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drotreating of light gas oil using a NiMo catalyst supported on activated carbon produced from fluid petroleum coke
1
作者 N. Rambabu Sandeep Badoga +2 位作者 Kapil K. Soni A.K. Dalai J. Adjaye 《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Nitric acid functionalized steam activated carbon (NAFSAC) was prepared from waste fluid petroleum coke (FPC) and used as a support material for the synthesis ofa NiMo catalyst (2.5 wt-% Ni and 13 wt-% Mo). The ... Nitric acid functionalized steam activated carbon (NAFSAC) was prepared from waste fluid petroleum coke (FPC) and used as a support material for the synthesis ofa NiMo catalyst (2.5 wt-% Ni and 13 wt-% Mo). The catalyst was then used for the hydrotreatment of light gas oil. The support and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Brunauer-Emmett-Teller (BET) gas adsorption method, X-ray diffraction, H2-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duction, NH3-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 CO-chemisorption, mass spetrograph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Boehm titration,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The SEM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rbon material retained a needle like structure after functionalization with HNO3. The Boehm titration, FTIR, and BET results confirmed that the HNO3 functionalized material had moderate acidity, surface functional groups, and mesoporosity respectively. The produced NAFSAC had an inert nature, exhibited the sink effect and few metal support interactions, and contained functional groups. All of which make it a suitable support material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 NiMo hydrotreating catalyst. Hydrotreating activity studies of the NiMo/NAFSAC catalyst were carried out under industrial operating conditions in a laboratory trickle bed reactor using coker light gas oil as the feedstock. A parallel study was performed on the hydrotreating activity of NiMo/7-A1203 as a reference catalyst. The hydrodesulfurization and hydrodenitrogena- tion activities of the NiMo/NAFSAC catalyst were 62% and 30%,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ated carbon fluid petroleum coke NiMocatalyst HYDROTREATING light gas oil
原文传递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rous Carbon from Petroleum Pitch Using KOH
2
作者 C. Srinivasakannan Mohammad El-Mootassem +1 位作者 K. Suresh Kumar Reddy Ahmed Al Shoaibi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8年第7期53-69,共17页
Preparation and process optimization of porous carbons using different carbon sources and activating agents are frequently and commonly reported in open literature. However, only scanty references are made on utilizat... Preparation and process optimization of porous carbons using different carbon sources and activating agents are frequently and commonly reported in open literature. However, only scanty references are made on utilization of petroleum coke for conversion to high surface area porous carbon using KOH as the activating agent. Hence, the present work attempts a process optimization exercise to prepare high surface area porous carbon from Petroleum