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Integrated Recurrence Behaviors of Strong Earthquakes Along Entire Active Fault Zones in the Sichuan-Yunnan Region,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YiGuixi WenXueze XuXiwei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3年第2期145-159,共15页
Based on historical earthquake data, we use statistical methods to study integrated recurrence behaviors of strong earthquakes along 7 selected active fault zones in the Sichuan-Yunnan reg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re... Based on historical earthquake data, we use statistical methods to study integrated recurrence behaviors of strong earthquakes along 7 selected active fault zones in the Sichuan-Yunnan reg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recurrences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7 fault zones display near-random, random and clustering behaviors. The recurrence processes are never quasi-periodic, and are neither strength-time nor time-strength dependent. The more independent segments for strong earthquake rupturing a fault zone has, the more complicated the corresponding recurrence process is. And relatively active periods and quiescent periods for earthquake activity occur alternatively. Within the active periods, the distribution of recurrence time intervals between earthquakes has relatively large discretion, and can be modelled well by a Weibull distribution. The time distribution of the quiescent periods has relatively small discretion, and can be approximately described by some distributions as the normal. Both the durations of the active periods and the numbers of strong earthquakes within the active periods vary obviously cycle by cycle, leading to the relatively active periods having never repeated quasi-periodically. Therefore, the probabilistic assessment for middle- and long-term seismic hazard for entireties of active fault zones based on data of historical strong earthquakes on the fault zones still faces difficul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能性分布 川滇地区 地震史 运动板块
下载PDF
Recurrence Behaviors of Earthquakes along the Kefallinia Transform Fault, Ionian Sea, Greece
2
作者 Qi Cheng Athanassios Ganas +2 位作者 Huang Fuqiong Chen Yong George Drakatos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7年第4期409-419,共11页
We examined the whole strong earthquake recurrence behaviors of two fault zones along the Kefallinia Transform, Ionian Sea, Greece, using seismological data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Our data include 29 events with %M%... We examined the whole strong earthquake recurrence behaviors of two fault zones along the Kefallinia Transform, Ionian Sea, Greece, using seismological data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Our data include 29 events with %M%>5^5 