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基酸肥与尿素配施对辣椒土壤有机氮组分与酶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候国文 韩国君 +3 位作者 臧龙飞 杨晓兵 王军霞 龚晨琛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73-80,共8页
以制干辣椒为试材,采用田间氨基酸肥与尿素配施试验,在相同施氮量下设置7个施肥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单施尿素(M0)、20%氨基酸肥+80%尿素(M20)、40%氨基酸肥+60%尿素(M40)、60%氨基酸肥+40%尿素(M60)、80%氨基酸肥+20%尿素(M80)、100... 以制干辣椒为试材,采用田间氨基酸肥与尿素配施试验,在相同施氮量下设置7个施肥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单施尿素(M0)、20%氨基酸肥+80%尿素(M20)、40%氨基酸肥+60%尿素(M40)、60%氨基酸肥+40%尿素(M60)、80%氨基酸肥+20%尿素(M80)、100%氨基酸肥(M100),测定辣椒收获期0~20、20~40 cm土层中有机氮组分的含量,以及土壤蛋白酶、脲酶、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研究氨基酸肥与尿素配施对土壤有机氮组分及土壤氮素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并分析有机氮组分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以期为辣椒生产中合理施用氨基酸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配施氨基酸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氮组分含量,其中酸解铵态氮>氨基酸态氮>酸解未知态氮>未酸解氮>氨基糖态氮。当施用氨基酸肥比例增加时,同一土层的总氮、氨基酸态氮、铵态氮、未知态氮含量以及脲酶、蛋白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均为先上升后下降。在有机氮组分中,除氨基糖态氮和未酸解氮外,其他处理在M20时达最大;土壤酶活性中,除蛋白酶M20处理最大外,其他处理在M60达最大。相关性分析表眀,酸解总氮与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酸解总氮与未酸解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氨基糖态氮、酸解未知态氮和全氮含量与4种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M20处理土壤供氮潜力最高,能够有效提高辣椒氮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肥 水溶肥 有机氮组分 酶活性
下载PDF
四倍体板蓝根中五种有机酸成分的毛细管电泳分离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范国荣 胡晋红 +3 位作者 李博华 张汉明 林梅 安登魁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1-114,共4页
选择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模式 ,以肉桂酸为内标建立了适合板蓝根药材中抗内毒素活性成分五种有机酸优化分离与定量分析的毛细管电泳方法。电泳分离条件 :毛细管 4 0 cm× 50 μm,运行缓冲液 p H9.5磷酸二氢钠 -硼砂 ( 50 mmol/L∶ 1 ... 选择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模式 ,以肉桂酸为内标建立了适合板蓝根药材中抗内毒素活性成分五种有机酸优化分离与定量分析的毛细管电泳方法。电泳分离条件 :毛细管 4 0 cm× 50 μm,运行缓冲液 p H9.5磷酸二氢钠 -硼砂 ( 50 mmol/L∶ 1 2 .5mmol/L,内含 1 6mmol/Lβ-CD) ,压力进样 2 0 psi× s,操作电压 1 8k V ( +)→( -) ,柱上在线检测 UV2 0 0 nm,毛细管柱温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有机酸 抗内毒素活性 毛细管电泳分析
下载PDF
野菊花水煎剂中7种药效组分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20
3
作者 吴明侠 王晶娟 张贵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0-304,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野菊花中黄酮类及有机酸类药效组分含量的方法。方法:以12个产地的野菊花水煎剂为载体,采用HPLC法测定。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A相为0.5%磷酸水溶液,B相为乙腈,进行梯度洗脱,在0~10 m...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野菊花中黄酮类及有机酸类药效组分含量的方法。方法:以12个产地的野菊花水煎剂为载体,采用HPLC法测定。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A相为0.5%磷酸水溶液,B相为乙腈,进行梯度洗脱,在0~10 min,B相从10%线性改变至20%,10~30 min,B相从20%线性改变至30%,30~40 min,B相从30%线性改变至40%;检测波长为326 nm;柱温:35℃。