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火灸与热敏灸 被引量:12
1
作者 徐琳琳 马铁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1期130-132,共3页
雷火灸从灸材、灸具方面着手,加入中药改变灸条配方组成,重视灸力渗透性,火力猛、药力峻、起效快;热敏灸从施灸部位及方式方法着手,寻找热敏化腧穴,改变施灸过程,重视循经感传;均系改进普通艾灸法的悬灸法,均可提升疗效。雷火灸效力刚猛... 雷火灸从灸材、灸具方面着手,加入中药改变灸条配方组成,重视灸力渗透性,火力猛、药力峻、起效快;热敏灸从施灸部位及方式方法着手,寻找热敏化腧穴,改变施灸过程,重视循经感传;均系改进普通艾灸法的悬灸法,均可提升疗效。雷火灸效力刚猛,要考虑患者承受能力,因改制灸条而使治疗成本提高,增加治疗费用;手法繁多,实际临床大多为节省人力,仅使用温和灸法,客观上限制了更广泛的应用。热敏灸虽所需灸材便捷廉价,手法较为简洁;每种疾病需要先探寻不同热敏穴,耗时较长,比较依赖患者灸感,在现实操作中略有局限;腧穴热敏性机制也不够清楚,理论体系尚待完善。二者均系对普通艾灸法改进的有益尝试,各具特色,临床疗效满意,虽然还有些许不足,然瑕不掩瑜,期待有更多研究改进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火灸 热敏灸 灸材 灸具 热敏化腧穴 循经感传 悬灸 针灸理疗
下载PDF
运用张缙教授循经感传学术经验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梅成 张国贤 章一鸣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21期188-189,共2页
目的观察内关穴用循经感传针刺法和传统针刺法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从而不断优化针刺治疗方案。方法将70例阵发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分别是治疗组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内关穴循经感传针刺法治疗,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 目的观察内关穴用循经感传针刺法和传统针刺法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从而不断优化针刺治疗方案。方法将70例阵发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分别是治疗组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内关穴循经感传针刺法治疗,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四周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心电图改善和临床疗效方面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经感传针刺法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房颤 内关穴 循经感传 针刺手法
下载PDF
外加电脉冲在经络内外传导差别的相关函数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易受乡 常小荣 +4 位作者 林亚平 李伟伦 王履华 严洁 姚雪祥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47-50,共4页
由手阳明大肠经和足少阳胆经的合谷、足临泣穴输入一定参数电脉冲S_Ⅰ和S_Ⅱ。从这两条经的手三里、阳陵泉(远心段)和臂臑、风市(近心段)4穴及其左右对照点记录输出(响应)脉冲。用信号处理机对输入和响应脉冲作自相关函数(AF)分析。从A... 由手阳明大肠经和足少阳胆经的合谷、足临泣穴输入一定参数电脉冲S_Ⅰ和S_Ⅱ。从这两条经的手三里、阳陵泉(远心段)和臂臑、风市(近心段)4穴及其左右对照点记录输出(响应)脉冲。用信号处理机对输入和响应脉冲作自相关函数(AF)分析。从AF图上测取τ、r、T作为分析指标。结果表明输入与输出脉冲AF图有显著差别。S_Ⅰ输出脉冲T、τ值大于对照点;SⅡ输出脉冲τ、r值高于对照点(部分节段P<0.05)。说明电脉冲在经络内外传导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感传 手阳明大肠经 足少阳胆经
下载PDF
浅论循经感传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月铭 马铁明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第5期70-72,共3页
循经感传在经络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古人创立经络理论的重要依据,是针灸发展史上关键的一步。因此,本研究收集了近些年有关于循经感传的文献,通过对循经感传研究进展的总结分析,分别从循经感传的机制研究(肥大细胞论、电生理系统论、... 循经感传在经络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古人创立经络理论的重要依据,是针灸发展史上关键的一步。因此,本研究收集了近些年有关于循经感传的文献,通过对循经感传研究进展的总结分析,分别从循经感传的机制研究(肥大细胞论、电生理系统论、筋膜结缔组织论、容积传输理论等)、激发方法(刺法和灸法)、临床研究(针刺镇痛以及针刺麻醉等)方面进行简单客观的介绍,旨在为以后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感传 发生机制 激发方法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李志道教授“驾驭针感法”治疗失眠经验撷粹
5
作者 姜晓涵 焦召华 李志道 《天津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0期1251-1254,共4页
探讨影响针感强弱的因素、驾驭针感强弱的方法以及“驾驭针感法”在针刺治疗失眠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李志道教授认为,针感的强弱与传导控制是针刺产生疗效的关键因素。在治疗中,医者应依据患者体质、病情和对针刺的耐受程度,在反复沟通... 探讨影响针感强弱的因素、驾驭针感强弱的方法以及“驾驭针感法”在针刺治疗失眠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李志道教授认为,针感的强弱与传导控制是针刺产生疗效的关键因素。在治疗中,医者应依据患者体质、病情和对针刺的耐受程度,在反复沟通和试探的基础上调整出强弱适宜的针感,选择性地使针感传导至相应病所,方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驾驭针感法 循经感传 局部酸胀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俞红五主任“循经感传针法”治疗面肌痉挛经验总结
