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doscopic appearance of AIDS-related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 with c-MYC rearrangements: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被引量:3
1
作者 Shohei Tanaka Naoyoshi Nagata +8 位作者 Sohtaro Mine Toru Igari Taiichiro Kobayashi Jun Sugihara Haruhito Honda Katsuji Teruya Yoshimi Kikuchi Shinichi Oka Naomi Uemur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29期4827-4831,共5页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related lymphoma (ARL) remains the main cause of AIDS-related deaths in the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 era. Recently, rearrangement of MYC is associated wi...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related lymphoma (ARL) remains the main cause of AIDS-related deaths in the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 era. Recently, rearrangement of MYC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Here, we report a rare case of gastrointestinal (GI)-ARL with MYC rearrangements and coinfected with Epstein-Barr virus (EBV) infection presenting with various endoscopic findings. A 38-yearold homosexual man who presented with anemia and was diagnosed with a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for the first time. GI endoscopy revealed multiple dish-like lesions, ulcerations, bloody spots, nodular masses with active bleeding in the stomach, erythematous flat lesions in the duodenum, and multiple nodular masses in the colon and rectum. Magnified endoscopy with narrow band imaging showed a honeycomb-like pattern without irregular microvessels in the dish-like lesions of the stomach. Biopsy specimens from the stomach, duodenum, colon, and rectum revealed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concomitant with EBV infection that was detected by high tissue EBV-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levels and Epstein-Barr virus small RNAs in situ hybridization.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alysis revealed a fusion between the 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IgH) and c-MYC genes, but not between the IgH and BCL2 loci. After 1-mo of treatment with HAART and R-CHOP, endoscopic appearance improved remarkably, and the hist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biopsy specimens revealed no evidence of lymphoma. However, he died from multiple organ failure on the 139 th day after diagnosis. The cause of his poor outcome may be related to MYC rearrangement. The GI tract involvement in ARL is rarely reported, and its endoscopic findings are various and may b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non-AIDS GI lymphoma; thus, we also conducted a literature review of GI-ARL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related lymphoma Non-Hodgkin-lymphoma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C-MYC REARRANGEMENT ENDOSCOPIC APPEARANCE
下载PDF
1例艾滋病合并恶性淋巴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出现淋巴漏的处置
2
作者 余庆 刘敏 +3 位作者 霍琴 白艳 谭佳容 漆维炜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3年第2期71-73,共3页
艾滋病相关性淋巴瘤(ARL)是艾滋病(AIDS)患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化学治疗是ARL最有效的治疗措施,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能有效避免化疗药物对静脉的刺激。但导管留置过程中可能发生一系列并发症,而导管相关淋巴漏发生较少,临床不... 艾滋病相关性淋巴瘤(ARL)是艾滋病(AIDS)患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化学治疗是ARL最有效的治疗措施,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能有效避免化疗药物对静脉的刺激。但导管留置过程中可能发生一系列并发症,而导管相关淋巴漏发生较少,临床不易识别。若不早发现、早处理可能导致非计划拔管或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严重后果。本文报道1例导管相关淋巴漏的识别与处置经过:通过患者症状、体征,导管局部检查,结合分泌物微生物培养及超声探查后,快速排除局部感染、导管破损、纤维蛋白鞘形成等常见因素,最终判定为淋巴漏;在穿刺点以藻酸盐敷料和纱布覆盖,后根据淋巴管沿贵要静脉走行的解剖结构,用纱布裹成圆柱体压迫该部位,使其受力点集中,再以粘贴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通过上述处理局部渗液得以快速缓解。导管保留4个月,完成整个化学治疗。通过该案例为临床诊疗及护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相关性淋巴瘤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淋巴漏 识别与处置
下载PDF
