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ramedullary bone pedestal formation contributing to femoral shaft fracture nonunion: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1
作者 Charles B Pasque Alexander J Pappas Chad A Cole Jr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2年第5期528-537,共10页
BACKGROUND Femoral shaft fracture is a commonly encountered orthopedic injury that can be treated operatively with a low overall delayed/nonunion rate.In the case of delayed union after antegrade or retrograde intrame... BACKGROUND Femoral shaft fracture is a commonly encountered orthopedic injury that can be treated operatively with a low overall delayed/nonunion rate.In the case of delayed union after antegrade or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fracture dynamization is often attempted first.Nonunion after dynamization has been shown to occur due to infection and other aseptic etiologies.We present a unique case of diaphyseal femoral shaft fracture nonunion after dynamization due to intramedullary cortical bone pedestal formation at the distal tip of the nail.CASE SUMMARY A 37-year-old male experienced a high-energy trauma to his left thigh after coming down hard during a motocross jump.Evaluation was consistent with an isolated,closed,left mid-shaft femur fracture.He was initially managed with reamed ante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 but had continued thigh pain.Radiographs at four months demonstrated no evidence of fracture union and failure of the distal locking screw,and dynamization by distal locking screw removal was performed.The patient continued to have pain eight months after the initial procedure and 4 mo after dynamization with serial radiographs continuing to demonstrate no evidence of fracture healing.The decision was made to proceed with exchange nailing for aseptic fracture nonunion.During the exchange procedure,an obstruction was encountered at the distal tip of the failed nail and was confirmed on magnified fluoroscopy to be a pedestal of cortical bone in the canal.The obstruction required further distal reaming.A longer and larger diameter exchange nail was placed without difficulty and without a distal locking screw to allow for dynamization at the fracture site.Post-operative radiographs showed proper fracture and hardware alignment.There was subsequently radiographic evidence of callus formation at one year with subsequent fracture consolidation and resolution of thigh pain at eighteen months.CONCLUSION The risk of fracture nonunion caused by intramedullary bone pedestal formation can be mitigated with the use of maximum length and diameter nails and close follow 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union femoral shaft fracture DIAPHYSIS fracture fixation Ante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 Case report
下载PDF
The efficacy of augmentative anti-rotational plating plus decortication and autogenic bone grafting for aseptic nonunion after intramedullary nailing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
2
作者 Yonggang Li Hanbing Xing +3 位作者 Xinchun Qi Mingxing Liu Zhiyong Wang Xiguang Sang 《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22年第2期61-66,共6页
Background:Femoral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IM)nailing fix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s.Aseptic nonunion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 after IM nailing is uncommon.Currently,... Background:Femoral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IM)nailing fix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s.Aseptic nonunion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 after IM nailing is uncommon.Currently,the treatment for aseptic femoral shaft nonunion is controversial.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ugmentative antirotational plating plus decortication and autogenic bone grafting for aseptic femoral shaft nonunion after IM nailing failure.Methods: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25 cases of aseptic femoral shaft fracture nonunion treated with IM nailing from January 2015 to August 2019.