRD)分析了纤维膜的化学性质、界面相互作用和晶体结构的演变机理.采用静电测试仪、电介质测试仪和静电计分别评价表面电势、相对介电常数和输出电压,表征纤维膜的电活性和摩擦电输出性能.通过万能试验机测试聚乳酸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并使用自主搭建的空气过滤测试平台探究纤维膜高效过滤机理.结果表明,PLA/ZIF-8纳纤膜具有高电活性、高过滤效率、低空气阻力和优异的力学性能:其表面电势和最大开路输出电压分别可达5.9 kV和30.9 V,与纯PLA对比样相比分别提升5.6倍和5.3倍,同时拉伸强度和拉伸韧性增幅分别高达78%和111%.更重要的是,PLA/ZIF-8纳纤膜的PM0.3过滤性能得到大幅提升(增幅可达12.6%),且空气阻力有所降低(40 Pa,65 L/min).所制备的环境友好型PLA/ZIF-8纳纤膜在滤除超细颗粒物和阻断病毒气溶胶传播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纳纤膜 金属-有机骨架功能化 电活性 空气过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