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直径暂时性贲门支架成形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远期随访 被引量:11
1
作者 程英升 李明华 +4 位作者 杨仁杰 陈维雄 陈尼维 庄奇新 尚克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1期673-676,共4页
目的通过长期随访研究探讨不同直径暂时性贲门支架成形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远期疗效。方法13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根据暂时性贲门支架直径分为3组,其中20 mm组(A组)30例;25 mm组(B组)30例;30 mm组(C组)75例。13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中放... 目的通过长期随访研究探讨不同直径暂时性贲门支架成形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远期疗效。方法13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根据暂时性贲门支架直径分为3组,其中20 mm组(A组)30例;25 mm组(B组)30例;30 mm组(C组)75例。13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中放置135枚暂时性贲门支架。支架放置后3~5 d,采用内镜取出。所有支架安放和取出成功率100%,无操作死亡。结果3组介入治疗前后贲门管腔直径、吞咽困难评分差异都有显著性(P<0.01)。A组随访半年、1、3、5、8和10年以上患者吞咽困难复发率分别为6/30(20.0%)、6/30(20.0%)、5/22(22.7%)、6/16(37.5%)、5/9和3/3;B组随访大于等于半年、1、3、5、8年和10年以上患者吞咽困难复发率分别为4/30(13.3%)、4/30(13.3%)、3/23(13.0%)、4/18 (22.2%)、5/11(45.5%)和3/4;C组随访大于等于半年、1、3、5、8年和10年以上患者吞咽困难复发率分别为0/75(0%)、1/66(1.5%)、4/48(8.3%)、6/33(18.2%)、6/18(33.3%)和2/5。结论30 mm直径作暂时性贲门支架成形术是贲门失弛缓症暂时性支架成形术中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支架 成形术 随访
下载PDF
球囊扩张术结合手法治疗对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璇 陈艳 +2 位作者 潘翠环 李敏 张朝霞 《中国康复》 2013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导管球囊扩张术结合手法治疗对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第1阶段:50例吞咽障碍患者均接受导管球囊扩张术及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终点为恢复经口进食或治疗已满4周。第2阶段:对第1阶段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分... 目的:探讨导管球囊扩张术结合手法治疗对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第1阶段:50例吞咽障碍患者均接受导管球囊扩张术及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终点为恢复经口进食或治疗已满4周。第2阶段:对第1阶段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仍旧沿用第1阶段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改用门德尔松手法及shaker训练法进行治疗,治疗终点为恢复经口进食或治疗满2周。结果:第1阶段治疗后,50例患者中有19例进食功能完全无改善,分为观察组10例及对照组9例进行第2阶段治疗。治疗后,观察组吞咽障碍功能等级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饮水试验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导管球囊扩张术对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困难疗效显著,但对存在喉部向上和向前的动作不足的患者无法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需结合相应的手法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术 门德尔松手法 Shaker训练法 环咽肌失弛缓症 吞咽障碍
下载PDF
胸、腹腔镜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郭吕 顾建伟 +4 位作者 朱景元 王春生 陶卫东 顾卯林 黄永刚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5年第6期326-327,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近年腹腔镜治疗贲门失弛缓症29例及胸腔镜组54例的临床资料。术前食管X线钡餐检查,均可见食管近端扩张,贲门呈鸟嘴样狭窄。食管镜检查见食管扩张,贲门紧闭...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近年腹腔镜治疗贲门失弛缓症29例及胸腔镜组54例的临床资料。术前食管X线钡餐检查,均可见食管近端扩张,贲门呈鸟嘴样狭窄。食管镜检查见食管扩张,贲门紧闭进镜受阻。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及中转手术。结论:腹腔镜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较胸腔镜具有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吞咽困难症状缓解率高,食管返流低等优势,手术操作腹腔镜Heller-Dor较Toupet更具优势应作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腹腔镜 胸腔镜
下载PDF
食管扩张治疗18例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体会
4
作者 王淑萍 王长杰 宋其海 《医学综述》 2009年第9期1425-1426,共2页
目的总结食管扩张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在内镜或X线监视下,用探条或气囊/水囊对18例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进行扩张治疗。结果18例患者经扩张治疗后症状均获显著改善,能进普食或半流质饮食,近期有效率达100%。结论食管扩... 目的总结食管扩张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在内镜或X线监视下,用探条或气囊/水囊对18例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进行扩张治疗。结果18例患者经扩张治疗后症状均获显著改善,能进普食或半流质饮食,近期有效率达100%。结论食管扩张术以其微创、痛苦小、见效快、治愈率高、并发症少、费用低廉,适合各级医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食管扩张 探条扩张 气囊/水囊扩张
下载PDF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春莲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499-502,共4页
目的:分析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10月我院择期行POEM的AC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8月~2016年10月就诊的1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2016年11月~2017年1... 目的:分析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10月我院择期行POEM的AC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8月~2016年10月就诊的1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就诊的14例患者为研究组,予以术前胃镜彻底冲洗食管、缓解心理焦虑与恐惧等护理。比较两组患者AC临床症状评分(Eckardt评分)、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LESP)、体质量指数(BMI)及术后3个月并发症情况。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评估并比较其生活质量及情绪状态。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Eckardt评分、LESP低于对照组,而BMI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而HAMA、HAMD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AC患者POEM围术期给予改良临床护理,能改善其临床症状、LESP、BMI及情绪,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贲门失弛缓症 护理
