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HROMOSOME TRANSLOCATION T (15; 17) IN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1
作者 陈赛娟 童建华 +6 位作者 董硕 耿解萍 黄薇 曹琪 孙关林 王振义 陈竺 《Medical Bulletin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CAS 1992年第2期1-16,共16页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represents the first example o f a human cancer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a differentiation reducer, all-trans retinoic acid. APL is also characterized by a specific chromosome trans...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represents the first example o f a human cancer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a differentiation reducer, all-trans retinoic acid. APL is also characterized by a specific chromosome translocution t (15; 17). In this work, using techniques of molecular biology, 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gene coding for the retinoic acid receptor alpha (RARA), normally located on chromosome 17, was disrupted by the t (15; 17) and fused with the PML gene on chromosome 15. The chromosome 17 breaks were mapped consistently within the second intron of the RARA gene while the chromosome 15 breaks were clustered in two limited regions within the PML gene. Molecular cloning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part of the PML gene allowed to establish a specific "nested"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procedure to characterize th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the PML-RARA fusion gene. Different iso forms of the fusion transcripts were discovered which were produced as a result of distinct PML gene rearrangements.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the PML-RARA fusion gene and its iso forms should be further explo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chromosome TRANSLOCATION RARA GENE PML GENE
下载PDF
Distribution and clonality of peripheral blood TCR Vα subfamily T cell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2
作者 Dongzhi Cen Yangqiu Li Shaohua Chen Lijian Yang Zhi Yu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7年第6期591-593,共3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clonality of TCR Va subfamily T cell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Methods: The complementary determining region 3 (CDR3) of TCR Va 29 subf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clonality of TCR Va subfamily T cell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Methods: The complementary determining region 3 (CDR3) of TCR Va 29 subfamily genes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from 9 APL patients were amplified using RT-PCR. The positive products were further analyzed to identity the clonality of T cells by GeneScan technique. Results: One to seven of TCR Va subfamilies could be detected in peripheral blood T cells from 9 cases with APL, the frequent expression of Va subfamilies predominated in Vα3 and Va19. Clonal expanded T cells could be detected in 8 APL patients, which predominant used Va3, Va26 or Va27 (3 out of 8 cases). However, almost all Va subfamilies with polyclonal expansion could be detected in peripheral blood T cells from 10 cases of normal individuals. Conclusion: Remarkable skew distribution and clonal expansion of TCR Va subfamilies T cells is the common feature in patients with APL. Clonal expansion of T cells might reflect a response in host to APL cell associated antigen, whether these expanded T cells have the ability for specific cytotoxicity against APL cells, remains an open ques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TCR Va gene CLONALITY
