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ypeⅠinositol 1, 4, 5-triphosphate receptors increase in kidney of mice with 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 被引量:7
1
作者 Ying Wen Wei Cui Pei Li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6期2344-2348,共5页
AIM: To delineate the mechanisms of renal vasoconstriction in hepatorenal syndrome (HRS), we investigated the expression of type I inositol 1, 4, 5-triphosphate receptors (IP3R I) of kidney in mice with fulminant... AIM: To delineate the mechanisms of renal vasoconstriction in hepatorenal syndrome (HRS), we investigated the expression of type I inositol 1, 4, 5-triphosphate receptors (IP3R I) of kidney in mice with 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 (FHF). METHODS: FHF was induced by lipopolysaccharide (LPS) in D-galactosamine (GAIN) sensitized BALB/c mice. There were 20 mice in normal saline (NS)-treated group, 20 mice in LPS-treated group, 20 mice in GaIN- treated group, and 60 mice in GalN/LPS-treated group (FHF group). Liver and kidney tissues were obtained at 2, 6, and 9 h after administration. The liver and kidney specimens were stained with hematoxylin-eosin for studying morphological changes under light microscope. The expression of IP3R I in kidney tissue was tes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Western blot and reverse transcription (RT)-PCR. RESULTS: Kidney tissues were morphologically normal at all time points in all groups. IP3R I proteins were found localized in the plasma region of 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 (GMC) and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 in kidney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In kidney of mice with FHF at 6 h and 9 h IP3R I staining was upregulated. Results from Western blot demonstrated consistent and significant increment of IP3R I expression in mice with FHF at 6 h and 9 h (t = 3.16, P 〈 0.05; t = 5.43, P 〈 0.01). Furthermore, we evaluated IP3R I mRNA expression by RT-PCR and observed marked upregulation of IP3R I mRNA in FHF samples at 2 h, 6 h and 9 h compared to controls (t = 2.97, P 〈 0.05; t = 4.42, P 〈 0.01; t = 3.81, P 〈 0.01).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IP3R I protein increased in GMC and renal VSMC of mice with FHF, possibly caused by up-regulation of IP3R I m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renal syndrome 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 type inositol 1 4 5-trisphophate receptors 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下载PDF
High expression of type I 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 receptor in the kidney of rats with hepatorenal syndrome
2
作者 Jing-Bo Wang Ye Gu +6 位作者 Ming-Xiang Zhang Shun Yang Yan Wang Wei Wang Xi-Ran Li Yi-Tong Zhao Hai-Tao W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29期3273-3280,共8页
AIM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typeⅠ 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 receptor(IP3 RI) in the kidney of rats with hepatorenal syndrome(HRS).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fiv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 AIM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typeⅠ 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 receptor(IP3 RI) in the kidney of rats with hepatorenal syndrome(HRS).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fiv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to receive an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D-galactosamine(D-Gal N) plus lipopolysaccharide(LPS; group G/L, n = 50), D-Gal N alone(group G, n = 25), LPS alone(group L, n = 25), and normal saline(group NS, n = 25), respectively.At 3, 6, 9, 12, and 24 h after injection, blood, liver, and kidney samples were collected.