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thodontic-surgical treatment for severe skeletal class Ⅱ malocclusion with vertical maxillary excess and four premolars extraction: A case report 被引量:2
1
作者 Yi-Wen Zhou Yan-Yi Wang +3 位作者 Zhi-Feng He Ming-Xing Lu Gui-Feng Li Huang L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5期1106-1114,共9页
BACKGROU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facial appearance at the end of orthodontic camouflage treatment is very important, especially for skeletal malocclusion. This case report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eatmen... BACKGROU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facial appearance at the end of orthodontic camouflage treatment is very important, especially for skeletal malocclusion. This case report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eatment plan for a patient initially treated with four-premolar-extraction camouflage, despite indications for orthognathic surgery.CASE SUMMARY A 23-year-old male sought treatment complaining about his unsatisfactory facial appearance. His maxillary first premolars and mandibular second premolars had been extracted, and a fixed appliance had been used to retract his anterior teeth for two years without improvement. He had a convex profile, a gummy smile, lip incompetence, inadequate maxillary incisor inclination, and almost a class I molar relationship. Cephalometric analysis showed severe skeletal class Ⅱ malocclusion(A point-nasion-B point = 11.5°) with a retrognathic mandible(sella-nasion-B point = 75.9°), a protruded maxilla(sella-nasion-A point = 87.4°), and vertical maxillary excess(upper incisor to palatal plane = 33.2 mm). The excessive lingual inclination of the maxillary incisors(upper incisor to nasion-A point line =-5.5°)was due to previous treatment attempts to compensate for the skeletal class Ⅱ malocclusion. The patient was successfully retreated with decompensat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orthognathic surgery. The maxillary incisors were repositioned and proclined in the alveolar bone, the overjet was increased, and a space was created for orthognathic surgery, including maxillary impaction, anterior maxillary back-setting, and 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 to correct his skeletal anteroposterior discrepancy. Gingival display was reduced, and lip competence was restored.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remained stable after 2 years. The patient was satisfied with his new profile as well as with the functional malocclusion at the end of treatment.CONCLUSION This case report provides orthodontists a good example of how to treat an adult with severe skeletal class Ⅱ malocclusion with vertical maxillary excess after an unsatisfactory orthodontic camouflage treatment. Orthodontic and orthognathic treatment can significantly correct a patient’s facial appear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e report skeletal classmalocclusion Vertical excess Gummy smile Camouflage treatment Orthognathic surgery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畸形伴异常垂直骨面型的颏联合形态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唐娜 赵志河 +1 位作者 廖春晖 赵美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研究异常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的颏联合形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109例中国成年女性骨性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垂直骨面型和矢状骨面型分为4组:高角骨性Ⅱ类组30例,高角骨性Ⅲ类组25例,低角骨性Ⅱ类组29例,... 