下载PDF
维甲酸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被引量:12
3
作者 贺甜甜 史伟 +1 位作者 赵万红 雷鸣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2081-2084,共4页
维甲酸(retinoic acid,RA)为维生素A的衍生物,它在生长控制、上皮分化、胚胎发育等方面发挥主要功能。维甲酸受体RARs(retinoic acid receptors)及RXRs(retinoid X receptors)是类似于类固醇激素受体和甲状腺素受体的一类核受体,它是一... 维甲酸(retinoic acid,RA)为维生素A的衍生物,它在生长控制、上皮分化、胚胎发育等方面发挥主要功能。维甲酸受体RARs(retinoic acid receptors)及RXRs(retinoid X receptors)是类似于类固醇激素受体和甲状腺素受体的一类核受体,它是一种依赖于激素活化的转录因子,能以RAR/RXR异二聚体的形式结合在目的基因的启动子上,抑制或活化转录过程,该过程受激素控制。染色体的易位促使早幼粒白血病(pro-myelocytic leukemia,PML)基因和RARα的编码基因相结合,表达PML/RARα融合蛋白并最终导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发生。维甲酸处理后,APL细胞在体内或体外表现发生了极大的改变(APL细胞停止了恶性分裂,经历了类似HL60细胞和F9细胞的终端分化)。同时,APL也对三氧化二砷(As2O3)非常敏感,维甲酸和As2O3都可以直接作用于PML/RARα融合蛋白。正因为如此,APL细胞成为了分化治疗及癌基因靶向治疗的首例。本文重点综述了APL发生的机制及维甲酸治疗APL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S2O3 PML/RARΑ
下载PDF
SCMC APL-2010方案治疗44例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总结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卓 沈树红 +6 位作者 汤燕静 薛惠良 胡文婷 潘慈 汤静燕 顾龙君 陈静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73-1078,共6页
目的 评价SCMC APL-2010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4月至2016年7月采用SCMC APL-2010方案治疗的44例APL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患儿的无事件生存(EFS)率和总生存(OS)率.结果 44... 目的 评价SCMC APL-2010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4月至2016年7月采用SCMC APL-2010方案治疗的44例APL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患儿的无事件生存(EFS)率和总生存(OS)率.结果 44例APL患儿中,42例(95%)经1个疗程达完全缓解(CR),1例经2个疗程达CR,总CR率为98%,9年EFS率为96%±3%,OS率为97.7%±2.2%.不良事件中,发生感染41例(93%),粒细胞减少29例(66%),分化综合征12例(27%,其中死亡1例),肝功能异常16例(36%),胃肠道不良反应12例(27%),QT间期延长7例(16%),睾丸炎1例(2%),无第二肿瘤发生.结论 SCMC APL-2010方案治疗儿童APL预后好,可获得长期生存,但治疗相关感染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SCMCapl-2010方案 生存率 儿童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t(15;17)染色体易位的分子机制研究
5
作者 董硕 童建华 +8 位作者 吴瑜 蔡敬仁 孙关林 陈淑蓉 王振义 陈赛娟 陈竺 耿解萍 戚振武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5期381-388,共8页
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t(15;17)染色体易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RARA)基因与15号染色体上的PML基因并置,并产生PML-RARA融合基因。我们以前的工作证明APL患者中PML基因断裂点集中于2个有限区域,即P... 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t(15;17)染色体易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RARA)基因与15号染色体上的PML基因并置,并产生PML-RARA融合基因。我们以前的工作证明APL患者中PML基因断裂点集中于2个有限区域,即PMLbcr 1和PML-bcr 2,二者相距约10kb。本文确定了PML-bcr 1的DNA顺序,并确定了一例APL患者染色体相互易位接合部的基本结构。与以前国外所报道的二例病例进行了比较,发现断裂点可能处于拓扑异构酶Ⅱ裂解位点,由此,我们对t(15;17)中DNA异常重组的机制提出了一个工作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易位 白血病 医学遗传学
下载PDF
APL患者诱导分化治疗前后血清Epo水平的改变及意义
6
作者 周荣富 孙关林 吴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7-19,共3页
应用^(3)H-TdR掺入法,动态观察了2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在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治疗过程中血清Epo的水平.结果表明治疗达骨髓缓解时较治疗前血清Epo含量显著降低(P<0.001),但与正常值无明显差异,与此同时Hb含量上... 应用^(3)H-TdR掺入法,动态观察了2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在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治疗过程中血清Epo的水平.结果表明治疗达骨髓缓解时较治疗前血清Epo含量显著降低(P<0.001),但与正常值无明显差异,与此同时Hb含量上升(p<0.025),随治疗骨髓L-CFU逐渐下降,并与病情同步变化.相关分析表明Epo含量与Hb呈负相关(r=-0.5459,P<0.01),与骨髓内原始十幼稚红细胞百分率间无线性相关.就此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幼粒细胞 白血病 急性 血清 红细胞生成素
下载PDF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儿童APL微小残留病
7
作者 李晔 陈立君 郝杰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2212-2213,共2页