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of liver tissue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hepatocyte necrosis. Electron microscopy was used to observe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kidney. Western blot analysis and real-time PCR were perform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IP3 RI protein and m RNA in the kidney, respectively.RESULTS Hepatocyte necrosis was aggravated gradually, which was most significant at 12 h after treatment with D-galactosamine/lipopolysaccharide, and was characterized by massive hepatocyte necrosis. At the same time, serum levels of biochemical indicators including 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 indexes were all significantly changed. The structure of the renal glomerulus and tubules was normal at all time points. Western blo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IP3 RI protein expression began to rise at 3 h(P < 0.05) and peaked at 12 h(P < 0.01). Real-time PCR demonstrated that IP3 RI m RNA expression began to rise at 3 h(P < 0.05) and peaked at 9 h(P < 0.01).CONCLUSION IP3 RI protein expression is increased in the kidney of HRS rats, and may be regulated at the transcriptional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renal syndrome type inositol 1 4 5-trisphosphate receptor 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下载PDF
日本七鳃鳗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基因(L-Tgfbr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3
作者 侯蕴轩 李文娜 +5 位作者 杨晓萱 雷丽桐 张代云 马畅蔚 王浩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98,共11页
作为无颌类脊椎动物的现存代表之一,日本七鳃鳗(Lampetrajaponica)是研究免疫系统起源与进化的重要模型。为了探究TGF-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信号通路在日本七鳃鳗免疫调节中的功能,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克隆了日本七鳃鳗TGF... 作为无颌类脊椎动物的现存代表之一,日本七鳃鳗(Lampetrajaponica)是研究免疫系统起源与进化的重要模型。为了探究TGF-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信号通路在日本七鳃鳗免疫调节中的功能,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克隆了日本七鳃鳗TGF-βⅠ型受体基因(L-Tgfbr1)的编码序列,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335 bp,编码444个氨基酸残基。L-Tgfbr1蛋白含有已知的TGF-βⅠ型受体分子的主要功能结构域,其中位于胞内的丝/苏氨酸激酶催化结构域保守性较高。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L-Tgfbr1处于脊椎动物Tgfbr1蛋白的底端进化枝上,表明其在Tgfbr1进化史中具有原始性地位。实时定量PCR结果发现,L-Tgfbr1在心脏等组织中的转录水平较高。利用脂多糖注入七鳃鳗激活其先天性免疫应答,L-Tgfbr1在肾脏、鳃、髓小体、肝脏、白细胞、口腔腺中的转录水平呈现一过性的迅速上调。利用免疫印迹进一步验证了脂多糖免疫24 h时后L-Tgfbr1在白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发现L-Tgfbr1蛋白主要分布于七鳃鳗白细胞和髓小体细胞的细胞质中。以上结果表明L-Tgfbr1及其介导的TGF-β通路可能在七鳃鳗免疫调控中发挥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七鳃鳗 转化生长因子β型受体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下载PDF
IL-1的Ⅰ型受体在大鼠颈动脉体中的超微定位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曦 王百忍 +5 位作者 贾轶 卢春荣 刘莹莹 焦西英 林爱华 鞠躬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研究IL 1的Ⅰ型受体 (IL 1RⅠ )在大鼠颈动脉体内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 方法 灌流固定的正常大鼠颈动脉体组织 ,用冰冻置换法包埋 ,超薄切片 ,胶体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电镜下观察。 结果 IL 1RⅠ样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主要存在... 目的 研究IL 1的Ⅰ型受体 (IL 1RⅠ )在大鼠颈动脉体内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 方法 灌流固定的正常大鼠颈动脉体组织 ,用冰冻置换法包埋 ,超薄切片 ,胶体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电镜下观察。 结果 IL 1RⅠ样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主要存在于主细胞 ,胶体金颗粒分布在胞膜、胞浆和胞浆中的细胞器及细胞核。支持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中也可见少量免疫胶体金颗粒。 结论 IL 1RⅠ在大鼠颈动脉体特别是主细胞中有较强表达 ,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颈动脉体作为细胞因子化学感受器的可能性提供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 型受体 大鼠 颈动脉体 超微定位 免疫电镜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其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被引量:5
