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aptive Robust Control for a Lower Limbs Rehabilitation Robot Running Under Passive Training Mode 被引量:2
1
作者 Xiaolong Chen Han Zhao +1 位作者 Shengchao Zhen Hao Sun 《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SCIE EI CSCD 2019年第2期493-502,共10页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blem of the adaptive robust control of a lower limbs rehabilitation robot(LLRR) that is a nonlinear system running under passive training mode. In reality, uncertainties including model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blem of the adaptive robust control of a lower limbs rehabilitation robot(LLRR) that is a nonlinear system running under passive training mode. In reality, uncertainties including modeling error, initial condition deviation, friction force and other unknown external disturbances always exist in a LLRR system. So,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uncertainties in the unilateral man-machine dynamical model of the LLRR we described. In the dynamical model, uncertainties are(possibly fast) time-varying and bounded. However, the bounds are unknown. Based on the dynamical model, we design an adaptive robust control with an adaptive law that is leakagetype based and on the framework of Udwadia-Kalaba theory to compensate for the uncertainties and to realize tracking control of the LLRR. Furtherm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designed control is shown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ptive robust control lower limbs rehabilitation robot mechanical system passive TRAINING UNCERTAINTIES
下载PDF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local injection of botulinum toxin type A for post-stroke lower limb spasticity:study protocol for a prospective,single-center,non-randomized,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被引量:1
2
作者 Yang Shao Yang Yang +1 位作者 Yong-Xin Sun Ai-Hua X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2491-2496,共6页
No definite consensus has currently been reached regarding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low-or 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muscle spasticity.The latest res... No definite consensus has currently been reached regarding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low-or 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muscle spasticity.The latest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when combined with local injections of botulinum toxin type A,it is more effective on post-stroke muscle spasticity than local injections of botulinum toxin type A alone.We designed a prospective,single-center,non-randomized,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 cy of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local injections of botulinum toxin type A in treating post-stroke lower limb muscle spasticity to determine an optimal therapeutic regimen.This trial will enroll 150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muscle spasticity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a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 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 rsity.All enrolled patients will undergo ro 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will b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in-30 per group) according to the particular area of cerebral infa rc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G roup A:Patients with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will be given local injections of botulinum toxin type A and low-frequency(1 Hz)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the contralate ral side;G roup B:Patients with non-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will be given local injections of botulinum toxin type A and high-frequency(10-20 Hz) re 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the affected side;G roup C:Patients with massive/non-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will be given local injections of botulinum toxin type A;G roup D:Patients with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will be given low-frequency(1 Hz)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the contralate ral side;and G roup E:Patients with non-massive cerebral infa rction will be given high-frequency(10-20 Hz)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the affected side.The primary outcome measure of this trial is a modified Ashwo rth scale score from 1 day before treatment to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Secondary outcome measures include Fugl-M eyer Assessment of Lower Extremity,Visual Analogue Scale,modified Barthel index,and Berg Balance Scale scores for the same time as specified for primary outcome measures.The safety indicator i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t 3-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We hope to draw a definite conclusion on whether there are diffe rences in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low-or 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botulinum toxin type A injec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lower limb spasticity under strict grouping and standardized operation,thereby screening out the optimal therapeutic regimen.The study protocol was approved by the Medical Ethics Committee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approval No.[2021] 2021-333-3) on August 19,2021.The trial was registe red with the 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ry(Registration No.ChiCTR2100052180) on October 21,2021.The protocol version is 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tulinum toxin type A exercise lower limbs muscle spasticity neural regenerat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STROKE
