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气血和”探析关元穴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
1
作者 惠倩倩 童伯瑛 +1 位作者 靖媛 游世晶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5期139-141,共3页
气血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温煦、防御、气化及营养、滋润的作用。气血充足则筋骨强健,肌肉丰满,面色润泽,反应敏捷,气血失和则百病皆生。关元穴作为任脉腧穴,足三阴、阳明、任脉之会,可补气益血,调理... 气血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温煦、防御、气化及营养、滋润的作用。气血充足则筋骨强健,肌肉丰满,面色润泽,反应敏捷,气血失和则百病皆生。关元穴作为任脉腧穴,足三阴、阳明、任脉之会,可补气益血,调理冲任,保健强壮。当机体皮肤出现衰老现象时,从调和气血入手,使“气血和”以充分荣养、滋润于皮肤,令皮肤荣润细腻、富有光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 关元穴 皮肤衰老
下载PDF
基于五脏相关理论浅析针灸论治皮肤病
2
作者 杨茜媛 杨元庆 解衍龙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8期146-151,共6页
“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人体内部的变化必然在外部有其表现。而中医学强调人体是统一的整体,五脏六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脏腑、气血、经络三者的生理功能协调平衡是身体健康的基本。皮肤作为人体最大、最外层的器官,其健康与否... “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人体内部的变化必然在外部有其表现。而中医学强调人体是统一的整体,五脏六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脏腑、气血、经络三者的生理功能协调平衡是身体健康的基本。皮肤作为人体最大、最外层的器官,其健康与否理应与五脏六腑息息相关。以此原理,基于五脏相关学说,本文阐述皮肤病的病因病机,探讨针灸治疗皮肤病的取穴思路,并附病案一篇,旨在为针灸治疗皮肤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相关理论 皮肤病 针灸 取穴
下载PDF
揿针围攻法联合穴位艾灸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林周美 罗翔 罗绍芳 《河南中医》 2024年第2期300-305,共6页
目的:观察揿针围攻法联合穴位艾灸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limb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LLASO)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兴国县人民医院诊治的LLASO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 目的:观察揿针围攻法联合穴位艾灸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limb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LLASO)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兴国县人民医院诊治的LLASO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另给予揿针围攻法联合穴位艾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疼痛持续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证候积分、小腿和足趾皮温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有效率为93.94%,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肢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cy水平低于对照组,ABI、小腿皮温及足趾皮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围攻法联合穴位艾灸能减轻LLASO患者疼痛,减少疼痛持续时间,改善下肢血液循环、焦虑情绪,提高ABI、小腿皮温、足趾皮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揿针围攻法 穴位艾灸 疼痛 踝肱指数 皮温
下载PDF
基于项目化管理降低慢性胃炎患者穴位贴敷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4
作者 王倩 王捷虹 沙志惠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5期23-30,共8页
目的基于项目化管理降低慢性胃炎患者穴位贴敷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为临床操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取倾向性得分匹配方式,1:1匹配找对照。最后选取消化内科2021年10月—2022年3月实施穴位贴敷的235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干预组... 目的基于项目化管理降低慢性胃炎患者穴位贴敷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为临床操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取倾向性得分匹配方式,1:1匹配找对照。最后选取消化内科2021年10月—2022年3月实施穴位贴敷的235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干预组(贴敷2215次),进行项目化管理;2020年10月—2021年3月进行穴位贴敷的235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贴敷2215次),采用传统模式进行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穴位贴敷的专项工作质量管理结果、相关性皮肤损伤情况、揭除时疼痛评分。结果通过采用项目化管理模式,总体目标达成率达到93.27%,整体进步率达到63.95%,较好地完成了目标,并取得预期成效。干预组的质量监控结果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皮肤发红和总的皮肤损伤发生率、撕除穴位贴敷时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项目化管理的质量可以提升穴位贴敷专项质量管理情况,改善与穴位贴敷的相关性皮肤损伤情况,缓解撕除穴位贴敷时的痛苦,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同时提升中医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化管理 慢性胃炎 穴位贴敷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护理质量
