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导管抽吸取栓术与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韦韬 高文 覃彬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0期149-152,共4页
目的 评估导管抽吸取栓术和支架取栓术应用于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于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治疗效果... 目的 评估导管抽吸取栓术和支架取栓术应用于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于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及临床预后。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治疗(mTIC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分别评价患者手术再通成功与否及临床预后。结果 共有75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46例患者首选导管抽吸取栓治疗,29例首选支架栓治疗。导管抽吸取栓组完全再通成功率(mTICI 3级)略高于支架取栓组(73.91%vs. 62.0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导管抽吸取栓组和支架取栓组患者的成功再通率(mTICI 2b/3级)、术后7 d NIHSS评分、术后90 d良好功能预后(mRS≤2分)及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导管抽吸取栓组患者脑出血、血管夹层形成及血栓逃逸的发生略低于支架取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导管抽吸取栓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相当,安全性相似,均有助于疏通闭塞血管、改善患者预后生存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抽吸取栓术 支架取栓术 急性后循环闭塞 脑梗死
下载PDF
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与直接机械取栓的疗效及安全性
2
作者 苏小慧 张圣琼 赵振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715-719,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BT)与直接机械取栓(D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6—2023-05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采用DMT治疗62例纳入DMT组,... 目的观察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BT)与直接机械取栓(D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6—2023-05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采用DMT治疗62例纳入DMT组,采用BT治疗58例纳入BT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情况、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预后良好率及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BT组血管再通率为84.48%,高于DMT组的80.6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4 d,BT组患者NIHSS、GCS评分为(9.28±1.63)分、(12.57±2.60)分,DMT组患者NIHSS、GCS评分为(8.93±1.50)分、(13.15±2.87)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T组治疗后90 d的预后良好率为48.28%,高于DMT组的41.94%,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T组术后出血转化发生率为34.48%,高于DMT组的14.52%(P<0.05),2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和90 d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T和DMT治疗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的疗效相当,但后者能够减少出血转化的发生,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 桥接治疗 直接机械取栓 血管再通率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机械血栓切除术治疗前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3
作者 任毅 王程晓 杨立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088-1092,共5页
目的观察机械血栓切除术(MT)治疗前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AIS-LVO)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04—2023-04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4例AIS-LVO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随访90 d改良Ran... 目的观察机械血栓切除术(MT)治疗前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AIS-LVO)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04—2023-04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4例AIS-LVO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随访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成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2组患者临床基本情况、NIHSS评分、闭塞血管部位、血压、ASPECT评分、手术及预后指标,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ROC)特征分析影响因素对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124例患者中预后良好45例,预后不良79例,2组患者在入院时NIHSS评分、闭塞血管位置、血压及ASPECT评分、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到再通时间、再通成功、血管再通分级(TICI)、24 h内发生颅内出血、术后90 d mRS评分、90 d死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增高(P=0.014,OR=2.065)、入院时血压升高(P=0.044,OR=1.033)、ASPECT评分增高(P=0.001,OR=1.741)、发病至入院时间较长(P=0.002,OR=2.912)、入院到再通时间增加(P=0.001,OR=1.025)以及24 h内颅内出血(P=0.034,OR=4.033)会增加预后不良的概率。ROC曲线分析显示,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预测AIS-LVO患者机械血栓切除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8(95%CI:0.861~0.962,P<0.001),灵敏度为74.68%,特异度为97.78%。结论入院时NIHSS评分、血压、ASPECT评分、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到再通时间以及24 h内颅内出血情况是影响AIS-LVO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以这些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诊断效能,多因素综合分析可作为MT治疗AIS-LVO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血栓切除术 大血管闭塞 前循环 后循环 影响因素 预后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支架取栓与抽吸取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4
