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漾濞6.4级地震前后震源机制一致性时空演化特征
1
作者 李见 陈佳 +4 位作者 叶泵 李孝宾 杨建文 金明培 番邵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72,共7页
利用CAP方法反演2021年漾濞6.4级地震震源机制,并基于云南地区2015~2022年M≥3.0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采用叠加应力场反演方法反演漾濞6.4级地震前后不同时段的应力张量方差空间分布特征;采用云南地区2013~2022年M≥3.0地震震源机制解结... 利用CAP方法反演2021年漾濞6.4级地震震源机制,并基于云南地区2015~2022年M≥3.0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采用叠加应力场反演方法反演漾濞6.4级地震前后不同时段的应力张量方差空间分布特征;采用云南地区2013~2022年M≥3.0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分析震源区附近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的时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漾濞6.4级地震性质为右旋走滑型,矩震级M_(W)6.03,矩心深度5.8 km,节面Ⅰ走向39°、倾角75°,滑动角-16°;节面Ⅱ走向133°、倾角75°、滑动角-164°。应力张量方差空间演化特征显示,漾濞6.4级地震震源区附近应力张量方差经历了一个低值-显著升高-震前下降形成新低值-震后显著升高的变化过程。应力张量方差时间演化特征显示,漾濞6.4级地震震源区附近应力张量方差在地震前1~2 a达到最高值,后持续下降,下降至最低值后发生转折并趋势回升,整体呈正“V”字型,地震发生在正“V”字型转折后趋势回升阶段。应力张量方差的时空演化特征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6.4级地震 震源机制一致性 应力张量方差 时空演化
下载PDF
甘蔗硝酸盐转运蛋白1/肽转运蛋白家族6.4基因(ScNPF6.4)克隆及其调控分蘖功能分析
2
作者 李旭娟 李纯佳 +3 位作者 田春艳 孔春艳 徐超华 刘新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31-2142,共12页
甘蔗(Saccharum spp.hybrid)是重要的糖料和能源作物,分蘖是影响其产量的重要性状之一。硝酸盐转运蛋白1/肽转运蛋白家族(NITRATE TRANSPORTER 1(NRT1)/PEPTIDE TRANSPORTER(PTR)family,NPF)成员在植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甘蔗中NPF... 甘蔗(Saccharum spp.hybrid)是重要的糖料和能源作物,分蘖是影响其产量的重要性状之一。硝酸盐转运蛋白1/肽转运蛋白家族(NITRATE TRANSPORTER 1(NRT1)/PEPTIDE TRANSPORTER(PTR)family,NPF)成员在植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甘蔗中NPF基因的挖掘利用可为甘蔗品种分蘖遗传调控和产业升级奠定重要基础。本研究通过前期转录组数据结合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从甘蔗品种ROC22中获得其NPF家族成员6.4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ScNPF6.4),并对其进行序列结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等分析,然后开展了该基因在苗期甘蔗中的组织特异性、甘蔗腋芽萌发过程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响应激素处理的表达模式分析,最后将该基因遗传转化水稻过表达进行功能验证。结果表明,ScNPF6.4的cDNA包含1个180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01个氨基酸,属于易化子超家族(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MFS)蛋白,其蛋白分子量为63.9 kD,理论等电点为9.23,包含12个跨膜螺旋区。该蛋白不存在信号肽,具疏水性,属于一类稳定的非分泌蛋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其属于NPF 6.4亚族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该蛋白定位于内质网。组织特异性分析发现,ScNPF6.4在苗期甘蔗根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在叶和茎基部相对表达量较低;ScNPF6.4在不同甘蔗品种腋芽萌发阶段均上调表达;适量浓度的植物外源激素6-BA、ABA、GA3、IBA、乙烯利和SLs均能诱导苗期甘蔗中ScNPF6.4的上调表达;水稻中异位过表达ScNPF6.4可增加水稻分蘖数并提前孕穗。以上结果表明,ScNPF6.4正调控甘蔗分蘖芽萌发,其表达受外源植物激素调控,该基因过表达可增加水稻分蘖数并促进提前孕穗,克隆该基因可为甘蔗分蘖早生快发高产育种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ScNPF6.4 分蘖 植物外源激素 功能分析
