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dovascular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Resonance Double Mismatch Technique for 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Large Vessel Occlusion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n an Unknown Time Window
1
作者 Xiangkong Song Qing Zhang +2 位作者 Lilin Gao Jie Qi Guoqing Wang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0年第5期43-46,共4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applying the magnetic resonance double mismatch technique to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large vessel occlusion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n an ...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applying the magnetic resonance double mismatch technique to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large vessel occlusion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n an unknown time window.Methods:The research work was carried out in our hospital,the work was carried out from November 2018 to November 2019,the patients with 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large vessel occlusion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is period,100 patients,50 patients with an unknown time window and 50 patients with definite time window were selected,and they were named as the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given different examination methods,were given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Results:Patients’data on HIHSS score before treatment,the incidence of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nd rate of Mrs≤2 rating after 90 days of treatment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which was not meaningful.The differences in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erning HIHSS scores were relatively significant before,and after treatment(P<0.05).Conclusion:The magnetic resonance double mismatch technique will be applied in the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large vessel occlusion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of unknown time wind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resonance double mismatch technique Unknown time window 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large vessel occlusion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Therapeutic effect
下载PDF
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
2
作者 方敏 干克娜 +2 位作者 刘卉 曾宏亮 罗征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36-39,43,共5页
目的探讨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B组(n=30)和... 目的探讨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B组(n=30)和C组(n=30),三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24 h留置胃管,比较三组并发症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mRS)评分。结果A组肺部感染发生时间短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及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三组入院第7天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个月A组NIHSS评分均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入院3个月mRS评分均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时,于手术前开展鼻饲,能够降低肺部感染相关发生率,有助于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状态,整体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饲时机 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 脑梗死 卒中相关肺炎
下载PDF
介入溶栓治疗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BDNF GAP-43和NGF的影响
3
作者 刘崇 刘亚婷 +1 位作者 张壮 宋彦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35-39,共5页
目的 探讨介入溶栓治疗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 目的 探讨介入溶栓治疗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8例)和研究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介入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脑血流灌注指标、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简表(WHOQOL-BREF)评分及血清BDNF、GAP-43和NGF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NHI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WHOQDL-BREF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DNF、GAP-43和NG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溶栓治疗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改善脑部供血,提高其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颅内大血管狭窄 急性闭塞 脑梗死 溶栓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王晓丽 秦晋辉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比较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收治的50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成桥... 目的:比较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收治的50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成桥接组(n=25)和单纯机械取栓组(n=25)。比较血管再通情况、取栓相关指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血管再通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23,P>0.05)。两组患者取栓次数和术后再灌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4;χ^(2)=0.095,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入院时改良Rankin(m 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4、0.415,P>0.05)。单纯机械取栓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低于桥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P<0.05)。结论:手术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选择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疗效相当。单纯机械取栓能够降低术中出血转化发生率,取得理想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 桥接 单纯机械取栓 疗效
下载PDF
颈内动脉次全闭塞脑梗死亚急性期支架植入效果
5
