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Chloroquine and Naphthoquinone on Prothrombin Time an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of Swiss Mice
1
作者 Nkereuwem S. Etukudoh Ntuhun D. Bala +2 位作者 Obeta M. Uchejeso Hadiza A. Idi Ocheola Oki E. Joyce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20年第12期86-94,共9页
Concerns on the coagulation variables, Prothrombin Time (PT) an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which are part of coagulation parameters used in assessing haemostatsis in haematology, led to the study of... Concerns on the coagulation variables, Prothrombin Time (PT) an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which are part of coagulation parameters used in assessing haemostatsis in haematology, led to the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naphthoquinone and chloroquine on the PT and APTT of mice infected with <em>Plasmodium berghei</em>, and treated with graded concentrations of chloroquine and naphthoquinone. Using brain thromboplastin with calcium and rabbit brain cephalosporin ad kaolin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 aimed at demonstrating the effect of chloroquine with purity of 99.79% and naphthoquinone with purity of 97.00%, upon a three-day intraperitoneal administration at concentrations of 0.1 mg/kg, 0.5 mg/kg, 1.0 mg/kg and 2.0 mg/kg. Result showed that the APTT and PT of naphthoquinone at 2.0 mg/kg, were 196.67 seconds, and 67.63 seconds respectively, while the APTT and PT of chloroquine were 3.63 seconds and 1.40 seconds respectively for the same concentration. Also, naphthoquinone showed lower APTT but sustained PT at concentrations below 1.50 mg/kg whereas both APTT and PT increased from concentrations above 1.50 mg/kg. On the other hand chloroquine showed a lowered APTT between 0.00 to 0.15 mg/kg while PT was sustained, but both APTT and PT increased from concentration of 0.15 mg/kg gradually. This study conclusively showed that chloroquine has a shorter APTT and PT than naphthoquinones, even though they elicited similar actions. Apart from this, naphthoquinone and chloroquine belonging to the same family, naphthoquinone could be more toxic than chloroquine at the dosages equivalent to 1.50 mg/kg, therefore, any administration of naphthoquinone above this dosage should be closely monitored to avoid any form of danger to the pat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OROQUINE NAPHTHOQUINONE Prothrombin time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下载PDF
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曾凯宁 杨卿 +7 位作者 姚嘉 唐晖 傅斌生 冯啸 吕海金 易慧敏 易述红 杨扬 《器官移植》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目的探讨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劈离式肝移植的88例儿童受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根据受者门静脉内径、发育情况,利用门静脉左右分支处进行吻合或间置供者髂静脉搭桥吻合,围手术期采用规范... 目的探讨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劈离式肝移植的88例儿童受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根据受者门静脉内径、发育情况,利用门静脉左右分支处进行吻合或间置供者髂静脉搭桥吻合,围手术期采用规范化的门静脉血流监测,术后按肝素钠桥接华法林的方案进行抗凝治疗。经增强CT或门静脉造影确诊门静脉狭窄或血栓形成后,予切开取栓、全身抗凝、介入下取栓、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等处理。结果88例受者中共10例患儿确诊门静脉并发症,其中4例门静脉狭窄,确诊时间分别为术后1 d、2个月、8个月、11个月,6例门静脉血栓形成,确诊时间分别为术中、术后2 d、术后3 d(2例)、术后6 d、术后11个月。1例门静脉狭窄者和1例门静脉血栓形成者于围手术期死亡,门静脉并发症相关病死率为2%(2/88)。其余8例患者中,1例行全身抗凝治疗、2例行门静脉切开取栓术、1例行介入下球囊扩张、4例行介入下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后均长期随访,未再出现门静脉相关症状,复查门静脉血流参数正常。结论规范化的术中及术后门静脉血流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门静脉并发症,及时采取术中门静脉切开取栓,术后介入下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手段可有效治疗门静脉并发症,减少门静脉并发症导致的移植物丢失和受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肝移植 劈离式肝移植 门静脉并发症 门静脉狭窄 门静脉血栓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球囊扩张 支架置入
下载PDF
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3
作者 王丽军 韩孟汝 +5 位作者 董春霞 田卫伟 卢馨怡 杨林花 马艳萍 王梅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5-810,共6页
目的:评估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临床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第三医院血液科就诊的116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 目的:评估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临床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第三医院血液科就诊的116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PT和APTT正常组及PT或APTT延长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型、分期、出血事件、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血钙、血清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肌酐]、细胞遗传学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分析PT或APTT延长对MM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与PT和APTT正常组相比,PT或APTT延长组更容易发生出血事件(χ^(2)=5.087,P=0.024)、具有更低的ALB水平(χ^(2)=4.962,P=0.026)和PLT水平(χ^(2)=4.309,P=0.038),以及更高的血钙水平(χ^(2)=5.056,P=0.025)。PT或APTT延长组del13q、1q21扩增、del17p阳性率高于PT和APTT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M生存分析显示,PT或APTT延长组具有更短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P=0.032)和总生存期(OS)(P=0.032);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PT或APTT延长(HR=2.116,95%CI:1.025-4.372,P=0.043)、年龄≥65岁(HR=2.403,95%CI:1.195-4.836,P=0.014)是影响初诊MM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但PT或APTT延长对初诊MM患者的PFS没有明显影响(HR=1.162,95%CI:0.666-2.026,P=0.597)。结论:PT或APTT延长的初诊MM患者具有更恶化的临床指标、更短的PFS和OS;PT或APTT延长是影响MM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预后
