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3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ltra-conservative noncoding RNA uc.243 confers chemo-resistance by facilitating the efflux of the chemotherapeutic drug in ovarian cancer
1
作者 SHAN JIANG XIUFENG LIN +2 位作者 YANFEI CHEN XINNING LI JIALI KANG 《BIOCELL》 SCIE 2024年第8期1265-1273,共9页
Background:Despite improvements in objective response rates to cisplatin-based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the majority of advanced ovarian cancer remains suboptimal,resulting in poor survival.it has been found that non-... Background:Despite improvements in objective response rates to cisplatin-based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the majority of advanced ovarian cancer remains suboptimal,resulting in poor survival.it has been found that non-coding RNAs(ncRNAs)not only participate in the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arious cells but also participate in tumor immunity and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s,thereby regulating tumor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However,the function and detailed mechanism of ultraconserved RNA(ucRNA)in ovarian cancer chemoresistance is still unclear.Methods:Western blotting assay,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analysis(qPCR),and Kaplan-Meier Plotter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expression and prognosis of uc.243 in ovarian carcinoma.Cytotoxicity assay and Annexin V assay were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function of uc.243 in cisplatin resistance in ovarian cancer cells.RNA pull-down and qPCR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explor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uc.243 enhancing cisplatin resistance in ovarian cancer cells.Results:Herein,we found that uc.243 was remarkably upregulated and correlated with patient survival in chemoresistance ovarian cancer patients compared with chemo-sensitive ovarian cancer.Functional experiment displayed that uc.243 induced cisplatin resistance on ovarian cancer cells by facilitating the efflux of cisplatin(CDDP);but inhibiting the expression of uc.243 significantly reverses this function.Mechanistically,uc.243 can inhibit the binding of RNA binding protein DGCR8 microprocessor complex subunit to pri-miR-155,thereby inhibiting the cleavage of pri-miR-155 and decrease in mature miR-155,subsequently up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ATP 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B member(ABCB1,ABCC2).Conclusion:Our research findings indicate that uc.243 can induce chemotherapy resistance in ovarian cancer,suggesting that it may become a new prognostic biomarker for malignant ovarian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conserved non-coding RNA uc.243 Drug efflux Drug transporters Chemoresistance Ovarian cancer
下载PDF
