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fructosamine and hyperglycemia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1
作者 Kaiqiu Chu Pengpeng Liu +2 位作者 Lijuan Tan Shuhua Zhou Lisheng Re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8期747-749,共3页
BACKGROUND:Diabetes mellitus is one of the 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disease,and always leads to stroke or get it worse.There is often a high level of blood glucose in thos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 BACKGROUND:Diabetes mellitus is one of the 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disease,and always leads to stroke or get it worse.There is often a high level of blood glucose in thos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nd cerebral disease,but it is hard to distinguish from both kinds of hyperglycemia.Serum fructosamine is said to be correlated with blood glucose.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fructosamine and blood glucos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DESIGN:A case-controlled study.SETTINGS: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Health Department for Cadres and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of Affiliated Hospital,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PARTICIPANTS:Forty-eight inpatients and out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from December 2004 to April 2005.All the patients were confirmed with CT and MRI.There were 25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secondary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who met the diagnostic standards of diabetes mellitus set by WHO,including 12 males and 13 females with an average of(60±8)years old,the course of diabetes mellitus ranged from 1 to 21 years..The other 23 patients had no diabetes mellitus(without diabetes mellitus group),including 14 males and 9 females with an average of(62±6)years old.Meanwhile,another 50 healthy physical examinees in the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including 26 males and 24 females with the average age of(62±5)years old.Informed content was obtained from all the participants.METHODS:Venous blood was drawn from all the participants,and content of blood glucose was assayed by means of glucose oxidase,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serum fructosamine was determined by nitroblue tetrazolium colorimetric method.Comparison between groups was performed by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q test,and the correlation was tested by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MAIN OUTCOME MEASURES:①Comparison of blood glucose and serum fructosamine among the groups;②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fructosamine and blood glucos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secondary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nd those without diabetes mellitus.RESULTS:All the 48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50 healthy subjects were involved in the analysis of results.①Contents of blood glucose and serum fructosamine:There we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contents of blood glucose and serum fructosamine among the diabetes mellitus group,without diabetes mellitus group and control group(F=577.7,115.1,P<0.01).The content of serum fructosamine in the diabetes mellitus group[(4.25±1.35)mmol/L]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without diabetes mellitus group[(1.65±0.27),(1.96±0.25)mmol/L,q=1.47,1.30,P<0.01],wherea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ithout diabetes mellitus group and control group(P>0.05).The content of blood glucose was obviously higher in the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diabetes mellitus groups[(15.80±2.13),(9.50±1.78)mmol/L]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4.56±0.77)mmol/L,q=1.86,2.46,P<0.01],also markedly higher in the with diabetes mellitus group than in the without diabetes mellitus group(q=1.42,P<0.01).②Result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The content of serum fructosamin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evel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in th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secondary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r=0.603,P<0.01).But there was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fructosamine and fasting blood glucose in the patients without diabetes mellitus(r=0.357,P>0.05).CONCLUSION:The contents of blood glucose and serum fructosamine were obviously different among the diabetes mellitus group,without diabetes mellitus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re are closer relations between serum fructosamine and blood glucos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secondary cerebral disorders,which are not observed in the patients without diabetes mellitus.Fructosamine is significant in differentiating the reasons for the increased blood glucos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fructosamine and hyperglycemia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下载PDF
Long-term outcomes of pediatr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acute liver failure vs end-stage chronic liver disease: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被引量:1
2
作者 Amr M Alnagar Abdul R Hakeem +10 位作者 Khaled Daradka Eirini Kyrana Marumbo Methga KarthikeyanPalaniswamy Sanjay Rajwal Jamila Mulla Moira O'meara Vivek Upasani Dhakshinamoorthy Vijayanand Raj Prasad Magdy S Attia 《World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 2023年第3期96-106,共11页
