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erodynamic drag reduction of heavy vehicles using append devices by CFD analysis 被引量:15
1
作者 Mehrdad khosravi Farshid Mosaddeghi +1 位作者 Majid Oveisi Ali Khodayari Bavi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4645-4652,共8页
Improving vehicle fuel consumption,performance and aerodynamic efficiency by drag reduction especially in heavy vehicles is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issues of automotive industry.In this work,the effects of adding app... Improving vehicle fuel consumption,performance and aerodynamic efficiency by drag reduction especially in heavy vehicles is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issues of automotive industry.In this work,the effects of adding append devices like deflector and cab vane corner on heavy commercial vehicle drag reduction were investigated.For this purpose,the vehicle body structure was modeled with various supplementary parts at the first stage.Then,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CFD) analysis was utilized for each case to enhance the optimal aerodynamic structure at different longitudinal speeds for heavy commercial vehicl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supplementary part is deflector,and by adding this part,the drag coefficient is decreased considerably at an optimum angle.By adding two cab vane corners at both frontal edges of cab,a significant drag reduction is noticed.Back vanes and base flaps are simple plates which can be added at the top and side end of container and at the bottom with specific angle respectively to direct the flow and prevent the turbulenc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irflow and pressure distribution,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cab vane reduces fuel consumption and drag coefficient by up to 20 % receptively using proper deflector angle.Finally,by adding all supplementary parts at their optimized positions,41% drag reduction is obtained compared to the simple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dynamicS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CFD) append device drag reduction fuel consumption
下载PDF
Aerodynamic optimization using passive control devices near the bogie cabin of high-speed trains 被引量:1
2
作者 Yongfang Yao Zhenxu Sun +4 位作者 Guibo Li Guowei Yang Prasert Prapamonthon Yi Guo Mengying Wang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9期48-63,共16页
Bogies are responsible for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aerodynamic resistance and noise,both of which negatively affect high-speed train performance and passenger comfort.In the present study,the passive control method is... Bogies are responsible for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aerodynamic resistance and noise,both of which negatively affect high-speed train performance and passenger comfort.In the present study,the passive control method is applied in designing the bogie cabins of a high-speed train to improve its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Two passive control measures are introduced,namely,adding a spoiler and creating diversion grooves near the bogie cabins.Furthermore,the aerodynamic and aero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of a high-speed train operating at 350 km/h under different control strategies are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 using the