coke using chemical activation (KOH) utilizing design of experiments. The effect of activation temperature, petroleum coke to KOH ratio (KPR) and activation duration were assessed on the surface area and yield of the porous carbon. The process optimization was performed covering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in the range of 500?C - 800?C, 2 - 5 and 30 - 120 min. The optimal process conditions for maximizing the yield and BET surface area was identified to be an activation temperature of 639?C, KPR of 4.5 and activation duration of 43 min, having BET surface area 1765 m2/g and yield of 89.8%. However, an attempt to maximize only the BET surface area, ignoring yield has resulted with a porous carbon with maximum surface area of 2061 m2/g, with the optimal process conditions being an activation temperature of 688?C, KPR of 3.8 and activation duration of 74 min, with the corresponding yield of only 77%.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porous carbon was performed using nitrogen adsorption isotherm, FT-IR and SEM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oleum coke POROUS carbon koh ACTIVATION ANOVA Optimization
下载PDF
基于K循环的KOH活化石油焦制高比表面积活性炭联产氢气
3
作者 王克超 徐绍平 +1 位作者 王雯雯 杜利军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3-69,共7页
KOH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通常需要消耗大量KOH。为提高KOH利用效率,开发了一种基于K插层-脱插循环(以下简称“K循环”)的KOH活化石油焦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并联产H_(2)的方法:在升温活化过程,KOH与碳质原料反应转化为单质K、K_(... KOH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通常需要消耗大量KOH。为提高KOH利用效率,开发了一种基于K插层-脱插循环(以下简称“K循环”)的KOH活化石油焦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并联产H_(2)的方法:在升温活化过程,KOH与碳质原料反应转化为单质K、K_(2)O和K_(2)CO_(3)并析出H_(2),而K_(2)CO_(3)可继续反应生成单质K和K_(2)O;在降温脱插过程,脱插试剂水蒸气与插层K、游离单质K和K2O反应生成KOH和H_(2);生成的KOH在二次升温活化时再次与碳质原料反应,如此构成K循环。在水平舟式反应器中考察了碳质原料种类(石油焦和石墨)、活化剂KOH和其活化中间产物K_(2)CO_(3)对活化过程气体产物析出规律和产品活性炭孔隙结构性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K循环机理。结果表明,K循环效率和H_(2)产量因所用碳质原料与活化剂不同而不同:石油焦的反应活性远高于石墨,KOH活化性能优于K_(2)CO_(3)。在KOH活化石油焦的K循环过程中,KOH转化率达80%,而K_(2)CO_(3)转化率为18.5%,经由K_(2)CO_(3)的转化环节决定了K循环效率。以石油焦为碳质原料、KOH为活化剂,在活化温度为800℃及脱插温度为250℃的条件下,4.5 g干燥后的石油焦与13.5 g KOH经二次活化-脱插,所得活性炭比表面积达2808 m^(2)/g,并联产1403 mL/g H_(2)(1 g石油焦产生1403 mL H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石油焦 K循环 koh 氢气
下载PDF
微波辐射-KOH活化兰炭粉制备活性炭 被引量:29
4
作者 田宇红 兰新哲 +2 位作者 周军 陈向阳 李林波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25-228,共4页
研究了以兰炭粉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采用微波辐射法制备活性炭的可行性。探讨了微波功率、碱炭质量比和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美国ASAP-2020吸附仪测定了所制备活性炭的N2吸附脱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采用红外光谱分... 研究了以兰炭粉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采用微波辐射法制备活性炭的可行性。探讨了微波功率、碱炭质量比和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美国ASAP-2020吸附仪测定了所制备活性炭的N2吸附脱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了样品的表面官能团。结果表明:微波功率为700 W,碱炭质量比为3,活化时间为15 min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碘吸附值为694.5 mg/g,比表面积为513.62 m2/g,总孔容为0.510 3 cm3/g,平均孔径为3.973 8 nm,该活性炭为中孔型。以兰炭粉为原料,传统加热和微波加热制备的活性炭红外光谱图其峰形基本一致,只是峰强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炭粉 微波辐射 活性炭 koh 孔径分布
下载PDF