作者 朱俊文 白福平 牟凌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431-435,共5页
目的 探究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脑卒中经支架取栓与抽吸取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03—2022-10临汾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脑卒中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25例)采用支架取栓予以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抽... 目的 探究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脑卒中经支架取栓与抽吸取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03—2022-10临汾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脑卒中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25例)采用支架取栓予以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抽吸取栓治疗。比较2组基线资料、有效再灌注率、脑血管再通情况、并发症情况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两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短期内2组有效灌注率、脑血管再通结局均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血管再通时间明显长于研究组(P<0.05)。2组术后90 d内预后良好、病死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取栓与抽吸取栓均可有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两种治疗方案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后循环大血管闭塞 支架取栓 抽吸取栓 安全性
下载PDF
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朱国 吴达 +3 位作者 周志平 宋金海 沈春升 齐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7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后90 d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3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4例患者资料,均为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并行血管内治疗的病例。根据患者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 目的探讨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后90 d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3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4例患者资料,均为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并行血管内治疗的病例。根据患者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ore,mRS)评分,mRS评分≤2分者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3分者为预后不良组,将基线资料、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行组间比较。先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危险因素,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入组64例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25例,预后不良组3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间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基底动脉闭塞血管造影侧支分级(angiographic collateral grading system for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ACGS-BA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NIHSS评分≥20分及ACGS-BAO分级≤2级与不良预后相关,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术后90 d不良预后与术前高NIHSS评分,低ACGS-BAO分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后循环 大血管 闭塞 血管内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林子君 李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9-125,共7页
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APCLVO)虽仅占急性缺血性卒中的1%,却有着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选取合适的治疗手段以改善APCLVO患者的预后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评估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基于影像学评估的血管再通策略的优化,越... 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APCLVO)虽仅占急性缺血性卒中的1%,却有着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选取合适的治疗手段以改善APCLVO患者的预后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评估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基于影像学评估的血管再通策略的优化,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通过精准影像学评估筛选后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开展积极的血管内治疗,可以使患者显著获益。该文就近年APCLVO的影像学评估技术及治疗方式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对APCLVO的早期诊断和基于神经影像学评估的最优治疗策略等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 影像评估 再通治疗 综述
下载PDF
基于CT灌注成像的pc-ASPECTS对椎基底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7
