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舞蹈美育数字化转型的动作描述信息化与动作图式建构路径探析
1
作者 张晓梅 《中国舞蹈学》 2024年第1期245-256,364-366,共15页
舞蹈美育的数字化转型是社会发展信息化语境下面向教育事业革新发出的时代呼声。教育的数字化是为了展示教育的崭新格局与时代形象。舞蹈美育的数字化转型应着眼学科的实质,从动作本体的核心出发,创建以信息交流为前提的动作描述体系,... 舞蹈美育的数字化转型是社会发展信息化语境下面向教育事业革新发出的时代呼声。教育的数字化是为了展示教育的崭新格局与时代形象。舞蹈美育的数字化转型应着眼学科的实质,从动作本体的核心出发,创建以信息交流为前提的动作描述体系,以应对数字化语言的逻辑特征,并能有效形成信息化互动。拉班动作理论提供了全面的动作谱系,并对舞蹈语言的逻辑内涵做出了充分解释。本文以此为工具,从中提炼动作描述的原则与类型,同时认为动作概念的建立能促进个体在动作学习中动作图示的形成,动作图示能促进动作技能的掌握,学习自主性与效率提升,这个内在机制显示了动作概念描述与动作图式的密切关系,并指出其对于个体认知模式发展的价值,同时也为舞蹈美育的数字化转型铺设了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美育 动作描述 动作图式 数字化转型
下载PDF
概念型教学法对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短语动词的习得效应
2
作者 王文斌 魏玉凤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6,91,共13页
本文聚焦于英语短语动词的分类及多义短语动词的语义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考察概念型教学法(CBLI)对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短语动词的习得效应。研究发现主要有三:(1)CBLI有助于学习者对短语动词概念的习得,而且该效果具有可持续性;(2)学习者... 本文聚焦于英语短语动词的分类及多义短语动词的语义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考察概念型教学法(CBLI)对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短语动词的习得效应。研究发现主要有三:(1)CBLI有助于学习者对短语动词概念的习得,而且该效果具有可持续性;(2)学习者的表现随短语动词隐喻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与方位和体式短语动词相比,CBLI对学习者习得隐喻式短语动词的效果更好,而且这种效果也具有可持续性;(3)CBLI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隐喻性概念意识和概念系统思维。较高得分者构建完整行动导向基础图式(SCOBA)的表现更好,能更加准确地提炼出短语动词的核心意义,其SCOBA更具图式化特征,抽象程度更高,而较低得分者的SCOBA却较为具体,更依赖于具体的语境,不具备概括性和可迁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语动词 概念型教学 大学英语学习者 完整行动导向基础图式
下载PDF
基于事件域与动作链互动模型的动态行为语篇研究——以扬州评话《武松·斗杀西门庆》为例
3
作者 张靖宇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98-105,共8页
扬州评话《武松》选段基于事件域与动作链互动模型对“斗杀”动态行为进行了概念构建。表演者将“斗杀”事件分为三个场景、七个回合,并使用动作链图式对各阶段的动态行为和事体概念进行概念化处理。为避免单一模式在信息建构过程的机... 扬州评话《武松》选段基于事件域与动作链互动模型对“斗杀”动态行为进行了概念构建。表演者将“斗杀”事件分为三个场景、七个回合,并使用动作链图式对各阶段的动态行为和事体概念进行概念化处理。为避免单一模式在信息建构过程的机械性和可预测性,评书表演者对不同阶段的动态行为采用多样化的概念处理方式。除了使用图式更新和图式增长策略外,表演者还通过注意力精细度调节、概念扫描方式等认知机制实现对互动模型灵活、创造性地使用,从而达到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域 动作链 动态行为 图式 图式更新 图式增长 概念化
下载PDF
德育叙事究竟应该怎样“叙” 被引量:9
4
作者 李西顺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80,共6页
德育叙事是教育者对道德故事的叙述或重叙过程。对于同一则故事,叙的方式不同,德育效果则大相径庭。叙的方式是人类的价值、意义嵌入原生事件的重要渠道。那么,德育叙事究竟应该怎样"叙"?其方式主要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如何叙... 德育叙事是教育者对道德故事的叙述或重叙过程。对于同一则故事,叙的方式不同,德育效果则大相径庭。叙的方式是人类的价值、意义嵌入原生事件的重要渠道。那么,德育叙事究竟应该怎样"叙"?其方式主要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如何叙出事之"知":道德认知的澄明术;二是如何叙出事之"情":道德情感的催化剂;三是如何叙出事之"行":道德行动的图式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叙事 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 道德行动 图式
下载PDF
结合形式化方法的UML系统开发 被引量:10
5
作者 罗蜜 张为群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3-208,共6页
介绍并讨论了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使用UML(UnifiedModelingLanguage)与其他形式化方法得到的一种精化模型,而且这一模型也同样支持形式化的分析和验证.