结果:绿原酸、咖啡酸、3,5-二咖啡酰奎尼酸、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秋英苷、蒙花苷、木犀草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22 4~2.448μg(r=0.999 84)、0.027 2~0.544μg(r=0.999 88)、0.295 2~5.904μg(r=0.999 91)、0.056 4~1.128μg(r=0.999 90)、0.043~0.86μg(r=0.999 72)、0.262~5.24μg(r=0.999 91)和0.022~0.44μg(r=0.999 81)。回收率分别为98.07%、98.73%、98.12%、98.59%、98.24%、98.75%和98.31%,RSD分别为1.96%、0.73%、1.01%、1.14%、1.10%、1.02%和1.00%(n=5)。结论:该方法同时测定7种有效成分,准确、快速、重现性好,适合于测定野菊花中有机酸类及黄酮类药效组分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野菊花 药效组分 黄酮类 有机酸类
下载PDF
生香酵母发酵桑葚低糖复合果酱工艺优化及风味、抗氧化活性变化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申光辉 冯孟 +3 位作者 张志清 陈安均 黎杉珊 刘兴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69-678,共10页
为改善低糖桑葚复合果酱风味,以异常威克汉姆酵母为发酵菌株,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模糊数学感官综合得分结合苯乙醇含量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复合果浆发酵条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ROAV法分析发酵果酱加工过... 为改善低糖桑葚复合果酱风味,以异常威克汉姆酵母为发酵菌株,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模糊数学感官综合得分结合苯乙醇含量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复合果浆发酵条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ROAV法分析发酵果酱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变化,并比较发酵果酱与非发酵果酱基本指标、有机酸、抗氧化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生香酵母发酵复合果浆最佳条件为:接种量1×10~5CFU/ml、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20 h、蔗糖添加量4%,所制备的发酵果酱糖度36.02%,可溶性固形物40.15%,p H3.32,感官综合评分86.82,苯乙醇含量为2.83μg/g。挥发性物质分析结果表明,真空浓缩导致风味物质成分损失,通过生香酵母发酵使复合果浆原料增加了苯乙烯、芳樟醇、苯乙醇和辛酸乙酯等香气化合物,最终发酵果酱保留了萜品烯、苯乙醇和辛酸乙酯等7种酯类香气成分,赋予果酱更加浓郁的果香和花香气味。生香酵母发酵提高了乳酸、甲酸、乙酸含量,增加了酸度,口感较非发酵果酱更加醇厚协调,改善了复合果酱风味。生香酵母发酵对样品总酚、总黄酮和VC等抗氧化成分含量及DPPH·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均无显著影响,能够保留更多花青素,并提高了果酱·OH自由基清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果酱 异常威克汉姆酵母 苯乙醇 风味成分 有机酸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HPLC法测定野菊花70%乙醇提取物中两种有机酸类药效组分的含量 被引量:9
5
作者 吴明侠 张贵君 《中医药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33-35,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野菊花中两种有机酸类药效组分含量的方法。方法:以不同产地的野菊花为载体,采用HPLC法测定。结果: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色谱柱(4.6×250ram,5ttm);乙腈-0.5%磷酸水(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野菊花中两种有机酸类药效组分含量的方法。方法:以不同产地的野菊花为载体,采用HPLC法测定。结果: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色谱柱(4.6×250ram,5ttm);乙腈-0.5%磷酸水(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6nm;柱温30℃。绿原酸的线性范围为O.05944~1.1888μg(r=0.99992),咖啡酸的线性范围为O.00384~0.0768μg(r=0.99997),回收率分别为100.10%和99.74%,RSD分别为1.16%、1.03%(n=5)。结论:HPLC法可同时测定野菊花中绿原酸和咖啡酸两个有机酸类,药效组分,该方法具有准确、快速、重现性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野菊花 有机酸类药效组分 绿原酸 咖啡酸
下载PDF
HPLC法测定野菊花水提取液中有机酸类药效组分的含量 被引量:12
