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联合神经康复治疗脑瘫患儿的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晨 李海贝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联合神经康复治疗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180例脑瘫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鼠神经生长...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联合神经康复治疗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180例脑瘫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联合神经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语言功能(S-S法)评分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PI、V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ADL、GMFM、S-S法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I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V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神经康复治疗脑瘫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ADL、GMFM、S-S法评分,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优于单纯神经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患儿 穴位注射 鼠神经生长因子 日常生活能力 脑血流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醒神调形针刺法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临床研究
2
作者 马晓丽 张思雨 刘清伟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8期156-163,共8页
目的:观察醒神调形针刺法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106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3例,2组均给予控制血压及血糖、调节血脂、防止血小板聚集等基础治疗,并予痉挛期康复方案干... 目的:观察醒神调形针刺法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106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3例,2组均给予控制血压及血糖、调节血脂、防止血小板聚集等基础治疗,并予痉挛期康复方案干预,观察组加予醒神调形针刺法治疗,2组均干预4周。治疗前后评定中医证候评分、上下肢痉挛状态[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表(FMA)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检测肱二头肌、股四头肌的表面肌电均方根(RMS)值、脑血管血流速度指标[大脑中动脉(MCA)、后动脉(PCA)、椎动脉(VA)、前动脉(ACA)、基底动脉(BA)]以及血管活性物质指标[血浆内皮素(ET-1)、6-酮-前列环素F1α(6-K-PGF_(1α))、血栓素B_(2)(TXB_(2))、一氧化氮(NO)]。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8.68%,对照组总有效率69.8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肢体麻木、头痛、头晕目眩、肢体颤抖、目珠震动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以上8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上肢、下肢的痉挛状态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肢、下肢痉挛状态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M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肱二头肌、股四头肌的表面肌电RMS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肱二头肌、股四头肌的表面肌电RMS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CA、PCA、ACA、BA、VA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CA、PCA、ACA、BA、VA均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ET-1、TXB_(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NO、6-K-PGF_(1α)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ET-1、TXB_(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NO、6-K-PGF_(1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疗法和康复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醒神调形针刺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可有效缓解患肢的痉挛状态,提高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升脑血管血流速度,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肢体痉挛 气虚血瘀证 醒神调形针刺法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脑血管血流速度 血管活性物质
下载PDF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涛 刘琨 +3 位作者 李佩芳 孙培养 吴杰 刘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2015年1月—2020年11月在医院治疗的6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进行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2015年1月—2020年11月在医院治疗的6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进行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肌张力变化,脑血流变化,整体功能状态。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73.33%(22/30)(P<0.05);观察组治疗后,进行NIHSS量表评定,发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进行FMA量表、ADL量表评定,结果发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分中,患侧上肢的腕屈肌、肘屈肌,患侧下肢的踝屈肌、膝伸肌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大脑前动脉、后动脉、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进行SIAS量表评定,发现在肢体运动功能、肌张力、躯干平衡、感觉、健侧肢体功能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增加脑血流量,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改善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减轻肢体痉挛,提高整体功能状态,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康复训练 缺血性中风 临床疗效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血流
下载PDF
脑循环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脑电变化与脑血流分析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小六 赵静 +2 位作者 毕霞 杜国君 吉洁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0年第4期652-654,共3页
目的观察脑循环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脑电、脑血流动力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20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0例脑梗死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 目的观察脑循环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脑电、脑血流动力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20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0例脑梗死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进行脑循环治疗仪连续治疗15 d,进行脑循环治疗仪连续治疗15 d,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脑血管动力学及脑电地形图(BEAM)变化,并通过ADL评价患者功能改变情况。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脑血管动力学变化、脑电地形图(BEAM)观察脑功能变化指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治疗效果,2组采取同样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脑循环治疗仪治疗。结果治疗前2组TCD和BEAM、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TCD(21.0±7.2)vs(27.0±5.9)、BEAM(171±48)vs(202±47)和ADL(78.90±5.98)vs(87.12±5.92)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循环治疗仪能有效增加梗死后脑血流量,增强脑功能活动,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脑梗死 脑循环治疗 脑电图 脑血流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加味对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老年患者脑血流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刘帅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第23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补阳还五汤加味对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老年患者脑血流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诊治的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老年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抽签1∶1原则把患者随... 目的探讨与分析补阳还五汤加味对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老年患者脑血流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诊治的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老年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抽签1∶1原则把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中医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脑血流(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清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变化情况。结果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明显低于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中医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PY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且中医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在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老年患者中的应用能促进改善脑血流状况,也可提高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神经缺损状况,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加味 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 脑血流 血管内皮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大脑中动脉血流增快48例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钱海舟 殷琳玲 +1 位作者 吴智强 杨欢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2-7,共6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大脑中动脉血流轻中度增快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并大脑中动脉血流轻中度增快患者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 目的探讨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大脑中动脉血流轻中度增快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并大脑中动脉血流轻中度增快患者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结束后继续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及临床转归。在治疗后90 d随访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自评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临床转归,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共有92例患者按照要求完成所有观察指标,其中研究组48例,对照组44例。两组人口统计学、血管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NIHSS评分、ADL评分及病变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90 d,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4.00±1.95)分比(4.91±2.08)分;t=-2.16,P=0.033]、ADL评分[(82.71±9.56)分比(76.25±11.47)分;t=2.94,P=0.004]及转归良好率[70.83%(34/48)比50.00%(22/44);χ^(2)=4.18,P=0.041]较对照组显著改善;研究组患者病变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ystolic velocity,Vs)[(152.33±9.58)cm/s比(157.41±11.77)cm/s;t=2.27,P=0.025]及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90.00±8.30)cm/s比(94.45±9.07)cm/s;t=-2.46,P=0.016]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搏动指数(pulsitility index,PI)[(0.97±1.06)比(1.01±1.21);t=1.69,P=0.0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转归不良组比较,转归良好组患者出院后NIHSS评分及ADL评分均降低(均P<0.001),且转归良好组患者采用序贯疗法比例更高[60.70%(34/56)比38.90%(14/36);χ^(2)=4.18,P=0.041]。结论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大脑中动脉血流轻中度增快患者,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病变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并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显著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血流动力学 大脑中动脉 神经系统 血流速度 日常生活活动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原文传递
认知训练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长春 徐心耕 +2 位作者 汪周兵 唐小军 朱俊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6年第5期817-819,827,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训练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及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仅接受AD的常规药物治疗,而研... 目的探讨认知训练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及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仅接受AD的常规药物治疗,而研究组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认知训练。两组的治疗周期为12周。治疗结束后,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用动脉自旋标记核磁共振(ASLMRI技术)测量其脑血流情况。结果 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ADL评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升高,ADL评分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MMSE评分和双侧额叶皮质及皮质下、双侧颞叶皮质及皮质下的脑血流量高与对照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结合认知训练可以更好地改善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及脑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训练 阿尔茨海默病 日常生活能力 认知功能 脑血流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