志贺菌主动外排泵acrAB-tolC及调控基因marOR突变与耐药的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任静朝 段广才 +3 位作者 宋春花 吕锐利 张卫东 郗园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研究志贺菌的耐药状况,检测临床分离志贺菌主动外排泵acrAB-tolC基因及调控基因marOR的突变情况,并探讨其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对159株临床分离的志贺菌进行四环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6种药物... 目的:研究志贺菌的耐药状况,检测临床分离志贺菌主动外排泵acrAB-tolC基因及调控基因marOR的突变情况,并探讨其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对159株临床分离的志贺菌进行四环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6种药物的药敏试验和有机溶剂耐受试验,对其acrAB-tolC基因和marOR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并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与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结果:159株临床分离的志贺菌属细菌筛选出4株敏感株、18株耐单药株和137株耐多药株,耐多药率为86.2%(137/159);159株中有122株对有机溶剂耐受,耐受率为76.7%(122/159);159株均扩增出acrAB-tolC基因和marOR基因,未发现基因缺失株;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155株耐药菌株中,marOR基因的突变率为17.4%,acrA基因的突变率为5.8%,acrB基因的突变率为3.9%,tolC基因的突变率为2.6%;4株敏感株未发现marOR、acrA、acrB和tolC基因突变。结论:临床分离的志贺菌耐多药率和有机溶剂耐受率均较高,且存在较高的marOR基因突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菌 acrAB-tolC主动外泵基因 marOR基因 耐多药
下载PDF
细菌AcrAB-TolC型外排泵中AcrA蛋白的进化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沈秉正 宋金春 +2 位作者 马福旺 刘环香 喻研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13年第1期19-24,共6页
研究不同耐药细菌AcrAB-Tolc型外排泵中关键蛋白AcrA的序列,针对其保守及非保守氨基酸残基进行该类蛋白的进化分析,构建蛋白进化树。收集来源于不同细菌的已知序列的AcrA蛋白,去除冗余并进行序列比对之后,根据其序列比对结果的相似性、... 研究不同耐药细菌AcrAB-Tolc型外排泵中关键蛋白AcrA的序列,针对其保守及非保守氨基酸残基进行该类蛋白的进化分析,构建蛋白进化树。收集来源于不同细菌的已知序列的AcrA蛋白,去除冗余并进行序列比对之后,根据其序列比对结果的相似性、氨基酸残基的保守性研究其进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细菌的AcrA蛋白部分氨基酸残基具有高度的保守性,这与其实现生物学功能有关,非保守区域是主要的进化区域。可为不同菌株的进化提供参考,同时为以AcrAB-Tolc型外排泵为靶标的新药研究提供相关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菌 AcrAB-TolC型外排泵 AcrA蛋白 进化分析
下载PDF
高产L-丙氨酸大肠杆菌细胞工厂的构建与发酵优化
4
作者 聂玉朋 郭亮 +4 位作者 刘立明 刘佳 徐慧 姜国政 田延军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73,共17页
L-丙氨酸作为最小的手性化合物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日化领域。目前,微生物法生产L-丙氨酸存在发酵周期长,生产强度低等问题。为此,通过强化前体供给、启动子工程和转运工程等代谢工程策略,构建高产L-丙氨酸的大肠杆菌细胞工... L-丙氨酸作为最小的手性化合物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日化领域。目前,微生物法生产L-丙氨酸存在发酵周期长,生产强度低等问题。为此,通过强化前体供给、启动子工程和转运工程等代谢工程策略,构建高产L-丙氨酸的大肠杆菌细胞工厂。进一步通过生化工程策略优化L-丙氨酸生产工艺,提高L-丙氨酸大肠杆菌细胞工厂的生产性能。结果:过表达gap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强化前体丙酮酸供给,使L-丙氨酸产量和转化率分别提高了5.1%和15.6%。启动子工程优化gapA表达,使L-丙氨酸产量和转化率进一步提高到18.3 g/L和0.55 g/g。过表达L-丙氨酸外运蛋白(AlaE),增加L-丙氨酸转运,使L-丙氨酸产量提高到20.4 g/L。生化工程策略优化培养基组分,得到最佳碳源为葡萄糖40 g/L,最佳氮源为(NH4)2SO425 g/L。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5%,10 h转厌氧发酵和变速补料发酵。5 L发酵罐发酵36 h,大肠杆菌菌株W-135 L-丙氨酸产量为127.2 g/L,转化率为0.83 g/g,生产强度为3.53 g/L/h,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64.3%,50.9%和64.2%。本研究利用系统代谢工程和生化工程策略,构建了发酵周期短和发酵工艺简单的L-丙氨酸高产菌株,为L-丙氨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丙氨酸 大肠杆菌 代谢工程 外排 生化工程
下载PDF
