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ccessful endovascula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thromboembolic ischemia of the lower limb including the crural arteries 被引量:8
1
作者 Sorin Giusca Dorothea Raupp +2 位作者 Dirk Dreyer Christoph Eisenbach Grigorios Korosoglou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8年第10期145-152,共8页
AIM To examin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6 French(6F) Rotarex~S catheter system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imb ischemia(ALI) involving thromboembolic occlusion of the proximal and mid-crural vessels.METHODS The fi... AIM To examin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6 French(6F) Rotarex~S catheter system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imb ischemia(ALI) involving thromboembolic occlusion of the proximal and mid-crural vessels.METHODS The files of patients in our department with ALI between 2015 and 2017 were examined. In seven patients, the Rotarex~S catheter was used in the proximal segment of the crural arteries. Data related to the clinical examination, Doppler sonography, angiography and followup from these patients were further used for analysis.RESULTS Two patients(29%) had thrombotic occlusion of the common femoral artery, and the remaining five exhibited thrombosis of the 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 and popliteal artery.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was performed in all cases using a 6F Rotarex~S catheter. Additional Rotarex~S catheter thrombectomy due to remaining thrombus formation with no reflow was performed in the anterior tibial artery in two of seven cases(29%), in the tibiofibular tract and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in two of seven cases(29%) and in the tibiofibular tract and fibular artery in the remaining three of seven cases(43%). Ischemic symptoms resolved promptly in all, and none of the patients experienced a procedural complication, such as crural vessel dissection, perforation or thrombus embolization.CONCLUSION Mechanical debulking using the 6F Rotarex~S catheter system may be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option in case of thrombotic or thromboembolic occlusion of the proximal and mid-portion of crural ar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ombus aspiration Rotarex*S mechanical DEBULKING catheter Crural ARTERIES lower LIMB Critical LIMB ISCHEMIA acute occlusion Duplex sonography
下载PDF
Cardiac myxoma shedding leads to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embolism:A case report
2
作者 Xiao-Hu Meng Le-Si Xie +7 位作者 Xu-Pin Xie Yong-Chang Liu Chang-Pin Huang Lin-Jun Wang Guo-Hui Zhang Dong Xu Xu-Chao Cai Xin F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29期10606-10613,共8页
BACKGROUND Left cardiac myxoma(CM)is the most common benign tumor of primary cardiac tumors,but because of its special position caused by pathological physiology change,caused by the complications of the heavier,the s... BACKGROUND Left cardiac myxoma(CM)is the most common benign tumor of primary cardiac tumors,but because of its special position caused by pathological physiology change,caused by the complications of the heavier,the surface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blood clots,once fall out,it causes peripheral vascular embolization,such as acute lower limb artery embo-lization,harmfulness is large,high morbidity,and easy to occur repeatedly.CASE SUMMARY A 67-year-old male patient suddenly appeared numbness and weakness of the left lower limb and could not walk without obvious incentive.The patient was finally diagnosed as left CM complicated with acute lower limb arterial embolism after completing cardiac ultrasound,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and histopathological analysis,such as hematoxylin-eosin stain staining,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special staining including alcian blue staining and periodic acid schiff staining.Arterial thrombosis was removed successfully by femoral artery thrombectomy,postoperative numbness and weakness of the patient’s left lower limb disappeared,skin temperature became warm,and dorsal foot