下载PDF
揿针疗法在恶性肿瘤化疗后气虚型便秘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许金钗 廖小方 +6 位作者 杨慧红 江慧萍 蒋俊燕 方昉 刘建阳 许远 金梦丽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8期1245-1247,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皮部与腧穴相结合”理论的揿针疗法干预恶性肿瘤化疗后气虚型便秘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本院肿瘤内科化疗后气虚型便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西药(枸... 目的探讨基于“皮部与腧穴相结合”理论的揿针疗法干预恶性肿瘤化疗后气虚型便秘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本院肿瘤内科化疗后气虚型便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西药(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通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基于“皮部与腧穴相结合”理论的揿针疗法辅助通便治疗。比较两组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患者便秘程度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AC-SYM评分和患者便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C-SYM评分和患者便秘程度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皮部与腧穴相结合”理论的揿针疗法干预恶性肿瘤化疗后气虚型便秘,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缓解了便秘症状,减轻了便秘程度,提高了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气虚型便秘 皮部 腧穴 揿针疗法 疗效
下载PDF
膝三针电针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谭钰静 朱英 +2 位作者 龙媛 杨宇轩 戴煜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69-74,共6页
目的:探讨膝三针电针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纳入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就诊的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艾瑞昔布片治疗,治疗组给予膝... 目的:探讨膝三针电针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纳入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就诊的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艾瑞昔布片治疗,治疗组给予膝三针电针结合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3周后对比两组的VAS评分、WOMAC评分、总有效率及血清中细胞因子IL-6、TNF-α、IL-1β水平的变化情况,随后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WOMAC总评分比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过治疗后血清中的IL-6、TNF-α、IL-1β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90.00%(27/30),对照组为73.33%(2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三针电针联合穴位贴敷组与艾瑞昔布片组均可改善KOA患者的膝关节活动障碍,减轻膝关节疼痛,以及下调血清中的炎性因子。膝三针电针联合穴位贴敷的临床疗效较艾瑞昔布片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延缓KOA病情进展,其疗效机制与血清中IL-6、TNF-α、IL-1β水平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膝三针 电针 穴位贴敷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火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囊肿型痤疮疗效观察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陈英 洪丹 林彬彬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第12期45-48,共4页
目的 分析火针+穴位埋线方法 在囊肿型痤疮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可行性以及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86例囊肿型痤疮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取火针+穴位埋... 