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all-trans retinoic acid and arsenic trioxide on tissue factor expression in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cells 被引量:2
1
作者 郭为民 王鸿利 +3 位作者 赵维莅 诸江 璩斌 王学峰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0-34,共5页
study the effect of all trans retinoic acid (ATRA) and arsenic trioxide (As 2O 3) on tissue factor (TF) expression and procoagulant activity (PCA)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cells in vivo and in vitro Metho... study the effect of all trans retinoic acid (ATRA) and arsenic trioxide (As 2O 3) on tissue factor (TF) expression and procoagulant activity (PCA)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cells in vivo and in vitro Methods PCA from freshly isolated APL blasts from APL patients treated with ATRA or As 2O 3 was detected using a one stage clotting assay TF antigen was detected by ELISA and TF mRNA by RT PCR The maturation sensitive (NB4) or resistant subclones (NB4 R1) of the promyelocytic NB4 cell line, as well as U937 cells infected with pMSCV PML RARa treated with or without ATRA or As 2O 3, were also examined Results Both ATRA and As 2O 3 can down regulate the TF antigen, its mRNA transcription and membrane PCA of APL cells in vivo and in vitro, in a time dependent manner The TF antigen level in PML RARa+ U937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U937 cells infected with retrovirus vector Both ATRA and As 2O 3 can also down regulate the TF antigen in U937 cells transfected with or without PML RARa Conclusion Tissue factor expression and PCA in APL cells may be down regulated by ATRA and As 2O 3 By down regulating TF expression, As 2O 3 might also be used to improve the DIC related hemorrhage in APL Our data indicate that elevated TF antigen in PML RARa+ U937 may be related to the fusion protein PML RARa The down regulating effect of ATRA and As 2O 3 on TF expression in U937 cells might not involve this f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 all trans retinoic acid · arsenic trioxide · tissue factor · PROCOAGULANT activity ·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原文传递
Hemostatic abnormalities associated with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nd corrective effects of all-trans-retinoic acid or arsenic trioxide treatment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维莅 王学锋 +5 位作者 郭为民 璩斌 王鸿利 沈志祥 陈竺 王振义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3期44-48,共5页
Objective To study in vivo effect of all trans retinoic acid (ATRA) or arsenic trioxide (As 2O 3) on the expression of tissue factor (TF) and the hemostatic disorders, a series of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in bone... Objective To study in vivo effect of all trans retinoic acid (ATRA) or arsenic trioxide (As 2O 3) on the expression of tissue factor (TF) and the hemostatic disorders, a series of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in bone marrow blasts and plasma from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patients Methods The plasma variables were measured by ELISA or chromogenic study The TF transcription was assessed using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echnique (RT PCR) Results The blast cell procoagulant activity (PCA), TF antigen of APL cell lysates, as well as the transcription of APL TF mRNA elevated at diagnosis, were reduced after ATRA or As 2O 3 therapy The plasma level of platelet α granular membrane protein 140, soluble fibrinomonomer complex, thrombomo^dulin,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nd D dimer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ibrinogen, antigen level of protein C, plasminogen, α2 plasminogen inhibitor and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decreased at diagnosis, were restored to normal after complete remission but protein C activity and protein S remained elevated in ATRA group Conclusions There existed activation of platelets and consumption of anticoagulants as well as activation of 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tic system before treatment Both ATRA and As 2O 3 therapy down 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TF mRNA, decreased the PCA and TF level in APL cells, inhibited coagulation activation, secondary hyperfibrinolysis and recorrected other hemostatic abnormalities, thus greatly improved the bleeding symptom in early stage of the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tissue factor all trans retinoic acid arsenic trioxide
原文传递
RIF/ATO+ATRA方案联合柔红霉素治疗成人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3
作者 刘晶晶 张楠楠 曾先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90-194,共5页