artery pulsation was accessible.The patient was re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8 mo after discharge for left atrial mass resection,and was diagnosed as CM by postoperative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CONCLUSION Although CM is rare,it may be considered as the source of embolism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imb ischemia.Repeated loss of thrombus on the tumor and its surface may lead to repeated embolism of peripheral vessels.Cardiac ultrasound is helpful for early diagnosis.Here,we use this case report to highlight left CM as an important cause of acute limb ischemia and to report our experience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ower limb arterial embolism caused by CM detach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ft cardiac myxoma Benign tumor acute lower limb artery embolization Femoral artery embolization Case report
下载PDF
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森焱 程国兵 +2 位作者 吴佳文 徐有耀 陆炜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3-56,60,共5页
目的:探讨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ALA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衢州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使用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治疗的11例ALAE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靶血管病变长度、术中失血量... 目的:探讨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ALA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衢州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使用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治疗的11例ALAE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靶血管病变长度、术中失血量、球囊和支架使用、并发症(靶血管穿孔、夹层、出血事件等)及症状缓解情况等临床观察指标,通过下肢缺血WIFi分级的变化和Cooley疗效评分评估治疗效果。术后第1、3、6个月门诊随访,评估下肢疼痛情况及靶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通过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完成手术,术中失血量50~300[190(145,245)]mL,结合球囊扩张成形7例,均未植入支架,术中未出现靶血管限流性夹层及穿孔,术后所有患者静息状态下患肢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无下肢活动及感觉障碍9例,遗留足底麻木1例、足下垂1例。术后肌酸激酶水平、NRS疼痛评分、ABI及下肢缺血WIFi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oley疗效评分,痊愈9例、良好2例。随访期间11例患者均未出现下肢疼痛及间歇性跛行,复查彩超提示原闭塞血管处血流通畅。结论: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治疗ALAE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经皮机械血栓清除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有效率分析
4
作者 赵诗 张云山 +3 位作者 冯淑慧 高俊一 黄璐 王晓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有效率。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人60例设为对照组,均开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下肢动脉病变检... 目的探讨分析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有效率。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人60例设为对照组,均开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下肢动脉病变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内膜粗糙占91.7%,斑块占51.7%,闭塞占31.7%,狭窄占61.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腘动脉病变发生率为28.3%,胫后动脉为33.3%,股总动脉为26.7%,足背动脉为48.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腘动脉、胫后动脉、股动脉及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均比对照组窄,中膜厚度均比对照组厚且血流速度均比对照组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有效率高,且价格低廉、无创、直观及可重复等,有推广价值,可列为2型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查的常规项目之一,以对糖尿病足等并发症予以有效预测并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最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闭塞 狭窄
下载PDF
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运动恐惧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武亚楠 马京华 +3 位作者 于波 侯佳楠 苏坤 白建英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3期132-137,共6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运动恐惧的影响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北省中医院2021年10月—2022年7月周围血管外科门诊就诊及收治入院的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恐动症评分量表...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运动恐惧的影响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北省中医院2021年10月—2022年7月周围血管外科门诊就诊及收治入院的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恐动症评分量表评定分值>37分的具有运动恐惧的100例患者作为运动恐惧组,并采取1:1配对的方法选取同期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且经恐动症评分量表评定分值≤37分的100名无运动恐惧的患者作为非运动恐惧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评测,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疼痛程度(OR=2.656)、焦虑情绪(OR=1.115)是运动恐惧的危险因素(P<0.05),而文化程度(OR=0.474)、较高的社会支持水平(OR=0.843)是运动恐惧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疼痛、焦虑情绪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发生运动恐惧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降低运动恐惧发生率,提高运动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症 运动恐惧 危险因素 疼痛