作者 丁奇 乔春友 +1 位作者 王立忠 王翀昊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92-496,共5页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次全闭塞(ICASO)脑梗死亚急性期支架植入对脑组织血运重建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ICASO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1例,予以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22例,予以药物治疗联合...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次全闭塞(ICASO)脑梗死亚急性期支架植入对脑组织血运重建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ICASO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1例,予以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22例,予以药物治疗联合支架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脑侧支循环形成程度(基于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SITN/SIR-DSA)分级)、脑血流灌注指标(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及认知功能评分(MMSE)。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术前两组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ASITN/SIR-DSA分级、CBF、CBV和MMSE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95%,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 支架植入治疗ICASO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安全、有效,可促进脑内血管再生,改善脑血流灌注,促进认知及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次全闭塞 脑梗死亚急性期 支架植入 效果
下载PDF
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与直接机械取栓的疗效及安全性
6
作者 苏小慧 张圣琼 赵振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715-719,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BT)与直接机械取栓(D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6—2023-05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采用DMT治疗62例纳入DMT组,... 目的观察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BT)与直接机械取栓(D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6—2023-05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采用DMT治疗62例纳入DMT组,采用BT治疗58例纳入BT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情况、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预后良好率及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BT组血管再通率为84.48%,高于DMT组的80.6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4 d,BT组患者NIHSS、GCS评分为(9.28±1.63)分、(12.57±2.60)分,DMT组患者NIHSS、GCS评分为(8.93±1.50)分、(13.15±2.87)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T组治疗后90 d的预后良好率为48.28%,高于DMT组的41.94%,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T组术后出血转化发生率为34.48%,高于DMT组的14.52%(P<0.05),2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和90 d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T和DMT治疗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的疗效相当,但后者能够减少出血转化的发生,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 桥接治疗 直接机械取栓 血管再通率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脑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颅内大血管闭塞治疗中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周田 王丽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4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进行脑CT灌注成像参数在患者治疗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治疗后分为预后良好组62例,预后不良组28...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进行脑CT灌注成像参数在患者治疗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治疗后分为预后良好组62例,预后不良组28例。均行脑CT灌注成像参数,比较脑CT灌注成像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脑梗死区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为(3.01±0.82)mL/(min·100g)、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为(43.57±10.35)mL/(min·100 g),低于脑健侧区的(5.69±1.23)mL/(min·100g)、(85.36±18.24)mL/(min·100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区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为(6.12±1.34)s、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为(18.62±2.21)s,长于脑健侧区的(2.59±1.32)s、(7.24±1.3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CBV为(2.35±0.24)mL/(min·100 g)、CBF为(21.35±4.52)mL/(min·100g),低于预后良好组的(3.12±0.21)mL/(min·100 g)、(47.26±5.26)mL/(min·100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MTT为(6.53±2.41)s、TTP为(24.53±4.62)s、长于预后良好组的(4.13±1.52)s、(9.34±1.8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中CBV参数诊断敏感度最高,为96.40%,MTT参数特异度最高,为77.40%。结论脑CT灌注成像指标可作为评估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其中CBV指标对评估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合其他影像学指标对评估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此文的研究结果为急性脑梗死颅内大血管闭塞预后后期标准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CT 灌注成像参数 急性脑梗死 颅内大血管闭塞 预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靶血管残余狭窄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陈娜 杨海华 +1 位作者 周晓梅 贾白雪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93-296,共4页
目的研究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靶血管残余狭窄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0至2022年行机械取栓术的102例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取栓后即刻靶血管是否发生残余狭窄,将其分为残余... 目的研究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靶血管残余狭窄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0至2022年行机械取栓术的102例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取栓后即刻靶血管是否发生残余狭窄,将其分为残余狭窄组(n=49)和无残余狭窄组(n=53)。收集患者基线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靶血管残余狭窄状况的相关因素。结果残余狭窄组患者中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的占比多于无残余狭窄组,术前同型半胱氨酸(Hcy)、术前纤维蛋白原(FIB)高于无残余狭窄组,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短于无残余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Hcy、FIB是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靶血管残余狭窄的危险因素(OR>1,P<0.05),PT是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靶血管残余狭窄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术前Hcy、术前FIB及PT是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靶血管残余狭窄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动脉闭塞 脑梗死 机械取栓 残余狭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支架联合中间导管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9
作者 丁建 宋蕊楠 +2 位作者 王海亮 刘洁 崔二平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538-542,共5页