BACKGROUND Children with acute liver failure(ALF)who meet the criteria are eligible for super-urgent transplantation,whereas children with end-stage chronic liver disease(ESCLD)are usually transplanted electively.Pedi... BACKGROUND Children with acute liver failure(ALF)who meet the criteria are eligible for super-urgent transplantation,whereas children with end-stage chronic liver disease(ESCLD)are usually transplanted electively.Pediatric liver transplantation(PLT)in ALF and ESCLD settings has been well described in the literature,but there are no studies comparing the outcomes in these two groups.AIM To determine if there is a difference i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survival outcomes between ALF and ESCLD in PLT.METHODS This was 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of all primary PLTs performed at a single center between 2000 and 2019.ALF and ESCLD groups were compared for pretransplant recipient,donor and operative parameters,and post-operative outcomes including graft and patient survival.RESULTS Over a 20-year study period,232 primary PLTs were performed at our center;195 were transplanted for ESCLD and 37 were transplanted for ALF.The ALF recip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older(median 8 years vs 5.4 years;P=0.031)and heavier(31 kg vs 21 kg;P=0.011).Living donor grafts were used more in the ESCLD group(34 vs 0;P=0.006).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erning vascular complications and rejection,but there were more bile leaks in the ESCLD group.Post-transplant patient surviva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ESCLD group:1-,5-,and 10-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97.9%,93.9%,and 89.4%,respectively,compared to 78.3%,78.3%,and 78.3%in the ALF group(P=0.007).However,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1-,5-,and 10-year graft survival between the ESCLD and ALF groups(90.7%,82.9%,77.3%vs 75.6%,72.4%,and 66.9%;P=0.119).CONCLUSION Patient survival is inferior in ALF compared to ESCLD recipients;the main reason is death in the 1st year post-PLT in ALF group.Once the ALF children overcome the 1st year after transplant,their survival stabilizes,and they have good long-term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iatr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acute liver failure End-stage chronic liver disease Graft failure patient survival complicationS
下载PDF
追踪方法学为指导的责任制护理在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杨芳 王曼 +1 位作者 赵敏华 徐锋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180-1184,共5页
目的探讨追踪方法学为指导的责任制护理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合并呼吸衰竭(RF)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60例AECOPD合并RF气管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 目的探讨追踪方法学为指导的责任制护理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合并呼吸衰竭(RF)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60例AECOPD合并RF气管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追踪方法学为指导的责任制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至转出ICU。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自我效能[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疼痛程度[自制视觉模拟游标卡尺(VAS)]和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HAMD分别为(5.24±2.78)分、(6.61±2.3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57±3.65)分、(9.54±2.17)分,GSES评分为(31.69±3.5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13±2.91)分,而VAS评分为(1.36±0.7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3±0.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80.38±6.81)分、(81.32±5.82)分、(85.49±4.63)分、(87.45±4.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4±5.57)分、(73.44±6.85)分、(79.38±5.48)分、(75.75±5.8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72±1.35)d、(5.42±0.35)d、(13.39±2.6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79±1.68)d、(6.79±0.68)d、(15.96±2.57)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追踪方法学为指导的责任制护理能改善AECOPD合并RF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自我效能,降低疼痛感,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身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追踪方法学 责任制护理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汤婷 祁双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4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3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老年病医院收治的10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总分3~15分),将其分...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3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老年病医院收治的10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总分3~15分),将其分为轻型组(13~15分,n=36)、中型组(9~12分,n=35)、重型组(3~8分,n=35)。三组均行血清免疫功能指标检测,并对比各指标差异。结果:轻型组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显著高于中型组和重型组,中型组显著高于重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组、补体C3(C3)、补体C4(C4)水平显著低于中型组和重型组,中型组显著低于重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组CD3^(+)、CD4^(+)和CD4^(+)/CD8^(+)水平显著高于中型组和重型组,中型组显著高于重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组CD8^(+)水平显著低于中型组和重型组,中型组显著低于重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下降表现,中型、重型患者免疫功能较轻症患者下降显著,随病情加重,免疫功能抑制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严重程度 免疫功能 免疫球蛋白 重型患者 轻型患者
下载PDF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早期气管切开的护理关键要素探究
5
作者 王延珍 张铭新 程玉花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5期128-131,共4页
目的 分析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在针对早期气管切开时的护理要素。方法 本研究便利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5月济南市济阳区中医院收治的91例行早期气管切开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5)采用常规护理模... 目的 分析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在针对早期气管切开时的护理要素。方法 本研究便利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5月济南市济阳区中医院收治的91例行早期气管切开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5)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n=46)采用综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4,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83%,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7,P<0.05)。结论 针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早期气管切开时采用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血管病 早期气管切开 生活质量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对脑血管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急诊护理风险管控模式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胡婉 陈晓 周曙 《中外医疗》 2024年第33期123-126,共4页
目的 分析对脑血管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急诊护理风险管控模式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脑血管急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 目的 分析对脑血管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急诊护理风险管控模式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脑血管急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风险管控干预,对比两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08%(47/49),低于对照组的16.33%(4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9,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92%(47/49),高于对照组的81.63%(4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8,P=0.025)。结论 在脑血管急危重症患者急诊护理中采取风险管控模式,可以减少风险事件,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理 脑血管急危重症 风险管控
下载PDF
睡眠分级干预对脑梗死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研究
7
