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2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Bi_(2)O_(3)纳米块自供能紫外探测器的制备及性能
1
作者 方向明 周起成 +3 位作者 孙宇 乔志铭 耿秋丹 高世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3-660,共8页
为了实现在无外部供能下对紫外光的有效探测,基于Ag修饰的Bi_(2)O_(3)纳米块(Ag/Bi_(2)O_(3))纳米块制备了自供能紫外探测器。通过煅烧法制备Bi_(2)O_(3)纳米块,随后采用室温溶液法在其表面沉积Ag纳米粒子,进而成功制备了Ag/Bi_(2)O_(3... 为了实现在无外部供能下对紫外光的有效探测,基于Ag修饰的Bi_(2)O_(3)纳米块(Ag/Bi_(2)O_(3))纳米块制备了自供能紫外探测器。通过煅烧法制备Bi_(2)O_(3)纳米块,随后采用室温溶液法在其表面沉积Ag纳米粒子,进而成功制备了Ag/Bi_(2)O_(3)纳米块,且对所制备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g/Bi_(2)O_(3)纳米块的平均尺寸约为1μm,且Ag纳米粒子随机分布在Bi_(2)O_(3)纳米块表面。将涂覆Ag/Bi_(2)O_(3)纳米块的FTO作为工作电极,并进一步构建了自供能紫外探测器。在365 nm的紫外光照射下,Ag/Bi_(2)O_(3)纳米块紫外探测器能在零偏压下实现对紫外光的快速检测,这证实其具有自供能特性。相比于Bi_(2)O_(3)纳米块紫外探测器,Ag/Bi_(2)O_(3)纳米块紫外探测器的光电流得到明显提升,上升和下降时间分别缩短至29.1 ms和40.2 ms,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探测器 Bi_(2)O_(3)纳米块 ag纳米粒子 自供能探测
下载PDF
新型α-MoO_(3)/CuO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及其结构
2
作者 林静雯 舒江楠 +4 位作者 牛晓巍 王程欣 刘兴 黄嘉怡 臧艺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369-374,共6页
研究了α-MoO_(3)材料和α-MoO_(3)/CuO新型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及其结构,结果表明:α-MoO_(3)/CuO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优于α-MoO_(3)材料,在扫速10 mV·s^(-1)的条件下,α-MoO_(3)/CuO和α-MoO_(3)比电容分别为3.41和1.58 F·... 研究了α-MoO_(3)材料和α-MoO_(3)/CuO新型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及其结构,结果表明:α-MoO_(3)/CuO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优于α-MoO_(3)材料,在扫速10 mV·s^(-1)的条件下,α-MoO_(3)/CuO和α-MoO_(3)比电容分别为3.41和1.58 F·g^(-1),α-MoO_(3)/CuO的比电容是α-MoO_(3)的2.16倍;α-MoO_(3)/CuO在高频范围内具备良好的离子响应,有较好的导电性能;α-MoO_(3)/CuO在1、2、3 A·g^(-1)的电流密度下的电容量分别为125.48、55.50、28.32 F·g^(-1),α-MoO_(3)的电容量分别为55.64、22.31、10.75 F·g^(-1);SEM结果显示CuO颗粒比较均匀地分布在α-MoO_(3)上;XRD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结构中存在α-MoO_(3)和Cu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moo_(3)/CuO α-moo_(3) 复合材料 电化学 电容
下载PDF
Ag/质子化g-C_(3)N_(4)纳米棒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性能
3
作者 殷广明 王怀尧 +5 位作者 郑建华 董鑫月 李健 孙轶男 高一铭 王兵兵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91-1500,共10页
制备了Ag负载于质子化g-C_(3)N_(4)(pCN)的纳米棒材料(Ag/pCN),对比了g-C_(3)N_(4)(CN)、表面负载Ag的CN(Ag/CN)、pCN和Ag/pCN在可见光条件下光催化降解亚甲蓝(MB)溶液的效果。结果表明,Ag/pCN光催化效率最高(92.63%),并且具有良好的稳... 制备了Ag负载于质子化g-C_(3)N_(4)(pCN)的纳米棒材料(Ag/pCN),对比了g-C_(3)N_(4)(CN)、表面负载Ag的CN(Ag/CN)、pCN和Ag/pCN在可见光条件下光催化降解亚甲蓝(MB)溶液的效果。结果表明,Ag/pCN光催化效率最高(92.63%),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通过光电流-时间(I-t)曲线、Nyquist曲线、Mott-Schokkty曲线和捕获实验探究了Ag/pCN光催化降解MB的机理:虽然pCN的π共轭体系较CN发生变化,但由于形成了纳米棒,其比表面积的增加以及Ag负载的协同效应致使Ag/pCN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光催化过程中羟基自由基(·OH)是起主要作用的活性物质,其由光生电子(e^(-))与表面吸附的O_(2)反应产生以及光生空穴(h^(+))与H_(2)O或OH^(-)反应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 质子化 g-C_(3)N_(4) 光催化降解
下载PDF
a-Fe_(2)O_(3)/Ag/MnO_(2)复合催化体系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4
