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cerebral inflammatory damage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receptor antoganist
1
作者 刘文超 丁文龙 +2 位作者 顾红玉 陈明峰 胡金家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5期271-276,共6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lipopolysaccharide (LPS) induced acute cerebral inflammatory damage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ginkgolide B (BN52021). Methods Thirty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lipopolysaccharide (LPS) induced acute cerebral inflammatory damage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ginkgolide B (BN52021). Methods Thirty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n = 10 for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Mode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treated with BN52021). LPS were injected into the fourth ventricle of rat to make a neuroinflammatory murine model. Morris water maze was used to detect the learning and memory ability of rats; changes of synapse number and subcellular ultrastructures were observed under 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OX-42 positive microglia in the brain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Results The average escape latency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than that in the Model group; and the percentage of swimming distance traveled in platform quadrant accounting for total distance increased markedly. The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and polyribosom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more than that in the Model group, but the number of synapses seemed to have no obvious change. The number of OX-42 positive microglia in the Treatment group decreased markedly than that in the Model group, and the grey density of OX-42-positive cell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LPS can induce inflammatory damages to the brain, but the damage could be antagonized by BN52021. 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receptor antagonist may offer an effective therapy for neurodegeneration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in inflammation 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ginkgolide B ultrastructure MICROGLIA
下载PDF
Morphology of platelet Golgi apparatu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afte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被引量:13
2
作者 Wei Lu Dong Xu +1 位作者 Ranran Tu Zhiping H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3期2134-2143,共10页
Blood samples were harvested from the antecubital vein of 20 fasting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t 1, 7 and 15 days after onset to prepare blood platelet suspension. Fasting antecubital vein blood was col... Blood samples were harvested from the antecubital vein of 20 fasting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t 1, 7 and 15 days after onset to prepare blood platelet suspension. Fasting antecubital vein blood was collected from an additional 20 normal adults as controls. Under transmission elec- tron microscope, platelet Golgi tubules and vesicles became significantly thickened, enlarged, and