免疫缺陷与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刘保池 王盟 +5 位作者 冯艳玲 陈辉 李垒 司炎辉 曹烨 张伟伟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18-821,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的免疫功能与临床特点。方法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淋巴瘤患者13例,均为男性,年龄25~66岁。在手术前后检测患者的免疫功能,规范手术操作程序,精细操作减少手术损伤,对合并血友病的患者术中持续... 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的免疫功能与临床特点。方法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淋巴瘤患者13例,均为男性,年龄25~66岁。在手术前后检测患者的免疫功能,规范手术操作程序,精细操作减少手术损伤,对合并血友病的患者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凝血因子Ⅷ,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及时处理并发症。给予高效价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和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方案全身化疗。结果手术均顺利,仅1例患者伤口感染,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患者手:术前CD4 T淋巴细胞为(178.3±106.6)个/μL,术后2周复查为(171.6±115.4)个/μ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在术后3~7个月死亡,另10例患者随访3~26个月,生存良好。结论艾滋病相关淋巴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正常人群。持续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使免疫功能重建,手术切除病灶明确病理诊断,合适的化疗加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淋巴瘤 手术 化疗
下载PDF
艾滋病相关非霍奇金淋巴瘤7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小兰 潘磊 +3 位作者 汪雯 张彤 吴昊 牟丹蕾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9期824-827,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艾滋病相关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病理结果、治疗及预后,并总结相关文献。结果7例艾滋病相关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1—57岁,... 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艾滋病相关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病理结果、治疗及预后,并总结相关文献。结果7例艾滋病相关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1—57岁,均为男男同性性行为者。4例患者在确诊艾滋病后8—24个月内出现淋巴瘤相关症状,3例患者在淋巴瘤诊治过程中发现HIV感染。原发部位分别为颌下淋巴结、胃部、牙龈、腹股沟淋巴结和腋窝淋巴结。4例有结外受累,以胃肠道为主。7例患者合并症少且未合并其他机会感染,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就诊时均未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D4+T细胞数192~492/μl,平均321个/μl。HIV病毒载量1×10^4~3.5×10^3拷贝/ml。7例病理类型均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5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浆母细胞淋巴瘤,1例BurKitt淋巴瘤。除1例放弃治疗外,6例患者同时接受淋巴瘤化疗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其中1例同时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经过6个周期的化疗,3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化疗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经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患者的HIV病毒载量均未测出,CD4+T细胞数明显上升。结论早期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能减少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的发生,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非霍奇金淋巴瘤 化疗 预后
下载PDF
艾滋病相关腹部淋巴瘤的临床特征与CT表现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覃春乐 黎瑜 +1 位作者 潘世荣 卢亦波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0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腹部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提高对艾滋病相关性腹部淋巴瘤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病理证实艾滋病相关腹部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结果39例艾滋病相关腹部淋巴瘤中霍奇金... 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腹部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提高对艾滋病相关性腹部淋巴瘤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病理证实艾滋病相关腹部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结果39例艾滋病相关腹部淋巴瘤中霍奇金淋巴瘤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8例,主要表现为多发淋巴结肿大,结外病变发生率较高(27/39,69.23%),结外病变中受累脏器包括肝脏11例,胰腺及胃各8例,脾脏、肠管及肾上腺各4例,肾脏3例,膀胱、子宫及睾丸各2例,前列腺1例。病灶多表现为密度减低软组织肿块,常堆积融合成团块状,瘤体中央易发生液化坏死为其主要特点。结论艾滋病相关腹部淋巴瘤以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主,具有高侵袭性,广泛累及腹部淋巴结及淋巴结以外器官,淋巴结以外病变发生率高,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有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淋巴瘤 腹部 计算机断层扫描表现
下载PDF
艾滋病相关伯基特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6
作者 常静 谢建兰 +2 位作者 岳竹君 张玉林 吕福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0期116-118,135,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相关伯基特淋巴瘤(B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诊断的AIDS相关BL患者29例,收集其临床资料,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原位杂交观...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相关伯基特淋巴瘤(B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诊断的AIDS相关BL患者29例,收集其临床资料,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原位杂交观察肿瘤组织的病理学特征。结果所有患者中男28例,女1例;年龄<40岁16例,≥40岁13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1年18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1年11例;发生淋巴结肿大29例;累及消化系统19例,累及骨髓8例,累及中枢6例;Ann Arbor分期Ⅲ/Ⅳ期26例,Ⅰ/Ⅱ期3例;乳酸脱氢酶升高者16例,其余未检测;β2微球蛋白升高者10例,正常者1例,其余未检测;EB病毒拷贝数>500者13例,≤500者16例。