作者 罗跃中 李忠英 曾志云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11期44-45,共2页
本研究主要聚焦于a-Fe_(2)O_(3)/Ag/MnO_(2)复合催化体系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深入探究。通过湿化学法制备出a-Fe_(2)O_(3),利用浸渍法将Ag和MnO_(2)成功地引入到a-Fe_(2)O_(3)表面,构建出a-Fe_(2)O_(3)/Ag/MnO_(2)复合催化体系。对... 本研究主要聚焦于a-Fe_(2)O_(3)/Ag/MnO_(2)复合催化体系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深入探究。通过湿化学法制备出a-Fe_(2)O_(3),利用浸渍法将Ag和MnO_(2)成功地引入到a-Fe_(2)O_(3)表面,构建出a-Fe_(2)O_(3)/Ag/MnO_(2)复合催化体系。对其表面形貌、结构和性质等各方面的详细分析,确认所制备的复合催化体系具有良好的结构和稳定性。在模拟阳光照射下,于a-Fe_(2)O_(3)/Ag/MnO_(2)复合催化体系展现出了卓越的光催化性能,可以有效地降解有机污染物,如甲基橙等。与单一的a-Fe_(2)O_(3),Ag或MnO_(2)相比,复合催化体系的光催化性能更为出色得益于Ag和MnO_(2)的引入,提高了a-Fe_(2)O_(3)的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和光吸收能力,使得a-Fe_(2)O_(3)/Ag/MnO_(2)复合催化体系在红外光区域具有更强的吸收能力。以上研究成果可为无机-无机复合光催化体系的制备和性能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e_(2)O_(3)/ag/MnO_(2)复合催化体系 湿化学法 浸渍法 光催化性能 有机污染物降解
下载PDF
EGFR抑制剂AG1478联合奥沙利铂抑制PI3K/AKT通路促进H1975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金清 李洋 +2 位作者 韦东雪 江山 江绍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2-278,共7页
目的探究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478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H1975细胞自噬的作用。方法采用梯度浓度的AG1478(0、5、10、15、20、25、30、35、40μmol·L^(-... 目的探究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478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H1975细胞自噬的作用。方法采用梯度浓度的AG1478(0、5、10、15、20、25、30、35、40μmol·L^(-1))和OXA(0、25、50、75、88、100、112、125、150μmol·L^(-1))体外培养H1975细胞,MTT法检测AG1478和OXA对H1975细胞活力的影响,MDC法检测H1975细胞自噬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PI3K、p-PI3K、AKT、p-AKT)以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的表达水平;ROS探针H2DCFDA检测H1975细胞的ROS水平。结果MTT结果显示,OXA作用于H1975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 50为70.86μmol·L^(-1);AG1478作用于H1975细胞的IC 50为24.24μmol·L^(-1);MDC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OXA-25、OXA-50、OXA^(-1)00)OXA单药组、AG1478单药组及联合用药组自噬水平明显升高;与OXA单药组(OXA-25)比较,联合用药组自噬水平升高;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OXA-25、OXA-50、OXA^(-1)00)OXA单药组、AG1478单药组及联合用药组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均下调,应用N-乙酰半胱胺酸(N-acetylcysteine,NAC)预处理后,联合用药组PI3K、p-PI3K、AKT、p-AKT下调水平被抑制;与OXA单药组(OXA-25)比较,联合用药组PI3K、p-PI3K、AKT、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OXA-25、OXA-50、OXA^(-1)00)OXA单药组、AG1478单药组及联合用药组Beclin^(-1)、LC3Ⅱ的蛋白表达上调,应用NAC预处理后,联合用药组Beclin^(-1)、LC3Ⅱ的蛋白表达被抑制,应用PI3K抑制剂(LY294002)预处理后,联合用药组Beclin^(-1)、LC3Ⅱ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与OXA单药组(OXA-25)比较,联合用药组Beclin^(-1)、LC3Ⅱ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H2DCFDA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OXA-25、OXA-50、OXA^(-1)00)OXA单药组、AG1478单药组及联合用药组ROS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用药组ROS水平明显升高,NAC处理组ROS水平明显降低;与联合用药组相比较,NAC预处理的联合用药组ROS水平下降。结论AG1478联合OXA诱导NSCLC H1975细胞调控ROS水平升高,抑制PI3K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促进H1975细胞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ag1478 奥沙利铂 ROS 自噬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α-MoO_(3)的结构形貌与其催化合成季戊四醇正辛酸酯的构效关系研究
