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plant density and mepiquat chloride application on cotton boll setting in wheat–cotton double cropping system 被引量:2
1
作者 CHEN Yuan LIU Zhen-yu +4 位作者 HENG Li Leila IMTAMBEL ZHANG Xiang CHEN Yuan CHEN De-hu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9期2372-2381,共10页
Sowing cotton directly after harvesting wheat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of China requires early mature of cotton without yield reduction.Boll-setting period synchronisation and more yield bolls distributed at the up... Sowing cotton directly after harvesting wheat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of China requires early mature of cotton without yield reduction.Boll-setting period synchronisation and more yield bolls distributed at the upper and middle canopy layers are also required for harvesting.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quantify the individual and interaction effects of plant density and plant growth regulator mepiquat chloride(MC)on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yield bolls,as well as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During the 2013–2016 cotton growing seasons,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a shortseason cotton cultivar CRRI50 at Yangzhou University,China.Various combinations of plant density(12.0,13.5 and 15.0 plants m^(–2))and MC dose(180,270 and 360 g ha^(–1))were applied on cotton plants.The combination of 13.5 plants m^(–2)and 270 g ha^(–1)MC resulted in the greatest boll number per unit area,the highest daily boll setting number and more than 90%of bolls positioned within 45–80 cm above the ground.In conclusion,appropriate MC dose in combination of high plant density could synchronize boll-setting period and retain more bolls at the upper and middle canopy layers without yield reduction in the system of direct-seeded cotton after wheat harvest,and thus overcome the labor-intensive problem in current transplanting cropping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seeded cotton after wheat harvest plant density mepiquat chloride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boll setting boll spatial distribution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对麦后复播棉花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刘昌文 逄子剑 +3 位作者 龚举武 朱明慧 台外库力·乌斯曼 布麦热姆·热则克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52-57,63,共7页
为缓解喀什粮棉争地矛盾,探索麦后复播棉花种植模式,开辟粮棉双丰新途径。通过设置不同种植密度及保留果枝台数二因素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棉花花铃数、单铃质量、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高密度A_(2)平均产量较常规密度A_(1)平均产... 为缓解喀什粮棉争地矛盾,探索麦后复播棉花种植模式,开辟粮棉双丰新途径。通过设置不同种植密度及保留果枝台数二因素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棉花花铃数、单铃质量、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高密度A_(2)平均产量较常规密度A_(1)平均产量增加15.58%;常规密度A_(1)模式,保留不同果枝台数,产量差异不显著,高密度A_(2)模式,保留7台果枝,产量最高达2207.55 kg·hm^(-2);2种不同种植密度单铃质量均随着保留果枝台数增加而增加;高密度A_(2)(32.8965万株·hm^(-2))5行种植模式,有利于提高光和效率增加产量;麦后复播棉棉纤维成熟度不够。在喀什麦后复播棉花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较高的有效积温生态区、合理安排种植密度、选择麦棉两早品种、抢时播种、保留7台果枝,是提高麦后复播棉花的产量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后 复播棉花 产量
下载PDF
缩节胺运筹对夏直播棉熟相的影响
3