for the period 1636~2003. We found different recurrence behaviors for the Kefallinia Fault Zone (clustering and time-predictable recurrence behaviors) and the Lefkada Fault Zone (near random and non-slip-predictable or non-time-predictable recurrence nature). The different modes may be attributed to: (a) segment interaction along-strike (Kefallinia) by static triggering and (b) the influence of fault systems to the north and east on the recurrence on Lefkada. Within the active periods, earthquake recurrence intervals are distributed in a more dispersed fashion, and can be fitted well by a Weibull distribution. In contras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quiet periods is relatively less dispersed and difficult to describe by suitable probability fun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历史 概率分布 希腊
下载PDF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New Activity Features of the Lajishan Mountain Fault Zone in Qinghai Province 被引量:2
3
作者 Yuan Daoyang Zhang Peizhen +2 位作者 Lei Zhongsheng Liu Baichi Liu Xiaolo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5年第4期391-401,共11页
The Lajishan Mountain fault zone consists of two NE_protruding arcuate faults, i.e.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margin fault of Lajishan Mountain with the fault length of 230km and 220km respectively. The fault zone is ... The Lajishan Mountain fault zone consists of two NE_protruding arcuate faults, i.e.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margin fault of Lajishan Mountain with the fault length of 230km and 220km respectively. The fault zone is located in the large_scale compressional structure zone and tectonic gradient zone in_between the NNW_trending right_lateral strike_slip Reshui_Riyueshan fault zone and the NWW_trending left_lateral strike_slip northern margin of west Qinling Ranges fault zone is also an important boundary fault zone, separating the Xining_Minhe basin and the Xunhua_Hualong basin at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sides of the Lajishan Mountain respectively. Geologic geomorphic evidences of new activity revealed by field investig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latest movement of the Lajishan fault zone was in late Epipleistocene (only a few segments were active in early Holocene) and is mainly of compressive thrusting with slightly left_lateral strike_slip component. The above movement has possibly resulted in the occurrence of about 20 moderate earthquakes of magnitude around 5.0. The Lajishan region can therefore be regarded as a seismotectonic window to reflect tectonic movement and earthquake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地震 活动性 区域划分 地质条件
下载PDF
山东泰安地区断层的最新活动与“泰山震” 被引量:9
4
