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AngleⅢ前牙反牙合非手术治疗新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刘红 张晓惠 +3 位作者 刘延军 李璇 李建学 张海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409-412,共4页
目的:应用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win-block appliance,TBA)联合方丝弓技术矫治成人AngleⅢ前牙反,为成人前牙反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矫治成人患者15例,进行临床表现及相关硬组织测量。结果:固定反式TBA戴用4个月后下颌明显... 目的:应用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win-block appliance,TBA)联合方丝弓技术矫治成人AngleⅢ前牙反,为成人前牙反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矫治成人患者15例,进行临床表现及相关硬组织测量。结果:固定反式TBA戴用4个月后下颌明显后退。所有患者在未拔牙的情况下前牙反均得到有效治疗,磨牙及尖牙均达到I类关系。但上颌仅为牙及牙槽的代偿性变化。结论:下颌前突的成人患者应用改良固定反式TBA后,下颌明显后退,下颌的变化较上颌大。同时联合方丝弓技术较其它掩饰性治疗的疗程明显缩短,对成人的治疗快速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固定反式TBA 方丝弓固定矫治 angle类错[牙合] 前牙反[牙合] 成人正畸治疗
下载PDF
替牙期骨性Angle Ⅲ类错患者颅面部软组织形态研究
2
作者 陈杰 刘新强 刘炳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18,共3页
选择替牙期骨性 Angle 类错牙合患者 3 8例作为研究样本 ,另选相应年龄的替牙期正常牙合儿童 40例作为对照组 ,拍摄正中牙合位的 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 ,利用 X线头影测量分析软件进行结果分析 ,选取与 Angle 类错牙合有关的测量项目 2 7... 选择替牙期骨性 Angle 类错牙合患者 3 8例作为研究样本 ,另选相应年龄的替牙期正常牙合儿童 40例作为对照组 ,拍摄正中牙合位的 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 ,利用 X线头影测量分析软件进行结果分析 ,选取与 Angle 类错牙合有关的测量项目 2 7项 ,得出两组软组织各测量值 ,比较替牙期骨性 Angle 类错牙合和正常牙合的颅颌面部软组织形态差异。分析替牙期骨性 Angle 类错牙合的软组织形态 ,并探讨其与相应硬组织构形上的关系和发育规律。结果 :软组织线距测量男性有 13项 ,女性有 12项 ,两组间有显著差异。软组织角度测量 9项均有显著差异。认为面部软组织侧貌基本反映了硬组织的骨骼构形 ,软组织在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改变 ,部分软组织代偿可掩盖骨骼的畸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 替牙期 骨性angle类错He 患者 颅面部 正常He 硬组织 显著差异 构形 反映
下载PDF
成人低角骨性Ⅲ类错非手术矫治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赵艳红 王春玲 +2 位作者 郭杰 朱鲲 魏福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3-466,469,共5页
目的探讨非手术矫治对成人低角骨性Ⅲ类错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选取13例严重成人低角骨性Ⅲ类错病例,男5例,女8例,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1.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OPA-K滑动直丝固定矫治技术矫治,矫治前后均做Helkimo指数分析,... 目的探讨非手术矫治对成人低角骨性Ⅲ类错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选取13例严重成人低角骨性Ⅲ类错病例,男5例,女8例,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1.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OPA-K滑动直丝固定矫治技术矫治,矫治前后均做Helkimo指数分析,并拍摄双侧闭口矫正薛氏位片和X线头颅侧位片,行颞下颌关节间隙测量和头影测量分析。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手术矫治后,Helkimo主诉症状指数重新分布,Ai0级比例明显升高,AiⅡ级比例减少为零。间隙分析表明:矫治前,髁突处于关节窝过前位;矫治后,关节前间隙线距和面积增大(P<0.01),后间隙线距和面积减小(P<0.05),线性百分比由20.81%减小为8.04%,面积比P′/A′由1.62减小为1.01,关节前后间隙基本相等。髁突及下颌骨发生后移。结论成人低角骨性Ⅲ类错非手术矫治后,髁突由下前位向后移至中位范围,关节结构趋于协调和稳定,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类错(牙合) 成人 正畸治疗 颞下颌关节
下载PDF
骨性安氏Ⅲ类错的遗传度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爽 丰培勋 +1 位作者 郭雄 王晓荣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96例先证者和200例对照及其亲属资料进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先证者的诊断标准为:ANB<0°,前牙反牙合,不能后退至前牙对刃,下前牙舌倾。采用SPS... 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96例先证者和200例对照及其亲属资料进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先证者的诊断标准为:ANB<0°,前牙反牙合,不能后退至前牙对刃,下前牙舌倾。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先证者一级亲属患病率为9%,二级亲属患病率为1.88%,对照一级亲属患病率为0.96%。一级亲属患病率>二级亲属患病率>对照一级亲属患病率。一级亲属的遗传度为0.74±0.092。分离分析认为,该病不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结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具有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安氏类错[牙合] 遗传度 患病率 先证者