irregular afte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lpha granules in platelet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number, especially 1 day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Under immunoelectron microscopy, a few alpha granules aggregated around Golgi tubules and vesicles after infarc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platelet Golgi apparatus displayed significant morphological changes, which were possibly associated with enhanced synthetic and secretory functions of activated platelets afte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his study used Golgi apparatus blocking agent Brefeldin A to block Golgi apparatus in an aim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Golgi apparatus on CD40L expression on the surface of activated platelets. Flow cytometry revealed that CD40L expression on activated platelet surfac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en Golgi apparatus was blocked, which indicated that Golgi apparatus participated in the syn- thesis and transport of CD40L to the platelet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brain injury Golgi apparatus CD40L alpha granules platelet ultrastructure cerebral infarction transport secretion Brefeldin A grants-supported paper NEUROREGENERATION
下载PDF
蕲蛇酶(Acutobin)对家兔及大鼠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广芬 陈建济 +3 位作者 齐元麟 王晴川 钟秀容 梁平 《蛇志》 2000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 应用电镜研究蕲蛇酶对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影响以探讨用药后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方法  ( 1 )家兔 ( N =6)静脉注射蕲蛇酶前及注射蕲蛇酶 ( 1 AU/kg及 3 AU/kg)后 4 h心脏采血 ,制备血小板标本及超薄切片 ,同时摘取脾及肺按常规制... 目的 应用电镜研究蕲蛇酶对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影响以探讨用药后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方法  ( 1 )家兔 ( N =6)静脉注射蕲蛇酶前及注射蕲蛇酶 ( 1 AU/kg及 3 AU/kg)后 4 h心脏采血 ,制备血小板标本及超薄切片 ,同时摘取脾及肺按常规制作超薄切片 ,进行电镜观察 ;( 2 )大鼠 ( N =4 )腹腔注射蕲蛇酶 3 AU /kg后分别于 2、8、1 6及 2 4 h摘取脾脏、肺脏制作标本进行电镜观察。 结果 蕲蛇酶 1 AU/kg静脉注射组的家兔 ,血小板表面伸出少数伪足 ,个别凝集或粘连。但内部结构如致密体、α-颗粒、线粒体、开放小管及致密小管系统仍明显可见。 ( 3 AU/kg)剂量组血小板伸出许多突起 ,内部结构大量消失 ,仅见致密小体 ,提示血小板被活化。同时在家兔和大鼠脾脏中见有大量活化变态、内部结构消失的血小板 ,提示血小板活化并被阻隔于脾脏。 结论 蕲蛇酶静脉注射于家兔 ,治疗量对血小板无伤害作用 ,但剂量加大则可使血小板活化 ,脱颗粒终于破坏而被阻隔在脾脏内 ,导致外周血液中血小板计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蛇酶 血小板 超微结构 剂量 溶栓药 家兔 小鼠
下载PDF
Astudy of platelet organelles and mem brane glycoprotein in patientswith Binswanger’s disease
4
作者 陈春富 贾海燕 +2 位作者 王和德 郭述苏 陈同慧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9期41-43,共3页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ossible role of platelets in Binswanger’s disease by studying the changes of organelles and membrane glycoprotein in platelets Methods The organelles (dense bodies, alpha granules, and mi...