下载PDF
分析下肢动脉闭塞实施睡眠工具、综合护理的效果
6
作者 陈晓英 刘柳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87-190,共4页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闭塞症护理中,睡眠工具辅助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以期为后续相关护理及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福建省诏安县总医院收治的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闭塞症护理中,睡眠工具辅助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以期为后续相关护理及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福建省诏安县总医院收治的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睡眠工具辅助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简明疼痛量表(BP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感受,采用疲劳量表-14(FS-14)比较2组患者的躯体疲劳、脑力疲劳状况,采用贝克焦虑量表(BA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状况的改善效果,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并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疲劳FS-14评分、BPI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焦虑症BAI评分、睡眠质量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睡眠工具辅助综合护理的实施预后价值显著,在疾病护理中有较好的优势,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帮助患者抑制焦虑症、疲劳、疼痛程度,满足患者合理护理需求,有助于疾病转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症 睡眠工具 综合护理 疼痛 焦虑症 睡眠质量 疲劳 满意度
下载PDF
熊芳丽教授运用苗医弩药针疗法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术后临证经验
7
作者 张璇 熊芳丽 +1 位作者 吕岑 肖淦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4期74-77,共4页
苗医弩药针疗法是苗族医学中广泛用于治疗疾病的传统外治法之一,是苗医药物治疗和针刺类治法的结合,独具苗医民族特色,具有清热解毒,刺激生灵能,补充惠气等作用。文章主要从苗医药理论总结熊芳丽教授论治下肢动脉闭塞症术后临证经验,为... 苗医弩药针疗法是苗族医学中广泛用于治疗疾病的传统外治法之一,是苗医药物治疗和针刺类治法的结合,独具苗医民族特色,具有清热解毒,刺激生灵能,补充惠气等作用。文章主要从苗医药理论总结熊芳丽教授论治下肢动脉闭塞症术后临证经验,为临床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术后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并附其运用苗医弩药针疗法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术后验案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症术后 苗医 弩药针 临证经验
下载PDF
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冯毅 梁彦 +5 位作者 邓捷 农昌铭 郑贵雄 岑兴强 曾超 钟宏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793-796,801,共5页
目的:探讨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对急性下肢动脉缺血(ALI)患者凝血功能、纤溶活性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39例ALI患者分为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联合CDT治疗组(联合组,n=22)与CDT治疗... 目的:探讨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对急性下肢动脉缺血(ALI)患者凝血功能、纤溶活性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39例ALI患者分为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联合CDT治疗组(联合组,n=22)与CDT治疗组(CDT组,n=17)。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凝血功能、纤溶活性、血管内皮功能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尿激酶用量均低于CDT组,住院费用高于CDT组(P<0.05)。两组患者血栓清除率及术后12个月下肢动脉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血清APTT、TT、t-PA、eNOS水平均高于CDT组,血清Fbg、D-D、PAI-1、ET-1水平均低于CDT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联合CDT治疗,有利于减少ALI患者尿激酶用量,缩短溶栓及住院时间,改善凝血功能与纤溶活性指标,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 导管接触性溶栓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 凝血功能 纤溶活性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剂量的下肢CTA方案在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杜森垚 徐江 +1 位作者 朱杰 司成海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1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剂量的下肢动脉血管成像(CTA)在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ASO)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进行下肢CTA检查的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共110例,随机数表法分成常...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剂量的下肢动脉血管成像(CTA)在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ASO)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进行下肢CTA检查的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共110例,随机数表法分成常规组(管电压120 kV、对比剂100 mL)和研究组(管电压100 kV,对比剂1 mL/kg)各55例。参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两组诊断效果,同时分析下肢CTA图像质量、碘摄入量和辐射剂量。