H_2气氛下KOH活化石油焦制备活性炭及其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6
5
作者 肖荣林 徐绍平 +3 位作者 贾殿赠 张如君 李庆学 苏艳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6-632,共7页
以石油焦为原料、氢氧化钾为活化剂,在H2存在下系统考察了碱/焦质量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以及在载气中H2含量对所得活性炭孔结构的影响,并将所制活性炭用于双层电极材料。结果表明,当碱/焦质量比为3、活化温度为780℃、活化时间为60mi... 以石油焦为原料、氢氧化钾为活化剂,在H2存在下系统考察了碱/焦质量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以及在载气中H2含量对所得活性炭孔结构的影响,并将所制活性炭用于双层电极材料。结果表明,当碱/焦质量比为3、活化温度为780℃、活化时间为60min以及载气中的H2体积分数为30%时,制备出的活性炭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分别为2824m2/g和1.56cm3/g。与在相同的条件下,未引入H2时制得的活性炭相比,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提高了约400m2/g和0.40cm3/g。当扫描速率分别为5mV/s及100mV/s,其质量比电容值分别为289F/g和180F/g,与未引入H2时制得的活性炭相比,分别提高了21%及114%。因此,在活化体系中引入H2,促进了活性炭孔隙结构的发展,从而使其表现出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活性炭 koh活化 氢气 双电层电容器
下载PDF
KOH活化石油焦制备工艺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左宋林 滕勇升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52,共5页
以固-固混合方式,用KOH活化石油焦制备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研究了活化温度、碱炭比、原料粒度、活化时间、预处理温度及氮气流速等因素对活性炭的碘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并用液氮吸附法分析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孔隙结构。结果表明... 以固-固混合方式,用KOH活化石油焦制备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研究了活化温度、碱炭比、原料粒度、活化时间、预处理温度及氮气流速等因素对活性炭的碘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并用液氮吸附法分析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孔隙结构。结果表明:活化温度、碱炭比、原料粒度、活化时间,以及中间处理温度和氮气流速对活性炭的碘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均有明显的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制备出比表面积大于3000m2/g、比孔容积达1.80cm3/g、碘吸附值为2714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510mg/g的活性炭。活性炭的吸附特性可以通过石油焦原料的改性和各种工艺条件的优化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吸附性能
下载PDF
微波辅助KOH二次活化对兰炭基活性炭孔隙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蒋绪 兰新哲 +2 位作者 张昭 辛莹娟 李祯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2年第12期46-50,共5页
以兰炭基活性炭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KOH对其进行二次活化,考察了KOH浓度、微波功率、微波加热时间对兰炭基活性炭孔隙结构的影响,并与管式炉辅助KOH二次活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辅助KOH二次活化对兰炭基活性炭微孔结构的发育有促... 以兰炭基活性炭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KOH对其进行二次活化,考察了KOH浓度、微波功率、微波加热时间对兰炭基活性炭孔隙结构的影响,并与管式炉辅助KOH二次活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辅助KOH二次活化对兰炭基活性炭微孔结构的发育有促进作用,经1.5 mol·L^(-1) KOH溶液浸渍、于800 W微波加热15 min得到的二次活化的兰炭基活性炭的总比表面积和微孔比表面积分别为839.21 m^(2)·g^(-1)和598.21 m^(2)·g^(-1),微孔率从二次活化前的68.87%提升至78.24%,碘吸附值为1034.12 mg·g^(-1),达到了木质净水用活性炭(GB/T 13803.2-1999)一级品标准。微波加热作用弱于管式炉加热作用,但对微孔促进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炭基活性炭 微波辅助koh二次活化 孔隙结构
下载PDF
KOH活化制备石油焦基微孔活性炭及表征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端怡 殷娇 +1 位作者 王传义 赵继全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6-168,共3页
以新疆克拉玛依石油焦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在N2保护下,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系统考察了碱焦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以及N2流速对所制备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及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碱焦比为4∶1、活化温度为800℃、活化... 以新疆克拉玛依石油焦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在N2保护下,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系统考察了碱焦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以及N2流速对所制备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及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碱焦比为4∶1、活化温度为800℃、活化时间为0.5h及N2流速为50mL/min时,制备出的活性炭BET比表面积高达2806.69m2/g,碘吸附值为2941mg/g,活化产率为62.1%。采用N2吸附-脱附及X射线衍射等实验手段对活性炭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活性炭 koh 高比表面积