下载PDF
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安氏Ⅲ类骨性错畸形矫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孙卫革 王云 +3 位作者 刘向辉 黄辉 刘震宇 应雪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目的恒牙期安氏Ⅲ类骨性牙牙合畸形的矫治难度大、过程复杂,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的应用简化了疗程。文中观察使用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Ⅲ类错畸形后患者的软硬组织形态的改变。方法对15例骨性反畸形患者应用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及技... 目的恒牙期安氏Ⅲ类骨性牙牙合畸形的矫治难度大、过程复杂,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的应用简化了疗程。文中观察使用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Ⅲ类错畸形后患者的软硬组织形态的改变。方法对15例骨性反畸形患者应用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及技术进行矫治,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头影测量,对比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变化情况。结果矫治后患者的软硬组织形态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传动直丝弓技术利用口内支抗和轻力,能够迅速移动牙齿,并利用双层弓丝的作用移动牙根达到控根正轴的目的,为恒牙期安氏Ⅲ类骨性牙畸形、拒绝外科手术矫治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矫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直丝弓技术 传动效应 安氏类骨性错[牙合]畸形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Ⅲ类患者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联合形态的CBCT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岩 边慧慧 +1 位作者 郑颖 刘奕 《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917-919,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的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安氏Ⅲ类患者下颌联合形态差异。方法成人Ⅲ类患者69例作为实验组,成人Ⅰ类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在CBCT上测量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IMPA)以及下颌联合高度(LH)和下切牙根尖处牙槽骨厚度(LA、LP),比... 目的比较不同的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安氏Ⅲ类患者下颌联合形态差异。方法成人Ⅲ类患者69例作为实验组,成人Ⅰ类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在CBCT上测量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IMPA)以及下颌联合高度(LH)和下切牙根尖处牙槽骨厚度(LA、LP),比较不同垂直骨面型Ⅲ类患者的下颌联合形态的差异。结果在骨性安氏Ⅲ错牙合中,下颌联合高度(LH)与下颌平面角呈正相关,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IMPA)与下颌平面角呈负相关、与下切牙根尖处颊侧牙槽骨厚度呈正相关。结论高角型的骨性安氏Ⅲ患者下颌联合形态趋于菲薄狭长,下前牙代偿性舌倾随着长面型的趋势加重,同时伴随其颊侧牙槽骨厚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 下颌联合形态 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 CBCT
下载PDF
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正畸治疗前后咀嚼效能的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杨茜 范存晖 +1 位作者 刘新强 陈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78-580,共3页