下载PDF
结合目标导向的康复锻炼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
3
作者 高丽萍 王霞 徐小琴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1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结合目标导向的康复锻炼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干预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的110例下肢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 目的探讨结合目标导向的康复锻炼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干预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的110例下肢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目标导向的健康锻炼。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内下肢肿胀、膝关节功能、不良心理状态相关指标。结果整体分析发现:两组小腿周径、大腿周径、肿胀程度评分的组间、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各时间点小腿周径、大腿周径、肿胀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术后1、3个月小腿周径、大腿周径、肿胀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精简版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结合目标导向的康复锻炼可提高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患肢恢复速度,改善其术后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目标导向 康复锻炼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设计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常佳辰 韩亚丽 +2 位作者 孙翰 史传棋 赵天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20,共11页
为了更好地辅助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设计了一种基于盘式电机驱动的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并通过助力效果可视化研究与性能分析来验证其不同康复训练模式的有效性。首先,对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设计,并利用OpenSim软件... 为了更好地辅助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设计了一种基于盘式电机驱动的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并通过助力效果可视化研究与性能分析来验证其不同康复训练模式的有效性。首先,对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设计,并利用OpenSim软件进行了人机耦合的生物力学分析。然后,开展了基于位置跟踪控制的被动康复训练实验以及抗阻康复训练实验并采集表面肌电信号,验证了所设计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在不同模式下辅助患者康复训练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穿戴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能使人体膝关节的力矩减小50%左右;在被动康复训练实验中,跟随误差为-4°~8°,且人体下肢目标肌群的肌肉激活度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在抗阻康复训练实验中,人体下肢目标肌群的肌肉激活度随负重的增加而提高。所设计的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和跟随性,其被动及抗阻康复训练模式均有助于偏瘫患者下肢的康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 康复训练 生物力学分析 位置跟踪控制 肌肉激活度
下载PDF
运动疗法激活臀肌改善青年男性膝前痛患者的下肢肌力
5
作者 吴悦 任爽 +3 位作者 黄红拾 代瑞兰 敖英芳 苟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798-3803,共6页
背景:目前发现膝前痛与下肢生物力学有关,但仍缺少臀肌训练对膝关节及下肢日常活动影响的研究。目的:探究臀肌激活运动疗法对青年男性膝前痛患者髋、膝关节肌群肌肉力量和疼痛的影响。方法:纳入25例男性青年膝前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臀... 背景:目前发现膝前痛与下肢生物力学有关,但仍缺少臀肌训练对膝关节及下肢日常活动影响的研究。目的:探究臀肌激活运动疗法对青年男性膝前痛患者髋、膝关节肌群肌肉力量和疼痛的影响。方法:纳入25例男性青年膝前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臀肌激活组12例和空白对照组13例。臀肌激活组进行40 min/次、3次/周、为期6周的臀肌激活运动;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入组和干预6周后评估患侧髋关节、膝关节在60(°)/s和180(°)/s下等速屈伸运动测试的相对峰力矩、总功、屈伸肌群比值、肌肉耐力值,爬楼运动测试中停止爬楼的楼层,以及目测类比评分。结果与结论:①等速屈伸运动测试:髋关节,干预后臀肌激活组在60(°)/s和180(°)/s的相对峰力矩较干预前显著提高29.74%和25.95%(P=0.022,P=0.024);空白对照组在180(°)/s时的肌耐力较干预前降低12.12%(P=0.000)。膝关节,干预后臀肌激活组在60(°)/s和180(°)/s的相对峰力矩较干预前显著提高18.69%和7.27%(P=0.006,P=0.033);空白对照组各指标干预前后无著性变化(P>0.05)。②爬楼运动测试:臀肌激活组爬楼运动停止时的楼层数较空白对照组高(6.41±6.1)层(P=0.024),干预后较干预前增高(P=0.016);空白对照组干预前后无显著改变(P>0.05)。③疼痛评估:干预后臀肌激活组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36),干预后较干预前降低(P=0.000);空白对照组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果表明:6周臀肌激活运动疗法可改善下肢肌群的爆发力和耐力,减轻膝前痛程度,对于膝前痛患者有必要进行臀肌训练,以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肌激活 运动疗法 膝前痛 下肢 髋关节 膝关节 等速肌力 目测类比评分 工程化运动疗法
下载PDF
康复机器人训练脑性瘫痪患者:改善下肢运动功能效果的Meta分析
6
作者 刘兴朝 胡通 +4 位作者 马艳 王倩 魏晓辉 常万鹏 于少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925-3933,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康复机器人治疗脑性瘫痪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不同机器人的疗效差异。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搜集从建库至2024-... 目的:系统评价康复机器人治疗脑性瘫痪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不同机器人的疗效差异。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搜集从建库至2024-04-10发表的关于康复机器人治疗脑性瘫痪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主要结局指标包括肌肉力量,肌张力、平衡功能、步速、步频、步长、步行耐力、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根据《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对上述指标进行编码,通过Meta分析评价临床疗效并比较不同机器人的疗效差异。由2名研究人员进行文献检索与筛选,使用Cochrane 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和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最终纳入15篇文献,共512例患者,试验组260例、对照组252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康复疗法相比,康复机器人可以提高身体结构和功能(SMD=0.41,95%CI:0.24-0.58,P<0.05)、活动(SMD=0.53,95%CI:0.41-0.65,P<0.05)和参与能力(MD=7.86,95%CI:1.54-14.18,P<0.05)。其中,康复机器人可以改善脑性瘫痪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功能、步速、步行耐力、下肢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对步频、步长和肌张力的效果不明显。③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步速:Innowalkpro>Gait trainer>Lokomat>3DCalt;6MWT评分:Gait trainer>Lokomat>Lokohelp>Innowalkro;GMFM-88D区评分:Lokohelp>Lokomat>KidGo>Innowalkpro>3DCalt;GMFM-88E区评分:Lokomat>Lokohelp>KidGo>3DCalt>Innowalkpro。结论: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康复机器人训练可以改善脑性瘫痪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改善步速方面,Innowalkpro机器人效果更优;在改善6MWT评分方面,Gait trainer机器人效果更优;在改善GMFM-D区评分方面,Lokohelp机器人效果更优;在改善GMFM-E区评分方面,Lokomat机器人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康复机器人 下肢运动功能 步行 步态 日常生活活动 系统评价 网状Meta分析 工程化康复