作者 晁洪太 王志才 +1 位作者 李家灵 崔昭文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在卫星图像解译的基础上,对泰安地区5条主要断裂进行了野外地质地貌考察和年代学研究,发现泰山山前断裂为晚更新世晚期活动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距今(1.42±0.12)×104a。然后,讨论了发生在公元前1831年... 在卫星图像解译的基础上,对泰安地区5条主要断裂进行了野外地质地貌考察和年代学研究,发现泰山山前断裂为晚更新世晚期活动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距今(1.42±0.12)×104a。然后,讨论了发生在公元前1831年的“泰山震”的发震构造,认为“泰山震”可能与泰山山前断裂活动有关,可能是一次没有地表破裂、震级小于6.5级的中等强度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断层 历史地震 山东 泰山 地震构造
下载PDF
青海玉树地区活动断裂与地震 被引量:44
5
作者 吴中海 周春景 +5 位作者 冯卉 张克旗 李家存 叶培盛 李跃华 田婷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9-469,共51页
青海玉树是巴颜喀拉地块西南边界上的典型历史强震区.最新的活动断裂遥感解译与地表调查结果表明,该区新构造期间主要发育清水河断裂带、玉树断裂带、阿布多断裂带和杂多断裂带4条NW向左旋走滑活动断裂带.其中,构成玉树—鲜水河—小江... 青海玉树是巴颜喀拉地块西南边界上的典型历史强震区.最新的活动断裂遥感解译与地表调查结果表明,该区新构造期间主要发育清水河断裂带、玉树断裂带、阿布多断裂带和杂多断裂带4条NW向左旋走滑活动断裂带.其中,构成玉树—鲜水河—小江断裂系尾端构造的玉树活动断裂带是该区活动性最显著的岩石圈断裂.该断裂是由当江断裂、结古—结隆断裂和巳塘断裂3条斜接的主干断层和夹杂其间的多条次级断裂所共同构成的Z型左旋剪切张扭性变形带.它在上新世以来和晚第四纪期间的左旋走滑速率为4.0~5.4mm/a,调节了该区大部分的块体挤出与旋转变形,并构成该区大震活动的主要控震构造.历史强震梳理和古地震研究揭示,玉树主干走滑断裂带自约14530a BP以来至少发生了包括2010年地震在内的共11次大地震,原地重复间隔平均在千年以上,最长达近3000a.1738年玉树西北地震之后,玉树—甘孜断裂带的主干断层表现为平均间隔为50~100a的低频、串联式分段破裂过程,并且大震活动存在从东南向西北迁移的趋势.通过对玉树断裂未来大地震危险性进行综合地质判定认为,该区至少仍存在6段未来百年内大地震危险程度不同的地震空区,潜在的大地震震级为Mw6.6~7.3,其中危险性相对较高的段落主要是当江断裂带的当江—拉则段和结古—结隆断裂带上的结隆—叶卡诺段与桑卡—相古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玉树—甘孜断裂带 历史地震 古地震 地震危险性评价
下载PDF
青海拉脊山断裂带新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1
6
作者 袁道阳 张培震 +2 位作者 雷中生 刘百篪 刘小龙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3-102,共10页
拉脊山断裂带由拉脊山北缘断裂和拉脊山南缘断裂两条向NE凸出的弧形断裂所组成 ,分别长约 2 30km和 2 2 0km。它们是介于NNW向的热水 -日月山右旋走滑断裂带和NWW向的西秦岭北缘左旋走滑断裂带之间的一个大型挤压构造区和构造转换带 ,... 拉脊山断裂带由拉脊山北缘断裂和拉脊山南缘断裂两条向NE凸出的弧形断裂所组成 ,分别长约 2 30km和 2 2 0km。它们是介于NNW向的热水 -日月山右旋走滑断裂带和NWW向的西秦岭北缘左旋走滑断裂带之间的一个大型挤压构造区和构造转换带 ,也是分隔拉脊山南北两侧的西宁 -民和盆地和循化 -化隆盆地的重要边界断裂。沿断裂带的追踪考察 ,发现了其新活动的部分地质地貌证据。其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 (仅局部为全新世早期 ) ,性质以挤压逆冲为主稍具左旋特征。该断裂的新活动可能导致了该区 2 0余次 5级左右中等地震的发生。可以说 ,拉脊山地区既是反映构造活动 ,又是反映地震活动的地震构造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脊山 活动断裂 历史地震 新活动性
下载PDF
鲁中南隆起区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特征 被引量:23
7
作者 王志才 石荣会 +4 位作者 晁洪太 陶九庆 韩延宏 逄锦亮 张春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5-102,共8页
根据野外调查 ,并综合前人的研究资料 ,对鲁中南地区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进行了分析 ,研究表明 ,鲁中南隆起区第四纪断裂活动具有时空不均匀性 ,主要表现为第四纪时期断层活动强度变化和断裂活动的群集性以及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段分布的... 根据野外调查 ,并综合前人的研究资料 ,对鲁中南地区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进行了分析 ,研究表明 ,鲁中南隆起区第四纪断裂活动具有时空不均匀性 ,主要表现为第四纪时期断层活动强度变化和断裂活动的群集性以及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段分布的局限性上。对于鲁中南地区而言 ,活动断层可以分为中更新世中期 (5 0 0 ka BP)至晚更新世初期 (90 ka BP)活断层和晚更新世中、晚期至全新世早期活断层两类 ;其中前一类 (主要是中更新世断裂 )断裂数量较多 ,分布较为广泛 ,而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活动断裂段的数量较少 ,分布较局限。它们对地震的控制能力不同 ,前者可控制 5 .5级左右的地震 ,而后一类可控制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断层 控震能力 第四纪 山东 断裂活动 活动时代 新构造活动
