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ysiologic postoperative presepsin kinetics following primary cementless total hip arthroplasty: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1
作者 Davide Bizzoca Andrea Piazzolla +3 位作者 Lorenzo Moretti Giovanni Vicenti Biagio Moretti Giuseppe Solarino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3年第7期547-553,共7页
BACKGROUND Presepsin is an emerging biomarker in the diagnosis of sepsis.In the field of orthopaedics,it could be useful in diagnosing and managing 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s.AIM To define the normal postoperativ... BACKGROUND Presepsin is an emerging biomarker in the diagnosis of sepsis.In the field of orthopaedics,it could be useful in diagnosing and managing 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s.AIM To define the normal postoperative presepsin plasmatic curve,in patients undergoing primary cementless 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METHODS Patients undergoing primary cementless THA at our Institute were recruited.Inclusion criteria were:Primary osteoarthritis of the hip;urinary catheter time of permanence<24 h;peripheral venous cannulation time of permanence<24 h;no postoperative hom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 administration and hospital stay≤8 d.Exclusion criteria were:The presence of other articular prosthetic replacement or bone fixation devices;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s;chronic kidney diseases;history of recurrent infections or malignant neoplasms;previous surgery in the preceding 12 mo;diabetes mellitus;immunosuppressive drug or corticosteroid assumption.All the patients received the same antibiotic prophylaxis.All the THA were performed by the same surgical and anaesthesia team;total operative time was defined as the time taken from skin incision to completion of skin closure.At enrollment,anthropometric data,smocking status,osteoarthritis stage according to Kellgren and Lawrence,Harris Hip Score,drugs assumption and comorbidities were recorded.All the patients underwent serial blood tests,including complete blood count,presepsin(PS)and C-reactive protein 24 h before arthroplasty and at 24,48,72 and 96 h postoperatively and at 3,6 and 12-mo follow-up.RESULTS A total of 96 patients(51 female;45 male;mean age=65.74±5.58)were recruited.The mean PS values were:137.54 pg/mL at baseline,192.08 pg/mL at 24 h post-op;254.85 pg/mL at 48 h post-op;259 pg/mL at 72 h post-op;248.6 pg/mL at 96-h post-op;140.52 pg/mL at 3-mo follow-up;135.55 pg/mL at 6-mo follow-up and 130.11 pg/mL at 12-mo follow-up.In two patients(2.08%)a soft-tissue infection was observed;in these patients,higher levels(>350 pg/mL)were recorded at 3-mo follow-up.CONCLUSION The dosage of plasmatic PS concentration is highly recommended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HA before surgery to exclude the presence of an unknown infection.The PS plasmatic concentration should be also assessed at 72 h postoperatively,evaluate the maximum postoperative PS value,and at 96 h post-operatively when a decrease of presepsin should be found.The lack of a presepsin decrease at 96 h post-operatively could be a predictive factor of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epsin 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otal hip replacement hip surgery postoperative care
下载PDF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risk factors for 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in primary total hip arthroplasty:A 1-year experience
2
作者 Giuseppe Ferdinando Tella Cesare Donadono +4 位作者 Francesco Castagnini Barbara Bordini Monica Cosentino Michele Di Liddo Francesco Traina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2年第10期903-910,共8页
BACKGROUND 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in primary total hip replacement(THR)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reats in orthopedic surgery,so one important surgeon’s target is to avoid or early diagnose a PJI.Alth... BACKGROUND 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in primary total hip replacement(THR)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reats in orthopedic surgery,so one important surgeon’s target is to avoid or early diagnose a PJI.Although the incidence of PJI is very low(0.69%)in our department,with an average follow-up of 595 d,this infection poses a serious threat due to the difficulties of treatment and the lower functional outcomes after healing.AIM To study the incidence of PJI in all operations occurring in the year 2016 in our department to look for predictive signs of potential infection.METHODS We counted 583 THR for 578 patients and observed only 4 cases of infection(0.69%)with a mean follow-up of 596 d(min 30,max 1451).We reviewed all medical records to collect the data:duration and time of the surgery,presence,type and duration of the antibiotic therapy,preoperative diagnosis,blood value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transfusions,presence of preoperative drugs(in particularly anticoagulants and antiaggregant,corticosteroids and immunosuppressants),presence of some comorbidities(high body mass index,blood hypertension,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ardiac ischemia,diabetes,rheumatological conditions,previous local