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应用染色体G显带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嵩 刘晓力 +4 位作者 杜庆锋 宋兰林 刘启发 张贤 周淑芸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7期708-710,共3页
目的 联合染色体G显带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interphase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 ,I -FISH)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 ,APL)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后微小残留病的监测 ,同时对两种方法的灵敏度... 目的 联合染色体G显带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interphase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 ,I -FISH)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 ,APL)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后微小残留病的监测 ,同时对两种方法的灵敏度进行比较。方法 应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和I -FISH对 2 0例APL患者进行遗传学检测 ,包括 13例初诊患者和 8例治疗后获完全缓解的患者 (其中有初诊中的 1例 )。结果 ① 13例初诊病例中 ,9例染色体G显带检测t( 15 ;17)阳性 ,2例阴性 ,2例因分裂相缺乏无法分析结果 ,阳性检出率为 9/13 ( 69 2 %) ;I -FISH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 13例为阳性 ,阳性检出率为 13 /13 ( 10 0 %) ,细胞阳性率为 76%~ 10 0 %,平均 91 3 %。② 8例治疗后血液学获完全缓解病例 ,染色体G显带后核型分析 6例正常 ,2例无分裂相可供分析 ;I -FISH检测 7例均为阴性 ,1例阳性。结论 联合运用染色体G显带和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应用 染色体G显带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检测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和常规染色体分析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王蓉 缪扣荣 +13 位作者 仇海荣 钱思轩 洪鸣 乔纯 张建富 范磊 吴汉新 陆化 仇红霞 陈丽娟 张苏江 徐卫 刘澎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983-986,共4页
本研究主要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遗传学特征并比较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FISH)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CC)。应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及I-FISH技术对157例APL患者细胞遗传学特征进行研究,采用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细胞染... 本研究主要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遗传学特征并比较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FISH)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CC)。应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及I-FISH技术对157例APL患者细胞遗传学特征进行研究,采用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应用染色体R显带技术对136例拟诊APL患者进行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其中对45例同时进行了CC和I-FISH检测,对其余21例仅进行I-FISH分析。结果表明:136例进行CC分析的APL患者中,120例(88.2%)存在t(15;17)(q22;q21)易位,其中107例(78.7%)为单纯t(15;17)(q22;q21)易位,13例(9.6%)为伴t(15;17)(q22;q21)异位的复杂核型异常;在16例无t(15;17)(q22;q21)易位的APL患者中1例(0.7%)为t(5;17)(q24;q21)易位,3例(2.2%)正常核型,12例(8.8%)未见分裂相。在所有66例进行FISH检测的APL患者中,64例存在PM I/RARα融合基因,其阳性率为97.0%,灵敏度显著高于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p=0.041);而5例其他类型AML患者和5例正常标本均未检出PM I/RARα融合基因。结论: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和间期荧光杂交技术联合分析APL患者细胞遗传学特征是诊断该病和监测微小残留病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细胞遗传学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小宁 李元媛 +3 位作者 甘宜敏 陈凤丽 衡春 于亮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28例AP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同时用FISH法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 28例初诊的APL患者254例常规核型...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28例AP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同时用FISH法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 28例初诊的APL患者254例常规核型分析检出t(15;17)(q22;q12);2例患者核型正常;另1例未检出t(15;17),核型分析结果为涉及15和17号染色体的复杂异常;FISH检测所有病例均存在PML/RARα融合基因。结论 FISH法行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特异性和敏感性好,是诊断APL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PML/RARΑ融合基因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 染色体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变异易位derins(17;15)患者的联合G显带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彤 邱镜滢 +7 位作者 余纯福 马晓兰 贾晓鹏 王艳平 刘红星 林跃辉 童春容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537-540,共4页
为探讨1例罕见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插入型变异易位derins(17;15)的白血病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联合应用G显带、间期荧光原位杂交、RT-PCR、基因扫描、基因测序和流式细胞术等对该例变异型易位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显带所见的derin... 为探讨1例罕见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插入型变异易位derins(17;15)的白血病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联合应用G显带、间期荧光原位杂交、RT-PCR、基因扫描、基因测序和流式细胞术等对该例变异型易位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显带所见的derins(17;15)是一种罕见的类型,联合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采用位点特异的双色pml/rarα融合探针证实了G显带的结果,间期FISH技术检测出几种信号类型,分子生物学方法证实该例虽具有插入型变异易位,但仍存在完整的pml/rarα基因。该病例经联合化疗达完全缓解,随访1年至今仍完全缓解。结论:t(15;17)变异型插入易位发生率低,其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中具有多种信号类型,本例应用联合化疗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变异易位der ins(17 15) G显带技术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遗传学和免疫表型分析在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嵩 刘晓力 +6 位作者 杜庆锋 宋兰林 刘启发 易正山 林榕 冯茹 周淑芸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23-325,共3页