目的研究异常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的颏联合形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109例中国成年女性骨性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垂直骨面型和矢状骨面型分为4组:高角骨性Ⅱ类组30例,高角骨性Ⅲ类组25例,低角骨性Ⅱ类组29例,低角骨性Ⅲ类组25例。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颏联合形态相关指标,观察并比较4组的颏联合形态。结果成人骨性Ⅱ类与骨性Ⅲ类错的颏联合存在形态差异,但整体厚度和高度差别不大。高角组中,骨性Ⅱ类比骨性Ⅲ类有较大的下牙槽高度、较小的颏突度和基骨高度(P<0.01);低角组中,骨性Ⅱ类比骨性Ⅲ类有较大的下牙槽高度(P<0.05)和下牙槽顶部厚度(P<0.001)。矢状骨面型相同时,高角组比低角组有较小的颏厚度、颏突度和较大的颏联合总高度(骨性Ⅱ类组P<0.001,骨性Ⅲ类组P<0.05),并且更易出现下牙槽基部薄于顶部的葫芦形颏部(P<0.01)。结论异常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与骨性Ⅲ类错畸形者,颏联合形态存在差异,垂直骨面型对颏联合形态的影响大于矢状骨面型,高角骨性错畸形者移动下切牙的正畸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骨面型 矢状骨面型 骨性类错[牙合] 骨性Ⅲ类错[牙合] 颏联合
下载PDF
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安氏Ⅱ类错畸形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6
3
作者 马艳 周丽荣 +4 位作者 施优灵 杨磊 鲍玮玮 曲幸辉 庞光明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7期925-928,共4页
目的观察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安氏Ⅱ类错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修复治疗,治疗组给予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SNA角和SNB角... 目的观察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安氏Ⅱ类错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修复治疗,治疗组给予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SNA角和SNB角、菌斑指数及探诊深度,以及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患者面型得到明显改善,上下牙咬合关系良好且稳。手术前后两组的SNA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SNB角明显大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的菌斑指数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探诊深度低于术前(P<0.05),但两组的菌斑指数及探诊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的功能限制、躯体疼痛、生理障碍、心理不适、心理障碍、社交障碍及身体残障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安氏Ⅱ类错畸形能有效调整咬合功能,改善侧貌形态,从而提高术后总体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错[牙合] 安氏类错牙合畸形 口腔正畸 修复治疗 咬合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骨性Ⅱ类错下颌牙弓与基骨形态相关性的三维测量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佳琪 江久汇 +2 位作者 邹薇 许天民 刘学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5-609,共5页
目的用三维数字化模型测量的方法探讨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的下颌牙弓弓形与基骨弓形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35例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治疗前下颌模型进行扫描,获得三维数字模型,对右侧第一磨牙至左侧第一磨牙的FA点(代表牙弓)、WALA点(... 目的用三维数字化模型测量的方法探讨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的下颌牙弓弓形与基骨弓形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35例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治疗前下颌模型进行扫描,获得三维数字模型,对右侧第一磨牙至左侧第一磨牙的FA点(代表牙弓)、WALA点(代表基骨)进行标定并映射到参考平面得到FA和WALA的映射点,分析其牙弓弓形与基骨弓形及其相关性,并对牙弓和基骨弓形进行曲线拟合。结果骨性Ⅱ类的下颌牙弓弓形曲线与基骨弓形曲线相关度在尖牙区为0.534,磨牙区为0.873。牙弓与基骨尖牙间宽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1),而牙弓与基骨磨牙间宽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牙弓弓形拟合曲线的曲率半径r为15.194,回归系数R2为0.912;基骨弓形拟合曲线的r为20.250,R2为0.947。结论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下颌牙弓弓形与对应的基骨弓形在磨牙区高度相关,在尖牙区中度相关;基骨尖牙间宽度与牙弓尖牙间宽度无明显差异,基骨磨牙间宽度则明显大于牙弓磨牙间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类错[牙合]畸形 三维测量 牙弓与基骨形态 曲线拟合