下载PDF
KOH活化制石油焦基活性炭过程中钾的插层和脱插作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雯雯 徐绍平 王克超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76,共10页
以石油焦(PC)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了吸附性能良好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AC)。先后引入正己醇和水蒸气两种脱插试剂分别定量活化过程中产生的自由态钾和插层钾(K-GICs),考察了原料粒度、混料方式、碱焦比(质量比)、升温速率、载气流... 以石油焦(PC)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了吸附性能良好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AC)。先后引入正己醇和水蒸气两种脱插试剂分别定量活化过程中产生的自由态钾和插层钾(K-GICs),考察了原料粒度、混料方式、碱焦比(质量比)、升温速率、载气流速、活化温度和恒温时间等对插层钾含量(物质的量,下同)的影响,系统探讨了KOH活化过程产生的钾的插层活化作用,并通过多次活化和水蒸气脱插,强化钾的插层活化作用。结果表明,碱焦比是影响插层钾含量的最主要因素。钾的插层活化主要影响1.4~2.0 nm微孔的数量、活性炭中氧元素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以及羟基官能团的形成。通过多次钾插层-脱插活化作用,活性炭中氧元素含量增加,且氧的存在形式可由羟基转化为其他热稳定性官能团;活性炭的中孔有所发展,其亚甲基蓝吸附值可以达到560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插层钾 活化 koh 活性炭
下载PDF
KOH活化高硫石油焦制备活性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晓曼 殷进 +2 位作者 梁声振 尤兴萌 李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63-970,共8页
活性炭材料因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超高的比表面积以及出色的吸附性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化工、能源储存等诸多领域。综述了近年来以高硫石油焦为碳源,通过KOH活化、脱硫制备活性碳的方法,介绍了活化成孔、脱硫机理以及石油... 活性炭材料因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超高的比表面积以及出色的吸附性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化工、能源储存等诸多领域。综述了近年来以高硫石油焦为碳源,通过KOH活化、脱硫制备活性碳的方法,介绍了活化成孔、脱硫机理以及石油焦基活性炭相关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制备性能优异的石油焦基活性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高硫石油焦资源化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石油焦 活性炭 活化 氢氧化钾 脱硫
下载PDF
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吴永杰 陈凡 尹甜 《煤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简述了超级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超级电容炭的市场情况,分析了植物类、石油焦类、树脂类不同原料制备电容炭(无定型粉末炭)的性能特点及制备工艺,介绍了煤焦油沥青基球形活性炭和煤液化沥青球形活性炭的研究进展,对比了无定型粉末活性炭... 简述了超级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超级电容炭的市场情况,分析了植物类、石油焦类、树脂类不同原料制备电容炭(无定型粉末炭)的性能特点及制备工艺,介绍了煤焦油沥青基球形活性炭和煤液化沥青球形活性炭的研究进展,对比了无定型粉末活性炭与球形活性炭的性能优劣,最后对煤液化沥青球形活性炭用于超级电容器的优势及推广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超级电容炭 植物类原料 石油焦类原料 树脂类原料 煤液化沥青 球形活性炭
下载PDF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5
12
作者 刘海燕 凌立成 +2 位作者 刘植昌 乔文明 刘朗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1-25,共5页
以石油焦为原料,采用KOH化学活化法,在不同的活化条件下对石油焦进行活化。研究原料粒度、活化温度以及活化时间对所制得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及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石油焦为原料可以制得比表面积为3300m2/g的高比表... 以石油焦为原料,采用KOH化学活化法,在不同的活化条件下对石油焦进行活化。研究原料粒度、活化温度以及活化时间对所制得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及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石油焦为原料可以制得比表面积为3300m2/g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活性炭的孔径分布较窄,其碘吸附值和苯吸附值均较常规活性炭有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表面积 活性炭 石油焦 吸附