结果参照DSA金标准,2组CTA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符合率、ASO诊断效果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2组下肢CTA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背景噪声较常规组高(P<0.05),信噪比(SNR)较常规组低(P<0.05)。研究组对比剂剂量、碘摄入量较常规组平均减少了32.65 mL、11.43g,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剂量(ED)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剂量的下肢CTA方案在疑似糖尿病ASO检查中是可行的,在图像质量不影响诊断效果的前提下,能明显减少对比剂剂量、碘摄入量和辐射剂量,提高下肢CTA检查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 动脉血管成像 辐射剂量 对比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不同踝下流出道病变程度糖尿病足患者接受膝下动脉球囊扩张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峰 陈铃雄 +2 位作者 刘羽 张旭明 尹志达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65-96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踝下流出道病变程度糖尿病足患者接受膝下动脉球囊扩张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介入血管外科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53例。所有患者术前经全球肢体解剖分期系统(GLASS)评... 目的探讨不同踝下流出道病变程度糖尿病足患者接受膝下动脉球囊扩张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介入血管外科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53例。所有患者术前经全球肢体解剖分期系统(GLASS)评估踝下流出道病变程度,并依此将患者分为P0组34例,P1组61例,P2组58例。术后3、6、12个月电话随访和门诊复查,统计靶血管通畅率以及靶血管再狭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踝下流出道病变程度糖尿病足患者靶血管通畅率和再狭窄发生率差异,分析影响糖尿病足患者接受膝下动脉球囊扩张术后靶血管再狭窄的因素。结果P0组术后3、6、12个月一期、二期靶血管通畅率高于P1组、P2组(P<0.017),P1组和P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随访期间3组靶血管再狭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30,P<0.05)。TASCⅡ分级D级、踝下流出道病变程度是糖尿病足患者接受膝下动脉球囊扩张术后靶血管再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药物涂层球囊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踝下流出道不良可能与糖尿病足患者接受膝下动脉球囊扩张治疗后靶血管再狭窄有关,改善踝下流出道可能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膝下动脉闭塞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动脉球囊扩张 全球肢体解剖分期系统
下载PDF
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在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作用及影像学特征
11
作者 马文尧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在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作用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于本院检查的1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无糖尿病史者80名作为正常组。两组均进行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在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作用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于本院检查的1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无糖尿病史者80名作为正常组。两组均进行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检出率及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血流量与血管内径,以X线数字造影血管造影术作为诊断依据,分析超声诊断效能。结果病例组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检出率为56.25%,高于正常组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血流量均少于正常组,血管内径均小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X线数字造影血管造影术作为诊断依据,诊断为下肢周围血管病变84例,超声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95.24%、86.84%、91.25%。结论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诊断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血管 超声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斑块形成 血管狭窄 血管闭塞
下载PDF
16层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7
12
作者 孙明华 林涛 +2 位作者 王韶颖 范新东 余强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190-194,共5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对51例临床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扫描范围1100~1200mm,层厚2.5~5mm,螺距1.375~1.75,重建层厚1.25~2.5mm,重叠50%,造影剂...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对51例临床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扫描范围1100~1200mm,层厚2.5~5mm,螺距1.375~1.75,重建层厚1.25~2.5mm,重叠50%,造影剂量120~150ml,注射速率2.5~3ml/s,智能跟踪自动触发扫描,扫描时间20~35s,对全部图像行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及表面阴影显示重建,部分行血管内镜观察,并对图像进行评价,51例中6例行DSA检查,11例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将腹主动脉以下病变分为5型,其中腹主动脉型2例,髂动脉型2例,股月国动脉型18例,小腿动脉型8例,广泛型18例。3例未见异常。病变CTA表现为血管管腔不规则,单发或多发狭窄或闭塞,局部侧支血管形成,部分管壁钙化。行DSA检查和手术的17例中,16例和MSCTA结果吻合。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充分而准确地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变情况,并可以作出合适分型,有明显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层CT血管造影 下肢动脉 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造影术 影像学
下载PDF
超声血栓消融及小球囊介入方法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及足坏疽 被引量:19