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组织固有结构消失、背景蓝染,中等大肿瘤细胞呈铺路石状弥漫浸润,伴星空现象,其中10例局部呈浆细胞样分化,核分裂像、核碎裂常见,细胞核圆形、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29例患者均CD20、CD10、Bcl-6阳性。29例患者>90%的肿瘤细胞Ki-67阳性,>50%的肿瘤细胞C-MYC阳性,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均有MYC易位。29例患者中CD38阳性27例;MUM1阳性14例;EBER阳性13例。结论AIDS相关BL患者多为中年男性,肿瘤细胞相关指标多为阳性,治疗应兼顾抗病毒和BL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艾滋病相关淋巴瘤 伯基特淋巴瘤 病理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淋巴瘤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裴强 韩潇 +2 位作者 张炎 张薇 周道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6-152,共7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淋巴瘤(ARL)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0例ARL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10例ARL患者中9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中位年龄42岁。10例患者中6例患者在确诊AIDS并治疗后7-48个月... 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淋巴瘤(ARL)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0例ARL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10例ARL患者中9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中位年龄42岁。10例患者中6例患者在确诊AIDS并治疗后7-48个月内发生淋巴瘤,1例患者确诊后未治疗且48个月后发生淋巴瘤症状,3例患者在淋巴瘤诊治过程中发现HIV感染。8例(8/10)患者有结外受累。就诊时CD4^+T细胞中位计数255(69-232)×10~6/L。6例行抗高效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患者的HIV病毒载量均低于测量下限,无抗病毒史患者HIV RNA拷贝数为0-45000拷贝/ml。起病时伴发热患者4例(4/10),以局部肿块起病者6例(6/10),2例(2/10)以咽痛、咽部溃疡起病。10例病理类型中7例为B细胞来源,其中5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Bur Kitt淋巴瘤;余3例为T细胞淋巴瘤。9例患者同时接受化疗和HAART治疗,化疗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CR率67%,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1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1个月。结论:ARL临床表现多样,积极的HAART联合规范性化疗可能改善ARL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淋巴瘤 化疗 预后
下载PDF
HIV相关型Burkitt淋巴瘤的CT特征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2
8
作者 江冬梅 王杏 +4 位作者 夏爽 李宏军 刘晋新 施欲新 李雪芹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型Burkitt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CT影像特征,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国内多医学中心56例HIV阳性Burkitt淋巴瘤初次治疗前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男51例,女5例,平均年龄(42.87±12.63)岁。56例...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型Burkitt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CT影像特征,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国内多医学中心56例HIV阳性Burkitt淋巴瘤初次治疗前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男51例,女5例,平均年龄(42.87±12.63)岁。56例病人初次治疗前均行CT平扫检查,54例同时行增强CT扫描。根据Ann Arbor分期将病人分为2组,早期组(Ⅰ~Ⅱ期)14例,晚期组(Ⅲ~Ⅳ期)42例。由2名医师提取CT特征,分析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同时定期随访病人并记录总生存时间(OS)。采用卡方检验比较2组间CT影像特征及受累淋巴区域。采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潜在预后因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对OS的独立预测因子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56例病人中,43例(76.8%)肿瘤边界不清,32例(57.1%)存在融合征象,17例(30.3%)病变有坏死,31例(55.3%)有巨块病变,21例(37.5%)CT平扫密度不均匀。41/54例(75.9%)增强CT呈不均匀强化。最常累及腋窝、腹部和头颈淋巴区域,脾受累极少见;最常累及腹部脏器(胰腺为著),其次为肺,其他少见;最常外侵组织为肌肉和皮肤,其次为骨。晚期组病人腹膜和腹膜后淋巴受累比例高于早期组,肿瘤边界不清的比例也高于早期组(均P<0.05)。与OS有关的独立预测因子为IPI评分、累及肺、累及肝脏、肿瘤有融合征象及CT增强扫描病变呈不均匀强化。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IPI评分3~5分者较0~2分者死亡风险增加,肺和肝脏受累、CT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以及存在病变融合征象者的死亡风险均增加。结论HIV相关型Burkitt淋巴瘤的部分CT影像特征与OS相关,IPI评分和CT影像特征有利于预测病人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KITT淋巴瘤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后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与艾滋病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累及腹部淋巴结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4
9