下载PDF
椎体骨折合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1例
4
作者 白心竹 何金徽 +3 位作者 陆松松 李春 王依林 熊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1-374,共4页
随着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的逐年上升,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1]。自身免疫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特点以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会影响患者的骨形成和骨吸收[2],继而出现严重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因而发生骨质疏松性椎... 随着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的逐年上升,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1]。自身免疫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特点以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会影响患者的骨形成和骨吸收[2],继而出现严重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因而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风险更高[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狼疮抗凝物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骨质疏松
下载PDF
凝血指标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结肠癌中的临床意义
5
作者 索灵宇 王海龙 +3 位作者 王哲鹏 郑连生 张乾 段树全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66-68,73,共4页
目的:检测结肠癌患者凝血功能和肿瘤标志物相关指标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发展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包医二附院消化微创中心确诊的结肠癌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选取同期检查结果正常者的血清标本50例。分别检测... 目的:检测结肠癌患者凝血功能和肿瘤标志物相关指标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发展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包医二附院消化微创中心确诊的结肠癌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选取同期检查结果正常者的血清标本50例。分别检测两组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等肿瘤标志物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等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分析组间及组内不同指标表达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PTT和PT明显降低(P<0.05),CEA、CA-199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中,不同临床分期(Ⅰ-Ⅱ与Ⅲ-Ⅳ期)比较,Ⅰ-Ⅱ期较Ⅲ-Ⅳ期PT、APTT时间延长(P<0.05),CEA、CA-199数值降低(P<0.05);不同分化程度(高-中分化与低分化)比较,高-中分化较低分化PT、APTT时间延长(P<0.05),CEA、CA-199数值降低(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中,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及凝血相关指标APTT和PT均异常表达,联合检测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同时,联合检测可对结肠肿瘤分期及分化程度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类抗原CA199 癌胚抗原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结肠癌
下载PDF
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对外科手术切口止血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6
作者 邵千航 刘雪梅 +1 位作者 黄琳 封宇飞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5期864-874,共11页
目的 探讨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对外科手术切口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VIP、CNKI,收集白眉蛇毒血凝酶在外科手术切口中止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2月1日。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 目的 探讨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对外科手术切口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VIP、CNKI,收集白眉蛇毒血凝酶在外科手术切口中止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2月1日。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项RCT,共1 0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白眉蛇毒血凝酶组的平均止血时间、单位面积出血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第1天的凝血酶时间(TT)均小于对照组(P <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不同类型的手术切口中,白眉蛇毒血凝酶组的止血时间、单位面积的出血量及术中出血量均减少(P <0.05)。神经外科手术切口术后第1天白眉蛇毒血凝酶组PT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TT、AP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鼻内镜手术、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术后第1天两组TT、APTT、PT、FI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妇科手术切口术后第1天白眉蛇毒血凝酶组TT、PT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P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6项研究对白眉蛇毒血凝酶使用后的不良反应进行报道,其中4项研究并未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白眉蛇毒血凝酶对外科手术切口的止血疗效更佳,且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较小,未增加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眉蛇毒血凝酶 外科手术切口 凝血酶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安全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PT和APTT相关凝血指标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
7
作者 熊苏力 董双虎 +1 位作者 方家 张一沛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4期256-259,263,共5页
