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f Changing Features of Precipitation from 1900-2010 Years in Africa-Asia Arid and Semi-Arid Area
1
作者 Xiangkun Cheng Hang Cheng +1 位作者 Guowu Sun Xiaomeng Shi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7年第1期62-72,共11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ime-spac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variation of the gener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of rainfall occurred in Asia, Africa through North Africa-Middle East-Western Middle Asia-Eastern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ime-spac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variation of the gener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of rainfall occurred in Asia, Africa through North Africa-Middle East-Western Middle Asia-Eastern Middle Asia, Northwest China-Eastern Northwest China-North China and Northeast China is studi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GPCC rainfall data from 1901 to 2010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relevant cities of China from 1901 to 2010, and the data of NCEP of surface pressure as well as 500 Hpa potential high from 1950 to 2010.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total precipitation presents a decreasing trend in north Africa to the northeast of China in recent 100 years. It has a mutation in 1950s. The precipitation presented a decreasing trend in North Africa and Middle East, in recent 100 years;it presented a further decreasing trend after 1950s. It presented a decreasing trend before 1950s and an increasing trend after 1950s in Middle Asia and Northwest china. It also presented a decreasing trend before 1950s and an increasing trend between 1950s to 1990s, and decreased later in Eastern Northwest China, North China and Northeast China which also presented in a more or less period in different areas from North Africa to Northeast China. The beginning of less precipitation years and less period occurred after it presented less period in north Africa in time and space. After it moved to the east areas as the year past, at last, the SLPA fields which presented more or less precipitations of years from North Africa to Northeast China were analyzed. It also shows that the SLPA fields which presented more were beneficial to the precipitations and presented negative effects of precipitations in the polar, high and mid- and lower latitu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a-Africa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 RAINFALL above or below the Normal PRECIPITATION Sea Lever Pressure ANOMALIES
下载PDF
2022年欧美以外其他地区中密度纤维板产能概况
2
作者 陈怡 《中国人造板》 2024年第9期37-41,共5页
对亚洲、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地区主要国家中密度纤维板年产能、新增产能情况进行介绍。2022年,亚洲、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欧美以外地区,中密度纤维板年产能为8810.7万m^(3),2023年及其后总年产能将达到9474.9万m^(3)。
关键词 中密度纤维板 亚洲 南美洲 大洋洲 非洲 产能
下载PDF
印日“亚非增长走廊”计划:战略缘起、发展进程、影响要素与应对
3
作者 涂志明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24-135,148,共13页
作为回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亚非增长走廊”计划是印度和日本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战略调整的结果。在加强双边关系的前提下,两国联合推动亚洲与非洲基础设施的共同开发,并力求将印度的战略触手和日本的经济触手从南亚地区... 作为回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亚非增长走廊”计划是印度和日本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战略调整的结果。在加强双边关系的前提下,两国联合推动亚洲与非洲基础设施的共同开发,并力求将印度的战略触手和日本的经济触手从南亚地区延伸至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印、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其他领域内的合作,谋求通过联合的方式与美国的亚太政策呼应,进而实现对中国的战略包围。两国通过构建共同的地区战略,不仅能够实现与“一带一路”竞争的目标,还能以抱团的形式介入到地缘政治的角逐中。由于印、日在战略认知、对非政策等层面的差异,以及亚非增长走廊计划本身的内在问题,该计划仍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中国仍需保持战略定力,在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强化与相关国家的互利关系,从而有效应对印、日的地区发展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非增长走廊 “一带一路” 印度 日本