目的 探讨染色体G显带、荧光原位杂交和流式细胞术在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运用染色体G显带和流式细胞术 ,对 15例骨髓细胞形态学拟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4型 (AML M4 )的患者进行核型分析和免... 目的 探讨染色体G显带、荧光原位杂交和流式细胞术在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运用染色体G显带和流式细胞术 ,对 15例骨髓细胞形态学拟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4型 (AML M4 )的患者进行核型分析和免疫分型 ,并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inter phasal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 ,I FISH)对其中 6例患者进行检测。结果 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显示正常核型 6例 ,伴有inv(16 ) (p13;q2 2 )异常 2例 ,伴有del(16 ) (q2 2 )、 X ,5 q ,t(8;2 1) (q2 2 ;q2 2 )、t(9 ;2 2 ) (q34;q11)、t(11;17)和t(11;?)异常各 1例 ,另有 2例无分裂相可供分析。I FISH对 3例患者进行CBFβ基因重排检测 ,2例阳性 ,1例阴性 ;对这例阴性患者进一步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 ,结果阳性 ;3例患者检测了MLL基因重排 ,2例阳性 ,1例阴性但伴有t(9;2 2 )异常 ,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免疫分型提示 14例患者有髓系和单核系分化抗原的共同表达 ,1例仅有髓系表达。结论 联合运用染色体G显带、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流式细胞术 ,对于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染色体G显带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用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检测白血病染色体易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林 牛超 +4 位作者 苏欣莹 何凯莉 曹琪 陈竺 陈赛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85-90,共6页
本文概述了荧光素原位杂交(FISH),染色体涂抹(CP)和比较基因组杂交(CGH)等FISH相关技术,并讨论了这些技术应用于多种染色体易位的白血病的检测,其中包括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及慢性粒细胞白血... 本文概述了荧光素原位杂交(FISH),染色体涂抹(CP)和比较基因组杂交(CGH)等FISH相关技术,并讨论了这些技术应用于多种染色体易位的白血病的检测,其中包括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CML-BT)病人的染色体易位的检测。这些技术的应用为白血病发病的分子机制的阐明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临床诊断和残余白血病细胞监测提供了直观、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原位杂交 染色体涂抹 比较基因组杂交 复合型染色体易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染色体原位杂交检测2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残留病变 被引量:2
7
作者 程淑琴 邱镜滢 +6 位作者 陆道培 洪波 刘辉 党辉 何琪 师岩 王德炳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应用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患者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期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residualdisease,MRD),并探讨MRD的动态变化与复发的关系。方法:对28例具... 目的:应用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患者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期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residualdisease,MRD),并探讨MRD的动态变化与复发的关系。方法:对28例具有t(15;17)的APL患者在CR期应用中期分裂相FISH方法,进行了监测。结果:11例在CR的不同时期检出了不同比例的t(15;17)细胞,其中3例复发。17例在追踪的标本中均未检出异常细胞,目前均持续缓解。观察时间分别为10~33个月和15~44个月。结论:FISH追踪MRD较传统细胞遗传学更加快速和敏感,并具有可定量的优点,可作为APL患者CR期监测MRD的常规手段。FISH检测到MRD有增长趋势时,更有预示复发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性 APL 诊断 微小残留病 复发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复合型染色体易位及其临床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苏欣莹 何凯莉 +4 位作者 牛超 顾柏炜 曹琪 陈竺 陈赛娟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98-201,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M3)中复合型染色体易位与临床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常规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和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3例APL,M... 目的研究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M3)中复合型染色体易位与临床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常规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和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3例APL,M3。结果发现3例均有早幼粒白血病基因-维甲酸受体α基因(promyelocyticleukemiagene-retinoicacidreceptorαgene,PML-RARα)融合基因转录本;核型呈复合型易位,除有15和17号染色体易位外还累及了5、11、16、22号多条染色体,并与临床预后有一定相关性。结论对APL复合型易位的检测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APL 染色体易位 预后
原文传递
免疫表型分析及分子遗传学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贡金英 李元媛 +7 位作者 李承文 王艳生 刘燕 王川 汝昆 秘营昌 王建祥 王慧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8-293,共6页
目的研究免疫表型分析及分子遗传学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5月-2017年12月门诊或住院的798例APL患者的流式细胞术(FCM)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及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深入研究FC... 目的研究免疫表型分析及分子遗传学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5月-2017年12月门诊或住院的798例APL患者的流式细胞术(FCM)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及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深入研究FCM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在AP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FCM诊断APL敏感性为91.9%,特异性为98.7%。APL具有独特免疫表型特点:典型APL的表型为侧向(SSC)偏大,CD34和HLA-DR表达缺失,表达或强表达CD33,均一表达CD13、CD9、CD123,可伴有CD56、CD7、CD2的表达。约10%的患者为非典型APL表型,一般伴有CD34和(或)HLA-DR表达,SSC减小,经常伴有CD2表达,而FCM免疫分型很难明确诊断为APL,需要依赖遗传学或者分子生物学检查结果。约1/3的患者除存在t(15;17)(q22;q21)外,还存在额外染色体异常;伴有t(15;17)的复杂核型、变异易位或者t(11;17)、t(5;17)等变异型的APL,FCM表型与单纯t(15;17)AP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CM能够快速诊断APL,伴有额外染色体异常患者和单纯t(15;17)患者FCM免疫表型没有明显差异。遗传学是诊断APL的金标准,免疫分型中约10%的患者依赖于分子遗传学来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染色体核型 荧光原位杂交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