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ossible role of platelets in Binswanger’s disease by studying the changes of organelles and membrane glycoprotein in platelets Methods The organelles (dense bodies, alpha granules, and mitochondria) within platelets were measured with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n 25 patients with Binswanger’s disease and matched controls, while alpha granule membrane glycoprotein CD62 and lysosomal integral membrane glycoprotein CD63 on platelet membrane were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 Results The percentage of CD62 positive platelets was 3 6%±2 1% and 5 7%±2 4% in controls and in patients, respectively ( P <0 01) The percentage of CD63 expression platelets was 3 1%±2 2% and 3 2%±2 3% in controls and patients, respectively ( P >0 05) When compared with controls, platelets of patients contained fewer alpha granules ( P <0 01), and had no changes in dense bodies and mitochondria ( P >0 05) CD62 levels were different among patients with regarding to the degree of white matter low attenuation Conclusion There is selective degranuation of platelets in patients with Binswanger’s disease and the abnormalities of platelet secretion may play a role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this ill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nswanger’s disease vascular dementia plateletS ultrastructure membrane glycoprotein
原文传递
血小板全自动免疫荧光染色控制系统设计
5
作者 周文韬 樊帆 +2 位作者 林成旭 廖广兰 刘智勇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1-688,共8页
基于可视化血小板超微结构的血液活检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等疾病的监测与诊断领域有重要应用。但目前血小板的免疫荧光染色严重依赖手动操作,任务繁重、效率低且一致性差,难以应对日益增长的血液样本监测需求。为了解决人工染色的不... 基于可视化血小板超微结构的血液活检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等疾病的监测与诊断领域有重要应用。但目前血小板的免疫荧光染色严重依赖手动操作,任务繁重、效率低且一致性差,难以应对日益增长的血液样本监测需求。为了解决人工染色的不足以及弥补国内全自动血小板免疫荧光染色设备的空白,首创了一种血小板全自动免疫荧光染色控制系统,其主要包括电源模块、主控模块、传感反馈模块、运动执行模块和上位机软件等。该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十样本通量的免疫荧光染色操作的精准控制,操作步骤覆盖打孔、封闭、一抗标记、一抗漂洗、二抗标记、二抗漂洗、PFA(polyformaldehyde fixative,多聚甲醛固定液)固定、漂洗等。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可将X、Y、Z运动轴的重复定位精度控制在±0.1 mm内,滴加微量试剂精度达到1μL,滴加大量试剂精度达到1 mL,多次实验的故障率小于1%,这可在降低血小板免疫荧光染色成本的同时获得清晰度、可判度与人工染色相当的染色结果。血小板全自动免疫荧光染色控制系统具有稳定性高、准确性高及效率高的优点,所获得的血小板超微结构荧光染色结果在超分辨率显微镜下的清晰度很高,这可为基于超分辨技术的血小板超微结构检测提供高效的实验工具,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超微结构检测 全自动免疫荧光染色 控制系统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8
6
作者 聂志余 郑悦 +5 位作者 张仲慧 范蓉 高政 濮良忠 曲淑闲 王乃昌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71-73,共3页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对 2 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血小板进行观察。结果 发病后 2 4小时内的血小板超微结构改变明显 ,表现为伪足增多 ,聚集融合成片状 ;α颗粒明显减少 ;线粒体也...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对 2 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血小板进行观察。结果 发病后 2 4小时内的血小板超微结构改变明显 ,表现为伪足增多 ,聚集融合成片状 ;α颗粒明显减少 ;线粒体也显著减少 ,残留者肿胀、空泡化 ;血小板膜多处破裂。血小板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脑梗死病灶的大小相一致。发病后 2周血小板超微结构明显恢复 ,但 3例大面积脑梗死者未见恢复。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 ,尤其是 α颗粒明显减少 ,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的一个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磷酯酶C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宋建华 陈明锴 +2 位作者 王常高 孙松柏 陈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 应用电镜研究磷酯酶C(phospholipaseC ,PLC)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以探讨用药后PLC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机制。方法 家兔颈动脉插管取血 ,制备PRP ,将其分为 4组 :①空白对照组 ;②生理盐水组 ;③ 0 5UPLC组 ;④ 2 ... 