目的:基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相关凝血指标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10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妇科门诊就诊的PCOS患者199例作为PCOS组,同... 目的:基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相关凝血指标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10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妇科门诊就诊的PCOS患者199例作为PCOS组,同期在该院进行孕前检查的248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项指标,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PCOS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持证曲线(ROC)评估该模型的区分度与准确度,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年龄、抗缪勒氏管激素(AMH)、PT、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是PCOS危险因素,也是PCOS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Nomogram模型预测PCOS的发生风险阈值为0.07~0.86时,适用性最佳。结论:年龄和AMH,PT,APTT,TT,Fib是PCOS危险因素,同时也提示抗凝治疗可能会改善生殖结局。PCOS的早期筛查和干预对患者长期健康和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实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凝血功能检测在脊柱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DVT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王淑玲 郭腾捷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4期79-82,共4页
目的:分析凝血功能检测在脊柱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脊柱退行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周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非DVT组(n=53)... 目的:分析凝血功能检测在脊柱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脊柱退行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周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非DVT组(n=53)和DVT组(n=27)。检测所有患者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比较两组D-D、PT、APTT、TT、FIB、INR,分析D-D、PT、APTT、TT、FIB、INR在脊柱退行性病变术后DVT中的预测价值。结果:DVT组D-D、FIB均高于非DVT组,PT、APTT、TT均短于非DVT组,IN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D-D、PT、APTT、TT、FIB、INR联合检测预测脊柱退行性病变术后DVT的AUC高于6项单独预测。结论:D-D、PT、APTT、TT、FIB、INR联合检测能够有效预测脊柱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D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退行性病变 D-二聚体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下载PDF
R值与APTT监测指导下对肿瘤合并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行抗凝治疗的效果比较
9
作者 王博 柯春花 +1 位作者 高麦仓 张梦馨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7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R值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监测指导下对肿瘤合并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行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肿瘤合并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 目的探讨R值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监测指导下对肿瘤合并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行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肿瘤合并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在R值指导下行抗凝治疗,B组在APTT指导下行抗凝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A组的ICU住院时间、凝血四项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B组,肝素使用剂量低于B组(P<0.05)。治疗5 d时,两组的C反应蛋白(CRP)、细胞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均明显降低,胆碱酯酶(CHE)水平升高,且A组优于B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R值与APTT监测指导下对肿瘤合并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行抗凝治疗均能获得满意效果且有着较高安全性,但R值监测指导下行抗凝治疗能够缩短凝血四项指标恢复正常时间,降低肝素使用剂量,也能快速恢复CRP、ICAM-1、CHE水平,可作为首选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值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肿瘤 脓毒症 凝血功能障碍 抗凝治疗
下载PDF
颈前微切口腔镜手术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疗效、凝血功能及炎性指标的影响
10
作者 年建泽 包召玉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30-234,共5页
目的 探讨颈前微切口腔镜手术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疗效及对凝血、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DTC 168例,根据术式分为研究组87例和对照组81例。研究组采用颈前微切口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甲... 目的 探讨颈前微切口腔镜手术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疗效及对凝血、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DTC 168例,根据术式分为研究组87例和对照组81例。研究组采用颈前微切口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凝血功能、炎性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及切口美观度。结果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短,淋巴结清扫数目则较对照组多,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短于术前,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术前,但研究组APTT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咳嗽、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1)。2组术后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年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及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前微切口腔镜手术治疗DTC效果较好,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切口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颈前微切口腔镜手术 甲状腺切除术 颈淋巴结清扫术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 预后
下载PDF