improved-delayed-detached-eddy simulation(IDDES)and the acoustic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The impacts of passive control devices on drag reduction,slipstream,and aerodynamic noise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Numerical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passive control devices have a major effect on the slipstream around the train.The amplitude of the fluctuating pressure is higher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train than in the second half.The first bogie has the maximum amplitude of the acoustic pressure for both the train with and without passive devices.In the far field,the spoiler installation and placement of the diversion grooves in the front of the bogie cabi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aerodynamic drag and noise.Hence,as shown in this study,using passive control methods to improve the aerodynamic and aeroacoustic properties of high-speed trains can be a viable o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sive control devices aerodynamic drag SLIPSTREAM aerodynamic noise High-speed trains
原文传递
侧风状态下重型卡车气动性能研究
3
作者 曹远龙 张凯歌 +1 位作者 谢小平 王晨辉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78-86,共9页
为了研究侧风状态对重型卡车气动性能的影响,建立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研究不同横摆角下卡车外流场的变化,随后提出添加横向和纵向隔板作为减阻导流装置,分析两种结构对卡车气动特性的影响,并通过1∶7.5卡车比例模型的风洞试验验证数值仿... 为了研究侧风状态对重型卡车气动性能的影响,建立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研究不同横摆角下卡车外流场的变化,随后提出添加横向和纵向隔板作为减阻导流装置,分析两种结构对卡车气动特性的影响,并通过1∶7.5卡车比例模型的风洞试验验证数值仿真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侧风状态下重型卡车的风阻、侧向力和升力系数均随横摆角的增大而增大;在货箱前部添加横向或纵向隔板能够切断货箱前方间隙内流体的连续性,能不同程度地降低侧风状态下卡车的风阻系数。与添加纵向隔板相比,添加横向隔板的减阻效果更加明显,横摆角为12°时相对于原车模型的风阻系数下降率可达19.6%。但两种结构对侧向力系数和升力系数的影响很小,说明两种减阻结构在提升燃油经济性的同时,也可保证行车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卡车 空气动力学 侧风 减阻导流装置
下载PDF
扰流板下偏对增升装置气动性能的影响及流动机理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江 郑隆乾 +2 位作者 白俊强 沈广琛 刘睿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3-820,共8页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针对有、无扰流板下偏的二维和三维增升装置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扰流板下偏对着陆构型气动性能的影响及其流动机理。结果表明:相比于初始构型,扰流板下偏且保持缝道参数不变时,可以改善着陆构型的气动性能,线性段...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针对有、无扰流板下偏的二维和三维增升装置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扰流板下偏对着陆构型气动性能的影响及其流动机理。结果表明:相比于初始构型,扰流板下偏且保持缝道参数不变时,可以改善着陆构型的气动性能,线性段在相同迎角下的升力系数明显增大,最大升力系数也增大;当扰流板下偏角度增大到10°时,线性段升力系数上移0.2左右,最大升力系数增大了约4.2%。流动机理分析表明:一方面,扰流板下偏可以增大主翼的弯度和环量,造成对缝翼的上洗作用以及襟翼的下洗作用增强,结果使主翼和缝翼的升力增大,襟翼的升力减小,最终体现在总的升力增大;另一方面,扰流板下偏,有利于增强缝道射流的柯恩达效应,改善襟翼上表面附面层的速度型,延缓了分离区的出现,对襟翼升力的减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流板下偏 CFD 增升装置 流动机理 气动性能
下载PDF
气动附加装置降低厢式货车后体阻力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攀峰 王晋军 唐青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15,共4页
在风洞中通过天平测力和静态压力传感器测压实验,研究了简易厢式货车模型安装背部隔栅气动附加装置后阻力特性和背部压力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高度适当、布置合理的背部隔栅,可以使厢式货车后体侧缘的分离剪切层再附于隔板上并在隔... 在风洞中通过天平测力和静态压力传感器测压实验,研究了简易厢式货车模型安装背部隔栅气动附加装置后阻力特性和背部压力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高度适当、布置合理的背部隔栅,可以使厢式货车后体侧缘的分离剪切层再附于隔板上并在隔板后缘再次分离。从而使厢式货车下游的分离尾涡区变窄,提高其背部压力,最终减小了厢式货车模型因后体分离引起的压差阻力。实验发现减阻效果最好的是采用的3横3竖形式、高度为50mm、距离厢式货车后体边缘30mm的隔栅,最大可以将模型的阻力减小7.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厢式货车 气动附加装置 减阻 压力测量
下载PDF
厢式货车减阻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郑智颖 徐鸿鹏 +3 位作者 白哲 薄泽民 蔡伟华 李凤臣 《节能技术》 CAS 2010年第5期396-400,406,共6页
