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1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and neuroimaging features of enterovirus71 related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in patients with hand-foot-mouth disease 被引量:18
1
作者 Feng Chen Jian-Jun Li +2 位作者 Tao Liu Guo-Qiang Wen Wei Xiang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3年第1期68-72,共5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clinical and neuroimaging features of enterovirus71(EV71) related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in patients with hand-fool-mouth disease.Methods:Nine patients with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met the cr...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clinical and neuroimaging features of enterovirus71(EV71) related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in patients with hand-fool-mouth disease.Methods:Nine patients with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met the criterion of EV71 induced hand-foot-mouth disease underwent spinal and brain MR imaging from May 2008 to Sep 2012.Results:One extremity flaccid was found in four cases(3 with lower limb,1 with upper limb),two limbs flaccid in three cases(2 with lower limbs,1 with upper limbs),and four limbs flaccid in two cases.Spinal MRI studies showed lesion with high signal in T2-weighted images(T2WI) and low signal T1-weighted images(T1WI) in the spinal cord of all nine cases,and the lesions were mainly in bilateral and unilateral anterior hom of cervical spinal cord and spinal cord below thoracic 9(T9) level.In addition,the midbrain,pons, and medulla,which were involved in 3 cases with brainstem encephalitis,demonstrated abnormal signal.Moreover,spinal cord contrast MRI studies showed mild enhancement in corresponding anterior hom of the involved side,and strong enhancement in its ventral root.Conclusions: EV71 related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in patients with hand-foot-mouth disease mainly affected the anterior hom regions and ventral root of cervical spinal cord and spinal cord below T9 level. MR imaging could efficiendy show the characteristic pattern and extent of the lesions which correlated well with the clinical fea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TEROVIRUS INFECTION Hand-foot-mouth disease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Reported by the Surveillance System and Verified by WHO Officer in Akwa Ibom State-Nigeria, 2006-2012
2
作者 Bassey Enya Bassey Vaz Gama Rui +5 位作者 Alex Ntale Gasasira Mkanda Pascal Goitom Weldegbriel Ticha Johnson Mulum Sylvester T. Maleghemi Emem Abasi Bassey 《Health》 2014年第19期2602-2610,共9页
Background: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 was adopted by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in 1988 as a key pillar used in monitoring progress towards the global polio eradication initiative. High quality AFP surveillan... Background: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 was adopted by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in 1988 as a key pillar used in monitoring progress towards the global polio eradication initiative. High quality AFP surveillance is essential to support this global initiative. We applied recently developed case verification methods for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AFP cases reported to the surveillance systems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AFP reports in Akwa Ibom State, Nigeria. Objectiv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dentify the demographic,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attributes and quality of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surveillance. Methods: All AFP cases reported in children 0 - 14 years during January 2006 to December 2012 were investigated and verified by WHO surveillance officers, using standard