目的探讨复方黄黛片(RIF)/三氧化二砷(ATO)+维甲酸(ATRA)方案联合柔红霉素治疗成人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成人高危APL患者82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组,采用RIF/ATO+ATRA治疗患者4... 目的探讨复方黄黛片(RIF)/三氧化二砷(ATO)+维甲酸(ATRA)方案联合柔红霉素治疗成人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成人高危APL患者82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组,采用RIF/ATO+ATRA治疗患者44例为对照组,采用RIF/ATO+ATRA联合柔红霉素治疗患者38例为观察组,对比2组近期疗效,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IB)变化,早期死亡率、复发率及总生存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血液学缓解率、遗传学缓解率、分子学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诱导分化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诱导期WBC、PLT低于对照组(P<0.05),但巩固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诱导期、巩固期FDP、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IB在各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期死亡率、复发率、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成人高危APL患者,RIF/ATO+ATRA方案联合柔红霉素可降低WBC峰值,减少诱导分化综合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黄黛片 三氧化二砷 维甲酸 柔红霉素 高危急性 早幼粒细胞 白血病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经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后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胡丹 陈倩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5期28-31,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经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后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的16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患者的30 d...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经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后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的16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患者的30 d死亡率。根据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30 d存活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16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30 d死亡率为16.2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与存活组的性别、体质量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的年龄、入院时Sanz危险分层、血浆D-二聚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入院时Sanz危险分层为高危、血浆D-二聚体≥4 mg/L、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白细胞计数≥10×109/L、乳酸脱氢酶≥240 U/L均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受到年龄、入院时Sanz危险分层、血浆D-二聚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等因素的影响,其预后较差,短期死亡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全反式维甲酸 三氧化二砷 死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亚砷酸和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和副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9
5
作者 焦力 王书杰 +9 位作者 庄俊玲 赵永强 周道斌 许莹 韩冰 张薇 段明辉 邹农 朱铁楠 沈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5-558,共4页
目的比较亚砷酸(ATO)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1例APL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诱导缓解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TO组(n=41)和ATRA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R... 目的比较亚砷酸(ATO)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1例APL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诱导缓解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TO组(n=41)和ATRA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R)和达CR的时间。结果ATO组和ATRA组患者的CR率分别为97.5%和93.3%,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O组患者达到CR的中位时间为29 d(21-45 d),明显短于ATRA组患者的38.5 d(24-63 d)(P〈0.001)。52.9%的ATRA组患者出现维甲酸综合征,常影响进一步治疗。结论ATO和ATRA对APL患者均有很高的诱导缓解率。ATO诱导达到CR的时间短于ATRA,不良反应更易于控制,可作为APL患者诱导缓解治疗的一线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亚砷酸 全反式维甲酸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及砷剂治疗期间止、凝血改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赵维莅 王学锋 +5 位作者 璩斌 于汀 王鸿利 沈志祥 陈竺 王振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9-353,共5页
目的 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患者发病时、全反式维甲酸 (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 O3 )治疗期间的止、凝血改变。方法 运用ELISA或发色底物法对 2 3例APL患者血浆一系列止、凝血指标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治疗前血浆血栓调节蛋... 目的 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患者发病时、全反式维甲酸 (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 O3 )治疗期间的止、凝血改变。方法 运用ELISA或发色底物法对 2 3例APL患者血浆一系列止、凝血指标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治疗前血浆血栓调节蛋白 (TM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GMP 140 )、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t PA)和D 二聚体较正常组显著升高 ;纤维蛋白原、蛋白C(PC)抗原、纤溶酶原、α2 抗纤溶酶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低于正常 ;PC活性 (PC∶A)和蛋白S抗原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TM和GMP 140与患者发病时白细胞计数有关。ATRA及As2 O3 治疗缓解后除PC∶A部分增高外余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ATRA组TM、PC∶A和t PA有所升高 ,在As2 O3 组未发现上述现象。