下载PDF
2013-2022年滇西北地区M_(s)≥3.0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特征分析
3
作者 李见 陈佳 +3 位作者 叶泵 金明 培李 孝宾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2-616,共15页
采用CAP方法得到滇西北地区2013年1月-2022年5月259次3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采用阻尼参数方法反演应力场,并结合漾濞M_(s)6.4地震震群对滇西北地区震源机制特征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显示:①滇西北地区震源机制多为走滑类型,部分为正断... 采用CAP方法得到滇西北地区2013年1月-2022年5月259次3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采用阻尼参数方法反演应力场,并结合漾濞M_(s)6.4地震震群对滇西北地区震源机制特征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显示:①滇西北地区震源机制多为走滑类型,部分为正断型,震源深度较浅,大多为高倾角地震;P轴方向自北向南显示为NNW向、NW和NE向,表现出顺时针偏转趋势,P轴、T轴均有较小的倾伏角,地震震源应力作用以水平为主。②滇西北地区应力场类型以走滑型为主;研究区北部德钦—中甸断裂附近为拉张型,主压应力轴方向主要为NW向,该区域受到了强烈的拉张作用;东北部大理—丽江断裂附近有走滑型和拉张型分布,拉张型在西南侧,主压应力轴方向主要为NNW向;大理地区红河断裂附近为走滑型和过渡型,主压应力轴方向为NNW近NS和NNE向;区域西南瑞丽—保山腾冲地区应力场为走滑型,主压应力轴方向主要为NE向。整体上,主压应力轴自北向南呈顺时针旋转,在大理地区红河断裂附近顺时针旋转显著转变,由NNW逐渐转变为NNE。③维西—乔后断裂附近多次5级以上地震发震构造存在相同特征,即发震构造均为维西—乔后西侧隐伏断裂或者次生断裂,2022年震源机制变化或许和断裂附近应力变化调整有关,分析认为应进一步研究和重视该区中强地震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CAP方法 滇西北 漾濞6.4级地震
下载PDF
中亚造山带南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壳幔结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4
作者 王玉辰 滕吉文 +1 位作者 田小波 陈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07-3720,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至中亚造山带的广大地区,经历了早前寒武纪华北克拉通的形成、古生代古亚洲洋闭合、中生代陆内造山、新生代裂陷等系列重大地质事件,且该区赋存大规模能源和矿产资源、发育河套地震带,因此该区壳幔结构特征对其地质演...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至中亚造山带的广大地区,经历了早前寒武纪华北克拉通的形成、古生代古亚洲洋闭合、中生代陆内造山、新生代裂陷等系列重大地质事件,且该区赋存大规模能源和矿产资源、发育河套地震带,因此该区壳幔结构特征对其地质演化过程、资源富集机制、地震孕育机理均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本文基于内蒙古满都拉—陕北延川宽频带线性地震台阵资料,开展同剖面人工源地震测深结果约束下的多频接收函数和面波频散联合反演、接收函数共转换点叠加成像研究,构建了纵跨中亚造山带南部—阴山造山带—河套地堑—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一线的地壳上地幔精细结构.研究结果显示:沿剖面Moho面存在较大起伏,深度变化范围为35~48 km,整体上呈现以河套地堑为中心,相向汇聚、分段加深的近似对称图案;河套地堑地段,Moho面以穹窿形上隆的方式完成过渡,Moho面上隆、上地幔低速区的分布范围与孔兹岩带分布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大青山、乌拉山、色尔腾山交汇部位的地震活动分布,在空间上呈现速度结构迥异、相对独立的花状构造特征.以上特征指示研究区地壳在古元古代鄂尔多斯—阴山地块碰撞拼合、古生代中亚造山带造山的构造格架基础上,主要记录了中生代燕山运动B幕的强烈南北向挤压变形,并叠加了新生代以来,特别是新近纪至今鄂尔多斯北缘的强烈伸展断陷作用;渐新世河套地堑的初始发育是基于古元古代鄂尔多斯—阴山地块的碰撞拼合带启动的,意味着克拉通陆核的早期结合带在后期演化中依然保持着构造薄弱带的属性;大青山山前断裂、色尔腾山山前断裂是交汇区的主干断裂,它们均具备正断和走滑性质,而乌拉山山前断裂、北缘断裂分别在两者之间起到调节作用,推测1996年包头6.4级地震的发震断层对应北部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东段沿南倾方向在地壳深部的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阴山造山带 河套地堑 鄂尔多斯盆地 接收函数和面波频散联合反演 地壳上地幔结构 花状构造 1996年包头6.4级地震
下载PDF
2020年伽师M_(S)6.4地震前柯坪台地电阻率数据变化分析
5
作者 刘海洋 艾萨·伊斯马伊力 +1 位作者 徐衍刚 韩时雨 《内陆地震》 2024年第3期273-280,共8页