下载PDF
一款可家用的下肢康复CPM设备的研制
7
作者 陶慧孙 陈璐 +2 位作者 胡大勇 郑亮 梁振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9期14-20,共7页
目的为解决现有髋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仪无法满足患者居家康复需求的问题,研制一款新型家用下肢康复CPM设备。方法本设备由主机和髋关节固定带组成。主机控制髋关节固定带进行周期运动,实现患者下肢关节反... 目的为解决现有髋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仪无法满足患者居家康复需求的问题,研制一款新型家用下肢康复CPM设备。方法本设备由主机和髋关节固定带组成。主机控制髋关节固定带进行周期运动,实现患者下肢关节反复衩动屈伸。根据医疗器械的相关标准进行样机的设计和制作,并对其角度参数、角速度、静载荷、噪声、运动周期等参数和安全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该设备可使患儿髋臼骨与股骨头在60°~90°范围内,以4~8°/s的角速度进行下肢关节反复衩动屈伸。设备的结构设计与功能参数均达到了设计目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结论本文研制的家用下肢康复CPM设备可满足患儿居家康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持续被动运动 家用下肢康复训练设备 居家康复 痉挛性脑瘫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匹配式运动干预的应用
8
作者 牛娜娜 刘大方 +4 位作者 刘敏 李飞 徐璐 吴鹏 杜亚丽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0期3182-3185,3189,共5页
目的观察匹配式运动护理干预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介入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10月进行腔内介入手术治疗的11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随机对照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 目的观察匹配式运动护理干预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介入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10月进行腔内介入手术治疗的11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随机对照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试验组患者实施匹配式运动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后采用6分钟步行距离(6MWD)、无痛行走距离(PFWD)、简易体能测试(SPPB)、血管生活质量量表(Vascu QoL);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6MWD、PFWD、SPPB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Vascu QoL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ESCA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介入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增加实施匹配式运动护理干预,可增加步行距离,提高肢体功能,改善生存质量,增强自我护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运动训练 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康斌辉 廖源 +2 位作者 钟流 王磊 叶志方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1期140-144,共5页
目的:分析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7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A组(下肢康复机器人)、B组(悬吊运... 目的:分析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7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A组(下肢康复机器人)、B组(悬吊运动训练)、C组(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悬吊运动训练),每组30例。比较三组训练后下肢Fugl-Meyer评估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分、伯格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Holden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y iation category scale,FAC)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6 min walk test,6MWT)及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结果:训练前,三组下肢FMA、BBS、FAC评分、6MWT、MBI、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C组下肢FMA、BBS、FAC、MBI评分均明显更高于A组、B组,6MWT长于A组、B组,NIHSS评分低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对患者采取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可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步行能力,增强患者平衡与下肢运动功能,并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体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机器人 悬吊运动训练 脑卒中
下载PDF
基于沉浸式VR技术的下肢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临床疗效
10
作者 朱美丽 徐华静 +2 位作者 温丽娜 王娇健 蒋松鹤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12-317,共6页
目的:探讨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VR)结合下肢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在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住院康复治疗的初发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 目的:探讨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VR)结合下肢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在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住院康复治疗的初发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VR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下肢运动训练,VR组在下肢运动训练时结合VR康复训练。每天训练20 min,每周5次,共3周。通过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LE)、功能性步行分级(FAC)、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BI),来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功能和生活能力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线值及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3周后,两组患者FMA-LE、FAC、BBS及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VR组FMA-LE、FAC、BBS及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沉浸式VR技术的下肢运动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 脑卒中 下肢运动训练 功能康复
下载PDF
早期运动康复锻炼联合物理治疗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1
作者 游利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4期163-165,共3页
目的:分析早期运动康复锻炼联合物理治疗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街武汉体育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 目的:分析早期运动康复锻炼联合物理治疗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街武汉体育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参照组实施早期运动康复锻炼,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物理治疗。比较两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下床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肢负重时间早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两组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早期运动康复锻炼联合物理治疗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轻疼痛,促进康复,改善下肢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运动康复锻炼 物理治疗 老年 下肢骨折
