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ombination of creatine kinase-myocardial band isoenzyme and point-of-care cardiac troponin/contemporary cardiac troponin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被引量:8
1
作者 Guang-mei Wang Yong Li +7 位作者 Shuo Wu Wen Zheng Jing-jing Ma Feng Xu Jia-qi Zheng He Zhang Jia-li Wang Yu-guo Chen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3期163-168,共6页
BACKGROUND:The early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remains challenging,especially for institutions without the high-sensitive cardiac troponin(hs-c Tn)assay.Herein,we aim to assess the value of creatine... BACKGROUND:The early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remains challenging,especially for institutions without the high-sensitive cardiac troponin(hs-c Tn)assay.Herein,we aim to assess the value of creatine kinase-myocardial band isoenzyme(CK-MB)combined with different cardiac troponin(c Tn)assays in AMI diagnosis.METHODS:This multicenter,observational study included 3,706 patients with acute chest pain from September 1,2015,to September 30,2017.We classified the participants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c Tn assays:the point-of-care c Tn(POC-c Tn)group,the contemporary c Tn(c-c Tn)group,and hs-c Tn group.The diagnostic value was quantified using sensitivity and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AUC).RESULTS:Compared to the single POC-c Tn/c-c Tn assays,combining CK-MB and POC-c Tn/c-c Tn increased 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y of AMI(56.1%vs.63.9%,P<0.001;82.7%vs.84.3%,P=0.025).In contrast,combining CK-MB and hs-c Tn did not change the sensitivity compared with hs-c Tn alone(95.0%vs.95.0%,P>0.999).In the subgroup analysis,the sensitivity of combining CKMB and c-c Tn increased with time from symptom onset<6 h compared with c-c Tn alone(72.8%vs.75.0%,P=0.046),while the sensitivity did not increase with time from symptom onset>6 h(97.5%vs.98.3%,P=0.317).The AUC of the combination of CK-MB and POC-c T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to the single POC-c Tn assay(0.776 vs.0.750,P=0.002).The AUC of the combined CKMB and c-c Tn/hs-c Tn assays did not significantly decrease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single c-c Tn/hs-c Tn assays within 6 h.CONCLUSIONS:The combination of CK-MB and POC-c Tn or c-c Tn may be valuable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AMI,especially when hs-c Tn is not avail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atine kinase-myocardial band isoenzyme Cardiac tropon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emergency department
下载PDF
Application effect of optimized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in the rescu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2
作者 YU Xiao-ling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23年第4期188-193,共6页
Backgrou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a common and preval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at can lead to serious consequences such as shock,arrhythmia,and heart failure.In dealing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the ... Backgrou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a common and preval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at can lead to serious consequences such as shock,arrhythmia,and heart failure.In dealing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the optimization of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can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rescue work,and help improve the prognosis and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Methods 6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21 to March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with 34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optimized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based on it.the success rates of rescue,emergency efficiency,complications,and hemodynamic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0.00%,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it was 88.24%,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horter time intervals from onset to hospital admission,shorter door-to-activation time,shorter door-toballoon time,and reduce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total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complications such as arrhythmia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0.00%,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it was 11.76%,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Cardi-ac output(CO)index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is lower than before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i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index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is lower than before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i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s Optimized the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and emergency efficienc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complications,and improve negative emotions such as anxiety.It is worth promoting and apply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utine nursing car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Optimized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Success rate of rescue emergency efficiency
原文传递
基于时间节点为导向的院内快速急救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3
作者 郭璇 张莉 +2 位作者 杨宇莹 董辉 杨建中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518-522,共5页
目的 分析基于时间节点为导向的院内快速急救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应用方面的效果。方法 挑选2020年1月—2021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AMI患者597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干预,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2月急诊收治... 目的 分析基于时间节点为导向的院内快速急救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应用方面的效果。方法 挑选2020年1月—2021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AMI患者597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干预,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2月急诊收治的597例AMI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基于时间节点为导向的院内快速急救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救治流程时间、心肌酶谱水平、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分诊时间、完成院内首份心电图时间、急诊球囊开通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出院前1 d观察组心肌酶谱指标心肌肌钙蛋白(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并发症出现的概率及病死率方面,观察组(分别为3.69%、1.68%)均比对照组(11.22%、7.71%)低(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5.64%)比对照组(79.06%)高(P<0.05)。结论 基于时间节点为导向的院内快速急救模式在了AMI患者救治过程中能有效缩短各个救治流程时间,减少心肌损伤,提升救治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时间节点为导向的院内快速急救模式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满意度 抢救效果