infections).RESULTS No preoperative,intraoperative,or postoperative analysis showed a higher incidence of PJI.We did not find any class with evident major odds of PJI.In our study,we did not find any border value to predict PJI and all patients had similar values in both groups(non-PJI and PJI).Only some categories,such as female patients,showed more frequency of PJI,but this difference related to sex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We did not find any category with a higher risk of PJI in THR,probably due to the lack of few cases of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ary total hip replacement 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Preoperative risk factors postoperative risk factors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blood value Total hip arthroplasty
下载PDF
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东艳 王久清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麻...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长期使用抗凝药物、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等资料,根据髋关节置换术后1周切口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分析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9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1周发生切口感染7例(7.29%),设为感染组;未发生切口感染89例(92.71%),设为未感染组。点二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呈显著负相关性(r=-0.247,P=0.01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预测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3,特异度为71.4%,敏感度为75.3%。结论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可作为临床预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白蛋白 术后感染 切口感染
下载PDF
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后感染与对策 被引量:12
4
作者 姚长海 侯树勋 +1 位作者 王富 刘汝落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9期654-656,共3页
目的: 为了寻找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后感染最佳对策。方法: 对1976 年10 月~1998 年2 月治疗的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后感染10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 例中7 例属于早期感染, 其中1 例死于糖尿病、2 例经... 目的: 为了寻找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后感染最佳对策。方法: 对1976 年10 月~1998 年2 月治疗的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后感染10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 例中7 例属于早期感染, 其中1 例死于糖尿病、2 例经闭合冲洗感染得以控制、3 例翻修、1 例融合。10 例中3 例晚期感染闭合冲洗无效。感染假体是否取出要看有无松动。最好对策还是加强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人工假体置换术 术后感染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Ⅱ期翻修手术治疗 被引量:8
5
作者 董伊隆 杨国敬 林瑞新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和临床体会,以及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采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17例(17髋)髋关节疾患,男7例,女10例;年龄43~75岁,平均58.5岁。17例患髋均有不同程... 目的:探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和临床体会,以及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采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17例(17髋)髋关节疾患,男7例,女10例;年龄43~75岁,平均58.5岁。17例患髋均有不同程度疼痛;关节液或假体周围组织细菌培养,11例阳性,6例阴性;术中所有患者假体周围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急性炎症;8例出现与假体相通的窦道;15例血沉增快,15例C反应蛋白增高;17例X线片有骨融解、假体松动及骨膜反应等表现。所有病例采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Ⅰ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假体,以含万古霉素的骨水泥假体临时旷置,术后静脉输入抗生素4周后,改为口服抗生素6周。术后定期复查血沉和C反应蛋白,待结果正常后再Ⅱ期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结合手术前后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Ⅱ期翻修手术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35个月,平均19.5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关节假体位置正确。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平均(39.3±5.6)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平均(84.4±10.3)分(t=15.86,P<0.01)。结论:Ⅱ期翻修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具有疗效良好、安全可靠等优点,其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提供一种可靠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感染 再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感染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涛 朱养均 张堃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6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221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感染发生情况及感染类型,分析骨折类型、手术方式、出血量、卧床时间、...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221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感染发生情况及感染类型,分析骨折类型、手术方式、出血量、卧床时间、患者心理状态和疼痛程度等因素与感染的相关性。结果共发生感染17例,总感染率7.7%(17/221)。肺部感染是最主要的感染类型(7/17),其次是压疮、泌尿系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等。在合并慢性内科疾病的患者中,并发呼吸系统疾病的感染率最高(12%),其次是糖尿病(6%)。不同手术方式中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感染率最低(4%),空心钉内固定感染率最高(13%);出血量在800 m L以上感染率较高(18%);随着术后卧床时间的延长,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围手术期不同焦虑状态或疼痛程度的患者感染率各不相同,严重焦虑状态和严重疼痛患者感染率高达14%和1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感染类型以肺部感染为主,其次为压疮;合并呼吸道原发病的患者感染率高,手术方式、出血量、卧床时间对感染率有一定影响,焦虑、疼痛是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手术期间 手术后并发症 感染 危险因素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折固定术 心理学 临床 疼痛 手术后 老年人
下载PDF