下载PDF
山东及其沿海地区强震(M≥6)发生的地质构造背景 被引量:16
8
作者 晁洪太 李家灵 崔昭文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88-196,共9页
本文总结了山东及其沿海地区M≥6级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背景,发现山东及其沿海地区强震活动很少发生在新构造单元内部,而是主要集中于新构造单元边界上,活动断裂对强震具明显的控震作用,不同活动时代、不同切割深度断裂,其控震能... 本文总结了山东及其沿海地区M≥6级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背景,发现山东及其沿海地区强震活动很少发生在新构造单元内部,而是主要集中于新构造单元边界上,活动断裂对强震具明显的控震作用,不同活动时代、不同切割深度断裂,其控震能力不同,活动断裂交汇处是发生强震较多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强震 活断层 地震 地质构造
下载PDF
河北磁县北西西向南山村-岔口活动断裂带活动特征与1830年磁县地震 被引量:24
9
作者 江娃利 张英礼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49-357,共9页
河北磁县西部北西西向南山村-岔口活动断裂为北西西向磁县活动断裂西段,全长35km,又可再分为东西两段。全新世时期该断裂有多次活动,活动方式以具左旋性质的正倾滑为主。1830年磁县7.5级地震时,南山村-岔口断裂带出现... 河北磁县西部北西西向南山村-岔口活动断裂为北西西向磁县活动断裂西段,全长35km,又可再分为东西两段。全新世时期该断裂有多次活动,活动方式以具左旋性质的正倾滑为主。1830年磁县7.5级地震时,南山村-岔口断裂带出现新的地表破裂,地表垂直位移多处为2~4m,最大约7m。据目前资料,该断裂带最新两次地震事件的时间间隔约为3500a。最近获取的位于磁县最高峰老爷山庙宇碑文资料,补充说明了邻近岔口活动断裂带的古建筑物在1830年地震中的严重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断层 历史地震 构造地貌 断裂带 地震
下载PDF
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带古地震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袁道阳 贾亚会 +3 位作者 才树华 刘百篪 刘小龙 王永成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7-33,共7页
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带为一条全新世活动断裂 ,大致由 4条次级断裂段组成 .沿断裂带发现了多期古地震事件 ,其活动具有时空不均匀性 .其中东段的马衔山段可以确定 2次古地震事件 ,距今 5850± 50 0aB .P .,2 0 60± 42 0aB .P .... 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带为一条全新世活动断裂 ,大致由 4条次级断裂段组成 .沿断裂带发现了多期古地震事件 ,其活动具有时空不均匀性 .其中东段的马衔山段可以确定 2次古地震事件 ,距今 5850± 50 0aB .P .,2 0 60± 42 0aB .P .,复发间隔约 380 0a ;震级 7~ 7.5级左右 .中段的七道梁段发现 2次古地震事件 ,距今 1 682 0± 80aB .P .,1 0 80 0± 1 40aB .P ..西段的雾宿山咸水沟段可以确定一次古地震事件 ,其年代为 1 2 45± 560aB .P .,结合史料考证结果 ,认为就是 1 1 2 5年兰州 7级地震 .从古地震活动年代及复发间隔分析 ,马衔山北缘断裂带未来的强震危险段应为东段的马衔山段和西段的雾宿山咸水沟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马衔山北缘断裂带 活动断裂 历史地震 古地震 复发间隔
下载PDF
活断层工作方法在中早期历史地震研究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百篪 郑文俊 +1 位作者 郭华 曹娟娟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3-288,共6页
中国地震历史资料丰富 ,是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 ,在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及世界地震科学研究中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巨大作用。我们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 ,我国的地震历史记载并不完备 ,如 :历史地震资料在空间上和时... 中国地震历史资料丰富 ,是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 ,在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及世界地震科学研究中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巨大作用。我们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 ,我国的地震历史记载并不完备 ,如 :历史地震资料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分布的不平衡 ;历史地震震级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有相当一部分地震有史料记载 ,但无法编入“中国强震目录”等。针对这些问题 ,中国史料地震学需要进一步开拓和发展。本文以两个应用实例说明把活断层工作方法及现代年代学方法引入早期疑难或缺失的历史地震研究中是必要的和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断层 历史地震 史料地震学 强震目录 时空分布
