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Ag(100)表面氧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和STM图像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陈文斌
陶向明
+1 位作者
陈鑫
谭明秋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88-495,共8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氧原子的吸附对于Ag(100)表面结构和电子态的影响.通过PAW总能计算研究了p(1×1)、c(2×2)和(2^(1/2)×2*2^(1/2))R45°等几种原子氧覆盖度下的吸附结构,以及在上述结构下Ag(100)表面的弛豫特性、...
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氧原子的吸附对于Ag(100)表面结构和电子态的影响.通过PAW总能计算研究了p(1×1)、c(2×2)和(2^(1/2)×2*2^(1/2))R45°等几种原子氧覆盖度下的吸附结构,以及在上述结构下Ag(100)表面的弛豫特性、吸附能量、功函数等一系列物理量.研究表明:在(2^(1/2)×2*2^(1/2))R45°-2O吸附Ag(100)表面的情况下,每格两列就会缺失一列银原子,即产生了缺列再构,这导致了银原子层间的垂直距离的差异和水平位置的偏移.进一步的局域原子态密度计算表明:在Ag(100)表面(2^(1/2)×2*2^(1/2))R45°-2O吸附的结构中,吸附氧原子和衬底银原子层之间的结合主要来源于表层银原子的4d态和吸附氧原子的2p态的强烈的轨道杂化.还模拟计算了在不同偏压和针尖高度的STM图像,为实验工作者研究该表面的STM图像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
(
100
)
表面
氧
吸附
缺列再构
STM图像
原文传递
氧吸附金刚石(100)表面的电子结构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峰斌
汪家道
+2 位作者
刘兵
李学敏
陈大融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77-1382,共6页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方法,计算了桥接型和顶接型氧吸附金刚石(100)表面的平衡态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桥接型氧吸附金刚石(100)表面带隙中不存在表面态,价带中的占据态主要由O 2p未成键轨道和C-O轨道、C-H轨道作用诱...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方法,计算了桥接型和顶接型氧吸附金刚石(100)表面的平衡态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桥接型氧吸附金刚石(100)表面带隙中不存在表面态,价带中的占据态主要由O 2p未成键轨道和C-O轨道、C-H轨道作用诱发,而顶接型氧吸附金刚石(100)表面带隙中存在未占据态,来源于C 2p和O 2p的未成键轨道,价带中占据态则由O 2p未成键轨道和C=Oπ键诱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原理
氧
吸附
金刚石(
100
)
表面
电子结构
原文传递
Ag/SiO_2催化剂银分散度的研究
3
作者
朱京
金倚天
+1 位作者
蔡显鄂
冯安春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4年第3期241-248,共8页
载体银催化剂是较理想的乙烯环氧化催化剂,在其他催化反应中也常应用.在载体表面上,银的分散度对于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及其寿命有很大影响.常用的银分散度测定方法有X射线粉末衍射线宽化法(简称X射线法)、透射电子显微镜法(简称TE...
载体银催化剂是较理想的乙烯环氧化催化剂,在其他催化反应中也常应用.在载体表面上,银的分散度对于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及其寿命有很大影响.常用的银分散度测定方法有X射线粉末衍射线宽化法(简称X射线法)、透射电子显微镜法(简称TEM法)、气体吸附法等,但用这三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往往并不一致. 本文除采用上述三种方法外,还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法(简称SEM法)测定了Ag/SiO2催化剂银的分散度,并从数据处理方法、概念和内在联系几方面对实验数据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TEM
ag
/SiO2
氧
吸附
比
表面
积
比
表面
脉冲色谱
分散度
乙烯环
氧
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u(100)(2^(1/2)×22^(1/2))R45°-O的表面结构与电子态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
8
4
作者
蔡建秋
陶向明
+2 位作者
陈文斌
赵新新
谭明秋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350-5355,共6页
用第一性原理的总能计算研究了Cu(100))面的表面结构、弛豫以及氧原子的(2×22)吸附状态.计算给出了Cu(100)(2×22)R45°-O吸附表面的结构参数,并得到了上述结构下氧吸附的Cu(100)表面氧原子和各层Cu原子的电子态密度.计算...