作者 章礽荫 叶雯 +1 位作者 施裕新 李宏军 《中国临床医学》 2018年第3期438-441,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与AIDS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累及腹部淋巴结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诊断及病原学培养确诊的AIDS合并PSM的28例患者及AIDS合并NHL的22例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计数及腹部...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与AIDS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累及腹部淋巴结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诊断及病原学培养确诊的AIDS合并PSM的28例患者及AIDS合并NHL的22例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计数及腹部淋巴结影像表现。结果:PSM组CD4^+T细胞计数绝对值明显降低、腹腔肿大淋巴结分布范围更广泛、肠系膜分支血管周围分布更多见,NHL组腹腔淋巴结融合趋势更明显。结论:AIDS合并PSM与AIDS合并NHL可通过CD4^+T细胞计数、腹腔淋巴结的分布范围及融合趋势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艾滋病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淋巴瘤诊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懿萱 郭林 卢仁泉 《检验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173-177,共5页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淋巴瘤的90%。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时会增加NHL的发生率,因此该类疾病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淋巴瘤(ARL)。目前,ARL的发生、发展尚未形成定论,多数学者认为患者由于HIV感...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淋巴瘤的90%。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时会增加NHL的发生率,因此该类疾病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淋巴瘤(ARL)。目前,ARL的发生、发展尚未形成定论,多数学者认为患者由于HIV感染,致使CD4^+T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进而导致ARL发生。因此,最新的治疗方法一般从源头上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及免疫功能重建,同时采取针对淋巴瘤的R-CHOP方案。ARL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且其预后转归往往大相径庭。文章拟对近年来ARL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淋巴瘤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非霍奇金淋巴瘤 免疫治疗
下载PDF
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的增强CT表现与化疗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卢亦波 侯聪 +3 位作者 张俊 刘新疆 刘夏 黎瑜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12-1116,共5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淋巴瘤(ARL)的增强CT表现,分析可能影响其化疗效果的因素。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且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ARL患者51例,回顾性分析51例患者的病灶位置、大小、密度、强化、坏死等CT表现及病理类型、CD4+T淋巴细胞计数、... 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淋巴瘤(ARL)的增强CT表现,分析可能影响其化疗效果的因素。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且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ARL患者51例,回顾性分析51例患者的病灶位置、大小、密度、强化、坏死等CT表现及病理类型、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分析影响化疗效果的可能因素。结果:ARL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213.53±127.147)个/UL,临床症状以肿块为主,淋巴结内及淋巴结外病变累及组织或器官较广泛。增强扫描主要表现为边界不清38例(74.51%)、密度不均匀35例(68.63%)、中度强化42例(82.35%)及病灶融合38例(74.51%)。ARL对化疗敏感,化疗效果与民族、性别、年龄、合并症、治疗方案、密度、强化特点、是否融合、是否钙化、是否发热、坏死分布、病变最大面积、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但边界的清晰或模糊与化疗效果具有相关性,边界模糊者的化疗效果优于边界清晰者(Fisher精确检验,P=0.036)。结论:ARL淋巴结内及淋巴结外病变累及组织或器官较广泛,CT增强扫描主要表现为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中度强化及病灶融合,ARL对化疗敏感,边界清晰或模糊与化疗效果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相关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边界 CD4+T淋巴细胞
下载PDF
PKCδ与MALT1对HIV-TB共感患者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
12
作者 李邦跃 李黎 +1 位作者 钟雪梅 邹小广 《医学信息》 2024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目的分析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HIV-T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KCδ与MALT1对Th17细胞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及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6月-2022年8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HIV-TB共感患者4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 目的分析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HIV-T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KCδ与MALT1对Th17细胞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及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6月-2022年8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HIV-TB共感患者4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后分为空白对照组和B106组[PKCδ抑制剂(B106)处理细胞]、MI-2组[MALT1抑制剂(MI-2)处理细胞]、B106+MI-2组[PKCδ抑制剂(B106)与MALT1抑制剂(MI-2)共同处理细胞]3个试验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17、IL-23、IFN-γ、TNF-α、IL-10以及IL-22的水平及运用qPCR检测MALT1、Iκbα、P65以及IL-17、IL-23的mRNA表达水平,探讨PKCδ与MALT1对HIV-TB共感患者中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3个试验组中Th17细胞的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试验组中IL-6、IL-17、IL-23、IFN-γ、TNF-α、IL-10以及IL-22的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个试验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试验组中IL-17、IL-23的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06组MALT1、P65表达低于对照组,Iκbα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2组Iκbα表达高于对照组,P65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06+MI-2组与其他2个试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PKCδ或MALT1可拮抗HIV-TB共感患者的Th17细胞数量下降,抑制HIV-TB的炎症反应,抑制SYK/PKCδ/CARMA1-Bcl10-MALT1(CBM)复合物通路,可通过抑制NF-κB炎症通路拮抗HIV-TB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结核病 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 蛋白激酶Cδ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异位基因1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浆母细胞淋巴瘤7例临床分析