目的 分析火针+穴位埋线方法 在囊肿型痤疮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可行性以及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86例囊肿型痤疮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取火针+穴位埋线治疗干预,总结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皮损评分更低(P<0.05);两组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分析结果 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角质层含水量、皮肤粘脱蛋白质含量、经皮水分丢失情况整体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囊肿型痤疮患者随访一年结果 显示,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囊肿型痤疮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在常规用药方案基础上实施火针+穴位埋线治疗方法 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并且该疗法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可显著改善皮损状态、预防疾病复发,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型痤疮 火针 穴位埋线 皮肤屏障功能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外敷复方紫草油合剂治疗穴位贴敷所致皮肤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刘婷 周礼 李涓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7期107-109,共3页
目的研究复方紫草油合剂对穴位贴敷所致皮肤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骨伤科住院期间因穴位贴敷造成皮肤损伤的60例患者,通过应用改良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AD)量表进行评定,比... 目的研究复方紫草油合剂对穴位贴敷所致皮肤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骨伤科住院期间因穴位贴敷造成皮肤损伤的60例患者,通过应用改良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AD)量表进行评定,比较复方紫草油合剂外敷损伤皮肤与普通消毒损伤皮肤的疗效。结果通过7 d的治疗,复方紫草油合剂组和普通消毒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29/30)和90.00%(27/30),2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紫草油合剂对穴位贴敷所引起的皮肤瘙痒、发红甚至破损的修复有积极的意义,能缩短皮肤破损修复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紫草油合剂 穴位贴敷 皮肤不良反应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耳穴贴压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龙庆 李俊 +1 位作者 闻永 李艳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12期1293-1298,共6页
目的在肛周封闭治疗基础上,观察耳穴贴压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慢性肛周湿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40例,脱落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亚甲蓝混合液肛周封闭治疗,观察... 目的在肛周封闭治疗基础上,观察耳穴贴压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慢性肛周湿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40例,脱落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亚甲蓝混合液肛周封闭治疗,观察组另予耳穴贴压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另予单纯耳穴贴压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肛周瘙痒程度评分、肛周潮湿程度评分、肛周皮损面积评分、肛周皮损形态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肛周瘙痒程度评分、肛周潮湿程度评分、肛周皮损面积评分、肛周皮损形态评分、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肛周封闭治疗基础上,耳穴贴压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肛周湿疹可有效缓解肛周瘙痒和潮湿的症状,改善肛周局部皮损形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优于单一耳穴贴压,且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疗法 耳穴贴压 埋线 湿疹 瘙痒 皮损
下载PDF
应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比较颈型颈椎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颈背部皮肤微循环特征
10
作者 杨广印 杨素音 +4 位作者 罗来 刘淑如 叶笑然 周丽莉 兰彩莲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9期1023-1026,1058,共5页
目的:利用激光散斑皮肤血流灌注成像技术测定颈型颈椎病患者颈背部皮肤微循环灌注量(MBPU),并与健康受试者比较,总结与颈型颈椎病相关的压痛敏化部位的皮肤微循环灌注特征规律。方法:对颈型颈椎病患者35例和健康受试者30例的颈、背部进... 目的:利用激光散斑皮肤血流灌注成像技术测定颈型颈椎病患者颈背部皮肤微循环灌注量(MBPU),并与健康受试者比较,总结与颈型颈椎病相关的压痛敏化部位的皮肤微循环灌注特征规律。方法:对颈型颈椎病患者35例和健康受试者30例的颈、背部进行皮肤微循环灌注量测定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颈侧上区块(C_(2)~C_(5)水平)、颈侧下区块(C_(6)~C_(7)水平)和背侧区块(T_(1)~T_(3)水平)的皮肤MBPU特征。结果:两组颈侧上区块平均MBPU高于颈侧下区块和背侧区块,颈侧上外区块平均MBPU高于颈侧上内区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椎病组颈侧上区块内的高低微循环灌注量落差显著高于颈侧下区块和背侧区块(P<0.01)。与健康组比较,颈椎病组颈侧上区块、颈侧上外区块的皮肤平均MBPU升高(P<0.05)。结论:颈型颈椎病颈侧上区块具有高微循环灌注量和微循环灌注量高低落差较大的特征,可为颈型颈椎病敏化部位的定位提供借鉴;颈侧上外区块的高微循环灌注量特征,可为颈型颈椎病敏化部位提供更为精确的定位,为针灸临床精准治疗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激光散斑成像技术 皮肤微循环灌注量 穴位敏化