目的 应用电镜研究磷酯酶C(phospholipaseC ,PLC)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以探讨用药后PLC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机制。方法 家兔颈动脉插管取血 ,制备PRP ,将其分为 4组 :①空白对照组 ;②生理盐水组 ;③ 0 5UPLC组 ;④ 2 5UPLC组。 2~ 4组分别用ADP诱导聚集 ,测出其聚集抑制率 ,各组分别制成超薄切片样品进行电镜观察、摄片。结果  0 5、2 5UPLC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反应 ,聚集抑制率分别为 86 0 3 %± 12 6%和 82 47%±5 49% ;0 5UPLC抑制血小板形成伪足 ,α颗粒和致密颗粒较多 ,OCS管腔较小 ,其超微结构较生理盐水组变化小 ;2 5UPLC处理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和超微结构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异 ,血小板呈圆形或椭圆形 ,边缘光滑 ,无伪足样突起 ,α颗粒、致密颗粒、OCS等正常分布于胞质中。结论 PLC明显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及其超微结构的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酯酶C 血小板 超微结构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下载PDF
虎杖4号对兔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刘连璞 单春文 +3 位作者 柳息洪 肖焕才 杨淑琴 安连兵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05-107,共3页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兔血小板经虎杖晶4号作用后的超微结构变化。为探讨虎杖4号(PD)抑制血小板变形,释放反应机理提供形态学依据。取6只新西兰克,心脏穿刺取血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将PRP分为正常对照,生理盐水、吲哚美辛组及3...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兔血小板经虎杖晶4号作用后的超微结构变化。为探讨虎杖4号(PD)抑制血小板变形,释放反应机理提供形态学依据。取6只新西兰克,心脏穿刺取血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将PRP分为正常对照,生理盐水、吲哚美辛组及3种不同浓度PD实验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均用花生四烯酸(AA)诱导血小板聚集,按超薄切片常规制样,电镜观察各组血小板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证明PD不仅对血小板的变形反应和释放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存在着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晶4号 血小板 花生四烯酸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P-选择素、血小板参数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健 纵瑞凯 +1 位作者 余学芳 汪元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5-7,11,共4页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参数、超微结构、P-选择素(CD62P)的影响。方法检测60例活动期RA患者血小板参数、CD62P及各活动性指标,并随机分为新风胶囊组35例和正清风痛宁组25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参数、超微结构、P-选择素(CD62P)的影响。方法检测60例活动期RA患者血小板参数、CD62P及各活动性指标,并随机分为新风胶囊组35例和正清风痛宁组25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2组疗效和上述各指标的变化。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并检测上述指标。其中每组2例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活动期RA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CD62P显著升高,血小板超微结构破坏严重。新风胶囊组显效率显著高于正清风痛宁组。治疗后新风胶囊组及正清风痛宁组患者血小板超微结构明显改善,新风胶囊组改善更明显,且PLT、PCT、CD62P显著降低。PLT、PCT与CD62P、免疫球蛋白G、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呈正相关关系,PLT还与关节压痛和晨僵时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活动期RA患者PLT、PCT显著升高,且与各活动性指标具有相关性,提示PLT、PCT可作为反映RA活动性的客观指标;新风胶囊能通过改善血小板超微结构从而减少CD62P释放来改善RA患者的关节炎症病变,延缓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风胶囊 类风湿关节炎 P-选择素 血小板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全髓白血病的骨髓超微结构及细胞化学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颜永碧 郑尊 +3 位作者 张其鸿 严舫 刘本俶 许燕群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8-31,共4页