下载PDF
汶川特大地震后成都盆地内隐伏断层活动性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董顺利 李勇 +4 位作者 乔宝成 马博琳 张毅 陈浩 闫亮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7,共7页
成都盆地内主要有3条隐伏的活动断裂带,包括大邑断裂带、蒲江-新津断裂带和龙泉山断裂带,它们在第四纪都表现出了一定的活动性。"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笔者实地考察的结果表明,在汶川特大地震中成都盆地中的隐伏断裂没有产生... 成都盆地内主要有3条隐伏的活动断裂带,包括大邑断裂带、蒲江-新津断裂带和龙泉山断裂带,它们在第四纪都表现出了一定的活动性。"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笔者实地考察的结果表明,在汶川特大地震中成都盆地中的隐伏断裂没有产生新的活动性,目前成都盆地不存在发生特大地震的危险性,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特大地震 成都盆地 活动断层 历史地震
下载PDF
川滇地区若干活动断裂带整体的强地震复发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易桂喜 闻学泽 徐锡伟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7-276,共10页
我们根据历史地震资料 ,采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川滇地区 7条活动断裂带整体的强地震复发特征。结果表明 ,这 7条断裂带的强地震复发表现出趋于随机的、随机的、以及丛集的行为 ,复发过程不具有良好的准周期性 ,也不存在强度 -时间或者时... 我们根据历史地震资料 ,采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川滇地区 7条活动断裂带整体的强地震复发特征。结果表明 ,这 7条断裂带的强地震复发表现出趋于随机的、随机的、以及丛集的行为 ,复发过程不具有良好的准周期性 ,也不存在强度 -时间或者时间 -强度的相依性。组成断裂带的强震破裂段落的数量越多 ,复发过程就越复杂。相对的地震活跃期与平静期交替出现。其中 ,活跃期内地震复发间隔分布的离散性较大 ,可用Weibull分布近似描述 ;而平静期的持续时间分布的离散性较小 ,可用正态等分布近似描述。不同相对活跃期的持续时间及强震的数量差别很大 ,导致相对活跃期并非准周期重现。因此 ,基于断裂带整体强震复发间隔分布的中长期危险性概率评估仍然面临一定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震 活动断裂带 复发间隔 概率分布 川滇地区
下载PDF
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中段晚第四纪活动的新证据 被引量:7
14
作者 袁道阳 梁明剑 +1 位作者 雷中生 刘兴旺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5-153,共9页
马衔山北缘断裂为兰州市区南侧一条规模较大的区域性活动断裂带,总体走向N60°W,长约115km。该断裂大致可划分为4条次级断裂段,自东向西分别为内官营段、马衔山段、七道梁段和雾宿山段。其中,内官营段为晚更新世活动段,雾宿山段为... 马衔山北缘断裂为兰州市区南侧一条规模较大的区域性活动断裂带,总体走向N60°W,长约115km。该断裂大致可划分为4条次级断裂段,自东向西分别为内官营段、马衔山段、七道梁段和雾宿山段。其中,内官营段为晚更新世活动段,雾宿山段为全新世活动段并为1125年兰州7级地震的发震断裂,而中间的马衔山段和七道梁段以往研究所获得的新活动证据不多,认识不统一。近期经过详细的追踪考察,获得了马衔山段和七道梁段晚第四纪活动的新证据,结合该区多次历史地震的活动特征,表明其为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具左旋走滑兼倾滑运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 马衔山北缘断裂 晚第四纪 新活动性 历史地震
下载PDF
利用GIS分析活动断裂与地震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15
作者 屈春燕 叶洪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2-75,共4页
利用GIS的定距离空间分析功能 ,对活动断裂和历史地震及新生带盆地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确定了沿断裂带的历史地震次数 ,最大震级及b值 ;同时对盆地的控制断裂和历史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进行了初步研究。这些均为研究活动断裂与地震... 利用GIS的定距离空间分析功能 ,对活动断裂和历史地震及新生带盆地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确定了沿断裂带的历史地震次数 ,最大震级及b值 ;同时对盆地的控制断裂和历史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进行了初步研究。这些均为研究活动断裂与地震的关系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探索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活动断裂 历史地震 相关分析 地震地质
下载PDF
希腊Ionian海Kefallinia转换断裂带的地震复发行为 被引量:1
16
作者 齐诚 Athanassios Ganas +2 位作者 黄辅琼 陈颙 George Drakatos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0,共10页