2020年1月19日位于新疆南天山西的柯坪推覆体附近发生了伽师MS6.4地震,通过对距离震中169 km的柯坪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分析显示:自2017年10月开始柯坪台两分量地电阻率观测值出现明显速率异常变化,NS向异常变化幅度为-2.33%,EW向为-0.72%... 2020年1月19日位于新疆南天山西的柯坪推覆体附近发生了伽师MS6.4地震,通过对距离震中169 km的柯坪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分析显示:自2017年10月开始柯坪台两分量地电阻率观测值出现明显速率异常变化,NS向异常变化幅度为-2.33%,EW向为-0.72%;同时两分量表现出各向异性变化,异性度S出现快速下降变化。为了探讨柯坪地电阻率异常同伽师M_(S)6.4地震是否存在力学机理上的联系,本文中通过断层虚位错模型计算了地震前观测点区域内应力应变的分布,并结合震源机制解计算的P轴方向,发现在地震前柯坪地电阻率的异常变化同此次地震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M_(S)6.4地震 柯坪台地电阻率 异常变化 断层虚位错模式
下载PDF
破坏性地震事件中微博阅读量分析——以2021年云南漾濞MS 6.4地震为例
6
作者 李旭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1期160-164,共5页
统计2021年云南漾濞MS6.4地震前后云南省地震局发布的相关微博的阅读量,分析微博的受关注程度,以期为地震应急宣传工作提供参考。分析发现,有关政府部门抗震救灾工作措施的微博阅读量最高,微博的阅读量与地震序列的震级水平呈正相关。
关键词 云南漾濞MS 6.4地震 微博阅读量 地震应急宣传
下载PDF
高校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研究——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
7
作者 田冬冬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21期135-137,共3页
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保障实验顺利进行与实验人员生命安全的基础,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性是医学院校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深入了解高校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采用CiteSpace 6.4.R1软件,通过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国内... 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保障实验顺利进行与实验人员生命安全的基础,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性是医学院校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深入了解高校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采用CiteSpace 6.4.R1软件,通过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与可视化呈现。研究发现,该领域研究焦点逐渐从传统的安全管理转向更为综合的教育改革领域,实验教学、医学高校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探索是新兴的研究趋势,“实验教学”与“医学高校”的突现反映了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变革,“安全”与“管理模式”等传统关键词依然占据重要位置,安全管理的研究依然是领域内的核心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医学实验室 安全管理 CiteSpace 6.4.R1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地震及降雨交互作用下典型路堑滑坡特征及其诱发机制——以云南漾濞6.4级地震为例
8
作者 冯宇 向亚文 +2 位作者 张志权 海同 袁刚烈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95-203,共9页
以在建大理-漾濞-云耳高速公路工程为背景,针对2021年6.4级漾濞地震下典型路堑滑坡,采用电测量及无人机航测等方法对路堑滑坡灾害特征开展现场调查及测试;结合室内模拟试验建立的土体电参数与损伤因子的相关性,通过关系映射评估路堑边... 以在建大理-漾濞-云耳高速公路工程为背景,针对2021年6.4级漾濞地震下典型路堑滑坡,采用电测量及无人机航测等方法对路堑滑坡灾害特征开展现场调查及测试;结合室内模拟试验建立的土体电参数与损伤因子的相关性,通过关系映射评估路堑边坡损伤演化规律,探究地震典型路堑滑坡特征及其诱发机制。结果表明:开挖扰动会增加地震滑坡风险,地震作用下路堑边坡开挖面的顶部形成贯通主裂缝,最大宽度及深度可达3~4 m;路堑滑坡致灾程度受到地震烈度及支护措施的影响,随地震烈度的降低,裂缝宽度及深度呈减小趋势,支护措施的增加可显著降低边坡的滑移风险;震损边坡在降雨渗流作用下,沿裂缝深度方向土体损伤度进一步升高,后缘面区域损伤因子大于0.36,裂缝宽度从2.9 m快速增至8.0 m。综上,支护不足、地震烈度与边坡受损程度呈正相关,未支护边坡受到地震的影响较大;地震与降雨作用之间存在互促效应,降雨会极大影响震损边坡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6.4级地震 震后降雨 路堑滑坡 损伤演化 诱发机制 电测量