目的: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APL病人的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FCM检测和分析36例APL病儿在初发期和完全缓解期的CD13、CD33、CD34和TdT表达,全部APL病人每日输入AS2O3治疗,直到完全缓解(CR).结果:36例... 目的: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APL病人的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FCM检测和分析36例APL病儿在初发期和完全缓解期的CD13、CD33、CD34和TdT表达,全部APL病人每日输入AS2O3治疗,直到完全缓解(CR).结果:36例APL病人在初发期CD13、CD33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88%(23/36)和80.55%(29/36),CD34和TdT均为低表达,经AS2O3治疗的CR期有34例APL病人CD13和CD34阳性细胞为10‰左右,其余2例仍为高表达(CD13和CD33抗原阳性细胞>10%~20%),并于3个月内复发.结论:研究结果推断,应用FCM检测APL病人CD13和CD33表达可预测复发,FCM分析结果可提高检测MRD的敏感性并可估计APL病人的预后,CD13和CD33双表达可能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流式细胞技术 白血病微小残留病
下载PDF
APL化疗前后患者骨髓早幼粒细胞计数结果分析
8
作者 莫建坤 黎永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3年第24期9-10,共2页
目的 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患者化疗前后骨髓早幼粒细胞计数结果的变化。方法 采用三尖杉酯碱、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化疗药物治疗17例APL患者,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4~49岁,采集APL患者治疗前、... 目的 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患者化疗前后骨髓早幼粒细胞计数结果的变化。方法 采用三尖杉酯碱、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化疗药物治疗17例APL患者,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4~49岁,采集APL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并对骨髓进行细胞分类计数。结果 APL化疗前、后骨髓细胞分类计数早幼粒细胞分别是:(80.68±10.66)%,(3.11±1.48)%,其结果表明治疗后骨髓早幼粒细胞显著减少(t=20.243,p<0.001)。结论 采用三尖杉酯碱、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维甲酸化疗药物治疗APL能促使病人骨髓早幼粒细胞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 细胞 分析
下载PDF
转谷氨酰胺酶2通过mTOR通路和自噬调控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的白血病细胞HL60和U937的髓系分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梅超 孟依灵 +1 位作者 应影霞 李栋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5,共9页
全反式维甲酸(ATRA)是具有融合基因PML-RARα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特异的靶向治疗药物。此外,ATRA在无PML-RARα融合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及其它一些肿瘤中也有一定治疗效果。但ATRA治疗也会引起一些并发症或发生愈后复发。因此,对A... 全反式维甲酸(ATRA)是具有融合基因PML-RARα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特异的靶向治疗药物。此外,ATRA在无PML-RARα融合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及其它一些肿瘤中也有一定治疗效果。但ATRA治疗也会引起一些并发症或发生愈后复发。因此,对ATRA诱导分化调控机制的研究非常重要。转谷氨酰胺酶2(TGM2)是一种多功能酶,能调控mTOR信号通路和自噬等。ATRA能诱导APL细胞中TGM2表达上调,TGM2敲低抑制ATRA诱导的细胞分化。但其调控机制及涉及的信号通路尚不明确。本研究发现,在HL60和U937细胞中,ATRA能够上调CD11b和TGM2的表达(P<0.05),抑制mTOR信号通路,并增强自噬;与对照相比,敲低TGM2,mTOR信号通路增强,自噬被抑制,而ATRA诱导的CD11b表达被抑制(P<0.05),分化减弱,被ATRA抑制的mTOR信号通路得到部分恢复,而被ATRA增强的自噬适当减弱。这表明ATRA使HL60和U937细胞发生髓系分化,并诱导TGM2表达升高;而TGM2通过mTOR信号通路和自噬途径调控ATRA诱导的髓系分化。该研究将有利于更深入地了解ATRA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的过程和机制,也有利于加深对TGM2的多功能性的认识;有助于对APL等白血病及其它癌症的药物诱导疗法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转谷氨酰胺酶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TOR信号通路 自噬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 被引量:22
10
作者 陈芳 胡延平 +6 位作者 王孝会 符爽 傅煜 刘璇 张旻昱 王绍坤 张继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1-325,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骨髓中异常早幼粒细胞的免疫表型,探讨其特点及意义。方法:用4色免疫分型方法对43例APL患者的骨髓有核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用CD45-SSC综合设门法,定义CD45强度位...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骨髓中异常早幼粒细胞的免疫表型,探讨其特点及意义。方法:用4色免疫分型方法对43例APL患者的骨髓有核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用CD45-SSC综合设门法,定义CD45强度位于10~2、SSC强度位于10~2细胞群为R3,CD45强度位于10~3、SSC强度位于10~2为R5,并定义阳性细胞占该细胞群的80%以上为强阳性表达,20%-80%之间为弱阳性表达,<20%为阴性。结果:79.07%病例存在一群异常细胞群(R3),R3细胞群免疫表型特点为SSC偏高,CD45表达强度稍弱,CD38^+、CD9^+和CD13^+均为100%,其中呈强阳性的分别为86.05%、90.70%和86.05%。CD33、CD117及CD6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67%、95.35%和83.8%,其中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05%、69.77%和30.23%。