下载PDF
基于循证的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刘丽杰 王鹏 王焕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4期2647-265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就诊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2022年8月至2023年2月接诊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将2023年3—8月...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就诊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2022年8月至2023年2月接诊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将2023年3—8月接诊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基于循证的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心肌梗死复发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通路建立时间、心电图检查时间、静脉采血时间、入院-会诊时间及会诊-导管室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心肌梗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循证的急诊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可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有效降低心肌梗死的复发率,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 循证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急诊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5
作者 苏丽睫 蔡累 +1 位作者 冯茜 翁友飞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4年第8期988-990,共3页
目的探索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抢救过程中采取医护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急救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 目的探索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抢救过程中采取医护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急救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的急救时间、抢救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症状发作到急诊室时间、预检分诊时间、心电图检查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门球时间、再灌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0%(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急救模式可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救医学 护理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对抢救效果的影响评估
6
作者 赵巧 崔淑霞 皮甜甜 《中外医疗》 2024年第4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方法对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作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接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提供常规急诊... 目的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方法对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作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接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提供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负面心理情绪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情绪评分(36.15±6.12)分、抑郁情绪评分(35.45±5.11)分比对照组的(50.12±5.17)分、(47.45±4.61)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30、12.329,P均<0.05)。观察组不良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化急诊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护理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负面心理情绪,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优化预后,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优化急诊护理 抢救效果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基于分级分区模式的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时间的影响分析
7
作者 嵇路路 薛小燕 尹巧梅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1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分级分区模式的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救治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4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128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 目的探究基于分级分区模式的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救治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4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128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的61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基于分级分区模式急救护理的67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时间、急性生理评分、舒适度、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就诊至分诊评估时间、就诊至心电图时间、就诊至给药时间、就诊至术毕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接诊时急性生理评分、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收入院时急性生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出院时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01%(65/67),高于对照组的85.25%(5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0,P<0.05)。结论在AMI患者中实施以分级分区模式为基础的急救护理可缩短救治时间,减轻临床症状,提高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分级分区模式 急救护理 救治时间 急性生理评分 舒适度
下载PDF
以患者为本的护理理念联合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丽娟 王青 +2 位作者 陈开祥 许美艳 陈小卫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4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究以患者为本的护理理念联合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及试验组,各42例。参照组行... 目的探究以患者为本的护理理念联合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及试验组,各42例。参照组行急诊护理路径干预,试验组采用以患者为本的护理理念联合急诊护理路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救治情况、心功能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试验组各项救治时长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心率、收缩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低于干预前,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心率、收缩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低于参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心绞痛生活质量问卷各项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患者为本的护理理念联合急诊护理路径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患者的救治效果显著提高,心功能水平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患者为本 急诊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救治效果 心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叶诚栋 张伟彬 林朝霞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4期162-165,共4页
目的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患者中应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措施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福建省立医院收治... 目的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患者中应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措施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护理方式分组,将应用常规护理措施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应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耐力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为(359.85±31.53)m,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93,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19,P<0.05)。结论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可以起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干预效果
下载PDF