下载PDF
Construction of a High‑Performance Composite Solid Electrolyte Through In‑Situ Polymerization within a Self‑Supported Porous Garnet Framework 被引量:1
9
作者 An‑Giang Nguyen Min‑Ho Lee +1 位作者 Jaekook Kim Chan‑Jin Park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56-70,共15页
Composite solid electrolytes(CSEs)have emerged as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safe and high-energy–density solid-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SSLMBs).However,concurrently achieving exceptional ionic conductivity and in... Composite solid electrolytes(CSEs)have emerged as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safe and high-energy–density solid-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SSLMBs).However,concurrently achieving exceptional ionic conductivity and interface 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electrolyte and electrode present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CSEs for SSLMBs.To overcome these challenges,we present a method involving the in-situ polymerization of a monomer within a self-supported porous Li_(6.4)La_(3)Zr_(1.4)Ta_(0.6)O_(12)(LLZT)to produce the CSE.The synergy of the continuous conductive LLZT network,well-organized polymer,and their interface can enhance the ionic conductivity of the CSE at room temperature.Furthermore,the in-situ polymerization process can also con-struct the integration and compatibility of the solid electrolyte–solid electrode interface.The synthesized CSE exhibited a high ionic conductivity of 1.117 mS cm^(-1),a significant lithium transference number of 0.627,and exhibited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 up to 5.06 V vs.Li/Li+at 30℃.Moreover,the Li|CSE|LiNi_(0.8)Co_(0.1)Mn_(0.1)O_(2) cell delivered a discharge capacity of 105.1 mAh g^(-1) after 400 cycles at 0.5 C and 30℃,corresponding to a capacity retention of 61%.This methodology could be extended to a variety of ceramic,polymer electrolytes,or battery systems,thereby offering a viable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SEs for high-energy–density SSLM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lable tape-casting method Self-supported porous Li_(6.4)La_(3)Zr_(1.4)Ta_(0.6)O_(12) Composite solid electrolyte LiF-and B-rich interphase layers
下载PDF
Study on the Physical Process and Seismogenic Mechanism of the Yangbi MS 6.4 Earthquake in Dali,Yunnan Province
10
作者 DUAN Mengqiao ZHAO Cuiping ZHOU Lianq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S01期22-23,共2页