CD15+43.2%,大部分病例的阳性细胞都呈弱表达。约16.28%和6.98%的患者表达CD34和HLA-DR,且表达强度较弱,均在80%以下。异常细胞跨系表达CD2、CD19、CD7的比例分别为27.92%、6.98%和2.32%,强度均集中于20%-80%的低表达范围内。所有的病例均不表达CD11b。20.93%病例存在两群细胞群(R3与R5),其中R3的免疫表型特点与上述一致。R5细胞群免疫表型特点较R3细胞群SSC偏小,CD45荧光强度较强,比正常淋巴细胞稍弱,CD9、CD13、MPO阳性率为100%,且荧光强度强;不表达CD123、CD25、CD22、CD4、CD64与CD14。结论:APL细胞易伴有嗜碱性颗粒增多,与形态学分型中的M3a相对应,并且伴有嗜碱性颗粒增多的APL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特征,APL的典型免疫表型为high SSC,CD13^+CD9^+CD38^+CD33^+CD117^+CD64^+CD11b^-CD34^-HLADR^-。伴有嗜碱性颗粒增多的APL有其独特的免疫表型特点,存在两群异常细胞,一群细胞与上述表型一致,另一群细胞SSC稍小,CD45表达较强,表达CD13、CD9和MPO,不表达CD123、CD25、CD22、CD4、CD64和CD14。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可辅助APL的快速诊断,对分析白血病细胞的分类及提示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免疫表型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高三尖杉酯碱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宋奎 许晓军 +7 位作者 黄贵年 郭子文 何慧清 林淑华 任志娟 黎伟超 邱大发 刘启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高三尖杉酯碱(HHT)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生存情况。方法 ATRA联合HHT治疗初治APL患者75例,观察患者临床特征、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 58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CR率77.3%;17例患者...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高三尖杉酯碱(HHT)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生存情况。方法 ATRA联合HHT治疗初治APL患者75例,观察患者临床特征、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 58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CR率77.3%;17例患者诱导失败,其中16例死于诱导治疗早期。在平均36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中,分别有2例和3例患者死于巩固和维持治疗阶段。患者预期3年总生存率为71.5%,3年无事件生存率为61.0%,获得CR患者3年无事件生存率为78.9%。结论 ATRA联合HHT治疗初发APL患者疗效好,长期生存率高,且价格经济,是APL治疗的合理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全反式维甲酸 高三尖杉酯碱 临床结果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复方黄黛片序贯治疗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南虎松 金春姬 刘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105-108,共4页
目的分析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复方黄黛片序贯治疗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1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接受常规化疗的对照组以及接受全反式维甲酸... 目的分析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复方黄黛片序贯治疗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1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接受常规化疗的对照组以及接受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复方黄黛片序贯治疗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起效情况、生存时间及死亡情况、维持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接受治疗后的完全缓解出现时间、Hb开始回升时间及PLT开始回升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而化疗后完全缓解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随访期内,观察组患儿的总生存时间、无复发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且随访期内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在完全缓解后的维持治疗期间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复方黄黛片序贯治疗可以缩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的治疗起效时间、提高完全缓解率、延长生存时间,同时具有良好的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全反式维甲酸 复方黄黛片
下载PDF
维甲酸、砷剂及化疗3种方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金哈斯 鲁燕侠 母立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744-1746,共3页