13
作者 王丹青 钱川 +2 位作者 陶鹏飞 周奇文 闵海燕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48-52,58,共6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浆母细胞淋巴瘤(Plasmablastic lymphoma,PBL)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0月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收治的7例艾滋病合并PB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浆母细胞淋巴瘤(Plasmablastic lymphoma,PBL)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0月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收治的7例艾滋病合并PB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男性患者6例,女性1例,中位年龄48岁(41~56岁)。所有患者均为口腔颌面受累起病,初诊Ann Arbor分期仅1例为Ⅱ期,其余6例为Ⅲ期及以上。6例患者存在全身症状。所有患者Ki-67增殖指数均大于80%,且全部表达MYC基因重排,6例患者EBER为阳性。7例患者均接受了DA-EPOCH为基础的一线化疗及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5例患者在启动化疗的同时启动了ART,另外2例患者启动ART早于化疗。4例患者在化疗后经PET-CT评估达到完全缓解,3例死亡。结论积极化疗联合ART治疗可使艾滋病合并PBL患者获益最大化;在第1个化疗周期内引入ART,可避免患者出现肿瘤快速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浆母细胞淋巴瘤 治疗 预后 化疗
原文传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预后研究
14
作者 李玉静 陈七一 +1 位作者 谢汝明 陈步东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3期200-208,共9页
目的构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相关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AR-PCNSL)的短期预后生存分析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方法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电子病例系统中收集2013年1月至2022年3月经病理确诊的42例AR-PCNSL患者组成1... 目的构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相关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AR-PCNSL)的短期预后生存分析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方法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电子病例系统中收集2013年1月至2022年3月经病理确诊的42例AR-PCNSL患者组成1个回顾性队列,死亡为终点事件,主要评价指标为总体生存率(OS),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与OS相关因素,构建多因素Cox生存分析模型并绘制列线图,模型区分度和准确度分别用C指数和校准曲线评价(采用bootstrap重抽样1000次的方法绘制)。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和log_rank检验。结果42例患者年龄为[34(28,51)]岁,其中男性39例(93%)。17例(40.5%)患者出现死亡终点,中位生存时间未达到,中位随访时间为945(230,1518)d。Karnofsky功能状况评分(KPS)(HR=0.27、95%CI:0.073~1.0、P=0.012)和深部脑结构受累(HR=2.42、95%CI:1.747~7.8、P=0.040)两个变量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预后模型,C指数为0.72,预测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接近。根据列线图得分的三分位数进行危险分层,低、中风险组生存曲线交叉,与高风险组生存曲线无交叉(P=0.0023)。结论KPS低于70分、深部脑结构受累是影响AR-PCNSL预后的危险因素,基于二者Cox回归分析模型区分度一般但预测准确性高,仍需要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Cox生存分析 预后
原文传递
艾滋病相关淋巴瘤10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保池 王盟 +5 位作者 冯艳玲 陈辉 李垒 司炎辉 曹烨 张伟伟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第6期841-843,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措施。方法对10例HIV感染者合并淋巴瘤(均为男性,年龄25~66岁)术前和术后检测免疫功能,规范手术操作程序,精细操作减少手术损伤,对合并血友病患者术中持续输注Ⅷ因子,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 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措施。方法对10例HIV感染者合并淋巴瘤(均为男性,年龄25~66岁)术前和术后检测免疫功能,规范手术操作程序,精细操作减少手术损伤,对合并血友病患者术中持续输注Ⅷ因子,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及时处理并发症。给予高效价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和CHOP方案全身化疗。结果患者手术前CD4 T淋巴细胞(173.2±108.8)cell/μl,手术后2周复查CD4 T淋巴细胞(169.3±111.6)cell/μ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均顺利,仅1例伤口感染,无严重手术并发症。3例在术后3~7个月死亡,另7例在治疗和随访中,已随访6~24个月。结论艾滋病相关淋巴瘤患者免疫功能明显低下,CD4 T淋巴细胞明显低于正常人群。但是早期手术切除病灶,合适的抗病毒治疗加全身化疗可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淋巴瘤 手术 化疗
原文传递