The Ms 6.4 earthquake occurred on May 21,2021 in Yangbi County,Dali Prefecture,Yunnan Province,which was the largest earthquake after the 2014 Jinggu Ms 6.6 earthquake,in western Yunnan.After the earthquake,the rapid ... The Ms 6.4 earthquake occurred on May 21,2021 in Yangbi County,Dali Prefecture,Yunnan Province,which was the largest earthquake after the 2014 Jinggu Ms 6.6 earthquake,in western Yunnan.After the earthquake,the rapid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earthquake relocation reveal that there was no obvious surface rupture and the earthquake did not occur on pre-existing active fault,but on a buried fault on the west side of Weixi–Qiaohou–Weishan fault zone in the eastern boundary of Baoshan sub-block.Significant foreshocks appeared three days before the earthquake.These phenomena aroused scholars'intensive attention.What the physical process and seismogenic mechanism of the Yangbi Ms 6.4 earthquake are revealed by the foreshocks and aftershocks?These scientific questions need to be solved urge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Yangbi Ms 6.4 earthquake 3D velocity structure microseismic detection B-VALUE source parameters nuleation process seismogenic mechanism
下载PDF
浓度梯度PEO-LLZTO-LATP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1
作者 吴毅强 刘圣奇 +4 位作者 杨晨 张真硕 孙浩宁 王积辉 刘争 《材料科学》 2024年第5期705-712,共8页
复合固态电解质因其兼具一定的柔性与机械强度,能够发挥无机固态电解质与有机固态电解质各自的优点使得整体性能得到提升,且可以通过调节各组分的比例使其具备不同的性能。然而,仅靠调节各组分的比例得到的浓度单一的复合固态电解质难... 复合固态电解质因其兼具一定的柔性与机械强度,能够发挥无机固态电解质与有机固态电解质各自的优点使得整体性能得到提升,且可以通过调节各组分的比例使其具备不同的性能。然而,仅靠调节各组分的比例得到的浓度单一的复合固态电解质难以同时满足复合电解质对于负极|电解质与正极|电解质界面的不同需求。因此,为克服单一浓度复合固态电解质存在的局限性,本文通过简单的堆叠与热压工艺,合成得到了无机填料具有浓度梯度分布的PEO-LLZTO-LATP复合固态电解质(GCSE-20LLZTO-50-70LATP),使复合电解质两侧具备不同的电化学性能以分别满足与负极和正极的不同界面需求。梯度结构的设计使复合电解质实现了低无机填料含量的负极侧与Li金属良好的界面接触以及较高的离子电导率(1.01 × 10−4 S∙cm−1),LLZTO在负极侧的采用确保了与Li负极良好的化学相容性,同时高无机填料含量的正极侧提供了良好的枝晶抑制能力,采用电化学稳定性相对更高的LATP作为正极侧的无机填料进一步有效地提升了复合电解质的电化学窗口(5.0 V vs. Li/Li )。GCSE-20LLZTO-50-70LATP能够在0.1 mA·cm−2和50℃下稳定锂剥/镀循环超过1900 h。组装的Li|GCSE-20LLZTO-50-70LATP|LFP全电池在0.1 C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比容量为157.3 mAh∙g−1,进行7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固态电解质 无机填料浓度梯度 Li6.4La3Zr1.4Ta0.6O12 Li1.3Al0.3Ti1.7(PO4)3 电化学窗口
下载PDF
基于GNSS资料分析漾濞M_(S)6.4地震前应变时空演变特征
12
作者 王伶俐 洪敏 +3 位作者 高涵 徐良叶 王岩 牛甜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6-127,共12页