关键词 统一建模语言 UML 系统开发 形式化方法 实时动作逻辑 形式化语义 验证规则
下载PDF
中职学生图式养成下的多元化职业智能培养研究
6
作者 焦彩丽 周燕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年第11期97-100,共4页
图式理论认为,认知图式为个体的全面发展提供认知基础。职业技能图式是中职学生的职业生存的前提,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多元化职业智能中的最基本职业能力。执行控制图式的形成,标志着学生能够恰当地运用知识对内思考和对外办事,能够有效... 图式理论认为,认知图式为个体的全面发展提供认知基础。职业技能图式是中职学生的职业生存的前提,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多元化职业智能中的最基本职业能力。执行控制图式的形成,标志着学生能够恰当地运用知识对内思考和对外办事,能够有效地应对即时出现的任务,它是多元职业智能的核心要素。认知图式、动作技能图式和方法能力图式的形成,标志着学生具备了多元化职业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图式 动作技能图式 方法能力图式 执行控制图式 多元职业智能
下载PDF
试论《红与黑》的文本构成
7
作者 姚公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48-51,共4页
从文本叙述行动层的组合、叙述因子的构成和叙述的基本图式出发 ,分析《红与黑》的文本构成。笔者认为 :《红与黑》的文本由一个主要行动层和两个次要行动层组成 ;文本故事世界中的自由叙述因子不仅支撑着非自由叙述因子 ,而且充分体现... 从文本叙述行动层的组合、叙述因子的构成和叙述的基本图式出发 ,分析《红与黑》的文本构成。笔者认为 :《红与黑》的文本由一个主要行动层和两个次要行动层组成 ;文本故事世界中的自由叙述因子不仅支撑着非自由叙述因子 ,而且充分体现了叙述者的个性特征 ;文本故事世界的叙述图式则展示了以张驰来调节的叙述节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黑》 文本叙述学 行动层 叙述因子 基本图式 斯丹达尔 法国 小说
下载PDF
从运动链的角度看by在有标记被动结构中的句法功能
8
作者 曾跃都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12期59-61,共3页
依据认知语法有关运动链的理论,探讨by-短语在有标被动结构中同运动链发生何种关系,从而指出,by的语义取决于同运动链的特殊关系。与相关介词with、from、through相比,by之所以具有更广的语用适应性以及更强的句法功能,皆因其唤起施事... 依据认知语法有关运动链的理论,探讨by-短语在有标被动结构中同运动链发生何种关系,从而指出,by的语义取决于同运动链的特殊关系。与相关介词with、from、through相比,by之所以具有更广的语用适应性以及更强的句法功能,皆因其唤起施事的固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链 有标记被动结构 原型
下载PDF
皮亚杰教育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郑翔 《安康师专学报》 200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极大地推动了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深刻地揭示了人类认识的发生及发展的规律,对全世界的教育教学变革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皮亚杰的阶段理论、图式理论、活动理论三方面探讨皮亚杰教育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皮亚杰 数学教学 儿童心理学 发生认识论 阶段理论 图式理论 活动理论 教学改革 中学
下载PDF
思维导图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华软软件学院《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行动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吕梦雷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48-52,共5页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大力推广,思维导图在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如火如荼。将思维导图与英语教学内容设计相结合,使英语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思维过程图示化,能够迅速提高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效率,进而提高学习效率。通过问卷...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大力推广,思维导图在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如火如荼。将思维导图与英语教学内容设计相结合,使英语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思维过程图示化,能够迅速提高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效率,进而提高学习效率。通过问卷调查和行动研究,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各部分,并探寻切实可行的方法。结果发现,在语篇分析部分应用思维导图较能被学生接受,而且部分学生能坚持使用,并能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图式 思维导图 行动研究
下载PDF