参芎葡萄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郑玉强 宋竹翠 +1 位作者 王宁 崔朝勃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8期88-94,共7页
目的探讨参芎葡萄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PH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228例COPD合并PH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114例。观察组给予参芎葡萄糖联合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参芎葡萄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PH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228例COPD合并PH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114例。观察组给予参芎葡萄糖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2组血常规指标(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凝血指标[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肝肾功能[血尿素(BUN)、血肌酐(Scr)、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蛋白(TP)]、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钙蛋白I(cTnI)、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肺动脉收缩压(PASP)、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并统计入院28 d病死情况、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D-D、FIB、PaCO_(2)、H-FABP、cTnI、NT-proBNP、PASP、APACHEⅡ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PT、APTT、PaO_(2)、SaO_(2)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前后,2组组间和组内BUN、Scr、AST、ALT、TP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入院28 d病死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7.02%,8/114;7.89%,9/114)与对照组(10.53%,12/114;5.26%,6/114)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可改善COPD合并PHD患者血常规、凝血指标及血气指标,并降低H-FABP、cTnI、NT-proBNP水平,进而减轻心肌损伤程度,缓解患者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合并症 肺源性心脏病 参芎葡萄糖 红细胞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丙氨酸转氨酶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下载PDF
凝血因子Ⅷ抑制物阳性血友病患者APTT纠正试验结果分析
12
作者 张丽华 谢智强 +2 位作者 庄和 王梅华 曹颖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91-1796,共6页
目的:分析凝血因子Ⅷ抑制物阳性血友病患者APTT纠正试验结果,提高APTT纠正试验在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筛查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并稀释制备不同滴度凝血因子Ⅷ抑制物血浆80份进行常规的即刻及37℃孵育2 h APTT纠正试验,选取15份样本进行即刻... 目的:分析凝血因子Ⅷ抑制物阳性血友病患者APTT纠正试验结果,提高APTT纠正试验在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筛查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并稀释制备不同滴度凝血因子Ⅷ抑制物血浆80份进行常规的即刻及37℃孵育2 h APTT纠正试验,选取15份样本进行即刻和常温孵育15 min、30 min、1和2 h及37℃孵育30 min、1和2 h APTT纠正试验。结果:APTT纠正试验结果与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滴度呈明显的相关性,ROC曲线下37℃孵育2 h APTT纠正试验判断有无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最佳诊断界点是43.8 s(敏感度85.90%,特异度100%),区分高滴度与低滴度Ⅷ抑制物的最佳诊断界点为52.4 s(敏感度98.18%,特异度95.65%)。即刻APTT无法纠正的临界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滴度为5.14 BU/ml,37℃孵育2 h APTT不能纠正对应的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的滴度为1.31 BU/ml。对不同时间和温度下APTT纠正试验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TT纠正试验结果可作为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的筛查指标,较低Ⅷ抑制物滴度时呈明显的对温度-时间的依赖性,血友病患者即刻APTT无法纠正则应警惕较高滴度凝血因子Ⅷ抑制物存在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纠正试验 凝血因子Ⅷ 抑制物
下载PDF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但血栓弹力图正常患者肾穿刺活检术后出血风险评估
13
作者 周巧丹 朱凤鸣 +1 位作者 胡芝芝 曾锐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812-818,共7页
目的评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延长而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正常的患者肾穿刺活检术后出血风险。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32... 目的评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延长而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正常的患者肾穿刺活检术后出血风险。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327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患者,根据APTT有无延长分为APTT正常组(n=272)和APTT延长/TEG正常组(n=55)。比较两组及亚组间(APTT延长≤5 s和APTT延长>5 s)患者术后显性出血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中有TEG数据患者的TEG各项参数及显性出血情况,并分析TEG参数和凝血四项的相关性。结果APTT正常组和APTT延长/TEG正常组患者相比,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正常组显性出血发生率为3.68%,而APTT延长/TEG正常组为5.45%,两组显性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延长/TEG正常组出血风险没有增加。同时,APTT延长>5 s与APTT延长≤5 s亚组间显性出血发生率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对有TEG数据患者分析发现两组患者TEG各项参数及显性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应时间和APTT有较弱的相关性。结论APTT延长无法准确预测肾穿刺活检术后出血风险,APTT延长但TEG正常患者可行肾穿刺活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血栓弹力图 肾穿刺活检 出血
下载PDF