基于云南省内及邻区2009-2020年GNSS观测数据解算结果,在各个测点时间序列和速度场的基础上,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估计区域应变率场;以连续基准站时间序列为约束,获取漾濞M_(S)6.4地震近场区域的块体应变时间序列.分析发现:漾濞地震发生... 基于云南省内及邻区2009-2020年GNSS观测数据解算结果,在各个测点时间序列和速度场的基础上,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估计区域应变率场;以连续基准站时间序列为约束,获取漾濞M_(S)6.4地震近场区域的块体应变时间序列.分析发现:漾濞地震发生在前期最大剪应变高值区以及面应变高梯度带的张压转换区,发震的时间处于区域应变积累速率逐渐降低的过程之后.震中近场区域均以NW向断层的右旋走滑应变积累为主,且大多呈现持续增强趋势,与漾濞地震的发震断层走向及其破裂特征一致.震前震区东部块体出现了短期应变趋势转折及反向加速的异常现象,反映了应力-应变积累在接近临界破裂状态时的非线性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_(S)6.4地震 GNSS 速度场 应变率场 时间序列
下载PDF
2021年云南漾濞6.4级地震震源区地壳应力不均匀性研究
13
作者 万永革 王昱茹 靳志同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5-1040,共16页
精细地壳应力场在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021年云南漾濞地震序列发生在地震观测台站密集分布的地区,丰富的漾濞地震序列资料为该地区的精细应力场分析提供了大量地震震源机制解数据。为分析漾濞地震震源区的应力状态、... 精细地壳应力场在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021年云南漾濞地震序列发生在地震观测台站密集分布的地区,丰富的漾濞地震序列资料为该地区的精细应力场分析提供了大量地震震源机制解数据。为分析漾濞地震震源区的应力状态、断层构造和地震动力学关系,首先选择震源机制中心解算法对搜集到的漾濞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进行中心解求解,以保证震源机制数据的准确性;其次基于地震序列发生的位置,采用移动窗方法将震源机制解划分为6个区域,分别求解了6个区域的应力张量数据;最后分析了非均匀应力场所揭示的动力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漾濞地震震源区西北部和东南部的压应力轴方向由NNW-SSE向转换为NNE-SSW向,偏转角度达23°,且西北部的应力形因子大于东南部。推测西北部和东南部明显的应力场变化是由破裂区北部物质南移受阻和印缅弧深部NNE向低角度俯冲导致研究区浅部出现NNE向拉张联合作用所致。漾濞地震序列破裂东南区呈现马尾状散开的断层分布及山脉和水系走向在周围的分布均与本研究推测的应力偏转和应力形因子改变相符。这些研究对认识该地区的断裂活动特性和地震动力学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6.4级地震 震源机制解 应力场反演 不均匀性 断层结构
下载PDF
2020年新疆伽师M_(S)5.4、M_(S)6.4两次中强地震发震构造探讨
14
作者 梁姗姗 张广伟 +3 位作者 黄小宁 邹立晔 刘艳琼 姬运达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23年第3期334-346,350,共14页
2020年1月,新疆伽师连续发生M_(S)5.4、M_(S)6.4两次中强地震,震中分别位于天山南麓和塔里木盆地交界的推覆构造前缘。基于地震精定位和震源机制解揭示褶皱和逆冲带的深部几何结构对于理解这两次中强震发生机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利... 2020年1月,新疆伽师连续发生M_(S)5.4、M_(S)6.4两次中强地震,震中分别位于天山南麓和塔里木盆地交界的推覆构造前缘。基于地震精定位和震源机制解揭示褶皱和逆冲带的深部几何结构对于理解这两次中强震发生机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18个区域固定地震台站资料,对2009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期间的地震展开重定位研究,并对伽师M_(S)5.4前震、M_(S)6.4主震以及7次4级以上余震开展震源机制求解,进一步反演得到震源区构造应力场。地震定位结果显示,整个地震序列呈NNW和EW2个优势方向分布,前震序列和余震序列在时空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前震序列主要沿着NNW向展布,而余震主要在近EW向的奥兹格尔他乌断裂上展布,并表现出双层分布特征;震源机制反演结果表明,2020年1月18日伽师M_(S)5.4前震为一次走滑型地震事件,而伽师M_(S)S6.4主震和7次余震均为逆冲型事件;另外,应力场反演显示主震震源区为近NS向挤压特征,与该区域地表应力状态基本一致。结合上述结果以及周边地质构造背景,我们认为M_(S)5.4前震和M_(S)6.4主震的发震构造不同:1月18日M_(S)5.4前震发震构造为NNW向具有走滑性质略向W倾的隐伏断层,为“类转换断层”;而M_(S)6.4主震的发震构造为柯坪塔格推覆体中的EW向隐伏推覆盲逆断层,且触发了不同深度的发震断层面。M_(S)5.4前震和M_(S)6.4主震发震断层面走向和倾角的差异,反映了天山地区近NS向不均匀的构造挤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伽师M_(S)6.4地震 地震定位 震源机制 推覆盲逆 断层
下载PDF
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序列前后震源参数
15
作者 秦敏 杨晶琼 +2 位作者 缪素秋 李丹宁 张会苑 《华北地震科学》 2023年第2期81-89,共9页