为了减少厢式货车在行驶过程中所受到的气动阻力,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本文设计适于厢式货车使用的新型空气动力学附加装置并基于商业软件FLUENT中的RNGκ-ε紊流模型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新型空气动力学装置明显地改变了厢式... 为了减少厢式货车在行驶过程中所受到的气动阻力,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本文设计适于厢式货车使用的新型空气动力学附加装置并基于商业软件FLUENT中的RNGκ-ε紊流模型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新型空气动力学装置明显地改变了厢式货车周围流场特性;同时分析速度场和货车表面压力场,获得了该新型附加装置的理论减阻率及其减阻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厢式货车 空气动力学装置 减阻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厢式货车尾部打孔装置减阻特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郑智颖 白哲 +3 位作者 徐鸿鹏 薄泽民 蔡伟华 李凤臣 《节能技术》 CAS 2011年第2期108-112,共5页
对厢式货车周围流场进行了CFD数值模拟,分析了产生气动阻力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可以消除尾部漩涡场的新型打孔式空气动力学附加装置,并将装置进一步改进得到其优化模型。基于RNGk-ε紊流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货车周围速... 对厢式货车周围流场进行了CFD数值模拟,分析了产生气动阻力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可以消除尾部漩涡场的新型打孔式空气动力学附加装置,并将装置进一步改进得到其优化模型。基于RNGk-ε紊流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货车周围速度场及其表面压力场,获得该新型附加装置的理论减阻率及其减阻机理。结果表明该空气动力学装置改善了厢式货车尾部湍流场,在前端加装导流罩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得了6.04%的减阻率。研究结果为厢式货车的减阻节能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厢式货车 尾部空气动力学装置 减阻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汽车空气动力学在重型载货汽车上的新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畅 刘方 安忠柱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5,共4页
总结了国内外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在重型载货汽车方面的最新成果,介绍了早期重型载货汽车驾驶室的形状和部分空气动力学减阻方法,并围绕重型载货汽车的简化模型(GTS),详细描述了该模型的风洞试验和计算机模拟计算结果,以及各种新颖的空... 总结了国内外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在重型载货汽车方面的最新成果,介绍了早期重型载货汽车驾驶室的形状和部分空气动力学减阻方法,并围绕重型载货汽车的简化模型(GTS),详细描述了该模型的风洞试验和计算机模拟计算结果,以及各种新颖的空气动力学附加装置在GTS模型上的减阻效果。最后介绍了3种正在申请专利的空气动力学附加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载货汽车 空气动力学 GTS 减阻措施
下载PDF
带扰流板下偏的多段翼型地面效应数值模拟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江 白俊强 +2 位作者 高国柱 昌敏 刘南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7-176,共10页
采用有限体积法和k-ωSST湍流模型求解雷诺平均N-S方程,使用运动壁面边界条件模拟地面的相对运动,研究了地面效应对带扰流板下偏的多段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地效影响下升力系数减小的原因。结果表明:随着离地高度的减小,多段翼... 采用有限体积法和k-ωSST湍流模型求解雷诺平均N-S方程,使用运动壁面边界条件模拟地面的相对运动,研究了地面效应对带扰流板下偏的多段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地效影响下升力系数减小的原因。结果表明:随着离地高度的减小,多段翼型的升力和阻力减小,升阻比有所增大;升力系数的减小幅值随着离地高度的减小和迎角的增大逐渐增大,最大可以减小22%左右;地效影响下,主翼上表面吸力减小导致的升力系数减小幅值是下表面压力增大导致的升力系数增大幅值的3倍以上。升力系数减小原因分析表明:(1)地面效应对干净翼型升力系数的影响与迎角范围有关,在中小迎角下升力系数增大,在大迎角下升力系数减小,而多段翼型往往工作在大迎角下的起降阶段,故其升力系数在地效作用下减小;(2)扰流板下偏前后的升力系数增量随着离地高度的减小而减小,最大减小量可以达到50%左右,说明地面效应使得多段翼型前后部件之间的增升作用减弱,从而导致多段翼型的升力系数进一步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流板下偏 多段翼型 地面效应 数值模拟 气动性能
下载PDF
翼尖减阻装置风洞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京伯 《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 CSCD 1995年第1期32-37,共6页
对Y12飞机加装剪切翼尖和翼梢帆片后,其纵向和横侧气动特性影响的风洞实验表明,该措施几乎在整个实际飞行的升力系数范围内都具有明显的减阻效果,达到了改善性能预定的减阻指标。
关键词 减阻 翼尖 风洞试验 气动设计 飞行试验 飞机
下载PDF
厢式货车的气动阻力及气动附加装置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傅强 金国栋 《专用汽车》 2002年第2期3-6,共4页
厢式货车在公路运输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研究厢式货车的减阻节能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 ,对厢式货车空气阻力与油耗的关系。
关键词 厢式货车 气动阻力 气动附加装置 汽车
下载PDF
用空气动力学附加装置降低国产货车气动阻力措施的探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傅立敏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44-148,181,共6页
