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药旺拉活性成分对APP/PS1转基因5×FAD小鼠老年斑形成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郭哲 李茜茜 +2 位作者 杨佳颖 胡杨 覃筱燕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44-1450,共7页
目的:研究藏药旺拉活性成分对APP/PS1双转基因5×FAD小鼠脑内老年斑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只4月龄5×FAD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n=10)和藏药旺拉活性成分组(n=10);20只同月龄野生型(WT)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藏... 目的:研究藏药旺拉活性成分对APP/PS1双转基因5×FAD小鼠脑内老年斑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只4月龄5×FAD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n=10)和藏药旺拉活性成分组(n=10);20只同月龄野生型(WT)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藏药旺拉活性成分对照组(n=10)。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藏药旺拉活性成分各组灌胃藏药旺拉活性成分。给药80 d后,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学习记忆功能,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部淀粉样斑块沉积情况,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观察脑部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及离子钙结合接头分子1(Iba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分布并进行定量分析,ELISA检测脑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藏药旺拉活性成分组小鼠水迷宫潜伏时间显著减少,穿越目标象限的次数和停留时间显著增加,脑部淀粉样斑块沉积显著减少,Aβ、Iba1、GFAP表达及TNF-α、IL-6、IL-β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01)。结论:藏药旺拉活性成分能改善5×FAD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减少Aβ过度沉积和老年斑形成,降低脑内炎症反应,改善APP/PS1转基因5×FAD小鼠脑内病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5×FAD小鼠 藏药旺拉活性成分 学习记忆 β淀粉样蛋白 老年斑 炎症
下载PDF
藏药八味沉香散的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朱琳 李永芳 李向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第14期73-76,共4页
八味沉香散是传统藏药复方,由沉香、肉豆蔻、广枣、木香、乳香、诃子、木棉花、石灰华8味藏药组成,是治疗急慢性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常用藏药之一,针对心肌缺血、心绞痛及冠心病等,在藏区临床应用广泛。文章对藏药八味沉香散其单味药的... 八味沉香散是传统藏药复方,由沉香、肉豆蔻、广枣、木香、乳香、诃子、木棉花、石灰华8味藏药组成,是治疗急慢性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常用藏药之一,针对心肌缺血、心绞痛及冠心病等,在藏区临床应用广泛。文章对藏药八味沉香散其单味药的有效成分进行总结,从而对藏药八味沉香散的全方有效成分进行进一步分析;并对其主治功能和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此药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藏药八味沉香散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八味沉香散 有效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对藏药十六味杜鹃花丸中主要活性成分及灭菌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小兰 尼玛次仁 +1 位作者 白玛旦增 谢和兵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7期81-85,共5页
目的:探究电子加速器辐照对十六味杜鹃花丸中主要活性成分及灭菌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2、4、6、8、10 kGy 5个辐照剂量对十六味杜鹃花丸进行电子加速器辐照处理,分别比较辐照前后十六味杜鹃花丸性状、显微特征、沉香对照药材和活性成... 目的:探究电子加速器辐照对十六味杜鹃花丸中主要活性成分及灭菌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2、4、6、8、10 kGy 5个辐照剂量对十六味杜鹃花丸进行电子加速器辐照处理,分别比较辐照前后十六味杜鹃花丸性状、显微特征、沉香对照药材和活性成分胡椒碱薄层色谱图、活性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和高效液相色谱图相似度,以及细菌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的变化。结果:不同剂量电子加速器辐照灭菌后十六味杜鹃花丸性状、显微特征、活性成分胡椒碱和沉香对照药材薄层色谱图均未见明显变化,活性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无明显变化,高效液相色谱相似度为1.000;辐照后细菌菌落数、霉菌酵母菌菌落总数均明显低于辐射前(P<0.05),当电子加速器辐照剂量为8 kGy及以上时,样品的微生物限度符合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结论:不同剂量的电子加速器辐照灭菌对十六味杜鹃花丸主要活性成分无显著影响,并能在8 kGy时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电子加速辐照适用于藏药十六味杜鹃花丸的灭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味杜鹃花丸 藏药 辐照灭菌 薄层鉴别 有效成分
下载PDF
藏药熏倒牛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英 张尚智 +3 位作者 刘凤霞 贺莉萍 孙逸来 安志刚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92-96,共5页
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方法,综述了藏药熏倒牛主要活性成分及含量的研究进展,结果显示,国内外研究者从藏药熏倒牛中已分离鉴定出黄酮类、苯丙素类等7类化合物105种,其中主要活性物质有β-石竹烯、甘香稀、β-榄香酮、2-(3′,4′-dihydroxy-ph... 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方法,综述了藏药熏倒牛主要活性成分及含量的研究进展,结果显示,国内外研究者从藏药熏倒牛中已分离鉴定出黄酮类、苯丙素类等7类化合物105种,其中主要活性物质有β-石竹烯、甘香稀、β-榄香酮、2-(3′,4′-dihydroxy-phenyl)-1,3-benzodioxole-5-aldehyde、木犀草素、伞形花内酯-7-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伞形花内酯、山羊豆碱、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5,7,3′-三羟基-8,4′,5′三甲氧基黄酮、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β-谷甾醇等13种。研究者通过MCI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HPLC分离等技术,测定了伞形花内酯-7-O-β-D-葡萄糖苷、2-(3′,4′-dihydroxy-phenyl)-1,3-benzodioxole-5-aldehyde、β-石竹烯、木犀草素等10种主要活性物质的含量。截止目前,藏药熏倒牛药材化学质量控制标准尚未建立,对具体靶向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熏倒牛 活性成分 含量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