目的总结和比较维甲酸、砷剂和化疗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治、复发和维持治疗的疗效和特点,并长期随访。方法收集APL病例,分为初治组、维持组和复发组。初治组再分为砷剂单用组、砷剂和维甲酸连续应用组、砷剂和维甲酸联合应用组;维... 目的总结和比较维甲酸、砷剂和化疗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治、复发和维持治疗的疗效和特点,并长期随访。方法收集APL病例,分为初治组、维持组和复发组。初治组再分为砷剂单用组、砷剂和维甲酸连续应用组、砷剂和维甲酸联合应用组;维持组再分为为规律使用砷剂组、偶尔使用砷剂组、化疗组;复发组再分为口服砷剂组、静脉砷剂组。临床观察,长期随访,采用SPSS系统软件分析所得数据。结果初治组中砷剂单用组缓解率89.6%,达缓解时间41d,砷剂和维甲酸连续应用组缓解率100%,达缓解时间39d,砷剂和维甲酸联合应用组缓解率100%,达缓解时间28d;维持组中长期生存率规律使用砷剂组、偶尔使用砷剂组和化疗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发组口服砷剂组缓解率75%、静脉砷剂组87.5%。结论APL初治诱导缓解治疗中联合应用优于单用或连续应用,正规维持治疗决定长期预后,高危病例应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三氧化二砷 维甲酸 化疗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治疗期并发脑梗塞:一例报告和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亚平 安志明 +5 位作者 宋萍 王利平 周晓刚 李峰 唐玉梅 翟勇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24期3647-3651,共5页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A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时并发广泛脑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一例以阴道出血和重度贫血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学、流式免疫...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A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时并发广泛脑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一例以阴道出血和重度贫血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学、流式免疫分型、染色体和融合基因检查。对神经系统异常进行脑MRI检查。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骨髓细胞学、染色体和融合基因检查确诊为APL。ATRA治疗后第三天,患者突然出现失语、意识不清和右侧肢体瘫痪。MRI检查示左侧额、顶、颞和枕叶广泛脑梗塞。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查示心肌缺血。经亚砷酸和去甲氧柔红素联合诱导治疗及神经营养等支持治疗后,患者APL获完全缓解。意识恢复正常,失语明显改善,但右侧肢体瘫痪未恢复。结论:APL诱导治疗过程中可合并脑梗塞和心肌梗塞等血栓并发症,需提高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血栓 脑梗塞 全反式维A酸
下载PDF
口服砷剂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董颖 张雄 曾权祥 《临床医学工程》 2015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口服砷剂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持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6年经ATRA和化疗联合诱导分化达完全缓解(CR),再进行序贯化疗巩固治疗4个疗程后,处于分子水平缓解的75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砷剂组... 目的探讨口服砷剂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持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6年经ATRA和化疗联合诱导分化达完全缓解(CR),再进行序贯化疗巩固治疗4个疗程后,处于分子水平缓解的75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砷剂组(n=40)与非砷剂组(n=35)两组。非砷剂组采用小剂量化疗(MTX+6-MP)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方案,砷剂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口服砷剂(复方黄黛片)24个月进行治疗,长期观察后对比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在6个月-5年的随访过程中砷剂组预计治疗后5年内无复发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83.3±5.3)%和(87.3±5.4)%,均高于非砷剂组的(62.6±6.6)%和(77.4±6.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服砷剂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远期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可延长生存时间,减少病症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的长期无复发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剂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维持治疗 预后质量
下载PDF
As_2O_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钱劲英 梁海海 +3 位作者 王璐 徐志丹 于绍楠 单宏丽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年第9期1034-1036,共3页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M3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培养的NB4细胞加入不同浓度(0.5μM,1μM,1.5μM,2μM,3μM)的As2 O3作用48 h后,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As2O3对NB4细胞活力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及C...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M3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培养的NB4细胞加入不同浓度(0.5μM,1μM,1.5μM,2μM,3μM)的As2 O3作用48 h后,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As2O3对NB4细胞活力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及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As2O3引起NB4细胞凋亡情况,用Western Blot检测As2O3对Caspase-3蛋白的作用。结果:MTT比色法结果显示,As2O3明显抑制NB4细胞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2μM As2O3孵育48 h NB4细胞活力下降约50%;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2μM As2O3作用48 h后,NB4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且以早期凋亡率增加为主(P<0.01);同时As2 O3处理后的NB4细胞Caspase-3活性明显增加,为对照组的2.2倍(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s2O3显著增加Caspase-3总蛋白及其激活型cleaved-Caspase-3(p17)蛋白表达量。结论:As2O3可诱导NB4细胞凋亡,此作用与激活依赖Caspase-3的细胞凋亡通路相关,但是具体是通过何种凋亡通路,以及参与其中的信号分子需要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2O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白血病细胞的体外诱导分化研究