目的探讨支架联合中间导管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取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采用支架取栓的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支架联合中间导管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取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采用支架取栓的对照组和采用支架联合中间导管取栓的观察组,每组40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评估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其中mRS评分≤2分表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表示预后不良;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24 h和治疗后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 h和治疗后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者mTICI评分为2b级和3级者共22例,对照组患者的血管首次再通率为55.0%(22/40);观察组患者的mTICI评分2b级和3级者共35例,观察组患者的血管首次再通率为87.5%(35/40);观察组患者的血管首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0.313,P<0.01)。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患者mRS评分为0~2分者13例,对照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为32.5%(13/40);观察组患者mRS评分为0~2分者21例,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为52.5%(21/40);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619,P<0.05)。术后随访12个月,对照组患者发生卒中相关肺炎18例(45.0%)、脑疝5例(12.5%)、症状性颅内出血4例(10.0%),死亡12例(30.0%);观察组患者发生卒中相关肺炎10例(25.0%)、脑疝4例(10.0%)、症状性颅内出血2例(5.0%),死亡8例(12.0%);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脑疝、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0.721,P>0.05);观察组患者卒中相关肺炎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016、3.954,P<0.05)。结论支架联合中间导管取栓能更好地提高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首次再通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支架取栓术 支架联合中间导管取栓术
下载PDF
磁共振IVIM序列与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预后相关性分析
10
作者 辛奕 薛明琛 +2 位作者 张亚运 周胜利 周芯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序列与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所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ACI)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80例单侧MCA闭塞所致大面积ACI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IVIM检查,所有患者出院后90天进行随访管理,通过mRS... 目的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序列与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所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ACI)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80例单侧MCA闭塞所致大面积ACI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IVIM检查,所有患者出院后90天进行随访管理,通过mRS评分进行预后评估,比较不同预后患者IVIM检查参数(ADC值、f值、D值、D^(*)值),分析IVIM检查参数(ADC值、f值、D值、D^(*)值)与ACI预后的关联性。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发病至MRI检查用时、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高血脂、糖尿病、房颤、高血压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入院时NIHSS分值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预后患者D^(*)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者ADC值、f值、D值低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检验证实,D^(*)值与ACI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0.05),ADC值、f值、D值与ACI预后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磁共振IVIM序列相关检查参数与单侧MCA闭塞所致ACI具有密切关联性,可通过IVIM检查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诊断评估,从而指导临床开展后续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序列 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
下载PDF
脑心健康管理模式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患者的应用
11
作者 潘锋 凌敏 +3 位作者 梁炳松 彭立立 李培珍 廖林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4期89-93,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脑心健康管理模式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30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脑心健康管理模式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30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包括专业的脑心健康管理师全程介入术前后护理和二级预防措施的脑心健康管理模式。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以及出院6个月内复发情况,比较两组入院,出院,出院1、3、6个月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和药物依从度量表(MMAS-8)评分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3.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前措施落实率、术后措施落实率、健康宣教落实率和总体措施落实率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出院时以及出院1、3、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估、BI、MMAS-8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出院6个月内,观察组复发率为4.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脑心健康管理模式可以有效促进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服药依从性,改善预后,降低住院单位并发疾病发生率及出院单位复发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血管再通 脑心健康管理师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与直接动脉取栓的临床价值
12
作者 张茴燕 谷松 +3 位作者 王璐 曹铭华 江顺福 吴明超 《当代医学》 2024年第7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与直接动脉取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与直接动脉取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行直接动脉取栓治疗,B组行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开通率、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结果B组血管开通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后24 h,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7 d,B组NIHS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B组mR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安全、有效,可提高血管开通率,且可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 直接动脉取栓 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 临床价值
下载PDF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对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预后效果的影响
13
作者 靳建华 吕寻民 《中外医疗》 2024年第9期23-26,共4页
目的探究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中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对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对照组(46例)、观察组(48例)。... 目的探究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中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对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对照组(46例)、观察组(48例)。两组均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纯支架取栓治疗,观察组接受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情况、神经功能、血液指标、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95.83%)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0,P=0.020)。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治疗48 h后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8,P=0.036)。结论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中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可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减轻神经损伤,改善神经功能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静脉溶栓 动脉内取栓 血管再通率 神经功能 血液指标 预后