结论 APL发病过程中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以及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激活 ,ATRA和As2 O3 治疗早期即能明显改善APL的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维甲酸 砷剂 止血 凝血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倩倩 崔久嵬 +2 位作者 李薇 陈耐飞 王冠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8-562,共5页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TO)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分析联合诱导治疗下影响初治APL疗效的预后因素。方法:将联合应用ATO和ATRA治疗的107例初治APL患者,根据危险因素分层、形态学差异、融合...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TO)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分析联合诱导治疗下影响初治APL疗效的预后因素。方法:将联合应用ATO和ATRA治疗的107例初治APL患者,根据危险因素分层、形态学差异、融合基因和染色体的不同分别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粗颗粒组(M3a)、细颗粒组(M3b),融合基因长型组(L+)组、融合基因短型(S+)组,典型核型组、附加核型组,比较治疗过程中各组早期死亡率及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液学完全缓解(CR)率及达CR时间,确定影响疗效的预后因素。结果:①107例患者,10例早期死亡,早期病死率为9.35%,最常见不良反应为凝血功能异常及白细胞增多。②高危组达CR时间、CR率和早期病死率与中危和低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低危与中危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M3b组较M3a组达CR时间明显延长,但两者CR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融合基因(L+)组CR率高于融合基因(S+)组,达CR时间短于后者(P<0.05);典型核型组和附加核型组CR率、达CR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ATO和ATRA联合诱导治疗,初诊APL患者白细胞计数、形态学分型和分子生物学分型可能是影响CR的因素,而附加染色体异常对短期CR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砷剂 维甲酸 联合治疗 预后因素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8
作者 朱喜丹 陈梅 +1 位作者 冯林 田刚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309-310,312,共3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TO)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对35例APL患者应用ATRA联合ATO治疗,观察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CR)所需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并与18例单独使用ATO和19例单...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TO)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对35例APL患者应用ATRA联合ATO治疗,观察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CR)所需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并与18例单独使用ATO和19例单独使用ATRA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用药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为94.3%,单独使用ATO患者转阴率为88.9%,单独使用ATRA患者转阴率为94.7%,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达到CR时间为(24.2±5.7)d,ATO组为(36.0±7.1d),ATRA组为(40.9±8.5)d,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比较,联合用药患者转氨酶升高(P<0.05),ATO组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P<0.05),ATRA组血脂高(P<0.05)。结论 ATRA联合ATO治疗APL完全缓解率高,所需时间短,对血脂和心脏影响较小,但肝脏毒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三氧化二砷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9
作者 黎民君 郭丽堃 +1 位作者 陈利媚 冯思琼 《医学综述》 2015年第2期365-366,共2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初治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初治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全...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初治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初治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对照组(46例)仅采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对两组患者诱导缓解治疗间相关指标及相关预后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诱导缓解期间相关指标完全缓解(CR)率、达CR时间、白细胞峰值、早期病死率、感染率及诱导治疗结束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PML)/维A酸受体(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进行比较,除早期病死率、感染率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跟踪随访2年,观察组和对照组复发率、无病生存率、1年生存率及2年生存率比较,除1年生存率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及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治疗方案可以明显降低复发率、提高CR率及长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全反式维甲酸 三氧化二砷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0
作者 丁静 戴海滨 +2 位作者 张延清 吴闯 于杏宝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12期2616-2617,共2页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方法:应用ATRA联合As2O3治疗初治APL共39例,ATRA 40mg/d分2次口服;As2O30.1%注射液10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持续4-6h,1次/d...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方法:应用ATRA联合As2O3治疗初治APL共39例,ATRA 40mg/d分2次口服;As2O30.1%注射液10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持续4-6h,1次/d。根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维甲酸综合征以及肝功能变化调整ATRA和As2O3的剂量。缓解后巩固治疗: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或HA(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方案交替治疗4-6个疗程,ATRA与As2O3交替治疗。结果:39例初治患者中,仅2例因剧烈头痛(排除脑出血)退出,其余37例均达到CR,CR率94.87%(37/39),取得CR的平均时间是(26.9±4.3)d,均无早期复发并持续完全缓解,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患者均能耐受,毒副作用未增加。结论:ATRA联合As2O3治疗初治APL具有疗效好,达CR时间短,不良反应少,无病生存时间长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亚砷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亚砷酸和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9
11
作者 凌燕 蒲祖辉 +2 位作者 卓家才 殷军明 蔡力生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13期9-11,共3页