17
作者 叶裕春 赵金彩 宋得莲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383-385,共3页
应用ATRA对42例各种不同类型白血病细胞进行了体外诱导分化研究,结果发现经ATRA1~5μm浓度体外诱导分化后,26例APL患者获得了与临床疗效相一致的结果。ATRA诱导分化细胞除形态趋于成熟外,还伴有功能上的成熟... 应用ATRA对42例各种不同类型白血病细胞进行了体外诱导分化研究,结果发现经ATRA1~5μm浓度体外诱导分化后,26例APL患者获得了与临床疗效相一致的结果。ATRA诱导分化细胞除形态趋于成熟外,还伴有功能上的成熟。经ATRA治疗后,所有APL病例的CFU-L形成明显减低,正常造血祖细胞集落则恢复至正常水平。表明ATRA除有诱导APL细胞分化、成熟这一特性外,在参于造血重建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全反式维甲酸 诱导分化
下载PDF
威灵仙总皂苷体外抑制NB4细胞增殖及对CD11b、CD3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莉 李晓明 黄纯兰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353-358,共6页
目的:制备纯化的威灵仙总皂苷,体外作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研究威灵仙总皂苷对NB4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NB4细胞,设置多个浓度梯度的威灵仙总皂苷药物组,观察用药后不同时间点NB4活细胞数,计算生长抑制率;Wri... 目的:制备纯化的威灵仙总皂苷,体外作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研究威灵仙总皂苷对NB4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NB4细胞,设置多个浓度梯度的威灵仙总皂苷药物组,观察用药后不同时间点NB4活细胞数,计算生长抑制率;Wright's-Giemsa染色计数法和NBT还原试验测定细胞分化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b/CD33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威灵仙总皂苷对NB4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效应依赖关系;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诱导分化现象不明显。结论:威灵仙总皂苷可有效抑制NB4细胞增殖,但对NB4细胞无明显的诱导分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灵仙总皂苷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NB4细胞株 细胞分化
下载PDF
PML—RARα融合基因相关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和纯化
19
作者 杜琴 蔡嘉镜 +3 位作者 蒋春萍 徐磊 张国元 王东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13期1998-2001,2025,共5页
目的构建PML-RARα融合基因相关重组表达质粒,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可溶性蛋白并进行纯化。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以PML-RARα全长质粒为模板分别扩增出长度均为1200bp的PML和RARα序列,并将它们分别... 目的构建PML-RARα融合基因相关重组表达质粒,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可溶性蛋白并进行纯化。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以PML-RARα全长质粒为模板分别扩增出长度均为1200bp的PML和RARα序列,并将它们分别插入PET32a(+)质粒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化学法转化大肠埃希菌DH5α进行克隆,菌落PCR筛选阳性转化子,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的正确性。正确重组的表达质粒分别命名为PML-Flag-PET32a(+)和Flag-RARα-PET32a(+)。将正确重组的表达质粒转化感受态大肠埃希菌BL21(DE3),经异丙基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利用表达蛋白的组氨酸"标签"(His-tag)进行Ni2+-树脂柱亲和层析纯化,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纯化蛋白质。结果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重组表达质粒经EcoRI/HindIII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转化感受态BL21(DE3)并经诱导后得到高效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显示纯化蛋白为目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并经诱导表达后可纯化出目的蛋白,为进一步的抗体制备等实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L—RAR α融合基因 重组质粒 蛋白表达 蛋白纯化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体制备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4例临床分析
20
作者 张吉仙 程定珍 +3 位作者 张缙鸾 温丙昭 哈力代 付美兰 《新疆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33-35,共3页
应用国产全反式维甲酸(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14例。结果单用RA治疗,6例完全缓解(CR)率为83.3%,RA合并化疗8例CR率为87.5%,两组总的CR率为85.7%。在治疗中白细胞数明显升高,出血倾向减轻。
关键词 维甲酸 诱导分化 白血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