利用漾濞地区共22个固定和流动台站记录到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在扣除地震波衰减与台站场地响应后,联合反演计算得到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序列前后共819次M L≥1.0地震的震源参数,并对M L2.9~3.8地震应力降的时空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结... 利用漾濞地区共22个固定和流动台站记录到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在扣除地震波衰减与台站场地响应后,联合反演计算得到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序列前后共819次M L≥1.0地震的震源参数,并对M L2.9~3.8地震应力降的时空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漾濞地震序列的地震矩与震级相关性较好,与破裂尺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与拐角频率之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对于M L≤2.8的地震,应力降随震级增大而增大,而对于M L>2.8的地震,其应力降随震级的变化趋势并不明显;②漾濞M_(S)6.4地震序列前后的应力降受漾濞区域复杂构造环境背景的控制表现明显的分段特征,在前震序列阶段,震源区中段应力降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处于应力加速积累的过程,一系列高度丛集的中小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应力扰动可能导致了震源区北段漾濞M_(S)6.4主震的发生;M_(S)6.4主震发生以后,其余震序列活动自北西段向南东向破裂了整个余震区,余震区北西段由于主震的发生,该区域应力背景快速调整,应力降的时空分布表现为高值-低值起伏的状态;余震区中段至最大前震震中附近区域可能由于前震活动频繁,应力释放较多,表现为应力降相对低值区域;余震区南段则余震活动丰富,为应力降高值分布区域。漾濞地震序列中震级较大的地震活动与应力降高值区域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_(S)6.4地震 震源参数 应力降 前震序列 余震序列
下载PDF
2021年5月21日漾濞M_(S)6.4地震及周边的构造应力场特征和动力学意义
16
作者 樊文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8-230,共23页
文中利用CAP方法计算了2021年5月21日漾濞地震序列M_(S)≥4.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再结合收集到的周边历史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反演计算了漾濞地震及周边区域的构造应力场,并根据反演得到的应力张量模拟了漾濞地区的相对应力值大小和震源机... 文中利用CAP方法计算了2021年5月21日漾濞地震序列M_(S)≥4.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再结合收集到的周边历史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反演计算了漾濞地震及周边区域的构造应力场,并根据反演得到的应力张量模拟了漾濞地区的相对应力值大小和震源机制解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以走滑型地震为主,其次是正断型地震,地震集中分布于15km以浅的深度范围,主要发生在脆性上地壳。2)漾濞震源区的构造应力场属于典型的走滑应力结构,最大主应力方位为NNW-SSE向,与区域构造应力场基本一致。研究区的分区反演结果显示,最大主应力轴和最小主应力轴的方位从东北至西南呈现出顺时针旋转的趋势。区内川滇菱形块体、腾冲和保山等地块内部的应力方位分布一致性较好,块体边界带是应力发生偏转的部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区域构造应力场受到不同块体间相互作用的影响。3)应力形因子R值的分布上大致表现为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大,说明物质运移所需的压应力相对变小,结合研究区的地质构造背景认为,地块(物质)的运动速度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变缓。4)根据模拟计算的漾濞地震相对剪应力和相对正应力大小推测认为,漾濞地震是在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沿着最优释放节面滑动破裂而发生的,更容易发生错动的NW向节面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_(S)6.4地震 震源机制 构造应力场反演 R值 相对应力值
下载PDF
2016年1月21日门源M_(S)6.4地震前重力非潮汐变化特征分析
17
作者 翟丽娜 刘华建 +2 位作者 杨牧萍 李彤霞 李宇彤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5期125-131,共7页