下载PDF
经口内镜肌切开术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动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令狐恩强 李惠凯 +2 位作者 彭丽华 郭荣斌 杨云生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动力的影响。方法对3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POEM治疗前后的食管测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3例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和食管上括约肌残余压(UESRP)均低于术前,且差...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动力的影响。方法对3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POEM治疗前后的食管测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3例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和食管上括约肌残余压(UESRP)均低于术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食管下括约肌残余压(LESRP)有2例明显降低至正常值,有1例变化不大,仍高于正常,平均值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3例患者均有食管蠕动波消失,术后食管蠕动波均无改善;3例患者术前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LESRR)均低于正常值,术后仍均低于正常;食管上括约肌压(UESP)平均值术后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OEM近期能明显改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失弛症 食管测压 经口内镜肌切开术
原文传递
实时电刺激并球囊扩张治疗脑干卒中致环咽肌失弛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杨涓 邵银进 +3 位作者 许志雄 聂启鸿 熊晓文 付小琴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26-929,共4页
目的观察吞咽时实时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脑干卒中致环咽肌失弛缓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脑干卒中致环咽肌失弛缓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吞咽时实时NMES+球囊扩张治疗,对照... 目的观察吞咽时实时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脑干卒中致环咽肌失弛缓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脑干卒中致环咽肌失弛缓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吞咽时实时NMES+球囊扩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NMES+球囊扩张治疗。结果经治疗后,两组共有26例患者恢复正常经口进食,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显示患者吞咽食物时环咽肌正常开放,食物能顺利通过环咽肌,误吸消失。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恢复正常进食患者其平均治疗次数(Z=2.423,P=0.0201)、平均治疗天数(Z=2.116,P=0.0352)、平均治疗费用(Z=2.296,P=0.0263)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述指标均以实验组患者相对较优。结论吞咽时实时NMES+球囊扩张及常规NMES+球囊扩张治疗对脑干卒中致环咽肌失弛缓均具有较好疗效,并且吞咽时实时NMES+球囊扩张治疗能进一步缩短疗程、降低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时实时电刺激 球囊扩张 脑干卒中 环咽肌失弛缓
原文传递
儿童贲门失弛缓症36例临床特征及随访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国丽 赵春娜 +4 位作者 周锦 于飞鸿 沈惠青 张晶 徐樨巍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10-512,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5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36例AC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等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治疗方... 目的探讨儿童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5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36例AC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等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预后情况。采用AC临床症状评分(Eckardt评分)对患儿症状进行分级,治疗有效的标准为治疗后Eckardt评分≤3分。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6例AC患儿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10.0±3.4)岁(1.4~15.5岁);病程0.5(0.2,3.0)年(1个月~9年)。主要临床症状为呕吐33例(91.7%)、吞咽困难23例(63.9%)、体质量减轻16例(44.4%)、胸痛9例(25.0%)。手术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患儿比较,3个月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0%(13/13例)、71.4%(5/7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1)。6个月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0%(13/13例)、50.0%(3/6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12个月内,手术治疗组患儿均无复发,治疗有效率为100.0%;药物治疗组患儿除1例自行停药,余均因治疗效果欠佳于外院行手术治疗。结论药物及手术治疗AC均有较好的短期疗效,但手术治疗的患儿中、长期疗效均高于药物治疗的患儿,手术治疗症状缓解更加稳定,不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临床特征 预后 随访 儿童
原文传递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38例
9
作者 冯燕凌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11期80-82,86,共4页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观察组)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的治疗效果,并与37例同期行开胸Heller手术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进...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观察组)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的治疗效果,并与37例同期行开胸Heller手术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及出院时间)、手术前后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症状评分系统(ECKARDT)评分及食管动力学各指标[食管下括约肌4 s完全松弛压(4 s IRP)、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变化情况,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及出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ECKARDT评分及4 s IRP、LESP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2/38),低于对照组的24.3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可改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进食及出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开胸Heller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