5
作者 苑春莉 王医术 +4 位作者 盛辉 李荷莲 马宁 王筱璐 曾晓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67-569,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其受体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常规S-P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17例)、异位子宫内膜(30例)进行IGF-Ⅰ及其受体的检测,取2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其受体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常规S-P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17例)、异位子宫内膜(30例)进行IGF-Ⅰ及其受体的检测,取2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IGF-Ⅰ及其受体在3组子宫内膜的腺细胞强表达,IGF-Ⅰ在3组子宫内膜间质弱表达,IGF-Ⅰ受体在子宫内膜间质不表达。IGF-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的表达均强于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P<0.01)。IGF-Ⅰ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的表达强于其在位子宫内膜和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P<0.01)。结论:IGF-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受体 IGF1型
下载PDF
高密度脂蛋白对THP-1巨噬细胞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的表达及胆固醇流出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莫中成 陈欣 +5 位作者 谢远杰 赵国军 龙治峰 石金凤 唐朝克 易光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6-728,共3页
目的:观察高密度脂蛋白(HDL)对THP-1巨噬细胞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R-BI)的表达及胆固醇流出的影响。方法:用HDL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处理THP-1细胞,采用RT-PCR、Western印迹及液体闪烁计数法观察细胞SR-BI的表达及细胞内胆固醇流... 目的:观察高密度脂蛋白(HDL)对THP-1巨噬细胞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R-BI)的表达及胆固醇流出的影响。方法:用HDL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处理THP-1细胞,采用RT-PCR、Western印迹及液体闪烁计数法观察细胞SR-BI的表达及细胞内胆固醇流出的变化。结果:ox-LDL下调THP-1巨噬细胞中SR-BI的表达,而HDL则上调THP-1巨噬细胞中SR-BI的表达;液体闪烁计数法检测发现ox-LDL减少细胞中胆固醇的流出,HDL可以增加细胞胆固醇的流出,且HDL的效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HDL可能通过上调THP-1巨噬细胞SR-BI的表达,促进巨噬细胞内胆固醇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B类I型清道夫受体 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流出
下载PDF
内毒素休克大鼠心脏IP_3Ⅰ型及Ⅲ型受体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雪莲 刘冬妍 +1 位作者 李颖 刘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8-510,共3页
目的:建立内毒素休克动物模型留取心脏检测1,4,5三磷酸肌醇(IP3)Ⅰ型及Ⅲ型受体表达的变化,探讨内毒素休克中心脏收缩性下降的可能机制。方法:股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建立内毒素休克动物模型,留取心脏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心脏IP3... 目的:建立内毒素休克动物模型留取心脏检测1,4,5三磷酸肌醇(IP3)Ⅰ型及Ⅲ型受体表达的变化,探讨内毒素休克中心脏收缩性下降的可能机制。方法:股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建立内毒素休克动物模型,留取心脏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心脏IP3Ⅰ型受体及Ⅲ型受体的表达。结果:IP3Ⅰ型受体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升高,早期的增强最为明显,早期与对照组及同剂量内毒素组后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闰盘处表达增强外,还可见沿细胞膜异位表达。IP3Ⅲ型受体的表达较对照组也见增强(P<0.01),但未见异位表达,5mg/kg内毒素组的增强高于10mg/kg组,(P<0.01),处死组增强最明显,与对照组及10mg/kg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IP3Ⅰ型和Ⅲ型受体表达的变化可能影响心肌收缩性,进而参与内毒素休克中平均动脉压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休克 心脏 IP3型受体 IP3Ⅲ型受体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α与其Ⅰ型可溶性受体的相互作用及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宝艳 黄加栋 +4 位作者 李静 宋昭 王艳艳 王新胜 陈强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9-772,共4页