手术室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感染的预防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利春 刘奕宁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10期25-26,共2页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梅州市中医医院在2016年4月-2018年4月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4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采取常规护理的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剩余20例采用手术室护理的...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梅州市中医医院在2016年4月-2018年4月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4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采取常规护理的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剩余20例采用手术室护理的患者设定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各项并发症(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压疮)及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并通过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2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00%VS30.00%),P<0.05;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5.00%VS65.0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甲级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95.00%VS50.00%%),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后,可预防并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几率.在加快患者康复的同时提高护理质量,故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手术 手术室护理 术后感染 满意度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鉴别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性无菌及感染性并发症 被引量:9
8
作者 曾懿 张德洲 易雪冰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2-237,共6页
目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性无菌性并发症和感染性并发症的鉴别对于合理的手术计划和及时的抗菌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翻修术前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无菌性机械松动、肉芽肿病和假体周围感染应用价值。方法:8... 目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性无菌性并发症和感染性并发症的鉴别对于合理的手术计划和及时的抗菌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翻修术前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无菌性机械松动、肉芽肿病和假体周围感染应用价值。方法:8年内共83例疑似假体周围并发症患者接受翻修手术,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两位肌骨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回顾了多层螺旋CT图像,包括假体周围软组织异常、假体髋臼错位、假体周围骨溶解、异位骨化和增大的髂淋巴结。采用多变量分析判断无菌性和感染性松动危险因素。结果:与假体周围感染独立相关多层螺旋CT征象为假体周围软组织重度异常[OR=11.94(1.49~95.63),P=0.019]、假体周围骨溶解而无膨胀性骨膜反应[OR=5.04(1.03~24.71),P=0.046]、髂淋巴结肿大[OR=1.71(4.56~64.10),P=0.000]。无以下放射学征象:假体周围软组织轻度或重度异常[OR=0.05(0.01~0.25),P=0.000;OR=0.05(0.01~0.17),P=0.000]、假体周围轻度或重度骨溶解[OR=0.16(0.05~0.55),P=0.03;OR=0.04(0.01~0.18),P=0.000]、髂淋巴结肿大[OR=0.15(0.05~0.47),P=0.001]是无菌性机械松动先兆。假体周围软组织轻度异常[OR=9.17(2.01~41.80),P=0.004]、假体周围重度骨溶解伴膨胀性骨膜反应[OR=35.5(4.18~302.4),P=0.001]、轻度假体髋臼错位[OR=3.41(1.17~9.96),P=0.025]是与肉芽肿病相关重要征象。结论:多层螺旋CT征象有助于在翻修手术前区分无菌性并发症和感染性并发症。假体周围骨溶解合并膨胀性骨膜反应似乎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时间长短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手术后并发症 伤口感染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陈修福 刘金钊 +3 位作者 王湘达 戚超 张海宁 姜成成 《齐鲁医学杂志》 2012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2月—2011年3月收治的1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包括保留假体清创5例,其中3例失败后改行二期翻修术;行二期翻修术7例;行一期翻修术1例。结果术后...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2月—2011年3月收治的1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包括保留假体清创5例,其中3例失败后改行二期翻修术;行二期翻修术7例;行一期翻修术1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3.1个月,未见感染复发。10例病人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为(50.70±6.39)分,术后为(68.10±12.18)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00,P<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治疗困难,保留假体清创术应把握适应证并慎重选择,二期翻修术治疗具有控制感染率高、安全性高的优点,临床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手术后并发症 感染 治疗
下载PDF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8
10
作者 史志勇 张雪云 +2 位作者 陈丰 郭智 谭晓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1期29-31,36,共4页
目的总结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老年患者术中取组织行病原学培养,根据假体周围感染的不同分期,采用清创灌洗、一期或二期关节翻修、敏感抗生素使用等方法治疗。结... 目的总结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老年患者术中取组织行病原学培养,根据假体周围感染的不同分期,采用清创灌洗、一期或二期关节翻修、敏感抗生素使用等方法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60个月。25例中22例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21例为单一菌感染,1例为大肠埃希菌和奇异变形菌混合感染。23例临床治愈,2例死亡。20例翻修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优8例,良7例,中4例,差1例。患者总满意率为15/20。结论确定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原菌非常重要。适当的外科治疗和抗生素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预防感染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手术后感染 抗生素
下载PDF
负压封闭吸引技术治疗高龄半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1例
11
作者 李士荣 周华江 +1 位作者 刘波 苏彬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3期371-371,共1页
患者,女,97岁,因摔伤致左髋关节疼痛、活动障碍16 h于2018年10月30日入我院就诊。入院诊断:左侧股骨颈骨折。入院后第7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第6天,患者体温最高达37.6℃,左髋部皮肤出现红肿,髋关节疼痛并咳嗽、咳... 患者,女,97岁,因摔伤致左髋关节疼痛、活动障碍16 h于2018年10月30日入我院就诊。入院诊断:左侧股骨颈骨折。入院后第7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第6天,患者体温最高达37.6℃,左髋部皮肤出现红肿,髋关节疼痛并咳嗽、咳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WBC)18.08×109/L,中性粒细胞占比(NE)0.906,血红蛋白(HGB)87 g/L,红细胞沉降率(ESR)102 mm/1 h,C-反应蛋白(CRP)186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术后感染 负压封闭吸引 保留假体 老年人
下载PDF
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手术室护理 被引量:8
12