基于流程管理法的院前急救护理联合体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心肌耗氧量及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燕 白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4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流程管理法的院前急救护理联合体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心肌耗氧量(D-P)及心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基于流程管理法的院前急救护理联合体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心肌耗氧量(D-P)及心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流程管理法的院前急救护理联合体位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出诊反应时间、院前急救时间、急诊入院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平卧位(T0)、调整至30°半卧位(T_(1))时,两组的D-P无明显差异(P>0.05);半卧位1min(T_(2))、半卧位5min(T_(3))、半卧位10min(T_(4))时,观察组的D-P小于对照组(P<0.05)。T0~T_(2)、T_(2)~T_(3)、T_(3)~T_(4)时,观察组的QT离散度(QTd)、校正后的QT离散度(QTcd)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流程管理法的院前急救护理联合体位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助于提高急救效率,改善D-P、心脏电生理,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管理法 院前急救护理 体位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心导管室前驱激活模式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王淑玉 江秀榕 陈燕娇 《中外医疗》 2023年第8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心导管室前驱激活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护理中的价值。方法福建省立医院于2021年12月开始在急救护理中实施心导管室前驱激活模式,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到福建省立医院就诊的1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心导管室前驱激活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护理中的价值。方法福建省立医院于2021年12月开始在急救护理中实施心导管室前驱激活模式,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到福建省立医院就诊的1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将2021年12月前入院就诊的5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将2021年12月及之后入院就诊的5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急救护理中加入心导管室前驱激活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率、PCI成功率、院内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焦虑情况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首次医疗接触至首份心电图(FMC-to-ECG)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to-B)时间、入门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胸痛发作到球囊扩张时间(S-to-B)分别为(9.68±2.47)、(82.62±8.59)、(18.24±5.33)、(86.73±9.68)min,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成功率为93.22%与家属总满意度为94.91%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51、9.44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及家属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中心导管室前驱激活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高PCI治疗成功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提升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护理 心导管室 前驱激活模式 急救效率 焦虑
下载PDF
基于人文关怀的急诊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洪 顾洪丽 +8 位作者 赵艳 武彦彬 惠康花 梁妮妮 吴静 徐玲玲 邱欢欢 许小凤 武冰冰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065-1067,1071,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人文关怀的急诊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理状态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定急诊科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接诊的60例AM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人文... 目的分析基于人文关怀的急诊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理状态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定急诊科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接诊的60例AM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人文关怀的急诊管理,比较2组急救指标、抢救成功率、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诊室至会诊时间(DTC)、肌钙蛋白结果获取时间、急诊室至球囊扩张时间(DTB)、急诊室至导管室时间(DTL)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80.00%),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23.33%),观察组干预后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人文关怀的急诊管理可有效缩短AMI患者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赢得患者及家属的认可与赞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关怀 急诊管理 急性心肌梗死 心理状态 患者满意度
下载PDF
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护理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玉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36期161-163,共3页
目的观察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护理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以急性心肌梗死为诊断的2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9年1—4月收治的6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绿色通道... 目的观察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护理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以急性心肌梗死为诊断的2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9年1—4月收治的6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绿色通道急救护理;将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4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采取优化后的急诊绿色通道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指标,统计患者不良事件情况及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急诊停留、分诊评估、接诊至心电图、接诊至给药、接诊至静脉开放、转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再次急性发作、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转上级医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采用优化急诊绿色通道抢救护理,可明显缩短患者在急诊停留、分诊评估、接诊至心电图、接诊至给药、接诊至静脉开放、转运时间,降低急性发作、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转上级医院率,提升患者对于急救护理总满意度,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绿色通道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护理 预后影响
下载PDF
基于流程再造理论的院内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流程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龚晓敏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7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流程再造理论的院内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救护理流程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3月湖北省荆门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收治的62例院内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内急... 目的:探讨基于流程再造理论的院内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救护理流程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3月湖北省荆门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收治的62例院内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内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实施基于流程再造理论的院内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急诊相关指标、护理满意度、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就诊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胸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12 h内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两组院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结论:基于流程再造理论的院内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患者急诊停留时间并提高急诊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流程再造理论 院内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护理流程 急诊停留时间 急诊效率
下载PDF