6
作者 许青青 俞红五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2期123-126,共4页
面肌痉挛是面部神经被血管压迫导致的面部不由自主地抽搐类疾病。西医治疗此病多采用手术,但有一定风险,多数患者难以接受。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俞红五主任医师认为面肌痉挛的病位在手足阳明经筋,而以脉络空虚为本,核心病机以风... 面肌痉挛是面部神经被血管压迫导致的面部不由自主地抽搐类疾病。西医治疗此病多采用手术,但有一定风险,多数患者难以接受。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俞红五主任医师认为面肌痉挛的病位在手足阳明经筋,而以脉络空虚为本,核心病机以风为主。俞红五主任医师通过数十载临床经验,总结面肌痉挛患者用“循经感传针法”进行治疗的疗效显著。“循经感传针法”是指以“侧三里穴(健侧)、侧下三里穴(健侧)、翳风穴(患侧)、合谷穴(双侧)”选穴组方;针刺患侧合谷穴后,运用小幅度、高频率的上下震动手法,诱发循经感传,从而使气至病所,实现祛其外邪、补其内虚之目的。文章通过案例,介绍俞红五主任治疗面肌痉挛的成功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感传针法 面肌痉挛 临床经验
下载PDF
中国与瑞典科学家联手破解循经感传现象之谜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维波 荣培晶 +1 位作者 赵晏 韩立炜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0-282,285,共4页
循经感传现象是刺激穴位后沿经脉路线出现的感觉敏感现象,这个现象与早就为我们祖先所知而今天却被大多数人忽略的经络有关,古代医学家称之为“得气”,《内经》明文记载:“中气穴,则针游于巷”,现在则称为循经感传现象。在最新一... 循经感传现象是刺激穴位后沿经脉路线出现的感觉敏感现象,这个现象与早就为我们祖先所知而今天却被大多数人忽略的经络有关,古代医学家称之为“得气”,《内经》明文记载:“中气穴,则针游于巷”,现在则称为循经感传现象。在最新一期的《中国结合医学杂志》英文版中,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和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共同署名发表了题为“用外周组织的容积传输理解循经感传现象”的长篇特约文章,介绍了他们运用国际上最新形成的容积传输理论,结合国内经络研究的多项成果,对循经感传现象进行科学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感传现象 容积传输 组织液通道 经络 针刺
原文传递
感传针法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8
作者 汤康敏 明树人 +2 位作者 冯琦钒 江帆 陈跃来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35-37,51,共4页
目的:评价感传针法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OA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感传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感传针法治疗,观察周期为1周。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膀胱过度活动症问卷调... 目的:评价感传针法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OA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感传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感传针法治疗,观察周期为1周。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膀胱过度活动症问卷调查表(OABSS)评价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生活质量评估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73%和19.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OABSS尿频评分、尿急评分、总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OABSS尿急评分、总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治疗前后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传针法能有效改善OAB患者的排尿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症 针刺 循经感传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针刺合谷对循经远端穴位经皮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龚萍 张明敏 +1 位作者 黄光英 王伟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60-763,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合谷穴和旁开非穴位对同一条经络上穴位和非穴位的经皮氧分压(tc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tc-PaCO2)的影响,为循经感传现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仪,分别对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3次检测:针刺右侧非穴位,观察同侧穴位... 目的观察针刺合谷穴和旁开非穴位对同一条经络上穴位和非穴位的经皮氧分压(tc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tc-PaCO2)的影响,为循经感传现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仪,分别对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3次检测:针刺右侧非穴位,观察同侧穴位(非合谷-曲池组);针刺对侧穴位,观察同侧穴位(合谷-曲池组);针刺右侧穴位,观察同侧非穴位(合谷-非曲池组)。记录并比较每组针刺前及针刺后1min、5min、10min的tcPaO2、tcPaCO2值的变化。