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leaving the nail in situ,debridement of nonunionsites,decortication,autogenous iliac bone grafting,and augmentative antirotational plating fixation.The time to fracture union and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Results: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18 months.The union rate after revision surgery was 100%.The average union time was 5.5months(range,4-10).Subjective pain symptoms had disappeared in all patients.There were no incision infections or internal fixator fatigue fractures.Average scores of the physical function and bodily pain components of the SF-36 were 95.5(range,91-98)and 94.1(range,90-97),respectively.No other obvious complications occurred postoperatively.Conclusion:Augmentative antirotational plating plus decortication and autogenic bone grafting is an excellent choice for treating femoral shaft fracture nonunion after IM nailing;this approach has an overall high union rate and few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graft DECORTICATION femoral shaft fracture FIXATION nonunion
原文传递
顺行和逆行髓内钉治疗不同部位股骨干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培镇 董航 +2 位作者 蔡群斌 林梓凌 黄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8-872,共5页
背景: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并发无菌性骨不连,其原因为机械性不稳定。股骨作为人体最长最大的骨骼,不同部位骨折是否具有不同的生物力学特征,及不同进钉方式对于不同部位骨折端稳定性存在何种影响... 背景: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并发无菌性骨不连,其原因为机械性不稳定。股骨作为人体最长最大的骨骼,不同部位骨折是否具有不同的生物力学特征,及不同进钉方式对于不同部位骨折端稳定性存在何种影响均研究甚少。目的:分析顺行和逆行髓内钉治疗不同部位股骨干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评估最佳进钉方式,减少骨不连发生率。方法:选取一名志愿者CT资料导入Mimics 19.0和Geomagic studio 2017软件中进行提取、优化得到右侧股骨三维模型;运用Solidworks 2017软件画出顺行和逆行髓内钉模型并与不同骨折部位股骨干骨折模型按照标准手术技术装配,以STEP格式导入Abaqus 2017软件中设置材料属性参数、边界条件、施加载荷、提交运算,于可视化模块中查看结果。其中上段股骨干骨折顺行和逆行髓内钉分别为A1、A2模型,中段为B1、B2模型,下段为C1、C2模型。结果与结论:(1)A1、B1、C2模型股骨整体应力分布更为均匀,位移、骨折端间隙与成角、股骨近折端骨块内翻均更小;(2)对于上段和中段股骨干骨折,顺行髓内钉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效果;对于下段股骨干骨折,逆行髓内钉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行髓内钉 逆行髓内钉 股骨干骨折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骨不连
下载PDF
钉板联合固定在不稳定股骨非峡部骨折治疗中的意义
4
作者 骆园 黄天野 +4 位作者 沈敏 曹晓东 顾建伟 王磊 陈俊峰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27-32,共6页
目的探讨钉板联合固定治疗伴有蝶形骨块的股骨非峡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相关适应证,为临床手术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收治的62例伴有蝶形骨块的股骨非峡部骨折患者,按照术式分为单纯... 目的探讨钉板联合固定治疗伴有蝶形骨块的股骨非峡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相关适应证,为临床手术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收治的62例伴有蝶形骨块的股骨非峡部骨折患者,按照术式分为单纯髓内钉组(37例)和钉板联合固定组(25例)。单纯髓内钉组均单独采用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钉板联合固定组采用股骨交锁髓内钉联合辅助钢板固定。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首次直腿抬高时间、术后1 d及术后1周的VAS疼痛评分、术后1周及术后1年的膝关节屈曲度、术后1年PPMS功能评分及愈合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骨折稳定性相关指标主要动态观察患肢旋转角度的变化、患肢冠状位的成角畸形、蝶形骨块的位移程度及术后1年骨折愈合的RUST评分。结果患者随访24~35个月,平均(28.18±3.02)个月。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髓内钉组的术中出血量低于钉板联合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钉板联合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首次直腿抬高时间及术后V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髓内钉组术后1周的膝关节屈曲明显优于钉板联合固定组(P<0.05),而在术后1年膝关节屈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PP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髓内钉组发生骨不连4例,其中1例同时发生断钉,愈合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8%(4/37);钉板联合固定组骨不连1例,愈合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髓内钉组术后1周及术后1年存在股骨旋转畸形角度≥10°者均显著高于钉板联合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冠状位畸形角度≥5°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单纯髓内钉组冠状位畸形角度≥5°远高于钉板联合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髓内钉组术前蝶形骨块平均位移距离为(16.51±3.48)mm,钉板联合固定组为(15.52±4.16)mm(P>0.05),术后1周单纯髓内钉组蝶形骨块平均移位距离(14.35±3.99)mm,钉板联合固定组为(5.08±2.14)mm(P<0.05)。术后1年两组骨折愈合RUS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有蝶形骨块的不稳定股骨非峡部骨折,钉板联合固定可提高复位质量并增加术后稳定性,愈合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单纯髓内钉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蝶形骨块 非峡部 髓内钉 辅助钢板 骨不连