细菌外排泵功能及抑制机制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方建华 李亚威 +2 位作者 刘静 王国瑜 向天新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2期182-186,共5页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在临床上的不规范使用,细菌耐药率呈快速增长趋势,显著增加临床的抗感染治疗难度。对于耐药菌而言,外排蛋白基因占所有转运蛋白基因的6%~18%。因此,由外排基因编码的外排泵是细菌产生多重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最新研...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在临床上的不规范使用,细菌耐药率呈快速增长趋势,显著增加临床的抗感染治疗难度。对于耐药菌而言,外排蛋白基因占所有转运蛋白基因的6%~18%。因此,由外排基因编码的外排泵是细菌产生多重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外排泵抑制剂是通过抑制外排泵研发针对性抗生素的新治疗靶点,因此,为解决细菌多重耐药性问题,研发外排泵抑制剂势在必行。鉴于此,本研究对细菌外排泵的功能和抑制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帮助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排泵 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 外排泵抑制剂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AcrAB-TolC外排泵表达水平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马红霞 马述清 +1 位作者 刘玉堂 伞治豪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49-452,共4页
AcrAB-TolC外排泵的过量表达是引起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AcrAB-TolC外排泵的表达水平主要受其正向调节因子、负向调节因子以及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等调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AcrAB-TolC外排泵调控因子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 外排泵 AcrAB—TolC
下载PDF
阿米卡星诱导对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及生物被膜和外排泵活性的影响
7
作者 李苗苗 赵恒 +5 位作者 陶梦珂 张鲁星 石晴晴 胡功政 贺丹丹 刘建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89,共7页
为研究亚抑菌浓度阿米卡星诱导对大肠埃希氏菌敏感菌株耐药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外排泵活性的影响,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阿米卡星对6株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以0.5 MIC作为初始诱导浓度进行诱导,每隔5 d重新测定阿米卡星MIC,... 为研究亚抑菌浓度阿米卡星诱导对大肠埃希氏菌敏感菌株耐药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外排泵活性的影响,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阿米卡星对6株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以0.5 MIC作为初始诱导浓度进行诱导,每隔5 d重新测定阿米卡星MIC,并调整诱导浓度,共计30 d,最后将诱导第30天菌株进行无药物压力稳定培养5 d,保存各诱导菌株及无药传代菌株共计210株,测定各诱导菌株药物敏感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部分菌株外排泵活性变化。结果发现,随着诱导天数的增加,阿米卡星对6株分离菌株MIC逐渐升高,诱导菌株耐药性不断增强,其对诱导第30天菌株的MIC值为诱导前的8~32倍;经过5 d无药培养后,MIC测定结果与第30天基本保持一致;诱导后的菌株中,强成膜能力菌株占总数的5%,中成膜能力菌株为56.7%;以每5 d的生物被膜形成量平均值与原菌相比,结果发现,所有诱导菌株生物被膜形成量均显著增加(P<0.01),表明亚抑菌浓度阿米卡星诱导可促进大肠埃希氏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无药稳定培养5 d的菌株与诱导第30天菌株相比,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基本保持不变。荧光探针测定外排泵结果显示,诱导菌株外排泵活性显著受到抑制。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阿米卡星诱导促进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抑制外排泵活性,使菌株的耐药性增强,研究结果可为氨基糖苷类药物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氏菌 阿米卡星 诱导 生物被膜 外排泵活性
下载PDF
河曲马源大肠杆菌耐药相关基因检测及外排泵抑制剂对其生物被膜的影响
8
作者 赵星 梁军 +2 位作者 李阳 杨丹娇 陈朝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03-3614,共12页