下载PDF
石油焦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 被引量:31
13
作者 刘洪波 张红波 +2 位作者 伍恢和 许世昭 王守昌 《炭素技术》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5-19,共5页
以石油焦为原料,采用KOH化学活化法考察了破炭比、活化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原料粘度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石油焦为原料可制得比表面积大于3200m2/g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这种活性炭的碘吸附量、亚甲基蓝吸附量和苯吸附... 以石油焦为原料,采用KOH化学活化法考察了破炭比、活化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原料粘度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石油焦为原料可制得比表面积大于3200m2/g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这种活性炭的碘吸附量、亚甲基蓝吸附量和苯吸附量为常规活性炭的2~4倍.且孔径分布窄,孔容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石油焦 氢氧化钾 比表面积
下载PDF
活化剂种类对活性炭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新宇 孙晓峰 +3 位作者 张治安 宋海申 赖延清 刘业翔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65-870,共6页
以石油焦为前驱体,分别以KOH,NaOH,K2CO3和Na2CO3为活化剂通过化学活化制备活性炭,采用振实密度仪和全自动N2吸附仪研究活性剂对活性炭结构的影响,并以制备的活性炭为电极材料,1 mol/L Et4NBF4/PC为电解液组装模拟电容器,采用LAND快速... 以石油焦为前驱体,分别以KOH,NaOH,K2CO3和Na2CO3为活化剂通过化学活化制备活性炭,采用振实密度仪和全自动N2吸附仪研究活性剂对活性炭结构的影响,并以制备的活性炭为电极材料,1 mol/L Et4NBF4/PC为电解液组装模拟电容器,采用LAND快速采样电池测试仪和电化学工作站考察不同活化剂对活性炭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KOH具有最强的活化能力,其活化制备的活性炭具有较高的微孔含量和发达的孔隙结构,比表面积达2 362 m2/g,孔容达到1.263 cm3/g,以其作电极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电容行为,质量比容量最高达到128.0 F/g,随着活化剂碱性的降低,活化能力大幅度降低,制备的活性炭比表面积和孔容急剧减小,K2CO3和Na2CO3不适合用作活化石油焦制备活性炭的活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活性炭 石油焦 活化剂
下载PDF
化学活化和化学-物理联合活化制备石油焦基活性炭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孙晓峰 王新宇 +2 位作者 赖延清 张治安 夏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4,共5页
以石油焦为原料,采用化学活化和化学-物理联合活化2种活化工艺分别制备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材料CA和CB。采用N2吸附法表征活性炭材料的BET比表面积及孔隙结构;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测试方法,对2种活性炭在有机... 以石油焦为原料,采用化学活化和化学-物理联合活化2种活化工艺分别制备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材料CA和CB。采用N2吸附法表征活性炭材料的BET比表面积及孔隙结构;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测试方法,对2种活性炭在有机电解液中的电化学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A具有较高的收率、振实密度以及BET比表面积,分别可达61.28%,0.35g/cm3和2760m2/g;CB具有较高的中孔率和平均孔径,分别为24.1%和2.3nm;在充放电电流密度为1A/g时,CA的质量比电容量为137.8F/g;而CB表现出较好的功率特性,在20A/g时,质量比容量仅比1A/g时的质量比容量衰减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化学活化 化学-物理联合活化 活性炭 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不同活化剂对石油焦基活性炭孔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范慧 钱仁渊 +1 位作者 金鸣林 郑玉丽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5-68,共4页
以石油焦为原料 ,Na OH,KOH和 Na2 CO3 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 ,采用氮气吸附考察了不同活化剂对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中孔和微孔孔径分布、孔容积及平均孔径等孔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KOH活化制备的活性炭包含 1 nm的微孔和 4nm的中孔 ,总... 以石油焦为原料 ,Na OH,KOH和 Na2 CO3 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 ,采用氮气吸附考察了不同活化剂对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中孔和微孔孔径分布、孔容积及平均孔径等孔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KOH活化制备的活性炭包含 1 nm的微孔和 4nm的中孔 ,总孔容 0 .648cm3 /g,比表面积大 ;Na OH制备的活性炭以 1 nm的微孔为主 ,占总孔容 ( 0 .1 65 cm3 /g)的 98% ,平均孔径 1 .83nm;Na2 CO3 制备的活性炭以 4nm的中孔为主 ,占总孔容 ( 0 .1 43cm3 /g)的 68.5 % ,平均孔径 3.42 nm,比表面积小 .3种样品的孔径都呈现出多峰分布特征 .KOH和 Na2 CO3 活化制备的活性炭的 N2 吸附脱附曲线属于 型 ,Na OH活化制备的活性炭吸附脱附曲线属于 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剂 石油焦 活性炭 孔结构 化学活化 总孔容 表面积