下载PDF
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按摩对血液透析后皮肤瘙痒患者症状恢复的影响
11
作者 孙汉瑛 李志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0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按摩对血液透析后皮肤瘙痒患者症状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后皮肤瘙痒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对症处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按摩对血液透析后皮肤瘙痒患者症状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后皮肤瘙痒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对症处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药熏洗和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瘙痒症状恢复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发作频率(0.83±0.11)次/d、持续时间(1.24±0.31)min/次均低于对照组的(1.46±0.25)次/d和(2.08±0.49)min/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评分(7.18±1.06)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8.14±1.1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1.22±1.35)分和(12.43±1.3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后皮肤瘙痒治疗中联合中药熏洗和穴位按摩可以减轻瘙痒症状,提高疗效,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皮肤瘙痒 中药熏洗 穴位按摩 症状恢复
下载PDF
白芥子涂方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成勇 吴文忠 +6 位作者 房翳恭 秦珊 刘兰英 王和生 张聪 陈栋 史丹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5-568,共4页
目的观察白芥子涂方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的疗效,以及疗效与皮肤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所纳入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于三伏天期间进行贴敷,第1年基线期所有患者在(肺俞、心俞、膈俞)对照穴位上进行低剂量药物穴位贴敷,第2年患者随机分为对... 目的观察白芥子涂方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的疗效,以及疗效与皮肤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所纳入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于三伏天期间进行贴敷,第1年基线期所有患者在(肺俞、心俞、膈俞)对照穴位上进行低剂量药物穴位贴敷,第2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安慰剂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继续在对照穴位上进行低剂量药物穴位贴敷,安慰剂组在肺俞、心俞、膈俞进行低剂量药物穴位贴敷,试验组在肺俞、心俞、膈俞进行正常剂量药物穴位贴敷,观察穴位贴敷治疗后患者哮喘发作次数、肺功能以及皮肤反应的变化情况。结果基线期试验组、安慰剂组、对照组3组患者哮喘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期试验组患者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慰剂组、对照组患者哮喘发作次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5年、2016年初伏前比较,3组患者肺功能(MMEF、FEF25、FEF50、FEF75)无明显差异;2017年初伏前,试验组肺功能明显改善(P<0.05~0.01),优于安慰剂组、对照组(P<0.05~0.01)。与基线期穴位贴敷相比,试验期试验组患者贴敷部位皮肤刺激性强度明显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慰剂组、对照组患者贴敷部位皮肤刺激性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芥子涂方穴位贴敷能有效改善哮喘患者的小气道功能,从而减少哮喘的发作,其疗效与贴敷后出现皮肤刺激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芥子涂方 穴位贴敷 皮肤反应 哮喘
下载PDF
实验大鼠常用经穴检测与定位 被引量:43
13
作者 郑利岩 张小卿 +3 位作者 王熙 刘佳玉 于杰 崇菲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58-2060,共3页
目的:客观确定实验大鼠常用经穴。方法:应用皮肤电阻导电量测定及声测经络技术,将导电量较大、声波波幅值较高点确定为经穴点。并通过经穴-脏腑效应实验,验证其生理功能。结果:大鼠经穴皮肤导电量较经穴旁对照点大(P<0.01);声波波幅... 目的:客观确定实验大鼠常用经穴。方法:应用皮肤电阻导电量测定及声测经络技术,将导电量较大、声波波幅值较高点确定为经穴点。并通过经穴-脏腑效应实验,验证其生理功能。结果:大鼠经穴皮肤导电量较经穴旁对照点大(P<0.01);声波波幅值较经穴旁对照点高(P<0.01);经穴能够产生脏腑效应。结论:大鼠经穴与人体经穴具有相同的生物物理学特性,并有相应的生理功能,有类似人体的经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穴位标准 皮肤导电量 声测经络
下载PDF
胃下垂患者穴位伏安曲线的定性定量分析 被引量:29
14
作者 王彩虹 沈雪勇 +1 位作者 张海蒙 邱静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13-415,共3页