作者 徐泽 芮秋治 +7 位作者 刘震宇 李涵佳 冷鑫华 吴天凡 陈媛 张祥 陈源 陈德华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0,共8页
为明确缩节胺运筹对夏直播棉熟相形成的影响,2018-2019年于扬州大学实验农场以中棉425为材料,设缩节胺用量0、180、360 g·hm^(-2)3个水平,施用时期分别设盛蕾期+初花期(施用比例1∶2)、盛蕾+初花期+盛花期(施用比例1∶2∶3) 2个运... 为明确缩节胺运筹对夏直播棉熟相形成的影响,2018-2019年于扬州大学实验农场以中棉425为材料,设缩节胺用量0、180、360 g·hm^(-2)3个水平,施用时期分别设盛蕾期+初花期(施用比例1∶2)、盛蕾+初花期+盛花期(施用比例1∶2∶3) 2个运筹方式,同时设常规施用方式(初花期,缩节胺120 g·hm^(-2))为对照,探讨缩节胺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处理对此种植方式下熟相的调节。结果表明:缩节胺用量180 g·hm^(-2)并于盛蕾期+初花期或盛蕾+初花期+盛花期使用后再通过脱叶催熟吐絮率均能达到90%以上,且吐絮强度高,较对照显著提高46.6%~71.4%。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黄叶率保持在9.0%~12.8%之间,主茎红茎比为52.8%~53.1%,倒1果枝红茎比为28.3%~34.3%,倒2果枝红茎比为27.5%~39.8%,倒3果枝红茎比为34.3%~8.5%,倒4果枝红茎比为49.1%~51.5%,吐絮倒序位为7.1~8.1台最有利于集中吐絮。因此,缩节胺合理运筹能形成集中吐絮的熟相,为实现机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夏直播棉 缩节胺运筹 集中吐絮 熟相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和灌溉方式对麦棉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郭璇 关小康 +4 位作者 温鹏飞 王同朝 张昊 汪顺生 仝浩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6,53,共9页
【目的】揭示种植模式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和夏棉花(以下简称麦棉)产量、品质及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为黄河流域麦棉两熟区的种植模式和灌溉方式的科学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裂区设计开展大田试验,将麦棉种植模式设定为主区,主... 【目的】揭示种植模式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和夏棉花(以下简称麦棉)产量、品质及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为黄河流域麦棉两熟区的种植模式和灌溉方式的科学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裂区设计开展大田试验,将麦棉种植模式设定为主区,主区包含麦棉套种和麦后移栽2个水平,副区为灌溉方式,包含畦灌、微喷带灌溉和地表滴灌3个水平,共6个处理。【结果】相比麦棉套种模式,麦后移栽模式能够提升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和产量,提高冬小麦净收入;虽然麦后移栽模式下的棉花籽棉产量降低了5.64%,但麦棉合计净收入比麦棉套种模式提高了8.64%。相比畦灌和微喷带灌溉,地表滴灌能够显著提高麦棉株高、LAI、产量和经济效益,地表滴灌条件下的麦棉合计净收入比畦灌、微喷带灌溉分别提高36.01%和10.10%。麦后移栽和地表滴灌组合下的麦棉合计净收入最高,麦棉合计净收入最高达到15924.9元/hm^(2)。【结论】麦后移栽和地表滴灌分别是适宜于黄河流域麦棉两熟区的最佳种植模式与灌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棉套种 麦后移栽 畦灌 微喷带灌溉 地表滴灌 净收入
下载PDF
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1
5
作者 荣义华 付永红 +2 位作者 闫显惠 黄梅芳 张清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10-812,共3页
对鄂北岗地麦后棉的表现、特点、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稳定发展麦后棉的建议。
关键词 鄂北棉区 麦后棉 实践 思考
下载PDF
麦后棉种植模式的特点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孝纲 刘章勇 +7 位作者 荣义华 余隆新 付永红 张教海 张清伟 夏松波 曾建兵 别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41-1744,共4页
研究了麦后棉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和品质形成特点及棉田综合效益,阐明了麦后棉的适宜育苗方式为营养钵育苗移栽、合理的播种期为4月20日至5月5日、最佳种植密度为3.00万~3.75万株/hm2。
关键词 麦后棉 种植模式 关键技术
下载PDF
打顶剂对麦后直播棉产量构成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晓飞 王卫军 +3 位作者 孙宝林 陈立昶 胡继超 崔小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00-1109,共10页
为探讨棉花打顶剂在长江流域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早熟棉品种‘中棉所50’为材料,于2016-2017年在江苏省宿迁市开展打顶剂(DPC+)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打顶剂棉花株高和果枝数显著高于人工打顶、低于不打顶,而上部... 为探讨棉花打顶剂在长江流域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早熟棉品种‘中棉所50’为材料,于2016-2017年在江苏省宿迁市开展打顶剂(DPC+)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打顶剂棉花株高和果枝数显著高于人工打顶、低于不打顶,而上部果枝长度显著低于人工打顶和不打顶,株型更加紧凑、通风透光好。新生节间长度和新生果枝长度在不同剂量打顶剂处理下差异显著,而且随着打顶剂剂量增加长度逐渐变小,同时在人工打顶时间喷施打顶剂处理显著长于推迟5 d喷施打顶剂处理。单株成铃数基本表现为打顶剂处理高于人工打顶及不打顶处理,且人工打顶时间喷施打顶剂处理高于推迟5 d喷施打顶剂处理,单铃质量、衣分以打顶处理基本高于不打顶处理。连续2 a在人工打顶时间喷施打顶剂(DPC+) 1 125 mL·hm ^-2 条件下,实际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平均达3 994.20 kg·hm^-2 和1 464.10 kg·hm ^-2 ,比人工打顶条件下分别稳定增产0.9%和1.0%,且在此处理下,群体叶面积指数较为适宜(约4.0)、棉株功能叶叶绿素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顶剂 麦后直播棉 产量构成 生长发育