[目的]了解河曲马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为兽医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基础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细菌形态学、革兰染色镜检、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PCR扩增方法对分离鉴定的大肠杆菌进行抗菌... [目的]了解河曲马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为兽医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基础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细菌形态学、革兰染色镜检、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PCR扩增方法对分离鉴定的大肠杆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及耐药基因、整合酶基因、外排泵基因携带情况检测。同时,采用改良结晶紫半定量方法进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测定。利用棋盘法测定13种外排泵抑制剂与多西环素联用对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结果]分离株在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上为具有绿色金属光泽的紫黑色菌落,在大肠杆菌/大肠菌群显色培养基上为蓝色菌落,革兰染色镜检可见粉红色短杆状细菌。经16S rDNA测序比对与大肠杆菌高度相似的分离株为64株。64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对酰氨醇类、磺胺类及利福霉素类药物耐药率相对较高并出现多重耐药菌株,其中20.31%(13/64)表现出对5类抗菌药物耐药;检测到21个耐药基因、1个整合酶基因及6个外排泵基因为阳性;整合酶基因intl 1检出率为89.06%。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为强、中、弱及无成膜能力的大肠杆菌分别为8(12.50%)、34(53.13%)、20(31.25%)和2(3.12%)株。外排泵抑制剂与多西环素联合能增强对生物被膜的清除能力。[结论]河曲马源大肠杆菌耐药较为严重,应进一步加强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赛马的用药监管力度,减少或避免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及耐药性广泛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曲马 大肠杆菌 多重耐药性 生物被膜 外排泵
下载PDF
细菌外排泵系统acrAB-tolC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徐婷 金顺鑫 +2 位作者 王潇 陈红伟 吴俊伟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2-95,共4页
研究表明,细菌产生多重耐药(MDR)主要是由主动外排系统引起的,在大肠埃希菌所有转运蛋白基因中,外排基因所占比例达到6%-18%,其中acrA B-tolC系统在MDR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发现,acrA B-tolC外排系统在多种细菌中存在,如大... 研究表明,细菌产生多重耐药(MDR)主要是由主动外排系统引起的,在大肠埃希菌所有转运蛋白基因中,外排基因所占比例达到6%-18%,其中acrA B-tolC系统在MDR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发现,acrA B-tolC外排系统在多种细菌中存在,如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费氏柠檬酸杆菌、欧文氏菌属、沙门氏菌、阴沟肠杆菌和菠萝泛菌等革兰氏阴性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排泵 acrAB-tolC 大肠埃希菌 阴沟肠杆菌 费氏柠檬酸杆菌 产气肠杆菌 欧文氏菌属 质子浓度梯度 转运蛋白 耐药问题
下载PDF
基于CFD的翼吊布局民机反推出流模式设计与验证
10
作者 张冬云 胡仞与 +1 位作者 王振威 许和勇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格栅式反推力装置通过改变格栅导向叶片来控制反推气流的流量和方向。反推出流模式描述了反推气流方向沿短舱周向的分布,需要满足反推效率、重吸入特性、有效出流面积等要求。文章开展典型翼吊布局民用飞机反推出流模式设计与验证。通... 格栅式反推力装置通过改变格栅导向叶片来控制反推气流的流量和方向。反推出流模式描述了反推气流方向沿短舱周向的分布,需要满足反推效率、重吸入特性、有效出流面积等要求。文章开展典型翼吊布局民用飞机反推出流模式设计与验证。通过全机反推流动CFD数值模拟,分析反推气流行进轨迹以及作用因素,揭示反推气流重吸入流动机制,优化反推出流模式设计方案。通过风洞试验,验证反推出流模式设计方案在65 kn滑跑速度时无重吸入,同时确认CFD数值模拟方法能够准确预测反推重吸入速度边界以及进气道畸变位置,可用于全机反推出流模式设计与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栅 反推力装置 出流模式 重吸入 翼吊布局 CFD
下载PDF
阴沟肠杆菌AcrAB-TolC外排系统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张丽琴 管海宁 +2 位作者 肖作淼 刘聪 肖九长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874-876,共3页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AcrAB-TolC外排系统基因的携带情况,探讨其与阴沟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 2 compact仪对临床分离的136株阴沟肠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采用PCR法检测AcrABTolC外排系统acr A,acr B...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AcrAB-TolC外排系统基因的携带情况,探讨其与阴沟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 2 compact仪对临床分离的136株阴沟肠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采用PCR法检测AcrABTolC外排系统acr A,acr B,acr R和tol C四种基因在阴沟肠杆菌中的分布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耐药率分组比较。结果136株阴沟肠杆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达52.2%,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达15.4%;AcrAB-TolC外排系统tol C基因的检出率最高(95.6%),其次为acr R基因(80.9%),acr A基因的检出稍低(70.6%),acr B基因的检出率最低(61.7%)。同时携带四种基因的菌株最多,占36.8%;各外排系统基因阳性组的耐药率均高于阴性组。结论阴沟肠杆菌耐药问题较严峻,AcrAB-TolC外排系统acr A,acr B,acr R和tol C四种基因在阴沟肠杆菌中普遍且存在差异性,并在多药耐药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AcrAB-TolC外排系统 耐药