下载PDF
股骨干骨折不愈合再骨折合并内固定物断裂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振宁 陈龙 +2 位作者 李佳伟 李宗林 张俊忠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2期303-304,共2页
该病例是右股骨下1/3粉碎性骨折,用的是外侧钢板内固定。虽然再次外伤,但并非外伤所致的钢板断裂和再骨折。对此分析如下:如果按传统卧床牵引+钛板固定,也会骨折愈合。粉碎性骨折非手术治疗有利于骨愈合,只要注意下肢轴线是好的,功能复... 该病例是右股骨下1/3粉碎性骨折,用的是外侧钢板内固定。虽然再次外伤,但并非外伤所致的钢板断裂和再骨折。对此分析如下:如果按传统卧床牵引+钛板固定,也会骨折愈合。粉碎性骨折非手术治疗有利于骨愈合,只要注意下肢轴线是好的,功能复位即可。但手术切开复位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股骨下1/3粉碎性骨折单侧钢板无法有效固定,骨折断端难以愈合的原因是手术切开复位破坏了内环境,让骨折后自身骨愈合的修复能力丧失。②虽然钢板内固定,但非轴心固定很不稳定,加上下肢重力的原因致使断端亦不稳定,下肢承载力全在钢板上。③钢板在此过程中逐渐疲劳性折断,骨折更无法愈合。如果第一次轴心固定(髓内钉)+植骨就不会发生此状况,也不必再髓内固定+钢板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不愈合 内固定物断裂 植骨
下载PDF
附加侧板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股骨骨折髓内固定后骨不连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振宇 黄象艳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5期648-653,共6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附加侧板联合自体单采富血小板血浆(PRP)与更换髓内钉改行钢板固定治疗股骨骨折髓内固定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后骨不连患者30名,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20... 目的 回顾性分析附加侧板联合自体单采富血小板血浆(PRP)与更换髓内钉改行钢板固定治疗股骨骨折髓内固定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后骨不连患者30名,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20~58岁,平均为(36.8±7.1)岁。实验组13例患者保留髓内钉,骨折端附加侧板固定,术中自体髂骨混合PRP植于骨缺损部位,术后14d、28d于骨不连部位注射自体PRP 10mL/(人)次。对照组17例患者取出髓内钉,改行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中自体髂骨植骨。随访观察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和骨折临床愈合情况。结果 30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33个月,平均(15.2±3.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引流量(mL)分别为95.7±47.2 vs.167.6±71.5、292.3±147.2 vs.686.9±238.9、102.8±67.5 vs.166.2±87.3,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住院时间(d)为10.3±5.2 vs.12.5±6.8,无统计学差异(P>0.05);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月)为5.36±1.27 vs.7.63±1.57(P <0.05);术后6、9个月时愈合率分别为92.3%(12/13) vs.52.9%(9/17)(P <0.05),100%(13/13) vs.82.4%(14/17)(P>0.05)。结论 附加侧板联合术中及术后使用自体单采PRP治疗股骨骨折髓内固定后骨不连操作简便、术程短、出血少,且愈合快,是可供临床选择的理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股骨干骨折 髓内固定 骨不连
下载PDF
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7
作者 聂华 尹立 +1 位作者 刘洪文 刘绍江 《临床研究》 2023年第6期190-194,共5页
股骨干骨折是创伤骨科中常见的一种损伤,以高能暴力损伤为主,临床应用带锁髓内钉对股骨骨折进行治疗收到较好效果。但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骨折不愈合的病例也屡见不鲜。本研究从疾病概述、常见分类及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综述... 股骨干骨折是创伤骨科中常见的一种损伤,以高能暴力损伤为主,临床应用带锁髓内钉对股骨骨折进行治疗收到较好效果。但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骨折不愈合的病例也屡见不鲜。本研究从疾病概述、常见分类及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骨折不愈合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骨折不愈合 手术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下肢髓内钉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对策:内植骨结合阻挡钉技术 被引量:45
8
作者 王秋根 高堪达 +7 位作者 高伟 王建东 陶杰 李豪青 李凡 吴晓明 吴小峰 朱宗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045-1047,1053,共4页
[目的]分析下肢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原因,观察内植骨结合阻挡钉技术治疗这类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对12例下肢骨干骨折髓内钉治疗术后并发非感染性骨不连的患者(其中股骨5例,胫骨7例;肥大型8例,萎缩性4例),采用稳... [目的]分析下肢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原因,观察内植骨结合阻挡钉技术治疗这类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对12例下肢骨干骨折髓内钉治疗术后并发非感染性骨不连的患者(其中股骨5例,胫骨7例;肥大型8例,萎缩性4例),采用稳定骨断端(更换更粗髓内钉+阻挡钉)、矫正骨畸形(阻挡钉+复位器)以及增强骨愈合能力(内植骨技术)的办法,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年(平均1.5年)。所有患者最终获得骨性愈合,愈合率100%,愈合时间4.7—13.5个月,平均7.8个月。所有患者主观疼痛症状消失,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内植骨结合阻挡钉技术是一种治疗下肢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 非感染性骨不连 髓内钉 内植骨 阻挡钉
下载PDF
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的治疗 被引量:8
9
作者 谷长跃 武汉 +1 位作者 徐国会 崔建国 《中国骨伤》 CAS 2000年第8期465-467,共3页