下载PDF
麦茬直播棉适于机采的密度、化控技术 被引量:9
8
作者 陈源 衡丽 +4 位作者 胡大鹏 张雷 花明明 陈德华 张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04-1311,共8页
为构建适合于长江流域机械化采收的麦茬直播棉群体,以特早熟品种国欣早11-1为材料,于2011—2012年进行密度与化控(喷施生长调节剂棉太金)试验,结果表明:在1 hm290 000~105 000株,苗期、盛蕾期、盛花期、盛铃期分别使用生长调节剂棉太金9... 为构建适合于长江流域机械化采收的麦茬直播棉群体,以特早熟品种国欣早11-1为材料,于2011—2012年进行密度与化控(喷施生长调节剂棉太金)试验,结果表明:在1 hm290 000~105 000株,苗期、盛蕾期、盛花期、盛铃期分别使用生长调节剂棉太金90 ml/hm2、180 ml/hm2、360 ml/hm2、540 ml/hm2条件下,籽棉产量高达3 551.3 kg/hm2以上。且在1 hm290 000株密度下,苗期使用生长调节剂棉太金90 ml/hm2,盛蕾期使用棉太金180ml/hm2,盛花期使用棉太金360 ml/hm2,盛铃期使用棉太金540 ml/hm2,株高(105.4cm)、果枝始节位高度(26.1cm)、果枝长度(17.4 cm)和单株果枝数(10.5台)等符合机械化采收对棉花株型要求。且在此处理下,棉株功能叶叶绿素含量较高,能实现于8月16日—9月20日集中成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茬直播棉 密度 化控 产量 株型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棉花产量、种植效益与氮素利用率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杨长琴 张国伟 +2 位作者 王晓婧 刘瑞显 倪万潮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7-318,共12页
【目的】研究长江流域棉区麦棉两熟种植制度下,不同种植模式对棉花产量、种植效益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为棉花高产高效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设计,研究麦后棉花不同种植方式(育苗移栽和直播)、品种(中熟和早熟)和氮肥运筹(不施... 【目的】研究长江流域棉区麦棉两熟种植制度下,不同种植模式对棉花产量、种植效益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为棉花高产高效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设计,研究麦后棉花不同种植方式(育苗移栽和直播)、品种(中熟和早熟)和氮肥运筹(不施氮和适宜氮肥运筹)对其生育进程、生物量累积与分配、产量、种植效益与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与育苗移栽方式相比,直播棉花生育进程快,尤其苗期缩短10~17 d;直播棉花生育中后期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较高,且经济系数均以早熟品种较高。适宜氮肥运筹下,直播早熟品种与移栽中熟品种霜前皮棉产量均较高,且两者间差异不显著。适宜氮肥运筹下,移栽棉花的籽棉产值是直播方式的1.0~1.2倍,总成本是直播方式的1.8~2.0倍,收益仅为直播方式的23.0%~43.1%。氮素效率的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对农学利用率和氮素表观利用率的影响大于品种和氮肥运筹,直播方式的氮素农学利用率和表观利用率分别比移栽方式提高40.0%和76.4%(2017年);品种对氮素生产效率的影响大于种植方式与氮肥运筹,早熟品种的氮素生产效率比中熟品种提高45.3%(2017年)。【结论】长江流域棉区,适宜氮肥运筹下早熟品种麦后直播有利于实现棉花高产稳产、生产总成本低而效益高;其氮素农学利用率、表观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均较高,是该棉区麦后棉高产高效生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棉两熟 种植模式 产量 效益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密度对麦后直播棉生育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孝刚 张教海 +2 位作者 夏松波 夏关章 别墅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期222-224,241,共4页
以常规无限果枝类型棉花品种CN01为材料,研究了密度对麦后直播棉生育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麦后直播棉生育进程无明显影响,果节形成高峰期为7月26日至8月5日,成铃高峰期为8月16-25日,高峰期内群体果节日增量和成铃强... 以常规无限果枝类型棉花品种CN01为材料,研究了密度对麦后直播棉生育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麦后直播棉生育进程无明显影响,果节形成高峰期为7月26日至8月5日,成铃高峰期为8月16-25日,高峰期内群体果节日增量和成铃强度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麦后直播棉产量由伏桃、秋桃和晚秋桃构成,秋桃占53.57%~56.07%,成铃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67 500和60 000株/hm2处理产量优势明显,纤维品质综合性状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后直播棉 生育特性 密度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施肥与缩节胺配合对麦后直播夏棉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马宗斌 李伶俐 +2 位作者 谢德意 房卫平 杨铁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94-97,共4页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3个N、P、K施肥水平配合2个缩节胺(DPC)用量对麦后直播夏棉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225kg/hm2、过磷酸钙450kg/hm2和氯化钾150kg/hm2配合喷施DPC90g/hm2,有利于提高夏棉叶片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P...