目的研究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的咀嚼效能的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骨性安氏Ⅲ类错、已正畸治疗及未治疗的患者各30例,年龄18~25岁。以硬化明胶作咀嚼测试物,利用吸光度法测定咀嚼效能。另选30例正常牙合作为... 目的研究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的咀嚼效能的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骨性安氏Ⅲ类错、已正畸治疗及未治疗的患者各30例,年龄18~25岁。以硬化明胶作咀嚼测试物,利用吸光度法测定咀嚼效能。另选30例正常牙合作为对照。结合临床所见,对测定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⑴3组间咀嚼效能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发现,正常组与错已治疗组、未治疗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已治疗组、未治疗组比较,咀嚼效能差别有显著性(P<0.05)。(2)多元回归分析提示,磨牙反牙合、下颌前突等因素与咀嚼效能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正畸治疗能够在改善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颜面美观的同时,提高其咀嚼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正畸治疗 咀嚼效能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Ⅲ类错下前牙冠根形态的锥形束CT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博 房兵 张莉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72-476,共5页
目的:借助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描述研究成人骨性Ⅲ类错下前牙的冠根形态,为此类错畸形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 目的:借助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描述研究成人骨性Ⅲ类错下前牙的冠根形态,为此类错畸形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正颌-正畸联合诊治门诊中心寻求正畸治疗的成人连续病例中,选取诊断为骨性I类及Ⅲ类的错畸形各30例(以下简称为I类组及Ⅲ类组),按照矢状向骨性不调的严重程度,将Ⅲ类组分为轻、中、重度3类。以I类组作为对照,应用CBCT,从角度、线距两方面比较Ⅲ类组下前牙的冠根形态,评价其是否与错畸形的严重程度有关。采用SAS8.0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成组t检验分别比较Ⅲ类组与I类组之间轻、中、重度Ⅲ类组与I类组间下前牙冠根角度及冠根偏移距离的差异。结果:I类组下前牙冠根角度平均为175.39°,冠根偏斜距离平均为0.70mm;Ⅲ类组下前牙冠根角度平均为172.40°,冠根偏斜距离平均为1.1514mm,下前牙的冠根形态较之I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骨性Ⅲ类错(以下简称为轻度Ⅲ类组)前牙冠根角度平均为173.36°,冠根偏斜距离平均为0.99mm;中度骨性Ⅲ类错(以下简称为中度Ⅲ类组)下前牙冠根角度平均为173.27°,冠根偏斜距离平均为1.01mm;较之I类组,下前牙冠根形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度骨性Ⅲ类错(以下简称为重度Ⅲ类组)下前牙冠根角度平均为171.03°,冠根偏斜距离平均为1.38mm,较之I类组,下前牙冠根形态有显著差异。结论:重度成人骨性Ⅲ类错畸形下前牙存在明显的冠根成角现象,牙冠相对牙根明显舌倾。提示此类患者的正颌-正畸联合治疗,下前牙移动的理想位置应由牙根而不是牙冠的位置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类错 成人 冠根形态 锥形束CT
下载PDF
替牙期安氏Ⅲ类骨性错畸形与语音功能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兰磊 杨加峰 +3 位作者 陈杰 刘新强 范存晖 刘珺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8-320,共3页
目的探讨替牙期安氏Ⅲ类骨性反与患儿语音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38例替牙期安氏Ⅲ类骨性反患儿为试验组,并随机选择40名替牙期正常儿童为对照组。由语音专家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儿童的语音进行判听,将患儿发音错误数量与其X线头... 目的探讨替牙期安氏Ⅲ类骨性反与患儿语音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38例替牙期安氏Ⅲ类骨性反患儿为试验组,并随机选择40名替牙期正常儿童为对照组。由语音专家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儿童的语音进行判听,将患儿发音错误数量与其X线头影测量片的牙、颌、面的软硬组织测量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替牙期骨性安氏Ⅲ错患儿大多数存在发音异常,错误发音与反覆盖及OB(J覆与覆盖之和)呈高度相关,与上下切缘间的距离呈高度正相关,与TD-PW(舌背最高点至咽后壁距离)呈正相关。结论替牙期安氏Ⅲ类骨性反患儿大部分存在语音功能障碍,发音功能障碍与切牙关系及舌位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骨性错(牙合) 头影测量 语音 替牙(牙合)
下载PDF
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联合前牵矫治安氏Ⅲ类前牙反对颞颌关节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红 刘延军 +1 位作者 吕文凯 祝海波 《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联合前牵矫治安氏Ⅲ类前牙反对颞颌关节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win-block appliance,TBA)联合前牵治疗15例安氏Ⅲ类轻、中度骨性前牙反,测量分析治疗前后颞颌关节中位断层片... 目的探讨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联合前牵矫治安氏Ⅲ类前牙反对颞颌关节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win-block appliance,TBA)联合前牵治疗15例安氏Ⅲ类轻、中度骨性前牙反,测量分析治疗前后颞颌关节中位断层片变化情况。