人体动作隐喻的模式及认知图式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文莉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65-168,共4页
人们在认知世界的时候,常常利用自己最熟悉的身体器官或动作,来认知和感受其他领域的抽象概念。人体动作隐喻与人体器官隐喻有着完全不同的模式。人们之所以能将人体的动作动词去隐喻一些抽象难懂的行为,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相同的意... 人们在认知世界的时候,常常利用自己最熟悉的身体器官或动作,来认知和感受其他领域的抽象概念。人体动作隐喻与人体器官隐喻有着完全不同的模式。人们之所以能将人体的动作动词去隐喻一些抽象难懂的行为,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相同的意象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 动作 隐喻 模式 图式
下载PDF
双音节动作动词行为方式特征考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142-147,共6页
文章考察双音节动作行为动词语义中所蕴含的方式特征。不同结构类型的双音节动作动词对于行为方式特征的凸显情形不同,有的显性凸显,有的隐含在某一语素义内部,有的在聚合维度对比或特定句法组合中呈现方式语义,还有少数基本不凸显。在... 文章考察双音节动作行为动词语义中所蕴含的方式特征。不同结构类型的双音节动作动词对于行为方式特征的凸显情形不同,有的显性凸显,有的隐含在某一语素义内部,有的在聚合维度对比或特定句法组合中呈现方式语义,还有少数基本不凸显。在此基础上,文章描绘汉语动动复合各结构小类所反映的不同意象图式及其系联关系,并进一步指出"汉语复合词的强势结构类型是同形类叠加"的原因,即同形类成分因其所属概念语义域一致或近似,从而更易形成高整合度的概念意象图式,亦能构成更具信息价值的语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音节动作动词 方式范畴 语义特征 认知图式
下载PDF
《说文》会意字构形的认知图式分析
13
作者 方光柱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40-44,共5页
文章认为会意字构形是一种意象图式,符合认知上的图形-背景分离原则,其中一个构件作为图像的图形部分,而其他构件则作为背景部分图形和背景按照方位、位移和作用三种基本图式关系组合起来得到完整的图像,因而会意字构形分为方位类。
关键词 意象图式 会意字构形 方位 位移 作用
下载PDF
Teaching Syntactic Relations:A Cognitive Semiotic Perspective 被引量:1
14
作者 Ghsoon Reda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2017年第2期1-21,共21页
This paper suggests a theoretical model for teaching syntactic relations to foreign students of English Linguistics using insights from Cognitive Grammar as developed in Langacker(e.g.1987,1991,1999) and elaborated on... This paper suggests a theoretical model for teaching syntactic relations to foreign students of English Linguistics using insights from Cognitive Grammar as developed in Langacker(e.g.1987,1991,1999) and elaborated on in Radden and Dirven(2007). The model deals with syntactic relations as participants in a prototypically structured network of events, radiating out from the experiential action chain schema(a skeletal concept of force dynamics involved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ntities)(see Langacker, 1999). This involves dealing with syntactic relations as meaning-making tools that collaborate with the verb in a regular manner manipulating the prototypical schema. The aim is to draw attention to the need to add a cognitive semiotic dimension to the teaching of sentence structure. Such a dimension exposes learners to the cognitive factors behind grammatical meaning making and may, therefore, result 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structure and use on the part of learners who can become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on chain schema COGNITIVE GRAMMAR FIGURE-GROUND perception event schemaS SYNTACTIC relatio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