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尿素对子痫前期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李园园 刘冬霞 +2 位作者 马中立 崔世红 李根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0期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凝血指标和血尿素(UREA)水平与子痫前期(PE)发病的关联程度,旨在发现可以预测PE发生的化验指标。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2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PE患者60例,重度子痫前期(sPE)患者60例,正常孕妇100例,... 目的 探讨凝血指标和血尿素(UREA)水平与子痫前期(PE)发病的关联程度,旨在发现可以预测PE发生的化验指标。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2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PE患者60例,重度子痫前期(sPE)患者60例,正常孕妇100例,回顾性分析三组孕妇的临床资料、血凝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和UREA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凝指标和UREA水平对PE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三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分娩孕龄、血压、体重指数(BMI)、新生儿出生体重、血凝指标(PT、APTT、D-D)、URE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APTT、D-D和UREA对PE有辅助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0.80、0.84(P <0.05)。结论 血凝指标(PT、APTT、D-D)和UREA可反映PE早期凝血功能变化和肾功能损害,APTT、D-D和UREA对PE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D-二聚体 血尿素 ROC曲线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15
作者 张嘉 任建 《肝胆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260-263,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血小板数目和凝血指标对急性胰腺炎的病情和预后的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外科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部分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胰腺炎分级标准(2013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1例患者分为轻...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血小板数目和凝血指标对急性胰腺炎的病情和预后的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外科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部分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胰腺炎分级标准(2013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1例患者分为轻度胰腺炎组,中度胰腺炎组,重度胰腺炎组,比较三组的PLT、PT、APTT和FIB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来分析PT、APTT和FIB在诊断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与MAP组比较,MSAP组的PLT、PT、APTT三项指标差异明显(P<0.05),FIB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MSAP和比较,SAP组的PLT、PT、APTT、FIB四项凝血功能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T在诊断中重度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为0.741,特异度为0.932,AUC为0.907,APTT在诊断中重度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为0.889,特异度为0.568,AUC为0.827,FIB在诊断中重度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为0.889,特异度为0.841,AUC为0.946。FIB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且特异度、灵敏度、Youden指数均较高,提示其诊断准确性最好。结论随着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增加,胰腺炎患者存在血浆凝血功能紊乱及微循环障碍,检测血浆凝血指标有助于评估AP患者的病情严重度及预后,及早预防和纠正胰腺炎所致凝血功能障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轻度胰腺炎 急性中度胰腺炎 急性重度胰腺炎 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原时间 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浓度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测定凝血4项检测结果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余东 《临床研究》 2023年第4期122-125,共4页
目的 探讨凝血4项检测结果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行凝血项目检验的55份血液标本,分别在不同标本采集量、不同条件下制备、常温下储存时间、离心时间及溶血与未溶血试验下检测凝血四项[凝血酶... 目的 探讨凝血4项检测结果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行凝血项目检验的55份血液标本,分别在不同标本采集量、不同条件下制备、常温下储存时间、离心时间及溶血与未溶血试验下检测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总结上述各种不同处理方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评估凝血4项检测结果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采血量<2.0 mL和> 2.0 mL的凝血四项结果均与合格标本产生明显差异,其中PT、APTT、TT均长于合格标本,而FIB小于合格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离心时间下,离心时间5 min的PT、APTT值最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3 000 r/min,15 min和4 000 r/min,15 min制备乏血小板血浆检测凝血4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温下储存时间4 h的APTT明显长于放置2 h的标本,TT值短于放置2 h的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标本的PTA、PTT均明显短于未溶血标本,TT长于未溶血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标本是否溶血未对FIB造成影响,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标本采集量、常温下储存时间、离心时间及标本溶血与未溶血试验均是影响凝血项目检验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均> 1,P<0.05)。结论 凝血项目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异常会受标本采集量、常温时间储存过长、离心时间及溶血等因素影响,故在临床检验中应严格控制标本采集至运输的整个过程,高度重视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以增加检验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正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功能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严重创伤性大出血患者的预后与凝血四项和TEG评估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贾昭 干金文 +2 位作者 魏伟 张建梅 金刚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546-549,共4页