下载PDF
运动疗法联合振动训练介入时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刘碧原 王景信 +5 位作者 何鹤 王欣欣 吴孟娇 马秀娟 龚新靖 舒甜心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1378-138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在不同时期介入运动疗法联合振动训练对下肢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康复科2022-03—2022-08诊治的84例AIS患者,均采取常规运动疗法和振动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发病时间≤2周,对...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在不同时期介入运动疗法联合振动训练对下肢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康复科2022-03—2022-08诊治的84例AIS患者,均采取常规运动疗法和振动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发病时间≤2周,对照组患者发病时间>2~12周,2组各42例,试验中2组各有2例脱落。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Fugl-Meyer(FMA)下肢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BI)、Holden功能性步行量表相关指标。结果治疗10 d后观察组FMA评分[(23.1±6.18)分比(26.05±6.21)分]、BI评分[(65.63±19.32)分比(71.88±19.17)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3.07±0.82比3.35±1.07)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0 d后观察组FMA评分[(30.25±4.17)分比(28.07±5.52)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4.17±0.84比3.65±1.12)高于对照组(P<0.05),BI评分[(82.50±17.93)分比(77.51±19.54)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IS患者在发病2周内介入运动疗法联合振动训练对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和步行能力的恢复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下肢功能 振动训练 康复干预 介入时机 运动疗法
下载PDF
空气压力波联合下肢主动及被动运动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13
作者 杨芹 朱金玲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4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波联合下肢主、被动运动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4—10月上海市金山区众仁老年护理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药物治疗...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波联合下肢主、被动运动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4—10月上海市金山区众仁老年护理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药物治疗及常规训练,对照组联合下肢主、被动运动康复,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空气压力波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肢健肢腿围周径差、下肢肌力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1、2、4周后,研究组患肢健肢腿围周径差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研究组下肢肌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压力波联合下肢主被动运动康复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肌力,减小患肢健肢腿围周径差,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下肢主动及被动运动康复 空气压力波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肌力
下载PDF
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研究
14
作者 周津虹 叶骞 林福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6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6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不同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预防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基于常规预防护理基础上进行早...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6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不同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预防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基于常规预防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及平均流速,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流速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为(50.29±5.71)cm/s、平均流速为(35.66±3.15)cm/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72.15±6.28)分及FMA评分(88.12±5.5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5.16±7.15)、(72.10±5.7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3.33%),对照组发生7例(23.33%),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运动训练有效改善了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改善了患者生活能力及运功功能,具有显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和康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运动训练 下肢深静脉血栓 脑出血 预防
下载PDF
中医推拿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在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沈晓凤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6期85-87,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在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60例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在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60例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推拿。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肢体痉挛状态(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下肢功能[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分级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MA下肢评分及BBS、FAC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D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缓解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痉挛状态,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恢复期 中医推拿 康复训练 痉挛 下肢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扁平化责任制护理模式对下肢骨折手术患儿功能锻炼依从性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16
作者 翁燕恋 吴舜英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561-1563,共3页