questionnaire. Two stool samples 24 - 48 hours apart from a total of 1184 AFP cases were collected within 14 days of onset of paralysis with the prior oral/verbal informed consent and transported to the national polio laboratory under reverse cold chain. Result: In all, 885/1184 representing 75% of the AFP cases reported were verified by WHO officers in the period under review. Overall, 534/885 (60.3%) of AFP cases had more than >3 doses of Oral Polio Vaccine (OPV), while 196/885 (22.2%) received 3 dose of OPV and 128/885 (14.5%) received between 1 - 2 doses of OPV. It was interesting that 27/885 (3%) never received OPV before. Overall, 743/885 (84.0%) were reported within ≤14 days of paralysis onset, while 142/885 (16%) were reported after ≥14 days of paralysis onset. In total, 797/885 (90.1%) of cases were found to have fever at the onset of paralysis;paralysis was found to be asymmetric in 805/885 (91%). Wasting or diminished muscle tone was observed in 34.0% of cases verified, while deep tendon reflexes were good (normal) in 79% of cases. Gullain-Barre syndrome was observed in 50.9% of the reported cases followed by injection neuritis (25.0%) and transverse myelitis (2.0%). However, other causes recorded 22.1%. The legs (90.2%) are the parts of the body mostly affected, while arm recorded 9.8% of the AFP cases reported and verified. Conclusions: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FP cases reported to the surveillance network could provid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age, and sex distribution, common clinical causes of AFP and impact of distance to health facilities on the health seeking behaviours of AFP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SURVEILLANCE VERIFICATION
下载PDF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Non Polio Enterovirus (NPEV) Rate in Children with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Reported to the Surveillance System in Nigeria 2010-2015
3
作者 Bassey Enya Bassey Braka Fiona +5 位作者 Ticha Johnson Muluh Komakech William Maleghemi Sylvester Toritseju Ajiboye Oyetunji Akpan Godwin Ubong Angela Okocha-Ejeko 《Health》 2018年第7期907-918,共12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reverse cold chain system of stool sample management from cases reported to the AFP surveillance system between 2010 and 2015. Through the distribution of their NPEV isolation rate... Objective: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reverse cold chain system of stool sample management from cases reported to the AFP surveillance system between 2010 and 2015. Through the distribution of their NPEV isolation rates, we identify lapses in the reverse cold chain management and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that should help improve the reverse cold chain system and the AFP surveillance system in general as Nigeria once again matches towards a polio free certification. Methods: A descriptive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using AFP surveillance data routinely collected between January 2010 and December 2015 by the Disease Surveillance and Notification Officers (DSNOs) in Nigeria and the WHO accredited Polio Laboratories. All AFP cases reported to the Disease Surveillance network during this period from all the state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EPIINFO—veritable customized software was used to run queries on the access database and obtain the specific data sets required. Results: A total of 52,879 AFP cases were reported from 2010-2015, in which 7288 non-polio enteroviruses were isolated. NPEV isolation rate ranged from 10.8% in the southeast to 20.3% in the northeast with the states in the northern geopolitical zones having higher NPEV rates in comparison to the states in the southern geopolitical zones. The WHO Polio laboratory in Ibadan serves twenty-seven states in the country;the average non-polio AFP