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7篇文章
< 1 2 1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COVID-19 with Three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and Three Herbal Formulas
1
作者 Li Qiao Wang Aili +1 位作者 Wu Di Chen Yuwen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harmacy》 2023年第1期8-16,共9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of three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and three herbal formulas for the treatment of COVID-19,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s...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of three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and three herbal formulas for the treatment of COVID-19,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safe medication.Methods The cases and ADR reports of the three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and three herbal formulas in 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 Link,CNKI,Wanfang and VIP database were retrieved from December 2019 to May 2021.Then we extracted and analyzed the effective information included in the literature.Results and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pre-developed retrieval plan,a total of 136 documents were obtained,and a total of 6 document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finally.553 patients used three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and three herbal formulas,and there were 133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patients taking the three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and three herbal formulas can all be explained under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the adverse reactions can be eliminated by adding or subtracting the flavor of the medicine or stopping the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and three herbal formulas adverse drug reaction document analysis
下载PDF
A Time to Event Analysi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Due to Tenofovir, Zidovudine and Stavudine in a Cohort of Patients Receiving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at an Outpatient Clinic in Zimbabwe
2
作者 Tinashe Mudzviti Nyasha T. Mudzongo +3 位作者 Samuel Gavi Cleophas Chimbetete Charles C. Maponga Gene D. Morse 《Pharmacology & Pharmacy》 2015年第3期201-206,共6页
Background: Achieving the long terms goals of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ART) requires a careful approach during treatment initiation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patient’s psychosocial state, availability and accessibilit... Background: Achieving the long terms goals of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ART) requires a careful approach during treatment initiation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patient’s psychosocial state, availability and accessibility of treatment combinations, and adherence support. Adverse drug reactions that occur during the initial phases have a bearing on treatment outcomes and thus need to be monitored and treated.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done to assess length of time (survival time) it took for clinically significant adverse drug reactions to occur in patients taking 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N(t)RTI) available for treatment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infection in Zimbabw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of patient data collected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2 was extracted from an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database. Data from patients who were initiated on antiretroviral (ARV) drug regimens containing N(t)RTI drugs were analysed for survival time. A sample of 205 patient files was extracted for the time period for survival analysis using adverse drug reactions due to N(t)RTI drugs. Results: After data extraction, a total of 205 patient records were used in determining the time to event analysis of ADR’s in the cohort. The age range for the patients included in the study was 9 - 76 with a mean of 41 years (s.d = 14.8). Patients initiated on stavudine had a lower survival time before a clinically significant ADR compared to tenofovir (-365 days, p-value < 0.0005). Patients on zidovudine also had a less time before a significant reaction compared to those on tenofovir (-230 days;p-value = 0.008). Patients on zidovudine fared better compared to those on stavudine (-134 days;p-value < 0.0005). The mean survival time was highest for tenofovir (618 days), followed by zidovudine (388 days), and then stavudine (254 days).Conclusion: Patients on tenofovir have a longer survival time before a clinically significant adverse reaction. Treatment programmes need to continue commencing patients on tenofovir containing regimens as patients can be maintained for longer periods on this regim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al analysis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下载PDF
