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痤疮皮损区皮肤菌群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熊德鑫 祝小枫 盛志勇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5期9+11-14,11-14,共5页
本研究对皮肤常见病─—痤疮40例病人皮损区的皮肤菌群进行了探讨,并以104例健康人面部皮肤菌群及82例治愈后病人原皮损区菌群分析作为对照,结果痤疮病人皮损区中痤疮丙酸杆菌活菌数为4.55±0.73(CFU以Log... 本研究对皮肤常见病─—痤疮40例病人皮损区的皮肤菌群进行了探讨,并以104例健康人面部皮肤菌群及82例治愈后病人原皮损区菌群分析作为对照,结果痤疮病人皮损区中痤疮丙酸杆菌活菌数为4.55±0.73(CFU以Log/cm2计)。分离率为100%,表皮葡萄球菌数为4.19±0.70(100%),微球菌数为2.71±0.69(62.5%),杆菌数为3.09±0.64(90%),需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数为3.31±0.76(35%),产色素微球菌数为3.05±0.82(45%),痤疮病人皮肤的皮损区内常住菌和过路菌都较健康人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或P<0.01)。而经皮肤微生态制剂治疗后痤疮病皮肤菌群与健康人几乎无差异(P>0.05),说明皮肤微生态制剂具有调整皮肤菌群恢复微生态平衡,提高定植抗力的生理作用,故能较有效的治疗痤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皮肤菌群 生态平衡
下载PDF
黄褐斑病人皮损区皮肤菌群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熊德鑫 祝小枫 盛志勇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6期10-14,23,共6页
首次应用定位、定量和定性方法对51例黄褐斑病人皮损区菌群进行微生态学的研究,并将结果与104例健康人面部菌群及经治后10例病人菌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黄褐斑病皮损区过路菌改变明显,象产色素的微球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数量增... 首次应用定位、定量和定性方法对51例黄褐斑病人皮损区菌群进行微生态学的研究,并将结果与104例健康人面部菌群及经治后10例病人菌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黄褐斑病皮损区过路菌改变明显,象产色素的微球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数量增加(5×10 ̄3/cm2),分离率高(17-39%),与健康人相比(5×10 ̄2/cm ̄2及1~3%)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经治后黄褐斑病人常住厌氧菌增加(从68,52%到100%,P<0.05),使用皮肤微生态制剂调整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褐斑 皮肤菌群 菌群改变 生态平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