对 2 1名胃下垂患者和 6 7名正常人 5 2 6 4条穴位伏安曲线的定性定量分析 ,结果显示 :(1)人体穴位及对照点伏安曲线具有非线性和惯性两大特征 ;(2 )与对照点比较 ,穴位的低阻抗特征并非普遍存在 ,而穴位的低惯性特征较具普遍性 ;(3)观... 对 2 1名胃下垂患者和 6 7名正常人 5 2 6 4条穴位伏安曲线的定性定量分析 ,结果显示 :(1)人体穴位及对照点伏安曲线具有非线性和惯性两大特征 ;(2 )与对照点比较 ,穴位的低阻抗特征并非普遍存在 ,而穴位的低惯性特征较具普遍性 ;(3)观察组梁丘穴的惯性面积和伏安面积 2项指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0 1,P <0 .0 1)。结果提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下垂 穴位伏安曲线 电皮肤反应 定性定位分析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患者穴位贴敷治疗中皮肤反应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超武 袁琛 刘桂颖 《天津中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398-402,共5页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探讨穴位贴敷治疗中皮肤反应程度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根据323例哮喘患者贴敷后的皮肤反应程度分为无反应组、轻度反应组、中度反应组和重度反应组,分析各组在不同时间点主要症状积...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探讨穴位贴敷治疗中皮肤反应程度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根据323例哮喘患者贴敷后的皮肤反应程度分为无反应组、轻度反应组、中度反应组和重度反应组,分析各组在不同时间点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冬季发病次数的变化规律。[结果]各组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ACT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治疗后与6个月后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冬季发作次数的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症状积分、ACT评分在治疗后各时间点中,无反应组与轻、中、重各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症状积分、FEV1在6个月后,无反应组分别与轻、中、重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症状积分、ACT评分、次要症状评分、FEV1在治疗6个月后,轻、中度反应组与重度反应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哮喘临床疗效确切,同时具有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贴敷治疗中皮肤反应程度与临床疗效具有相关性,有皮肤反应各组在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上均优于无反应组,轻、中、重各反应组在近期疗效上无统计学意义,但远期疗效上轻、中度皮肤反应优于重度皮肤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穴位贴敷 皮肤反应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温和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天枢穴P2RX_7的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艳 赵继梦 +6 位作者 关鑫 张建斌 窦传字 施征 刘慧荣 王晓梅 吴焕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3期389-394,共6页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C)是艾灸治疗的有效病症,本研究从艾灸作用的始动环节与穴位响应密切相关的角度,探讨温和灸的对穴区P2X嘌呤受体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6只、模型组14只。采用自由饮用4%葡聚糖硫酸钠(DSS...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C)是艾灸治疗的有效病症,本研究从艾灸作用的始动环节与穴位响应密切相关的角度,探讨温和灸的对穴区P2X嘌呤受体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6只、模型组14只。采用自由饮用4%葡聚糖硫酸钠(DSS)法建立UC模型,连续饮用7天后,取2只大鼠进行模型鉴定,造模成功后将剩下的12只大鼠随机分成UC组、UC+温和灸组,第8天改为自由饮用1%DSS溶液,第8天开始采用温和灸天枢穴(双)干预7天,每天10 min。疗程结束后,称量大鼠体质量、取双侧天枢穴皮肤,采用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对P2RX7的蛋白检测,从分子水平观察温和灸对天枢穴皮肤的作用;采用q RT-PCR的方法检测P2RX7在天枢穴皮肤中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UC组体质量于第4天开始明显降低(P<0.05),天枢穴P2RX7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天枢穴皮肤中主要分布在真皮层皮脂腺中的P2RX7明显减少(P<0.05)。与UC组比较,UC+温和灸组在第8天明显增加(P<0.05),天枢穴P2RX7基因m RNA表达水平增高(P<0.05),天枢穴皮肤P2RX7主要分布在皮脂腺中的明显增加(P<0.05)。温和灸干预后所增加体重与天枢穴P2RX7免疫组化IOD值的相关系数r=0.823(P<0.05)。结论:温和灸能明显增加UC大鼠体重,其起效的机制可能与上调天枢穴位皮肤P2X嘌呤受体7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温和灸 天枢穴区 P2RX7
下载PDF
阳虚质主观怕冷与客观体表温度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2
17
作者 徐福平 罗翠文 +1 位作者 孙晨 杨志敏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41-1644,共4页