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3个N、P、K施肥水平配合2个缩节胺(DPC)用量对麦后直播夏棉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225kg/hm2、过磷酸钙450kg/hm2和氯化钾150kg/hm2配合喷施DPC90g/hm2,有利于提高夏棉叶片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活性(Fv/Fo)、光合效率(Pn)和气孔导度(Gs),棉花群体光合速率(CAP)高,单株结铃多,优质铃增加,铃重大,比其他处理皮棉增产17.4%~3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缩节胺 麦后直播夏 棉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麦后棉花育苗移栽工程化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金仓 南殿杰 +2 位作者 林昕 任平和 姜艳丽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82-87,共6页
山西南部棉区 ,小麦收获后移栽棉花 ,每hm2 收获皮棉 90 4 5~ 112 6 6kg ,一般为 10 70kg左右 ,较直播棉每hm2 增产 375kg以上。麦后移栽棉花的增产机理 ,主要是从本田以外的苗床获得 (10 0 0~ 130 0 )℃的总积温和 4 0d左右的生... 山西南部棉区 ,小麦收获后移栽棉花 ,每hm2 收获皮棉 90 4 5~ 112 6 6kg ,一般为 10 70kg左右 ,较直播棉每hm2 增产 375kg以上。麦后移栽棉花的增产机理 ,主要是从本田以外的苗床获得 (10 0 0~ 130 0 )℃的总积温和 4 0d左右的生育期 ,从而有效地弥补了麦后直播棉积温和生育期不足的缺陷。工程化栽培技术主要是机制土钵、机械移栽、双株留苗、优种配套和促早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夏季 育苗移栽 工程化栽培 麦田
下载PDF
麦后直播棉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蔚 戴宝生 +5 位作者 卢华平 郑林章 南策雄 伊黎 陈晓伟 黄晓莉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5984-5986,共3页
为揭示麦后直播棉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规律,采用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对湖北省2011~2012年麦后直播棉组区试6个麦后直播棉品种(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单株... 为揭示麦后直播棉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规律,采用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对湖北省2011~2012年麦后直播棉组区试6个麦后直播棉品种(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单株铃数>密度>铃重>衣分;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偏相关分析显示,单株铃数与产量的偏相关程度最高(r=0.7794**),铃重次之(r=0.721 0**),密度再次之(r=0.525 9**),衣分(r=0.459 3*)最小.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都为正值,这与偏相关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据此结果,提出了麦后直播棉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后直播棉 产量因素 偏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
下载PDF
灌溉方式及灌溉制度对麦后移栽棉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昊 刘浩 +2 位作者 孙景生 龚雪文 李勇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24,共5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畦灌和滴灌条件下亏缺灌溉对黄河流域麦后移栽棉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亏缺抑制了麦后移栽棉株高等营养生长和单株成铃数等生殖发育,降低了产量品质;滴灌条件下麦后移栽棉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均优...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畦灌和滴灌条件下亏缺灌溉对黄河流域麦后移栽棉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亏缺抑制了麦后移栽棉株高等营养生长和单株成铃数等生殖发育,降低了产量品质;滴灌条件下麦后移栽棉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均优于畦灌;滴灌充分灌溉下籽棉产量最高,轻度亏水灌溉下产量仅降低3.8%,但全生育期耗水量减少了9.0%。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黄河流域棉区,麦后移栽棉以滴灌轻度亏水灌溉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后移栽棉 畦灌 滴灌 亏缺灌溉 产量品质
下载PDF
湖北省麦后直播棉品种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常辉 孟艳艳 +1 位作者 张光梅 张胜昔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5695-5697,共3页
