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腺癌中微乳头结构临床病理及预后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8
1
作者 林冬梅 马莹 +7 位作者 刘向阳 郑闪 薛丽燕 刘秀云 邹霜梅 吕宁 何祖根 刘复生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肺腺癌中微乳头结构对肿瘤侵袭行为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的肺腺癌91例,将病例分成微乳头结构阳性组(41例)和阴性组(50例)。阳性组按照该成分占肿瘤的多少又分成微乳头结构+(占肿瘤的1%~10... 目的探讨肺腺癌中微乳头结构对肿瘤侵袭行为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的肺腺癌91例,将病例分成微乳头结构阳性组(41例)和阴性组(50例)。阳性组按照该成分占肿瘤的多少又分成微乳头结构+(占肿瘤的1%~10%),++(占肿瘤的11%~30%),+++(超过肿瘤的30%)。结果总的5年生存率是64.8%。临床分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88.9%、Ⅱ期46.2%、Ⅲ期23.8%。不同临床分期病例间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微乳头结构含量多少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和5年生存率无关,P值分别是0.065、0.358、0.206。而微乳头结构阳性组和阴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是:41.5%和84.0%,P=0.000,且淋巴结转移率前者(65.9%)明显高于后者(20.0%),P=0.000。有无微乳头结构与临床分期和肿瘤大小有关,P值均为0.000,即分期越晚,肿瘤越大,出现此结构的几率越高。而有无微乳头结构与性别、吸烟史无关。同一临床分期中阳性组与阴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是:Ⅰ期:78.6%、92.6%(P=0.1548);Ⅱ期:30.0%,100%(P=0.0598);Ⅲ期:17.7%,28.6%(P=0.40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腺癌中微乳头结构成分提示肿瘤高侵袭转移行为,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该病理形态的出现应提醒临床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并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