研究了基于亲和型生物传感器的白细胞介素-1α(IL-1α)与I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sIL-1RⅠ)相互作用的实时监测,并应用FASTfit软件对数据进行拟合分析。采用共价交联法在样品池表面固定sIL-1RⅠ,其密度为2.13 ng/mm2,用于检测不同浓... 研究了基于亲和型生物传感器的白细胞介素-1α(IL-1α)与I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sIL-1RⅠ)相互作用的实时监测,并应用FASTfit软件对数据进行拟合分析。采用共价交联法在样品池表面固定sIL-1RⅠ,其密度为2.13 ng/mm2,用于检测不同浓度IL-1α与sIL-1RⅠ的结合所引起响应信号变化。对浓度为2400 nmol/L IL-1α的响应信号为122.66弧度秒,并且响应信号同IL-1α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72。FASTfit拟合数据结果表明IL-1α与sIL-1RⅠ相互作用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误差值不超过0.5弧度秒,其解离平衡常数(KD)和结合平衡常数(KA)分别为4.15×10-6mol/L和2.41×105mol/L。验证了亲和型生物传感器研究IL-1α和sIL-1RⅡ相互作用及动力学分析的可行性,有助于阐明IL-1α和sIL-1RⅠ的重要生物学功能,并为快速筛选其拮抗剂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Α I 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 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基因外显子1多态性与冠心病、血脂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任宁 郭绪昆 +2 位作者 刘玉洁 畅晓燕 丛洪良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17-822,共6页
目的探讨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基因外显子1和内含子5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中国天津地区汉族人群血脂水平和冠心病发病易感性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测定370例冠心病患者和143例正常对照者SR-BⅠ... 目的探讨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基因外显子1和内含子5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中国天津地区汉族人群血脂水平和冠心病发病易感性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测定370例冠心病患者和143例正常对照者SR-BⅠ基因外显子1的AluI酶切基因型及内含子5的ApaI酶切基因型,分析其与血脂水平、冠心病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结果两组研究对象中内含子5均仅发现CC基因型。SR-BⅠ外显子1等位基因G、A频率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988、0.012和0.997、0.003。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外显子1 AluI酶切多态性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冠心病组男性患者中,外显子1基因多态性变异组(GA+AA基因型亚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Ⅰ水平高于无变异组(GG基因型亚组)。结论 SR-BⅠ基因外显子1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天津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病易感性及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无关,但冠心病患者SR-BⅠ基因外显子1 A等位基因可引起男性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Ⅰ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型清道夫受体 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载脂蛋白A
下载PDF
荷叶生物碱对THP-1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泡沫化及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常冠楠 徐新 张社兵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11-615,共5页
目的观察荷叶生物碱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所致人THP-1巨噬细胞泡沫化及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表达的影响,探讨荷叶生物碱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THP-1源性泡沫细胞模型后,采用不同剂量荷叶生物碱(0、25、50、10... 目的观察荷叶生物碱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所致人THP-1巨噬细胞泡沫化及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表达的影响,探讨荷叶生物碱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THP-1源性泡沫细胞模型后,采用不同剂量荷叶生物碱(0、25、50、100 mg/L)分组共孵育24 h。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蓄积情况;分别用荧光定量PCR、Wese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R-BⅠ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ox-LDL对细胞内脂滴积聚呈浓度依赖性;且细胞SR-BⅠ的mRNA水平(分别为1.00±0.00、0.53±0.04、0.30±0.04和0.18±0.03)及蛋白表达(分别为1.00±0.00、0.62±0.10、0.39±0.08和0.22±0.05)呈浓度依赖性降低(P<0.01);加入荷叶生物碱干预后,细胞内脂滴随荷叶生物碱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细胞SR-BⅠmRNA水平(分别为0.32±0.02、1.07±0.02、1.28±0.03和1.49±0.03)及蛋白表达(分别为0.28±0.03、1.06±0.02、1.32±0.03和1.41±0.02)浓度依赖性增加(P<0.01)。结论荷叶生物碱上调人THP-1单核细胞源性泡沫细胞SR-BⅠ的表达,促进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可能是荷叶生物碱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生物碱 单核细胞株THP-1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B类型清道夫受体