6
作者 谭益凤 曹平 +3 位作者 李莹 马楷 王雨恒 李金桐 《分子催化(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3,I0003,I0004,共10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一种用于季戊四醇(PER)和正辛酸(OTA)酯化合成季戊四醇正辛酸酯(POE)的α-MoO_(3)催化剂.采用XRD、SEM、XPS和FITR分析手段对α-MoO_(3)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对α-MoO_(3)的晶相结构、表观形貌及催化性...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一种用于季戊四醇(PER)和正辛酸(OTA)酯化合成季戊四醇正辛酸酯(POE)的α-MoO_(3)催化剂.采用XRD、SEM、XPS和FITR分析手段对α-MoO_(3)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对α-MoO_(3)的晶相结构、表观形貌及催化性能的影响显著.当焙烧温度达到450℃时,催化剂为正交晶面结构(021)和(110)同时择优取向的α-MoO_(3),样品表面光洁平整、大小均匀、分散性好,同时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T=200℃, t=4 h,酸醇摩尔比n(OTA)∶n(PER)=4.0∶1,催化剂用量n(α-MoO_(3)-450)∶n(PER)=0.005),PER转化率可达98.8%, POE的选择性可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moo_(3) 溶胶-凝胶法 焙烧温度 结构形貌 酯化反应
下载PDF
纳米γ-Al_(2)O_(3)负载Ag催化剂催化对硝基酚加氢合成对氨基酚
7
作者 赵倩宇 郑召京 +1 位作者 王爱丽 殷恒波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37-43,共7页
采用湿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γ-Al_(2)O_(3)负载纳米Ag(Ag/γ-Al_(2)O_(3))催化剂。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表明,纳米Ag颗粒很好的分散在载体γ-Al_(2)O_(3)上,纳米金属Ag颗粒平均粒径介于0.8~1... 采用湿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γ-Al_(2)O_(3)负载纳米Ag(Ag/γ-Al_(2)O_(3))催化剂。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表明,纳米Ag颗粒很好的分散在载体γ-Al_(2)O_(3)上,纳米金属Ag颗粒平均粒径介于0.8~1.6 nm之间。在氢气压力1.0 MPa、反应温度150℃反应条件下,5.0%Ag/γ-Al_(2)O_(3)催化对硝基酚加氢完全转化时,对氨基酚选择性为100%。以5.0%Ag/γ-Al_(2)O_(3)催化剂为模型催化剂,采用经验幂函数型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的活化能为26.87 kJ/mol, Ag/γ-Al_(2)O_(3)纳米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对硝基酚加氢制备对氨基酚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γ-Al_(2)O_(3)纳米催化剂 对硝基酚 加氢 对氨基酚
下载PDF
纳米Ag修饰S掺杂g-C_(3)N_(4)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抗菌性能
8
作者 祁君 李嘉乐 +4 位作者 胡珊 于小凤 廖薇星 黄世文 徐秀泉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4-1041,共8页
光催化灭活是公认的控制病原微生物最具前景手段之一。本文以尿素和硫代巴比妥酸为起始原料,通过热聚合反应制备S掺杂g-C_(3)N_(4)(SCN),随后采用光还原法将Ag纳米粒负载于SCN表面获得新颖的可见光响应型Ag/SCN抗菌材料。对所制备纳米... 光催化灭活是公认的控制病原微生物最具前景手段之一。本文以尿素和硫代巴比妥酸为起始原料,通过热聚合反应制备S掺杂g-C_(3)N_(4)(SCN),随后采用光还原法将Ag纳米粒负载于SCN表面获得新颖的可见光响应型Ag/SCN抗菌材料。对所制备纳米材料进行XRD、SEM、TEM、XPS及UV-Vis DRS表征,并深入探讨其在可见光下灭活大肠杆菌(E.coli)的性能和机制。结果表明,Ag纳米粒均匀且牢固地负载在SCN表面,纳米材料表现出显著增强的可见光响应能力。当负载量为6%时,Ag/SCN-6呈现出最佳的光催化灭菌活性,60 min内能够将6.2 lg CFU·mL^(-1)的E.coli全部灭活。自由基捕获实验结果表明,超氧自由基(·O-2)是灭活过程中最主要活性物种,它协同光生空穴(h+)和羟基自由基(·OH)主导了光催化抗菌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 S掺杂 纳米ag修饰 光催化 灭活 机理
下载PDF
质子电池负极材料W掺杂α-MoO_(3)的制备和研究
9
作者 马晓锋 邵钦君 陈剑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19-3333,共15页
