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连续收肌管阻滞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马光亮 秦革萍 +2 位作者 薛华燕 宋禹强 王跃辉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223-228,共6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连续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在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膝关节镜手术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合组(43例)与单一组(42例),均于全身麻醉诱...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连续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在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膝关节镜手术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合组(43例)与单一组(42例),均于全身麻醉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ACB,术毕开启ACB镇痛泵,单一组用罗哌卡因镇痛,复合组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镇痛。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术后6、12、24、48 h 2组患者静息与主动运动状态时的疼痛程度、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24、48 h血清疼痛因子[P物质(substance P,SP)和前列环素(prostaglandin I2,PGI2)]的水平,比较2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膝关节主动屈曲90°时间。结果 术后6、12、24、48 h静息与运动状态下复合组患者的VAS均低于单一组,且术后24、48 h复合组的血清SP、PGI2水平均低于单一组(P<0.05);术后6、12、24、48 h复合组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大于单一组,复合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膝关节主动屈曲90°时间均短于单一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ACB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可降低疼痛因子的表达水平,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术后膝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连续收肌管阻滞 膝关节镜手术 疼痛因子 膝功能
下载PDF
足三阴经筋理论指导小针刀松解对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均玉 高欢欢 +3 位作者 何海军 宋梦歌 李龑 刘道兵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7期729-734,742,共7页
目的:观察足三阴经筋理论指导小针刀松解股内收肌群对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存在股内收肌群挛缩的股骨头坏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小针刀松解股内收肌群的结筋病灶点联合经筋推拿手... 目的:观察足三阴经筋理论指导小针刀松解股内收肌群对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存在股内收肌群挛缩的股骨头坏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小针刀松解股内收肌群的结筋病灶点联合经筋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经筋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髋关节外展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国际髋关节结果工具(iHOT-12)评分。结果:治疗后各随访时间点两组患者的各疗效指标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各疗效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存在股内收肌群挛缩的股骨头坏死患者,足三阴经筋理论指导小针刀松解股内收肌群可缓解股内侧疼痛,改善髋关节外展活动度,有助于提高临床保髋治疗的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理论 小针刀 结筋病灶点 股骨头坏死 髋关节功能 股内收肌群挛缩
下载PDF
跷脉推拿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秋萍 王慧娟 +5 位作者 陈碧婵 方雪霞 阳艳 叶勇 汤伟 张泓 《康复学报》 CSCD 2023年第2期114-120,共7页
目的:观察跷脉推拿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SCP)儿童内收肌肌张力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9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儿童康复专科门诊和病房就诊的SCP儿童60例,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观察跷脉推拿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SCP)儿童内收肌肌张力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9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儿童康复专科门诊和病房就诊的SCP儿童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以主动运动、被动运动、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为主的现代康复治疗,其中主动运动30 min/次,其他治疗20 min/次,1次/d,5次/周,持续治疗3个月。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跷脉推拿,其中跷脉推拿15 min/次,主动运动15 min/次,其他治疗同对照组,1次/d,5次/周,持续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估内收肌肌张力;采用关节活动度量角器测量内收肌角度;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项)评估儿童D、E区运动功能。同时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MAS评分均明显降低,内收肌角度和GMFM-88 D、E区功能评分均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MAS评分明显更低,内收肌角度明显更大,GMFM-88 D、E区功能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00%(27/30),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23/3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跷脉推拿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SCP儿童内收肌痉挛,降低内收肌肌张力,增加髋关节活动度,提高站立、行走、跑和跳等粗大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性瘫痪 跷脉 推拿 现代康复疗法 内收肌 粗大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不同加工时间扇贝柱煮液中营养成分分析及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牟雅甜 孙丽薇 +2 位作者 王义轩 李智博 王海波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7-236,共10页
为研究不同加工时间(2、6、10、15 min)对扇贝柱煮液中营养及功能成分的影响,采用海湾扇贝贝柱为原料,以可溶性固形物、灰分、蛋白质、可溶性蛋白、粗脂肪、牛磺酸、多糖、游离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及滋味活度值为指标,对煮液成分变化规... 为研究不同加工时间(2、6、10、15 min)对扇贝柱煮液中营养及功能成分的影响,采用海湾扇贝贝柱为原料,以可溶性固形物、灰分、蛋白质、可溶性蛋白、粗脂肪、牛磺酸、多糖、游离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及滋味活度值为指标,对煮液成分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扇贝柱煮液中可溶性蛋白在2~6min内增幅显著,6~15 min内趋于平缓;可溶性固形物、灰分、蛋白质、脂肪、牛磺酸及多糖含量均呈随加工时间增加而升高;糖醛酸含量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硫酸根、岩藻糖和氨基糖变化不大。煮液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及非必需氨基酸均呈升高趋势,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达到5.594 g/100mL。扇贝柱煮液中主要氨基酸为甘氨酸、精氨酸、丙氨酸及谷氨酸,均为呈味氨基酸,其中精氨酸和谷氨酸相对含量逐渐增加,甘氨酸和丙氨酸相对含量逐渐减小。扇贝柱煮液中主要含有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6.793%,主要影响成分为粗蛋白、牛磺酸及糖醛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贝柱煮液 营养成分 功能性成分 氨基酸组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痉挛三针”穴位注射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内收肌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邵宝颜 荀静平 +2 位作者 刘锐滨 谢洁珊 曾雄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15期67-69,共3页