作者 沈红健 沈芳 +7 位作者 尹伟 邢鹏飞 李子付 张磊 李强 杨鹏飞 张永巍 刘建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的后循环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pc-ASPECTS)对椎基底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VBAO-AIS)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 目的探讨基于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的后循环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pc-ASPECTS)对椎基底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VBAO-AIS)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56例VBAO-AIS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急诊行多模态CT检查评估,获得基于非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NCCT)、CTP和RAPID-CTP的pc-ASPECTS。以治疗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预后评价指标(mRS评分≤3分为预后良好)。采用ROC曲线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基于NCCT与CTP、RAPID-CTP各参数的pc-ASPECTS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56例患者中预后良好组29例、预后不良组27例。预后良好组基于NCCT及CTP和RAPID-CTP各参数的pc-ASPECTS均高于预后不良组(P均<0.05)。基于CTP脑血容量(CBV)的pc-ASPECTS和基于RAPID-CBV的pc-ASPECTS预测预后的灵敏度分别为89.7%和79.3%,特异度分别为74.1%和81.5%,AUC值分别为0.861(95%CI 0.760~0.963)和0.861(95%CI 0.764~0.958)。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于NCCT的pc-ASPECTS≥8分、基于CTP CBV的pc-ASPECTS≥7分、基于CTP平均通过时间(MTT)的pc-ASPECTS≥5分、基于RAPID-CBV的pc-ASPECTS≥8分、基于RAPID-脑血流量(CBF)的pc-ASPECTS≥7分是预测VBAO-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3个月预后良好的独立因素(P均<0.05)。结论基于CTP各参数的pc-ASPECTS是VBAO-AIS患者一个有用的预后指标,尤其是基于CBV的pc-ASPECTS对血管内治疗后3个月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椎基底动脉闭塞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后循环 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CTA源影像的后循环ASPECT评分对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8
8
作者 姜超 陈蓓蕾 +3 位作者 李军 景坚 于海龙 李晓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30-433,共4页
目的探讨CTA源影像的后循环ASPECT(CTA-SI pc-ASPECT)评分对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4年11月~2017年3月行血管内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9... 目的探讨CTA源影像的后循环ASPECT(CTA-SI pc-ASPECT)评分对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4年11月~2017年3月行血管内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9例,治疗前行NIHSS评分、CTA-SI pc-ASPECT评分,3 m后行mRS评分,定义mRS≤2分为预后良好,mRS>2分为预后不良,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分级(mTICI)≥Ⅱb为血管再通。研究CTA-SI pc-ASPECT评分及其他可能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结果共19例患者行机械取栓术,12例患者预后良好,症状性脑出血患者5例,5例患者死亡,血管成功再通12例。CTA-SI pc-ASPECT评分>8分与≤8分组在预后良好及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使用Solitaire支架取栓是相对安全有效的,CTA-SI pc-ASPECT评分≤8分发生不良预后及症状性颅内出血率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椎-基底动脉闭塞 CTA源影像的后循环ASPECT评分 机械取栓
下载PDF
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与静脉溶栓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罗岗 黄祎诺 +12 位作者 莫大鹏 孙忠良 马宁 高峰 宋立刚 孙瑄 刘恋 霍晓川 王博 贾白雪 李晓青 徐晓彤 缪中荣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4期309-316,共8页
目的比较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与单纯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IVT)治疗后的临床结局。方法纳入2012年3月-2016年11月期间在北京天坛医院行EVT与IVT治疗的后循环... 目的比较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与单纯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IVT)治疗后的临床结局。方法纳入2012年3月-2016年11月期间在北京天坛医院行EVT与IVT治疗的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以1∶1比例匹配两组的年龄、性别、基线NIHS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及卒中亚型(TOAST分型),匹配患者的NIHSS评分≥10分。主要疗效结局为治疗后90 d的mRS评分,安全性结局为24 h ICH及90 d全因死亡率。结果共纳入328例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EVT组69例,IVT组259例,匹配后两组基线数据相似,每组各55例。各卒中亚型比例在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所有P<0.001),两组均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为主,其中EVT组63例(91.3%),IVT组164例(63.3%)。临床疗效结局显示匹配后EVT组90 dmRS评分≤1分比例(30.9%vs 38.2%,校正OR 0.724,95%CI 0.329~1.595,P=0.423)及mRS评分≤2分比例(38.2%vs 50.9%,校正OR 0.596,95%CI 0.279~1.272,P=0.181)均低于IVT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结局方面,24 h症状性脑出血及治疗后90 d全因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EVT治疗和单纯IVT治疗,在疗效及安全性结局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后循环 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静脉溶栓
下载PDF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的预后因素 被引量:3
10
作者 苏永兴 钟平 +2 位作者 朱刚 张蕾 马争飞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2年第3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指标对后循环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再灌注治疗后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8年3月~2019年12月接受再灌注治疗的27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 目的探讨临床指标对后循环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再灌注治疗后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8年3月~2019年12月接受再灌注治疗的27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估患者的后循环阿尔伯塔脑卒中计划早期诊断评分(PC-ASPECTS)和采用脑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后循环侧支评分(PC-CS)。患者均给予静脉溶栓及动脉取栓等再灌注治疗,90 d时使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功能结局。按照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为0〜3分)11例和预后不良组(mRS>3分)16例,比较两组的预后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年龄小于预后不良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PC-ASPECTS,PC-CS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预后与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PC-ASPECTS评分、PC-CS评分等因素有关,这些指标有助于评估病情、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闭塞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后循环阿尔伯塔脑卒中计划早期诊断评分 大脑后循环侧支评分