rate among states served by this laboratory is 11.7% from a total of 4012 AFP cases recorded. The WHO Polio laboratory in Maiduguri recorded 3276 with an average non-polio AFP rate of 19.2%. Conclusion: Though the country’s NPEV isolation rate remain slightly higher above the 10% recommended by WHO, steps should be taken to enhance the reverse cold-chain system particularly in the southern states. This would increase confidence in the AFP surveillance system in Nigeria as she proceeds once again towards complete polio eradication and meeting certification standa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Polio-Enterovirus-Rate acute-flaccid-paralysis Surveillance NIGERIA
下载PDF
运用Topsis法综合评价湖南省AFP病例监测质量 被引量:7
4
作者 黄铭华 李放军 +3 位作者 李俊华 方明礼 谢超 张淑君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尝试运用Topsis法对湖南AFP病例监测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探讨引入县级AFP病例报告合格率这一指标评价市州监测质量的可行性。方法运用Topsis法对湖南省1994-2005历年的AFP监测8个指标进行纵向评价,并引入AFP病例报告县级报告合格率... 目的尝试运用Topsis法对湖南AFP病例监测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探讨引入县级AFP病例报告合格率这一指标评价市州监测质量的可行性。方法运用Topsis法对湖南省1994-2005历年的AFP监测8个指标进行纵向评价,并引入AFP病例报告县级报告合格率共六个指标对各市州在2001-2005年间的监测质量进行横向评价。结果全省以1999年监测质量最好,2005年次之,1994年最差;在全省14个市州中,运用五个指标评价,结果是株洲最优、长沙次之,如果六个指标评价则长沙最优、娄底次之;张家界的监测质量最差。结论Topsis法可用于AFP病例监测质量评价,结果客观,公平;县级报告合格率这一指标可用于对省、市州级AFP病例监测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SIS法 综合评价 急性弛缓性麻痹 疾病监测
下载PDF
辽宁省1993~1999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余宏杰 姚文清 +2 位作者 白羽 杨百灵 赵丽华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72,共2页
目的 为了解辽宁省急性弛缓性麻痹 (简称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系统指标的完成情况 ,对 1993年以来的AFP病例及监测状况进行分析。方法 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FP病例的敏感性逐年提高 ,自 1995年以来已连续 5年... 目的 为了解辽宁省急性弛缓性麻痹 (简称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系统指标的完成情况 ,对 1993年以来的AFP病例及监测状况进行分析。方法 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FP病例的敏感性逐年提高 ,自 1995年以来已连续 5年稳定在 1/ 10万以上 ;报告AFP病例的县区占全省县区的比例自 1993年的 34%逐年增加到 1999的 6 2 % ;近年来AFP病例已无明显的年历分布和季节高峰 ;零剂次免疫的AFP病例逐年减少 ,1999年仅占1 1% ;双份合格便标本采集率自 1996年以来一直稳定在 80 %以上。结论 自 1996年以来 ,监测系统的各项质量控制指标均达到WHO和卫生部的要求。但全省仍存在监测薄弱地区和环节 ,今后须加强对高危地区的监测工作 ,以提高监测系统识别输入野病毒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弛缓性麻痹 流行病学特征 1993-1999年 辽宁 病例分析
下载PDF
湖南省1991~2000年AFP病例及接触者病毒学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红 黄端雯 +8 位作者 唐蕊妍 张帆 陈长 王世清 巫森 胡春生 胡瑚 李放军 宋海晖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2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 通过在全省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 ( AFP)病例监测系统并开展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毒学监测工作 ,证实湖南省实现无脊灰目标。 方法 收集全省 15岁以下 AFP病例及其接触者粪便标本 ,采用 WHO规定方法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 ,脊灰阳性... 目的 通过在全省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 ( AFP)病例监测系统并开展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毒学监测工作 ,证实湖南省实现无脊灰目标。 方法 收集全省 15岁以下 AFP病例及其接触者粪便标本 ,采用 WHO规定方法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 ,脊灰阳性毒株送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别。 结果  10年共检测 AFP病例粪便标本 14 0 4例 ( 2 760份 ) ,接触者粪便标本 2 16例 ,病毒分离阳性的 4 5 9例 ,其中脊灰 I型野病毒 7例 ,脊灰疫苗相关株病毒 92例 ,脊灰疫苗相关株病毒与肠道病毒混合 10例 ,非脊灰肠道病毒 3 5 0例 ,自 1993年 7月以后未再检出脊灰野病毒。 结论 监测结果表明我省实施的消灭脊灰策略效果显著 ,已成功地阻断了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弛缓性麻痹 脊髓灰质炎 肠道病毒 监测 湖南
下载PDF
Topsis法在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长 谢超 +2 位作者 李放军 张红 李俊华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2年第6期605-607,共3页
目的 尝试综合评价湖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 ( 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质量的统计学方法。 方法 应用Topsis法对湖南省 1994~ 2 0 0 1年 AFP病例监测系统的 8项指标处理后 ,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湖南省 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质量以 199... 目的 尝试综合评价湖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 ( 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质量的统计学方法。 方法 应用Topsis法对湖南省 1994~ 2 0 0 1年 AFP病例监测系统的 8项指标处理后 ,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湖南省 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质量以 1999年度最佳 ,2 0 0 0年度次之 ,2 0 0 1年度第 3 ,1994年度最差。 结论 作为综合评价方法之一的 Top-sis法可以用于 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质量的综合评价 ,结果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SIS法 急性弛缓性麻痹 质量 评价