目的探究“痉挛三针”穴位注射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内收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儿医院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5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中... 目的探究“痉挛三针”穴位注射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内收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儿医院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5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痉挛三针”穴位注射,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的内收肌肌张力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内收肌角度及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中的D区和E区评分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且观察组效果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痉挛三针”穴位注射能有效缓解痉挛型脑瘫患儿内收肌肌肉痉挛,提高下肢关节活动度和改善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穴位注射 痉挛三针 内收肌功能
下载PDF
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内收肌肌紧张过度的针刺疗效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立苹 吴青伟 +1 位作者 孙奇峰 杨本利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内收肌高张力的临床效果。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针刺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用关节量角器法测量...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内收肌高张力的临床效果。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针刺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用关节量角器法测量内收肌角度,评定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88)D区、E区分值。结果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能缓解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内收肌高张力,并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型 针刺 内收肌 肌张力 粗大运动功能 下肢
下载PDF
强化髋内收肌等长肌力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效果 被引量:8
7
作者 余慧 陈紫砚 +1 位作者 戴瑞祥 王晓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5-131,共7页
目的探讨强化髋内收肌等长肌力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平衡能力影响。方法 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从深圳某高校中招募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大学生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9)和试验组(n=9)。两组均进行踝关节稳定训练,试验... 目的探讨强化髋内收肌等长肌力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平衡能力影响。方法 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从深圳某高校中招募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大学生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9)和试验组(n=9)。两组均进行踝关节稳定训练,试验组增加髋内收肌等长肌力训练。每次1 h,每周3次,共4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坎伯兰踝关节不稳评定问卷(CAIT)、 Y平衡测试(YBT)、Balance-check平衡设备和Back-check髋内收肌最大等长肌力测试。结果训练后,两组CAIT评分、YBT各方向距离、Balance-check的得分较训练前提高(t>2.540, P<0.05);试验组Back-check髋内收肌肌力较训练前显著提高(t=8.485, P<0.001)。试验组CAIT评分、YBT (后内侧、外侧)距离、Balance-check得分、Back-check髋内收肌肌力的训练前后差值均大于对照组(t>2.168, P<0.05),平均旋转角速度、最大旋转角速度和平衡等级差值均小于对照组(t>2.804, P<0.05)。结论加强髋内收肌等长肌力训练更有利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平衡能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髋内收肌 平衡 等长运动
下载PDF
收肌管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对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病人镇痛效果及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税云华 诸源江 +1 位作者 张兰 向继林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9期889-892,共4页
目的探讨收肌管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对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病人镇痛效果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2019年11月~2020年3月我院接受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术的病人6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术中使用... 目的探讨收肌管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对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病人镇痛效果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2019年11月~2020年3月我院接受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术的病人6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术中使用收肌管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对照组术中仅行收肌管阻滞。比较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情况、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术后4小时、8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静息时、活动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小时内,观察组曲马多用量、氯诺昔康辅助镇痛人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2小时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高于对照组,主动直腿抬高时间、被动膝关节屈曲90°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穿刺部位血肿、出血、局麻药中毒、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两组股四头肌肌力减弱、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单独收肌管阻滞相比,收肌管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对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术病人的镇痛效果更加满意,可促进术后关节功能康复,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收肌管阻滞 闭孔神经阻滞 镇痛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核心稳定性训练在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血清BDNF及IGF-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赵维维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2年第6期477-480,共4页
目的研究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粗大运动功能、内收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本院收治住院的痉挛型脑瘫... 目的研究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粗大运动功能、内收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本院收治住院的痉挛型脑瘫患儿9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7例给予常规康复,观察组48例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比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MFM-88)各区评分,内收肌、腓肠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神经相关因子水平(BDNF、IGF-1)。结果观察组干预后GMFM-88 D区评分、E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内收肌RMS、腓肠肌RM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BDNF、IGF-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提升患儿神经相关因子水平,降低肌张力,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型 核心稳定性 粗大运动功能 腓肠肌 内收肌
下载PDF