全髓白血病是以红、白、巨核3系细胞同时异常增生的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白血病。本文对2例临床已确诊的全髓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标本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髓过氧化物酶(MPO)、血小板过氧化物酶(PPO)反应进行观察。发现红、粒、单、巨核细... 全髓白血病是以红、白、巨核3系细胞同时异常增生的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白血病。本文对2例临床已确诊的全髓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标本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髓过氧化物酶(MPO)、血小板过氧化物酶(PPO)反应进行观察。发现红、粒、单、巨核细胞均有大量原始及幼稚细胞,以粒细胞系占优势。红细胞的主要病变为胞膜的“花瓣”样或小球样变,其次核膜腔扩张;粒、单核系的超微结构改变和单系(“急粒”或“急单”)白血病细胞相似;巨核系见到许多体积比正常巨核小的小巨核细胞。本文对4系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以及与红白血病的关系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髓白血病 超微结构 细胞化学
下载PDF
抗凝药物对血小板形态影响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亚南 苏林青 +2 位作者 马大波 武晓华 王克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48-50,共3页
利用H-300透射电镜观察43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形态及24例用抗凝药物治疗后的血小板形态改变,同时观察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变化。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聚集型血小板明显增多,树突型血小板突起多而长。血粘度增高,甲皱微循环异常。用潘... 利用H-300透射电镜观察43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形态及24例用抗凝药物治疗后的血小板形态改变,同时观察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变化。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聚集型血小板明显增多,树突型血小板突起多而长。血粘度增高,甲皱微循环异常。用潘生丁、阿斯匹林、低分子右旋醣酐等药物治疗后,聚集型血小板减少,聚集堆以不同方式离散或出现解聚倾向,树突型血小板突起变少变短。血粘度降至正常范围。甲皱徵循环改善。几种药物中以阿斯匹林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药物 血小板形态 超微结构 电镜观察 冠心病 血液流变学 甲皱微循环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血小板超微结构及其功能变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聂志余 郑悦 +4 位作者 张仲慧 吕广艳 何晓林 濮良忠 李连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7-138,共2页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超微结构改变与血小板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脑梗死急性期 2 2例患者 (13例做电镜 ) ,对照组 2 0例 (8例做电镜 )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 ,酶联免疫吸附竞争法测定血小板 GMP- 140、酶联免疫吸...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超微结构改变与血小板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脑梗死急性期 2 2例患者 (13例做电镜 ) ,对照组 2 0例 (8例做电镜 )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 ,酶联免疫吸附竞争法测定血小板 GMP- 140、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 GMP- 140的浓度。结果 发病后 3d内的血小板超微结构改变明显 ,表现为伪足增多 ,血小板膜多处破裂 ,聚集融合成片 ;α颗粒明显减少 ;线粒体也显著减少、残留者肿胀、空泡化。脑梗死组血小板 GMP- 140、血浆 GMP- 140浓度较对照组非常显著升高 (P<0 .0 0 1) ,血小板粘附率、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0 .0 5 )。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功能增强 ,伴有血小板膜破裂 ,α颗粒明显减少 ,线粒体肿胀、空泡化。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 ,血小板聚集可能是导致脑血管机械堵塞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 超微结构 GMP-140
下载PDF
云南白药对围手术期血小板表面糖蛋白及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小梅 莫治强 +3 位作者 李俊明 李倩烨 罗用宇 张毅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56-59,共4页
目的 :研究云南白药对围手术期病人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IIb,GPIIIa,GMP14 0 及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 :1 2 0例手术病人分三组 ,对照组 (A组 ) 40例 ,肿瘤手术组 (B组 ) 40例 ,非肿瘤手术组 (C组 ) 40例 ,采用双盲法 ,实验组服用“... 目的 :研究云南白药对围手术期病人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IIb,GPIIIa,GMP14 0 及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 :1 2 0例手术病人分三组 ,对照组 (A组 ) 40例 ,肿瘤手术组 (B组 ) 40例 ,非肿瘤手术组 (C组 ) 40例 ,采用双盲法 ,实验组服用“云丰”牌云南白药胶囊 0 5g/次 ,对照组服用空胶囊 ,每天 4次 ,连服 3d,应用流式细胞术 (FCM)检测其服药前、手术前、手术后的GPIIb,GPIIIa,GMP14 0 表达的改变及观察D-二聚体以及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 :云南白药能增加血小板GPIIb,GPIII14 0 的表达 (P <0 0 1 ) ,D -二聚体在实验组 (B与C组 )与对照组阳性率并不增高 (P >0 0 5 ) ,电镜显示服用云南白药后 ,活化血小板增多 ,可见血小板表面突起增多 ,血小板小管开放 ,释放增多 .结论 :服用此剂量的云南白药能增加血小板活性、血小板聚集及与纤维蛋白原受体的结合能力 ,服药后围手术期无血栓形成危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白药 围手术期 血小板表面糖蛋白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血小板冻干再水化的形态结构与凋亡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瑛 许先国 +3 位作者 洪小珍 马开荣 朱发明 严力行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69-1173,共5页