下载PDF
热辐射触发锂离子电池热失效行为及其射流热特性
12
作者 李涵 王炎 +3 位作者 张西龙 王贺武 李亚伦 卢兰光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1,共9页
实验研究了辐射加热器非接触式触发动力锂离子电池热失效过程中的温度特性、质量损失、产热行为变化等特性及其空间射流温度与热流分布特性。以50 Ah的Li(Ni_(0.6)Co_(0.2)Mn_(0.2))O_(2)电池为对象,基于锂离子电池燃烧实验平台进行。... 实验研究了辐射加热器非接触式触发动力锂离子电池热失效过程中的温度特性、质量损失、产热行为变化等特性及其空间射流温度与热流分布特性。以50 Ah的Li(Ni_(0.6)Co_(0.2)Mn_(0.2))O_(2)电池为对象,基于锂离子电池燃烧实验平台进行。结果表明:电池热失控实验过程中发生了2次喷发现象,电池表面最高温度为489.2℃;最高温升速率为27.7 K·s^(-1);最大质量损失速率为32.7 g·s^(-1);电池本体总产热量为1.05 MJ;环境最高温度为705.3℃;烟气总释放热为6.56 MJ·m^(-2);射流空间环境最高温度比电池表面最高温度高。这表明,高温高速的易燃气体会加剧热失控危害的风险。本结果有助于电池失效初期预警、热失控抑制、火灾风险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 热辐射 射流热特性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猪源胆汁酸对肉鸡体内LPS外排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陈良 赵敏蝶 +2 位作者 曹爱智 王建民 赵茹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0-709,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胆汁酸是否能促进肉鸡体内脂多糖(LPS)外排及其缓解LPS诱导的炎症反应。[方法]选择60只1日龄雄性Ross 308肉鸡,分成4组,每组15只,空白组(CON)和模型组(LPS组)的鸡饲喂基础日粮,低剂量胆汁酸缓解组(LBA组)的鸡饲喂...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胆汁酸是否能促进肉鸡体内脂多糖(LPS)外排及其缓解LPS诱导的炎症反应。[方法]选择60只1日龄雄性Ross 308肉鸡,分成4组,每组15只,空白组(CON)和模型组(LPS组)的鸡饲喂基础日粮,低剂量胆汁酸缓解组(LBA组)的鸡饲喂含猪源胆汁酸(160 mg·kg^(-1))的基础日粮,高剂量胆汁酸缓解组(HBA组)的鸡饲喂含猪源胆汁酸(250 mg·kg^(-1))的基础日粮。试验第28天,鸡群禁食9 h后,CON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LPS组、LBA组和HBA组腹腔注射LPS(1 mg·kg^(-1) BW)。LPS注射后3 h翅静脉采血并全部屠宰取样,测定炎症相关指标、LPS水平及肝脏相关LPS摄取和外排基因表达量。[结果]CON组肝脏未发现炎性细胞浸润。LPS组肝脏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且血清IL-1β水平显著增加(P<0.05),血清和肝脏LPS水平及肝脏甘露糖受体C1基因(MRC1)、稳定素1/2基因(STAB 1/2)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血清、肝脏、胆汁和盲肠内容物的总胆汁酸(TBA)浓度显著降低(P<0.05),并且肝脏胆盐输出泵(BSEP)、多药耐药蛋白2(MRP2)、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DR1)、肝X受体α(LXRα)和法尼醇受体(FXR)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LPS组相比,LBA组肝脏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血清IL-1β浓度显著降低(P<0.05);血清和肝脏LPS水平、肝脏MRC1、STAB1/2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LPS组相比,HBA组肝脏炎性细胞浸润消失,血清IL-1β浓度、肝脏MRC1、STAB1/2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LPS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胆汁LPS水平显著增加(P<0.05),血清、胆汁和盲肠内容物总TBA水平和肝脏MDR1、ATP结合盒转运蛋白G2(ABCG2)基因及FXR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胆汁酸通过增强肝脏的摄取、合成和外排功能,提高肉鸡体内LPS外排效率,降低机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 肉鸡 炎症反应 脂多糖 外排功能
下载PDF
