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茵陈有效成分对四氯化碳损伤的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29
1
作者 熊玉兰 周钟鸣 +3 位作者 王彦礼 伍迎红 孙建辉 朱亚英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研究茵陈有效成分对四氯化碳损伤的原代培养肝细胞活力及ALT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肝细胞活力 ,赖氏法测定培养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含量。结果 :菌陈有效成分Ⅱ、Ⅳ、Ⅴ、Ⅵ都能使四氯化碳... 目的 :研究茵陈有效成分对四氯化碳损伤的原代培养肝细胞活力及ALT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肝细胞活力 ,赖氏法测定培养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含量。结果 :菌陈有效成分Ⅱ、Ⅳ、Ⅴ、Ⅵ都能使四氯化碳损伤的肝细胞活力明显提高 ;培养液中ALT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菌陈有效成分Ⅱ、Ⅳ、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 有效成分 肝细胞活力 ALT含量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三种蒿类植物挥发油成分及抗菌活性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高海荣 王亚鑫 +4 位作者 谢晨 罗青 刘新雨 王燕 钱朵朵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2-268,42,共8页
为了寻找高效、绿色的食品抗菌保鲜剂,本研究以水蒸气蒸馏法从河南产艾蒿、白蒿、牡蒿植物中提取挥发油,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GC-MS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三种蒿类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差异显著。艾蒿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十氢二甲... 为了寻找高效、绿色的食品抗菌保鲜剂,本研究以水蒸气蒸馏法从河南产艾蒿、白蒿、牡蒿植物中提取挥发油,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GC-MS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三种蒿类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差异显著。艾蒿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十氢二甲基甲乙烯基萘酚(16.82%)、氧化石竹烯(10.51%)、β-石竹烯(6.45%)、4-萜烯醇(5.22%)、右旋龙脑(4.60%)、桉树脑(4.55%)等;白蒿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氧化石竹烯(15.24%)、镰叶芹醇(14.34%)、桉油烯醇(6.61%)、大根香叶三烯-1-醇(6.27%)、棕榈酸(5.72%)、α-毕橙茄醇(5.19%)等;牡蒿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环己酮(30.14%)、氧化石竹烯(9.74%)、邻二甲苯(4.72%)、2-香豆酸(4.38%)、(Z,E)-α-金合欢烯(3.88%)、(E)-α-金合欢烯(3.80%)、β-石竹烯(3.31%)等。三种挥发油共有成分主要为石竹烯、氧化石竹烯、十氢二甲基甲乙烯基萘酚、匙叶桉油烯醇、萜烯醇等。采用滤纸片法对挥发油的抗菌活性进行了测定。研究表明三种挥发油对大肠杆菌、四联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显示了良好的抑菌作用,白蒿和艾蒿挥发油抑菌活性优于牡蒿,不同挥发油的抗菌特性也不同。因此,蒿类植物挥发油有望成为潜在的天然抑菌剂及食品保鲜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蒿 白蒿 牡蒿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抑菌性
下载PDF
茵陈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网络药理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玉涛 庞雪 李安举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64-1473,共10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预测茵陈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挖掘茵陈有效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筛选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靶标。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茵陈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预测茵陈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挖掘茵陈有效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筛选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靶标。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茵陈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成分-靶标-通路-疾病"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相关作用网络并进行关键靶点的生物功能注释及通路分析。结果茵陈13个有效成分通过干预112个靶点、147条通路发挥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结论茵陈有效成分可能通过抗凝血、舒张血管、抑制血管壁炎性反应等药理作用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 网络药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 有效成分 靶点
下载PDF
茵陈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2
4
作者 黄丽平 许远航 +1 位作者 邓敏贞 周中流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4期676-690,共15页
中药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等功效。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香豆素类、黄酮类、有机酸类、挥发油等成分,调控信号通路,影响相... 中药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等功效。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香豆素类、黄酮类、有机酸类、挥发油等成分,调控信号通路,影响相关基因、蛋白或细胞因子的表达,发挥抗菌、抗炎、抗氧化等药理活性。本文通过检索来自Pubmed、Web of science等新近30年的国内外文献,对茵陈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分类与系统总结,以期为茵陈的合理开发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 滨蒿 茵陈蒿 构效关系 药理作用
下载PDF
特征图谱、一测多评与模式识别相结合的茵陈【茵陈蒿(绵茵陈)】配方颗粒质量评价分析
5
作者 曹桂云 庄雪松 +8 位作者 宁波 刘羽康 王全军 刘兴村 林永强 崔伟亮 张风超 刘子夜 孟兆青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9-704,共16页
目的:建立特征图谱、一测多评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相结合的茵陈【茵陈蒿(绵茵陈)】配方颗粒质量评价方法。方法:利用制备的15批茵陈【茵陈蒿(绵茵陈)】标准汤剂和3批配方颗粒建立了HPLC特征图谱,并对其中6个主要成分建立一测多评法进行... 目的:建立特征图谱、一测多评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相结合的茵陈【茵陈蒿(绵茵陈)】配方颗粒质量评价方法。方法:利用制备的15批茵陈【茵陈蒿(绵茵陈)】标准汤剂和3批配方颗粒建立了HPLC特征图谱,并对其中6个主要成分建立一测多评法进行含量测定。采用AcclaimTMRSLC 120 C18(100 mm×2.1 mm,2.2μm)色谱柱,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检测波长327 nm。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HCA)及主成分分析(PCA)。计算指标成分从饮片到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的转移率。结果:15批茵陈【茵陈蒿(绵茵陈)】标准汤剂和3批配方颗粒特征图谱相似度>0.85,共确定了8个共有峰。HCA、PCA的分析结果显示茵陈【茵陈蒿(绵茵陈)】配方颗粒与标准汤剂成分一致性较好。15批茵陈【茵陈蒿(绵茵陈)】标准汤剂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含量分别为1.87~5.23、7.44~15.26、2.85~8.18、3.05~6.14、0.99~3.93、3.23~10.38 mg·g^(-1),饮片到标准汤剂的转移率分别为23.85%~37.28%、19.57%~31.93%、28.15%~45.88%、22.34%~36.59%、16.64%~28.36%、21.81%~39.19%。茵陈【茵陈蒿(绵茵陈)】配方颗粒指标成分含量、转移率与标准汤剂接近。结论:所建立所建指纹图谱及一测多评分析方法可用于茵陈【茵陈蒿(绵茵陈)】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及工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茵陈蒿(绵茵陈)】 标准汤剂 配方颗粒 特征图谱 一测多评(QAMS) 聚类分析(HCA) 主成分分析(PC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