目的探讨冷冻干燥法对血小板的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新鲜血小板为对照,以保存30d后再水化的冻干血小板为实验对象,分别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血小板的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血小... 目的探讨冷冻干燥法对血小板的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新鲜血小板为对照,以保存30d后再水化的冻干血小板为实验对象,分别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血小板的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血小板凋亡率,并以1×103U/L凝血酶为诱导剂检测再水化血小板的聚集活性。结果与新鲜血小板相比,冻干再水化后的血小板在形态上为圆盘状,未见有明显的细胞聚集,仅细胞透光性相对较弱;超微结构上也无明显变化,其内部基本结构清晰可辨,细胞膜、细胞器及分泌颗粒的包膜保持完整。新鲜血小板的细胞早期凋亡率为(0.44±0.19)%,显著低于冻干血小板的细胞凋亡率(3.25±1.68)%(P<0.05)。冻干再水化血小板的最大聚集率为(93.28±2.3)%。结论冻干再水化的血小板形态结构完整,细胞内超微结构完好,为本实验室成功建立血小板冻干保存方法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干血小板 再水化 超微结构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冰冻机采血小板超微结构回收率以及CD62P,PAC-Ⅰ的改变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维 余梅贵 府伟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67-1069,共3页
目的 研究以终浓度 5 %二甲亚砜 (DMSO)为主的冷冻保存剂加入机采血小板冻存 1周、4周后血小板超微结构 ,体外回收率 (RR)以及CD62P和PAC Ⅰ的改变。方法 跟踪 3 0例机采血小板产品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透射电镜 (TEM)技术和流... 目的 研究以终浓度 5 %二甲亚砜 (DMSO)为主的冷冻保存剂加入机采血小板冻存 1周、4周后血小板超微结构 ,体外回收率 (RR)以及CD62P和PAC Ⅰ的改变。方法 跟踪 3 0例机采血小板产品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透射电镜 (TEM)技术和流式细胞术 (FCM)等分析并比较加入以DMSO为主的冷冻保存剂在 -12 0℃冻存 1周 ,4周后血小板的超微结构 ,RR值及CD62P和PAC Ⅰ的改变。结果  3 0例冷冻保存 1周及 4周后的血小板仍然具有相对完整的超微结构。冻存 1周及 4周后血小板的RR分别为冻前的 79 49%± 6 14 %和 74 0 7%± 5 3 9%。新鲜机采血小板的CD62P及PAC Ⅰ的值分别为 5 0 72 %± 14 3 1% ,5 3 2 3 %±2 0 2 6% ;冻存一周及四周后CD62P和PAC Ⅰ的值分别为 3 0 96%± 11 0 2 % ,2 2 96%± 9 90 % ;3 2 0 7%± 9 2 1% ,19 5 5 %± 10 3 3 %。结论 与新鲜机采血小板相比 ,冰冻血小板仍然具有较高的回收率和相对完整的超微结构 ,但也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激活。与较高的回收率相对应 ,冷冻保存 1周及 4周后的机采血小板产品仍然具有较高的CD62P及PAC Ⅰ活性 ,其CD62P及PAC Ⅰ值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机 血小板 超微结构 回收率 CD62P PAC-I
下载PDF
小分子糖类负载后血小板超微结构和功能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超 王捷熙 +5 位作者 韩颖 王艳 权国波 刘敏霞 高峰 刘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87-690,共4页
本研究探讨血小板在37℃条件下负载小分子糖类物质4小时后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小分子糖类物质负载前后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数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变化,用血小板聚集测试仪检... 本研究探讨血小板在37℃条件下负载小分子糖类物质4小时后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小分子糖类物质负载前后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数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变化,用血小板聚集测试仪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表面标志CD62p及磷脂酰丝氨酸(PS)。结果表明:小分子糖类物质负载后,血小板超微结构无明显变化;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可达新鲜血小板的60%以上;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新鲜血小板相比无显著差异(p>0.01);血小板膜表面标志CD62p的标记率及Annexin V的结合率与新鲜血小板相比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分子糖类物质负载后血小板仍然具有相对完整的超微结构和较好的聚集活性,功能基本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糖类物质 血小板 超微结构 功能评价