6
作者 吴明侠 张贵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年第12期10-12,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野菊花中三种有机酸类药效组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色谱柱(4.6×250 mm,5μm);流动相:A相为0.5%磷酸水溶液,B相为乙腈,进行梯度洗脱,在0-10 min,B相从10%线性改变至20%,1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野菊花中三种有机酸类药效组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色谱柱(4.6×250 mm,5μm);流动相:A相为0.5%磷酸水溶液,B相为乙腈,进行梯度洗脱,在0-10 min,B相从10%线性改变至20%,10-30 min,B相从20%线性改变至30%;检测波长为326 nm;柱温为室温。结果绿原酸的线性范围为0.095 2-1.904μg(r=0.999 86),咖啡酸的线性范围为0.0372-0.744μg(r=0.99988),3,5-二咖啡酰奎尼酸的线性范围为0.186-3.72μg(r=0.999 91)。回收率分别为98.07%、98.73%和98.12%,RSD分别为1.96%、0.71%、0.99%(n=5)。结论HPLC法可同时测定野菊花中绿原酸、咖啡酸和3,5-二咖啡酰奎尼酸三个有机酸类药效组分,该方法具有准确、快速、重现性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野菊花 有机酸类药效组分 绿原酸 咖啡酸 3 5二-咖啡酰奎尼酸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过程中番木瓜饮料的主要成分分析与抗氧化活性变化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荣豪 陈文学 +4 位作者 陈海明 张观飞 陈卫军 唐辉 胡月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2-229,共8页
以番木瓜汁作为主要发酵基质,通过乳酸菌发酵研究番木瓜汁发酵过程中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48 h发酵后,乳酸菌活性良好,产酸能力强,番木瓜汁p H值由5.36下降至3.11,还原糖质量分数由8.69%下降至5.15%。通过4种不同的抗... 以番木瓜汁作为主要发酵基质,通过乳酸菌发酵研究番木瓜汁发酵过程中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48 h发酵后,乳酸菌活性良好,产酸能力强,番木瓜汁p H值由5.36下降至3.11,还原糖质量分数由8.69%下降至5.15%。通过4种不同的抗氧化方法评价乳酸菌发酵番木瓜汁的抗氧化活性。番木瓜汁发酵后抗氧化活性降低,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活性下降,但仍然保持大于50%自由基清除活性。发酵过程中生成大量有机酸,其中乳酸质量浓度高达1264.39mg/100 m L。挥发性香气成分中以酯类化合物的种类最为丰富,发酵后新生成的酮类化合物种类最多。因此,乳酸菌发酵番木瓜汁可以作为新型功能性果蔬饮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 乳酸菌 抗氧化活性 有机酸 挥发性香气成分
下载PDF
强化发酵对诺丽果成分的影响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越 赵文谨 +4 位作者 谢云飞 姚卫蓉 郭亚辉 成玉梁 钱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43-149,157,共8页
本文在诺丽果自然发酵基础上接种植物乳杆菌进行强化发酵过程的研究,监测和分析发酵全过程诺丽果的各项理化指标、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规律,为工业化生产高品质诺丽果发酵液提供工艺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经23 d强化发酵的... 本文在诺丽果自然发酵基础上接种植物乳杆菌进行强化发酵过程的研究,监测和分析发酵全过程诺丽果的各项理化指标、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规律,为工业化生产高品质诺丽果发酵液提供工艺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经23 d强化发酵的诺丽果汁综合质量达到最高,其中pH由4.23下降到3.53,总酸由7.99 mg/m L增加到14.95 mg/m L,可溶性蛋白由0.89 mg/m L下降到0.19 mg/m L,总糖由38.13 mg/m L下降到25.14 mg/m L;为诺丽果发酵液带来不良气味的丁酸含量较自然发酵组(NF组)显著降低(P<0.05);活性成分方面,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达到15.538、0.542 mg/m L,较NF组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槲皮素含量为初始含量的7倍;体外抗氧化试验方面,强化发酵组(IF组)的总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高于NF组,且较诺丽鲜果均有显著提高(P<0.05)。综上,选择强化23 d作为诺丽果强化发酵终点,此时与NF组同期相比,诺丽果中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得到的诺丽发酵果汁营养丰富、风味柔和,可作为诺丽果工业化发酵生产的一项优选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丽果 强化发酵 植物乳杆菌 有机酸 活性成分 体外抗氧化性