下载PDF
基底动脉闭塞所致急性梗死的影像学表现
11
作者 崔智慧 丁长青 +3 位作者 王雪璐 王圣乾 刘文 孙迎迎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8年第6期775-782,共8页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闭塞(BAO)所致急性梗死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26例BAO所致急性梗死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有CT平扫、MRI平扫及3D-TOF MRA资料。重点分析3D-TOF显示的BAO处的CT平扫征象、M...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闭塞(BAO)所致急性梗死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26例BAO所致急性梗死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有CT平扫、MRI平扫及3D-TOF MRA资料。重点分析3D-TOF显示的BAO处的CT平扫征象、MRI T1WI、T2WI及T2FLAIR征象。结果:本组BAO均由MRA明确显示,责任供血区的急性梗死在DWI上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CT平扫上18例显示BAO处高密度动脉征,6例显示BAO处较大范围钙化征。MRI T1WI显示BAO处高信号血管征20例,T2WI及FLAIR流空现象消失26例。结论:BAO及其所致的急性梗死可由MRA及MRI明确诊断,CT及MRI影像学上基底动脉血管征有较高的显示率,认识这些征象有助于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闭塞 急性后循环梗死 多排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蒙恩 孙洪扬 +4 位作者 陈旺 王浩 朱其义 韩红星 王贤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7-92,共6页
目的评估血管内治疗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82例后循环AIS-LVO患者资料。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评价血管再通情况,其... 目的评估血管内治疗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82例后循环AIS-LVO患者资料。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评价血管再通情况,其中mTICI分级≥2b级为血管成功再通;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术后90 d预后情况,其中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同时记录患者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发生率及术后90 d死亡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血管内治疗后90 d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71例入组AIS-LVO患者中,61例(85.9%)术后即刻mTICI分级≥2b级,其中mTICI 2b级23例、mTICI 3级38例。6例(8.5%)发生sICH。术后90 d时随访,30例(42.3%)患者预后良好、41例(57.7%)预后不良,20例(28.2%)死亡。与预后不良组相比,预后良好组有饮酒史患者的占比较低,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低,术前意识清醒患者的占比较高,后交通动脉开放患者的占比较高,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NIHSS评分(OR=1.116,95%CI 1.010~1.232,P=0.030)、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OR=1.019,95%CI 1.005~1.034,P=0.008)、后交通动脉开放(OR=0.285,95%CI 0.103~0.787,P=0.015)是后循环AIS-LVO患者血管内治疗后90 d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管内治疗后循环AIS-LVO患者可能是安全、有效的,能够改善部分患者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后循环 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初步经验(英文) 被引量:3
13
作者 熊志霖 乔宏宇 +4 位作者 关敏 付耀高 费建林 毕伟 黄立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目的:评价血管内治疗对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acute vertebrobasilar artery occlusion,AVBAO)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至2015年间,实施血管... 目的:评价血管内治疗对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acute vertebrobasilar artery occlusion,AVBAO)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至2015年间,实施血管内治疗的13例AVBAO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应用脑梗死溶栓等级系统(TICI)分级评定颅内血管再通情况.临床随访3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13例患者的年龄平均数为62.5岁(男性11例),平均的发病到穿刺的时间为(539.0±267.7)min,入院时的NIHSS评分中位数为21.1(6-30),GCS评分中位数为8.6分(4-14).11例患者闭塞血管成功再通(TICI≥2b),血管成功再通率为84.6%.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3个月后临床随访,38.5%(5/13)的患者预后中等或良好(mRS≤3).其中,以支架取栓为初始治疗的患者,42.85%的患者预后良好.以动脉溶栓为初始治疗手段的患者,16.7%的患者预后良好.3个月后整体死亡率为53.8%(7/13).结论:血管内治疗可使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获得较高的再通率,支架取栓在改善预后方面或许优于动脉溶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 卒中 血管内治疗 再通
下载PDF