作者 彭少萍 《全科护理》 2014年第6期494-495,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措施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手术室接受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12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特殊的手术室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措施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手术室接受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12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特殊的手术室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4.06%,而对照组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26.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手术室护理可有效预防病人术后感染,降低病人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室 术后感染 护理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对策(Ⅱ期翻修手术治疗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世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第20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和临床体会,以及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采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7例(7髋)髋关节疾患,男5例,女2例;年龄42~68岁,平均51.5岁。7例患髋均有不同程度疼痛... 目的:探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和临床体会,以及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采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7例(7髋)髋关节疾患,男5例,女2例;年龄42~68岁,平均51.5岁。7例患髋均有不同程度疼痛;关节液或假体周围组织细菌培养,6例阳性,1例阴性;术中所有患者假体周围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急性炎症;2例出现与假体相通的窦道;7例血沉增快及C反应蛋白增高;5例X线片有骨融解、假体松动及骨膜反应等表现。所有病例采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Ⅰ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假体,以含万古霉素的骨水泥假体临时旷置,术后静脉输入抗生素4周后,改为口服抗生素6周。术后定期复查血沉和C反应蛋白,待结果正常后再Ⅱ期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结合手术前后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Ⅱ期翻修手术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5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关节假体位置正确。结论:Ⅱ期翻修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具有疗效良好、安全可靠等优点,其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提供一种可靠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感染 再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翻修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14
作者 潘沨 张骏 +3 位作者 严贤科 常啸 胡伟 唐本森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6期78-79,82,共3页
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返修治疗临床效果作探讨。方法纳入该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翻修治疗患者4例作为研究对象,一期翻修患者1例、二期翻修患者3例;二期翻修患者接受一期深度清创,将其感染假体拿... 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返修治疗临床效果作探讨。方法纳入该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翻修治疗患者4例作为研究对象,一期翻修患者1例、二期翻修患者3例;二期翻修患者接受一期深度清创,将其感染假体拿出并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并二期置入骨水泥型/非骨水泥型假体;将4例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分析总结。结果治疗后患者CRP、ESR、Harris评分等指标数值(9.20±2.87)mg/L、(47.93±14.65)mm/h、(70.68±5.52)分均明显变化,与治疗前(15.53±2.75)mg/L、(43.78±22.46)mm/h,(85.06±9.4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Pt=11.370 6、ESRt=15.654 1、Harrist=9.718 3,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接受翻修治疗的效果明显,临床治疗及手术方式选择时,需全面考虑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再予以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感染 翻修治疗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后NLR、D-D表达水平及其对感染的预测价值
15
作者 郭永春 曹耀威 +2 位作者 王喆 魏驰 汪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30-1534,共5页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和D-二聚体(D-D)表达水平及其对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8月-2021年1月襄阳市中心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50例,分析其术后感染率和病原菌分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和D-二聚体(D-D)表达水平及其对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8月-2021年1月襄阳市中心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50例,分析其术后感染率和病原菌分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D-D对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多因素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16例患者在术后发生感染(10.67%),均为慢性假体周围感染,检出病原菌2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分别为12株、8株;感染组术后1 d、3 d、7 d NLR、D-D、血沉、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术后3 d NLR、D-D预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敏感度分别为77.41%、75.18%,特异度分别76.25%、74.59%,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9、0.810;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糖尿病病史、NLR、D-D、手术时间、长期类固醇激素使用史均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可受多因素影响发生感染,而NLR、D-D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予以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 D-二聚体 术后感染 预测价值
原文传递
保留部分假体的一期翻修术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 被引量:13
16
作者 纪保超 李国庆 +4 位作者 张晓岗 汪洋 莫和塔尔·莫明 穆文博 曹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918-925,共8页
目的探讨保留部分假体的一期翻修术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慢性感染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7月至2013年10月采用保留部分假体的一期翻修术治疗的31例(31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慢性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8例,... 目的探讨保留部分假体的一期翻修术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慢性感染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7月至2013年10月采用保留部分假体的一期翻修术治疗的31例(31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慢性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8例,女13例;年龄(54±10)岁(范围23~75岁),体重指数(24.7±3.1)kg/m^2(范围18.3~30.4 kg/m^2)。通过术前影像学及术中评估,根据假体是否固定牢固及假体表面骨长入特性选择性翻修髋臼杯或股骨柄。保留固定牢固的假体,常规置换人工股骨头及髋臼内衬,彻底清创,对暴露在骨组织外的假体充分刷洗,术区使用万古霉素粉末及黏膜碘,联合口服、静脉及关节腔局部抗生素应用。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临床功能。治疗失败定义为同一关节感染复发。结果翻修髋臼杯而保留股骨柄22例,翻修股骨柄而保留髋臼杯9例。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2.6)年(范围4.8~15.1年)。4例(13%,4/31)于术后平均15个月感染复发,其中2例切口甲级愈合,2例切口乙级愈合;余27例切口均甲级愈合,随访期间未出现感染复发征象,治疗成功率87%(27/31)。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45.2±5.4)分(范围39.1~59.4分)提高至(70.1±4.3)分(范围61.2~78.4分),术后2年及5年的Harris评分分别为(75.3±5.1)分(范围68.4~86.1分)及(73.2±5.3)分(范围67.2~82.3分)。结论保留部分假体的一期翻修术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固定牢固的慢性假体周围感染,可减少手术损伤,同时获得良好的感染控制率及术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相关感染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0