质子带有一个正电荷,具有最小的离子半径和最轻的质量;并且氢元素在地球上的丰度较高,可充电的质子电池有望成为下一代新型储能二次电池。目前,常被用作质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有α-MoO_(3)、WO_(3)、TiO_(2)和MXenes等,尚存在放电比容量低... 质子带有一个正电荷,具有最小的离子半径和最轻的质量;并且氢元素在地球上的丰度较高,可充电的质子电池有望成为下一代新型储能二次电池。目前,常被用作质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有α-MoO_(3)、WO_(3)、TiO_(2)和MXenes等,尚存在放电比容量低、倍率性能差等问题。α-MoO_(3)是一种层内由[MoO_(6)]八面体双亚层组成、层与层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相连接的层状晶体化合物,3电子反应对应较高的理论比容量558 mAh/g,且嵌脱质子的电极电势较低,是最有应用前景的质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但是,在水系电解液中,当电池放电时,水合质子在α-MoO_(3)表面脱溶剂化可导致材料的晶格扭曲和坍塌,造成材料的可逆容量衰减。本工作首次合成了W掺杂的α-MoO_(3)材料。XRD和RAMAN结果显示,掺杂的W进入化合物的Mo位点形成了键能更高的W—O键,并增强了层间的Mo=O键。并且,W^(6+)的离子半径为0.60Å,较Mo^(6+)的0.59Å更大,W掺杂材料的层间距从未掺杂时的13.84Å增大到掺杂后的13.87Å。电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质子嵌入W掺杂的α-MoO_(3)的反应动力学得到明显提升,电极反应从由质子在材料中的固相扩散传质控制转变为由电极表面的转化反应控制为主。α-MoO_(3)和W_(0.035)Mo_(0.965)O_(3)材料分别以5 C(1 A/g)倍率进行充放电,可逆比容量分别为202.4 mAh/g和189.2 mAh/g。充放电循环600圈后,W_(0.035)Mo_(0.965)_(3)的容量保持率为83.0%,而α-MoO_(3)的仅为69.6%。当放电倍率提高至125 C(25 A/g)时,W_(0.035)Mo_(0.965)O_(3)材料仍表现出144.2 mAh/g的放电比容量,而α-MoO_(3)的放电比容量仅为90.7 mAh/g。最后,本工作以MnO_(2)为正极、W_(0.035)Mo_(0.965)O_(3)为负极、玻璃纤维纸为隔膜、2 mol/L H_(2)SO_(4)+1 mol/L MnSO_(4)为电解液组装了全电池。该电池以15 C倍率(3 A/g)放电的可逆比容量为177.0 mAh/g,循环400圈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3.8%。研究结果表明,W掺杂有效提高了α-MoO_(3)材料的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电池 α-moo_(3) 钨掺杂 负极
下载PDF
三元复合物Ag/Cu_(2)O/g-C_(3)N_(4)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和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武华乙 游晓平 +2 位作者 陈欢生 熊银 何玮娟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5,52,共6页
以尿素、硫酸铜、乙酸银为原料,采用溶液法制备了三元复合物Ag/Cu_(2)O/g-C_(3)N_(4),通过XRD、XPS、SEM、TEM、UV-Vis等手段对三元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为模型研究了三元复合物的光催化降解性能,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 以尿素、硫酸铜、乙酸银为原料,采用溶液法制备了三元复合物Ag/Cu_(2)O/g-C_(3)N_(4),通过XRD、XPS、SEM、TEM、UV-Vis等手段对三元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为模型研究了三元复合物的光催化降解性能,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模型研究了三元复合物的抗菌性能,并探究了三元复合物的光催化降解机理。结果表明,Ag和Cu_(2)O粒子沉积在g-C_(3)N_(4)片层结构上,Ag、Cu_(2)O和g-C_(3)N_(4)三者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三元复合物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和抗菌性能大幅提高。为构建用于实际水体污染处理的g-C_(3)N_(4)基复合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u_(2)O/g-C_(3)N_(4) 可见光 光催化降解 抗菌性能
下载PDF
Te含量对Ag/SnO_(2)In_(2)O_(3)电接触材料组织及电接触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尹恒虎 聂宝鑫 +3 位作者 周细应 张国全 王塞北 顾文秀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2,共11页