下载PDF
骨性Ⅱ,Ⅲ类错舌大小位置及姿势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剑锋 林新平 +1 位作者 黄奎 倪振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58-561,共4页
目的:比较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牙合畸形舌的大小及姿势位置,探讨舌与矢状向骨性错牙合畸形的关系。方法:选用Ⅱ类错牙合畸形病例20例,其中男为9例,女为11例,平均年龄在13岁。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例20例,其中男为11例,女为9例,平均年龄在15岁... 目的:比较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牙合畸形舌的大小及姿势位置,探讨舌与矢状向骨性错牙合畸形的关系。方法:选用Ⅱ类错牙合畸形病例20例,其中男为9例,女为11例,平均年龄在13岁。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例20例,其中男为11例,女为9例,平均年龄在15岁。头影测量进行舌总面积、舌体面积、舌根面积、牙合平面以上舌面积、舌体的位置(SO、UO)以及舌体高度及长度及舌体的姿势位(ET、HET、Ltg1-7)的比较分析。结果:1)舌体的前后位置在两种畸形之间未见显著差异。2)舌体的上部形态(Ltg1-7)及牙合平面以上的面积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例的舌总面积及舌体面积大于Ⅱ类错牙合畸形病例,舌根面积两类错牙合畸形之间无显著不同。4)下颌骨长度(Go-Gn)与舌总面积、舌体面积、舌根面积及舌体长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Ⅲ类错牙合畸形与Ⅱ类错牙合畸形之间舌体矢状向大小不同,其与下颌骨长度存在密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错 安氏 安氏Ⅲ类 头影测量
下载PDF
头帽Twin-block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患者软硬组织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吕冬 顾鑫宇 +4 位作者 李琥 邵胜 王震东 林汤毅 侯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2-546,共5页
目的 :分析头帽Twin-block矫治器对骨性Ⅱ类1分类患者的颌骨生长以及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36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平均分为3组,每组12例;第1组(R组)使用头帽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第2组(T组)使用传统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第3... 目的 :分析头帽Twin-block矫治器对骨性Ⅱ类1分类患者的颌骨生长以及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36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平均分为3组,每组12例;第1组(R组)使用头帽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第2组(T组)使用传统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第3组(C组)为对照组,选择同样条件的初诊检查后未治疗者。3组纳入标准相同: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NB)≥4.5°,前牙覆盖≥6 mm,覆≥3 mm,下颌后缩。分别于治疗前后或观察前后拍摄头颅侧位X片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与T组相比,R组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角(SNA)、上中切牙-前颅底平面角(U1-SN)、上唇审美平面距(Ls-E)、下唇审美平面距(Li-E)、上切牙露齿度(U1-Stms)、上颌6到FHp距离(U6-FHp)的减少量△R更大,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颌6到CFH距离(U6-CFH)、下颌平面角(SN-MP)、上颌平面角(PP-SN)的增加量更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头帽Twin-block矫治器能促进下颌骨生长,同时能够有效抑制上颌骨发育,矫治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改善上下颌骨关系,改善患者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帽-Twin-block矫治器 骨性类错[牙合] 骨骼变化 软组织侧貌
下载PDF
骨性安氏Ⅱ类错畸形上气道改变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卢海燕 左艳萍 +3 位作者 董福生 马文盛 陈文静 吴建瓴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11-413,共3页
目的 探讨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对上气道的影响。方法 生长发育期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上颌后缩患者 36例 ,正常生长发育期儿童 38例为研究对象。通过X线头影测量研究及统计学t检验处理。结果 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和正常... 目的 探讨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对上气道的影响。方法 生长发育期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上颌后缩患者 36例 ,正常生长发育期儿童 38例为研究对象。通过X线头影测量研究及统计学t检验处理。结果 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和正常组相比口咽腔气道段 (U -MPW ,PAS)明显小于正常组 (P <0 .0 5 ) ;舌骨位置明显偏低偏后 (P <0 .0 0 0 1)。结论 生长发育期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儿童口咽腔气道段结构性狭窄 ,舌骨后下移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发育 骨性安氏类错He畸形 上气道 X线头影测量 上气道狭窄