下载PDF
应用密切值法评价安徽省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状况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其宏 赵月萍 +1 位作者 汪攀文 王小红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对安徽省1994~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方法运用密切值法,采用AFP病例监测系统的9项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结果1994~2002年AFP监测系统运行质量稳步上升,到2002年该系统运行状况达到最佳;2003... 目的对安徽省1994~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方法运用密切值法,采用AFP病例监测系统的9项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结果1994~2002年AFP监测系统运行质量稳步上升,到2002年该系统运行状况达到最佳;2003年运行质量严重滑坡;2004和2005年系统运行状况略有改善。结论运用密切值法评价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状况,方法简单,结果客观、全面,与实际情况吻合。应高度关注本省AFP监测系统的监测指标,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切值法 急性驰缓性麻痹(afp)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深圳市AFP病例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单芙香 苏小宏 谭洁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2年第6期623-625,共3页
本文对深圳市 1992~ 2 0 0 1年报告的 12 9例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及标本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 3岁以下儿童 ,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时间和地区分散 ,无明显季节性和地区聚集性 ;17.83 %病例无免疫史 ;2 5 ... 本文对深圳市 1992~ 2 0 0 1年报告的 12 9例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及标本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 3岁以下儿童 ,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时间和地区分散 ,无明显季节性和地区聚集性 ;17.83 %病例无免疫史 ;2 5 .5 8%病例 60 d随访仍残留麻痹。 12 4例粪便标本 ,分离出非脊灰肠病毒 17例 ,脊灰病毒 2 2例 ;其中 1992~1993年 4例为脊灰野毒株 ,1994~ 2 0 0 1年 18例为脊灰疫苗株。检出 18例脊灰疫苗株中 ,4例为疫苗相关病例 (VAPP) ,VAPP发生率为 0 .90 /10 0万。另有 6例疑似疫苗接触者相关病例 ,其特点是 :1无免疫史 ,接触史不明 ;2病例分散分布 ;3临床特征有发热 ,非对称性弛缓性麻痹 ;4发病 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市 病原学 监测 急性弛缓性麻痹 脊髓灰质炎 疫苗相关病例
下载PDF
福建省1997-2003年检出脊灰疫苗株AFP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郭齐华 周天喜 +2 位作者 潘伟毅 杨莹 张冬娟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进一步加强AFP病例监测,维持我省的无脊灰状态。[方法]分析1997—2003年我省检出的脊灰疫苗相关株或重组株病毒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43例脊灰病毒(PV)阳性的AFP病例,散在分布29个县市,无季节聚集性;... [目的]进一步加强AFP病例监测,维持我省的无脊灰状态。[方法]分析1997—2003年我省检出的脊灰疫苗相关株或重组株病毒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43例脊灰病毒(PV)阳性的AFP病例,散在分布29个县市,无季节聚集性;病例中≤2岁者占66.7%,男女之比为2.07∶1;零剂次免疫和未全程免疫儿童占48.8%;43株阳性株均为疫苗相关株,Ⅱ型和Ⅰ型占55.8%;43例中诊断为VAPP有13例。[结论]我省疫苗相关麻痹脊灰(VAPP)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报告服苗率及服苗次数偏低有关。应加强AFP病例监测,重视VAPP病例调研,采取应对措施减少病例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弛缓性麻痹 脊髓灰质炎疫菡相关株病毒 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
下载PDF
湖南省1996~2000年AFP病例临床分析与分类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放军 李俊华 +4 位作者 李树民 刘文 黄端雯 张红 王长江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1年第6期405-406,共2页
目的 提高AFP病例分类的特异性和科学性 ,为无脊灰证实提供科学证据。 方法 采用AFP病例病毒学分类法对湖南省 1996~ 2 0 0 0年 113 7例AFP病例进行分类诊断。 结果 除 1996年有 1例临床符合病例外 ,其余均为排除病例。我省AFP病... 目的 提高AFP病例分类的特异性和科学性 ,为无脊灰证实提供科学证据。 方法 采用AFP病例病毒学分类法对湖南省 1996~ 2 0 0 0年 113 7例AFP病例进行分类诊断。 结果 除 1996年有 1例临床符合病例外 ,其余均为排除病例。我省AFP病例中 ,占比例较高的病种有创伤性神经炎 (14 .9% )、非脊灰肠道病毒感染 (11.6% )及格林巴利综合征 (10 .1% )等。 结论 病例分类结果证明我省已无脊灰野病毒病例发现 ,为无脊灰证实提供了科学依据。创伤性神经炎主要是基层医务人员注射技术不过关引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弛缓性麻痹 临床分析 病例分类
下载PDF
湖南省1997~2005年不合格标本AFP病例专家诊断与分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淑君 李放军 +2 位作者 李俊华 王长江 张红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576-578,共3页