下载PDF
黑果枸杞酵素发酵前后主要成分分析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高庆超 常应九 +2 位作者 马蓉 曹效海 王树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75-283,共9页
为了分析不同原料配比黑果枸杞酵素发酵前后主要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变化。以4种黑果枸杞酵素(XD、GD、XF和GF)为原料,对发酵前后的理化成分、活性成分、有机酸类型和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经过90 d发酵... 为了分析不同原料配比黑果枸杞酵素发酵前后主要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变化。以4种黑果枸杞酵素(XD、GD、XF和GF)为原料,对发酵前后的理化成分、活性成分、有机酸类型和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经过90 d发酵后,XD、GD、XF和GF的可滴定酸、总黄酮、总酚含量和SOD酶活性均上升;总糖、还原糖、pH值、总蛋白质和花青素含量均下降;XD、GD和XF中淀粉酶活性均升高,而GF中淀粉酶活性有所下降;XD、GD和GF中有机酸总量均上升,而XF中有机酸总量有所减少。发酵完成后,XD、GD、XF、GF中有机酸种类分别有12、13、12、12种,主要以乳酸、琥珀酸、醋酸为主;并且4种酵素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均表现出剂量依赖效应。因此,黑果枸杞酵素经自然发酵之后,品质良好,并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为今后黑果枸杞酵素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枸杞 理化成分 活性成分 有机酸 抗氧化
下载PDF
不同产地西瓜酱挥发性风味物质及有机酸成分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文琪 吕伟 +5 位作者 史玉 黄一承 马福敏 段翠翠 李晓磊 李丹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66,共7页
为了探究不同产地西瓜酱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测定,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西瓜酱、河南西瓜酱、安徽西瓜酱中共分离鉴定出7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24种烯烃类、9种... 为了探究不同产地西瓜酱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测定,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西瓜酱、河南西瓜酱、安徽西瓜酱中共分离鉴定出7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24种烯烃类、9种醇类、5种醛类、20种酯类、3种酚类、3种酮类、3种醚类和7种其他类物质,3种西瓜酱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总质量浓度分别为9 648.74,8 560.10,4 976.02μg/g;3种西瓜酱中气味活度值(OAV)大于1的风味物质分别有26,17,22种,其中苯乙醛是对三者贡献率最大的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西瓜酱间挥发性风味物质区分明显。3种西瓜酱中共检出7种有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为柠檬酸,仅在山东西瓜酱中检出醋酸,其含量为242.92 m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酱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味活度值 主成分分析 有机酸
下载PDF
湖南不同地区农家剁辣椒风味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肖何 王蓉蓉 +4 位作者 陈梦娟 王馨瑶 尹含靓 刘洋 蒋立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310-318,共9页
为探索不同地区的特色农家剁辣椒的品质和风味差异,本研究选用湖南6个地区的传统农家剁辣椒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为探索不同地区的特色农家剁辣椒的品质和风味差异,本研究选用湖南6个地区的传统农家剁辣椒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测定了有机酸和挥发性成分,并比较分析其在理化指标、有机酸、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6个不同地区的农家剁辣椒盐分、酸度、各种有机酸、挥发性成分均差异显著(P<0.05)。在不同地区的农家剁辣椒共检测出97种挥发性成分,酯类是各样品中含量最高且种类最为丰富的挥发性物质。