急诊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淑艳 高洪涛 吕娜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1649-1652,1657,共5页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AMI心搏骤停行心肺复苏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5月就诊于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急诊科AMI后心搏骤停且行...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AMI心搏骤停行心肺复苏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5月就诊于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急诊科AMI后心搏骤停且行心肺复苏术治疗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护理模式不同分为A组32例(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和B组39例(给予急诊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指标,以及抢救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护理后24 h和72 h的HR显著低于A组(P<0.05),且MAP高于A组(P<0.05);两组护理前的心功能指标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护理前(P<0.05),且B组优于A组(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低于A组的28.13%(P<0.05);B的抢救成功率为97.44%,高于A组的81.25%(P<0.05)。结论急诊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改善AMI心搏骤停行心肺复苏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且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急诊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理 预见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肺复苏术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的实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石美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3期9-12,共4页
目的分析观察院前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活动展开时间段为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根据接诊患者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对照组... 目的分析观察院前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活动展开时间段为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根据接诊患者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对照组患者按照急诊科常规护理流程提供护理内容,观察组实施院前急诊护理。对不同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救治时间、心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满意度等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1)观察组的急救时间、出诊时间、入院时间、住院时间等各项时间指标都短于对照组(P<0.05)。(2)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8%(3/47),明显低于对照组[25.53%(12/47)](P<0.05)。(4)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比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5)观察组满意度为95.74%(45/47),明显高于对照组[82.98%(39/47)](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院前急诊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抢救治疗,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并减少各类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对提升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诊护理 抢救 满意度 生活质量 心功能
下载PDF
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左琳 《现代临床医学》 2023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研究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于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接受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急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一... 目的:研究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于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接受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急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一体化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的急救相关时间、近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院前接诊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检查时间、急救室救治时间、PCI治疗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近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效果明显,能够明显缩短抢救时间,降低近期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且患者护理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 不良事件
下载PDF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玲萍 陈珍妮 赖梅月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0期143-147,共5页
目的 探究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应用至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救治中对急救效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急诊科接收的84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其入急诊科治... 目的 探究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应用至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救治中对急救效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急诊科接收的84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其入急诊科治疗时间,将2021年1—12月就诊的4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2年1—12月就诊的4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急救护理,观察组采取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对比两组生理状况、希望水平改善情况、急救效率、住院期间舒适度。结果 两组收住院时的急性生理评分(Acute Physiological Score,APS)评分高于接诊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住院时的APS评分为(31.85±5.72)分,高于对照组的(27.66±4.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6,P<0.05)。两组出院当日的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Scale,HHI)评分高于接诊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当日的HH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接诊至进入导管室、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用时以及急救总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当日的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评分高于接诊时,观察组出院当日GC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AMI患者接受救治期间实施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可提高急诊急救效率,迅速改善患者生理状况,提高其在院期间的舒适度,并促使其保持积极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程序化急诊急救 效率
下载PDF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对AMI急救效率及临床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秋洁 王艳如 朱磊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对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予以探讨。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某市立医院急诊科接诊的200例AMI患者,根据急诊急救护理模式的不同予以分组,各组100例,对照组接诊AMI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急救护理,... 目的:对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予以探讨。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某市立医院急诊科接诊的200例AMI患者,根据急诊急救护理模式的不同予以分组,各组100例,对照组接诊AMI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急救护理,观察组接诊AMI患者实施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分析不同患者急诊急救指标、抢救成功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患者家属急诊急救护理服务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各项急诊急救指标、抢救成功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护理服务满意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可明显缩短急诊急救指标,提升抢救成功率,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同时有利于提升患者家属护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 急救效率 临床转归 服务质量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效果
20
作者 郭新宇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3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常规组和试验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试...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常规组和试验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急救护理。比较两组胸痛消失时间、护理满意度和急救效果。结果:护理7、14、21 d后,试验组胸痛消失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急救护理,能有效缩短患者胸痛消失时间,提升急救效果,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恶性心律失常 急救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