目的:探讨扁平化责任制护理模式对下肢骨折手术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实施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儿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投掷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扁平化责任制护理模式对下肢骨折手术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实施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儿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投掷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扁平化责任制护理。比较2组功能锻炼依从性、睡眠质量[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中文版]、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4周后,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CSHQ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下肢骨折手术患儿采用扁平化责任制护理模式效果突出,不仅能有效提高患儿功能锻炼依从性,还能改善其睡眠质量,且整体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化护理 责任制护理 儿童围术期护理 围术期康复 下肢骨折 功能锻炼依从性 睡眠质量 护理效果
下载PDF
持续被动活动结合阶段性康复锻炼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
17
作者 段鹏飞 魏佳宁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8期3038-3042,共5页
目的观察持续被动活动治疗仪结合阶段性康复锻炼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生成... 目的观察持续被动活动治疗仪结合阶段性康复锻炼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生成随机序列,并进行分配隐藏后,将患者分为锻炼组(56例)和联合组(57例)。锻炼组男33例,女23例;年龄65~75(70.25±5.42)岁;病程7~14(10.24±2.33)d;Garden骨折分型:Ⅱ型30例,Ⅲ型26例。联合组男34例,女23例;年龄67~73(70.36±5.33)岁;病程8~13(10.32±2.19)d;Garden骨折分型:Ⅱ型32例,Ⅲ型25例。所有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术后锻炼组采用阶段性康复锻炼,联合组采用持续被动活动治疗仪结合阶段性康复锻炼。两组均治疗1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髋关节活动度(屈曲、后伸、外旋、内收)、髋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HH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股静脉血流参数[血流峰值速度(Vp)、血流平均速度(Va)、血流量(BF)、血流阻力指数(RI)]。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治疗后,联合组髋关节屈曲[(80.33±10.45)°]、后伸[(12.33±3.25)°]、外旋[(33.49±5.41)°]、内收[(50.23±10.45)°]活动度均大于锻炼组[(75.29±10.41)°、(10.39±2.44)°、(30.25±5.28)°、(45.22±10.36)°](均P<0.05)。随访第6个月和第12个月,联合组HHS评分[(73.35±10.25)分、(82.49±10.44)分]均高于锻炼组[(68.42±10.44)分、(77.69±10.36)分],VAS评分[(4.33±1.25)分、(2.28±0.46)分]均低于锻炼组[(5.29±1.36)分、(3.36±0.45)分](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股静脉Vp[(70.23±10.44)cm/s]、Va[(45.33±10.26)cm/s]均高于锻炼组[(65.44±10.28)cm/s、(40.29±10.36)cm/s],BF[(0.75±0.16)L/min]、RI[(1.33±0.72)kPa/s]均低于锻炼组[(1.25±0.46)L/min、(1.62±0.41)kPa/s](均P<0.05)。结论持续被动活动治疗仪结合阶段性康复锻炼可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活动度和功能,对促进患者股静脉血流恢复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持续被动活动 阶段性康复锻炼 髋关节 股静脉血流
下载PDF
气压按摩治疗仪联合主动功能锻炼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贾婉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研究气压按摩治疗仪联合主动功能锻炼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术后采取... 目的:研究气压按摩治疗仪联合主动功能锻炼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术后采取主动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气压按摩治疗仪。比较两组干预2 w后患肢肿胀程度、干预前、干预2 w后患肢周径及患侧踝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骨科足踝协会评分量表(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结果:干预2 w后观察组患肢肿胀程度、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肢周径明显小于对照组、患侧踝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OFAS、FAM评分、髂外静脉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股静脉Vm、腘静脉V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DVT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气压按摩治疗仪联合主动功能锻炼治疗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肢肿胀程度,恢复关节活动度,改善临床症状,调节下肢静脉血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压按摩治疗仪 主动功能锻炼 下肢骨折 下肢血流速度
下载PDF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早期康复锻炼对急诊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董全民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5期45-48,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早期康复锻炼对急诊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山东青岛即墨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急诊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探究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早期康复锻炼对急诊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山东青岛即墨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急诊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早期康复锻炼。比较两组的康复锻炼依从性、膝关节功能[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标准(KSS)]及膝关节活动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性为91.89%,高于对照组的70.27%,KSS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进行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早期康复锻炼,可有效提升康复锻炼依从性,并促进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急诊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早期康复锻炼 康复锻炼依从性 膝关节功能 膝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协同护理联合早期康复运动对预防卵巢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
20
作者 曹娟 王静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14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联合早期康复运动对预防卵巢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早期康复运动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协同护理。比较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康...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联合早期康复运动对预防卵巢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早期康复运动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协同护理。比较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康复锻炼依从性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22.86%(P<0.05)。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的卵巢癌量表(QLICP-OV)各维度评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联合早期康复运动可有效预防卵巢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提升其康复锻炼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护理 早期康复运动 卵巢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 依从性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