根据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结合阈值分析,异己酸乙酯是安化乐安(LA)、怀化洪江(HJ)、宁乡(NX)剁辣椒主要香气成分,异戊酸乙酯是安化东坪(DP)剁辣椒中主要香气成分,2-甲基丁酸是浏阳(LY)剁辣椒的主要香气成分,乙酸乙酯是邵阳(SY)剁辣椒主要香气成分。本研究揭示了不同地区特色农家剁辣椒的品质和风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为保障特色发酵辣椒风味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家剁辣椒 有机酸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香气活度值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玫瑰、百合煎饼风味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一承 史玉 +4 位作者 马艳丽 丁云峰 马琳 李丹 李晓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02-309,共8页
为探究玫瑰、百合对煎饼风味的提升作用,本研究以原味、玫瑰和百合煎饼为对象,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煎饼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对其相对含量进行聚类层次分析并计算相对气味活度值,采用高效液... 为探究玫瑰、百合对煎饼风味的提升作用,本研究以原味、玫瑰和百合煎饼为对象,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煎饼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对其相对含量进行聚类层次分析并计算相对气味活度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煎饼中有机酸含量。从3种煎饼中共分离出5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不同煎饼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在玫瑰煎饼中检出了玫瑰特征香气成分香茅醇,相对含量为2.24%,在百合煎饼中未检出百合的特征香味成分。相对气味活度值结果表明,煎饼中关键风味物质主要为醛类物质,香茅醇、橙化基丙酮和苯乙醇对玫瑰煎饼风味具有积极作用,而乙酸丁酯和正癸醇对百合煎饼风味具有修饰作用。有机酸结果表明煎饼中乳酸含量最高,其中原味煎饼中乳酸含量达到了5.604 mg/g,与百合煎饼中的3.848 mg/g存在显著差异(P<0.05),仅在百合煎饼中检出苹果酸,含量为1.921 mg/g,说明玫瑰和百合能够有效改变煎饼的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煎饼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相对气味活度值 聚类层次分析 有机酸
下载PDF
鲊辣椒生香酵母的分离筛选鉴定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姚红 尹小庆 +7 位作者 颜宇鸽 阚建全 武运 戚晨晨 王治国 Sameh AWAD Amel IBRAHIM 杜木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45-152,共8页
从自然发酵鲊辣椒中以嗅闻法结合总酯含量作为生香酵母的筛选依据分离筛选到1株生香酵母,经鉴定并分类命名为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菌(Pichia kudriavzevii)Y50,为探究该菌株混菌发酵生产鲊辣椒的品质提升作用,将Y50与植物乳杆菌混合... 从自然发酵鲊辣椒中以嗅闻法结合总酯含量作为生香酵母的筛选依据分离筛选到1株生香酵母,经鉴定并分类命名为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菌(Pichia kudriavzevii)Y50,为探究该菌株混菌发酵生产鲊辣椒的品质提升作用,将Y50与植物乳杆菌混合发酵鲊辣椒(C),以自然发酵的鲊辣椒(A)以及接种植物乳杆菌发酵的鲊辣椒(B)为对比研究对象,对3种鲊辣椒的基本理化指标、辣椒碱、有机酸和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鲊辣椒pH值、总酸、亚硝酸盐、胡萝卜素含量较为接近,但鲊辣椒C中有机酸含量达(25.46±0.32)g/kg,比鲊辣椒A和鲊辣椒B分别高出57.8%和32.2%。鲊辣椒A、B、C中分别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90种、67种和72种,其中鲊辣椒C的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为(10101.11±99.04)μg/kg,酯类、醇类、醛类、酸类挥发性物质含量均有提高,相比A、B分别提升了75%、358%、106%、23%和102%、59%、68%、51%,赋予鲊辣椒更浓郁的酯香、花香和果香,说明添加生香酵母Y50能提升鲊辣椒整体的风味品质,通过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的计算,共检出22种OAV>1的香气化合物,这些关键香味物质赋予了鲊辣椒特有的香气特征,其中β-紫罗兰酮、2-甲基丁酸乙酯、己酸己酯、正庚醇、(+)-柠檬烯、庚醛、愈创木酚是构成鲊辣椒C风味的关键物质。试验表明Y50具有进一步应用于鲊辣椒生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鲊辣椒 生香酵母 分离鉴定 混菌发酵 有机酸 挥发性成分 香气活度值
下载PDF