下载PDF
3种功能矫治器矫治骨性Ⅱ类错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宋宇 于燕玲 +1 位作者 沈红 张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6-408,共3页
目的探讨Twin-block、Activator和Herbst功能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错的临床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使用Twin-block、Activator和Herbst功能矫治器矫治成功的60例骨性Ⅱ类错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矫治器的不同,将其分为Twin-bl... 目的探讨Twin-block、Activator和Herbst功能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错的临床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使用Twin-block、Activator和Herbst功能矫治器矫治成功的60例骨性Ⅱ类错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矫治器的不同,将其分为Twin-block组、Activator组和Herbst组,每组均为20例患者。在正畸治疗前和功能矫治完成后(第一恒磨牙建立中性关系)对每位患者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对其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功能矫治器治疗后,矢状向关系上ANB角、SNB角、Go-Gn、Co-Gn、L1-MP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垂直向关系上N-Me、ANS-Me、S-Go、SN-MP及Co-Go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与Twin-block组、Activator组相比,Herbst组患者下前牙的唇倾(L1-MP)更明显,但抑制上前牙前倾(U1-SN)的效果不明显。3组患者上颌向前生长(Ptm-A)及垂直向变化(OB、N-Me、ANS-Me、S-Go、Co-Go)无明显差异。结论Twin-block、Activator和Herbst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的早期矫治机制是相似的,但Herbst矫治器对下颌的矫形和下前牙的唇倾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矫治器 骨性类错[牙合] 头影测量
下载PDF
下颌前导矫形与单纯拔牙矫治对骨性Ⅱ类错畸形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宫耀 于泉 +3 位作者 李佩伦 汪虹虹 魏斌 沈刚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7-600,共4页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器矫治和单纯拔牙固定矫治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骨性错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1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错畸形伴下颌后缩的病例。其中,18例采用Ⅰ期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联合Ⅱ...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器矫治和单纯拔牙固定矫治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骨性错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1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错畸形伴下颌后缩的病例。其中,18例采用Ⅰ期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联合Ⅱ期固定矫治;13例采用传统的单纯拔牙后使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治疗。在治疗前、Twin-block矫治完成后以及全部固定矫治结束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利用Pancherz测量分析法进行分析,使用SPSS15.0软件包分别比较前导矫形组、单纯拔牙组治疗前后的组内差异以及2组的组间差异。结果:前导矫形组下颌骨长度增加并向前移动,上切牙相对于上颌骨的位置向后方移动,下切牙、下颌第一恒磨牙相对于下颌骨的位置均向前方移动,覆盖减小(P<0.05)。单纯拔牙组上、下颌骨的位置、髁突位置及下颌骨的长度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在前牙覆盖的纠正中,前导组牙性因素占39.5%,骨性因素占60.5%,拔牙组牙性因素占86.9%,骨性因素占13.1%;在磨牙关系的纠正中,前导组牙性因素占44.9%,骨性因素占55.1%,拔牙组牙性因素占90.3%,骨性因素占9.7%。结论: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与单纯拔牙固定矫治相比,在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患者中,疗效近似,但能更显著地改善患者的骨性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类错[牙合]畸形 TWIN-BLOCK矫治器 Pancherz分析 双期矫治
下载PDF