采用合金内氧化法制备了不同Te含量的Ag/SnO_(2)In_(2)O_(3)电接触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光学显微镜(OM)分析了Ag/SnO_(2)In_(2)O_(3)微观组织,利用JF04C触点测试系统测试了铆钉型触点的电接触性能,分析了Ag/... 采用合金内氧化法制备了不同Te含量的Ag/SnO_(2)In_(2)O_(3)电接触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光学显微镜(OM)分析了Ag/SnO_(2)In_(2)O_(3)微观组织,利用JF04C触点测试系统测试了铆钉型触点的电接触性能,分析了Ag/SnO_(2)In_(2)O_(3)电接触材料的转移损耗情况,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对电接触材料动静触点电弧侵蚀形貌进行了分析,分析Te的添加对材料性能和燃弧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Te的添加有助于细化晶粒,并且随着Te含量增加,Ag/SnO_(2)In_(2)O_(3)材料形成了波浪状组织,Te的加入未对Ag、SnO_(2)和In_(2)O_(3)的存在形式造成影响,材料的相组成包括Ag、SnO_(2)、In_(2)O_(3)、TeO_(2)和单质Te。随着Te含量增加,材料的接触电阻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当Te的添加量为0.75%时,接触电阻最低且最稳定,熔焊力平均值为26.6 cN,低于常规模拟继电器30.6 cN的分断力。Te的添加改变了材料转移模式,减少了电弧侵蚀表面喷溅状侵蚀形貌的出现,当Te的添加量为0.75%时,电弧侵蚀表面产生的“猪网油”状的网状结构和“桑葚”状结构,对Ag/SnO_(2)In_(2)O_(3)材料在持续高频直流场合抗材料定向转移及抗熔焊性能方面改善显著,过量添加则会恶化触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SnO_(2)In_(2)O_(3) 碲元素 电接触性能 电弧侵蚀 网状结构
下载PDF
Ag/Sn_(3)O_(4)微米球的制备及其光催化还原Cr(Ⅵ)
12
作者 张树欣 孟祥龙 +2 位作者 张梦凡 江燕斌 余长林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14,31,共8页
采用一种简单的光沉积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Ag/Sn_(3)O_(4)光催化剂,当Ag的质量分数为3%(3%Ag/Sn_(3)O_(4))时,复合光催化剂表现出最佳光催化活性,对10,20 mg/L的Cr(Ⅵ)污染物的降解率分别为87.72%和76.80%。利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Ⅵ... 采用一种简单的光沉积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Ag/Sn_(3)O_(4)光催化剂,当Ag的质量分数为3%(3%Ag/Sn_(3)O_(4))时,复合光催化剂表现出最佳光催化活性,对10,20 mg/L的Cr(Ⅵ)污染物的降解率分别为87.72%和76.80%。利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Ⅵs DR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对Ag/Sn_(3)O_(4)光催化剂进行表征,详细研究了对Cr(Ⅵ)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和机理。从光致发光(PL)结果可以看出,Ag和Sn_(3)O_(4)组分之间紧密结合改善了电荷的分离和转移,3%Ag/Sn_(3)O_(4)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反应速率常数k分别是纯Sn_(3)O_(4)的7.3、4.6和1.8倍。该研究用少量Ag负载在Sn_(3)O_(4)上高效降解Cr(Ⅵ)污染物,所得到的催化剂Ag/Sn_(3)O_(4)由于富含Ag的活性位点有效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Sn_(3)O_(4) 光催化 金属掺杂 降解
下载PDF
煅烧气氛对高V_(2)O_(5)含量V_(2)O_(5)-MoO_(3)/TiO_(2)脱硝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岳彦伟 黄力 +3 位作者 王素芹 徐顺 李金珂 王虎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7-264,共8页
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了高V_(2)O_(5)含量的V_(2)O_(5)-MoO_(3)/TiO_(2)脱硝催化剂,考察了煅烧气氛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气氛对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影响不大;向煅烧气氛中引入O_(2)和H_(2)O可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N_... 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了高V_(2)O_(5)含量的V_(2)O_(5)-MoO_(3)/TiO_(2)脱硝催化剂,考察了煅烧气氛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气氛对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影响不大;向煅烧气氛中引入O_(2)和H_(2)O可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N_(2)气氛下煅烧制备的催化剂,活性组分易团聚,导致还原性差,同时酸性和化学吸附氧含量最低,故其脱硝性能最差;催化剂的还原性、酸性、化学吸附氧含量随煅烧气氛中O_(2)含量增加而提高,脱硝性能也随之提高;于5%(φ)H_(2)O-空气气氛下煅烧制得的催化剂,在还原性、酸性和化学吸附氧含量的综合作用下,200~400℃的脱硝效率最高,N_(2)O生成量最少,同时SO_(2)转化为SO_(3)的转化率也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硝 V_(2)O_(5)-moo_(3)/TiO_(2) 煅烧气氛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下载PDF