不同来源的苹果醋理化指标、抗氧化活性和风味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雅楠 张晓娟 +4 位作者 董艳林 柴丽娟 陆震鸣 史劲松 许正宏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0-47,共8页
为了比较不同来源的苹果醋产品的差异,该研究对国内外的19个苹果醋产品的理化指标、抗氧化活性和风味特性进行测定与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参试苹果醋样品中,国外样品总酸含量(6.3 g/100 mL)较高、氨基酸含量(83.8 mg/L)较低,国内样品... 为了比较不同来源的苹果醋产品的差异,该研究对国内外的19个苹果醋产品的理化指标、抗氧化活性和风味特性进行测定与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参试苹果醋样品中,国外样品总酸含量(6.3 g/100 mL)较高、氨基酸含量(83.8 mg/L)较低,国内样品还原糖含量(5.3 g/L)和氨基酸(160.2 mg/L)含量较高;国外样品的FRAP抗氧化活性(0.8 mmol Trolox/L)较高,国内样品ABTS自由基清除率(56%)较高,DPPH自由基清除率差异不显著;浊汁样品的ABTS、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FRAP值皆极显著高于清汁样品(P<0.01),但氨基酸总含量(30.3 mg/L)显著低于清汁样品(182.6 mg/L)(P<0.05);国内外及清浊汁样品的有机酸总含量(20~40 g/L)及组成差异不大,且挥发性物质总含量基本相似,其中乙酸、异戊酸、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和苯乙醇等挥发性物质是苹果醋重要的风味物质;由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与苹果醋的抗氧化活性呈正相关。综上,参试的不同来源苹果醋样品主要在理化、抗氧化活性指标上存在较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醋 抗氧化活性 氨基酸 有机酸 挥发性物质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板蓝根抑菌活性部位的谱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43
15
作者 胡晓燕 刘明华 +2 位作者 孙琴 张诗静 姜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15-1620,共6页
目的明确板蓝根Isatidis Radix抑菌活性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管碟法,以抑菌系数作为评价指标,检测板蓝根总提取物、总有机酸部位、总生物碱部位、总核苷部位、总蒽醌部位对大肠杆菌AG100A的抑制作用,确定抑菌活性最强部位后,建立10批不... 目的明确板蓝根Isatidis Radix抑菌活性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管碟法,以抑菌系数作为评价指标,检测板蓝根总提取物、总有机酸部位、总生物碱部位、总核苷部位、总蒽醌部位对大肠杆菌AG100A的抑制作用,确定抑菌活性最强部位后,建立10批不同产地板蓝根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的峰面积与抑菌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板蓝根总有机酸部位对大肠杆菌AG100A的抑菌作用最强,对其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有共有峰21个,与抑菌作用关系密切的6个共有峰分别为2、10、16、18、20、21号,其中10、18号分别为水杨酸和苯甲酸。结论板蓝根总有机酸部位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苯甲酸、水杨酸等化学成分与抑菌活性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抑菌活性 指纹图谱 谱效关系 总有机酸部位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发酵温度对樱桃酒香气物质和有机酸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肖作兵 周璇 牛云蔚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59-267,共9页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5个温度(15,20,25,30℃和35℃)条件下发酵的樱桃酒中的香气成分和6种有机酸做定性、定量研究,分析不同发酵温度下樱桃酒中香气物质和有机酸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不同发酵温度条件下,产生不...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5个温度(15,20,25,30℃和35℃)条件下发酵的樱桃酒中的香气成分和6种有机酸做定性、定量研究,分析不同发酵温度下樱桃酒中香气物质和有机酸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不同发酵温度条件下,产生不同的香气物质,其中20℃或25℃发酵条件下,大部分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较高,而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均在25℃条件下达到最大值。通过计算香气物质的香气活性值,确定18种物质为樱桃酒的关键香气组分,采用主成分分析研究发酵温度和香气物质、有机酸之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香气物质 有机酸 香气活性值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炙甘草及其配伍载体中4种药效组分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景松 张贵君 +2 位作者 朱广伟 高晓美 彭慧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863-1866,共4页