功能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下颌骨生长作用的系统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牛亦睿 周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4-388,共5页
目的 系统分析经过功能性矫治器治疗的骨性Ⅱ类患者下颌骨的生长变化是否大于未治疗的Ⅱ类患者。方法以骨性Ⅱ类错为关键词,先通过网络数据库检索后再用手工方法查找原文献,获得全文。从收集到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中提取需... 目的 系统分析经过功能性矫治器治疗的骨性Ⅱ类患者下颌骨的生长变化是否大于未治疗的Ⅱ类患者。方法以骨性Ⅱ类错为关键词,先通过网络数据库检索后再用手工方法查找原文献,获得全文。从收集到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中提取需要的数据资料,对其进行质量评估,并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共19篇。Meta分析显示:SNB(Activator组,Twin-block组,Herbst组)、Go-Gn、Co-Pg、Co-Gn、Co-Go与未治疗组相比,其增加有统计学意义,而SNB(Fr覿nkel-Ⅱ组)、Go-M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功能矫治器可以增加下颌的生长量,刺激下颌向前生长,而下颌的生长主要是由下颌升支的生长造成的,下颌体绝对长度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类错 下颌后缩 功能矫治器 循证医学
下载PDF
Pancherz分析法评价头帽型肌激动器矫治骨性Ⅱ类错的疗效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军梅 陈虹羽 张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57-560,共4页
目的通过Pancherz分析法评价头帽型肌激动器(HGAC)在矫治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1分类错患者中对牙和颌骨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5例ANB角大于等于5°、覆盖大于6 mm、磨牙远中关系的错患者为研究对象,戴用HGAC矫治8~12个月,每天戴... 目的通过Pancherz分析法评价头帽型肌激动器(HGAC)在矫治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1分类错患者中对牙和颌骨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5例ANB角大于等于5°、覆盖大于6 mm、磨牙远中关系的错患者为研究对象,戴用HGAC矫治8~12个月,每天戴用时间不少于14 h,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Pancherz分析法分析治疗前后上下颌骨和牙齿位置的变化,统计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SNA角减小(P<0.05),SNB角变化不明显(P>0.05),Go/Me、co/OLP、ML/NSL增大,ANB角减小,pg/OLP增大,下切牙角增加,上切牙角减小(P<0.05);覆盖情况改善,其中骨因素44.64%,牙因素55.36%;下磨牙前移,磨牙关系得以改善,其中骨因素65.65%,牙因素34.35%。结论HGAC矫治骨性Ⅱ类1分类错,可有效地内收远移上牙列,刺激髁突和关节窝的改建,促进下颌骨的生长。在前牙覆盖改善中,牙因素大于骨因素;在磨牙关系改善中,骨因素大于牙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类1分类错 头帽肌激动器 PANCHERZ分析法
下载PDF
不同功能矫治器早期矫治Ⅱ类骨性错的系统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牛亦睿 周洪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4-368,共5页
目的:对不同功能矫治器早期矫治骨性Ⅱ类错的疗效进行比较,了解其临床矫治特点。方法:用循证学方法,网络检索数据库MEDLINE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搜集治疗Ⅱ类错的临床试验以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文献,采用Review 4.2软... 目的:对不同功能矫治器早期矫治骨性Ⅱ类错的疗效进行比较,了解其临床矫治特点。方法:用循证学方法,网络检索数据库MEDLINE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搜集治疗Ⅱ类错的临床试验以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文献,采用Review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文中报道了5种矫治器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结果:SNA:Activator与Bionator减小量无统计学意义,Twin-block>Herbst。SNB:Frnkel-Ⅱ增大量在Twin-block和Activato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Herbst>Bionator。ANB:减小量Twin-block>Activator>Bionator>Herbst>Frnkel-Ⅱ。Overjet:减小量Twin-block>Herbst>Frnkel-Ⅱ。U1-NA:减小量Frnkel-Ⅱ>Activator>Herbst。U1-PP:减小量Twin-block>Frnkel-Ⅱ>Bionator。IMPA:Acivator与Frnkel-Ⅱ增大量无统计学意义,Herbst>Bionator>Twin-block。结论:对于骨性问题较重的患者不应使用Frnkel-Ⅱ,而应使用Twin-block及Activator。对下前牙需要唇倾的患者以及配合性不好的患者,宜选用Herbst。Bionator与Activator相比,对于Ⅱ类的骨性矫治效果小,而对下前牙唇倾度大,对上前牙的内收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 下颌后缩 功能矫治器 循证学研究
下载PDF