Pregabalin induced balance disorder,asthenia,edema,and constipation in an elderly adult:A case report
3
作者 Li-Ping Ma Cheng Wen +2 位作者 Tong-Xiang Zhao Xiang-Ming Jiang Jin G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17期4060-4064,共5页
BACKGROUND Pregabalin is widely used to treat neuropathic pain associated with postherpetic neuralgia.To our knowledge,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simultaneously occurring dose-related 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of b... BACKGROUND Pregabalin is widely used to treat neuropathic pain associated with postherpetic neuralgia.To our knowledge,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simultaneously occurring dose-related 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of balance disorder,asthenia,peripheral edema,and constipation in an elderly patient after pregabalin.CASE SUMMARY A 76-year-old female with a history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was prescribed pregabalin(300 mg daily).After taking pregabalin for 7 d,the patient developed balance disorder,weakness,peripheral pitting edema(2+),and constipation.On days 8-14,the pregabalin dose was reduced to 150 mg/d based on creatinine clearance.The patient’s peripheral edema improv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disappearance of all other adverse symptoms.On day 15,the pregabalin dose was increased to 225 mg/d to relieve pain.Unfortunately,the symptoms mentioned earlier gradually reappeared after 1 wk of pregabalin treatment.However,the complaints were not as severe as when taking 300 mg/d pregabalin.The patient consulted her pharmacist by telephone and was advised to reduce the dose of pregabalin to 150 mg/d and add acetaminophen(0.5 g,q6h)to relieve pain.The patient’s ADRs gradually improved over the following week.CONCLUSION Older patients should be prescribed a lower initial dose of pregabalin.The dose should be titrated to the maximum tolerable dose to avoid dose-limiting ADR.Dose reduction and the addition of acetaminophen may help limit ADR and improve pain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GABALIN Dose-dependent AEs The elderly population adverse drug reaction case report
下载PDF
Meta-analysis on Efficacy of Yiqi Huoxue Chinese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4
作者 Yaonan DU Chenwei SONG +1 位作者 Areyi JIAERKEN Xiaofeng WANG 《Medicinal Plant》 CAS 2019年第3期69-76,共8页
[Objectives] To make a systematic evaluation on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of Yiqi Huoxue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s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fter coronary r... [Objectives] To make a systematic evaluation on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of Yiqi Huoxue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s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fter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Methods] The literatures were retrieved from China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 VIP database,VIP),Wanfang Data,the Chinese biomedical Database,Pub Med,Embase,and the Cochrane Library. The retrieval time was set to the creation of the database to January 2017.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 was conducted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Yiqi Huoxue Chinese drugs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western medicine alo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D after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The literature information was extracted and the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the included literature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bias risk assessment tool developed by 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 Meta-analysis was performed with the aid of Rev Man 5. 3 software. Coronary artery restenosis rate,angina pectoris treatment efficiency,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LVEDV),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6-minute walk test( 6 MWT),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 total of 29 articles were included,a total of2 518 patients,the literature quality was low. Meta-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eatment by western medicine alone,Yiqi Huoxue Chinese drugs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could further reduce coronary restenosis rate[RR = 0. 45,95% CI( 0. 34,0. 60),P <0. 000 01],improve the angina pectoris treatment efficiency[RR = 1. 13,95% CI( 1. 05,1. 21),P = 0. 000 5],raise LVEF[WMD = 4. 25,95% CI( 3. 46,5. 04),P < 0. 000 01],reduce LVEDV[WMD =-10. 41,95% CI(-17. 88,-2. 95),P = 0. 006],decrease the plasma BNP level[WMD =-32. 32,95% CI(-44. 92,-19. 72),P < 0. 000 01],and increase 6 MWT distance(WMD = 62. 25,95% CI( 21. 71,102. 78),P = 0. 003)[Conclusions]Yiqi Huoxue Chinese drugs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can alleviate the symptoms of angina pectoris,reduce the rate of coronary restenosis,improve heart function and improve exercise capacity,thereby improving clinical 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CHD after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heart disease Yiqi Huoxue CHINESE drugS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META-analysis LEFT VENTRICULAR end fraction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6-minute walk test adverse reactions