目的研究炙甘草补脾益气药效组分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异甘草苷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单味药及其药对、对应的复方为供试品,采用水煎煮法制备供试品溶液,HPLC法进行测定。结果炙甘草中4种药效组分(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异甘草苷)的质... 目的研究炙甘草补脾益气药效组分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异甘草苷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单味药及其药对、对应的复方为供试品,采用水煎煮法制备供试品溶液,HPLC法进行测定。结果炙甘草中4种药效组分(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异甘草苷)的质量浓度依次为(12.14±0.31)、(3.25±0.19)、(38.75±1.77)、(1.40±0.25)mg/mL;炙甘草-人参中药效组分的质量浓度依次为(2.87±0.04)、(0.74±0.02)、(6.42±0.18)、(0.37±0.03)mg/mL;炙甘草-白术中药效组分的质量浓度依次为(5.99±0.01)、(2.16±0.09)、(22.40±1.80)、(0.77±0.02)mg/mL;四君子汤中4种药效组分的质量浓度依次为(2.99±0.03)、(0.81±0.04)、(10.05±0.31)、(0.32±0.03)mg/mL。结论 4个供试品中炙甘草药效组分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炙甘草〉炙甘草-白术〉四君子汤〉炙甘草-人参;药效组分比例的变化区间是(7.76~9.34)∶(2.00~2.81)∶(17.35~31.41)∶1。单味炙甘草药效组分的总量是配伍组分的3倍,中药多以配方的形式使用,说明药效组分资源利用空间较大,药效组分有明显的对应性,中药质量标准应以药效组分标示量和药效组分生物效价作为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炙甘草 配伍载体 药效组分 变化规律 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异甘草苷
原文传递
同时分析黄金菊片剂中药效组分的方法(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睿 张贵君 +2 位作者 汪萌 王晶娟 赵越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3-308,共6页
目的:建立用薄层色谱法(TLC)同时定性分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同时定量分析黄金菊片剂中药效组分黄芩苷-绿原酸-荭草苷-牡荆苷的方法,为建立中药与临床疗效对应的药效组分质量评价体系奠定基础。方法:TLC鉴别是以聚酰胺薄膜... 目的:建立用薄层色谱法(TLC)同时定性分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同时定量分析黄金菊片剂中药效组分黄芩苷-绿原酸-荭草苷-牡荆苷的方法,为建立中药与临床疗效对应的药效组分质量评价体系奠定基础。方法:TLC鉴别是以聚酰胺薄膜为固定相,以氯仿-乙酸乙酯-甲醇-甲酸(5:5:4:0.6)为展开剂,喷以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RP-HPLC法以Agela Venusil为色谱柱,以0.2%磷酸水(A)-乙腈(B)(0-30min,B 15%-30%线性洗脱)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检测波长为340nm,并对专属性、线性、准确度和精密度等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4种成分TLC法检测分离度较好,RP-HPLC法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2均大于0.9995,平均回收率为98.99%-100.33%,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79%。结论:两种方法均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黄金菊片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菊片剂 药效组分 薄层色谱法 反相高效液相色法 黄芩苷-绿原酸-荭草苷-牡荆苷
原文传递
生物炭施用5 a后对桂北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氮组分和活性氮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曹杨 沈育伊 +6 位作者 陈运霜 王紫卉 牟芝熠 徐广平 张德楠 孙英杰 毛馨月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235-6247,共13页