骨性安氏Ⅱ类错的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昕 李小兵 +1 位作者 陈开云 胡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 :探讨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Ⅱ类错的方法和特点。方法 :总结分析近年来经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的骨性安氏Ⅱ类错病例 2 2例 ,介绍典型病例治疗过程 ,着重讨论拔牙时机、术前后正畸治疗特点及术式选择。结果 :本研究 2 2例... 目的 :探讨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Ⅱ类错的方法和特点。方法 :总结分析近年来经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的骨性安氏Ⅱ类错病例 2 2例 ,介绍典型病例治疗过程 ,着重讨论拔牙时机、术前后正畸治疗特点及术式选择。结果 :本研究 2 2例患者经联合治疗后 ,颌骨关系正常 ,牙弓形态及曲线正常 ,牙排列整齐 ,咬合关系好 ,面形及功能均获明显改善 ,疗效满意。结论 :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是改正成人骨性安氏Ⅱ类错的有效方法 ,正确的术式选择及合理的正畸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 安氏 错HE 正颌外科 正畸术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垂直向颅面部骨关系的预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夏小雪 杨陆一 +3 位作者 滕蓉 宁磊 王守东 牡琦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4-799,共6页
目的:采用遗传算法建立不同垂直类型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颅面部垂直向各标志点的定量关系方程,并将不同性别患者测量值用同一公式表达。方法:选取10~18岁未经治疗的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共155例,根据下颌平面角(FH-MP和SN-MP)值分为高角组5... 目的:采用遗传算法建立不同垂直类型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颅面部垂直向各标志点的定量关系方程,并将不同性别患者测量值用同一公式表达。方法:选取10~18岁未经治疗的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共155例,根据下颌平面角(FH-MP和SN-MP)值分为高角组50例、均角组58例和低角组47例。每组随机选取5例作为检验样本,其余为实验样本。拍摄头颅侧位片并进行参数测量[前面高(N-Me)、上面高(N-Ans)、前鼻棘至上中切牙切缘垂直距离(Ans-U1)、下中切牙切缘至颏下点的垂直距离(L1-Me)、下面高(Ans-Me)、后面高(N-Go)、鼻根点至蝶鞍点的垂直距离(N-S)、蝶鞍点至关节点的垂直距离(S-Ar)、关节点至下颌角点的垂直距离(Ar-Go)、蝶鞍点至下颌角点的垂直距离(S-Go)、下颌角(∠Go)、面角(Facial angle)和后面高前面高比(S-Go/N-Me)]。确定与颅面结构相关的影响因子,采用遗传算法优化方程参数获得相关方程,将优化方程所得预测值和实测值进行误差比较。结果:高角、均角和低角组组内不同性别患者间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同一类型不同性别组合并进行组间比较,大部分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高角组患者,年龄与Ans-U1呈正相关关系(r=0.470),N-Me与Ans-Me呈正相关关系(r=0.964),Ans-U1与Ans-Me呈正相关关系(r=0.805)、与面角呈负相关关系(r=-0.023),N-Go与N-Me呈正相关关系(r=0.926),L1-Me与Ans-Me呈正相关关系(r=0.898)、与∠Go呈负相关关系(r=-0.468);均角组患者,年龄与N-Me呈正相关关系(r=0.531),Ans-U1与Ans-Me呈正相关关系(r=0.878)、与面角呈负相关关系(r=-0.262),Ans-Me与N-Me呈正相关关系(r=0.920)、与N-Ans呈负相关关系(r=-0.560)、与Ar-Go呈负相关关系(r=-0.652),N-Go与S-Go呈正相关关系(r=0.867)、与N-Ans呈正相关关系(r=0.252)、与L1-Me成正相关关系(r=0.754),S-Ar与S-Go呈正相关关系(r=0.671)、与Ar-Go呈负相关关系(r=-0.250)、与L1-Me呈正相关关系(r=0.552);低角组患者,年龄与S-Go呈正相关关系(r=0.602)、与下颌角呈负相关关系(r=-0.346)、与L1-Me呈正相关关系(r=0.576),N-Me与Ans-Me呈正相关关系(r=0.869)、与N-Go呈正相关关系(r=0.859)、与面角呈负相关关系(r=-0.177),N-Ans与N-Me呈正相关关系(r=0.605)、与Ans-U1呈负相关关系(r=-0.113),Ans-Me与N-Me呈正相关关系(r=0.869)、与面角呈正相关关系(r=0.070)、与Ans-U1呈正相关关系(r=0.785),N-Go与N-Me呈正相关关系(r=0.859)、与S-Go呈正相关关系(r=0.829)。采用遗传算法建立了不同垂直类型骨性Ⅱ类患者颅面部垂直向各标志点的定量关系方程。高角组,年龄=5.883 6+0.269×Ans-U1,N-M=22.026 6+1.494 5×Ans-Me,Ans-U1=34.959 4+0.454 5×Ans-Me-0.409 7×Facial angle,N-Go=-4.588 2+0.472 4×N-Me,L1-Me=-12.590 5+0.532 2×Ans-Me+0.124 3×∠Go;均角组,年龄=-2.944 1+0.146 8×N-Me,Ans-U1=18.917 0+0.476 4×Ans-Me-0.230 2×Facial angle,Ans-Me=-0.620 5+1.014 5×N-Me-0.974 1×N-Ans-0.057 6×Ar-Go,N-Go=1.631 1+0.897 8×S-Go+0.919 7×N-S+0.168 8×L1-Me,S-Ar=-1.823 1+0.845 3×S-Go-0.867 0×Ar-Go+0.202 4×L1-Me;低角组,年龄=11.740 6+0.152 7×S-Go-0.169 9×∠Go+0.252 5×L1-Me,N-Me=61.153 0+0.964 3×Ans-Me+0.628 6×N-Go-0.689 2×Facial angle,N-Ans=-4.949 2+1.065 8×N-Me-2.316 5×Ans-U1,Ans-Me=-25.180 0+0.418 4×N-Me+0.280 3×Facial angle+0.477 6×Ans-U1,N-Go=8.684 2+0.409 9×N-Me+0.403 3×S-Go。遗传算法建立方程的预测值与实测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遗传算法建立不同垂直类型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颅面部垂直向的方程可以表明其垂直向定量关系,并可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生长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类错[牙合] 垂直骨面型 生长预测 遗传算法