17
作者 高辉 吕厚山 +5 位作者 吴学东 叶欣 别春娟 李传福 韩丹 赵刚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共11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男6例,女5例,平均63岁(54~71岁)。术前Harris评分25~40分,平均33分。术前血沉均有升高,平均61mm/h(34~80mm/h)。所有患者术前、术中均进行细菌培...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共11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男6例,女5例,平均63岁(54~71岁)。术前Harris评分25~40分,平均33分。术前血沉均有升高,平均61mm/h(34~80mm/h)。所有患者术前、术中均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11例中一期翻修6例,二期翻修5例,术后均置引流管引流并根据药敏试验应用抗生素。11例患者早期感染2例,晚期感染9例。术前穿刺及窦道脓液培养阳性8例,其中5例为表皮葡萄球菌,2例为大肠埃希氏菌,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术后11例患者随访12~31个月,平均17个月,感染均未复发,血沉、血常规检查正常,术后Harris评分为79~92分,平均84.2分,较术前平均提高51.2分(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只要诊断明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生素骨水泥,一期翻修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术后并发症 感染 再手术
原文传递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特点与干预措施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刚 刘群 +2 位作者 杨顺杰 王溶 王坤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5438-5440,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干预措施,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289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干预措施,对感染患者采取不同干预措施,评...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干预措施,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289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干预措施,对感染患者采取不同干预措施,评价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感染25例,感染率为8.65%;术后感染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液各项指标均高于非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患者术后6个月,干预患者关节疼痛、活动、畸形和功能评分总评分达到(97.73±4.29)分,高于未干预患者的(78.84±3.45)分,干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龄、合并糖尿病、长期使用激素、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含量低、手术时间长、引流时间长等多种因素均是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在采取干预措施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有明显改善,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感染 特点 干预措施
原文传递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室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40
19
作者 戴宁 李丹 +1 位作者 乐汉娥 冯静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15期2117-2121,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护理措施并验证措施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2001年1月—2013年12月在武汉市普爱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29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102例患... 目的:探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护理措施并验证措施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2001年1月—2013年12月在武汉市普爱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29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102例患者作为感染组,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的194例患者作为非感染组。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病史、血液指标、Harris 功能评分、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引流时间;采用《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进行感染诊断;采用单因素和逐步 Logistic 多元回归方法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干预措施。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8月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56例进行针对性护理,观察护理措施对术后感染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接台手术情况、手术性质、术中人员参观情况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接台手术情况、手术性质、术中人员参观情况和手术时间是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P <0.01)。对5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后,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7.8%(10/56),较2001年1月—2013年12月的术后感染率34.5%(102/296)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血红蛋白、接台手术、急诊手术、术中有人员参观和手术持续时间长是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手术室干预对策可明显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
原文传递
二期翻修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感染相关指标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邢林卿 武永娟 +5 位作者 田明波 马利阁 张保龙 尹万乐 李达 尤笑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3498-3499,3502,共3页
目的观察二期翻修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为治疗方式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7月医院收治的4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时机分为对照组(一期翻修术组)21例和观... 目的观察二期翻修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为治疗方式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7月医院收治的4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时机分为对照组(一期翻修术组)21例和观察组(二期翻修术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及其他感染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3d及7d观察组炎性因子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6及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其他炎性因子及其他常见感染指标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期翻修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感染相关指标的不良影响小于一期翻修术,因此更为适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期翻修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感染 相关指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