阴沟肠杆菌AcrAB-TolC外排系统基因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温见翔 陈娟 杨虹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第7期1058-1061,共4页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AcrAB-TolC外排系统基因的携带情况及其与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对临床分离的141株阴沟肠杆菌用MicroScan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AcrAB-TolC外排系统a...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AcrAB-TolC外排系统基因的携带情况及其与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对临床分离的141株阴沟肠杆菌用MicroScan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AcrAB-TolC外排系统acrA,acrB,tolC和acrR 4种基因在阴沟肠杆菌中的分布,并对PCR产物进行纯化、克隆、测序。结果 acrA,acrB,tolC和acrR 4种基因在141株阴沟肠杆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98.5%、51.06%、82.27%、78.72%,且4种基因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acrA基因和acrB基因在不同组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耐药组高于敏感组,且多重耐药组阳性率最高;acrR基因和tolC基因在不同组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我院分离的阴沟肠杆菌高水平携带AcrAB-TolC外排系统基因,且与抗菌药物耐药性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外排系统 耐药
下载PDF
穿心莲内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排系统的抑制作用
15
作者 王玉霞 毛彦妮 +3 位作者 康馨匀 罗双燕 罗小凤 王桂琴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126,共9页
为探究穿心莲内酯(AP)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外排系统的抑制作用,本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棋盘法检测AP与抗菌药物的联合抑菌作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AP对S.aureus体内环丙沙星蓄积量的影响,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S.aur... 为探究穿心莲内酯(AP)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外排系统的抑制作用,本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棋盘法检测AP与抗菌药物的联合抑菌作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AP对S.aureus体内环丙沙星蓄积量的影响,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S.aureus外排泵基因的携带情况和AP对S.aureus外排泵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AP与环丙沙星具有协同作用;AP与S.aureus作用12 min时,能极显著提高菌体内环丙沙星的蓄积量(P<0.000 1);外排泵基因norA、norB、norC、sepA、mepA和mdeA同时携带的比例为24.1%,norB基因的检出率最高,为87.4%;AP作用后,S.aureus外排泵基因转录水平均极显著下降(P<0.001或P<0.000 1),其中norB在AP浓度达到256和512μg/mL时下降幅度最大,较空白对照降低91%(P<0.001),提示AP可通过抑制外排泵基因的表达来增强S.aureus对药物的敏感性。本试验从耐药表型和基因表达水平来确认AP是否可成为一种潜在的外排泵抑制剂,为解决S.aureus耐药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穿心莲内酯 外排泵 药物蓄积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苯扎溴铵及土霉素诱导大肠埃希菌耐药株AcrAB-TolC外排泵调控基因变异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杨梅 杨森 +2 位作者 段培强 陈红伟 吴俊伟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14,18,共3页
为探讨细菌对消毒剂和抗菌药物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本试验分别用亚抑菌浓度苯扎溴铵和土霉素分别对大肠埃希菌质控菌ATCC25922进行体外诱导,测定诱导前后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变化;并对诱导后菌株外排泵调控基因acr R、mar A、sox S、ro... 为探讨细菌对消毒剂和抗菌药物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本试验分别用亚抑菌浓度苯扎溴铵和土霉素分别对大肠埃希菌质控菌ATCC25922进行体外诱导,测定诱导前后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变化;并对诱导后菌株外排泵调控基因acr R、mar A、sox S、rob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检测其突变情况。结果显示,菌株经苯扎溴铵和土霉素诱导后对苯扎溴铵和土霉素均产生了耐药性,且诱导后的菌株有相同基因的同一位点发生突变,mar A、sox S所编码的氨基酸也有同一位点发生突变,提示大肠埃希菌对苯扎溴铵及土霉素的交叉耐药与调控基因位点的突变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外排泵 调控基因 土霉素 苯扎溴铵
下载PDF