研究施用不同量生物炭5 a后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氮组分和活性氮特征,探讨土壤有机氮组分和活性氮之间的关系,明确生物炭不同施用量下土壤的供氮潜力,为桉树林业废弃物生物炭的实践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开始于2017年的桉树人工林生物炭... 研究施用不同量生物炭5 a后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氮组分和活性氮特征,探讨土壤有机氮组分和活性氮之间的关系,明确生物炭不同施用量下土壤的供氮潜力,为桉树林业废弃物生物炭的实践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开始于2017年的桉树人工林生物炭中长期定位试验,选取CK(0%)、T1(0.5%)、T2(1.0%)、T3(2%)、T4(4%)和T5(6%)这6个处理,一次性施用生物炭5 a后测定不同处理下有机氮组分、微生物生物量氮和溶解性有机氮含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不同土层全氮、酸解总氮、酸解铵态氮、酸解氨基酸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溶解性有机氮和氮储量含量均呈递增趋势,增幅分别为45.48%~156.32%、44.31%~171.31%、38.06%~223.37%、39.42%~163.32%、36.72%~109%、23.27%~113.51%和29.45%~62.37%,在T5处理最大;未知态氮和非酸解态氮含量总体亦呈增加的趋势,增幅分别为88.41%~158.71%和50.24%~139.01%;酸解氨基糖态氮含量趋于降低,降幅为7.72%~32.73%.不同处理下有机氮各形态的分布趋势大小为:酸解铵态氮>酸解氨基酸态氮>非酸解态氮>酸解未知态氮>酸解氨基糖态氮,生物炭施用处理增加了酸解总氮含量及其占全氮的比例.(2)除了酸解未知态氮之外,土壤有机氮其它组分和活性氮含量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递减.(3)土壤全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和溶解性有机氮均与酸解总氮、非酸解态氮和氮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容重与酸解氨基糖态氮;全氮与酸解未知态氮;酸解氨基酸态氮与酸解总氮间的关系均较为密切.综上,林业废弃物生物炭施用5 a后,显著增加了桉树林土壤有机氮组分和活性氮含量,有利于提高土壤氮素的供应能力;酸解总氮、酸解铵态氮和酸解氨基酸态氮对土壤活性氮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有机氮组分 酸解性氮(AHN) 活性氮 桉树人工林
原文传递
环境因素对蕲艾叶中7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蒲锐 万定荣 +3 位作者 陈普生 夏恒建 武娟 郭双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948-4952,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艾叶中多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通过对道地药材蕲艾叶样品中各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分析环境条件对蕲艾叶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国家行业标准分别测定不同环境蕲艾叶样品采集点的土壤水分、pH值及有机质的含量;采用HPL...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艾叶中多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通过对道地药材蕲艾叶样品中各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分析环境条件对蕲艾叶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国家行业标准分别测定不同环境蕲艾叶样品采集点的土壤水分、pH值及有机质的含量;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蕲艾叶中7种活性成分含量,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环境因素与7种活性成分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未施化肥、长日照及土壤水分较充足的蕲艾叶样品中7种活性成分的平均总含量比施过化肥、较短日照及土壤干燥的样品分别高51.3%、22.8%和32.6%;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的含量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棕失车菊素的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在蕲艾叶主产地湖北省蕲春县范围内,施用化肥、土壤干燥、较短日照时数通常不利于蕲艾叶中7种活性成分包括5种有机酸的积累,结合前期研究,建议蕲艾种植在日照、土壤水分较充足的环境,避免施用化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素 蕲艾叶 活性成分 含量测定 相关性 有机酸 黄酮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