下载PDF
掩饰性治疗对成人骨性Ⅱ类错患者上气道及周围结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金东 朱敏 聂萍 《口腔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研究拔牙与非拔牙矫正对成人骨性Ⅱ类错气道及周围结构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原因。方法选择36例成人骨性Ⅱ类错正畸结束病例,拔牙组20例,非拔牙组16例。用正颌外科模拟预测系统(CASSOS)软件测量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并对... 目的研究拔牙与非拔牙矫正对成人骨性Ⅱ类错气道及周围结构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原因。方法选择36例成人骨性Ⅱ类错正畸结束病例,拔牙组20例,非拔牙组16例。用正颌外科模拟预测系统(CASSOS)软件测量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并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拔牙组与非拔牙组的腭后气道(Phw1-psp)与舌后气道(Phw2-Tb)在正畸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非拔牙组的前颌间距离(Ant.ln Mx.Ht)与颌间面积(ln Mx Area)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人骨性Ⅱ类错畸形的掩饰性治疗,不论是否减数,在下前牙不过分内收的情况下,气道在矢状向的变化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气道 正畸 头影测量 骨性类错
下载PDF
Forsus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下颌矢状运动时髁突轨迹影响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化宇 白玉兴 +2 位作者 张学军 张若芳 李向东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206-208,共3页
目的探讨Forsus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下颌矢状运动时髁突轨迹的影响方法选取骨性Ⅱ类错患者10例作为实验组,10例安氏I类患者为对照组。应用髁突运动轨迹轴图描记仪,对实验组戴用Forsus矫治器前后及对照组下颌矢状运动时的髁突运动轨... 目的探讨Forsus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下颌矢状运动时髁突轨迹的影响方法选取骨性Ⅱ类错患者10例作为实验组,10例安氏I类患者为对照组。应用髁突运动轨迹轴图描记仪,对实验组戴用Forsus矫治器前后及对照组下颌矢状运动时的髁突运动轨迹进行检查和记录,对结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戴用Forsus矫治器前后,髁突的垂直向位移和旋转度比对照组均偏大(P<0.01),而实验组矫治前后髁突的垂直向位移和旋转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短期使用Forsus矫治器对Ⅱ类错患者的髁突轨迹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SUS矫治器 髁突运动 骨性类错[牙合]
下载PDF
下颌前导矫形与单纯拔牙矫治骨性Ⅱ类错中软组织线距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宫耀 李佩伦 +3 位作者 汪虹虹 于泉 魏斌 沈刚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32-235,共4页
目的 :通过X线头影测量软组织侧貌线距,评价并比较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器与单纯拔牙对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骨性错的疗效。方法:选取31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错伴下颌后缩的病例。其中18例采用Ⅰ期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联合Ⅱ期... 目的 :通过X线头影测量软组织侧貌线距,评价并比较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器与单纯拔牙对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骨性错的疗效。方法:选取31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错伴下颌后缩的病例。其中18例采用Ⅰ期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联合Ⅱ期固定矫治;13例采用传统单纯拔牙后直丝弓矫治进行治疗。在治疗前、Twin-block矫治完成后以及全部固定矫治结束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软组织侧貌线距测量分析。使用SPSS15.0软件包分别比较前导矫形组、单纯拔牙组治疗前、后的组内差异以及2组的组间差异。结果:前导矫形组下颌凸距、下唇厚度、颏唇沟厚度、上唇凸距在治疗前后差值改变均有显著性,单纯拔牙组在下唇厚度、下唇凸距、上唇凸距的治疗前后差值改变均有显著性。2组进行比较,下唇凸距治疗前、后差值的改变有显著性,而下颌凸距、上颌凸距、下唇厚度、上唇凸距、颏唇沟厚度在治疗前后差值的改变无显著性。结论: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与单纯拔牙固定矫治相比,在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中的疗效相近,而前导矫形组对下唇凸度的改变大于拔牙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类错[牙合] TWIN-BLOCK矫治器 拔牙矫治 软组织线距测量分析
下载PDF
