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齐齐哈尔市大气气溶胶中有机碳和元素碳污染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孙宏 张泽 +1 位作者 裴力民 苗万强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2期57-58,61,共3页
采用元素分析法测定了气溶胶中OC和EC含量,结果表明它们均是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了TC和TSP之间的相关性,找出了齐齐哈尔市南北市区大气气溶胶中碳颗粒的污染源主要是燃烧等人为活动,为改善我市大气污染状况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气溶胶 污染源 大气污染 有机碳
下载PDF
贵州贫困农村室内PM_(10)中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研究
2
作者 郭兴强 李金娟 +1 位作者 俞相阳 杨荣师 《中原工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0-14,共5页
采集贵州贫困农村室内不同类型燃料产生的PM10样品,运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法测定了Fe、Al、Zn、Cr、As、Mn、V、Cu等8种金属元素,分析了影响金属元素浓度的因素,结果表明:室内PM10中金属元素的污染主要是由燃料... 采集贵州贫困农村室内不同类型燃料产生的PM10样品,运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法测定了Fe、Al、Zn、Cr、As、Mn、V、Cu等8种金属元素,分析了影响金属元素浓度的因素,结果表明:室内PM10中金属元素的污染主要是由燃料燃烧引起的,不同类型燃料对室内PM10中金属元素浓度贡献大小为柴>蜂窝煤>拌泥煤>煤.运用富集因子法分析了室内PM10中金属元素的来源,结果显示:Al、V、Mn、Cu、Fe元素主要为自然源,Cr元素是由自然源和人为源共同作用产生的,Zn和As元素主要来自人为源,如燃煤、吸烟、烹饪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空气污染 金属元素 富集因子 来源分析
下载PDF
东莞市黑碳气溶胶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天林 吴兑 +5 位作者 吴晟 孙嘉胤 陈慧忠 邓涛 李梅 周振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7-297,共11页
为探究珠江三角洲典型城市东莞市黑碳气溶胶(BC)的污染特征,对东莞市气象局站点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观测得到的BC数据进行了处理,并分析了东莞市2010年全年BC的分布特征、日变化规律以及污染来源。结果表明,(1)东莞站点BC浓度... 为探究珠江三角洲典型城市东莞市黑碳气溶胶(BC)的污染特征,对东莞市气象局站点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观测得到的BC数据进行了处理,并分析了东莞市2010年全年BC的分布特征、日变化规律以及污染来源。结果表明,(1)东莞站点BC浓度的频率分布为对数正态分布,BC的年均浓度为(3.98±3.42)μg/m^3,背景浓度为(1.14±1.04)μg/m^3。BC浓度湿季相对较低,干季相对较高。与国内各大城市相比,污染程度较轻,与背景站和一些国外城市相比,该站点处的BC污染问题较为严重;(2)BC浓度的日变化呈明显的两峰一谷型,表明BC浓度的日变化特征是由气象条件和交通源的日变化规律共同影响;(3)观测期间,370~950 nm波段的波长吸收指数(AAE370~950)的频率分布为对数正态分布,年均值为1.02,年变化呈现湿季减小、干季增大的变化趋势;(4)BC浓度和风速的关系表明,BC浓度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减小,说明风对BC浓度起到稀释扩散的作用;(5)后向轨迹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莞站点的污染气团主要来自于局地排放、东南海岸线以及华中地区的长距离输送,南海吹来的气流对其污染的贡献占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气溶胶 污染特征 波长吸收指数 来源分析 东莞市
下载PDF
城市采暖前后黑碳气溶胶污染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思宇 杜伟凯 +3 位作者 吕东影 朱欢欢 李双江 肖捷颖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3-99,共7页
为研究城市采暖前后黑碳气溶胶(BC)变化特征,采用BC 1054型黑碳仪对石家庄市空气中的BC进行连续监测并分析,得到以下结果:监测期间BC平均浓度为(6.39±0.36)μg·m^(-3),浓度范围为1.04~23.39μg·m^(-3),采暖前平均浓度为(... 为研究城市采暖前后黑碳气溶胶(BC)变化特征,采用BC 1054型黑碳仪对石家庄市空气中的BC进行连续监测并分析,得到以下结果:监测期间BC平均浓度为(6.39±0.36)μg·m^(-3),浓度范围为1.04~23.39μg·m^(-3),采暖前平均浓度为(4.68±0.29)μg·m^(-3),而采暖后平均浓度为(9.20±0.68)μg·m^(-3),是采暖前的1.97倍;受人类活动影响呈明显的规律性:采暖前后BC日变化趋势为双峰双谷型,采暖后周末效应明显,BC浓度约为工作日的1.25倍;采暖前BC浓度受粗颗粒物影响较大,采暖后则受细颗粒物影响较大.石家庄市BC与CO,NO_(2),PM_(10),PM_(2.5)这4种要素来源相似,主要源于工业企业排放、机动车尾气、道路扬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气溶胶 污染特征 气象要素 影响分析