下载PDF
44例氯吡格雷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文献病例分析
5
作者 江璐 许梦帆 +2 位作者 夏凡 朱建国 谢诚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4-308,共5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11月收录在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期刊数据库有关氯吡格雷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报道并对其发生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11月收录在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期刊数据库有关氯吡格雷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报道并对其发生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共纳入43篇文献合计44例患者;男30例(68.2%),女14例(31.8%);年龄37~88(65.0±11.4)岁,其中≥60岁30例(68.2%)。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时间为用药后8 h~9个月,其中29例(65.9%)出现在2周内。31例(70.5%)表现为重度血小板减少,38例(86.4%)伴有并发症,其中24例(63.2%)表现为出血,19例(50.0%)表现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停药和对症治疗后41例(93.2%)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3例(6.8%)死亡。结论氯吡格雷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以重度血小板减少居多,且常伴发出血或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但整体转归良好。临床在使用该药的前2周内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停药并予以对症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血小板减少症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药品不良反应 文献病例分析
下载PDF
维得利珠单抗相关肺毒性1例并文献分析
6
作者 梁瑜 丁雪丽 +4 位作者 武军 全香花 赵俊 张传洲 姜曼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552-2558,共7页
目的介绍1例维得利珠单抗(VDZ)致间质性肺炎的病例,汇总分析该药相关肺毒性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临床药师角度出发,回顾性分析1例VDZ致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诊治过程,并进行不良反应相关性分析;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 目的介绍1例维得利珠单抗(VDZ)致间质性肺炎的病例,汇总分析该药相关肺毒性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临床药师角度出发,回顾性分析1例VDZ致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诊治过程,并进行不良反应相关性分析;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对VDZ相关肺毒性的病例报道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该患者在使用VDZ期间发生间质性肺炎,予抗菌药物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改善;停用VDZ并予甲泼尼龙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均有改善但仍提示间质性肺炎。经Naranjo's不良反应评估量表评估并根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判断,VDZ与间质性肺炎的关联性均为“很可能”。文献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的29例患者(含本文报道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9.24±17.06)岁;肺毒性主要包括VDZ相关性肺炎、嗜酸性粒细胞肺炎、肺肉芽肿或坏死性结节、间质性肺损伤等,多发生在用药后24周以内(58.62%),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等;绝大多数患者经停药和/或给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好转或康复,1例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肺毒性为VDZ较罕见的不良反应,起病隐匿且症状无特异性。一旦患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临床应早期判断、及时停药,并给予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得利珠单抗 肺毒性 间质性肺炎 药物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下载PDF
阿达木单抗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7
作者 张裴 许良 +1 位作者 李晓雨 沈静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4期124-128,I0001,共6页
目的 为临床合理使用阿达木单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PubMed数据库,获得以阿达木单抗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2年12月。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及阿达木单... 目的 为临床合理使用阿达木单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PubMed数据库,获得以阿达木单抗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2年12月。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及阿达木单抗药品不良反应(ADR)相关信息,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283篇,筛选后得相关文献101篇,涉及患者101例。其中男56例(55.45%),女45例(44.55%);年龄8~82岁,平均(45.39±17.32)岁,以> 40~60岁居多(47例);来自美国的患者最多(16例),我国与英国并列第4(9例);原患疾病以克罗恩病居多(22例,21.78%);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40例,39.60%),最多见的临床表现为药疹(14例,13.86%);ADR严重程度以中度最多(64例,63.37%);关联性评价结果以很可能最多(79例,78.22%);联合用药21例(20.79%),包括二联用药18例,三联用药2例,四联用药1例;疗程以8周最多见;73例经停药和(或)药物治疗(包括对症支持治疗、换药或改变用药剂量等)后症状治愈或好转,但仍有2例经上述处理后死亡。结论 临床医师在应用阿达木单抗时应准确把握用药指征,严格按药品说明书用药,并熟悉其ADR常见类型和发生时间,加强ADR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达木单抗 药品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用药安全 药学监护
下载PDF
基于BERT和CNN的药物不良反应个例报道文献分类方法
8
作者 孟祥福 任全莹 +3 位作者 杨东燊 李可千 姚克宇 朱彦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04-1109,共6页