目的研究阳虚质人群主观怕冷与客观体表温度的关系,及其与阳气有关的主要穴位温度的变化特点。方法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将受试者分为阳虚质组和平和质组,对受试者采用红外热像诊断系统进行全身共5幅热像图采集并记录61个区... 目的研究阳虚质人群主观怕冷与客观体表温度的关系,及其与阳气有关的主要穴位温度的变化特点。方法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将受试者分为阳虚质组和平和质组,对受试者采用红外热像诊断系统进行全身共5幅热像图采集并记录61个区位的红外热值平均值,应用红外线温度计对24个与阳气相关的特定穴位进行体表温度测量,比较阳虚质与平和质两组间体表温度和主要穴位温度差异。结果阳虚质组在左/右上臂前、左/右上臂后、右肩前、左/右肩后、左腋窝、右肘窝、左/右足跟、左脚趾部位温度数值显著小于平和质组(P<0.05),阳虚质组膻中、中脘、神阙、大椎、左膏肓、右膏肓和腰阳关穴位体表温度显著低于平和质组(P<0.05)。结论阳虚质人群有主观怕冷和局部体表温度降低的特点,并且膻中、中脘、神阙等穴位温度热值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虚质 体表温度 穴位
下载PDF
白芥子不同配比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的皮肤反应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崔淑华 李娜 +2 位作者 邢燕军 耿文婧 赵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2636-2638,共3页
目的:研究白芥子不同配比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所出现的皮肤反应与疗效之间关系。方法:将所纳入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贴敷药物中除白芥子外,余药相同。A组全部为生白芥子,B组生白芥子、炒白芥子各半,C... 目的:研究白芥子不同配比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所出现的皮肤反应与疗效之间关系。方法:将所纳入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贴敷药物中除白芥子外,余药相同。A组全部为生白芥子,B组生白芥子、炒白芥子各半,C组全部为炒白芥子。三伏天穴位贴敷,每伏贴敷一次,共3次。观察由不同配比白芥子而引起的皮肤反应以及各组疗效。结果:穴位贴敷后A、B、C3组皮肤反应积分依次降低,3组皮肤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3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90.00%、73.33%,3组疗效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生白芥子比例增加3组患者皮肤反应逐渐加重,但并非皮肤反应越强疗效越显著,适度的皮肤反应即可达到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芥子 穴位贴敷 支气管哮喘 皮肤反应 疗效
下载PDF
穴位对氨茶碱经皮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建平 徐斌 杨彬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5-357,共3页
目的 :研究不同穴位皮肤经皮吸收药物的作用差异。方法 :观察组分别选择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常用穴———“肺俞”和“膻中”为用药部位 ;对照组以背部非穴位点为用药部位 ,测定氨茶碱贴剂给药后皮肤穴位电阻和血药浓度。结果 :与对照... 目的 :研究不同穴位皮肤经皮吸收药物的作用差异。方法 :观察组分别选择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常用穴———“肺俞”和“膻中”为用药部位 ;对照组以背部非穴位点为用药部位 ,测定氨茶碱贴剂给药后皮肤穴位电阻和血药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肺俞”和“膻中”给药后皮肤电阻较低 ,氨茶碱透皮浓度较高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肺俞”和“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氨茶碱 经皮吸收 影响 支气管哮喘 肺俞 膻中 血药浓度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治疗小鼠皮肤衰老的有效性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廖勇梅 熊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21-724,共4页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皮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羟脯氨酸(HYP)、丙二醇(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黄芪注射组和生理盐水注射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以外,剩余45只小...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皮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羟脯氨酸(HYP)、丙二醇(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黄芪注射组和生理盐水注射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以外,剩余45只小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制作衰老模型。造模21 d后,黄芪组小鼠两侧足三里穴分别注射黄芪注射液0.01m L/d,生理盐水组小鼠在相同穴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进行21 d后,对全部小鼠血清和皮肤组织SOD活性、HYP含量、MD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与皮肤组织中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组小鼠血清与皮肤组织SOD活性、HYP含量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生理盐水组小鼠血清与皮肤组织中的各项指标也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但效果相比黄芪组稍差。结论黄芪穴位注射对D-半乳糖引起的皮肤衰老具有一定的预防与延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穴位注射 D-半乳糖 皮肤衰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