下载PDF
西安城市主干道黑碳排放特征及源解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世浩 谭志海 +2 位作者 秦韩淼 谭探探 谷茂林 《化学工程师》 CAS 2022年第3期42-45,共4页
本文以西安不同功能区黑碳浓度为研究对象,探讨西安市城市道路交通碳排放的问题。通过AE-51型微型黑碳仪对长乐东路黑碳质量浓度进行质量检测,揭示西安市典型道路黑碳排放特征及源解析。结果表明,黑碳每日浓度在早高峰为3.70~7.57μg... 本文以西安不同功能区黑碳浓度为研究对象,探讨西安市城市道路交通碳排放的问题。通过AE-51型微型黑碳仪对长乐东路黑碳质量浓度进行质量检测,揭示西安市典型道路黑碳排放特征及源解析。结果表明,黑碳每日浓度在早高峰为3.70~7.57μg·m^(-3)及晚高峰为2.89~7.00μg·m^(-3),明显大于非高峰期(2.03~5.86μg·m^(-3)),且工作日浓度(4.38~10.82μg·m^(-3))高于休息日浓度(3.28~8.58μg·m^(-3));西安市不同年份下,大气中黑碳浓度有较大变化,大致呈现出逐年下降的变化规律,最高浓度出现在2003年(16μg·m^(-3));最低浓度发生在2019年(3.66μg·m^(-3));与其他城市相较,西安黑碳浓度属于中等水平,黑碳排放浓度受车流量、森林覆盖率、人均生产总值等社会指标影响。可见,合理规划和适当限制机动车使用频率是缓解城市空气污染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源解析 空气污染 人类活动
下载PDF
一次重污染过程细颗粒物中的碳质气溶胶来源追踪及特征研究
6
作者 刘继航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12期128-131,共4页
分析重污染过程细颗粒物中的碳质气溶胶来源及特征,为制定大气污染防治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先对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设置采样点,采集研究区域的样品进行处理。再利用热/光解氧化器、碳元素分析仪对样品进行分析,提取样品的有机... 分析重污染过程细颗粒物中的碳质气溶胶来源及特征,为制定大气污染防治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先对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设置采样点,采集研究区域的样品进行处理。再利用热/光解氧化器、碳元素分析仪对样品进行分析,提取样品的有机碳和元素碳,计算碳质气溶胶的SOC质量浓度,构建大气扩散模型。重污染过程细颗粒物的碳质气溶胶的来源有多个,碳质气溶胶的污染情况与季节有较大关系。碳质气溶胶的主要来源为化石燃料燃烧、生物质燃烧和工业生产排放,且冬季的温度较低,更利于碳质气溶胶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过程 细颗粒物 碳质气溶胶 来源追踪 特征分析
下载PDF
2018年石家庄市秋冬季典型霾污染特征 被引量:19
7
作者 宿文康 鲍晓磊 +1 位作者 倪爽英 赵卫凤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755-4763,共9页
依托河北省灰霾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对2018年10月31日至12月3日期间石家庄市大气PM2.5的质量浓度和化学组分进行连续在线观测,解析石家庄市秋末冬初典型灰霾过程的特征.观测期间,石家庄市共发生4次霾污染过程,PM2.5均为首要污染物,日均... 依托河北省灰霾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对2018年10月31日至12月3日期间石家庄市大气PM2.5的质量浓度和化学组分进行连续在线观测,解析石家庄市秋末冬初典型灰霾过程的特征.观测期间,石家庄市共发生4次霾污染过程,PM2.5均为首要污染物,日均浓度最大值分别为154、228、379和223μg·m^-3,达到重度污染甚至严重污染.PM2.5主要组分为无机水溶性离子(WSII)和含碳气溶胶,两者质量浓度的平均占比分别为(60.7±15.6)%和(21.6±9.7)%.相比优良天,两者浓度分别上升了4.4倍和3.1倍,是霾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WSII中NO3^-为首要成分,SO4^2-和NH4^+次之,三者(SNA)质量浓度之和占WSII质量浓度的(91.5±17.3)%,污染期间SNA的暴发式增长是推高PM2.5浓度的主要原因.非高湿条件下,单位质量NO3^-和SO4^-的变化速率差异不明显,高湿条件触发SO2的液相氧化过程后,SO4^2-二次转化被显著促进.大气处于富NH3状态,PM2.5中n(NH4^+)与n(NO3^-+2×SO4^2-)的比值>1,过量NH3加剧NO3^-和SO4^2-的转化.霾污染时段,燃煤和机动车排放的一次污染物的积累为含碳气溶胶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相比优良天,二次有机碳的生成受到抑制.在采暖季开始之前的两次霾污染过程,移动源为PM2.5首要污染源,平均占比30.8%和39.8%.随着燃煤采暖污染排放的增加,燃煤源贡献逐步增高至25.2%,攀升为首要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霾污染 PM2.5成分分析 无机水溶性离子 含碳气溶胶 来源解析 石家庄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