目的比较亚砷酸(As2O3)与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ua,APL)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 目的比较亚砷酸(As2O3)与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ua,APL)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图书全文数据库》、《中国引文数据库》(1994-2010年)。检索时间截至2010年12月。获取比较As2O3和ATRA治疗APL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和临床对照试验文献,以完全缓解率(CR)、治疗相关副反应为结局评价指标,使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鉴定并纳入3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和6项临床对照试验研究(非RCT)共包括614例APL患者。目的均为比较As2O3和ATRA治疗APL的疗效和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结果显示,As2O3和ATRA治疗APL比较,针对CR结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结局指标的比值比(OR)及其95%CI为1.81(0.87,3.77)。针对肝功能异常发生率结局指标比较的OR及其95%CI为1.01(0.25,4.06),提示亚砷酸和维甲酸对肝功能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eta分析结果提示,采用As2O3治疗APL患者与ATRA疗效相当,导致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相当。但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双盲的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维甲酸 系统评价
下载PDF
伊达比星为主的分层治疗方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关伟 李文君 +2 位作者 杨岚 靖彧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3-357,共5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联合亚砷酸(arsenious acid,ATO)双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缓解率和伊达比星、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复方黄黛片分层序贯巩固治疗的疗...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联合亚砷酸(arsenious acid,ATO)双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缓解率和伊达比星、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复方黄黛片分层序贯巩固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6年接受双诱导方案患者22例,分析双诱导的CR率、早期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和获得完全缓解的时间长短。完全缓解后低、中危患者接受1-2个疗程IDA单药化疗,ATRA和复方黄黛片/ATO交替治疗4个周期;高危患者接受IA化疗4疗程,ATRA和复方黄黛片/ATO交替治疗共4个周期。结果:双诱导完全缓解率100%,诱导治疗平均时间28.23±1.6 d,诱导期间50%发生感染,36.4%出现分化综合征,27.3%有不同部位出血。完全缓解后分层巩固治疗组5年总生存率100%,无复发生存95.4%;结论:APL患者接受ATRA和ATO双诱导治疗能够达到较高缓解率,诱导缓解时间短,并发症可控。采用IDA、ATRA和ATO分层序贯治疗作为缓解后巩固方案,能够降低复发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获得极高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 全反式维甲酸 亚砷酸 伊达比星 复方黄黛片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止、凝血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学锋 赵维莅 +2 位作者 杨伟宗 沈志祥 王鸿利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的止、凝血异常及维甲酸(ATRA)、砷剂(As2O3)治疗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止凝血的影响。方法用凝血、抗凝、纤溶指标观察AL血浆、细胞裂解液中的相应改变。结果AL发病时有不同...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的止、凝血异常及维甲酸(ATRA)、砷剂(As2O3)治疗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止凝血的影响。方法用凝血、抗凝、纤溶指标观察AL血浆、细胞裂解液中的相应改变。结果AL发病时有不同程度的凝血系统活化,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激活,纤溶功能亢进;APL有组织因子(TF)的异常表达,ATRA、As2O3有下调APLTF表达的作用。结论不同类型AL的止凝血异常并不完全相同,ATRA、As2O3通过下调APLTF表达改善了早期的出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止凝血 维甲酸 三氧化二砷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 被引量:8
14
作者 钟彩玲 王飞 +2 位作者 马永华 陈艳 观美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9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7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ATRA联合三...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7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ATRA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的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达到CR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CR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白细胞峰值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1年,观察组的无病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效果显著,可以缩短CR时间,提高缓解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三氧化二砷 成人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PML-RARa融合基因BCR3亚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欣 刘林 +2 位作者 陈建斌 王建渝 肖青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8期3382-3384,3387,共4页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亚砷酸(ATO)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ATRA联合ATO诱导治疗+序贯巩固化疗+ATO/ATRA维持治疗,对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并比较在高危组与中低危组间,及不同...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亚砷酸(ATO)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ATRA联合ATO诱导治疗+序贯巩固化疗+ATO/ATRA维持治疗,对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并比较在高危组与中低危组间,及不同PML-RARa融合基因亚型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高危组和中低危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0.0%和9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4),3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70.0±14.5)%,(96.