在临床上,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死亡和用药不当造成的住院及门诊费急剧升高,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和文献分析多以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为依据。学术文献作为重要的数据来源之一,如何自... 在临床上,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死亡和用药不当造成的住院及门诊费急剧升高,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和文献分析多以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为依据。学术文献作为重要的数据来源之一,如何自动批量地对其进行数据处理尤为重要。针对医药文本独特的表述方式,基于BERT及其组合模型进行文本分类技术比对实验,建立对药物不良反应个例报道文献数据进行高效快速分类的方法,进而分辨出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有效预警药害事件。实验结果表明,使用BERT模型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9.75%,其可以准确高效地对药物不良反应个例报道文献进行分类,在辅助医疗、构建医学文本结构化数据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进而能够更好地维护公众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个例文献报道 医学文本分类 深度学习 BERT
下载PDF
唑尼沙胺不良反应个案分析
9
作者 张涛 王世燕 +1 位作者 胡晨吉 樊萍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4期120-123,共4页
目的 为临床合理使用唑尼沙胺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3年5月收录的唑尼沙胺药品不良反应(ADR)个案报道,提取并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及ADR发生特点,利用诺氏评估量表进... 目的 为临床合理使用唑尼沙胺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3年5月收录的唑尼沙胺药品不良反应(ADR)个案报道,提取并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及ADR发生特点,利用诺氏评估量表进行关联性评价。结果 共纳入37篇文献,其中中文1篇、英文36篇,涉及患者45例,ADR 47例次。其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以50岁及以下多见(39例,86.67%)。37例(82.22%)原患疾病为癫痫或行预防癫痫治疗,且伴多种合并症;用药剂量多在400 mg/d以内(30例,66.67%);31例患者有联合用药记录(联用药物主要为抗癫痫药物、抗肿瘤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ADR最常在用药后1个月内发生(26例次,55.32%),主要累及皮肤及软组织系统、泌尿系统、精神系统等。临床表现以精神行为异常、泌尿结石、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较多见。关联性评价为“可能有关”8例,“很可能有关”36例,“肯定有关”1例。结论 唑尼沙胺易导致多种严重ADR,临床表现多样。在使用唑尼沙胺期间,应加强对其ADR的监测,并开展癫痫药学服务,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尼沙胺 药品不良反应 个案报道 药学监护
下载PDF
阿美替尼上市后不良反应分析
10
作者 孙雪林 杜娇 +3 位作者 谭琴 胡欣 张亚同 郑丽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6期683-686,共4页
目的分析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阿美替尼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该药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 目的分析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阿美替尼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该药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数据库,对阿美替尼上市后不良反应文献进行分析,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月16日。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收集263名患者的安全性数据,据文献数据统计,阿美替尼所致不良反应共246例次,主要表现为皮疹/痤疮样皮疹(17.9%)、转氨酶增高(12.6%)、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6.1%)、全身乏力(5.7%)、甲沟炎(7.3%)等,共发生11例≥3级的不良反应,预后良好。结论阿美替尼的不良反应表现多样,对皮肤和肝功能的影响较为明显,应持续加强用药监测,警惕其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美替尼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非小细胞肺癌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合理用药
下载PDF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临床应用合理性分析
11
作者 施嫣嫣 杭永付 黄玉宇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8期999-1002,共4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在苏州市中医医院用于恶性肿瘤的临床使用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汇总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苏州市中医医院使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目的:探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在苏州市中医医院用于恶性肿瘤的临床使用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汇总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苏州市中医医院使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患者的用药特征信息,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共106例患者使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840例次,396例次存在不合理,不合理率为47.14%,主要表现为无循证医学证据的超适应证用药(98例次,发生率为11.67%)、用法与用量不合理(207例次,发生率为24.64%)、联合用药不合理(2例次,发生率为0.24%)及止吐预处理不合理(346例次,发生率为41.19%);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疲劳乏力、血液毒性、周围神经毒性等,发生率分别为66.67%(560例次)、45.60%(383例次)、12.14%(102例次)。结论: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被广泛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临床应用不合理现象较普遍,需要引起临床重视,药师需做好药学监护,保障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用药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 药学监护
下载PDF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诱发溶血性贫血的文献病例分析
12
作者 许志连 郑颖 何飞燕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88-696,共9页
目的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诱发溶血性贫血的发生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有关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诱发溶血性贫血的病例报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 目的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诱发溶血性贫血的发生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有关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诱发溶血性贫血的病例报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年12月,并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药物的使用情况、溶血性贫血及其并发症和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5篇文献27个病例,其中男14例(51.85%),女13例(48.15%),年龄4 d~77岁,首次发生溶血性贫血的时间<24h~18d不等。25例明确了发生溶血性贫血时的最低血红蛋白水平,介于27~113 g·L^(-1),其中14例为重度、极重度贫血(<60 g·L^(-1))。经停药、更换抗菌药物和对症支持治疗后,25例(92.59%)患者的溶血性贫血改善或恢复,其中1例停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后贫血有所改善,但停药后15 d患者因多器官衰竭死亡;另外2例贫血未见好转,最终自动出院或临床死亡。结论溶血性贫血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罕见的不良反应,症状无明显特异性,临床使用应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发现异常且若明确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可疑药物应及时停药,必要时需采取输注红细胞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溶血性贫血 药品不良反应 病例报告 血红蛋白水平