采用历史地震资料和统计方法研究了希腊Ionian海Kefallinia转换断裂带的两条断层(Kefallinia和Lefkada)的整体强地震复发行为。研究发现,Kefallinia断层的地震复发行为表现出丛集性特征,存在时间可预测复发行为;Lefkada断层的地震复发... 采用历史地震资料和统计方法研究了希腊Ionian海Kefallinia转换断裂带的两条断层(Kefallinia和Lefkada)的整体强地震复发行为。研究发现,Kefallinia断层的地震复发行为表现出丛集性特征,存在时间可预测复发行为;Lefkada断层的地震复发行为具有近随机性特征,不存在时间可预测及滑动可预测的复发行为。造成其地震复发行为不同的原因可能有:(a)沿Kefallinia断裂带走向,由静力触发引起的断层分段间的相互作用;(b)Lefkada断层的地震复发行为受北部和东部的断层系影响。另外,活跃期内地震复发间隔分布的分散性较大,可用韦伯( Weibull)分布近似描述;而平静期持续时间分布的分散性不够,这样的分布不便进行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震 活动断层 地震复发 概率分布
下载PDF
东营凹陷的主要断裂活动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英凯 谭红霞 李庆红 《山东国土资源》 2009年第7期29-31,共3页
东营地区在构造位置上位于东营凹陷内,为了对该区域进行地震安全评价,利用浅层人工地震探测资料,并结合油田勘探地层资料,综合分析了东营凹陷的主要断裂活动性。结果表明,胜北断裂为第四纪早期断裂,陈南等断裂为第四纪以来不活动断裂,... 东营地区在构造位置上位于东营凹陷内,为了对该区域进行地震安全评价,利用浅层人工地震探测资料,并结合油田勘探地层资料,综合分析了东营凹陷的主要断裂活动性。结果表明,胜北断裂为第四纪早期断裂,陈南等断裂为第四纪以来不活动断裂,都不是一般工程建设需要避让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断裂 人工地震 探测 活动性 安全评价 山东东营
下载PDF
兰州地区活动构造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9
18
作者 戴聚昌 袁道阳 《高原地震》 2002年第3期35-40,共6页
兰州地区发育了NWW向和NNW向 2组主导性活动构造带。大致以河口为界 ,东部地区主要为NWW向的马衔山 兴隆山左旋逆走滑活动断裂系 ,其新活动明显 ,是区内的主要控震断裂 ,112 5年兰州 7级地震就发生在其中的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的西端。河... 兰州地区发育了NWW向和NNW向 2组主导性活动构造带。大致以河口为界 ,东部地区主要为NWW向的马衔山 兴隆山左旋逆走滑活动断裂系 ,其新活动明显 ,是区内的主要控震断裂 ,112 5年兰州 7级地震就发生在其中的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的西端。河口以西为拉脊山北缘断裂和庄浪河断裂等 1组NNW向的弧形逆冲断褶带 ,变形方式以断裂扩展褶皱为主 ,其新活动可能导致了 138年金城 -陇西 6 34 级地震、144 0年永登 6 14级地震和 1995年永登 5 8级地震的发生。兰州市区所在的兰州盆地则夹持在上述 2组活动构造之间 ,其内同样发育了NWW向和NNW向的次级断裂 ,如刘家堡断裂、金城关断裂、雷坛河断裂及深沟桥断裂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地区 活动构造 历史地震 弧形构造 断展褶皱
下载PDF
西藏错那—哲古错断裂的新活动与1806年错那7(1/2)级地震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荣军 马声浩 +1 位作者 龚宇 何玉林 《四川地震》 1997年第3期35-39,共5页
航卫片解译及野外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在错那、哲古错、穷结之间展布有一条北北西向的全新世活动断裂。在北北东向的主压应力场作用下,错那一哲古错断裂表现为右旋剪切运动性质。通过对历史地震资料较详细的研究和祖略的野外地震地质调... 航卫片解译及野外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在错那、哲古错、穷结之间展布有一条北北西向的全新世活动断裂。在北北东向的主压应力场作用下,错那一哲古错断裂表现为右旋剪切运动性质。通过对历史地震资料较详细的研究和祖略的野外地震地质调查,笔者认为,1806年西藏错那7(1/2)级地震应为错那一哲古错断裂的右旋错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活动断裂 历史地震 地震调查 震级
下载PDF
山东地区及其海域近期地震活动特点
20
作者 林怀存 刘西强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0-145,共6页
本文通过对山东地区及其海域的历史地震(Ms≥5)和近代小震活动的分析,认为该区的历史地震活动,自1688年以来存在三个M≥5级地震活动空段(菏泽—临沂,聊城—惠民,渤海—威海);而1960年以来,该区ML≥4.5级地... 本文通过对山东地区及其海域的历史地震(Ms≥5)和近代小震活动的分析,认为该区的历史地震活动,自1688年以来存在三个M≥5级地震活动空段(菏泽—临沂,聊城—惠民,渤海—威海);而1960年以来,该区ML≥4.5级地震具有8年的活跃时间段的特点。并得出山东地区及其海域ML≥4.5级地震活动还将持续3年,从近期小震活动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海域及其邻区存在空区和小震活动条带。并得出该区存在低b值,应变释放加速等异常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地震活动性 地震空区 山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