g-C_(3)N_(4)/Ag/Ag_(2)O复合材料低功率紫外照射下降解罗丹明B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春雨 秦娇 +4 位作者 常璐 耿悦 虞阿芳 吕东军 张晓蕾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13-16,共4页
光催化降解技术高效、环保、节能的优点使其在环保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中高效催化剂是实现污染物高效光催化降解的关键。g-C_(3)N_(4)半导体材料因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易于合成以及能... 光催化降解技术高效、环保、节能的优点使其在环保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中高效催化剂是实现污染物高效光催化降解的关键。g-C_(3)N_(4)半导体材料因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易于合成以及能带结构易调控等优点在催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纯g-C_(3)N_(4)可见光利用率低、表面积小、导带位置较低,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中的催化活性。本文通过光诱导还原方法实现了g-C_(3)N_(4)材料表面Ag/Ag_(2)O的原位负载,系统研究了Ag/Ag_(2)O负载量对材料催化性能的影响,实现低功率紫外光催化下水中罗丹明B的快速高效去除,研究发现50 mg的g-C_(3)N_(4)中在0.24 g/L的AgNO3溶液还原得到的g-C_(3)N_(4)/Ag/Ag_(2)O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催化性能。同时将复合材料应用于实际水体中罗丹明B染料的催化降解,取得了良好催化效果。本研究为去除水环境有机物污染提供了一种高效、绿色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 ag ag_(2)O 罗丹明B 光催化
下载PDF
Superwetting Ag/α-Fe_(2)O_(3) anchored mesh with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for efficient water purification 被引量:1
15
作者 Jiakai Li Changpeng Lv +5 位作者 Jiajia Song Xiaoling Zhang Xizhen Huang Yingzhuo Ma Haijie Cao Na Liu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89-103,共15页
Superwetting materials have drawn unprecedented att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oily wastewater due to their preferable anti-fouling property and selective oil/water separation.However,it is still a challenge to fabrica... Superwetting materials have drawn unprecedented att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oily wastewater due to their preferable anti-fouling property and selective oil/water separation.However,it is still a challenge to fabricate multifunctional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aterials,which can be stably applied to purify the actual complicated wastewater.Here,a Ag/Ag/α-Fe_(2)O_(3) heterostructure anchored copper mesh was intentionally synthesized using a facile two-step hydrothermal method.The resultant mesh with superhydrophilicity and underwater superoleophobicity was capable of separating various oil/water mixtures with superior separation efficiency and high permeationflux driven by gravity.Benefiting from the joint effects of the smaller band gap of Ag/α-Fe_(2)O_(3) heterojunction,inherent antibacterial capacity of Ag/α-Fe_(2)O_(3) and Ag nanoparticles,favorable conductive substrate,as well as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with superwettability,such mesh presented remarkably enhanced degradation capability toward organic dyes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both Escherichia coli(E.coli)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compared with the pure Ag/α-Fe_(2)O_(3) coated mesh.Impressively,the mesh exhibited bifunctional water purification performance,in