一种氟化纳米给药系统通过抑制阿霉素外排逆转MCF-7/ADR细胞耐药性的研究
17
作者 孙怀涛 林银花 +3 位作者 孙雨蓉 陈乔 陈硕 曹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4-1130,共7页
目的通过合成氟化纳米材料完成对阿霉素(doxorubicin,dox)的高效负载,并实现纳米药物对抗肿瘤耐药的机制研究。方法评估不同氟化程度(PF4和PF8)的纳米药物(nano dox)的理化性能,筛选出更为优良的氟化nano dox;通过细胞毒性、细胞摄取、... 目的通过合成氟化纳米材料完成对阿霉素(doxorubicin,dox)的高效负载,并实现纳米药物对抗肿瘤耐药的机制研究。方法评估不同氟化程度(PF4和PF8)的纳米药物(nano dox)的理化性能,筛选出更为优良的氟化nano dox;通过细胞毒性、细胞摄取、凋亡以及对抗外排泵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研究,考察nano dox对抗肿瘤多药耐药以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通过考察各种理化指标,PF8相对于PF4显示出更优良的负载dox性能;通过细胞毒性实验证明,nano dox的IC 50值只有游离dox IC 50值的1/40,显示出nano dox在对抗耐药性方面优良的体外活性;细胞摄取和凋亡研究说明nano dox可以有效提高耐药MCF-7/ADR细胞对dox的摄取并能成功地进入细胞核内,最终导致凋亡诱导的抗癌活性;P-gp的药物外排研究说明nano dox可以有效绕过P-gp外排泵,达到增加耐药细胞对药物的摄取同时减少外排量的双重作用。结论通过氟化nano dox的设计可以有效绕过P-gp对药物的外排作用,增加药物在耐药肿瘤细胞内的摄取,减少其外排,从而达到有效的对抗肿瘤多药耐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纳米 药物递送 P-糖蛋白 体外活性 药物外排 多药耐药
下载PDF
基于碳排放的石化场地气相自然衰减定量研究
18
作者 关俊杰 熊峰 +10 位作者 蒋雨 乔建平 马志远 黄杰锐 万雨若 李正芳 林梦源 包育文 闫京瑞 费文博 马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4-1070,共7页
使用动态通量箱法测量CO_(2)通量,对某石化场地污染源区的轻非水相液体(LNAPL)自然衰减速率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显示,在污染区10万m^(2)的面积内,石油烃生物降解产生的CO_(2)空间平均通量为0.59μmol/(m^(2)·s),对应的LNAPL自然衰... 使用动态通量箱法测量CO_(2)通量,对某石化场地污染源区的轻非水相液体(LNAPL)自然衰减速率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显示,在污染区10万m^(2)的面积内,石油烃生物降解产生的CO_(2)空间平均通量为0.59μmol/(m^(2)·s),对应的LNAPL自然衰减速率为31.1t石油烃/a,测量值在其他场地报道的自然衰减速率范围内.这一结果表明污染源区存在活跃的石油烃自然衰减过程.LNAPL自然衰减速率受温度和气压的影响,因此如需获得更精准的年平均自然衰减速率,需要进行季节性测量.本场地一年自然衰减的碳排放量为85t,达到了某农药厂风险管控5a碳排放量的19%,由自然衰减造成的碳排放量应加入到污染场地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中.本研究结果可为自然衰减速率评估以及碳排放核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轻非水相液体 石油 自然衰减速率 二氧化碳通量
下载PDF
AcrAB-TolC电泵系统介导的鼠伤寒沙门菌多重耐药机理研究
19
作者 郭云昌 杜春明 刘秀梅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8-602,共5页
目的探讨AcrAB-TolC电泵系统在鼠伤寒沙门菌产生多重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基因敲除技术,敲除多重耐药鼠伤寒沙门菌野生株X2的acrAB基因和tolC基因,获得两个突变株△tolCX2和△acrABX2。通过基因敲除前后细菌耐药水平的改变,验证AcrAB-... 目的探讨AcrAB-TolC电泵系统在鼠伤寒沙门菌产生多重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基因敲除技术,敲除多重耐药鼠伤寒沙门菌野生株X2的acrAB基因和tolC基因,获得两个突变株△tolCX2和△acrABX2。通过基因敲除前后细菌耐药水平的改变,验证AcrAB-TolC系统在鼠伤寒沙门菌产生多重耐药中的作用。结果△tolCX2和△acrABX2对万古霉素耐药,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曲松敏感,与野生株X2一致;但对11种抗生素由耐药变为敏感。结论AcrAB-TolC系统与鼠伤寒沙门菌多重耐药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AcrAB-TolC系统 基因敲除 多重耐药
下载PDF
大肠杆菌AcrAB-TolC外输泵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运峰 王风丹 《山东畜牧兽医》 2009年第9期63-65,共3页
大肠杆菌是主动外输泵最多的一种细菌,其中AcrAB-TolC是最主要的、占绝对优势的多药外输系统,在多药耐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许多学者对AcrAB-TolC的结构、功能及表达调控机制做了深入研究,为解决多药耐药性问题奠定了基础。本文就大肠杆... 大肠杆菌是主动外输泵最多的一种细菌,其中AcrAB-TolC是最主要的、占绝对优势的多药外输系统,在多药耐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许多学者对AcrAB-TolC的结构、功能及表达调控机制做了深入研究,为解决多药耐药性问题奠定了基础。本文就大肠杆菌AcrAB-TolC的结构特征和表达调控机制等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外输泵 AcrAB-Tol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