麦后直播棉具备省工、简化、适应机械化生产等多种优点。在总结湖北省麦后直播棉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麦后直播棉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麦后直播棉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麦后直播棉 品种 应用
下载PDF
山西南部麦后短季棉机械化播种技术初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姜艳丽 石跃进 +2 位作者 宋建中 皇甫张龙 胡晓丽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1期31-33,共3页
通过对小麦收获后麦茬的不同处理和不同的播种机械使用,探讨其对麦后直播夏棉的出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秸秆还田机切秆灭茬、旋耕机整地后,用玉米播种机播种光籽棉种或用非标准棉花毛籽播种机,采用先播后浇的栽培技术,简约... 通过对小麦收获后麦茬的不同处理和不同的播种机械使用,探讨其对麦后直播夏棉的出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秸秆还田机切秆灭茬、旋耕机整地后,用玉米播种机播种光籽棉种或用非标准棉花毛籽播种机,采用先播后浇的栽培技术,简约、省时、省工,棉花出苗好,为棉花增加了1周的有效生长时间,为麦后直播棉稳产、高产、优质提供了一定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年两熟 麦后棉 秸秆还田机 有效铃
下载PDF
不同密度不同种植方式对麦后移栽棉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永亮 路正营 +2 位作者 李世云 杨玉枫 崔红印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5期46-48,共3页
以邯郸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转基因抗病虫早熟棉品种邯686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设置6个不同处理,研究每穴单株和每穴双株在不同密度下的种植效果。结果表明:666.7m2每穴单株种植5 000株籽棉产量最高,每穴双株种植6 000株处理产量第二,两者差... 以邯郸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转基因抗病虫早熟棉品种邯686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设置6个不同处理,研究每穴单株和每穴双株在不同密度下的种植效果。结果表明:666.7m2每穴单株种植5 000株籽棉产量最高,每穴双株种植6 000株处理产量第二,两者差异不显著,后者更加省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后移栽 早熟棉 种植密度 产量
下载PDF
鄂北棉区麦后棉种植模式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付永红 荣义华 +3 位作者 闫显惠 黄梅芳 张清伟 张教海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709-2711,2733,共4页
对鄂北棉区麦后棉3种种植模式与麦套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麦后棉生育进程后移,产量形成以伏桃和秋桃为主,产量以麦后营养钵移栽棉最高;麦后棉纤维品质能满足纺织工业要求;全年收益以麦后营养钵移栽棉最高,棉花产量减幅小,对小麦播... 对鄂北棉区麦后棉3种种植模式与麦套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麦后棉生育进程后移,产量形成以伏桃和秋桃为主,产量以麦后营养钵移栽棉最高;麦后棉纤维品质能满足纺织工业要求;全年收益以麦后营养钵移栽棉最高,棉花产量减幅小,对小麦播种影响较小,应作为鄂北棉区麦后棉栽培的主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北棉区 麦后棉 种植模式 比较研究
下载PDF
麦后移栽棉主攻伏桃,争早秋桃的栽培管理措施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善杰 闫显会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5期3821-3823,共3页
因种植棉花用工多、投资大、管理技术复杂、产量不稳定等原因,导致棉花种植面积急速下滑。经过在鄂北棉区多年的试验示范,总结了一种全新的栽培模式——麦后移栽棉。该模式有效地稳定了棉花种植面积,并促进了粮棉双增产。在多年试验示... 因种植棉花用工多、投资大、管理技术复杂、产量不稳定等原因,导致棉花种植面积急速下滑。经过在鄂北棉区多年的试验示范,总结了一种全新的栽培模式——麦后移栽棉。该模式有效地稳定了棉花种植面积,并促进了粮棉双增产。在多年试验示范研究中,不仅探索出适合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主攻伏桃、争早秋桃的栽培管理措施,而且还总结出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的生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后移栽棉 栽培管理措施 生育特点 鄂北棉区
下载PDF
棉花麦后移栽与麦棉套作综合效益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振宇 马奇祥 +2 位作者 栾德印 刘连良 姚化生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7期97-98,121,共3页
在棉花麦后移栽与麦棉套作2种模式下,对小麦与棉花的投入、产出进行综合效益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麦后移栽模式下,棉花产量较麦套棉减产9.79%,而小麦则增产42.86%,总体直接效益较麦套栽培模式增收1 978元/hm2。棉花麦后移栽模式是既能保... 在棉花麦后移栽与麦棉套作2种模式下,对小麦与棉花的投入、产出进行综合效益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麦后移栽模式下,棉花产量较麦套棉减产9.79%,而小麦则增产42.86%,总体直接效益较麦套栽培模式增收1 978元/hm2。棉花麦后移栽模式是既能保证粮食安全,又能稳定棉花生产,解决粮棉争地矛盾,解放劳动力,值得大力推广的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麦后移栽 麦棉套作 效益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