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智化水平在青少年家长心理弹性与共情能力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玖菊 齐音 +4 位作者 张帆 杨兴洁 刘华清 李丽娜 宋崇升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1年第11期777-782,共6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家长共情能力、心理弹性的关系以及心智化水平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于2020年6月采用共情能力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反思功能量表对北京市某中学的600名家长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88份,采用SPSS 20.0 Process V3.4插件中的模... 目的探讨青少年家长共情能力、心理弹性的关系以及心智化水平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于2020年6月采用共情能力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反思功能量表对北京市某中学的600名家长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88份,采用SPSS 20.0 Process V3.4插件中的模型4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不同性别的青少年家长的共情总分[男(91.04±10.58)分比女(94.53±9.95)分]、心理弹性总分[男(91.61±15.43)分比女(87.87±13.45)分]和过度心智化[男1.00(0.33,1.67)分比女0.67(0.33,1.3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2,P<0.01;t=2.523,P<0.05;Z=1.962,P=0.05);城镇和农村居住的家长在心智化缺陷[城镇0.33(0,0.50)分比农村0.33(0.17,0.67)分]和过度心智化[城镇0.83(0.33,1.50)分比农村0.67(0.17,1.17)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35,P<0.05;Z=3.156,P<0.05)。教育水平越高,心理弹性总分[高中及以下(83.58±14.99)分比专/本科(88.99±14.23)分比硕士及以上(92.34±10.84)分]、过度心智化[高中及以下0.50(0.08,1.25)分比专/本科0.67(0.08±1.20)分比硕士及以上1.00(0.50,1.67)分]得分越高,心智化缺陷[高中及以下0.18(0.17,0.83)分比专/本科0.33(0.17,0.83)分比硕士及以上0.17(0,0.50)分]得分越低(F=11.592,P<0.01;Z=21.355,P<0.01;Z=7.645,P<0.05)。在心理弹性方面,力量性、乐观性与换位思考存在正相关(β=0.30,P<0.01;β=0.16,P<0.05),个人痛苦与力量性存在负相关(β=-0.24,P<0.01)。在心智化方面,心智化缺陷与共情总分存在正相关(β=-0.28,P<0.01)。过度心智化与换位思考、共情关怀存在正相关(β=0.25,P<0.01;β=0.15,P<0.01)。心理弹性总分与心智化缺陷存在负相关(β=-0.14,P=0.001),与过度心智化存在正相关(β=0.32,P<0.001)。此外,心理弹性总分与换位思考、共情关怀存在正相关(β=0.37,P<0.001;β=0.14,P=0.001),与个人痛苦存在负相关(β=-0.41,P<0.001)。心智化水平在青少年家长心理弹性与共情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青少年家长的心智化水平作为中介变量在调节心理弹性与共情能力方面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家长 心理弹性 共情能力 心智化水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