结果未发现1例患者出现颞颌关节病症状。治疗前后线性百分比分别为24.67%和11.62%,N/M值治疗前后分别为1.82和1.07,A值及P值的变化均较明显。关节前间隙增大、后间隙减少,髁突明显后移位,髁突位置基本居中。结论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BA联合前牵全天作用引起颞颌关节适应性改建,适当的持续矫治力不会对颞颌关节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 前牵引 安氏类错[牙合] 骨性前牙反[牙合] 颞颌关节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形成机制性别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旭 林久祥 谢以岳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 了解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形成机制,特别是男女在错[牙合]形成机制上的差异。方法选择12~15岁间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58例,经头影测量确定ANB角小于0°,临床检查下颌不能后退,正常恒牙牙合者48例,ANB角在0°~5°... 目的 了解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形成机制,特别是男女在错[牙合]形成机制上的差异。方法选择12~15岁间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58例,经头影测量确定ANB角小于0°,临床检查下颌不能后退,正常恒牙牙合者48例,ANB角在0°~5°之间。两组均要求为恒牙早期[牙合],牙列完整,无正畸治疗史,男女各半。从头颅侧位片上测量13项颅面基本构成指标和14项反映基本面型及矢状垂直关系等的指标,对线距值进行标准化消除个体差异后,用独立样本t检验在骨性Ⅲ类错[牙合]和正常[牙合]中比较这些指标的性别差异,并比较男女Ⅲ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间这些指标间的差异。结果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形成在男性主要是由于上颌长减小、下颌升支前倾、下颌角开张所致,在女性,除了以上因素之外,后颅底前倾、升支和下颌体的增长也是导致骨性Ⅲ类错[牙合]的重要原因,从面部比例看骨性Ⅲ类错[牙合]面部有变窄长的趋势,女性更明显。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形成中颅面骨骼基本组分之间的匹配方式存在着性别差异。结论12~15岁间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形成机制存在性别差异,这种差异是生长发育期的暂时现象还是一种持续存在的男女性别在机体结构上的差异还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错[牙合] 骨型 形成机制
下载PDF
替牙期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颞下颌关节CBCT测量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琦瑱 杨智惠 陈永辉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应用CBCT测量分析替牙期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颞下颌关节的骨性结构,探讨替牙期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与正常牙合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结构差异。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替牙期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与正常牙合患者各20例,在牙尖交错位拍摄CBCT... 目的应用CBCT测量分析替牙期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颞下颌关节的骨性结构,探讨替牙期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与正常牙合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结构差异。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替牙期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与正常牙合患者各20例,在牙尖交错位拍摄CBCT,使用Invivo 5软件进行图像重建,选取所要研究的颞下颌关节区域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替牙期骨性Ⅲ类高角组髁突长轴径、关节窝宽度、髁状突长度大于正常组,而髁突前后径、关节窝深度、关节结节后斜面倾斜角和髁状突高度小于正常组(P<0.05)。结论替牙期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颞下颌关节的髁状突和关节窝形态结构与正常牙合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颞下颌关节 骨性类错牙合 高角 替牙期
下载PDF
改良型FRⅢ型矫治器矫治儿童安氏Ⅲ类错后软硬组织的改变 被引量:10
13