下载PDF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成纤维细胞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Ⅰ型受体蛋白及基因表达检测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孙锁柱 徐曼 邹万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 :研究腺嘌呤致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的肾组织成纤维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及其Ⅰ型受体的表达。方法 :腺嘌呤灌胃法建立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 ,由模型肾组织培养肾间质成纤维细胞 ,应用免疫组化、逆转录PCR分别... 目的 :研究腺嘌呤致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的肾组织成纤维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及其Ⅰ型受体的表达。方法 :腺嘌呤灌胃法建立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 ,由模型肾组织培养肾间质成纤维细胞 ,应用免疫组化、逆转录PCR分别检测TGF β1及其Ⅰ型受体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成纤维细胞TGF β1、TGF β1I型受体免疫组化阳性 ;逆转录PCR可见 2 94bp的TGF β1及 34 5bp的TGF β1的Ⅰ型受体mRNA特异扩增带。结论 :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进程中 ,肾间质成纤维细胞是TGF β1的一个来源 ,而且也是其效应细胞 ,从而在TGF β1的作用下出现增生和合成细胞外基质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型受体 TGF-Β1
下载PDF
胆囊癌中TβRⅠ与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亚青 张盛 +3 位作者 许锁保 吴斌 陈澍周 陈玉泉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44-346,349,共4页
目的探讨TβRⅠ与胆囊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关系,分析其在胆囊癌发病中的机制,评价其对胆囊癌预后的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原发性胆囊癌及胆囊腺瘤、慢性胆囊炎行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receptor t... 目的探讨TβRⅠ与胆囊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关系,分析其在胆囊癌发病中的机制,评价其对胆囊癌预后的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原发性胆囊癌及胆囊腺瘤、慢性胆囊炎行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receptor typeⅠ,TβRⅠ)、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ve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细胞周期素E(Cyclin E)进行检测,对胆囊癌患者进行随访。结果胆囊癌中TβRⅠ阳性表达率34.29%,显著低于胆囊腺瘤、胆囊炎(P均小于0.05)。伴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者TβRⅠ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转移者(P<0.05),TβRⅠ阳性表达率与PCNALI呈负相关(r=-0.4024,P=0.0166)。TβRⅠ表达阳性者预后比阴性者好(P<0.05)。结论TβRⅠ与胆囊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关系密切,是判断胆囊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生物学标志。TβRⅠ低表达而导致TGF-β负性生长调控作用的逃逸,可能是胆囊癌变过程中的重要机制。TβRⅠ是判断胆囊癌预后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转化生长因子β型受体 发病机制 预后
下载PDF
TGF-β1和TβRⅠ在胆囊癌发病及预后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亚青 陈澍周 +1 位作者 陈玉泉 王学浩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448-452,共5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βRⅠ)与胆囊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关系,分析其在胆囊癌发病中的机理,评价其对胆囊癌预后的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原发性胆囊癌、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织中TGF-...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βRⅠ)与胆囊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关系,分析其在胆囊癌发病中的机理,评价其对胆囊癌预后的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原发性胆囊癌、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织中TGF-β1、TβRⅠ、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细胞周期素E(cyclinE)的表达,对胆囊癌患者进行随访。结果胆囊癌TGF-β1表达阳性率为57.14%(20/35),显著高于胆囊腺瘤〔20.00%(2/10)〕和胆囊炎〔10.00%(1/10)〕,P<0.01,TGF-β1表达阳性率在Nevin各分期间和是否伴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GF-β1表达阳性率与PCNALI和cyclinE表达阳性率呈正相关(r=0.5232,P=0.0013;r=0.4065,P=0.0154)。胆囊癌中TβRⅠ表达阳性率为34.29%(12/35),显著低于胆囊腺瘤〔70.00%(7/10)〕和胆囊炎〔70.00%(7/10)〕,P<0.05,伴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者TβRⅠ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无转移者(P<0.05),TβRⅠ表达阳性率与PCNALI呈负相关(r=-0.4024,P=0.0166)。TGF-β1和TβRⅠ表达与胆囊癌预后密切相关,TGF-β1阳性表达者预后比阴性者差(P<0.01),TβRⅠ阳性表达者预后比阴性者好(P<0.05)。结论TGF-β1和TβRⅠ表达与胆囊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关系密切,是判断胆囊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生物学标志。TβRⅠ低表达而导致TGF-β1负性生长调控作用的逃逸,以及TGF-β1的促肿瘤形成作用,可能是胆囊癌变过程中的重要机理。TGF-β1和TβRⅠ是判断胆囊癌预后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转化生长因子-Β1 转化生长因子β型受体 发病机理 预后
下载PDF