下载PDF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鹏 马己才 陈俊斌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粤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62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随访90 d,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粤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62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随访90 d,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47,mRS评分≤2分)与预后不良组(n=15,mRS评分≥3分);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体重指数(BMI)、复合再通方法与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有无脑水肿、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糖尿病史与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β=2.773,OR=16.000,95%CI=3.713~68.955)、有脑水肿(β=2.942,OR=18.958,95%CI=3.727~96.441)、术前NIHSS评分≥15分(β=2.320,OR=10.175,95%CI=2.662~38.887)、有糖尿病史(β=2.320,OR=10.175,95%CI=2.662~38.887)是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如年龄≥60岁、有脑水肿、术前NIHSS评分≥15分、有糖尿病史,临床需对此种情况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血管内介入治疗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侧支状态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无效再通的影响
15
作者 魏娜 刘欣 +4 位作者 聂曦明 严鸿伊 温淼 杨中华 刘丽萍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4期450-455,共6页
目的评估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侧支循环状态对3个月的临床结局的影响,分析无效再通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基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 emic stroke,AIS)再通后重症监护的登记研究(registration study f... 目的评估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侧支循环状态对3个月的临床结局的影响,分析无效再通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基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 emic stroke,AIS)再通后重症监护的登记研究(registration study for critical care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after recanalization,RESCUE-RE)数据库,根据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协会/介入放射学协会制定的基于DSA的侧支分级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EVT)成功再通的AIS患者分为侧支不良(0~1级)和侧支良好(2~4级)两组。无效再通定义为血管内治疗术后成功再通(mTICI分级≥2b级),但患者术后90 d功能预后不良(mRS评分≥3分)。比较侧支不良组和侧支良好组基线特点和预后结局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侧支状态对无效再通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48例EV T后成功再通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其中侧支不良组323例(43.2%),374例(50.0%)发生无效再通。一般资料显示,侧支不良组合并心房颤动(27.6%vs.18.4%,P=0.003)、糖尿病病史(26.9%vs.16.0%,P<0.001)、90 d预后不良的比例更高(55.4%vs.45.9%,P=0.01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侧支不良(OR 1.75,95%CI 1.19~2.57,P=0.004)、高龄(OR 1.03,95%CI 1.02~1.05,P<0.001)、基线NIHSS评分(OR 1.09,95%CI 1.05~1.14,P<0.001)、低ASPECTS评分(OR 0.79,95%CI 0.68~0.92,P=0.003)与全身麻醉(OR 2.58,95%CI 1.71~3.89,P<0.001)是无效再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侧支不良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接受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有关。在临床实践中,应该考虑将侧支状态作为手术适应证的评价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支状态 大血管闭塞 脑梗死 血管内治疗 无效再通
下载PDF
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桥接治疗与直接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关翘楚 谢子逸 +7 位作者 吕卫萍 倪环宇 李敬伟 周俊山 恽文伟 李晓波 张清秀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4期456-462,共7页
目的探讨桥接治疗和直接血管内治疗对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多中心研究方法,应用Epidata数据库,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江苏省4家医疗中心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动... 目的探讨桥接治疗和直接血管内治疗对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多中心研究方法,应用Epidata数据库,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江苏省4家医疗中心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取栓数据,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桥接治疗组(急诊血管内治疗前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和直接血管内治疗组。收集患者一般基线数据和结局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和治疗后预后情况。使用术后90 d 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主要有效性结局指标为90 d mRS评分和90 d血管性死亡率;主要安全性指标为术后48 h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再灌注损伤、造影剂渗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后循环取栓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25例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其中接受桥接治疗28例,直接血管内治疗97例。入院时,桥接治疗组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13.9(11.3~23.2)U/L vs.20.0(13.0~27.8)U/L,P=0.024]低于直接取栓组。桥接治疗组和直接血管内治疗组的单因素分析发现,桥接治疗组发病到医院的时间[120(82.5~180.0)min vs.270(180.0~360.0)min,P<0.001]、发病到血管内治疗的时间[232(180.0~363.8)min vs.334(255.0~443.5)min,P<0.013]、穿刺至灌注的时间[67.5(44.3~95.0)min vs.90(60.0~137.5)mi n,P=0.009]、发病至灌注的时间[348.5(272.5~421.3)min vs.460(335.0~577.5)min,P=0.002]均短于直接取栓组;而入院至动脉穿刺的时间,桥接治疗组的时间延误较长[117.5(70.0~160.0)min vs.60(25.0~120.0)min,P=0.002]。桥接治疗组90 d预后良好比例高于直接取栓组(57.1%vs.28.9%,P=0.006)。sICH(7.1%vs.17.5%,P=0.178)、再灌注损伤(25.0%vs.41.2%,P=0.118)、造影剂渗漏(10.7%vs.15.5%,P=0.528)和90 d血管性死亡率(28.6%vs.43.3%,P=0.161),桥接治疗组均低于直接取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桥接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90 d的临床预后,疗效显著优于直接血管内治疗组,且不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大血管闭塞 桥接治疗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头颈部CTA联合毛细血管指数评分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大圣 胡茂能 +2 位作者 王晶 刘云峰 卫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9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联合毛细血管指数评分(CIS)对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我院106例MCA狭窄闭塞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均行头颈部CTA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联合毛细血管指数评分(CIS)对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我院106例MCA狭窄闭塞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均行头颈部CTA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完成CIS,根据治疗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n=49,mRS评分>2分)与预后良好组(n=57,mRS≤2分)。比较两组CTA特征、CI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TA特征、CIS对MCA闭塞ACI患者预后的影响,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斑块类型、软斑块表面伴钙化环的混斑钙化环厚径、软斑厚径及侧支循环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P-CIS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软斑或混斑、侧支循环分级为不良、P-CIS均为MCA闭塞AC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斑块类型、侧支循环分级、CIS联合预测MCA闭塞ACI患者预后的AUC值为0.802,高于单独预测。结论头颈部CTA联合CIS可有效评估MCA闭塞ACI患者预后情况,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毛细血管指数评分 大脑中动脉闭塞 急性脑梗死 预后