13
作者 吴石白 袁群 +6 位作者 史国珍 童奥 赵娜 肖黎 张妲 王良宸 唐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超声血栓消融术配合小球囊、支架等介入治疗方法配合内科综合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及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7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患者共60条肢体在内科综合治疗如抗感染、扩血管、改善循... 目的:观察血管内超声血栓消融术配合小球囊、支架等介入治疗方法配合内科综合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及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7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患者共60条肢体在内科综合治疗如抗感染、扩血管、改善循环、抗凝的前提下行超声血栓消融术与小球囊、支架等介入治疗。结果:47例60条患肢术中下肢动脉通畅率达93.3%;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测定的下肢动脉MRI、超声、踝/肱指数(ABI)、下肢皮肤温度以及肢体凉、麻、痛、皮肤苍白或发绀的缺血状况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足伤口愈合时间缩短。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合并足坏疽的患者,在传统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将先进的超声血栓消融技术与小球囊、支架等介入治疗的手段相结合,可以使闭塞的大血管再通,明显改善血供,为糖尿病足坏疽的治愈提供良好的血液循环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血栓消融术 球囊血管成形术 下肢 动脉闭塞硬化症 糖尿病足
下载PDF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与血栓形成的临床异同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夏彩凤 顾建平 +6 位作者 楼文胜 何旭 陈亮 陈国平 苏浩波 宋进华 汪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69-373,共5页
目的探讨鉴别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与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因素的异同点。方法 2005年5月至2010年6月收治73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根据DSA表现将患者分为动脉栓塞组(52例)和动脉血栓形成组(21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发... 目的探讨鉴别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与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因素的异同点。方法 2005年5月至2010年6月收治73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根据DSA表现将患者分为动脉栓塞组(52例)和动脉血栓形成组(21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发病时间、梗阻部位、发病肢体性质、临床表现、缺血程度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动脉栓塞部位好发于髂股动脉(χ2=5.44,P<0.05),急性动脉血栓形成血管病变可累及多个部位(P=0.02)。急性动脉栓塞患者感觉异常(χ2=4.15,P<0.05)和运动障碍(χ2=9.42,P<0.05)较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更明显,而对侧动脉搏动相对正常(χ2=18.10,P<0.05);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则更常伴有间歇性跛行病史(χ2=10.01,P<0.05);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缺血程度倾向于Ⅱa级(χ2=9.11,P<0.05),急性动脉栓塞缺血程度更为严重,更趋向于Ⅱb级(χ2=5.44,P<0.05)。急性血栓形成患者合并糖尿病(χ2=12.37,P<0.05)、高血压(χ2=7.96,P<0.05)及吸烟(χ2=8.18,P<0.05)病史的比例明显高于急性动脉栓塞患者,房颤者(χ2=14.00,P<0.05)更好发急性动脉栓塞,既往有栓塞病史(χ2=4.24,P<0.05)仅见于急性动脉栓塞患者中。结论有助于鉴别两者的临床因素包括临床表现(运动障碍、感觉异常及对侧动脉搏动情况),梗阻的部位,既往有无间歇性跛行及栓塞史,缺血程度及外周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房颤、高血压、糖尿病、吸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肢体缺血 下肢 动脉栓塞 动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导管取栓与支架植入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赵国瑞 任建庄 +5 位作者 陈鹏飞 张文广 黄郭灏 张萌帆 王朝阳 韩新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53-857,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Fogarty导管取栓术与支架植入成形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Fogarty导管取栓术29例(29肢),支架植入成形术21例(22肢)。对bE... 目的对比分析Fogarty导管取栓术与支架植入成形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Fogarty导管取栓术29例(29肢),支架植入成形术21例(22肢)。对bE两种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Fogarty导管取栓组患者和支架植入组患者术后足部皮温、踝-肱指数(ABI)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两组患者足部皮温分别为(26.1±0.8)℃和(26.3±0.7)℃(P=0.213),ABI分别为0.79±0.06和0.79±0.05(P=0.792)。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7)。结论Fogarty导管取栓术和支架植入成形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FOGARTY导管 支架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复合血管序贯式旁路移植术治疗慢性肢体缺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罗涛 谷涌泉 +5 位作者 俞恒锡 李学锋 齐立行 李建新 张建 汪忠镐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复合血管序贯式下肢动脉旁路术治疗慢性下肢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内采用复合式血管序贯式动脉血管重建的2 5例慢性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复合血管由聚四氟乙烯(PTFE)人工血管及自体静脉组合而成。PTFE近心端与股总... 目的探讨复合血管序贯式下肢动脉旁路术治疗慢性下肢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内采用复合式血管序贯式动脉血管重建的2 5例慢性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复合血管由聚四氟乙烯(PTFE)人工血管及自体静脉组合而成。PTFE近心端与股总动脉吻合,远端与孤立腘动脉吻合;自体静脉从PTFE血管远端发出并与小腿的胫或腓动脉吻合。结果自体静脉远端吻合口止于胫前动脉5例,胫后动脉8例,腓动脉1 2例。术后1,2,3年累积通畅率分别为7 8%,7 2%,6 1%。二期累积通畅率分别为8 3%,7 7%,6 8%。救肢率分别为8 3%,8 3%,7 3%。结论复合血管序贯旁路术治疗慢性肢体缺血远期通畅率较高,具有较好的救肢效果,是解决自体静脉不足的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外科学 人工血管 下肢 缺血