作者 朱远平 段银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2-507,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型FRⅢ型矫治器(MFRⅢ)矫治儿童功能性安氏Ⅲ类错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纳入儿童功能性安氏Ⅲ类错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n=20),实验组采用MFRⅢ型矫治器矫治,对照组采用传统FRⅢ型矫治器矫治,对2组病例矫治前后的软... 目的:探讨改良型FRⅢ型矫治器(MFRⅢ)矫治儿童功能性安氏Ⅲ类错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纳入儿童功能性安氏Ⅲ类错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n=20),实验组采用MFRⅢ型矫治器矫治,对照组采用传统FRⅢ型矫治器矫治,对2组病例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位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其治疗前比较,SNA、ANB、ANS-Ptm、ANS-Me、U1-NA、FCA增大(P<0.01),MP-FH、NLA、UL-EP增大(P<0.05),ANS-Me/N-Me、LL-EP减小(P<0.01)。与对照组的软硬组织位置比较,SNA、ANB、ANS-Ptm、ANS-Me、L1-NB,NLA、增大(P<0.05),U1-NA、FCA、LL-Sb-Pos增大(P<0.01),MP-FH、LL-EP减小(P<0.05),矫治时间缩短(P<0.05)。结论:MFRⅢ型矫治器治疗儿童功能性安氏Ⅲ类错,可以使第一磨牙达到中性咬合,面型从凹面型趋于平直并与对照组比较,旋转角度有所减小,下前牙代偿性舌倾度减小、上颌长度增加,使上颌骨突度及矢状位面型的改善更为明显,并缩短了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功能矫治器FR型(MFR) 安氏类错[牙合] X线头影测量片 软硬组织
下载PDF
多曲方丝弓联合颏兜矫治骨性Ⅲ类错的探索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翼 王华桥 +1 位作者 杨崇实 邓锋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918-2919,2921,F0002,共4页
目的研究多曲方丝弓联合颏兜矫治器矫治恒牙列期骨性Ⅲ类错畸形的疗效。方法选择14例恒牙列期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男4例,女10例。年龄12.5~15.2岁,平均(13.5±0.4)岁。采用颏兜矫治器联合多曲方丝弓固定矫治技术进行矫治。治... 目的研究多曲方丝弓联合颏兜矫治器矫治恒牙列期骨性Ⅲ类错畸形的疗效。方法选择14例恒牙列期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男4例,女10例。年龄12.5~15.2岁,平均(13.5±0.4)岁。采用颏兜矫治器联合多曲方丝弓固定矫治技术进行矫治。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以常规头影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与矫治前比,ANB增加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上下唇凸点至SnPg′距离的差值,由矫治前的负值转变为矫治后的正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多曲方丝弓联合颏兜矫治力系可以成功矫治恒牙列期骨性Ⅲ类错畸形,并使患者软组织侧貌发生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曲方丝弓 安氏 颏兜 骨性错[牙合]
下载PDF
安氏Ⅲ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Bolton指数分析
15
作者 沈绍莹 尹康 +1 位作者 杨雁 胡江天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58-60,共3页
目的:分析Bolton指数在安氏Ⅲ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中的差异,为正畸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150副骨性安氏Ⅲ类错模型,按不同垂直骨型分为均角、高角、低角三组,每组各50副。分别测量两侧第一恒磨牙间每颗牙的近远中宽... 目的:分析Bolton指数在安氏Ⅲ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中的差异,为正畸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150副骨性安氏Ⅲ类错模型,按不同垂直骨型分为均角、高角、低角三组,每组各50副。分别测量两侧第一恒磨牙间每颗牙的近远中宽度,计算各组前牙比和全牙比。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各组男女前牙、全牙比无显著差异,均角组和高角组的前牙比和全牙比无显著差异,低角组的前牙比和全牙比与均角组和高角组有显著差异。结论:低角型安氏Ⅲ类错的前牙、全牙Bolton比较均角型和高角型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LTON指数 错畸形 安氏 骨性 垂直骨面型
下载PDF
拔除智齿矫治成人Ⅲ类骨性错1例
16
作者 郭丛丛 包柏成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7-408,共2页
通过拔除第三磨牙,利用第二磨牙远中与上颌结节后缘/下颌升支前缘之间的剩余间隙,最终解除了上牙弓的Ⅱ度拥挤及上下牙弓矢状关系的不调。
关键词 骨性类错 成人正畸 第三磨牙
下载PDF
高角骨性Ⅲ类错(牙合)牙齿倾斜位置特征 被引量:7
17
作者 丁琪 贾莹 +1 位作者 刘娟 杨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1-376,共6页
目的了解高角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全牙轴倾及转矩特征,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角骨性Ⅰ类(13名)及Ⅲ类(11名)错牙合畸形共计24名患者头颅CBCT影像Dicom数据,利用invivo 5.1软件进行全牙轴倾度及转矩测量。结果... 目的了解高角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全牙轴倾及转矩特征,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角骨性Ⅰ类(13名)及Ⅲ类(11名)错牙合畸形共计24名患者头颅CBCT影像Dicom数据,利用invivo 5.1软件进行全牙轴倾度及转矩测量。结果(1)高角Ⅰ类及Ⅲ类左右同名牙倾斜度一致性较好,P>0.05,此后左右同名牙数据一并处理。