下载PDF
东亚和早期人类第一次大迁徙浪潮 被引量:14
4
作者 侯亚梅 黄慰文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93-309,共17页
以欧、亚大陆一系列考古学重要地点的发现及最新研究成果,勾勒出迄今所知早期人类走出其假想发祥地非洲的时空架构,并特别讨论了早期人类起源于东亚的可能性。
关键词 早期人类 第一次大迁徙 早更新世 中更新世 亚洲
下载PDF
发展中国家农业科研投资现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平 杨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74-79,共6页
198 0年以来 ,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科研投资增长速度和农业科研人员人均科研支出均呈现下降趋势 ;在非洲和拉丁美洲 ,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科研面临严重资金短缺局面 ,农业科研人员人均科研支出大幅下降 ;非洲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科研支出占政府... 198 0年以来 ,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科研投资增长速度和农业科研人员人均科研支出均呈现下降趋势 ;在非洲和拉丁美洲 ,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科研面临严重资金短缺局面 ,农业科研人员人均科研支出大幅下降 ;非洲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科研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高于其它发展中国家 ;近年来 ,非洲国家的农业科研投资中国际援助资金的比重上升 ,政府财政资助的比重下降 ;拉丁美洲的农业科研投资还是主要以公共部门为主 ;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科研投资虽然保持继续增长的势头 ,但增速下降 ;近年来 ,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私人农业科研投资迅速增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农业科研 投资现状 拉丁美洲 非洲 亚洲
下载PDF
全新世期间亚洲和非洲干旱区环境的短尺度变化 被引量:19
6
作者 郭正堂 N.Petit-Maire 刘东生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8-74,共7页
过去对北非和中国干旱区140 ka BP来环境演化的初步对比表明,两地的干旱度在万年时间尺度上基本同步。这种关系是否也适用于全新世百年尺度的干旱事件,仍是有待研究的问题。本文对撒哈拉地区569个地表淡水指示物和我国北方干旱区158个... 过去对北非和中国干旱区140 ka BP来环境演化的初步对比表明,两地的干旱度在万年时间尺度上基本同步。这种关系是否也适用于全新世百年尺度的干旱事件,仍是有待研究的问题。本文对撒哈拉地区569个地表淡水指示物和我国北方干旱区158个古土壤和湖泊沉积的^(14)C年代数据进行了时空频数统计分析,揭示出两地沙漠在全新世期间至少经历了三次同时性的、百年—千年尺度的干旱事件,叠置于季风气候对地球轨道变化响应的总体趋势上;沙漠在纬向上的进退主要受控于季风前沿的伸缩幅度,说明两个季风系统的短尺度变化可能受统一因素控制。最为显著的干旱事件发生于约4 ka BP。两地干旱区在过去认为的6 ka BP前后的全新世气候适宜期并没有表现为稳定的湿润环境。我国过去发现的该时期不少的干旱证据被解释为高温所导致的强烈蒸发作用所致。但全新世中期的干旱期在热带的存在及其与冰心记录中低甲烷事件的吻合难以用蒸发来解释,而应与夏季风环流的减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短尺度变化 亚洲 非洲 季风 干旱化
下载PDF
40kaBP来亚非季风演化趋势及青藏高原泛湖期 被引量:16
7
作者 贾玉连 施雅风 +2 位作者 马春梅 申洪源 吴敬禄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29-840,共12页
基于18个黄土/古土壤序列(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与27个湖泊沉积序列(青藏高原、新疆、云南与赤道非洲及其以北的非洲季风区)对比分析了东亚季风区、印度季风区与非洲季风区40 ka以来的区域环境演变特征.结果显示:上述区域在对应岁差周期... 基于18个黄土/古土壤序列(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与27个湖泊沉积序列(青藏高原、新疆、云南与赤道非洲及其以北的非洲季风区)对比分析了东亚季风区、印度季风区与非洲季风区40 ka以来的区域环境演变特征.结果显示:上述区域在对应岁差周期的高太阳辐射阶段,也就是40~24 kaBP与14~4 kaBP分别经历了一次环境湿润期,而在末次冰期最盛期,除中国云南、青藏高原及新疆部分地区外,其他地区则较为干燥.青藏高原及其北侧的新疆区,40~24 kaBP比14~4 kaBP气候更为湿润,湖泊呈现40 ka以来的最高最大湖面,高原进入一次泛湖期.而非洲区及黄土高原,则与此相反;14~4 kaBP气候比40~24 kaBP更为湿润、适宜,湖面更高,成壤作用更强.40~24 kaBP,印度季风强盛,加强了对高原的水汽与潜热输送,同时,由于北方冰盖的存在,西风气流则相对南移,增加了对高原的影响,两种气流交互作用引起的强降水,可能是造成湖泊显著扩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印度季风 季风演化 季风区 东亚季风 强降水 岁差周期 BP 新疆 非洲
下载PDF
Influence of the NAO on Wintertim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over East Asia:Multidecadal Variability and Decadal Prediction 被引量:6
8
作者 Jianping LI Tiejun XIE +5 位作者 Xinxin TANG Hao WANG Cheng SUN Juan FENG Fei ZHENG Ruiqiang DI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4期625-642,共18页