目的 对近 5年收治的 5 1例股骨干骨折骨不连进行总结 ,探讨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的治疗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调整内固定物加植骨治疗 8例 ,更换不同钢板加植骨治疗 14例 ,外固定架加植骨治疗 2 9例。结果  5 1例中 48例在平均 6 3个月... 目的 对近 5年收治的 5 1例股骨干骨折骨不连进行总结 ,探讨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的治疗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调整内固定物加植骨治疗 8例 ,更换不同钢板加植骨治疗 14例 ,外固定架加植骨治疗 2 9例。结果  5 1例中 48例在平均 6 3个月达到临床愈合 ,13人出现膝关节活动障碍。其中 9例再次行膝关节松解术。结论 预防骨不连的关键在于术中无创操作 ,尽量少剥离骨膜并在术后尽可能将其复位。骨折尽可能解剖复位。骨缺损尤其是压力侧骨缺损是产生骨不连的重要原因 ,应予以修复。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 ,而且只有在X线上出现连续骨痂时方可部分持重行走。带有皮质的髂骨作为植入骨效果较好 ,既有一定强度 ,又能尽快恢复血运。采用合理的内固定物并注意膝关节功能练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不连接性骨折 治疗
下载PDF
附加侧板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骨不连 被引量:16
10
作者 茹江英 仓海滨 +1 位作者 胡传亮 胡玉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604-611,共8页
背景:对于股骨干粉碎性骨折、非峡部骨折、骨缺损等髓内钉固定后骨不连患者,更换髓内钉治疗的临床疗效并不理想。目的:对18例应用附加侧板联合植骨治疗的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附加侧板联合植骨... 背景:对于股骨干粉碎性骨折、非峡部骨折、骨缺损等髓内钉固定后骨不连患者,更换髓内钉治疗的临床疗效并不理想。目的:对18例应用附加侧板联合植骨治疗的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附加侧板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选择2001年4月至2011年6月在武警江苏省总队医院住院的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18例。所有患者均保留原髓内钉,附加6-11孔动力加压钢板或锁定加压钢板,远、近端各拧入2-4枚普通或锁定、单或双皮质螺钉,同期行自体髂骨植骨术。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根据Tohner-Wrnch标准评定附加侧板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6个月。X射线片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骨性愈合率为100%;其中13例患者于治疗后6-9个月达到骨性愈合,另5例患者于治疗后10-11个月达到骨性愈合。Tohner-Wrnch标准评定结果显示附加侧板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优良率为100%。且植入物无腐蚀、断裂等情况,无植入物宿主反应。可见保留原髓内钉、附加侧板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非感染性骨不连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科植入物 股骨干骨折 髓内钉 骨不连 附加侧板 植骨 髂骨 生物相容性 植入物 骨性愈合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临床原因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贾金生 范步新 +1 位作者 刘书茂 刘长松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5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出现骨折不愈合的原因。方法对2005年1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15例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骨折分型C型7例,B型5例,A型3例;采用切开复位11例...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出现骨折不愈合的原因。方法对2005年1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15例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骨折分型C型7例,B型5例,A型3例;采用切开复位11例,应用钢丝环扎固定2例;骨折复位不良6例,髓内钉过细2例,深部感染1例;伴随糖尿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4例;再次术中发现软组织嵌入3例。15例患者均再次手术治疗,手术包括骨折端清理、自体髂骨松质骨植骨、附加或更换内固定物稳定骨折端等,术后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2.2个月,骨折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3个月。结论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愈合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手术治疗技术的缺陷是最常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骨折不愈合 髓内钉内固定
下载PDF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何忠 李开静 +3 位作者 王强 温超海 杨兵 叶大杰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9期91-93,97,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1月~2016年2月对65例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进行重新复位内固定治疗,治疗组35例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固定+自体髂骨移植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重新... 目的观察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1月~2016年2月对65例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进行重新复位内固定治疗,治疗组35例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固定+自体髂骨移植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重新复位钢板+自体髂骨移植治疗,观察内固定是否松动、断裂,骨折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等。结果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治疗组临床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肢功能恢复情况根据Johner-Wruh标准评价:治疗组优30例,良2例,中3例,无差病例,优良率为91.43%;对照组优20例,良3例,差7例,优良率为83.33%。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作为一种新的有限接触内固定器材,整体锁定、多维固定,有效控制旋转和螺钉拔出,对固定段无应力遮挡效应,有效保护骨折端血供,有利于骨不连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骨不连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 内固定
下载PDF
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原因分析及手术治疗 被引量:18
13
作者 范步新 刘书茂 +2 位作者 刘长松 管波清 贾金生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2年第6期485-487,共3页