which organic dyes were eliminated simultaneously from water during oil/water separation in onefiltration process.More importantly,this mesh behaved exceptional chemical resistance,mechanical stability and long-term reusability.Therefore,this material with multifunctional integration may hold promising potential for steady water purification in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wetting ag/α-Fe_(2)O_(3)heterostructure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Water purification Long-term reusability
下载PDF
双金属Ag-Cu纳米粒子负载的Fe_(3)O_(4)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16
作者 董雄涛 呼国茂 +6 位作者 邢艳 周琛皓 张瑾瑾 白小慧 高续春 丁新燕 马向荣 《化工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中空多孔性Fe_(3)O_(4)@乙二胺四乙酸(EDTA)磁性载体;以柠檬酸钠和NaBH_(4)为共还原剂将双金属Ag-Cu纳米粒子负载于Fe_(3)O_(4)@EDTA磁性载体(Fe_(3)O_(4)@EDTA@Ag-Cu NPs)的孔道内外,并采用XRD、SEM、TEM、EDX和VSM等...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中空多孔性Fe_(3)O_(4)@乙二胺四乙酸(EDTA)磁性载体;以柠檬酸钠和NaBH_(4)为共还原剂将双金属Ag-Cu纳米粒子负载于Fe_(3)O_(4)@EDTA磁性载体(Fe_(3)O_(4)@EDTA@Ag-Cu NPs)的孔道内外,并采用XRD、SEM、TEM、EDX和VSM等技术对制备的磁性复合材料进行详细表征。t=25℃考察了Fe_(3)O_(4)@EDTA@Ag-Cu NPs在NaBH_(4)体系中对4-硝基苯胺的催化还原性能。结果表明,Fe_(3)O_(4)@EDTA@Ag-Cu NPs的表观速率常数分别为Fe_(3)O_(4)@EDTA@Cu NPs、Fe_(3)O_(4)@EDTA@Ag NPs的6.5、2.1倍,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证实了Ag和Cu NPs之间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Fe_(3)O_(4)@EDTA@Ag-Cu NPs经过5次循环利用后其催化降解率仍高于95%,表明该复合材料在水处理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EDTA 共还原剂 双金属ag-Cu纳米粒子 催化活性
下载PDF
基于α-MoO_(3)超表面结构的古斯-汉欣位移
17
作者 金高 招月 周胜 《高师理科学刊》 2024年第3期71-75,84,共6页
提出利用中心光束原理和有限元仿真软件设计的双曲超表面结构.这种设计的目的是在保持高反射率的同时,实现对反射光束的古斯-汉欣位移(GH位移)的精确控制.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入射光的入射角度和α-MoO_(3)厚度等参数,可以实现高反射... 提出利用中心光束原理和有限元仿真软件设计的双曲超表面结构.这种设计的目的是在保持高反射率的同时,实现对反射光束的古斯-汉欣位移(GH位移)的精确控制.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入射光的入射角度和α-MoO_(3)厚度等参数,可以实现高反射率和GH位移的调控.此外,还研究了TE波或TM波入射和晶轴取向对GH位移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TE波入射时会出现显著的GH位移峰,并且可以通过改变晶轴方向来调整GH位移峰的位置.所设计的超表面结构对探索新型微纳光学器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表面 双曲超材料 α-moo_(3) 古斯-汉欣位移
下载PDF
Enhancing zinc storage performance of Mn_(3)O_(4)cathode through Ag-doping and-crosslinking dual-modification strategy
18
作者 Xin-yuan WANG Tian-zhen JIAN +5 位作者 Ya-ting YANG Jian-ping MA Xian-hong LI Zi-long XUE Wen-qing MA Cai-xia XU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3693-3706,共14页
Octahedral Mn_(3)O_(4)nanoparticles with an Ag-doping and nanoporous Ag(NPS)framework was simply fabricated through an alloying-etching engineering.The dual-modified Mn_(3)O_(4)(denoted as Ag−Mn_(3)O_(4)/NPS)consists ... Octahedral Mn_(3)O_(4)nanoparticles with an Ag-doping and nanoporous Ag(NPS)framework was simply fabricated through an alloying-etching engineering.The dual-modified Mn_(3)O_(4)(denoted as Ag−Mn_(3)O_(4)/NPS)consists of Ag-doped