下载PDF
D-二聚体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解燕昭 马良 +3 位作者 韩凝 齐国松 孙强 徐国栋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79-1185,共7页
目的探索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行血管内治疗(EVT)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明确D-二聚体对前循环AIS-LVO行EVT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行EVT的前循... 目的探索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行血管内治疗(EVT)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明确D-二聚体对前循环AIS-LVO行EVT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行EVT的前循环AIS-LV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收集研究对象的术前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术后即刻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一般资料、实验室资料等,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前循环AIS-LVO患者行EVT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价D-二聚体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43例行EVT的前循环AIS-LVO患者,其中预后不良组54例、预后良好组89例。与预后不良组相比,预后良好组患者的年龄小、糖尿病史占比低、术前NIHSS评分低、术前ASPECTS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高、术后即刻mTICI分级为2b~3级的占比高、术前D-二聚体水平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NIHSS评分(OR=1.096,95%CI 1.007~1.193)、术后即刻mTICI分级(OR=19.609,95%CI 5.354~71.815)、术前D-二聚体水平(OR=1.310,95%CI 1.128~1.521)是前循环AIS-LVO行EVT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D-二聚体对前循环AIS-LVO患者EVT预后不良的ROC曲线AUC为0.642(95%CI 0.540~0.745)。结论术前NIHSS评分、术后即刻mTICI分级、术前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前循环AISLVO患者行EVT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AIS-LVO患者行EVT后的预后可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前循环 大动脉闭塞 血管内治疗 D-二聚体 预后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穿支动脉闭塞脑梗死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娜 杨海华 +1 位作者 吴海威 范琳琳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4期2100-2105,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穿支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于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穿支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根据其溶栓后24 h及溶...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穿支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于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穿支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根据其溶栓后24 h及溶栓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有效组(n=109)和无效组(n=221);同时根据溶栓后90 d的Rankin修订量表评分(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n=76)和预后良好组(n=254)。收集和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指标等,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无效及短期不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收集330例患者资料,其中早期有效221例(66.97%);无效109例(33.03%)。330例患者48 h内神经功能持续性恶化26例(7.88%),2例血小板减少(0.61%);无颅内出血、皮肤黏膜、消化道出血、过敏等并发症。330例患者中溶栓后90 d的mRS评分为0~1分为254例(76.97%);mRS评分>1分为76例(23.03%)。无效组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长于有效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有效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较长、HDL-C低表达是急性穿支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P<0.05)。预后不良组治疗前NIHS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HDL-C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前NIHSS评分较高、HDL-C低表达是急性穿支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性穿支动脉闭塞脑死患者应用静脉溶栓具有一定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但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可影响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治疗前NIHSS评分是影响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短期预后的因素,HDL-C是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和短期获得良好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穿支动脉闭塞脑梗死 静脉溶栓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基底动脉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再通治疗的疗效分析
20
作者 尹家文 龚涛 +5 位作者 王倩雯 祁鹏 陈涓 徐蕾 乔金雨 陈玉辉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0-95,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基底动脉闭塞(basilar artery occlusion,BAO)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接受血管再通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收集于2018年8月至2021年1月在北京医院卒中单元就诊并接受血管再通治疗的... 目的对比分析基底动脉闭塞(basilar artery occlusion,BAO)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接受血管再通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收集于2018年8月至2021年1月在北京医院卒中单元就诊并接受血管再通治疗的颅内大动脉闭塞的AIS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梗死部位和责任血管分为BAO组(BAO-AIS患者)和前循环颅内动脉闭塞(anterior circulation intracranial artery occlusion,ACO)组(ACO-AIS患者)。采用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血管再通治疗后的功能预后,以评估再通治疗的有效性,采用血管再通治疗后出血转化和脑实质出血发生率评估再通治疗的安全性。对比分析两组队列间患者血管再通有效性和安全性指标的差异。结果BAO组患者比ACO组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比例更低(35.71%比59.21%,χ^(2)=4.558,P=0.033).两组间患者血管再通治疗后90 d mRS评分预后不良差异无显统计学意义(60.71%比65.57%,χ^(2)=0.211,P=0.646);BAO组梗死后出血转化率(21.43%比47.76%,χ^(2)=5.705,P=0.017)及脑实质出血率(3.57%比14.93%,P=0.031)比例均显著低于ACO组。结论与ACO-AIS患者相比,BAO-AIS患者行血管再通治疗同样有效,且在出血转化方面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基底动脉闭塞 大血管闭塞 血管再通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