背景:带锁髓内钉固定作为股骨干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具有诸多优点,但术后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骨折不愈合率,同时对于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处理尚无统一标准。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后出现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原因,以及再次手... 背景:带锁髓内钉固定作为股骨干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具有诸多优点,但术后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骨折不愈合率,同时对于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处理尚无统一标准。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后出现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原因,以及再次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18~66岁,平均41.5岁;骨折不愈合19例,延迟愈合3例。汇总骨折分型、手术方法及影像学资料特征等资料,分析造成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原因,并随访再次手术后的效果。结果:22例患者中切开复位11例;钢丝环扎3例;术后骨折间隙>10mm8例;髓内钉过细或过短3例;出现深部感染2例;伴随有糖尿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6例。19例骨折不愈合患者进行再次手术治疗,包括骨折端清理、自体髂骨松质骨植骨、附加或更换内固定物稳定骨折端等,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13.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4.2个月,3例延迟愈合病例经7~13个月观察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原因既有自身因素,又存在手术干预过程的力学、生物学因素。骨折不愈合病例应根据其出现的原因及特点制定适当的手术方案,再次术后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骨折不愈合 骨折延迟愈合 髓内钉内固定
下载PDF
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拴柱 尚建军 +4 位作者 祝成社 陈利明 黄伟东 施振强 王春江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6期500-505,共6页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后出现非感染性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原因,以及再次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治疗的患者389例,其中骨折不愈合患者31例。分析...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后出现非感染性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原因,以及再次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治疗的患者389例,其中骨折不愈合患者31例。分析造成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原因。治疗方法采用早期髓钉动力化的方法,如动力化后仍未愈合,采用骨折断端带蒂骨皮质剥离加自体骨植骨的方法,随访再次手术后的效果。结果股骨干中段1/3是股骨干骨折后经髓内钉固定治疗后骨折不愈合的易发部位。骨折不愈合的原因与原始治疗方法、骨折类型等密切相关。早期髓钉动力化可促进骨折愈合;单纯髓钉动力化后骨折仍难以愈合,行带蒂骨皮质剥离加自体骨植骨的方法可促进骨折愈合。结论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后非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的原因既有自身因素,又存在手术干预过程的力学、生物学因素,应根据其出现的原因及特点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髓内钉内固定 非感染性骨不连
下载PDF
股骨骨折髓钉固定术后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原因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勇 黄立新 董天华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3期218-223,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发生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原因。方法收集2002—2009年使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发生延迟愈合、不愈合病例43例,综合分析各病例的受伤机制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X线分型,重新进行手术...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发生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原因。方法收集2002—2009年使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发生延迟愈合、不愈合病例43例,综合分析各病例的受伤机制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X线分型,重新进行手术内固定、植骨、骨髓注射等治疗。结果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最长8年,最短1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1.9个月。临床疗效评定,优20例,良15例,中5例,差3例。结论在骨折治疗过程中,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良好的解剖复位为骨折断端的接触和稳定提供了条件;同时需要密切术后随访,定期行影像学检查,实时监测骨折愈合的进程,制订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及时消除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才能最终达到治疗目的,尽早恢复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髓内钉内固定术 骨折延迟愈合 不愈合
下载PDF
辅助锁定钢板植骨治疗髓内钉术后股骨骨不连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作培 陈春华 +2 位作者 龚冲丞 姚中凯 孙贵新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 探讨辅助锁定钢板治疗髓内钉固定术后股骨骨不连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6例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25~55岁,平均(35.2±7.8)岁,骨折至髓内钉手术时间为1~5 d,平均2.5±1.3 d,... 目的 探讨辅助锁定钢板治疗髓内钉固定术后股骨骨不连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6例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25~55岁,平均(35.2±7.8)岁,骨折至髓内钉手术时间为1~5 d,平均2.5±1.3 d,髓内钉术后出现骨折不愈合时间8~18个月,平均时间为(11.3±5.6)个月,所有患者在动力化治疗之后保留原有髓内钉的基础上,采取有限切开辅助锁定钢板加自体髂骨移植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0~22个月(平均15.8±7.3个月),6例患者术后4~10个月均出现骨性愈合,X线示骨痂连续性生长过骨折线或骨折线消失。伤口均I期愈合,未出现感染等异常,末次随访,髋膝关节活动良好,优良率达100%。结论在动力化治疗之后保留原有髓内钉的基础上,采用辅助锁定钢板联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手术创伤小,疗效确定,稳定可靠,是治疗髓内钉固定后股骨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锁定钢板 髓内钉 股骨骨折 骨不连 自体髂骨移植