选取2015—2018年兰州和高台连续重力观测站整点值数据,分析2016年1月21日门源M_(S)6.4地震前2个台站连续重力数据非潮汐变化特征,发现2个台站在此次地震发生前1年,分别观测到重力数据出现持续约6个月的重力非潮汐上升变化,月均变化速... 选取2015—2018年兰州和高台连续重力观测站整点值数据,分析2016年1月21日门源M_(S)6.4地震前2个台站连续重力数据非潮汐变化特征,发现2个台站在此次地震发生前1年,分别观测到重力数据出现持续约6个月的重力非潮汐上升变化,月均变化速度分别为9.36μGal、6.17μGal,累计变化振幅分别达到56.15μGal、37.05μGal。通过对观测站点周边观测环境的详细核实和理论计算,排除台站周边环境干扰因素,认为震前6个月的重力非潮汐持续性下降变化应与此次M_(S)6.4地震孕震过程有关。本研究结果可为揭示此次门源地震的孕震机理提供一定参考,为后续地震预测中重力观测指标的建立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M_(S)6.4地震 连续重力 地震监测 非潮汐变化
下载PDF
2020年新疆伽师MS6.4地震震源区微震检测与目录完备性分析
18
作者 梁姗姗 张广伟 +2 位作者 邹立晔 刘艳琼 姬运达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85-1492,共8页
中强地震发生后,地震检测因受到尾波的干扰可能会遗漏部分微震事件,影响地震目录的完备性。文章利用波形模板匹配方法对2020年新疆伽师MS6.4地震序列开展微震检测,相比原始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统一地震目录,新检测出1 756个微震事件,地... 中强地震发生后,地震检测因受到尾波的干扰可能会遗漏部分微震事件,影响地震目录的完备性。文章利用波形模板匹配方法对2020年新疆伽师MS6.4地震序列开展微震检测,相比原始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统一地震目录,新检测出1 756个微震事件,地震数量增加了1.3倍。基于检测后的余震目录计算最小完备震级为ML1.2,地震活动性b值为0.76,较原始目录的ML1.6和0.77均有所降低。通过伽师震源区地震序列活动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前震序列在主震前短时间内(前36小时)出现地震活动的密集增强,相应的b值显示为低值;主震发生后地震序列完备震级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完备震级缓慢降低并趋于稳定,并且呈周期性的波动。本研究提高了伽师震源区地震目录的完备性,为精细化描述该地区地震序列时空演化特征提供了关键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MS6.4震源区 微震检测 最小完备震级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2次门源地震前地电场优势方位角异常特征研究
19
作者 赵玉红 李霞 +4 位作者 冯丽丽 刘磊 张朋涛 卢嘉沁 孙玺皓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S01期199-202,共4页
1研究背景2022年1月8日1时45分,在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M_(S)6.9地震(37.77°N,101.26°E),震源机制解显示为左旋走滑型地震。地震震中位于祁连地震带托莱山断裂、冷龙岭断裂的交会部位,构造较为复杂。
关键词 门源M_(S)6.4地震 门源M_(S)6.9地震 优势方位角 逆冲型地震 走滑型地震
下载PDF
震前重力扰动与背景噪声时空变化特征——以玛多M_(S)7.4与漾濞M_(S)6.4地震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苟家宁 刘子维 +1 位作者 江颖 张晓彤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2-268,共17页
2021年5月21—22日,云南漾濞、青海玛多先后发生了M_(S)6.4和M_(S)7.4地震。为检测震前是否存在重力扰动与重力仪背景噪声异常信号,文中基于中国连续重力台网中15台重力仪的秒采样数据,成功提取了震前重力扰动信号,并计算了排列熵(PE)... 2021年5月21—22日,云南漾濞、青海玛多先后发生了M_(S)6.4和M_(S)7.4地震。为检测震前是否存在重力扰动与重力仪背景噪声异常信号,文中基于中国连续重力台网中15台重力仪的秒采样数据,成功提取了震前重力扰动信号,并计算了排列熵(PE)及重力仪在地震频段(200~600s)的背景噪声等级(SNM)。结果表明:1)大地震发生前多数台站在2021年5月15—18日存在1组重力扰动信号,其中沿海台站同时还存在其他2组扰动信号,扰动幅度为±(10~100)μGal,扰动频率集中在0.15~0.25Hz。沿海台站的扰动幅度普遍大于内陆台站,震中距与扰动幅度无明显相关性,沿海台站扰动幅度较大及产生其他2组扰动的原因可能与海浪脉动或局部降雨有关;2)不需要对原始重力序列作任何预处理,PE能够快速检测到数据中的突变信号,PE时间序列中持续显著下降的信号对应震前扰动信号,PE瞬时向下的脉冲信号对应地震波引起的颤动信号;3)多个台站的SNM时变曲线显示,震前2个月(2021年3月初)直至主震发生时背景噪声水平显著升高,SNM的空间分布表明,震前1~2个月,位于青藏高原北缘、巴颜喀拉地块附近台站的背景噪声有明显增大的趋势,震后噪声水平显著降低。综上,我们初步推测:震前的重力扰动可能是由发震断裂慢滑移产生的低频颤动信号,震前背景噪声的增大可能与发震地块的活动性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_(S)6.4地震 玛多M_(S)7.4地震 重力扰动 地震背景噪声 排列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