下载PDF
DF与ASO患者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病变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可敬 郭钦钰 +3 位作者 罗晓红 牛小娟 许瑞元 杜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与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的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TA)病变分布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于兰州军区总医院的112例DF患者和89例ASO患者,分别作为DF组和ASO组,采用CTA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与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的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TA)病变分布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于兰州军区总医院的112例DF患者和89例ASO患者,分别作为DF组和ASO组,采用CTA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CTA病变情况。结果 DF组患肢209条,621处病变;ASO组患者189条,321处病变。两组患者单节段、双节段及多节段动脉累及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单节段、双节段病变膝下动脉累及率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患肢的髂、股及腘动脉累及率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胫前、胫后、腓及足底动脉累及率及其病变膝下动脉累计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DF下肢动脉病变多分布于膝下的胫前、后动脉、腓动脉及足背动脉环等较小动脉,而ASO多分布于髂动脉、股动脉及腘动脉等下肢相对较大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病变 临床特点
下载PDF
老年患者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介入溶栓及支架置入治疗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子川 杨军 +3 位作者 耿树军 莫爵飞 杨超波 汪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51-654,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9月-2009年3月通过介入溶栓方法治疗的18例老年下肢动脉缺血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介入治疗过程中及介入治疗后发生合并症、并发症的处理,分析总结...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9月-2009年3月通过介入溶栓方法治疗的18例老年下肢动脉缺血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介入治疗过程中及介入治疗后发生合并症、并发症的处理,分析总结介入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本组患者从下肢缺血症状出现到明确诊断时间为4h~12d;患者多合并有多系统慢性病。采用动脉内导管溶栓治疗1~3d,溶栓治疗后对残余病变行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15例治疗过程中分别出现出血、术后发热、肢体再灌注损伤、肺栓塞等。经治疗,3例患者行1~3趾经跖骨截趾术,14例患者保肢成功;1例患者动脉开通后2d,因再灌注损伤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介入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治疗安全、有效,对此类患者可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缺血 导管溶栓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系统化家庭随访对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治疗术患者院外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田素红 周士琦 +4 位作者 牛春华 陈晓艳 尚秀娟 陈雪梅 李素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化家庭随访对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院外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治疗术后出院的患者按出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系统化家庭随访对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院外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治疗术后出院的患者按出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家庭随访,随时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监督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随访1年后调查2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家庭随访能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重视,增强患者自我管理意识,自觉培养良好的服药依从性,促进疾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化 家庭随访 下肢动脉闭塞症 介入治疗 依从性
下载PDF
分期同步护理在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肖秋香 张志成 +1 位作者 欧阳英 宣爱国 《齐鲁护理杂志》 2014年第17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分期同步护理在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分期同步护理干预;选取2011年1-12月收治的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 目的:探讨分期同步护理在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分期同步护理干预;选取2011年1-12月收治的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2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外科护理。比较住院相同天数两组前后肿胀、温差、疼痛和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周径的测量值明显低于护理前( P〈0.05),对照组护理前后基本无变化( P〉0.05)。观察组患处皮肤前后温差大于2.5℃,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出院时下肢功能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分期同步护理可及时针对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不同分期的症状进行护理,准确把握手术时机,减缓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 分期同步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