苯扎贝特对小鼠肝脏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及体内胆固醇逆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骆杨平 陈华丽 赵水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2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苯扎贝特干预后小鼠肝脏B族I型清道夫受体(SR-B1)m RNA变化及对小鼠体内胆固醇逆转运的影响。方法 2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不同剂量的苯扎贝特(0.10%、0.25%、0.50%)添加普通饲料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经... 目的探讨苯扎贝特干预后小鼠肝脏B族I型清道夫受体(SR-B1)m RNA变化及对小鼠体内胆固醇逆转运的影响。方法 2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不同剂量的苯扎贝特(0.10%、0.25%、0.50%)添加普通饲料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经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及3H-胆固醇处理过的小鼠巨噬细胞悬液(0.5 m L/鼠,细胞数达5.0×106),单独笼养24 h后取血,酶法测定血脂;测定血清、肝脏和粪便中的3H-胆固醇含量(占注射总量的百分比);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小鼠肝脏SR-B1 m 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苯扎贝特组小鼠肝脏SR-B1 m RNA表达水平增高,粪便中的胆固醇流出率增加。不同剂量苯扎贝特(0.10%、0.25%、0.50%)干预组血清3H-胆固醇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分别增加100%、131%和110%。不同剂量苯扎贝特(0.10%、0.25%、0.50%W/W)干预组小鼠肝脏3H-胆固醇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分别增加86.4%、52.3%和51.6%。不同剂量苯扎贝特(0.10%、0.25%、0.50%)干预组小鼠粪便3H-胆固醇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为110%、140%和160%。结论苯扎贝特能上调肝脏SR-B1 m RNA表达,促进体内胆固醇逆转运,加速胆固醇由粪便清除,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扎贝特 胆固醇逆转运 B族I型清道夫受体
下载PDF
IL-1Ⅰ型受体在大鼠结状神经节及迷走旁节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曦 王百忍 +2 位作者 段晓莉 刘惠玲 鞠躬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90-93,共4页
为研究迷走神经感受和传递免疫信息的机制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 IL- 1 型受体在正常和免疫激活的大鼠结状神经节和迷走旁节中的表达。结果表明 ,正常大鼠结状神经节和迷走旁节中均存在 IL-1 型受体样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元 ,结... 为研究迷走神经感受和传递免疫信息的机制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 IL- 1 型受体在正常和免疫激活的大鼠结状神经节和迷走旁节中的表达。结果表明 ,正常大鼠结状神经节和迷走旁节中均存在 IL-1 型受体样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元 ,结状神经节中阳性神经元以中、小细胞为主 ;迷走旁节中几乎所有的细胞均呈 IL - 1 型受体样免疫阳性。细菌内毒素脂多糖 ( 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后结状神经节和迷走旁节中阳性细胞数量未见明显变化。本文结果为迷走神经的初级内脏感觉神经元和迷走旁节可直接感受 IL- 1刺激的学说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型受体 结状神经节 迷走旁节 大鼠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类胰蛋白酶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Ⅰ型胶原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毕丽青 郝彦琴 +1 位作者 王翠玲 赵龙凤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类胰蛋白酶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Ⅰ型胶原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HSC-T6进行体外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1、10、100 ...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类胰蛋白酶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Ⅰ型胶原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HSC-T6进行体外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1、10、100 ng/ml类胰蛋白酶组,10 ng/ml类胰蛋白酶+(5、10、20μmol/L)罗格列酮组。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HSCⅠ型胶原及PPARγ的表达。结果类胰蛋白酶可以诱导大鼠HSCⅠ型胶原表达并使HSC PPARγ表达减少(P<0.05),罗格列酮可以不同程度抑制类胰蛋白酶的上述效应,且各组Ⅰ型胶原的表达水平均低于10 ng/ml类胰蛋白酶组(P<0.05),各组PPARγ的表达水平均高于10 ng/ml类胰蛋白酶组(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够上调PPARγ表达并抑制类胰蛋白酶诱导的HSCⅠ型胶原的表达,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胶原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基因多态性和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管立学 张言镇 +4 位作者 王敬先 蔡跃红 杜欣莹 王瑞丽 王兴汉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3年第6期30-31,35,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 (typeⅠangiotensinⅡreceptor,AT1R)基因A116 6C多态性和胰岛素抵抗 (insulinresistance ,IR)与 2型糖尿病 (type 2diabetesmellitus,DM2 )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 -RFLP法 ,对 6 2例DM2合并冠心...