目的 研究严重创伤性大出血患者的预后状况及其与凝血四项、血栓弹力图(TEG)评估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1月在西安航天总医院急诊医学科诊治的58例严重创伤性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 目的 研究严重创伤性大出血患者的预后状况及其与凝血四项、血栓弹力图(TEG)评估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1月在西安航天总医院急诊医学科诊治的58例严重创伤性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将患者分为危重伤组(ISS评分16~25分,24例)和重伤组(ISS评分>25分,34例)。按照诊治结果分为死亡组21例和生存组37例。比较各组患者的凝血四项[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TEG水平[血凝时间(R)、血块成型时间(K)、α角、血块强度(MA)],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凝血四项、TEG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危重伤组患者的TT、APTT、PT、R、K水平分别为(25.02±2.11) s、(41.09±3.47) s、(22.55±2.16) s、(16.64±4.25) min、(14.93±4.48) min,明显高于重伤组的(21.36±1.98) s、(36.76±3.59) s、(17.09±2.14) s、(13.96±3.79) min、(11.82±3.26) min,FIB、α角、MA水平分别为(2.04±0.33) g/L、(18.23±5.38)°、(22.64±6.33) mm,明显低于重伤组的(3.49±0.30) g/L、(23.37±7.14)°、(28.61±8.27)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TT、APTT、PT、R、K水平分别为(30.41±2.16) s、(47.23±3.87) s、(25.12±2.27) s、(18.15±5.24) min、(16.04±4.86) min,明显高于存活组的(15.89±2.31) s、(30.46±4.21) s、(14.45±2.03) s、(11.74±3.21) min、(9.51±3.02) min,FIB、α角、MA水平分别为(1.69±0.38) g/L、(15.25±4.11)°、(20.01±5.82) mm,明显低于存活组的(3.94±0.52) g/L、(26.19±8.42)°、(31.17±9.05)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T、APTT、PT、R、K与预后呈正相关(P<0.05),FIB、α角、MA与预后呈负相关(P<0.05)。结论 凝血四项和TEG评估参数与严重创伤性大出血患者的预后有关,联合检测凝血四项和评估TEG参数有利于临床准确判断病情,并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性大出血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血凝时间 血块成型时间 α角 血块强度
下载PDF
TGF-β_(1)联合aPTT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高血栓负荷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关洁 孙佳莹 +2 位作者 蒋丽鑫 邱丽 谢荣盛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26-30,共5页
目的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联合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高血栓负荷(HTB)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40例STEMI患者,视血栓负荷情况分为HTB组66例和低血栓负荷(LTB)组74例,采用酶联免... 目的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联合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高血栓负荷(HTB)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40例STEMI患者,视血栓负荷情况分为HTB组66例和低血栓负荷(LTB)组7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凝固法检测血清TGF-β_(1)水平与aPTT。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HTB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GF-β_(1)水平和aPTT对STEMI患者HTB的预测价值。结果HTB组男性、吸烟比例和年龄、白细胞计数、TGF-β_(1)水平高于LTB组,aPTT短于LTB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OR=1.033,95%CI:1.005~1.063)、吸烟(OR=1.880,95%CI:1.102~3.208)、TGF-β_(1)升高(OR=1.924,95%CI:1.047~3.536)为STEMI患者HTB的独立危险因素,aPTT延长(OR=0.893,95%CI:0.820~0.972)为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GF-β_(1)水平和aPTT单独与联合预测STEMI患者HTB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6、0.711、0.840,灵敏度分别为64.89%、59.54%、83.21%,特异度分别为81.88%、71.81%、70.47%。血清TGF-β_(1)水平和aPTT联合预测STEMI患者HTB的AUC大于二者单独预测(P均<0.05)。结论血清TGF-β_(1)水平升高和aPTT缩短与STEMI患者HTB密切相关,可作为STEMI患者HTB的辅助预测指标,二者联合对STEMI患者HTB的辅助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栓负荷 转化生长因子-β_(1)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下载PDF
凝血指标联合D二聚体诊断脑卒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丙 王雪艳 +1 位作者 冯建立 王乃全 《临床研究》 2023年第7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PT、APTT、ATⅢ、FIB联合D二聚体诊断脑卒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获嘉县人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与对照组D二聚... 目的探讨PT、APTT、ATⅢ、FIB联合D二聚体诊断脑卒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获嘉县人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与对照组D二聚体、PT、APTT、ATⅢ、FIB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脑卒中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血浆D二聚体、凝血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FIB高于对照组,APTT长于对照组,ATⅢ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卒中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出血性卒中患者,APTT短于出血性卒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T、ATⅢ、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APTT、FIB与脑卒中的发生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二聚体、APTT、FIB联合检测的AUC值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指标联合D二聚体对脑卒中有一定诊断价值,且D二聚体、APTT、FIB与脑卒中的发生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D二聚体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PT、APTT、Fib、D-D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园园 郑国营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5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5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两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行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行限制性液体复苏。... 目的探讨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5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两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行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凝血指标、血常规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前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T、APTT、D-D水平较对照组低,Fib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PT、APTT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常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常规指标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下降,凝血功能无明显恶化,预后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