下载PDF
克山病病区低硒儿童血小板血栓素、聚集性和超微结构改变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光禄 梁文升 +9 位作者 曹曙光 薛文岚 申文红 杨起凤 申田生 杨少毅 翟连榜 杨占田 王立新 吴晶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1995年第8期44-48,共5页
对比研究了克山病病区和非病区儿童的硒状态,血浆血栓素和前列环素水平,血小板血栓素形成、聚集性和超微结构.发现:1.全血和红细胞硒水平低的病区儿童血小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也显著低于非病区;2.病区儿童血浆血栓素显著... 对比研究了克山病病区和非病区儿童的硒状态,血浆血栓素和前列环素水平,血小板血栓素形成、聚集性和超微结构.发现:1.全血和红细胞硒水平低的病区儿童血小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也显著低于非病区;2.病区儿童血浆血栓素显著高于非病区,而前列环素却无显著差异;3.用花生四烯酸刺激血小板时,病区儿童血小板聚集反应和血栓素形成均显著高于非病区;4.血栓素与聚集性呈显著正相关,两者分别与全血或红细胞硒水平呈明显负相关;5.病区儿童血小板形态明显异常,出现变形和团聚血小板,α-颗粒显著减少。结果提示病区儿童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可能是克山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山病 儿童 血栓素 血小板聚集性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糖基化修饰后人血小板形态、超微结构及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永 韩颖 +2 位作者 权国波 刘敏霞 刘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11-415,共5页
经糖基化修饰可使4℃保存的血小板在输入体内后延长其存活。本研究探讨尿苷二磷酸半乳糖(UDP-Gal)糖基化修饰对血小板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其膜糖蛋白的影响。实验分为室温对照组、冷藏对照组和修饰组。用荧光标记的特异凝集素(FITC-RCA... 经糖基化修饰可使4℃保存的血小板在输入体内后延长其存活。本研究探讨尿苷二磷酸半乳糖(UDP-Gal)糖基化修饰对血小板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其膜糖蛋白的影响。实验分为室温对照组、冷藏对照组和修饰组。用荧光标记的特异凝集素(FITC-RCAⅠ)检测膜糖蛋白糖残基变化,用扫描、透射电镜观察修饰后血小板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蛋白CD42b、膜表面标志CD62P以及血小板凋亡标志annexin Ⅴ结合率。结果表明,UDP-Gal修饰组RCAⅠ结合率显著高于室温对照组和冷藏对照组(p<0.01);与新鲜血小板相比,UDP-Gal处理后的血小板超微结构无明显变化,而冷藏对照组则有伪足延伸等形态学改变;修饰后最大聚集率可达新鲜血小板的50%以上;血小板膜蛋白CD42b、膜表面标志CD62P及annexin Ⅴ结合率与室温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结论:UDP-Gal可使β-半乳糖有效地结合于链聚糖末端,糖基化血小板仍然具有较强的聚集活性和相对完整的超微结构,功能基本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糖基化修饰 超微结构 功能评价
下载PDF
刺参酸性粘多糖对人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豫 沈迪 +1 位作者 郑清平 石洪波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98-300,共3页
本文用扫描电镜结合透射电镜观察了6例正常人血小板经刺参酸性粘多糖(Sjamp)作用后的超微结构变化,并以生理盐水作对照。结果表明Sjamp能引起人血小板变形,伸出多个伪足、颗粒“中心化”,开放管道扩张、聚集、溶解等一系列变化,提示Sjam... 本文用扫描电镜结合透射电镜观察了6例正常人血小板经刺参酸性粘多糖(Sjamp)作用后的超微结构变化,并以生理盐水作对照。结果表明Sjamp能引起人血小板变形,伸出多个伪足、颗粒“中心化”,开放管道扩张、聚集、溶解等一系列变化,提示Sjamp是一种血小板激活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酸性粘多糖 血小板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肝病血瘀证患者血小板超微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赤志 张建军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740-741,共2页
通过对肝病血瘀证患者血小板超微结构和聚集功能研究。结果表明:盘状细胞较少,伪足变形较多,聚集倾向的血小板增多,糖原增多的血小板比例增大;大型血小板比例增多。可见血小板粘附红细胞、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现象;血小板内颗粒减少,甚至... 通过对肝病血瘀证患者血小板超微结构和聚集功能研究。结果表明:盘状细胞较少,伪足变形较多,聚集倾向的血小板增多,糖原增多的血小板比例增大;大型血小板比例增多。可见血小板粘附红细胞、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现象;血小板内颗粒减少,甚至相互融合,辨认不清;管道系统扩张并增生。易见异常颗粒,大小与α-颗粒相似,有界膜包绕,内容物为胞浆及代谢产物。其在ADP诱导下,聚集体占70.28%,多数细胞间有桥状联系而模糊不清,甚至细胞间隙消失,细胞膜融。以上变化均较对照组明显。提示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和聚集功能改变,是造成肝病血瘀证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病理学 血瘀 血小板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