下载PDF
我院老年慢病患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13
作者 刘蕊 《天津药学》 2024年第3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本院老年慢病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保证其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调取及筛选出2018年1月—2023年9月本院上报国家ADR监测系统的358例老年慢病患者ADR报告信息,并对ADR涉及的药品剂型、给药途径、种类分布及器官... 目的:探讨本院老年慢病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保证其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调取及筛选出2018年1月—2023年9月本院上报国家ADR监测系统的358例老年慢病患者ADR报告信息,并对ADR涉及的药品剂型、给药途径、种类分布及器官/系统损害等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358例老年慢病患者的ADR报告中,最常见的药品剂型是注射液(161例,44.97%);发生ADR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211例58.94%),其次是口服给药(116例,32.40%);主要涉及抗感染药物(94例,26.26%)、代谢及内分泌系统药物(66例,18.44%)、心血管系统用药(59例,16.48%);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系统(97例,27.09%)和消化系统(95例,26.54%);共出现5例(1.40%)严重的ADR,经过抗过敏、升压和氧气支持等治疗后均已好转。结论:老年慢病患者ADR的发生与药品剂型、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临床工作中需提高医护人员对ADR的鉴别及处置能力,加强老年患者用药监测,降低ADR发生率,保证其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慢病患者 药品不良反应 统计分析 合理用药 医疗机构
下载PDF
喜炎平注射液致57例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文献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雪晨 金鑫瑶 +2 位作者 王春洋 曹璐佳 郑文科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结合喜炎平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报道,探讨其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数据库中关于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报道,对纳入研究的各... [目的]结合喜炎平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报道,探讨其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数据库中关于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报道,对纳入研究的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不良反应发生规律。[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52篇,包含不良反应/不良事件57例。分析结果发现,喜炎平注射液相关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中,尚未发现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性别、过敏史有关,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多发生于<10岁年龄组,患者原患疾病多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早期,其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用药后的30 min内,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主要类型为变态反应,在经过临床有效处理后,预后良好,无后遗症发生,无肝肾损伤。[结论]引起喜炎平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可能因素众多,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为主,病情大多发展迅速,在得到及时处理后,预后良好,无肝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炎平注射液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下载PDF
69例抗癫痫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甜甜 张颖 王录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86-88,103,共4页
目的:了解抗癫痫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提取我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抗癫痫药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69例抗癫痫药ADR,涉及药品6种,包括丙戊酸钠、奥卡西平、卡马西平、... 目的:了解抗癫痫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提取我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抗癫痫药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69例抗癫痫药ADR,涉及药品6种,包括丙戊酸钠、奥卡西平、卡马西平、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及苯妥英钠。ADR以神经系统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头晕、嗜睡、头痛等,其次为肝胆、胃肠及代谢系统疾病。结论:临床应关注抗癫痫药ADR,加强用药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癫痫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 分析
下载PDF
司美格鲁肽致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16
作者 孙如男 仓代晓 +2 位作者 全香花 张传洲 赵俊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266-2271,共6页
目的探讨司美格鲁肽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其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司美格鲁肽”“不良反应”等的中英文为检索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及维普医... 目的探讨司美格鲁肽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其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司美格鲁肽”“不良反应”等的中英文为检索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及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收集司美格鲁肽致ADR的病例报道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共计17例患者。17例患者中,女性9例、男性8例,年龄25~80岁;8例患者合并应用2种及2种以上药物;8例患者以0.25 mg为起始剂量;大多ADR(94.12%)发生在用药后6个月内;16例患者经停药和/或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或痊愈;11例患者未提及后续是否继续使用司美格鲁肽;9例患者进行了ADR相关性评价,断定为“肯定”“很可能”“可能”“有可能”的分别有1、3、1、4例。司美格鲁肽致ADR可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以消化系统最多(35.29%),其次为皮肤组织(29.41%);其中,急性胃扩张、重度肝损伤、结石性胆囊炎、大疱性类天疱疮、嗜酸性筋膜炎、急性肾损伤、急性间质性肾炎、抑郁症、急性溶血性贫血均为药品说明书未记载的ADR。结论司美格鲁肽所致ADR可发生在各年龄段,以用药后6个月内发生为主,主要累及消化系统、皮肤组织等。临床使用时,应重点加强对肝肾功能不全、神经精神疾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人群的药学监护,出现相关ADR时应及时停药和/或对症治疗,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美格鲁肽 不良反应 病例报道 文献分析
下载PDF
2642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自发报告分析及风险信号挖掘