目的 对湖南省1997-2005年不合格粪便标本(不合格标本)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进行临床诊断与分类分析,提高AFP病例分类的准确性,为保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AFP病例病毒学分类法,由湖南省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 目的 对湖南省1997-2005年不合格粪便标本(不合格标本)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进行临床诊断与分类分析,提高AFP病例分类的准确性,为保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AFP病例病毒学分类法,由湖南省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每年定期审查所有AFP病例,重点对不合格标本AFP病例进行临床分析与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实验室病原学监测结果等资料综合分析,作出最终分类。结果 湖南省1997~2005年共报告2031例AFP病例,均为脊髓灰质炎(脊灰)排除病例。其中不合格标本AFP病例270例,经诊断,主要病种为创伤性神经炎(26.7%)、格林巴利综合征(16.3%)、脑病(8.9%)、非脊灰肠道病毒感染(4.8%)等。结论 AFP病例分类结果证明湖南省1997~2005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不合格标本AFP病例的临床诊断和最终分类结果为湖南省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弛缓性麻痹 不合格标本病例 专家诊断 病例分类
下载PDF
四川省1996年AFP病例监测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覃志英 顾瑞明 +10 位作者 罗湘蜀 方刚 罗家聪 邓祖春 何惠 童文彬 秦明辉 张素琼 刘兆炜 何吉兰 孙莉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19-21,共3页
四川省1996年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结果:共报告AFP病例372例,其中临床确诊2例,年发病率为0.002/10万,比1995年(0.008/10万)〔1〕下降75.00%。AFP发病者中以5岁以下为主占... 四川省1996年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结果:共报告AFP病例372例,其中临床确诊2例,年发病率为0.002/10万,比1995年(0.008/10万)〔1〕下降75.00%。AFP发病者中以5岁以下为主占58.07%,这与国内资料报告相似〔2〕。病例中未服苗及未全程服苗者占13.44%,全程服苗者占71.51%,表明我省服苗率较高,但仍有免疫空白点存在。为确保按期消灭脊灰,我省应在做好常规基础免疫的同时,认真搞好强化免疫,提高AFP监测系统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 驰缓性麻痹 急性 afp 监测 四川
下载PDF
龙岩市2008年—2011年AFP病例监测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邱睿 吴海 +2 位作者 赖红连 胡全斌 赖洪婵 《基层医学论坛》 2012年第31期4098-4099,共2页
目的评价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运转情况,为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AFP病例进行监测分析。结果龙岩市2008年—2011年共报告37例AFP病例,均为非脊灰AFP病例。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72.9... 目的评价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运转情况,为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AFP病例进行监测分析。结果龙岩市2008年—2011年共报告37例AFP病例,均为非脊灰AFP病例。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72.97%;男女比例为4.3∶1,无地区差异。每年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10万,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要求。结论目前龙岩市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维持在较高水平,仍需提高和保持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的免疫覆盖率,并保持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迟缓性麻痹 脊髓灰质炎 监测 免疫
下载PDF
免疫缺陷病相关疫苗衍生性脊髓灰质炎4例病例系列报告
15
作者 张海 王文婕 +1 位作者 孟新 王晓川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6,共4页
背景目前在我国关于免疫缺陷病相关疫苗衍生性脊髓灰质炎(iVAPP)的病例报道少见。目的总结iVAPP的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及转归。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23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免疫科住院的iVAPP患儿,截取... 背景目前在我国关于免疫缺陷病相关疫苗衍生性脊髓灰质炎(iVAPP)的病例报道少见。目的总结iVAPP的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及转归。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23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免疫科住院的iVAPP患儿,截取患儿的人口学资料、接种脊髓灰质炎病毒(PV)疫苗的相关情况、临床表现、发病时免疫相关指标、病原学检测结果、治疗、转归和肌力恢复情况。主要结局指标临床表现和免疫相关指标。结果4例iVAPP患儿均为男孩,发病年龄为7~12月龄,处于口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OPV)4~7个月后;首剂均在3月龄接种OPV,例1、2、4分别接种OPV 1、2、3剂,例3接种OPV 2剂、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1剂。2例为联合免疫缺陷病相关疫苗衍生性脊髓灰质炎(CID-VAPP),因“肺部感染、腋下淋巴结破溃”入院,T、B细胞数量均严重降低,呈现多部位肢体瘫痪,存在多侧肢体的肌力减退,积极治疗后未发生缓解;感染累及部位多,感染病原种类多,均发生卡介苗相关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重症肺炎,在1周岁内因严重感染死亡。2例为原发性抗体缺陷病(PAD)-VAPP,因“肢体活动障碍”入院,仅B细胞数量降低和抗体分泌障碍,肢体瘫痪症状可累及一侧或双侧,经治疗后肌力可恢复正常,且感染症状轻,预后良好。结论CID和PAD患儿口服OPV均有可能导致iVAPP,患儿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原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 口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 免疫缺陷病 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 急性迟缓性麻痹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对HFMD合并AFP患儿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红梅 肖农 +1 位作者 陈玉霞 刘祎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761-1763,共3页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人血免疫球蛋白(IVIG)对手足口病(HFMD)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AFP)患儿的保护作用及免疫学机制。