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形态性状及Adh1基因序列的芒与五节芒自然杂交现象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朱明东 蒋建雄 +4 位作者 肖亮 艾辛 覃静萍 陈智勇 易自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2-137,共6页
本研究通过对13份芒与五节芒17个形态性状及Adh1基因序列的分析,探讨了芒与五节芒的自然杂交现象。形态性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疑似杂交种AD431与五节芒类群(AA335和AD625)聚为一类,疑似杂交种AA343、AD431、AD628、AD607、AD633和AD606... 本研究通过对13份芒与五节芒17个形态性状及Adh1基因序列的分析,探讨了芒与五节芒的自然杂交现象。形态性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疑似杂交种AD431与五节芒类群(AA335和AD625)聚为一类,疑似杂交种AA343、AD431、AD628、AD607、AD633和AD606与芒类群(AD623、AD512、AD620、AD619和AD627)聚为一类。Adh1基因序列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五节芒和芒的材料分别聚成2个明显分开的分支,所有的疑似杂交种中均检测到2种Adh1基因单倍型的存在,其中1个单倍型在系统树中与芒聚为一类,另1个单倍型与五节芒聚为一类。本研究的结果确证了AD431、AD431、AD628、AD607、AD633和AD606这6个疑似杂交种的真实性,证实了芒与五节芒种间确实存在自然杂交现象,为进一步阐明芒和五节芒的系统进化与亲缘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节芒 表型性状 adh1基因 自然杂交
下载PDF
基于Adh1基因分析高粱属的系统进化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廖芳 刘勇 +2 位作者 杨秀丽 黄国明 牛春敬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3-530,共8页
高梁属中有重要的粮食作物和优良牧草,也有农业生产上的重要杂草。文章旨在进一步从分子水平阐明高梁属种间的系统进化关系,为有效利用种质资源进行分子育种改良作物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并明确检疫性杂草的分类地位。根据二色高粱(Sorghum... 高梁属中有重要的粮食作物和优良牧草,也有农业生产上的重要杂草。文章旨在进一步从分子水平阐明高梁属种间的系统进化关系,为有效利用种质资源进行分子育种改良作物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并明确检疫性杂草的分类地位。根据二色高粱(Sorghum bicolor)的Adh1全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AF050456)设计引物,扩增并测定黑高粱(S.almum)、假高粱(S.halepense)、丝克高粱(S.silk)和苏丹草(S.sudanense)共计8个植物材料约2 000 bp的Adh1基因部分序列,结合GenBank中其他24个Sorghum属的同源序列,以Cleistachne sorghoides的对应序列为外群,进行了高梁属的亲缘关系分析,用MP、ML和NJ法分别构建了分子进化树,得到了基本相同的拓扑结构。结果显示:(1)高梁属可明显分为三大支,一支是蒴柄高梁(Chaetosorghum)和异高梁(Heterosorghum)二个亚属,一支是优高梁亚属(Eusorghum),这两个分支包含2n=20、40,染色体较小的种类,另一分支包括拟高梁(Parasorghum)和有柄高梁(Stiposorghum)两个亚属,包含2n=10的种类和它们的多倍体近缘种,染色体相对较大;(2)S.almum的Adh1基因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分化;(3)Parasorghum亚属的S.pur-pureosericeum和多色高粱(S.versicolor)、光高粱(S.nitidum)和S.leiocladum聚在一起,而该亚属中的S.mata-rankense、S.grande、S.timorense却与亚属Stiposorghum的种聚在一起,表现出更近的亲缘关系;(4)S.mac-rospermum和S.laxiflorum之间具有比其他高梁属种更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梁属 adh1基因 分子进化树 亲缘关系
下载PDF
‘南通小方柿’DkADH1基因遗传转化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小云 余心怡 +3 位作者 张仕杰 屠煦童 章镇 渠慎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9-225,共7页
[目的]研究‘南通小方柿’(Diospyros kaki Linn.‘Nantongxiaofangshi’)乙醇脱氢酶基因DkADH1的功能,阐明其在柿果脱涩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构建了DkADH1基因植物双元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该基因转入番茄中。以转基因和非转基... [目的]研究‘南通小方柿’(Diospyros kaki Linn.‘Nantongxiaofangshi’)乙醇脱氢酶基因DkADH1的功能,阐明其在柿果脱涩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构建了DkADH1基因植物双元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该基因转入番茄中。以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番茄株系的不同组织为材料,钨酸钠-钼酸钠比色法测定可溶性单宁含量,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原花青素(PA)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经PCR和RT-PCR检测,获得了3个转DkADH1基因番茄株系。过量表达DkADH1基因的转基因番茄植株的叶片、花、果实中可溶性单宁含量均显著低于非转基因番茄植株。qRTPCR显示:转基因植株不同组织中PA合成途径相关基因F3'5'H、LAR、MYB4和PAL的表达量与非转基因植株相比均显著下调。[结论]DkADH1能降低植物可溶性单宁的含量并抑制其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与柿果脱涩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通小方柿 Dk adh1基因 遗传转化 功能分析
下载PDF
人乙醇脱氢酶ADH1C*1等位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被引量:2
4