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 (typeⅠangiotensinⅡreceptor,AT1R)基因A116 6C多态性和胰岛素抵抗 (insulinresistance ,IR)与 2型糖尿病 (type 2diabetesmellitus,DM2 )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 -RFLP法 ,对 6 2例DM2合并冠心病 (CHD)患者 ,4 9例DM2 非合并CHD患者和 10 1例正常对照组人群的AT1R基因A116 6C多态性进行检测 ;以 -log(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 )作为IR指标。结果 DM2 合并CHD组与DM2 非合并组比较 :AT1R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合并CHD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升高 (0 .0 81vs0 .0 2 1) P <0 .0 5 ;OR =4 .2 1,95 %CI :1.0 0— 17.6 0。DM2 合并CHD组与非合并CHD组相比 ,ISI(- 2 .0 1vs- 1.77)显著升高 (P <0 .0 1)。AT1R基因多态性各基因型之间IR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AT1R基因A116 6C多态性参与中国汉族人群DM 2CHD的发病 ;AT1R基因A116 6C多态性与IR无相关性 ;AT1R基因 116 6C等位基因携带者不是通过IR的影响而参与DM2 CHD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I型受体基因 遗传多态性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缺氧对大鼠下丘脑Ⅰ型大麻素受体表达和摄食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冬 杨帆 +1 位作者 黄庆愿 周其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820-1825,共6页
目的研究缺氧大鼠下丘脑Ⅰ型大麻素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 typeⅠ,CB1)的表达变化及其与摄食量的关系。方法 5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8只):平原对照组、缺氧1 d组和缺氧7 d组。缺氧组大鼠置模拟海拔5 000 m... 目的研究缺氧大鼠下丘脑Ⅰ型大麻素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 typeⅠ,CB1)的表达变化及其与摄食量的关系。方法 5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8只):平原对照组、缺氧1 d组和缺氧7 d组。缺氧组大鼠置模拟海拔5 000 m低压舱中,平原对照组大鼠置平原饲养。记录各组大鼠摄食量,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下丘脑CB1受体和c-Fos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平原对照组[(15.5±2.7)g]大鼠相比,缺氧1 d组大鼠摄食量[(4.9±0.7)g]显著减少(P〈0.05),同时大鼠下丘脑CB1和c-Fos阳性细胞数量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缺氧1 d组大鼠弓状核(arcuate nucleus,ARC)、下丘脑腹外侧区(later hypothalamic area,LH)和下丘脑腹内侧核(ventromedial hypothalamic nucleus,VMH)CB1受体、c-Fos表达较平原对照组显著降低;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动物摄食量逐日增加,缺氧3~7 d时的摄食量与平原对照组大鼠相当;缺氧7 d组大鼠下丘脑CB1受体和c-Fos阳性细胞数量和蛋白表达量与平原对照组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氧大鼠摄食减少可能与弓状核、下丘脑腹外侧区和下丘脑腹内侧核CB1受体和c-Fos表达减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摄食行为 下丘脑 c-Fos 型大麻素受体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及其Ⅰ、Ⅱ型受体在人类肾小球疾病中的表达及促使肾组织硬化的机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戚其学 张玉侠 +2 位作者 王力芬 赵霞 冯婕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25-127,152,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TGF-βRⅠ、Ⅱ)在人类肾小球疾病中的肾内表达位点及其与各肾小球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22例,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MPGN)6例,局灶节段性肾小...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TGF-βRⅠ、Ⅱ)在人类肾小球疾病中的肾内表达位点及其与各肾小球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22例,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MPGN)6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GS)9例,膜性肾病(MN)4例中TGF-β1、TGF-βRⅠ、Ⅱ的表达。结果TGF-β1、TGF-βRⅠ、Ⅱ在各肾小球疾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各组中MPGN表达均呈强阳性,差异显著(P<0.05);各组球-管染色强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TGF-β1、TGF-βRⅠ、Ⅱ的过度表达参与肾小球疾病的进展;其在肾小球、小管及间质细胞均有表达位点,但在肾小管-间质表达呈强阳性,而肾小球呈弱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 肾内表达位点 免疫组化
下载PDF
清道夫受体B类Ⅰ型的细胞生物学和功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红 陈琪 《医学综述》 2007年第20期1534-1536,共3页
清道夫受体B类Ⅰ型是高密度脂蛋白受体,主要分布于肝脏和生成类固醇激素的组织。它与高密度脂蛋白以高亲和性结合,还可与天然的低密度脂蛋白、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磷脂酰丝氨酸、阴离子磷脂等结合,对胆固醇和胆固醇... 清道夫受体B类Ⅰ型是高密度脂蛋白受体,主要分布于肝脏和生成类固醇激素的组织。它与高密度脂蛋白以高亲和性结合,还可与天然的低密度脂蛋白、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磷脂酰丝氨酸、阴离子磷脂等结合,对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的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可影响胞质膜胆固醇的分布,改变膜结构,从而影响多种生理和病理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道夫受体B类 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