结果针刺前及针刺后1min各组tcPaO2、tcPaCO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后5min,合谷-曲池组、合谷-非曲池组tcPaO2、tcPa-CO2值均较本组治疗前及同时间点非合谷-曲池组显著升高(P<0.01或P<0.05)。针刺后10min,合谷-曲池组tcPaO2较本组针刺前及同时间点非合谷-曲池组升高(P<0.01);合谷-非曲池组tcPaO2值下降并低于针刺5min(P<0.05),但仍高于本组针刺前及同时间点非合谷-曲池组(P<0.01);合谷-曲池组tcPaCO2升高并与本组针刺前、针刺后5min及同时间点合谷-非曲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合谷-非曲池组tcPaCO2值则较针刺后5min升高(P<0.01)。非合谷-曲池组针刺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合谷穴可持续升高远端穴位处和非穴位处的tc-PaO2、tcPaCO2,而针刺非穴位则对远端穴位处和非穴位处的tcPaO2、tcPaCO2无影响,提示了循经感传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氧分压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循经感传 针刺 合谷 曲池
原文传递
感传针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嘉心 陈跃来 +1 位作者 郭霞 王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78-1180,共3页
目的:评价感传针法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感传针组60例(包含2例脱落)与西药组60例(包含3例脱落)AR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10d为1个疗程,期间访视3次。结果:第3次访视时,两组AR患者症状... 目的:评价感传针法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感传针组60例(包含2例脱落)与西药组60例(包含3例脱落)AR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10d为1个疗程,期间访视3次。结果:第3次访视时,两组AR患者症状总评分及各项主要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其中感传针组症状总评分及喷嚏症状评分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感传针组在AR患者症状总评分、喷嚏及流涕症状评分的改善程度上显著优于西药组(P<0.05)。第3次访视时,感传针组AR患者体征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感传针组总有效率91.38%,西药组总有效率71.93%;感传针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感传针法短期内能有效改善AR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其中对喷嚏症状疗效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感传针法 变应性鼻炎 疗效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建党 郑念祖 +1 位作者 靳琦 陈跃来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90-1592,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并对针刺作用效应规律进行总结。方法:纳入108例已完成10次针刺治疗,且疗效满意停止治疗的AR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电话和网络平台(电子邮件或微信问卷)随访,分别于治疗后3、... 目的:观察分析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并对针刺作用效应规律进行总结。方法:纳入108例已完成10次针刺治疗,且疗效满意停止治疗的AR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电话和网络平台(电子邮件或微信问卷)随访,分别于治疗后3、6、9、12个月4个时间点观察鼻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VAS评分及鼻结膜炎生活质量(RQLQ)评分远期疗效,并记录患者用药情况,所得数据与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针刺治疗结束后患者1年内各随访时间点鼻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总分、VAS评分总分及RQLQ总分中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P<0.01),治疗后3个月总体评分最低。患者1年内药物使用情况较治疗前减少。结论:针刺对AR的疗效至少可维持12个月,疗程结束后即时效果最佳,治疗后3个月为最佳疗效维持期。针刺能有效缓解AR患者远期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AR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针刺 感传针法 远期疗效
原文传递
气功内证循经感传量表研制思路及其意义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新 章道宁 +3 位作者 张海波 张田 杨秀明 张小豪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609-5613,共5页
循经感传现象研究是经络研究中重要组成部分,气功内证循经感传是近年来循经感传现象研究中的重要方面,至今尚未有明确且被公认的评价工具。文章根据量表研制的原则,阐明基本概念,明确研制步骤,提出气功内证循经感传量表的研制思路与方法... 循经感传现象研究是经络研究中重要组成部分,气功内证循经感传是近年来循经感传现象研究中的重要方面,至今尚未有明确且被公认的评价工具。文章根据量表研制的原则,阐明基本概念,明确研制步骤,提出气功内证循经感传量表的研制思路与方法,强调了气功内证循经感传量表将为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提供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工具,为经络现象和经络实质的研究开辟新路,深化中医独特生命认知方式的研究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功 内证 循经感传 量表研制 条目池构建 改良德尔菲法 半结构访谈 量表测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