作者 曾凡才 李洪 +1 位作者 邵军 吴民泸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克隆人乙醇脱氢酶ADH1C*1等位基因。方法:取人癌旁正常肝组织,用RT-PCR法获得ADH1C基因的cDNA,然后用双酶切得到目的基因并定向克隆到pUC19载体上。经过蓝白筛选后,用限制性酶谱和DNA测序以及BLAST对比分析进行鉴定。结果:①用RT-... 目的:克隆人乙醇脱氢酶ADH1C*1等位基因。方法:取人癌旁正常肝组织,用RT-PCR法获得ADH1C基因的cDNA,然后用双酶切得到目的基因并定向克隆到pUC19载体上。经过蓝白筛选后,用限制性酶谱和DNA测序以及BLAST对比分析进行鉴定。结果:①用RT-PCR方法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ADH1C基因片段;②经蓝白筛选获得了带pUC19-ADH1C重组质粒的白色菌落;③用限制性酶谱和DNA测序并作BLAST分析证实pUC19-ADH1C*1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结论:本实验构建的pUC19-ADH1C*1重组质粒,含有ADH1C*1结构基因的所有序列,与GeneBank数据库中的ADH1C基因的RefSeq序列比对,其碱基序列的一致性达到99%,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达到100%。在构建pUC19-ADH1C*1重组质粒时,采用双酶切的方法,可以很方便的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脱氢酶 adh1C*1基因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人醇脱氢酶ADH1B*2等位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5
作者 曾凡才 冯春红 +2 位作者 刘友平 杨烨 李洪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2586-2588,2592,共4页
目的克隆人醇脱氢酶ADH1B*2等位基因,并对克隆序列进行序列分析。方法用RT-PCR法获得ADH1B基因的cDNA,然后用双酶切得到目的基因并定向克隆到pUC19载体上。经蓝白筛选后,用限制性酶谱和DNA测序以及BLAST比对分析鉴定,并用SNPBLAST比对... 目的克隆人醇脱氢酶ADH1B*2等位基因,并对克隆序列进行序列分析。方法用RT-PCR法获得ADH1B基因的cDNA,然后用双酶切得到目的基因并定向克隆到pUC19载体上。经蓝白筛选后,用限制性酶谱和DNA测序以及BLAST比对分析鉴定,并用SNPBLAST比对分析和查询dbSNP数据库,分析所克隆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证实所克隆序列为ADH1B*2等位基因。提示ADH1B*2等位基因有2个位点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结论成功克隆了ADH1B*2等位基因,并进行了SNP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脱氢酶 adh1B基因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薏苡乙醇脱氢酶基因(ADH1)3’末端序列的克隆 被引量:7
6
作者 朱云芬 陈大清 李亚男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08年第1期52-54,共3页
采用3’-RACE技术,根据前一阶段已克隆的的薏苡(Coix lacrymajobi L.)乙醇脱氢酶基因(ADH1)cDNA片段(Accession DQ455071)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出556bp的乙醇脱氢酶3’末端cDNA序列,利用DNAMEN软件将获得序列与已知序列进行拼接,得到了1... 采用3’-RACE技术,根据前一阶段已克隆的的薏苡(Coix lacrymajobi L.)乙醇脱氢酶基因(ADH1)cDNA片段(Accession DQ455071)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出556bp的乙醇脱氢酶3’末端cDNA序列,利用DNAMEN软件将获得序列与已知序列进行拼接,得到了1个1234bp的cDNA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Coix lacrymajobi L.) 乙醇脱氢酶基因1(adh1) 3’-RACE
下载PDF
过表达ADH1B基因HepG2.2.15细胞株的建立
7
作者 冯薛烟 丁向春 +5 位作者 雒夏 董辉 赵志军 马丽娜 海龙 胡彦超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8期869-874,共6页
目的构建ADH1B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ADH1B稳定过表达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2.15。方法根据ADH1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并连接于GV492载体质粒交换转化DH5α感受态,选取阳性克隆转化子进行测序鉴定。采用三质粒系统包装ADH1B慢病毒载... 目的构建ADH1B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ADH1B稳定过表达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2.15。方法根据ADH1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并连接于GV492载体质粒交换转化DH5α感受态,选取阳性克隆转化子进行测序鉴定。采用三质粒系统包装ADH1B慢病毒载体转染293T细胞收集上清,测定滴度。感染人肝癌细胞HepG2.2.15,嘌呤霉素筛选得到过表达ADH1B的稳定细胞株,设立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和过表达组,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GFP表达情况,并用Western blot及RT-qPCR从蛋白、mRNA水平对ADH1B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通过PCR、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成功构建ADH1B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检测病毒滴度为2×109TU·mL-1。利用此病毒悬液感染HepG2.2.15细胞,成功筛选到ADH1B稳定表达的HepG2.2.15细胞株。Western blot及RT-qPCR结果显示:重组慢病毒载体LV-ADH1B能够有效感染HepG2.2.15细胞,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细胞相比,在过表达组细胞ADH1B m RNA和蛋白中表达量均升高。结论成功构建ADH1B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LV-ADH1B,并筛选出稳定过表达ADH1B基因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h1B基因 慢病毒载体 HEPG2.2.15细胞 肝细胞肝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