血管内开通治疗急性串联病变型椎基底动脉闭塞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军 孙军 +6 位作者 张东焕 陈笛 刘义锋 汪宁 张丽阳 张京铮 温昌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评价急性串联病变型椎基底动脉闭塞(VBO)患者血管内开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连续入组的急性VBO患者临床、技术及功能结局资料。根据血管病变类型,将患者分为串联病变组(n=33,VBO伴有椎动脉颅外段病变)、单纯栓塞组(... 目的评价急性串联病变型椎基底动脉闭塞(VBO)患者血管内开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连续入组的急性VBO患者临床、技术及功能结局资料。根据血管病变类型,将患者分为串联病变组(n=33,VBO伴有椎动脉颅外段病变)、单纯栓塞组(n=33,VBO因心源性或不明原因栓塞)、颅内狭窄组(n=84,VBO因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基础上急性闭塞)。对比分析3组患者临床结局、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血管开通情况等指标。靶血管成功再通定义为改良溶栓治疗脑梗死(m TICI)血流分级2b/3级。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定术后3个月临床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结果串联病变组、单纯栓塞组、颅内狭窄组靶血管再通率分别为100%(33/33)、97.0%(32/33)、98.8%(83/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中位时间分别为110(89.0~148.0) min、65(47.0~122.5) min、100(78.5~131.5) min,单纯栓塞组显著短于串联病变组、颅内狭窄组(P=0.004);术后90 d良好预后率分别为72.7%(24/33)、39.4%(13/33)、58.3%(49/84),串联病变组、颅内狭窄组高于单纯栓塞组(P=0.023)。3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开通治疗急性串联病变型VBO安全有效,近期临床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椎基底动脉闭塞 后循环 串联病变 血管内再通 机械取栓
下载PDF
SWIM技术治疗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亚军 范铁平 李迪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2期135-140,共6页
目的观察SWIM技术治疗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11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采用SWIM技术治疗的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该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并... 目的观察SWIM技术治疗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11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采用SWIM技术治疗的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该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观察指标为术后即刻成功再通(mTICI≥2b)、90 d良好预后(mRS评分≤2分),以及术后24 h任何颅内出血、90 d全因死亡。结果共纳入35例患者,平均年龄66.1±12.1岁,男性26例(74.3%),基线NIHSS评分22(15~34)分。术后即刻成功再通率为94.3%(33/35),90 d良好预后率为45.7%(16/35),24 h颅内出血率为17.1%(6/35),90 d全因死亡率为37.1%(13/35)。单因素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较低(P=0.001)、基线后循环ASPECTS评分较高(P=0.016)、发病至到院时间较短(P=0.039)、发病至再通时间较短(P=0.047)、血管成功再通率较高(P=0.036)以及饮酒比例较低(P=0.042)与良好预后相关。结论使用SWIM技术治疗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对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后循环 大血管闭塞 机械取栓 预后
下载PDF
直接取栓与桥接治疗对发病4.5h内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查林灿 刘达 +1 位作者 李永东 张周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19期50-53,共4页
目的:分析直接取栓与桥接治疗对发病4.5 h内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1年11月于武穴市中医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发病4.5 h内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直接取栓与桥接治疗对发病4.5 h内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1年11月于武穴市中医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发病4.5 h内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桥接治疗组、直接取栓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血管再通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预后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直接取拴组血管再通情况优于桥接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直接取栓组NIHSS评分低于桥接治疗组,GCS评分高于桥接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取栓组预后良好率高于桥接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桥接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直接取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手段均对患者有着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直接取栓治疗效果要优于桥接治疗,有着较好的临床治疗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取栓治疗 桥接治疗 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 预后
下载PDF
中间导管辅助取栓技术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
17
作者 高军 张保朝 +6 位作者 孙军 陈笛 张东焕 刘义锋 汪宁 郭元展 温昌明 《实用医药杂志》 2021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中间导管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cute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ABAO)机械取栓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连续入组的ABAO患者的临床、技术及功能结局资料。根据机械取栓术中是否使用中间导管分为2组:中间导管组(n=52),常规取栓... 目的探讨中间导管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cute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ABAO)机械取栓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连续入组的ABAO患者的临床、技术及功能结局资料。根据机械取栓术中是否使用中间导管分为2组:中间导管组(n=52),常规取栓组(n=98)。对比分析2组患者取栓次数、血管开通情况、术中并发症等相关指标。血管成功再通定义为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治疗后血流分级2b/3级。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定术后3个月临床预后,0~3分为预后良好。结果 2组90 d良好预后率分别为:中间导管组50.00%(26/52),常规取栓组44.90%(60/98);血管再通率分别为:中间导管组98.08%(51/52),常规取栓组98.98%(97/98);中间导管组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中位数为77.0(64.25,77.00) min,明显短于常规取栓组92.5(63.00,132.50) min(P<0.05);前者取栓次数中位数1.0(1.0,2.0)明显小于后者2.0(1.0, 3.0)(P<0.05);2组术中远端血管栓塞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机械取栓术中应用中间导管辅助可降低靶血管穿刺至复流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基底动脉闭塞 后循环 中间导管 机械取栓