In this paper,we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winter NAO on the multidecadal variability of winter East Asi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EASAT)and EASAT decadal prediction.The observation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wi... In this paper,we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winter NAO on the multidecadal variability of winter East Asi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EASAT)and EASAT decadal prediction.The observation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winter EASAT and East Asian minimum SAT(EAmSAT)display strong in-phase fluctuations and a significant 60-80-year multidecadal variability,apart from a long-term warming trend.The winter EASAT experienced a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last two decades,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occurrence of extremely cold events in East Asia winters in recent years.The winter NAO leads the detrended winter EASAT by 12-18 years with the greatest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at the lead time of 15 years.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ENSO may affect winter EASAT interannual variability,but does not affect the robust lea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inter NAO and EASAT.We present the coupled oceanic-atmospheric bridge(COAB)mechanism of the NAO influences on winter EASAT multidecadal variability through its accumulated delayed effect of~15 years on the 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AMO)and Africa-Asia multidecadal teleconnection(AAMT)pattern.An NAO-based linear model for predicting winter decadal EASAT is constructed on the principle of the COAB mechanism,with good hindcast performance.The winter EASAT for 2020-34 is predicted to keep on fluctuating downward until~2025,implying a high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f extremely cold events in coming winters in East Asia,followed by a sudden turn towards sharp warming.The predicted 2020/21 winter EASAT is almost the same as the 2019/20 win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ter East Asi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 africa-asia multidecadal teleconnection pattern coupled oceanic-atmospheric bridge multidecadal variability
下载PDF
亚非地区近百年干旱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程航 孙国武 +1 位作者 冯呈呈 侯彦泽 《干旱气象》 2018年第2期196-202,共7页
利用1901—2010年帕默尔指数(PDSI)和1981—2010年CMAP降水、NCAR 700 h Pa位势高度等格点资料,分析亚非干旱、半干旱带中北非、中东、中亚西部、中亚东部至中国西北地区西部及中国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和东北等7个区域PDSI的时空演变特... 利用1901—2010年帕默尔指数(PDSI)和1981—2010年CMAP降水、NCAR 700 h Pa位势高度等格点资料,分析亚非干旱、半干旱带中北非、中东、中亚西部、中亚东部至中国西北地区西部及中国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和东北等7个区域PDSI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北非至中东地区大部,前20 a(1901—1920年)PDSI为-1~2,干旱较轻或相对不旱;1920年代以后PDSI为-4^-2,干旱较重。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中亚东部至中国西北地区西部1980年代以后PDSI>0,这与该区同时期700 h Pa位势高度下降及夏季降水量增加有关。PDSI≤-2的干旱期,有从北非地区到中国东北地区逐区向东扩展的趋势,后延推移间隔约为24~31 a,这对干旱气候预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非干旱、半干旱带 帕尔默指数 干旱 时空变化
下载PDF
亚、非足球队攻防技战术的比较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吉祥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25,共4页
对参加本届世界杯的亚、非九国足球队在比赛中的攻防技战术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非洲球队所表现出的整体实力仍强于亚洲 ,其攻防技战术的整体性有所提高。亚洲球队两极分化 ,韩、日足球队的技战术水平明显优于中、沙两队 ,他们全攻... 对参加本届世界杯的亚、非九国足球队在比赛中的攻防技战术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非洲球队所表现出的整体实力仍强于亚洲 ,其攻防技战术的整体性有所提高。亚洲球队两极分化 ,韩、日足球队的技战术水平明显优于中、沙两队 ,他们全攻全守的整体性打法 ,符合足球运动的发展方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球 世界杯 技战术 亚洲 非洲