用第一性原理的总能计算研究了Cu(100))面的表面结构、弛豫以及氧原子的(2×22)吸附状态.计算给出了Cu(100)(2×22)R45°-O吸附表面的结构参数,并得到了上述结构下氧吸附的Cu(100)表面氧原子和各层Cu原子的电子态密度.计算得到的吸附表面功函数为4.58eV,与清洁Cu(100)表面功函数(~4.53eV)几乎相同.吸附氧原子与最外层铜原子之间的垂直距离约为0.02nm,其能带结构体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同时由于Cu-O的杂化作用在费米能以下约6.4eV附近出现了局域的表面态.可以认为,在Cu(100)(2×22)R45°的氧吸附表面结构下,吸附氧原子和衬底之间的结合主要来源于表面最外层铜原子与氧原子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100
)(√2×2√2)R45°-O
表面
缺列再构
表面
电子态
吸附
表面
结构
电子态密度
√2
密度泛函
计算研究
氧
原子
第一性原理
结构参数
吸附
状态
原文传递
题名
Ag(100)表面氧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和STM图像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陈文斌
陶向明
陈鑫
谭明秋
机构
浙江大学物理系
出处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88-495,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10204018)资助的课题~~
文摘
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氧原子的吸附对于Ag(100)表面结构和电子态的影响.通过PAW总能计算研究了p(1×1)、c(2×2)和(2^(1/2)×2*2^(1/2))R45°等几种原子氧覆盖度下的吸附结构,以及在上述结构下Ag(100)表面的弛豫特性、吸附能量、功函数等一系列物理量.研究表明:在(2^(1/2)×2*2^(1/2))R45°-2O吸附Ag(100)表面的情况下,每格两列就会缺失一列银原子,即产生了缺列再构,这导致了银原子层间的垂直距离的差异和水平位置的偏移.进一步的局域原子态密度计算表明:在Ag(100)表面(2^(1/2)×2*2^(1/2))R45°-2O吸附的结构中,吸附氧原子和衬底银原子层之间的结合主要来源于表层银原子的4d态和吸附氧原子的2p态的强烈的轨道杂化.还模拟计算了在不同偏压和针尖高度的STM图像,为实验工作者研究该表面的STM图像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
ag
(
100
)
表面
氧
吸附
缺列再构
STM图像
Keywords
ag
(
100
)/O surface, missing-row reconstruction, STM im
ag
e
分类号
O485 [理学—固体物理]
原文传递
题名
氧吸附金刚石(100)表面的电子结构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峰斌
汪家道
刘兵
李学敏
陈大融
机构
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77-138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50475018,50505020)
北京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
文摘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方法,计算了桥接型和顶接型氧吸附金刚石(100)表面的平衡态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桥接型氧吸附金刚石(100)表面带隙中不存在表面态,价带中的占据态主要由O 2p未成键轨道和C-O轨道、C-H轨道作用诱发,而顶接型氧吸附金刚石(100)表面带隙中存在未占据态,来源于C 2p和O 2p的未成键轨道,价带中占据态则由O 2p未成键轨道和C=Oπ键诱发.
关键词
第一原理
氧
吸附
金刚石(
100
)
表面
电子结构
分类号
O613.71 [理学—无机化学]
TN304.23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原文传递
题名
Ag/SiO_2催化剂银分散度的研究
3
作者
朱京
金倚天
蔡显鄂
冯安春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
出处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4年第3期241-248,共8页
文摘
载体银催化剂是较理想的乙烯环氧化催化剂,在其他催化反应中也常应用.在载体表面上,银的分散度对于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及其寿命有很大影响.常用的银分散度测定方法有X射线粉末衍射线宽化法(简称X射线法)、透射电子显微镜法(简称TEM法)、气体吸附法等,但用这三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往往并不一致. 本文除采用上述三种方法外,还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法(简称SEM法)测定了Ag/SiO2催化剂银的分散度,并从数据处理方法、概念和内在联系几方面对实验数据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催化剂
TEM
ag
/SiO2
氧
吸附
比
表面
积
比
表面
脉冲色谱
分散度
乙烯环
氧
化
分类号
O64 [理学—物理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u(100)(2^(1/2)×22^(1/2))R45°-O的表面结构与电子态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
8
4
作者
蔡建秋
陶向明
陈文斌
赵新新
谭明秋
机构
浙江大学物理系
出处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350-5355,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10204018)资助的课题.~~
文摘
用第一性原理的总能计算研究了Cu(100))面的表面结构、弛豫以及氧原子的(2×22)吸附状态.计算给出了Cu(100)(2×22)R45°-O吸附表面的结构参数,并得到了上述结构下氧吸附的Cu(100)表面氧原子和各层Cu原子的电子态密度.计算得到的吸附表面功函数为4.58eV,与清洁Cu(100)表面功函数(~4.53eV)几乎相同.吸附氧原子与最外层铜原子之间的垂直距离约为0.02nm,其能带结构体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同时由于Cu-O的杂化作用在费米能以下约6.4eV附近出现了局域的表面态.可以认为,在Cu(100)(2×22)R45°的氧吸附表面结构下,吸附氧原子和衬底之间的结合主要来源于表面最外层铜原子与氧原子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Cu(
100
)(√2×2√2)R45°-O
表面
缺列再构
表面
电子态
吸附
表面
结构
电子态密度
√2
密度泛函
计算研究
氧
原子
第一性原理
结构参数
吸附
状态
Keywords
Cu(
100
)(√2×2√2)R45°-O surface, missing-row reconstruction, surface electronic state
分类号
O481.1 [理学—固体物理]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Ag(100)表面氧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和STM图像研究
陈文斌
陶向明
陈鑫
谭明秋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5
原文传递
2
氧吸附金刚石(100)表面的电子结构
刘峰斌
汪家道
刘兵
李学敏
陈大融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
原文传递
3
Ag/SiO_2催化剂银分散度的研究
朱京
金倚天
蔡显鄂
冯安春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Cu(100)(2^(1/2)×22^(1/2))R45°-O的表面结构与电子态的密度泛函研究
蔡建秋
陶向明
陈文斌
赵新新
谭明秋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8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