下载PDF
血糖变异度、侧支循环及基底动脉计算机扫描血管造影评分与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预后的关系
18
作者 汪宁 温昌明 +3 位作者 高军 白方会 刘圆方 孙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5-370,共6页
目的探究血糖变异度(GV)、侧支循环及基底动脉计算机扫描血管造影评分(Batman)与大血管闭塞性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APCI)患者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行Solitair... 目的探究血糖变异度(GV)、侧支循环及基底动脉计算机扫描血管造影评分(Batman)与大血管闭塞性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APCI)患者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行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的大血管闭塞性APCI患者共113例,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转归组(46例)及不良组(67例)。术后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估预后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侧支循环情况、GV及Batman评分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血管闭塞性APCI患者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13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APCI患者的年龄为(65.3±8.9)岁,女性39例(34.5%)。与转归组相比,不良组侧支循环比例较低[40例(87.0%)比47例(70.2%)],GV评分较高[(25.19±3.54)比(30.36±4.11)分],Batman评分较低[(7.49±1.52)比(6.65±1.33)分],房颤史构成比较高[16例(23.9%)比14例(8.7%)],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高[(8.33±0.74)比(7.25±0.92)分],核心梗死体积较大[(32.57±4.87)比(29.54±5.14)ml],入院至血管再通时间较长[(123.52±31.17)比(102.47±29.54)min](均P<0.05)。房颤史、核心梗死体积、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至血管再通时间、GV、侧支循环、Batman评分是大血管闭塞性APCI患者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预后的相关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383(1.124~1.641)、1.166(1.007~1.350)、4.777(1.856~12.297)、3.068(2.379~3.757)、1.477(1.209~1.806)、0.742(0.654~0.831)、0.717(0.214~1.221)(均P<0.05)。结论GV、侧支循环及Batman评分是大血管闭塞性APCI患者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预后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 血糖变异度 侧支循环
原文传递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血管内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朱青峰 禹书宝 陈来照 《中国综合临床》 2021年第1期22-25,共4页
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引起的脑梗死异常凶险,病死率超过90%。近年来,机械取栓已成为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所导致脑梗死的重要方法,然而机械取栓在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导致的脑梗死治疗中是否有效、安全尚不明确。我们对后循环大血管... 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引起的脑梗死异常凶险,病死率超过90%。近年来,机械取栓已成为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所导致脑梗死的重要方法,然而机械取栓在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导致的脑梗死治疗中是否有效、安全尚不明确。我们对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后循环动脉闭塞 血管内治疗 机械取栓 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后循环血管形态改变对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机械取栓临床预后的影响
20
作者 李伟 乜全民 +2 位作者 王增武 郭晖 秦时强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5期320-325,共6页
目的探讨后循环血管形态改变对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AVBAO)患者机械取栓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因AVBAO行机械取栓的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中椎基底动脉形态分为血管形态改变... 目的探讨后循环血管形态改变对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AVBAO)患者机械取栓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因AVBAO行机械取栓的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中椎基底动脉形态分为血管形态改变组(42例)和血管形态正常组(32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手术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计量资料的差异,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良习惯、疾病史和预后等计数资料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到取栓时间、术前NIHSS评分、吸烟、饮酒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管形态改变组高血压病比例[71.43%(30/42)vs3.50%(12/32)]、糖尿病比例[69.05%(29/42)vs31.25%(10/32)]明显高于血管形态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02);血管形态正常组心源性疾病比例较血管形态改变组明显高[93.75%(30/32)vs50.00%(21/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患者脑动脉再通成功率、血栓逃逸发生率、术后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血管形态正常组比较,血管形态改变组患者手术时间长[(82.14±16.97)minvs(68.28±14.57)min],NIHSS评分差值[(14.12±3.75)分vs(9.56±3.52)分]、术后死亡率[38.10%(16/42)vs15.63%(5/32)]、术中替罗非班的使用率[61.90%(26/42)vs3.13%(1/32)]及支架置入比例[57.14%(24/42)vs0(0)]均较高,术后90 d良好预后比例较低[11.90%(5/42)vs34.38%(11/3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697,P<0.001;t=5.317,P<0.001;P=0.040;P<0.001;P<0.001;P=0.025)。结论后循环血管形态改变增加了手术复杂性,导致手术时间延长,脑组织长时间缺血缺氧致不可逆损伤,与AVBAO机械取栓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 血管形态 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 机械取栓 临床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