作者 冯莉萍 黄小玲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2170-2172,2176,共4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伴睡眠障碍患者实施睡眠分级干预的临床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3年5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脑梗死伴睡眠障碍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 目的:研究脑梗死伴睡眠障碍患者实施睡眠分级干预的临床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3年5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脑梗死伴睡眠障碍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予以睡眠分级干预模式,对比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临床康复效果以及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焦虑及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觉醒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睡眠潜伏期、总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睡眠分级干预对脑梗死伴睡眠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和康复效果,减少负性心理状态的产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睡眠障碍 睡眠分级护理 临床康复效果 并发症 脑血管疾病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分析创新扩散理论模式干预对中风后遗症老年患者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张璇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544-546,550,共4页
目的:分析创新扩散理论模式干预对中风后遗症老年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能医学科收治的中风后遗症老年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分析创新扩散理论模式干预对中风后遗症老年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能医学科收治的中风后遗症老年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创新扩散理论模式干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2组中风后遗症老年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从夜间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进行判定;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比较2组患者的生命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睡眠潜伏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创新扩散理论模式下的干预措施对中风后遗症老年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睡眠质量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扩散理论模式护理 中风 中风后遗症 睡眠质量 脑血管疾病 老年人
下载PDF
基于问题导向模式的综合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运动能力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石伟 张乐乐 刘亚楠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117-118,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基于问题导向模式的综合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运动能力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分析基于问题导向模式的综合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运动能力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问题导向模式的综合护理,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的运动能力及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SQI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问题导向模式的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睡眠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问题导向模式 综合护理 运动能力 睡眠质量
下载PDF
AECOPD病人衰弱预测模型的构建
10
作者 张娟 姜晓丽 +3 位作者 魏碧欣 王桂珍 王雅丽 邵颖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1期1992-1996,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病人发生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构建衰弱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医院的320例AECOPD病人的临床相关资料,统计并分析发生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病人发生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构建衰弱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医院的320例AECOPD病人的临床相关资料,统计并分析发生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构建衰弱风险预测模型,并使用列线图展示模型。结果:320例AECOPD病人,衰弱发生率为28.7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睡眠状况、营养状况、慢性病数量、体质指数、体育锻炼及多重用药成为AECOPD病人衰弱独立危险因素(P<0.05)。交叉分析卡方检验结果显示:PSQI评分与体育锻炼、NRS 2002评分与体质指数、慢性病数量与多重用药之间在5%的水平上显著(P<0.05),其余各影响因素间无交叉关系,相对彼此独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睡眠状况差、营养不良、慢性病数量多、体质指数较低、无体育锻炼、多重用药的AECOPD病人更易发生衰弱。结论:AECOPD病人衰弱状况处于中等水平。高龄、睡眠状况差、营养不良、慢性病数量多、体质指数较低、无体育锻炼、多重用药的AECOPD病人更易发生衰弱。本研究构建的AECOPD病人衰弱风险预测模型简单易行,可为识别高危病人及及时干预策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COPD病人 衰弱 列线图模型 护理
下载PDF
观察综合干预对改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
11
作者 陈玉环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784-786,共3页
目的:观察综合干预对改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8月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人民医院东古城分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观察综合干预对改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8月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人民医院东古城分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采用SF-36生命质量量表对生命质量进行分析;采用本院自制量表进行护理评价。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生命质量SF-36评分、护理评价各项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多方面改善患者的晚间睡眠质量及生活状态,且护理服务水平达到预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老年人 睡眠质量 综合干预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脑血管疾病 生命质量 护理评价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12
作者 周彦 黄颖 涂少玲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5期31-34,共4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胰腺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近年来,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护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本文综述了相关研究在病情评估、护理干预、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病情评估 护理干预 并发症
下载PDF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抢救效果中的作用研究
13
作者 景登容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6期109-112,共4页
研究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抢救效果中的作用。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石阡县人民医院接收的28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经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护理质量。结果显示,护理... 研究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抢救效果中的作用。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石阡县人民医院接收的28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经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护理质量。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结果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水肿面积经院前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更小,组间结果差异显著(P<0.05)。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中出现3例心搏骤停、5例气道阻塞、3例中枢性高热情况,总计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86%。对照组患者中出现8例心搏骤停、9例气道阻塞、6例中枢性高热情况,总计2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43%。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结果差异显著(P<0.05)。研究发现,对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具有确切效果,不仅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实现对其水肿面积的控制,减少血肿量,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 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抢救 抢救效果
下载PDF
多学科团队合作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实践 被引量:34
14
作者 郭园丽 董小方 +6 位作者 杨彩侠 吕培华 郭丽娜 王爱霞 刘艳华 曾西 刘延锦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2-666,共5页
目的:分析多学科团队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效果。方法:成立多学科合作团队,分析目前我院卒中后营养管理存在的问题,完善营养评估流程,规范营养管理方案,完善质量控制体系;比较实施多学科团队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 目的:分析多学科团队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效果。方法:成立多学科合作团队,分析目前我院卒中后营养管理存在的问题,完善营养评估流程,规范营养管理方案,完善质量控制体系;比较实施多学科团队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干预前后患者营养状态的相关指标。结果:护士对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率达到100%;患者出院6个月后,干预实施前后两组患者营养风险评估得分、体质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团队能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吞咽障碍 营养管理 护理