本文介绍了借助空气动力学附加装置对降低CA141货车气动阻力的经济效益及其适用范围进行的试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加空气动力学附加装置降低CA141货车的气动阻力以改善燃料经济性的具体意见。
关键词 空气动力学 装置 气动阻力 汽车
下载PDF
反导武器悬浮子弹抛撒防御来袭目标效能设
13
作者 柏锴霖 钱建平 +1 位作者 李珂 杜凯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48,共6页
由于母弹的高转速,被抛撒出的悬浮子弹具有较高的牵连转速,柔性伞是无法在这复杂的高转速下起悬浮作用的。针对上述难点,提出了一种小型的伞式悬浮装置,在旋转离心力作用下,伞式悬浮装置快速展开,展开后是呈刚性状态的。为预测装置的效... 由于母弹的高转速,被抛撒出的悬浮子弹具有较高的牵连转速,柔性伞是无法在这复杂的高转速下起悬浮作用的。针对上述难点,提出了一种小型的伞式悬浮装置,在旋转离心力作用下,伞式悬浮装置快速展开,展开后是呈刚性状态的。为预测装置的效能,先对装置进行了理论分析,再利用Fluent软件对比分析了三种伞型的气动阻力特性,及利用ADAMS建立三维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诸偏差因素对悬浮子弹系统效能的影响。研究成果为提高整体悬浮子弹抛撒目标效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连转速 气动阻力特性 伞式悬浮装置 诸偏差因素 动力学仿真
下载PDF
尾部减阻装置对厢式货车尾部流场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建民 范健明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6-64,共9页
为了降低某厢式货车的气动阻力,基于气动减阻机理设计了9种新型的尾部气动减阻装置。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尾部气动减阻装置对厢式货车尾部流场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安装9种尾部减阻装置的厢式货车的气动阻力系教、速度分布、压力分布... 为了降低某厢式货车的气动阻力,基于气动减阻机理设计了9种新型的尾部气动减阻装置。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尾部气动减阻装置对厢式货车尾部流场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安装9种尾部减阻装置的厢式货车的气动阻力系教、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及湍动能分布等流场特性,并对两种较好减阻装置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安装9种尾部减阻装置后整车气动阻力系数均有降低,降幅最大为7.96%,获得了较好的减阻效果。尾部减阻装置主要是通过减弱尾部涡流,增大尾部气压,从而来降低压差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厢式货车 尾部减阻装置 流场特性 气动阻力系数
下载PDF
基于气动减阻装置的厢式货车气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建民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0-203,共4页
针对某厢式货车的简化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原理与方法,采用标准的κ-ε湍流模型,分别对加装3种底部减阻装置和3种侧部减阻导流条的厢式货车外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该货车的表面压力分布、速度矢量分布、湍动能分布、气动阻力系数... 针对某厢式货车的简化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原理与方法,采用标准的κ-ε湍流模型,分别对加装3种底部减阻装置和3种侧部减阻导流条的厢式货车外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该货车的表面压力分布、速度矢量分布、湍动能分布、气动阻力系数等气动特性。对比了货车原始模型和加装6种减阻装置货车模型的流动特性与气动阻力系数,详细分析了底部和侧部减阻装置的减阻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加装底部和侧部减阻装置可以改善厢式货车的气动特性,降低气动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厢式货车 计算流体动力学 减阻装置 气动阻力系数
下载PDF
车顶行李架加载装置的气动力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振东 彭涛 +1 位作者 程佳勇 杨国庆 《汽车实用技术》 2020年第5期133-135,共3页
为了使车顶行李架的加载功能满足客户需求,需要在整车耐久试验过程中对其进行加载,验证其可靠性。文中选用两种加载装置对车顶行李架进行加载,利用ANSYS软件对两种装置在不同车速的气动阻力和气动升力进行分析;并以某SUV车型为研究对象... 为了使车顶行李架的加载功能满足客户需求,需要在整车耐久试验过程中对其进行加载,验证其可靠性。文中选用两种加载装置对车顶行李架进行加载,利用ANSYS软件对两种装置在不同车速的气动阻力和气动升力进行分析;并以某SUV车型为研究对象,试验验证两种装置的可靠性和潜在失效模式。结果表明,车顶行李框更适合用于车顶行李架的耐久加载试验,为车顶行李架的加载试验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顶行李架 加载装置 耐久试验 气动阻力 气动升力 失效模式
下载PDF
FSC赛车空气动力学套件的设计及流场分析
17
作者 吴全君 曹原 +3 位作者 李风刚 朱兴军 姜新甜 吕其峰 《汽车实用技术》 2022年第18期98-102,共5页
针对中国大学生方程式赛车,运用三维建模软件CATIA建立车身的基本造型,设计一套包括前鼻翼、扩散器和尾翼的空气动力学套件,采用FLUENT软件对建立的整车模型进行外流场分析,对比分析改装前后赛车的气动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赛车上加装... 针对中国大学生方程式赛车,运用三维建模软件CATIA建立车身的基本造型,设计一套包括前鼻翼、扩散器和尾翼的空气动力学套件,采用FLUENT软件对建立的整车模型进行外流场分析,对比分析改装前后赛车的气动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赛车上加装空气动力学套件后,虽然整车阻力有所增加,但赛车的气动升力特性由正变为负,下压力大幅度增加,整车升阻比提升明显,赛车的气动性能和操纵稳定性得到提高。通过实车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该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学生方程式赛车 空气动力学套件 流场分析 升阻比 气动性能 CATIA FLUE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