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柏青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9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湘南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102例,依据镇痛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与联合组,各51例。参照组予... 目的探讨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湘南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102例,依据镇痛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与联合组,各51例。参照组予以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行坐骨神经阻滞。比较2组术后1 d、3 d、5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后7 d、1个月关节活动度,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 d、3 d,联合组VAS评分、CRP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术后5 d,2组VAS评分、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个月联合组关节活动度高于参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应激反应,有助于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连续收肌管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疼痛 应激反应 关节功能
下载PDF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中单次与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局部浸润麻醉前瞻性对比研究
11
作者 刘典琦 黄文彬 +5 位作者 翟文润 李颖芬 陈东峰 郑仕聪 吴颖斌 卢伟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8-454,共7页
目的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比较分析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术中采用局部浸润麻醉(local infiltration anesthesia,LIA)联合单次收肌管阻滞(single adductor canal block,SACB)或连续收肌管阻滞(contin... 目的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比较分析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术中采用局部浸润麻醉(local infiltration anesthesia,LIA)联合单次收肌管阻滞(single adductor canal block,SACB)或连续收肌管阻滞(continuous adductor canal block,CACB)的早期镇痛效果及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4月—2023年12月收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以1∶1比例分配至SACB组或CAC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身体质量指数、手术侧别以及术前静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活动VAS评分、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受LIA联合SACB或CACB多模式镇痛管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疼痛相关指标(静息以及活动VAS评分,发生突破性疼痛例数及时间,阿片类药物消耗量)、关节功能相关指标(股四头肌肌力、膝关节活动度、OKS评分和HSS评分)以及术后阻滞并发症、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SACB组随访时间为(9.70±4.93)个月、CACB组为(12.23±5.0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CACB组术后24 h静息VAS评分低于SAC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两组静息和活动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CB组9例(30.00%)发生突破性疼痛,较SACB组17例(56.67%)减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突破性疼痛发生时间和阿片类药物消耗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ACB组4例、CACB组7例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CB组术后1、2 d膝关节活动度优于SACB组(P<0.05);两组术后0 d膝关节活动度以及各时间点股四头肌肌力、OKS评分、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KA术中LIA联合SACB或CACB镇痛效果以及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相似,但SACB具有操作简便,能避免导管移位、脱位等不良事件发生,可能是一种更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次收肌管阻滞 连续收肌管阻滞 局部浸润麻醉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镇痛 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收肌管阻滞术罗哌卡因浓度与维持膝关节术后功能锻炼肌力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涛 叶俊杰 +2 位作者 王岳桂 陆细红 胡波涌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12期1290-1293,共4页
目的确定膝关节手术患者术后收肌管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时,维持膝关节术后功能锻炼下肢肌力的罗哌卡因半数有效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和95%有效浓度(95%effective ... 目的确定膝关节手术患者术后收肌管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时,维持膝关节术后功能锻炼下肢肌力的罗哌卡因半数有效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和95%有效浓度(95%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方法行膝关节手术的患者43例,ASA分级Ⅰ~Ⅲ级。患者术后均行收肌管阻滞联合PCIA,采用Dixon序贯法选择患者接受罗哌卡因的浓度,首例患者选用质量分数0.375%罗哌卡因,以0.031%为1个罗哌卡因浓度梯度,若患者术后4 h下肢肌力分级<3级,则下1例患者下调1个罗哌卡因浓度梯度;若下肢肌力分级≥3级,则下1例患者上调1个罗哌卡因浓度梯度,直至出现第9个转折点。采用Probit法计算EC;、EC;及其95%CI。比较患者不同时间点下肢肌力分级、静息和运动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PCIA泵注速度,观察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维持膝关节手术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肌力的罗哌卡因EC;浓度及其95%CI为0.340%(95%CI:0.307%~0.370%),EC;浓度及其95%CI为0.249%(95%CI:0.032%~0.290%)。患者术后12、24、48 h时,下肢肌力分级、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和PCIA泵注速度均高于术后4、8 h(P<0.05),膝关节活动度低于术前(P<0.05)。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平均发生率为5.3%,无尿潴留、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膝关节手术患者术后收肌管阻滞联合PCIA时,维持膝关节术后功能锻炼肌力的罗哌卡因EC;为0.34%,EC;为0.249%;推荐采用质量分数0.249%罗哌卡因为主导的多模式镇痛用于膝关节手术患者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手术 术后镇痛 罗哌卡因 收肌管阻滞 肌力 功能锻炼 半数有效浓度 95%有效浓度
原文传递
连续收肌管阻滞麻醉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锋 《医药论坛杂志》 2022年第2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8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连续收肌... 目的探讨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8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连续收肌管阻滞麻醉,观察组应用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术后数字评价量表(NRS)、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与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与48 h的NRS评分分别为(3.80±0.72)分、(2.60±0.50)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与48 h的HR与MAP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d的关节活动度(88.54±4.78)°,高于对照组[(83.62±5.30)°],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可减轻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度,缓解应激反应,并加快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连续收肌管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应激反应 疼痛 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