下颌前导矫形与单纯拔牙矫治骨性Ⅱ类错中相关软组织角度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宫耀 李佩伦 +3 位作者 汪虹虹 于泉 魏斌 沈刚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1期82-86,共5页
目的 :通过X线头影测量对软组织侧貌角度的分析,评价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器与单纯拔牙对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骨性错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1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错伴下颌后缩的病例。其中,18例采用Ⅰ期固定式Twin-Block矫... 目的 :通过X线头影测量对软组织侧貌角度的分析,评价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器与单纯拔牙对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骨性错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1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错伴下颌后缩的病例。其中,18例采用Ⅰ期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联合Ⅱ期固定矫治,13例采用传统的单纯拔牙后直丝弓矫治进行治疗。在治疗前、Twin-Block矫治完成后以及全部固定矫治结束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软组织侧貌角度测量分析。使用SPSS15.0软件包比较前导矫形组、单纯拔牙组治疗前、后的组内差异以及2组的组间差异。结果 :2组中,软组织面角、全面凸角、下唇角、上下唇角治疗后均有明显变化。前导矫形组中,面凸角、上下唇基角以及下唇基角治疗前、后差异显著;而单纯拔牙组中,上唇角、Z角治疗后有明显变化。前导矫形组下唇颏唇沟部软组织与鼻底之间的改变大于拔牙组,而拔牙组的上唇软组织改变大于前导矫形组,2组间上唇角、上下唇基角治疗前后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与单纯拔牙固定矫治相比,在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患者中,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的应用更有利于面下1/3软组织侧貌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类错畸形 TWIN-BLOCK矫治器 拔牙矫治 软组织角度测量分析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Ⅱ类错上前牙根尖区牙槽骨厚度的测量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继龙 王慧颖 +2 位作者 张桂荣 李济强 刘继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骨性Ⅱ类错患者是否适合通过内收上前牙掩饰治疗。方法 2012-01-2013-09从沈阳市口腔医院预防科筛查出正常成人61例,同时从沈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求治的成人病例中选取诊断为骨性Ⅱ类错畸形的患者61例,选取左上中切牙... 目的探讨成人骨性Ⅱ类错患者是否适合通过内收上前牙掩饰治疗。方法 2012-01-2013-09从沈阳市口腔医院预防科筛查出正常成人61例,同时从沈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求治的成人病例中选取诊断为骨性Ⅱ类错畸形的患者61例,选取左上中切牙进行测量分析。以正常成人组为对照组,运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比较评估成人骨性Ⅱ类错上中切牙根尖区唇腭侧的牙槽骨厚度与个别正常成人上中切牙根尖区唇腭侧的牙槽骨厚度是否一致。使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成人骨性Ⅱ类错组患者上颌前牙根尖区唇侧牙槽骨厚度(P〉0.05)、腭侧牙槽骨厚度(P〉0.05)与正常成人上颌前牙根尖区唇腭侧牙槽骨厚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骨性Ⅱ类错成人与正常成人唇腭侧牙槽骨厚度相似,提示成人骨性Ⅱ类错允许通过内收上前牙掩饰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类错[牙合] 成人 牙槽骨厚度 锥形束CT 上颌前牙根尖区
下载PDF
扩弓和Ⅱ类牵引矫治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作林 陈楠 王海雪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7-710,共4页
目的 :应用扩大上 /下颌牙弓和Ⅱ类牵引方法矫治成人安氏Ⅱ类 2分类错牙合 ,观察并比较矫治前后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以及模型的变化。方法 :选取临床矫治的安氏Ⅱ类 2分类错牙合成人病例 15例 ,矫治采用非拔牙矫治的扩大上 /下颌牙弓以及... 目的 :应用扩大上 /下颌牙弓和Ⅱ类牵引方法矫治成人安氏Ⅱ类 2分类错牙合 ,观察并比较矫治前后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以及模型的变化。方法 :选取临床矫治的安氏Ⅱ类 2分类错牙合成人病例 15例 ,矫治采用非拔牙矫治的扩大上 /下颌牙弓以及Ⅱ类牵引的方法 ,测量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和模型测量的变化并比较。结果 :头影测量治疗前后上颌骨矢状方向和垂直方向变化不明显 ,下颌骨矢状方向SNB平均增加 2 .5° ,垂直方向下颌平面角平均增加了 2 .7° ,下前面高平均增加了 11.8mm ,上下切牙明显唇倾 ,下颌磨牙明显近移 ;模型测量治疗前后覆牙合明显减小 ,上下颌尖牙间、前磨牙间和上颌磨牙间宽度明显增加 ,下颌磨牙增加不明显。下颌尖牙和磨牙平均近移 4.1mm和 3 .6mm。磨牙关系由Ⅱ类变为I类。结论 :成人安氏Ⅱ类 2分类错牙合可以通过扩大上 /下颌牙弓和II类牵引方法矫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上/下牙弓 类牵引 成人 安氏类2分类错(h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