下载PDF
心理护理联合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5
作者 郭宗艳 魏玲玲 +4 位作者 姬盼盼 刘慧慧 卢明 申瑶 郑献召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第7期625-629,共5页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联合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焦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危重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联合细节管理,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危重患者焦虑得...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联合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焦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危重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联合细节管理,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危重患者焦虑得分(21.63±3.27)低于对照组(27.17±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5,P=0.001);干预后观察组抑郁得分(22.58±4.01)低于对照组(26.19±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7,P=0.00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77%vs 6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2,P=0.031)。结论将心理护理联合细节管理应用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中,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最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神经内科 危重患者 心理护理 细节管理
下载PDF
230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急性期并发症的治疗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天荣 陆洁 +1 位作者 华一民 丁伟 《中国医药导刊》 2008年第8期1160-1161,共2页
目的: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病,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其病死率大多是由其并发症引起,积极有效控制并发症,能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方法:对我院2006年5月至2008年8月收治23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全身并发症的防治进行研究总结。结果:... 目的: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病,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其病死率大多是由其并发症引起,积极有效控制并发症,能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方法:对我院2006年5月至2008年8月收治23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全身并发症的防治进行研究总结。结果:23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91例合并全身并发症,经治疗,76例并发症完全纠正和治愈,15例死亡。结论:脑血管病急性期并发症的治疗十分重要,通过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死亡率是可以得到减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 并发症 治疗
下载PDF
护理本科生体验性教学的设计与应用效果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欢 李杨 +1 位作者 梁涛 黄宝延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体验性教学方法在临床护理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级护理本科生为对象,将临床护理学中的部分教学内容整合成为体验课程,通过确定教学目标、情境设置、预设体验任务,借助体验道具的使用,使学生同时体验患者的躯体及心理感... 目的探讨体验性教学方法在临床护理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级护理本科生为对象,将临床护理学中的部分教学内容整合成为体验课程,通过确定教学目标、情境设置、预设体验任务,借助体验道具的使用,使学生同时体验患者的躯体及心理感受,并由教师带领完成引导性反馈。实验课程结束后,发放调查表了解学生对体验式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 75.9%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很有必要,24.1%认为有必要;70.4%的学生对体验性教学的组织和安排非常满意,29.6%满意;100.0%的学生认为可以帮助自己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提供照顾。结论体验性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能在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精神培养中发挥较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本科生 护理教育 体验性教学 脑血管病患者 人文教育 引导性反馈
下载PDF
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李红杰 王艳红 刘佳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5期182-183,186,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行脑血管介入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介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行脑血管介入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介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 护理 并发症
下载PDF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后动脉鞘管拔管时间与血管并发症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霄云 霍晓川 +2 位作者 罗俊生 顾立学 关宁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 通过比较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不同时间内拔除动脉鞘管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旨在减少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后血管并发症,为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动脉鞘管拔管时间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根据病情、术后使用肝素情况将147例行脑血... 目的 通过比较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不同时间内拔除动脉鞘管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旨在减少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后血管并发症,为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动脉鞘管拔管时间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根据病情、术后使用肝素情况将147例行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患者分别与于术后〈1 h拔除动脉鞘管47例(A组);术后留置4-6 h内拔除动脉鞘管49例(B组);术后留置7-24 h内拔除动脉鞘管51例(C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未出现术后血管并发症,B组发生术后血管并发症8例,C组发生术后血管并发症12例。结论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结合病情尽早拔除动脉鞘管,可以预防和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 动脉鞘管拔管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并发症预防护理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李淑莹 叶文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16期109-112,共4页
目的:研究并发症预防护理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预防性护理组,各45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预防性护... 目的:研究并发症预防护理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预防性护理组,各45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预防性护理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给予并发症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肠胀气、消化道出血、腹腔感染、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宗教、独立性等WHO-QOL生存质量测定量因子评分的差异;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前后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水平。结果:预防性护理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预防性护理组肠胀气、消化道出血、腹腔感染、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护理前两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宗教、独立性等WHO-QOL生存质量测定量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预防性护理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宗教、独立性等WHO-QOL生存质量测定量因子评分改善幅度更大(P<0.05)。预防性护理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护理前两组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预防性护理组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水平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并发症预防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肠胀气、消化道出血、腹腔感染、休克等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预防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 护理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