(2)高角Ⅲ类与I类矢状向比较:(1)高角Ⅲ类,上前牙根舌向转矩增大趋势,但仅在上尖牙表现统计学差异,P<0.05;(2)高角Ⅲ类,下前牙根舌向转矩减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高角Ⅲ类,上后牙近中轴倾、下后牙远中轴倾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高角Ⅲ类与Ⅰ类横向比较:(1)高角Ⅲ类,上前牙远中轴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下前牙轴倾变化趋势不明,仅下中切牙表现远中轴倾(P<0.05);(2)高角Ⅲ类,上后牙根舌向转矩增大,有统计学差异;下后牙根舌向转矩减小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高角Ⅰ类及Ⅲ类与Andrews正常牙合矢状向及冠状向各牙倾斜位置比较:(1)矢状向:高角Ⅰ类Ⅲ类上下前牙根舌向转矩增大,上下后牙明显近中倾斜;(2)冠状向:高角I类Ⅲ类上下前牙远中倾斜增大,上下后牙根舌向转矩加大。结论(1)高角骨性Ⅲ类牙齿位置在垂直方向的代偿表现强于矢状方向;(2)高角骨性Ⅲ类上下前牙唇舌向倾斜移动风险较高,移动时更应注重牙齿的整体移动;(3)高角骨性Ⅲ类上颌后牙明显颊向倾斜,上牙列横向扩展范围减小,扩弓后稳定性可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角 骨性 轴倾角 转矩角
下载PDF
前方牵引加舌刺早期矫治伴舌习惯的骨性Ⅲ类高角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思 李煌 +1 位作者 杜娟 陈金林 《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809-812,共4页
目的研究上颌前方牵引加舌刺矫治替牙期伴舌习惯的高角骨性Ⅲ类错的临床疗效。方法 7例适应证患者接受前牵引加舌刺的矫形治疗,采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分析软硬组织矫治前后的改变。结果所有患者前牙建立正常的覆盖,正常或稍浅的覆。... 目的研究上颌前方牵引加舌刺矫治替牙期伴舌习惯的高角骨性Ⅲ类错的临床疗效。方法 7例适应证患者接受前牵引加舌刺的矫形治疗,采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分析软硬组织矫治前后的改变。结果所有患者前牙建立正常的覆盖,正常或稍浅的覆。上颌骨向前发育,下颌骨后退,下颌平面角无明显增大,上下颌骨间不调改善,鼻唇角减小,面型明显改善。结论使用上颌前方牵引加舌刺能有效治疗替牙期的伴舌习惯的高角骨性Ⅲ类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方牵引 舌习惯 高角 骨性类错[牙合]
下载PDF
正颌外科联合多曲方丝弓及微种植支抗矫治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颌畸形 被引量:4
19
作者 左志慧 胡江天 +1 位作者 王碧 邵玉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75-77,共3页
目的总结联合应用正颌外科,多曲方丝弓技术及微种植支抗技术矫治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并探讨其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1例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总矫治疗程28月,治疗后患者面型... 目的总结联合应用正颌外科,多曲方丝弓技术及微种植支抗技术矫治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并探讨其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1例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总矫治疗程28月,治疗后患者面型显著改善为正常直面型,面部对称,上下牙列排列整齐,覆盖良好,中线对正,患者满意.结论正颌外科多曲方丝弓技术及微种植支抗技术等联合应用对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有较好矫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骨性类错畸形 正颌外科 多曲方丝弓 微种植支抗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牙萌出高度与下颌平面角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蒙柯帆 贾莹 +2 位作者 杨桦 刘娟 张军梅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64-467,共4页
目的:通过测量骨性Ⅲ类错牙合上下牙的萌出高度,探讨牙萌出高度对下颌平面角的影响。方法:收集3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口腔锥形束CT(CBCT)的DICOM数据,利用invivo5.1软件测量下颌平面角(MP-FH角)及上颌各牙的牙冠到腭平面和下颌各... 目的:通过测量骨性Ⅲ类错牙合上下牙的萌出高度,探讨牙萌出高度对下颌平面角的影响。方法:收集3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口腔锥形束CT(CBCT)的DICOM数据,利用invivo5.1软件测量下颌平面角(MP-FH角)及上颌各牙的牙冠到腭平面和下颌各牙的牙冠到下颌平面的垂直距离;采用Pearson分析上下颌各牙萌出高度与MP-FH角的相关性。结果:骨性Ⅲ类错牙合左右侧同名牙萌出高度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左右侧牙齿萌出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第1恒磨牙,下颌第2恒磨牙到下颌平面的垂直高度与MP-FH角呈负相关(r=-0.394、-0.557,P<0.05);其余各牙到下颌平面的垂直高度与MP-FH角无相关性(P>0.05)。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下颌平面角越大,下颌磨牙高度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牙畸形 骨性类错[牙合] 萌出高度 下颌平面角 锥束形CT 三维影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