下载PDF
天然气储存用多孔炭的研究Ⅰ.高比表面积多孔炭的制备 被引量:12
17
作者 袁爱军 查庆芳 +2 位作者 李兆丰 郭燕生 孙新 《炭素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6期1-7,共7页
以含碳量高且相对洁净的大庆石油焦为原料,通过KOH化学活化,制备出比表面积为2830m2/g且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粉状多孔炭。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升温速率和剂料质量比、急冷温度等因素对活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活化温度为800℃... 以含碳量高且相对洁净的大庆石油焦为原料,通过KOH化学活化,制备出比表面积为2830m2/g且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粉状多孔炭。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升温速率和剂料质量比、急冷温度等因素对活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活化温度为800℃,活化时间为1h,剂料质量比为4∶1,升温速率为4℃/min,急冷温度为500℃时活化效果比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化学活化 多孔炭 前驱体
下载PDF
原料粒度对石油焦基活性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治安 孙晓峰 +2 位作者 赖延清 李劼 刘业翔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13-816,819,共5页
以不同粒度范围的石油焦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采用化学活化工艺制备了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电极材料。采用N2吸附法表征了活性炭材料的BET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在1mol/L的Et4NBF4/AN有机电解液体系下组装成模拟电容器,并考察了活性炭材... 以不同粒度范围的石油焦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采用化学活化工艺制备了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电极材料。采用N2吸附法表征了活性炭材料的BET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在1mol/L的Et4NBF4/AN有机电解液体系下组装成模拟电容器,并考察了活性炭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原料粒度的减小,活性炭的振实密度和收率先增大,然后再减小。原料粒度范围越窄,活性炭具有越小的BET比表面积和孔容。在1mol/L的Et4NBF4/AN电解液体系下,随着石油焦粒度的不断减小,活性炭材料的质量比容量不断增大,在粒度〈38μm时取得最大值140F/g。粒度为38-44μm的石油焦制备出的活性炭在1A/g电流下质量比容量为126.6F/g,在20A/g电流下质量比容量为116.2F/g,容量衰减只有8.2%,表现出良好的功率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活性炭 孔结构 化学活化 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石油焦制高比表面积粉状活性炭 被引量:30
19
作者 韩松 管正捷 +1 位作者 古可隆 刘军利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1-175,共5页
以石油焦为原料 ,用不同的催化剂和活化方法制备不同性能的粉状活性炭。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碱活化法 ,可对石油焦的紧密结构进行有效的侵蚀破坏 ,在一定的活化条件下 ,可制取比表面积 3 0 0 0m2 /g的超级活性炭。改变催化剂的用量及两... 以石油焦为原料 ,用不同的催化剂和活化方法制备不同性能的粉状活性炭。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碱活化法 ,可对石油焦的紧密结构进行有效的侵蚀破坏 ,在一定的活化条件下 ,可制取比表面积 3 0 0 0m2 /g的超级活性炭。改变催化剂的用量及两种催化剂的比例可以有效地改变活性炭的微孔结构及孔半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活性炭 微孔结构 高比表面积
下载PDF
石油焦原料性质及炭化工艺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杜亚平 张德祥 +1 位作者 毛清龙 高晋生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36-40,共5页
从分析石油焦原料着手,考察了其热解特性、孔隙率和石墨化程度。由于石油焦结构致密,属易石墨化炭,因此用水蒸气法直接活化得到的炭质材料吸附性能差,其碘吸附值小于350mg/g。不同来源的石油焦由于组成不同,其活化性能也有差异。通过成... 从分析石油焦原料着手,考察了其热解特性、孔隙率和石墨化程度。由于石油焦结构致密,属易石墨化炭,因此用水蒸气法直接活化得到的炭质材料吸附性能差,其碘吸附值小于350mg/g。不同来源的石油焦由于组成不同,其活化性能也有差异。通过成型法,以金山石油焦为原料经预炭化、预氧化和炭化,得到炭化料,再用水蒸气活化得到的活性炭的碘吸咐值达800.40mg/g、亚甲蓝值达120.40 mg/g。以独山子石油焦为主要原料制得的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与亚甲蓝值分别达871.58 mg/g、100.67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原料性质 炭化工艺 活性炭 性能 影响 水蒸气 活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