下载PDF
地表反照率的改变影响夏季北非副热带高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伟平 吴国雄 刘辉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6-39,共14页
利用 LASG L 9R1 5AGCM设计了两组不同地表反照率的数值试验。通过分析其夏季平均气候的差异来考察地表反照率改变对夏季北非副高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北非地表反照率增大时 ,由于地面接收到的净辐射减少 ,地面温度降低 ,底层大气的感... 利用 LASG L 9R1 5AGCM设计了两组不同地表反照率的数值试验。通过分析其夏季平均气候的差异来考察地表反照率改变对夏季北非副高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北非地表反照率增大时 ,由于地面接收到的净辐射减少 ,地面温度降低 ,底层大气的感热加热减弱 ,抑制了局地的对流和降水 ,相应的对流层中层的凝结加热也减弱。这种中、低层的冷却强迫出高空的异常辐合与低空的异常辐散 ,导致北非地区下沉运动增强 ,从而加强了北非副高。另外 ,这种北非地区的环流异常 ,通过辐散风环流加强了南亚高空的辐散 ,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南亚高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反照率 数值模拟 南亚高压 气压 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从“非洲起源说”研究到“DNA族群地域推断”侦查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江丽 刘京 李彩霞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519-524,共6页
伴随全基因组测序、生物信息等技术的发展,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等遗传标记被发现并大量应用,从遗传学角度逐步研究获知了现代人群的起源和遗传结构。法医遗传学... 伴随全基因组测序、生物信息等技术的发展,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等遗传标记被发现并大量应用,从遗传学角度逐步研究获知了现代人群的起源和遗传结构。法医遗传学领域族群地域来源推断研究也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为案件侦办过程中确定侦查方向、缩小排查范围提供了线索和科学依据。本文对目前族群推断技术的研究进展、推断方法、发展趋势等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多态性 单核苷酸 非洲起源 族群地域推断 东亚
下载PDF
国外竹产业的发展状况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新萍 郭岩 《世界竹藤通讯》 2009年第2期35-37,共3页
在综述国外一些国家竹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外竹产业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国外产业发展经验给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 竹产业 发展现状 亚洲 非洲 南美
下载PDF
西非及亚太地区海上油田钻井完井投资估算模型
14
作者 汪东进 李秀生 +1 位作者 张海颖 王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0-504,共5页
以西非及亚太地区86个具有代表性的油田作为样本,以BP神经网络方法为基础,将油价、水深、井数、井深、地质条件这5个影响因素作为输入层参数,钻井完井投资额作为输出层参数,构建海上油田钻井完井投资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与回归分析模型... 以西非及亚太地区86个具有代表性的油田作为样本,以BP神经网络方法为基础,将油价、水深、井数、井深、地质条件这5个影响因素作为输入层参数,钻井完井投资额作为输出层参数,构建海上油田钻井完井投资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与回归分析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由于BP神经网络方法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可以有效地描述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体现其解决复杂问题的优势,构建的模型具有合理性和实际参考价值。构建的钻井完井投资BP神经网络估算模型具有很好的拟合精度,大部分样本的预测误差在30%以内,基本满足工程开发所要求的误差精度,而且误差水平远远低于回归分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非 亚太地区 海上油田 钻井完井投资估算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西亚北非政治格局变化及其走向 被引量:2
15
作者 安惠侯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5,共13页
2010年12月在阿拉伯世界爆发了大规模动荡,延续至今已进入第三个年头。目前,该地区遇到许多困难:转型国家在此转型过程中步履艰难;伊斯兰势力崛起引发新的矛盾;美国的"新干涉主义"不得人心,其主导中东事务能力下降;恐怖暴力... 2010年12月在阿拉伯世界爆发了大规模动荡,延续至今已进入第三个年头。目前,该地区遇到许多困难:转型国家在此转型过程中步履艰难;伊斯兰势力崛起引发新的矛盾;美国的"新干涉主义"不得人心,其主导中东事务能力下降;恐怖暴力活动有新的发展;固有热点问题仍看不到解决的曙光;中东五大国的博弈影响地区格局。地区动荡和局部冲突将呈常态化和长期化趋势。倘若没有西方大国的直接军事干预,爆发地区性战乱的概率也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亚北非 政治格局 伊斯兰崛起 “新干涉主义”
下载PDF
西亚北非变局的反思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小勤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07-112,共6页