17
作者 李海艳 郭代红 +7 位作者 袁拥华 朱曼 高奥 卢京川 伏安 李超 李鹏 赵安琪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51-258,共8页
目的 了解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和特点,挖掘相关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使用此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解放军总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2008年1月—2022年10月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ADR自发报告... 目的 了解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和特点,挖掘相关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使用此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解放军总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2008年1月—2022年10月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ADR自发报告,对患者一般情况、累及系统/器官、涉及ADR名称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报告比值比法、比例报告比值法、综合标准法、信息成分法挖掘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ADR的风险信号。结果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ADR报告共2 642份,其中严重的ADR 410例(15.52%);主要涉及5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品∶种,按构成比降次排序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51.28%)、美罗培南(32.13%)、比阿培南(8.10%)、厄他培南(7.68%)、帕尼培南倍他米隆(0.79%)。患者男女比例为1.74> 60岁最多(59.69%);14个“药品-ADR名称”组合在4种数据挖掘方法中均生成阳性信号,其中美罗培南相关信号最多;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与厄他培南在神经系统疾病ADR中报告数较多。结论 风险信号挖掘结果与已知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ADR信息基本一致。临床在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时,应监测患者肝肾功能以及血液生化指标,强化临床使用此类药物的警戒意识,及时识别并处理ADR,规避严重A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 抗菌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数据挖掘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文献分析的疏血通注射液上市后临床安全性再评价
18
作者 杨玉晴 江程 +5 位作者 李春晓 李学林 陈玉欢 王士挺 凌霄 赵娅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2期237-241,共5页
目的:对疏血通注射液上市后临床安全性的文献进行再评价研究,获取药品临床安全性信息,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截至2023年5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中收载的疏血通注射液的药品... 目的:对疏血通注射液上市后临床安全性的文献进行再评价研究,获取药品临床安全性信息,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截至2023年5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中收载的疏血通注射液的药品不良反应(ADR)/药品不良事件(ADE)文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ADR/ADE发生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纳入212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其中临床研究151篇,个案报告41篇,安全性监测20篇,共报告ADR/ADE 1361例。疏血通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累及16个器官和或(系统),90种临床表现,合计2109例次,主要集中在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37例次,占30.20%),表现为皮疹、瘙痒、皮肤红肿等;其次是胃肠系统损害(447例次,占21.19%),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802例给出了具体用药剂量,其中发生ADR/ADE的单次超剂量(>6 mL)使用情况占11.10%(89例)。314例有ADR/ADE发生时间的具体描述,其中给药后0~30 min发生的占36.94%(116例),>7 d发生的占11.78%(37例)。319例记录了ADR/ADE处理转归情况,其中317例好转或痊愈。严重的ADR/ADE共发现9例,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皮疹、过敏性休克等。结论:通过描述性文献研究可以系统梳理疏血通注射液相关ADR/ADE的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累及器官和(或)系统、ADR转归及预后情况,为其临床合理应用和安全监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注射液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事件 安全性 再评价 文献分析
下载PDF
1例艾沙康唑致患者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例分析
19
作者 刘晓平 林小鲁 李剑芳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81-885,共5页
目的正确识别和应对艾沙康唑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的不良反应,为该药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严重感染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艾沙康唑后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例分析,筛查患者住院期间所用药物,并结合药物的半衰期... 目的正确识别和应对艾沙康唑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的不良反应,为该药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严重感染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艾沙康唑后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例分析,筛查患者住院期间所用药物,并结合药物的半衰期和相关文献,评估了该不良反应与艾沙康唑的关系及可能的发生机制。结果与结论患者全血细胞减少与艾沙康唑的关系评估为“可能相关”。使用艾沙康唑时应提高警惕,避免同时联用相同机制或有潜在相互作用的药物。如疗程大于2周或用药前血液系统异常或合并肝肾功能损害或需要联合使用相同机制的药物者,可考虑增加血常规监测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沙康唑 全血细胞减少 病例分析 药物不良反应
下载PDF
艾曲泊帕致儿童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20
作者 王南 王志法 +2 位作者 王晓玲 吴润晖 成晓玲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目的分析艾曲泊帕(Eltrombopag)在儿童患者中致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临床特点和一般规律,为其临床合理、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PubMed等数据库收录的艾曲泊帕致儿童不良反应相... 目的分析艾曲泊帕(Eltrombopag)在儿童患者中致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临床特点和一般规律,为其临床合理、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PubMed等数据库收录的艾曲泊帕致儿童不良反应相关病例报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5月,并对纳入文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2篇,应用艾曲泊帕治疗的患儿共800例,ADR共计246例,主要累及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绝大多数ADR为轻症,可自行缓解,或经减停药、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儿童群体应用艾曲泊帕整体耐受性良好,但仍需加强监测,保障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曲泊帕 儿童 药品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