下载PDF
附加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7
作者 周子红 程力 +1 位作者 孙振中 殷渠东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2期235-235,共1页
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们采用附加钢板治疗17例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疗效优良,报道如下。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髓内钉 钢板 骨不连
下载PDF
附加侧板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效果 被引量:9
18
作者 熊凯 张波 +1 位作者 冉峰华 李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2期73-76,共4页
目的评价附加侧板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3月~2018年1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手外科收治的13例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病例资料,观察患者采用附加侧板... 目的评价附加侧板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3月~2018年1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手外科收治的13例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病例资料,观察患者采用附加侧板联合自体骨移植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6个月,股骨干骨折端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70±3.52)个月,按Tohner-Wrnch评价标准,优11例,良2例。结论附加侧板固定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愈合,其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髓内钉固定 骨不愈合 附加侧板 自体骨移植
下载PDF
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欣伟 赵勇 +1 位作者 项良碧 周大鹏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5年第4期214-217,共4页
骨折不愈合目前仍是创伤外科医师经常需要面对的较为棘手的临床问题,即使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此类情况仍时有发生。该疾病的治疗对创伤外科医生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有许多方面的因素需要考虑,如骨折初始治疗的方案、畸形的矫正... 骨折不愈合目前仍是创伤外科医师经常需要面对的较为棘手的临床问题,即使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此类情况仍时有发生。该疾病的治疗对创伤外科医生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有许多方面的因素需要考虑,如骨折初始治疗的方案、畸形的矫正、感染的控制、术后的快速康复等。本文对股骨干骨折后不愈合的临床新进展作一综述,并推荐"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ABC计划":A髓内钉动力化或者髓内钉/更换髓内钉等可以作为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第一选择;B钢板内固定或者外固定作为二线的治疗选择;C辅助的治疗措施可以作为外科治疗的辅助方法,但不能完全替代外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 骨折不愈合 髓内钉动力化 钢板固定 外固定
下载PDF
不同固定方式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观察以及对下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杨涛 罗苹原 +2 位作者 张鹏 刘平 邬国林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12期940-943,共4页
目的对比不同固定方式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以及对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2006年7月—2017年7月四川省南江县人民医院收治股骨干骨折后出现骨不连的患者102例,男性63例,女性39例;年龄30~50岁,平均39.4岁。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 目的对比不同固定方式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以及对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2006年7月—2017年7月四川省南江县人民医院收治股骨干骨折后出现骨不连的患者102例,男性63例,女性39例;年龄30~50岁,平均39.4岁。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外固定架固定(外固定架组)、交锁髓内钉固定(髓内钉组)和动力加压钢板固定(钢板组),各34例。比较三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情况、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及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三组患者中,外固定架组切口长度最短(12.4±3.4)cm(P<0.05);钢板组术中平均输血量最多(468.5±125.7)mL(P<0.05),术后平均引流量最多(178.4±35.2)mL(P<0.05);外固定架组平均手术时间最少(73.4±25.7)min(P<0.05);髓内钉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58.7±36.9)d显著少于外固定架组(232.1±27.4)d及钢板组(203.8±16.5)d(F=12.956,P<0.05)。髓内钉组并发症发生率11.8%(4/34)显著低于外固定架组的57.1%(16/34)和钢板组的29.4%(10/34)(P<0.05)。术后12个月,髓内钉组HSS评分(85.1±1.9)分显著高于外固定架组(69.1±0.7)分及钢板组(76.1±2.9)分(P<0.05)。结论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效果最为理想,能显著提高患肢的肢体功能,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且患者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风险相对更低,是目前临床治疗股骨干骨折后发生骨不连的一种理想固定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骨不连 髓内钉 加压钢板 外固定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