引发西亚北非等国的政治动荡并不是偶然的突发性事件,也不是一些学者在早期所断言的"内生性事件",究其原因,有西亚北非国家自身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的集中凸显,也有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改造中东、推行网络外交的外部诱因... 引发西亚北非等国的政治动荡并不是偶然的突发性事件,也不是一些学者在早期所断言的"内生性事件",究其原因,有西亚北非国家自身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的集中凸显,也有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改造中东、推行网络外交的外部诱因,是一场内外因素相互交织、综合作用下的社会全面动荡。西亚北非变局对于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亚北非 变局 反思
下载PDF
郑和——中国和平外交的先行者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宪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21,28,共6页
开展和平外交,是郑和下西洋最主要的目的和活动。郑和船队尊重各地习俗,礼待各国统治者和人民,积极进行文化交流,开展平等贸易,促进了中国与各国间友好关系的建立。郑和下西洋忠实地执行了明王朝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谱写了中国与亚非各... 开展和平外交,是郑和下西洋最主要的目的和活动。郑和船队尊重各地习俗,礼待各国统治者和人民,积极进行文化交流,开展平等贸易,促进了中国与各国间友好关系的建立。郑和下西洋忠实地执行了明王朝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谱写了中国与亚非各国和平友好关系的新篇章,使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和 航海 中外关系 亚非国家 和平外交
下载PDF
东方英语代表作家的居留状况及创作取向 被引量:1
18
作者 颜治强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14-117,共4页
在以"后殖民文学"名义下开展的各种讨论中,大陆学界对作家的国籍状况普遍带有误解,从而忽略了他们的若干主题和艺术追求。本文提取13个最优秀的东方英语作家进行研究,计算他们居留西方的年限,并分析原因,进而论述创作取向。... 在以"后殖民文学"名义下开展的各种讨论中,大陆学界对作家的国籍状况普遍带有误解,从而忽略了他们的若干主题和艺术追求。本文提取13个最优秀的东方英语作家进行研究,计算他们居留西方的年限,并分析原因,进而论述创作取向。指出移民作家、经常出国工作作家、间或出国作家的区别,提出了移民作家和作家移民两个对立的概念,批评了后殖民文学文本解读中的用美国代替东方,用移民作家及其问题代替20世纪独立国家作家及其问题的错误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英语作家 后殖民文学 国籍 作家移民 移民作家
下载PDF
基础教育课程国际化的比较研究——澳大利亚“亚洲战略”与我国“非洲战略”的思考 被引量:6
19
作者 罗美娜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3-108,共6页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基础教育课程国际化改革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趋势。澳大利亚为确保其在亚洲世纪中的利益最大化,在基础教育课程变革过程中,力图通过学科内容渗透亚洲元素,开展主题教学活动...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基础教育课程国际化改革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趋势。澳大利亚为确保其在亚洲世纪中的利益最大化,在基础教育课程变革过程中,力图通过学科内容渗透亚洲元素,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和专门开设亚洲语言课程等举措服务其"亚洲战略"。而进入新世纪以来,中非关系在各领域快速发展,但如何加强国人对非洲的了解,增进与非洲的交往是我国"非洲战略"面临的主要挑战。澳大利亚基础教育课程在服务国家"亚洲战略"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可以通过在学科内容中渗透非洲元素、开展有关非洲文化的主题活动、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关键外语选修课程、加强中非双方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互动与交流等措施,有意识地为我国的"非洲战略"提供对接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课程 教育国际化 亚洲战略 非洲战略 关键外语选修课
下载PDF
西亚北非地区动荡与中国能源安全探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檀有志 《国际安全研究》 2013年第5期96-107,158,共12页
自2010年底以来,西亚北非地区持续上演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剧变,多股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使得这一地区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作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石油生产地和供应地之一,西亚北非地缘政治动荡必然会对国际能源格局带来十分广泛而深远的... 自2010年底以来,西亚北非地区持续上演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剧变,多股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使得这一地区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作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石油生产地和供应地之一,西亚北非地缘政治动荡必然会对国际能源格局带来十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对西亚北非地区石油资源的高度依赖,使得中国能源安全不免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局势动荡使得西亚北非地区油气合作的政治环境进一步复杂化,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骤增;在中国石油进口对西亚北非地区的对外依存度与来源地集中度"双高"的情形下,中国能源安全的脆弱性凸显;中国对石油运输渠道的控制力薄弱,中国的能源安全有可能陷入"马六甲困局"。鉴于当前国际能源角逐日益白热化,着眼于应对西亚北非地区的复杂形势,中国应当密切结合现存的具体问题抓紧进行顶层设计,从多方面着手全面构建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尽快建立西亚北非地区油气投资预警机制;稳步推进石油进口路径多元化举措;积极拓展为能源安全保驾护航的军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亚北非动荡 能源安全 石油安全 中国能源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