方法受试者分为HFMD合并AFP免疫球蛋白治疗前组(治疗前组),免疫球蛋白治疗组(IVIG组),无免疫球蛋白治疗组(无IVIG组)和健康...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人血免疫球蛋白(IVIG)对手足口病(HFMD)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AFP)患儿的保护作用及免疫学机制。方法受试者分为HFMD合并AFP免疫球蛋白治疗前组(治疗前组),免疫球蛋白治疗组(IVIG组),无免疫球蛋白治疗组(无IVIG组)和健康对照组(对照组),各30例。采用手法肌力评定法(MMT)检测患儿肌力,采用生物素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抗神经节苷脂M1(GM1)抗体、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IVIG组较治疗前组和无IVIG组的肌力恢复明显。同时,抗GM1抗体、IL-6、IL-8、TNF-α在3组HFMD合并AFP患儿中均较对照组高,而IVIG组抗GM1抗体、IL-6、IL-8、TNF-α较治疗前组和无IVIG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IG对HFMD合并AFP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拮抗高水平抗GM1抗体、IL-6、IL-8、TNF-α等细胞因子,实现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免疫球蛋白 急性弛缓性瘫痪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及脊髓灰质炎(脊灰)病例数 被引量:1
17
作者 褚尧竹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4年第5期424-424,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弛缓性麻痹 病例监测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 脊灰 脊髓灰质炎 小儿麻痹 肠道病毒感染 运转情况
原文传递
AFP监测系统运行状况及流行状态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卫东 王延华 石汉杰 《医学动物防制》 2002年第11期585-587,共3页
目的 :了解赤峰市 AFP监测系统运行状况及流行状态 ,及时发现输入病例。方法 :资料来源于 1993~ 2 0 0 1年医院直接向县级防疫站或县级防疫站主动搜索的 AFP病例。病毒分类采用 WHO病毒学分类标准。结果 :1993~ 2 0 0 1年赤峰市共报告... 目的 :了解赤峰市 AFP监测系统运行状况及流行状态 ,及时发现输入病例。方法 :资料来源于 1993~ 2 0 0 1年医院直接向县级防疫站或县级防疫站主动搜索的 AFP病例。病毒分类采用 WHO病毒学分类标准。结果 :1993~ 2 0 0 1年赤峰市共报告 AFP病例 187例 ,9年 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达到 1/ 10万以上 ,AFP病例 4 8小时内调查率 ,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 ,7天粪便标本送检率 ,75天随访表送达省站率均达到 80 %以上 ,呈逐年上升趋势。经自治区鉴定确定为临床确诊病例 5 6例 ,无从粪便中分离到脊灰病毒的脊灰病例。经统计学分析 0~ 4岁组 AFP报告发病率较高 ,春秋夏季节高发 ;无男女性别显著性差异。结论 :AFP监测系统运行敏感度、及时性均达到 WHO规定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驰缓性麻痹 监测 发病率 流行状态
下载PDF
湖北省1991~1995年AFP流行病学分析及专报系统评价分析
19
作者 张发香 付正芬 李敏 《医学与社会》 1997年第3期26-28,共3页
湖北省1991~1995年共报告AFP病例418例,确诊髓灰质炎78例,排除非脊灰AFP.病例340例.脊灰发病率波动在0.01~0.06/10万之间.已确诊的78例脊髓灰质炎病例,发病年龄全部集中在2岁以下的儿童,占发病总数的84.6%.通过落实报病... 湖北省1991~1995年共报告AFP病例418例,确诊髓灰质炎78例,排除非脊灰AFP.病例340例.脊灰发病率波动在0.01~0.06/10万之间.已确诊的78例脊髓灰质炎病例,发病年龄全部集中在2岁以下的儿童,占发病总数的84.6%.通过落实报病奖励,标本采集,送检经费及开展联合监测等多项措施,使1995年AFP报告发病率达了1/10万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弛缓麻痹 脊髓灰质炎 监测 流和病学
下载PDF
2016-2020年深圳市福田区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20
作者 王永刚 曹丽明 +2 位作者 方琼 周志峰 蔡琳 《新疆医学》 2023年第4期442-445,454,共5页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16年-202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以及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6年-2020年深圳市福田区AFP病例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16年-2020年福田区共报告AF...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16年-202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以及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6年-2020年深圳市福田区AFP病例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16年-2020年福田区共报告AFP病例199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55/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χ^(2)=32.21,P <0.001)。所有AFP病例均为非脊灰病例,70%为深圳市其他区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62∶1,以1岁-5岁散居儿童为主。90.45%的AFP病例服脊灰疫苗3次以及上,不同年份的接种脊灰疫苗种类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12,P <0.001)。AFP病例报告后48 h内调查率、14 d内双份粪便样本采集率、合格粪便样本采集率、粪便样本7 d内送达率和75 d随访完成率均> 80%。结论 2016年-2020年深圳市福田区实现无脊灰目标,脊灰免疫策略调整后无疫苗相关病例和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病例,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仍需继续加强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诊断水平和报告意识,维持无脊灰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 脊髓灰质炎 流行病学特征 病例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