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66.7%±19.2)%,(93.8±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PML-RARa融合基因BCR1亚型组与BCR3亚型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8.6%和9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3年OS率分别为(95.7±4.3)%,(78.6±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DFS率分别为(92.9±6.9)%,(87.5±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结论 ATRA联合亚砷酸作为一线用药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尤其对于BCR3亚型患者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维甲酸 亚砷酸 PML-RARa融合基因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9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姚福生 詹杨 +6 位作者 梁虹 严红 陈荃宏 钟龙 吴有智 杨达天 赵海军 《安徽医药》 CAS 2008年第10期957-958,共2页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患者使用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双诱导治疗,对高白细胞患者加用单一化疗药物高三尖衫酯碱(H)或柔红霉素(DNR),合并弥漫性血...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患者使用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双诱导治疗,对高白细胞患者加用单一化疗药物高三尖衫酯碱(H)或柔红霉素(DNR),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予以输注血浆/纤维蛋白原。结果29例患者中26例完全缓解,完全缓解(CR)率89.66%;3例死于颅内出血。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全反式维甲酸 治疗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丽莉 任永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92-1295,共4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5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5例采用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43例采用单...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5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5例采用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43例采用单独As2O3治疗,剩余41例采用单独ATRA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8个疗程后的心肌酶学、肝功能指标变化,死亡、完全缓解比率、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过8个疗程的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者的ALT和AST较其余两组明显升高,As2O3组的CK-MB以及TnI-UI指标明显升高(P<0.05);与As2O3组相比,联合用药治疗组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完全缓解率无明显差异,但是其达到完全缓解时间明显缩短,对于复发患者的治疗,相比于单药治疗,联合用药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与As2O3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是较ATRA治疗组明显提高。联合用药组患者肝功能受损比例明显升高,ATRA组患者出现高白细胞血症、头痛比例升高,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应用于诱导APL的缓解治疗效果优于单药治疗,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全反式维甲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绍灵 凌如芳 许志金 《疑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观察以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TO)双诱导,联合化疗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对初治APL患者35例以ATRA和ATO进行双诱导,联合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化疗,达完全缓解(CR)后,采用DA、MA(米托蒽醌+... 目的观察以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TO)双诱导,联合化疗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对初治APL患者35例以ATRA和ATO进行双诱导,联合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化疗,达完全缓解(CR)后,采用DA、M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HA(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MDAra-c(中剂量阿糖胞苷)、ATO序贯治疗,于每疗程化疗结束后连服ATRA 15 d,总治疗时间3年。结果35例初治APL患者中,1例早期死亡,未纳入评价,其余34例中,33例(97.1%)获得CR,1例(2.9%)未缓解(死于重症肺部感染)。2例(5.9%)发生维甲酸综合征(RAS)。随访至2009年5月,复发2例。3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4.12%、91.18%。结论双诱导联合化疗治疗初治APL疗效可靠,患者可耐受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全反式维甲酸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
下载PDF
砷剂联合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燕玮 胡文旭 杨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2374-2376,共3页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TO)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预后因素。方法:将联合应用ATO和ATRA治疗的98例初治APL患者,根据年龄、性别、外周血白细胞(WBC)、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TO)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预后因素。方法:将联合应用ATO和ATRA治疗的98例初治APL患者,根据年龄、性别、外周血白细胞(WBC)、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细胞形态学、融合基因和染色体异常等因素的差异分组,比较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液学完全缓解(CR)率及达到CR的时间,确定影响疗效的预后因素。结果:98例患者中CR率为89%,达到CR所需的中位时间为30.5(19-42)d。初诊时年龄偏大、WBC数、LDH水平较高,拥有附加染色体核型[除典型的t(15;17)(q22;q21)合并有其他染色体异常]或融合基因的短型(S+)APL患者CR率较低,达到CR的时间较长;而存在t(15;17)(q22;q21)染色体异位或融合基因长型(L+)使CR率明显提高,达到CR时间缩短。结论:初诊时年龄、WBC计数、LDH水平、染色体情况、有无PML/RARα融合基因是影响砷剂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APL患者疗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砷剂 维甲酸 联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现状 被引量:4
20
作者 于亚平 杨继红 王学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87-89,共3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是具有生物学和临床特点的一种特殊类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近年来全反式维甲酸 (ATRA)的应用极大地提高完全缓解率和减少了治疗相关死亡率。ATRA与化疗联合应用有助于降低复发率和延长生存期。三氧化二砷 (As...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是具有生物学和临床特点的一种特殊类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近年来全反式维甲酸 (ATRA)的应用极大地提高完全缓解率和减少了治疗相关死亡率。ATRA与化疗联合应用有助于降低复发率和延长生存期。三氧化二砷 (As2 O3 )治疗初治和复发APL已取得巨大成功。持续分子缓解是APL的治疗目标。早期发现分子复发并给予补救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全反式维甲酸 三氧化二砷 治疗 分子缓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