艾滋病合并肺部淋巴瘤3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夏西超 张俊峰 +7 位作者 刘洋 黄耀平 薛士鹏 时炳钦 胡庆甫 王卿 刘荣志 李宏军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548-550,共3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肺部淋巴瘤的临床血液学及影像学特征。方法以确诊并搜集到的3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AIDS合并肺部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从血液学和影像学角度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3例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量均&l...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肺部淋巴瘤的临床血液学及影像学特征。方法以确诊并搜集到的3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AIDS合并肺部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从血液学和影像学角度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3例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量均<100/μl,影像学表现胸腔积液、高密度肿块阴影、结节状密度增高影等特点。结论艾滋病合并肺部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复杂,血液学和影像学诊断技术结合有助于深入认识并发症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肺部淋巴瘤 血液学 影像学 CD4^+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63例HIV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国内单中心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超雨 刘俊 +3 位作者 梁喜平 郭冰凌 胡人之 刘耀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3-208,共6页
目的探讨HIV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21年8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的63例HIV相关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组间生存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 目的探讨HIV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21年8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的63例HIV相关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组间生存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63例患者中,男57例(90.5%),中位年龄49(23~87)岁。主要病理类型为生发中心来源(GCB),为47例(74.6%)。29例(46.0%)患者合并淋巴结外病变,17例(27.0%)患者合并大包块(最大直径≥7.5 cm),20例(31.7%)患者伴随B症状。CD4^(+)淋巴细胞中位数为203(4~1022)×10^(6)/L,49%(25/51)的患者CD4^(+)细胞数<200×10^(6)/L,51%(26/51)的患者CD4^(+)细胞数≥200×10^(6)/L。43.1%(25/58)的患者IPI评分0~2分,56.9%(33/58)的患者IPI评分3~5分。78%(46/59)的患者Ann Arbor分期Ⅲ/Ⅳ期。16例(25.4%)患者未接受化疗,14例(22.2%)患者接受小于4个周期的化疗,33例(52.4%)患者接受4个周期及以上的化疗。在接受化疗的患者中,61.7%(29/47)的患者采用R-CHOP样方案,38.3%(18/47)的患者采用CHOP样方案。总体患者的1、2、3和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65.0%、53.8%、47.1%和43.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P=0.012)、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况(ECOG-PS)评分2~4分(P=0.043)、IPI评分3~5分(P=0.001)、β_(2)-微球蛋白升高(P=0.007)和全身化疗周期数<4(P<0.001)为影响患者OS的不良预后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HR=2.272,95%CI 1.110~4.651,P=0.025)、IPI评分3~5分(HR=3.562,95%CI 1.794~7.074,P<0.001),ECOG-PS评分2~4分(HR=2.675,95%CI 1.162~6.153,P=0.021)和化疗周期数<4(HR=0.290,95%CI 0.176~0.479,P<0.001)为影响OS的预后危险因素。结论HIV相关DLBCL是最常见的HIV相关肿瘤,男性多见,1年内病死率高,化疗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临床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淋巴瘤的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七一 徐云良 +3 位作者 吕志彬 谢汝明 赵红心 陈步东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6期526-532,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相关淋巴瘤(ARL)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MR)影像特征。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1月1日~2018年10月1日ARL确诊患者,对确诊时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进行... 目的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相关淋巴瘤(ARL)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MR)影像特征。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1月1日~2018年10月1日ARL确诊患者,对确诊时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横断面调查研究。确诊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收集ARL患者共83例,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48例(57.8%)[包括未分型17例,生发中心(GC)18例,非生发中心(NGC)13例],Burkitt淋巴瘤(BL)患者23例(27.7%),其他少见类型淋巴瘤患者12例(14.5%)。根据以上病理类型分为3组:DLBCL组、BL组和其他类型组。BL组患者CD4+T细胞计数中位数为201个/μl,高于DLBCL组患者(78个/μl)和其他类型组(74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03,P=0.037)。HIV载量(χ~2=0.396,P=0.820)、AIDS病程(F=1.342、P=0.267)及是否ART治疗(χ~2=3.084、P=0.544)在不同病理类型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内和头部ARL最常见,其次为消化道(以胃和小肠多见)、肝脏,不同病理类型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3、P=0.959)。结内病变形态以结节、肿块为主,头部病变为环形强化,消化道可见"假性动脉瘤样"扩张且不伴肠梗阻征象,而实质脏器病变多数不伴血管受侵、瘤栓。Ann Arbor分期1期患者20例(31.7%),2期患者14例(22.2%),3期患者8例(12.7%),4期患者21例(33.3%),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Ann Arbor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948、P=0.547)。Ki67(+)≥90%患者在DLBCL组(8例、21.1%)和BL组(12例、31.6%)中例数均高于其他类型组(χ~2=6.016、P=0.049),但DLBCL组和BL组患者Ki67阳性率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40、P=0.118)。结内淋巴瘤患者Ki67阳性率与影像所见肿块坏死范围、肿块大小无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R=0.224、0.059,P=0.199、0.857)。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AIDS相关淋巴瘤同一部位的影像表现类似,结内淋巴瘤Ki67阳性率不能预测影像所见肿块大小和坏死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BURKITT淋巴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