Mn_(3)O_(4)nanoparticles crosslinked with three dimensional nanoporous Ag framework.The incorporated Ag dopant i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intrinsic ionic and electronic conductivities of Mn_(3)O_(4),while the NPS framework is introduced to improve the electron/mass transfer across the entire electrode.Profiting from the dual-modification strategy,the Ag−Mn_(3)O_(4)/NPS exhibits admirable rate capability and cycling stability.A high reversible capacity of 88.7 mA·h/g can still be retained for over 1000 cycles at a current density of 1 A/g.Moreover,a series of ex-situ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indicate that for Ag−Mn_(3)O_(4)/NPS electrode during the zinc ion storage,Mn_(3)O_(4)is electrochemically oxidized into various MnOx(e.g.,Mn_(2)O_(3),MnO2)species in the initial charging,and the subsequent battery reaction is actually the intercalation/deintercalation of H+and Zn2+into Mn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doped Mn_(3)O_(4) zinc ion battery nanoporous ag DEALLOYING
下载PDF
Ag/g-C_(3)N_(4)复合材料可见光高效催化降解盐酸多西环素体系的构建
19
作者 刘玉娇 王霞 +3 位作者 许明洋 符袅 王绍仙 何洁丽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9-115,共7页
以三聚氰胺和硝酸银为前驱体制备了不同银负载量的氮化碳复合材料,通过TEM、XRD、UV-Vis、XPS、PL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银的引入改变了氮化碳的结构和性质。以盐酸多西环素为污染物,考察了不同负载质量分数的Ag/g-C_(3)N_(4... 以三聚氰胺和硝酸银为前驱体制备了不同银负载量的氮化碳复合材料,通过TEM、XRD、UV-Vis、XPS、PL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银的引入改变了氮化碳的结构和性质。以盐酸多西环素为污染物,考察了不同负载质量分数的Ag/g-C_(3)N_(4)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5.0%的Ag/g-C_(3)N_(4)对盐酸多西环素具有最佳的降解性能,在可见光下,Ag/g-C_(3)N_(4)在40 min内去除了85%的盐酸多西环素(20.00 mg/L)。与g-C_(3)N_(4)[k=0.172 L/(mol·min)]相比,Ag/g-C_(3)N_(4)体系[k=4.42 L/(mol·min)]的降解速率常数提高了25.7倍。化学捕获实验表明,超氧自由基和空穴是主要的活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g-C_(3)N_(4) 盐酸多西环素 光催化降解 反应机理
下载PDF
Ag/Ag_(2)CO_(3)宽电势催化剂电催化还原CO_(2)制CO性能研究
20
作者 陈晨 许春国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37,55,共9页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_(2)RR)催化剂面临稳定性差和选择性低等挑战,开发高性能、宽电势CO_(2)RR催化剂成为研究热点。采用原位制备法,在伏安线性扫描过程中,反应诱导银箔基底与KHCO_(3)电解液原位生成催化剂I-Ag/Ag_(2)CO_(3)。采...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_(2)RR)催化剂面临稳定性差和选择性低等挑战,开发高性能、宽电势CO_(2)RR催化剂成为研究热点。采用原位制备法,在伏安线性扫描过程中,反应诱导银箔基底与KHCO_(3)电解液原位生成催化剂I-Ag/Ag_(2)CO_(3)。采用XRD、XPS、Raman、SEM和TEM等对I-Ag/Ag_(2)CO_(3)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在H型电解池中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I-Ag/Ag_(2)CO_(3)在宽电势(-0.78~-1.78 V)范围内表现出高效的CO_(2)还原制CO催化性能,该催化剂的CO部分电流密度最高可达53 mA/cm^(2)。该催化剂在1 V的宽电势区间内CO法拉第效率(FECO)高于80%,在-1.18 V(参比电极为可逆氢电极,下同)电势下FECO最大值为96%,并能够在-1.0 V、20 h内不低于90%。通过构-效关系分析可知,通过原位制备法获得的I-Ag/Ag_(2)CO_(3)上Ag和Ag_(2)CO_(3)之间形成了特殊异质结构,减小了电子转移至CO_(2)的阻力,提高了CO_(2)RR过程速控步骤的反应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ag_(2)CO_(3) 电催化还原 CO_(2) CO 宽电势催化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